《安顺茶叶》标准编制说明
茶叶化学分类编制说明

《茶叶化学分类》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二〇一六年八月三十日目录一、工作简介 (3)1.1目的意义 (3)1.2任务来源 (3)1.3 前期所做的工作 (3)1.4制标原则及标准化过程 (4)二、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 (5)2.1本标准方法的引入 (5)2.2样品制备 (5)2.3化学成分检测 (5)2.4第一次特征性因子及判别方法的选择 (6)2.4.1特征性因子第一次提取 (6)2.4.2 Bayes判别分析结果 (7)2.4.3新特征性因子提取 (8)2.4.4 再次利用Bayes判别分析 (9)2.4.5 非典型样品的剔除 (11)2.4.6判别方法的选则 (11)2.5逐步分类的基本思路 (11)2.6判别模型的建立及逐步判别 (12)2.6.1 完全发酵茶判别 (12)2.6.2红茶黑茶判别 (13)2.6.3白茶鉴别 (14)2.6.4乌龙茶(青茶)判别 (15)2.6.5绿茶和黄茶判别 (16)2.7逐步判别结果 (16)三、方法验证 (18)四、意见稿讨论 (20)《茶叶化学分类》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介1.1目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将茶叶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茶类的方法,主要是依赖其特征性加工工艺的不同,侧重在工艺特征的表述上,品质上侧重于感官审评,而缺乏量化的分类方法和指标,加上不同茶类之间加工工艺的相互融合和借鉴,单纯依赖加工工艺和感官指标已经很难实现对茶类进行正确的鉴别,这不仅对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判别带来了困难,而且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茶类不同感官审评评判规则有异,也容易造成对茶样认识的差异而导致贸易纠纷。
随着植物化学分类学和天然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检测技术、化学计量学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量化的化学分类法在茶叶分类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制定茶叶化学分类方法不仅符合植物化学学科发展趋势的要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茶叶行业中茶叶是为基本的分类标准,对于推进茶产业的发展,促进茶叶国际间的公平、公正贸易具有重要作用。
《擂茶》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擂茶》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本公司生产的擂茶是以芝麻、陈皮、甘草、茶叶、薄荷、金银花、肉桂等为原料,经干燥、粉碎、混合、包装而制成的擂茶(方便冲调食品。
)为规范我公司生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产品生产、销售以及质量检验的依据。
1、本文件编写格式按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写。
2、产品生产工艺为:原料干燥粉碎混合包装
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
3、本标准水分指标是根据产品的实际特性制定,其它指标主要参照了GB 196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冲调谷物制品》、GB 1740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便面》、QB/T 2650《方便米粉(米线)》制定,其中铅、总砷、镉的限量指标严于国家标准。
由于芝麻研磨过程中有芝麻油的产生,本次修订增加了过氧化值限量。
4、本标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指标、限量及制订依据:
5、质量检验项目按照《方便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要求加以规定。
6、净含量偏差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7、本标准的试验方法均等同采用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
8、检验规则规定了检验分类、组批规则、抽样方法以及结果判定。
9、标准还规定了产品的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和食品召回的相关要求。
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2.12.06。
叶类代用茶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叶类代用茶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我公司以苦丁、银杏、桑叶、薄荷、荷叶、淡竹叶、地椒、沙棘叶等可食用叶类为原料,经拣选、清洗、风干、烘炒、整形、提香、挑拣、包装等工序制成的用于冲泡饮用的不同品种的叶类代用茶。
为保证本公司按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现制定叶类代用茶企业标准。
这一企业标准制定后既可使我公司在今后的生产中做到有章可循,同时也可为质检部门提供符合本产品的检验依据。
二、标准编写格式和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是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写。
本标准的卫生指标是参考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 276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有关规定确定,并根据本公司生产的叶类代用茶的产品特性确定了本标准中的各项技术指标。
固原一品茗香商贸有限公司。
茶叶企业标准制定

2、GB/T1.3-1997《标准化 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 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 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 定》。
四、企业标准制定程序
1、计划阶段
企业标准制(修) 订、实施和管理等工 作应列入企业的年度 计划。
2、成立标准编写小组
该程序可 视具体情况取舍, 对于一些简单标准 就不必要了,对于 一些复杂的标准应 成立编写小组。一 般指定专人负责即 可。
8、提出标准审定稿
标准名称 序号
共
页第
页
负责起草单位
承办人
电话
年月日
标 准 章 条 意 见 内 提 出 单 处理意见 备注
编号
容
位
说明:①发送“征求意见稿”的单位数, 个;
②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的单位数, 个;
③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数, 个;
④没有回函的单位数,
个。
(注:上述说明附在最后一页下面)。
对意见的处理,大致有下列五种情况:采纳、部分采纳、不采纳,对此应
说明理由或根据、待试验后确定和由标准审查会决定。
(2)根据处理意见修改标准征求 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条文、图表有增删时,应注意 条文、图表顺序号的更改;条文 中有引用这些条文、图表的其顺 序号也要相应修改。同时,对标 准的编写说明也要作修改。
(5)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质量等实际状况。
(6)与待制定标准有关的法律、法规等。
• 这一程序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且工作量非常大,其直 接关系到标准的“三性”(科学性、先进性、适应性)。
4、分析、研究和验证
• 对上一程序的工作进行分 析、研究和验证,初步拟 订标准内容方案。包括标 准的水平定位、标准的结 构、内容和参数等。如果 是产品标准,还应根据企 业生产、销售等实际情况 确定茶叶质量分等、分级, 明确各质量等级茶叶的品 质水平。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发布的茶叶相关标准,包括茶叶的分类、质量要求、检测方法等内容。
国家标准具有法律效力,是茶叶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2.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的茶叶标准,用于规范行业内部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例如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发布的《茶叶品质评定规范》等。
3. 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领导
或相关机构发布的茶叶标准,用于适应地方特色和需求。
例如,云南
省发布的《云南普洱茶》标准。
4. 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指由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自行
制定的标准,用于规范企业内部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
市场竞争力。
在茶叶标准体制中,国家标准是最重要和权威的标准,行业、地
方和企业标准在其指导下逐渐完善和发展。
茶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通
常通过专家论证、试行和公示来实施,以确保茶叶质量的标准化和持
续改进。
茶制品第1部分固态速溶茶编制说明

《茶制品第1部分:固态速溶茶》国家标准编制说明《茶制品第1部分固态速溶茶》国家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1]66号)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下达2011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供销科标便字[2011]29号)文件精神,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牵头承担《茶制品第1部分固态速溶茶》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工作,标准制定的计划编号为2011270-T-442。
安徽农业大学、浙江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杉杉(杭州)茶叶萃取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瑞安市绿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速溶茶生产企业和研究单位参与了本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工作。
一、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固态速溶茶是以成品茶、半成品茶、茶叶副产物或茶树鲜叶为原料,通过提取(或茶树鲜叶榨汁或茶树鲜叶固液发酵)、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一种易溶于水的固体物质。
自上个世纪末期开始,随着我国茶饮料工业的飞速发展,速溶茶和茶浓缩汁作为茶饮料的主要原料,其生产工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产业规模快速扩增,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速溶茶生产国。
目前,速溶茶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苏、广东、江西、湖南等地,以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浙江茗皇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深圳市深宝华诚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速溶茶生产企业,年产速溶茶和浓缩茶汁的能力超过2万吨,企业数十家,年产量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十余家。
为进一步引导、规范和促进固态速溶茶行业健康发展,标准起草小组通过企业调研、样品采集、资料查询、指标测定、数据分析、企业研讨等过程,对现阶段我国固态速溶茶产品开展了产品质量和质量指标的研究和制定,同时起草编写了本标准,以指导固态速溶茶的生产、加工和贸易。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进行编制。
安顺茶叶介绍作文英语

安顺茶叶介绍作文英语Ever heard of Anshun tea? Well, let me tell you, it’s like a dance party in your mouth. Imagine this: a sip of liquid sunshine, swirling with hints of floral delight anda dash of earthy goodness. Anshun tea is not just a beverage; it’s an experience. 。
Picture yourself in a serene mountain valley, surrounded by lush greenery. That's where the magic happens. Anshun tea leaves are carefully handpicked by skilled artisans who've mastered the art of tea cultivation for generations. Each leaf tells a story of tradition and craftsmanship.But wait, there's more! Anshun tea isn't just about taste; it's about health too. Packed with antioxidants and nutrients, it's like a superhero in a teacup, fighting off those pesky free radicals and boosting your immune system. So go ahead, sip away guilt-free!Now, let’s talk variety. Anshun tea comes in more flavors than you can imagine. From delicate green teas to robust black teas, there's something for every palate. Feeling adventurous? Try the oolong, with its complex flavors that dance on your tongue like a symphony.And the best part? Anshun tea isn't just for sipping. Get creative in the kitchen and experiment with tea-infused dishes. From savory marinades to decadent desserts, the possibilities are endless. Who knew tea could be so versatile?So there you have it, folks. Anshun tea is not just a beverage; it's a journey. From the tranquil mountainsides to your teacup, each sip is a moment to savor. So go ahead, indulge in a cup of Anshun tea, and let the flavors transport you to paradise.。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编制说明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一)立项背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贵州市场上代用茶产品琳琅满目,但至今尚无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贵州省内企业生产销售基本都自行制定企业标准。
在日常检测工作中,经常发现该些标准项目和要求参差不齐,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代用茶产品标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经调研和统计,目前贵州省已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代用茶企业有50余家,产品品种覆盖了叶类、花类、根茎类和混合类等,本次制定《代用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使贵州省境内的生产企业能得到资源共享,有利于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
制定代用茶产品的贵州省地方标准,不但可以规范我省的代用茶产品加工技术,更重要的是提升我省食品生产的技术水平,指导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从而增强我代用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管理部门有效监管提供技术依据,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为了规范引导和促进代用茶生产的健康发展,2013年11月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向贵州省卫生厅提出制定《代用茶》地方标准的申请。
(二)任务来源《贵州省卫生厅关于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函〔2014〕26号)。
二、标准编制过程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 2014年3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阳高新英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阳山里妹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在拟订标准编制工作进度后,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调取了以往全省160多个代用茶样品的检测数据,并采集了贵阳高新英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苦荞香茶,贵阳山里妹食品有限公司的野生苦丁、苗家凉茶及市场采购了大麦茶、薄荷叶、甘草、荞麦茶、野生苦丁茶、菊花、茉莉花、荷叶、刺梨果茶、山楂果茶、柠檬果茶等共14个样品进行检测,数据汇总见附件1、附件2。
经过大量数据整理、对比分析,课题组对起草文本反复进行讨论和修改,于2014年6月起草完成了《代用茶》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定朵贝茶”综合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1、任务由来及说明
根据2011年1月20日,安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2号文件《转发关于征集2011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普定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成立了申报地方标准制订领导小组,2011年3月20日,由申报领导小组向普定县茶产业协会下达了制订普定茶叶的地方综合标准体系《普定朵贝茶》的任务。
普定县茶产业协会接受任务后,填报了“普定朵贝茶”标准制订项目任务书,在任务书中阐明了修定该标准的目的和意义、技术内容、工作进度计划等,经过普定县茶产业协会的组织申报工作小组人员近4个月的研究,并多次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撰写了制订标准的送审稿。
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普定属黔中绿茶产区,朵贝茶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名茶之一。
据《安顺府志》记载:朵贝茶于明朝崇祯年间曾多次作为贡品进贡皇帝。
迄今普定县境内还留存有很多古老的茶树,朵贝茶茶树为中叶型灌木丛茶,叶色浅绿,叶肉较薄而柔软,嫩芽发亮有光泽,萌芽较早。
朵贝茶嫩叶经加工后回味甘甜,泡出的茶汁不结皮,隔夜不馊。
区内低纬度、高海拔、高山多云雾、寡日照的生态环境使茶树生长缓慢,新梢持嫩性强,茶叶有效成份相对含量较高,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普定朵贝茶独特的品质。
随着普定不断加大对本县茶产业发展的投入及宣传力度,我县茶产业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为引导和发展好普定茶产业,规范普定朵贝茶种植、采摘、加工、标识、包装等各个环节,统一产品标准,保证“朵贝茶”产品品质,保护普定朵贝茶叶的良好声誉,特申请立项。
3、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1年7月份开始,由普定县茶产业协会组织茶叶申报工作小组承担。
本标准制定严格按DB52/T 28-2004《标准制、修订程序的规定》要求进行。
从接到标准的制订任务开始,参加编写的人员就开始收集国内有关绿茶标准的资料,随后召集了普定县相关部门、部分茶叶产品生产企业的代表共同讨论,决定将本标准起名为“普定朵贝茶”,在获取了关于绿茶从原料选取到生产加工
的整套资料,并在认真听取了生产企业对地方标准制订的建议后,结合GB/T 14456《绿茶》,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相关的国家标准确定了本标准中感官分级及需要检测的各项指标。
随后,在查阅了本市茶场历年来的绿茶检测数据等相关技术资料后,在大量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完成了本标准中各项技术指标的初步定值工作。
最后,在广泛征求了各方面专家和生产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后,经过编写小组多次讨论修改,并邀请中国茶科所专家和省市专家进行定稿论证后,完成了《普定朵贝茶》制订标准送审稿。
4、标准编制原则和依据
本综合标准体系规定了普定朵贝茶的定义、栽培采摘技术、制作工艺、产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普定茶(普定朵贝茶)是中国原生茶种之贵州中小叶种的代表,是黔茶中历史最悠久的茶叶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在普定朵贝茶标准的制订中,我们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参考了GB/T 14456《绿茶》等,卫生指标与国家现行标准接轨,根据茶叶类产品的特殊性,重点突出在感官、理化、卫生安全指标上,并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
5、标准主要条款、重要条款的说明
5.1 标准名称
普定朵贝茶为普定县独有的地方特色产品,自明朝以来即采摘县内朵贝等地野生茶树所产的嫩芽、叶,采用县内独特传统的制作工艺加工而成。
朵贝茶原产于普定县朵贝乡,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作为地方名特产品进贡给朝廷,素来享有盛誉。
现朵贝张家村一带仍保存有1000余株百年树龄、长势良好的古茶树群。
故产品起名为普定朵贝茶不会引起歧义,更能准确反映地理标志产品真实属性和品质特性,无需在标准名称中以“(绿茶)”形式加以说明。
因此,标准名称就定为“普定朵贝茶”。
5.2普定朵贝茶品质特征
朵贝茶多生长于1200—1600米的岩山,土壤多为黄泥夹沙,含大量风化砾石,PH4.2—6.4,富含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同时,境内工业多为矿山开采企业(主要为煤炭),没有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化工企业,环境质量较高,随着国家
退耕还林草等项目的实施,全县森林复盖率达35.6%,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县内还有全长42公里、蓄水4.2 亿立方米的夜郎湖(贵州省第三大人工湖),对于形成县内温润的气候小环境十分有利。
朵贝茶之所以品质极佳,主要得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朵贝茶生长的山坡地层下蕴藏着丰富的煤层,加之此地常有云雾所罩等,很适宜茶树生长,周边环境又无污染源渗入,所以“天生丽质”。
5.3 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据《贵州省志·地理志》记载,现今普定县行政区域,至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贵州为独立行省时,仍属贵州宣慰司安氏亲辖水外六目地,直至清康熙年间中央政府派出“流官”完成对贵州的实际控制时,普定境内为彝族文明影响较大的地区,面饼状茶(团茶)的制作就有悠久的历史。
据《安顺府志》记载:朵贝茶于明朝崇祯年间曾多次作为贡品进贡皇帝。
解放以后,朵贝茶的栽培与加工一度得到较快发展。
1958年朵贝茶作为地方特产,选送北京参加全国农展,得到好评。
1960年11月,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回国途经贵阳,普定县人委代表普定人民向总理敬献朵贝茶,总理品尝后认为“色清味甘,芳香浓郁。
”1979年版的《辞海》有普定朵贝茶的记载。
1981年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王正贤老师到普定实地考察朵贝村邻近的四方坡“反字岩”,证实该古迹(彝文石刻)为安顺彝族呗勒家征战拓土祭祀事迹,说明古彝族曾是朵贝一带世居的主要民族(贵州省内彝族石刻仅两处,另一处在毕节地区),其茶文化因朵贝茶山产的茶叶和中原茶文化的濡染关系密切。
普定朵贝茶自2007年以来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
2007年,“朵贝御峰”获得第四届北京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银奖;“朵贝御芽(峰)”“获贵州省第三届农产品展销会名特优产品”称号;2008年,“朵贝御芽”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获金奖。
2009年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朵贝御芽”获“中国名茶”评选金奖;6月参加“中茶杯”评比获一等奖;同月“天问禅茶”获“全国绿茶十佳产品”称号;11月,“天问禅茶”被授予为“企业家高峰会论坛暨优秀企业家颁奖典礼”人民大会堂指定用茶;2010年,贵州普定夜郎湖食品有限公司“朵贝御峰”和普定县长青绿色产业科技有限公司送展的扁形茶及卷曲茶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分获“金奖”,6月,“朵贝御峰”获“国饮杯”一等奖,9月,“朵贝御峰”又获第七届“北京国际茶业博览
会”金奖。
为贵州茶叶的知名品牌。
6各项指标的确定和依据说明
6.1产品等级和感官指标
由于茶叶类产品的特殊性,感官指标成为了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本次标准制订前,标准制订小组就召集了普定县各茶叶生产企业、安顺职院、普定县茶产业协会等各方的代表对标准进行了讨论,讨论的一个重点就是标准中各类茶如何分级以及分级后感官指标如何界定的问题,最后编写组根据讨论的结果结合普定县绿茶的现状,决定对各类茶从原料的嫩度上作了具体限定,并结合感官指标对普定朵贝茶分三个级。
6.2 理化指标
本次标准制订在理化指标上基本还是参照了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但是在灰分、碎末茶、粗纤维和水浸出物的具体限量上作了调整,修改后的指标要求明显高于GB/T 14456,另外还在理化指标中添加了氨基酸和茶多酚两项指标,进一步完善了标准理化要求。
6.3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茶叶类产品的卫生指标主要是包括金属性污染物(如铅、稀土元素等)和农药残留等方面的指标。
本标准的卫生指标直接引用GB/T 5009 中对重金属和农药最大残留对茶叶类产品的具体要求,同时鼓励茶叶生产企业制定更加严格的卫生指标和农残限制标准。
6.4检验规则说明
检验包括出厂检验和质量抽检。
本标准在制定时参照茶叶发证检验及审查细则的相关要求,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指标严格把关。
绿茶出厂检验要求每批必检,项目有感官、净含量、水分。
型式检验则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半年一次。
6.6 关于标签、净含量的规定
本标准的制订引用了最新国家标准的版本。
即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及GB 7718的规定。
7、关于引用试验方法标准
本标准中涉及的指标除非茶类物质的检验方法,均有相应国家标准,直接引用。
8、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
9、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意见分歧情况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没有重大分歧。
在关于产品保护名称的问题,一个意见为“普定朵贝茶”、一个为“朵贝贡茶”,我们综合各方面意见采纳了“普定朵贝茶”。
10、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本标准的制订,使普定朵贝茶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要求,有利于企业与管理部门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协调统一。
本标准的制订,规范了原料及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必将使本市茶产品质量有大幅提高,为普定朵贝茶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更新、更全面、更科学的技术支持。
普定朵贝茶标准编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