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不应该坚守大城市一辩稿
一辩稿蚁族不应该坚守大城市

体育健儿偶像化利大于弊谢谢主席。
开宗明义,体育健儿是指长于体育技巧的人。
偶像化就是指社会大众把某个个体当作偶像来推崇的意思。
衡量体育健儿偶像化利弊的标准应当是:体育健儿偶像化是否有利于社会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大家看,1956年,陈镜开以优异的挺举成绩,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记录者,随即成为全民学习的榜样;2004年,刘翔的12秒91,打破了美国黑人垄断110米栏的局面,让110米栏成为中国男生的运动;2011年,李娜获得法网公开赛女单冠军,让网球在中国急速风靡。
在我国体育发展的历程中,体育健儿偶像化吸引着群众的参与,传递着体育精神,推动着体育事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因此我方认为,体育健儿偶像化利大于弊。
从社会需求上看,体育本身是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活动,体育事业是要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
体育健儿偶像化,在丰富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体育事业自身的良好发展,为体育项目吸引来更多的目光。
因为姚明,中国报纸出现了NBA专版;因为林丹,羽毛球成为街头巷尾的一景。
因为偶像人们关注运动,喜爱运动,从而带动全民健身,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从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体育事业要想取得发展,必须以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依托,而体育明星偶像化,以体育明星强大的号召力,为体育产业吸引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有力的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增长。
从乔丹一手成就了耐克,到李宁这一民族品牌的崛起,无一不是借助体育明星偶像化的强大号召力实现的。
从运动员本身来看,运动员卓越的成绩是其偶像化的基础,运动员通过自身成绩与个人魅力成为偶像本身就无可非议,体育健儿偶像化是社会对其成就予以肯定的表现,不仅能成为体育健儿努力进取的动力和督促力,还促进现役运动员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追求更高的自我价值实现。
从青少年成长的角度看,体育健儿偶像化是对体育精神的传播。
众所周知,偶像崇拜多盛行于青少年。
体育健儿成为偶像,让青少年看到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换取成功,换取鲜花,换取掌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蚁族是否应该坚守大城市四辩稿

谢谢主席。
今天我们在这里和对方辩友讨论都市的蚁族问题,双方其实都看到了,当今蚁族困窘的生活状态,在座的都是在广州生活过的人,应该都能够了解,月收入不到两千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生活下去的艰难。
然而对方辩友面对这种艰难,却一直在告诉我们,蚁族有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蚁族必须坚守大城市,其实今天蚁族的梦想是出人头地,而不是坚守大城市。
现今大城市竞争激烈,而大部分蚁族之所以沦为蚁族,就在于他们的能力未必足以适应这样的竞争。
然而他们并不是没有才能,他们的才能足以胜任中小城市中的许多职位,对方辩友一直强调的大城市机会更多其实也只是一种一厢情愿。
全球知名的人才推荐公司万盛宝华二零一一第四季度中国城市间雇佣前景对比报告显示,中国的中小城市的雇佣前景往往高过以北上广为代表的大城市。
这份报告是中国市场最权威的调查报告,面对这样的数据,加上刚才我方所提到的如平潭等例子,是不是说明了今天在中小城市蚁族更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蚁族不应该坚守大城市呢?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今天我们看到,中小城市向人才抛出了橄榄枝,国家发出了到西部去的号召,然而蚁族作为这些地区急需的人才,却只把自己的目光放在有限的几个大城市之中,无视了祖国其他地区对自己的迫切需求,这种只顾自己的需求,不顾自己应该负的社会责任的行为,我想对方辩友也不会认为是一种应该被倡导的社会价值取向吧?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蚁族聚居区中,有这样一种旅社,他们的名字叫做驿站,入住的蚁族都希望这里只是自己人生的一个驿站,然而他们的青春却在一个驿站到另一个驿站的路途之中消磨,今天蚁族在大城市进不能报效国家,退不能赡养父母,进退两难之中,或者梦想依旧,然而年华已逝。
蚁族留在大城市或者是因为一种长久以来存在于我们内心的一种观念,我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每一个人内心都希望自己可以登上更高的舞台,很多蚁族会觉得,离开大城市就意味着自己人生的失败,而留在大城市,即使是一个蚁族,却依然能够给他们带来一种成就感。
宁要小城镇一间房,不要大城市一张床(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开宗明义,概念先行。
大城市的一张床喻指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节奏快且压力大的城市中仅仅能够维持生存的艰苦生活状态。
小城镇的一间房喻指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较落后生活压力小的小城市或集镇中一种较为舒适的生活状态。
而主体应是那些白手起家或正在奋斗的人群。
今天我们讨论的不是大城市与小城镇哪个好,而是哪种选择能够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我方认为宁要小城镇一间房,不要大城市一张床的价值追求才是可取的,下面我将从三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小城镇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更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现今,国家对小城镇创业给予种种优惠政策“放宽贷款条件,降低工商业登记门槛,提供免费创业培训等等”,使得小城镇带给我们的不再是简单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安逸舒适的慢节奏生活,更是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创新创业的平台。
那么在这样一个幸福指数高达68.3%,发展前景如此广阔的小城镇生活,何乐而不为呢?反观大城市,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但人才泛滥,竞争压力大却是切切实实存在的问题。
以北京为例,1900万口中就有16万蚁族,这些蚁族住着人均6平方米的蜗居,早啃面包,晚吃泡面,挤公交,挤地铁,他们难道不艰苦吗?但他们中追梦成功的又有几个?调查显示80%的外地青年因为买不起房,职业前景堪忧,经济状况得不到改善决定在35岁以前离开北京,其中70%的人决定未来到二三线城市发展。
其次,更多的人走向小城镇有利于社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矛盾越来越大,大城市与小城镇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
千千万万怀揣梦想的人趋之若鹜跑到大城市,为那里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而小城镇逐渐“空心化”,人才的短缺使它在发展二、三产业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因此,今天我们倡导更多的人正视大城市的巨大压力使我们对未来感到迷茫,放下虚荣的盲从,回到小城镇,响应国家城乡一体化的号召,贯彻落实“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
英语辩论关键句动物权利

英语辩论关键句动物权利第一篇:英语辩论关键句动物权利英语辩论(动物权利)人类不应该拿动物做实验Humans should not take the animal experiment1.动物权利说animal rights动物也有权利Animal also have the right to人类也是动物,如果人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动物也应该有。
人类现在在改变弱肉强食的法则,他们用不应该死的动物用来做实验,将其折磨致死。
这样影响了食物链的完整性,从而使那些将此动物做为食物的动物饿死,进而影响更高级的动物。
就是这样微小的改变,积累起来,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界,更会泱及人类。
Man is an animal, if people have the basic rights of citizens, animal should also have.Humans now change the law of the jungle, they used to do experiments with should not dead animal, betortured to death.This affects the integrity of the food chain, so that the animal be starved forfood animal, thereby affecting the higher animal.Is this small change, the accumulated, will affect the whole biosphere, it will affect the human.2.换位思考说think that第二篇:自由辩论句数据类:大城市的就业饱和率是80.2%,中小城市的就业饱和率是19% 蚁族平均收入为1956元,收入风险是3.5倍以上。
人均租住面积不到10平方米。
大学生毕业后去一线城市发展更有利

辩题:大学生毕业后去一线城市发展更有利辩题解析:“蜗居”、“蚁族”成为最近两年的流行词汇,“蜗居”“蚁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重视,在最近的全国“两会”上,部分代表提出,作为解决“蚁族”问题的一种方式,“蚁族”应该回到二、三线城市去。
而有些“蚁族”却坚信: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镇一间房。
正方:“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的观念更为可取正方观点:支持。
愿意留在大城市为一张床而奋斗,说明我们有理想有目标,年轻人的梦想是不容抹杀的。
反方:“宁要小城镇一间房”的观念更为可取反方观点:支持。
即使蜗居在大城镇,干着一些无法发挥自己价值的工作,也不愿回去二、三线城市的人,基本上都是虚荣心在作祟,是考虑问题不理智的表现。
中国青年报:可还是有人说“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间房”啊?翟振武:这就跟当年上海人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一样。
你看看,浦东现在的房价多高?你挤都挤不进去。
前两年我们一个博士去了外地一所大学。
他去之前,整个学校就20多个博士。
学校为吸引人才,就出了个吸引博士的政策,只要是博士毕业到这里工作,一年补助5万元,连续补5年。
那个学校就一下子去了100多个博士。
现在博士多了,钱也不够了,学校就把补贴政策取消了,以后来的博士就没有补贴。
那机会就给我们这学生赶上了。
后面的人发现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了,才往这些地方转移的,但人一多,就不一定有那么好的机会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城市都会发展得很好。
一个城市到底有没有快速发展的前景,这也需要判断。
中国青年报:对于年轻人来说,最理性的选择是去哪儿?翟振武:要去一个完全不发达的地区,风险也比较大,大城市竞争又太激烈。
要我说,年轻人要想创业,就去一个经济比较活跃,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地方。
你找到一个空白点,能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很快就能把这个领域的产业做得很好。
中国青年报:能具体说说吗?翟振武:中国发展指数中的教育指数也是一个重要参考。
教育反映了人力资本的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要素和资源。
大学生辩论赛:正方蚁族应该留在大城市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
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同名图书《蚁族》就是描述这一群体的读物。
蚁族”,是指“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廉思日前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却从事着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主要居住在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农村;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年龄集中在22岁至29岁之间。
他们中有九成人是童年时曾被称为家中“小太阳”“小皇帝”的“80后”。
首先,蚂蚁具有较高的智商。
据相关研究表明,蚂蚁有26万个脑细胞,在所有的昆虫中,是最聪明的物种。
蚂蚁的高智商能用来描绘该群体所具有的“高知”、“受过高等教育”等特点。
其次,蚂蚁属群居动物,一个蚁穴里常常有成千上万只蚂蚁,这也与该群体在物理状态下呈现出聚居生活的特征相吻合。
此外,蚂蚁很弱小,但若不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蚂蚁也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如蚁灾),因此有人称蚂蚁为“弱小的强者”。
蚂蚁这些特点与该群体弱势、低收入、不被人关注,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等方面极为相似。
此外,蚂蚁还有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优点,而恰恰是这些优点,与该群体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比如蚂蚁永不言弃的精神: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1]路。
要么翻过或钻过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
还比如蚂蚁所具有的期待情怀: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
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即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
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躲回温暖的巢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
此外还有蚂蚁勤勤恳恳、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等等。
二辩质询

1今天所探讨的主体人群他们是在什么处境下做出这两种选择的?2今天所探讨的主体人群物质基础是否匮乏和个人能力上是否有待提高?一大城市对蚁族生存优势在哪?(环境加机会)1对方辩友认为大城市相比于小城市对于人的生活方面的优势在哪?2这样的优势能否给我们带来生活上的舒适?3大城市虽然交通发达,但事实上由于范围大道路堵,大城市的出行时间依然比小城市长,对方辩友做何解释?迫于需要4大城市的医疗教育水平高,但事实告诉我们生小病我们不去大医院看,看大病当地人和外地人都得排队,没有优惠,5一个勉强生存的人他的子女教育问题如何解决,怎能到最高级的学校念书?6大城市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对一个基本生活无法保证的人来说,他怎能有精力和实力来享受?7大城市人才饱和甚至过剩,与急需人才的小城市相比机会到底多多少?而且大城市的机会有多少属于今天的主体人群,他们有多少优势?二拼搏1选择小城市就没有拼搏精神了吗?2你之前拼命反驳说大城市条件优越,又说舒适使人松懈,你不是自相矛盾吗3行为上的拼搏靠的是环境多还是个人的理想支撑多?证明他信念还不够坚定,两种环境都不会成功4生计上的压力是否会占据他的精力?如何让他专心拼搏?5有基础和无资本的拼搏哪一种更能成功?6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今天的主人公所具有的,无论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他都会坚持到底,不知对方一边是否认同?三个人与国家利益结合,利于实现人生价值,社会发展0社会的进步需要小城市的快速发展?1小城市的“根本”发展是靠自身还是外力?2大城市如何引领小城市根本发展?3最新数据显示,大城市出现人口和产业“双转出”趋势,您怎么看?4今天,国家颁布政策鼓励大学生去小城市例如大学生村官,社区主任,您怎么看?5社会发展潮流是大小城市共发展,首要是大力发展小城市,最好方法是人口和产业“双转出”?6选择小城市一间房是最理性选择?综上。
蚁族不应该坚守大城市一辩稿

(正本经源,蚁族是指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这个名词于2009年由学者廉思提出。
)在很多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聚居着一群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的大学生,2009年学者廉思将这个群体定名为“蚁族”。
(所以像对方辩友所提的。
都不能算是蚁族的代表。
)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却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
(有一首蚁族之歌是这么唱的:什么地方是我们天堂,什么地方是我们梦想,什么地方是我们的希望,什么地方让我们飞翔。
可见这个群体中不乏迷茫者,我们应该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像对方那样盲目地鼓励坚持他们留在大城市的梦想。
)大城市是指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人口高度密集、经济高度发达的一线城市。
坚守即是不顾一切,坚持守着不走。
我们今天讨论这个群体应不应该坚守在大城市的标准是:坚守与否,哪个更能使其个人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
我方认为,蚁族不应该坚守大城市,理由有三:其一,大城市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好的生活、工作保障。
在大城市里,他们缺乏社会保障,民主权利缺失,绝大部分没有“三险”,没有劳动合同。
这一群体的个人收入普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3倍,他们没钱住房,没钱看病,没钱结婚,他们普遍对社会公平存有疑虑,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
他们现在的生活,就是资金上没有盈余,心理上问题重重。
这样没有未来的生活我们为什么要鼓励他们继续呢?(再者,如果我们鼓励他们坚守,不仅以前毕业的大学生要做“蚁族”,今年即将毕业的600多万名大学生,有相当部分的人,也要做“蚁族”,他们生活的压力只会更大啊。
)其二,中小型城市有更适合他们的机遇。
大城市的就业饱和度为80.2%,而中小城市的就业饱和度仅19.2%。
并且现在很多商家认为在大城市成本过高,营业额却高不了多少,决定在中小型城市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蚁族不应该坚守大城市
听了对方辩友的开篇立论和刚才的质询环节,您方今天无非是想告诉大家,蚁族有梦想,就应该不管路途艰辛,不管梦想实现的可能有多渺茫,撞了南墙,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坚守在那个也许只有在梦中才安逸舒适的大城市。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今天,我方不仅仅是想让广大蚁族不要在疯魔地痴痴守候那遥不可及的梦境,认清残酷但真切的现实,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出路,得到望穿秋水、期盼已久的幸福。
此外,我方还想为所有未毕业的大学生们指名一种理智的人生态度。
接下来,且由我来开宗明义。
我方同意对方辩友对蚁族的定义,就是指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坚守是指坚定地守候,不离不弃。
大城市是指人口高度密集、经济高度发达的一线城市。
我方认为,判定蚁族应不应该坚守大城市的标准是: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下,坚守与否,哪一样更利于蚁族本身和社会的发展。
蚁族之所以不应该坚守大城市,是因为坚守大城市的好处可以被其他方式替代甚至超越,但其弊端却无法避免。
从当今的社会现实来看,中小城市远比大城市更适合蚁族。
首先,中小城市人才相对匮乏,一组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智商群体在竞争相对较小的环境中,更能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位,而不至于像在大城市中,被激烈的竞争淘汰下来,从事推销、餐饮等农民工都手到擒来的工作。
在这样惨烈的竞争下,蚁族眼中的“城市大,机会多”,有多少机会能落到蚁族头上呢?
第二,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远高于中小城市。
同样是1000块钱一个月,在二三线城市就能租到一套条件不错的单身公寓,而在大城市,就只能我局在几人甚至十几人意见的“蚁穴”之中,体会着勾践卧薪尝胆摧残身体的苦,却未必有机会感受三千越甲破吴而归的甜。
第三,中小城市的发展需求比大城市更加迫切。
从2004年起,国家就提出了“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小城市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正迈向温暖明媚的春天。
此时,大量的行业、岗位向敢闯敢试的人伸出了橄榄枝。
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能实现蚁族自我价值与城市发展的“双赢”效益。
试问蚁族,你都有勇气在大城市苟活,为什么就没胆量去对你来说条件更有待的中小城市闯一片天呢?
最后,大城市的压力远大于中小城市。
蚁族之所以坚守,就是为了修身齐家,光耀门庭。
可是现实是,每月微薄的收入,自身生存都成问题,又何谈养家呢?这种苟活的状态给予他们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得蚁族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指数远低于我国年轻人的平均水平。
他们眼中的坚守已经是一种异化的不正常的追求。
长期坚守下去,会给社会治安带来多少隐患?
今天,我方所说的不坚守并不是要永远离开大城市。
我们是想告诉蚁族,可以先去中小城市做起步发展,积累经验,养精蓄锐。
等竞争力充分具备的时候,等不再是一无所有的蚁族的时候,如果还有为实现的“北上广”之梦,就带上所有的积淀再去拼搏一场吧。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蚁族不应该坚守大城市。
1 / 1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