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科学技术(上)》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23课《科学技术(上)》【学习目标】1.知道汉代的《九章算术》、南朝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等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知道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等科技名著。
2.了解战国《石氏星经》和西汉《太初历》等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学习要点】南朝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等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汉代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
2.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是当时最精确的历法。
他首次将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位。
3.战国时期,魏国人写的《》8卷,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4.西汉武帝时,、、等人用方法制定的《》,以夏历为岁首,确立了我国后世的基本框架。
5.北魏著名农学家撰写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6.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写成《》,代表了当时地学著作的最高水平。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完成问题:1.祖冲之生活在什么时代?他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2.贾思勰生活在什么朝代?他的著作是什么?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1)、《水经注》的作者是谁?他生活的历史时期是?(2)、引文是《水经注》对什么地方的描写?【达标测评】1. 我国数学的起源很早。
商朝甲骨文中已有一至十、百、千、万13个数字,可以记载( )A.一千以内的任何自然数B. 一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C.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D.百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2.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是( )A.《九章算术》B.《缀术》C.《齐民要术》D.《方圆阐幽》3.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完整的百科全书式的农书是( )A.《缀术》B.《齐民要术》C.《水经注》D.《天工开物》4.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地学著作是( )A.《水经》B.《齐民要术》C.《水经注》D.《九章算术》5.确立我国后世农历基本框架的是:( )A 割圆术B 《大明历》 C《太初历》 D 《石室星经》6.有人在列举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时,举出了以下四位杰出贡献,其中错误的是:( )A 祖冲之B 司马迁C 贾思勰D 郦道元7.“历史上一个国家所得到的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教师版)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表”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3.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重点难点】1.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2.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学习过程】背景介绍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
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适逢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感到后主刘禅暗弱,不懂得治理政事,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第一课时任务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2.文体知识:表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任务二:积累字词,诵读课文1.字词学习崩殂cú疲弊bì不懈xiè恢弘hónɡ妄自菲fěi薄塞sè陟zhì罚臧否zānɡpǐ郭攸yōu之费祎yī遗wèi陛下行hánɡ阵和睦桓huán、灵长zhǎnɡ史猥wěi自枉屈二十有yòu一年矣夙sù夜忧叹五月渡泸lú庶shù竭驽nú钝斟酌zhēnzhuó2.划分节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第23课《九色鹿》导学案

23.《九色鹿》师生共用导学案【目标导航】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湖、救”等16个生字,会写“义、求”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意境、积累语言。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讲信用、守信用的好品质。
【前置性学习】收集九色鹿的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识记会认字和会写字。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课)一、诱思导学1、你们见过九色鹿吗?听过关于它的故事吗?2、提示课题:九色鹿教师直接板书课题。
二、感知研学(一)出示预习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学习会认字和会写字,初步理解重点词语意思;3、自由读课文,概括文章思路:这篇课文讲了()。
感知内容,相互交流,九色鹿把那人救上了岸;后来那个人是怎样对待九色鹿的?(二)基础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núpúfācāi línɡhún chìzéqūshǐfāshì( ) ( ) ( ) ( ) ( ) ( ) 二、我会用组词的方法来区分它们。
魂()财()渐()榜()愧()材()惭()傍()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知恩图()千恩万()()杀无辜()将仇报背()弃义见()忘义(三)师生小结第二课时(展示课)三、读悟品学1、小组合作展示提示。
(1)朗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你认为九色鹿把那人救上了岸;后来那个人是怎样对待九色鹿的?(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分别用“——”和“~~~~”分别标出九色鹿的话和那个人的话。
仔细读读,看看你想对九色鹿说些什么? 读读第五至七自然段看看你又体会到一些什么?并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读好这些句子。
2、交流展示。
A、小组学习汇报与个人展示汇报相结合。
B、结合学生汇报重点点拨:(1)四人小组互相读他们的对话,并说说自己想对九色鹿说的话。
通过各抒己见,学生们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说出来,大家对九色鹿的好心肠,产生共鸣。
第二十三课《创意无限好》(导学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六年级下册

第二十三课《创意无限好》(导学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六年级下册一、课前思考•你认为什么是创意?•你会有什么创意呢?•你觉得怎样才能拥有更多的创意?二、课堂探究1. 认识创意创意是指创造和创新的过程和结果。
可以是一种新的思想、观念、方法、工具、产品、服务等。
2. 创意的来源创意的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可以是一些大场景。
例如,马桶盖的创意来源于飞行器的飞行原理,用现代技术对马桶盖进行结构和气流方向优化,创造出了目前市场上旋风超强的便盖。
而淘宝网的创意来源于传统的网店模式,但从购物商场入口、满天星商城到手提购物篮等如此完善的采购与交易系统,大量延续了传统购物的思维和体验,增加购物的便捷性,增加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3. 创意的重要性有创意的人能够发掘并开拓新的市场,能够快速地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和问题所提出的要求,而且能够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4. 创意的提高•独立思考:不怕犯错,敢于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身的思考水平。
•积累素材:多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扩充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多角度思考:学会转化思维的路径,多角度思考问题,为创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多练多做:在练习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三、课堂实践请同学们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创意一些自己的小发明,最后展示。
四、课后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创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你觉得你若想拥有更多创意,需要做什么呢?•你认为你能在哪些领域中造就更多的创意呢?五、知识拓展创意的挖掘和开发变得日益重要和必要,可以看出当代社会对创意的需求和优良思维水平要求的日益重视。
推荐大家多阅读有关创意的书籍和文章,深入探究创意的种种奥秘。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同步备课(部编版)解析版

23《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奏表特点,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重难点】1.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课前预习】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译文】2.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意思。
【通假字】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一词多义】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进尽忠言()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所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伤先帝之明()以: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道:中道崩殂()咨诹善道()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古今异义】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今义:)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义:引喻失义(古义:今义:)异同:不宜异同(古义:今义:)愚:愚以为宫中之事(古义:今义:)晓畅:晓畅军事(古义:今义:)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今义:)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感激:由是感激(古义:今义:)涕零:临表涕零(古义:今义:)【词类活用】广:有所广益()亲、远:亲贤臣,远小人()恢弘:恢弘志士之气()苟全:苟全性命于乱世()奸、忠善: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良实:此皆良实()优劣:优劣得所()奸凶:攘除奸凶()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北:北定中原()死: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特殊句式】判断句:此皆良实。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学习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如雷贯.耳( ) 顿开茅塞.( ) 鹤氅.()沔.水()箪.食壶浆()吴会.()半晌.()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拜谒.(hè)倾颓.(tuí)鄙.贱(bǐ)B.纶.巾(guān) 存恤.(xù) 侥.幸(yáo)C.末胄.(wèi) 殆.尽(dài) 昼寝.(qǐn)D.愧赧.(nǎn) 疏懒.(lǎn) 捆缚.(fù)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顿开茅塞鼎足荒芜避席B.经事奇才豪杰造逆谬举C.如雷贯耳拜揭犹然施礼D.思贤如渴玄德衣襟属咐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山西太原人。
B.罗贯中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C.罗贯中是施耐庵的老师。
D.《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5、解释下面词语如雷贯耳:经世奇才:箪食壶浆:顿开茅塞:6、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人名)的长篇小说《》,山西太原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朝代)著名、戏曲家,是中国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二、自主学习1、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答:.2、根据你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你觉得刘备、诸葛亮、张飞各是什么样的人?明确:。
三年级语文23课1

导学案编号:_ 55 主备人:庄海英主人姓名:_________ 预习情况检查人:_________
师语:网络就像是一条高速路,把我们和世界联系在一起。
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在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快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1、认识本课"络、庭、敝、恋"4个生字,会写"络、箱"等14个字,正确读写"网络、遍布、五湖四海"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长学生见识。
生字难点:
二、读文解题,感知全文
1引导:先写了什么,接着又写了什么?(家里可以上网了,情不自禁的欢呼,迫不及待的上网,去认识网络的神奇。
一边读一边可以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
2爸爸把电脑网络比作了什么?
3为什么电脑网络像蜘蛛网?你读读这句话,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
()不自()五()四()()有()有()不()待()不转()()不()()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都连在了一起。
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
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可以用()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进行网上()。
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
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回答了次,在展示中我给自己打分。
1.完成生字作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导学案(人教版)

23.《核舟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学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简洁、周密、生动的特点。
4、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1、自由阅读课文,达到熟练成诵的程度;2、自学检测:(1)检查背诵课文2、3、4段:(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 ) 罔.不( ) 贻.( ) 有奇.( )黍.( ) 箬篷..( ) 糁.( ) 峨冠.( )髯.( ) 髻.( ) 衣褶.( ) 诎.( )楫.( ) 壬戌..( ) 虞.山( ) 篆.章( ) 矫.( )课堂探究1、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重点词汇,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同时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对疑难词汇、语句的理解;(1)释词: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 ) ( )5.启窗而观.( )6.高可.二黍许.( ) ( )7.箬篷..覆之 ( )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9.石青糁之..( )10.中峨冠..而多髯.者 ( ) ( )11.其两膝相比..者 ( )12.佛印绝类..弥勒 ( )13.矫首..昂视 ( )14.神情与苏、黄不属..( )15.珠可历历..数也 ( )16.居右者椎髻..仰面 ( )17.若听茶声然...( )18.其人视端容寂....( ) ( )19.其船背稍夷.( )20.钩画了了..,其色墨 ( )21.长曾.不盈寸..( ) (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⑦可:高可二黍许( )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当堂检测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课】
【课内自学】
【组内合学】
【组际研学】
【巩固拓学】
【导学重点】生字的认读与书写
【知识链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黄香温席的故事,影响了我们世世代代,值得大家学习。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为主
【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合作探究】
检查:开小火车分小节朗读课文。
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且告诉我你在课文里认识了哪些人?
随机正音。
你在课文中认识了哪些人?
(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
书写生字,分析结构,给生字组词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第一关:抄写“我会写”的生字。
第二关:看拼音写词语。
第三关:
二年级语文导学案(个案)
执笔:周旭慧审核:审批:学案编号:
课题:23、三个儿子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以学定法导学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