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论文
西游记议论文

西游记议论文西游记议论文(通用24篇)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别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的特点。
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游记议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议论文篇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大家小时候肯定都看过《西游记》的动画片吧,不过小时后看大家都是看看孙悟空的神气罢了,这次我读了西游记的文言文版,可是读到了与小时候不一样的感受,更使我获益匪浅。
书中的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孙悟空是我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了,第一部分便主要描写了孙悟空。
描写了孙悟空出世之后求师学艺、取得金箍棒、销毁生死册、大闹蟠桃会、砸坏炼丹炉。
吴承恩成功塑造了一个藐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歌颂了反传统、反封建的思想和斗争精神。
书中出现的妖魔鬼怪,既是危害人类的自然力量的化身,也是社会邪恶势力的象征。
孙悟空同他们的斗争,不仅为成功取的经书,也是为民除害。
这本书正是通过孙悟空降妖伏魔的故事,表达了人民嫉恶如仇的观念,歌颂我国人民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其实《西游记》是一本十分普遍的书,我想学生中没读过《西游记》的人应该是没有吧,毕竟这是一本十分值得人们回味书呢!西游记议论文篇2《西游记》我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每次读他,面前呈现的都是色彩斑斓,惊心动魄的神话世界。
作者吴承恩把书中每个人物都描写的多灵活现,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一级他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创新小论文

《西游记》创新小论文《西游记》是作者的思想与现实撞击而成的产物。
孙悟空是一个藐视权威、敢于造反的斗士,是一位能上天入地、降龙伏虎的英雄。
而且不乏人情味。
作者赋予孙悟空无穷的胆量和本领,使其对这些神魔构成极大威胁。
在孙悟空的眼中,统治者的宝座并不是铜浇铁铸,千年不倒的。
在他看来,“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
他遵从的不是君臣之礼,尊卑有别。
而是正义当头,勇者为王。
因此敢于无所畏忌地挑衅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反动”口号;敢于揭穿众神庄严外表下掩藏的懦弱无能的本质。
孙悟空生在景色优美,处处莺歌燕舞、瓜果飘香的花果山。
这里是人间的福地,是孙悟空眼中避开剥削、没有压迫,可以自由自在生活的乐土,是惟一能够远离一切污浊和喧嚣的净土。
神仙佛祖居住的天宫,是一个以玉皇大帝为首的等级森严的统治机构。
他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始终保持充沛的战斗热情,从不气馁,坚持追求民主的精神,过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见那个所谓的天国和人间相比,实际上是一个冷冰冰、毫无人情可言的名利场。
《西游记》这部作品,实现了现实与神话的完美统一。
吴承恩写孙悟空,妙就妙在让他具有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神通,但也并非所向披靡、无所不能。
唐僧一行要过火焰山,孙悟空设计取来铁扇公主的宝扇,却又被假扮成猪八戒的牛魔王骗了回去,他有火眼金睛,但偶尔也会判断错误。
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将自己变成了一座小庙,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变得非常逼真,但惟有身后那条猴子尾巴无法处置,只得将它变成一根旗杆,竖在了小庙的后头。
但是旗杆从来都应该是立在前面的,正是这条尾巴让二郎神识破了孙悟空的计谋。
如此一来,孙悟空的形象便给了读者更多的真实感。
《西游记》堪称是古典小说中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著。
在世界范围内,《西游记》被翻译成英、法、德、意、俄等多种不同国家的文字。
英国大百科全书称《西游记》“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因此,《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多层次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议论文

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起源于明代吴承恩的笔下,后经多次修订而成。
本书是一部融合了神话、传说、佛教和道教元素的长篇小说,通过诸多精彩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人西天取经的冒险旅程。
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我被小说中四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吸引。
孙悟空英雄气概,智勇双全,具有不服输的精神,但也经常因性格而惹出许多麻烦;猪八戒虽然愚蠢,却颇具直率和豁达,为师父千辛万苦;沙僧沉默寡言,却是稳重可靠的存在;唐僧深具慈悲之心,坚韧不拔,是西天取经的中心人物。
四位大弟子各有千秋,互相补足,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团队。
其次,小说通过各种困难和磨难的描写,体现了主人公的不屈不挠的品质。
在西行取经的过程中,师徒四人屡遇妖魔鬼怪、险阻重重,但他们都能克服艰难,坚持前行。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毅力和团结,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另外,我也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启示。
小说中对人性的描写深刻而真实,揭露了那些欺压百姓、腐化堕落的官员和妖魔。
与此同时,作者也通过主人公的行为和遭遇,宣扬了正义、勇气、宽容和仁爱等美德,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西游记》,我不仅欣赏到了其中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还体会到了对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对人生、人性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读后感觉无论是在情节、人物塑造还是对世界观念的塑造都有不凡之处,在今天也仍具有启发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愿人们能借助这部巨著,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世界。
读西游记观后感500字论文

读西游记观后感500字论文读西游记观后感500字论文(精选5篇)读西游记观后感500字论文精选篇1在我刚上五年级的时候,读了《西游记》。
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从西天取得真经归来的故事。
书中的故事和情节让我感慨万千。
书中的主人公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在一次次的劫难面前,勇敢机智。
悟空这种勇敢的精神让我佩服,也很值得我学习。
这让我想到自己曾经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班里的女生都喜欢跳大绳,她们把两根绳子系在一起当大绳,我因为被大绳勒到过脖子,所以,班里就我自己不敢跳大绳。
这一天,老师说要跳大绳,我心里忐忑不安,不一会儿,就轮到我了,当时我的心里像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手心里面都是汗。
旁边的女同学看出我的紧张,鼓励我说:“没事,不用怕,很简单的。
”我心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跳吧,我真不敢,怕自己再一次被勒到;不跳吧,又显得自己太懦弱。
不行,想到悟空在取经的路上遇到那么多妖魔鬼怪还是勇敢斗争,自己这么一点点困难就放弃么?我鼓起勇气,咬紧牙关,开始加速奔跑,勇敢的往前一跳……呀!太不可思议了,我竟然突破自己,跳了过来!我终于战胜了自己,战胜了胆小和懦弱。
班长跑过来笑着说;“你可真厉害呀!”她也为我竖起大拇指。
是啊,这本书是我的好朋友,它教会了我要勇敢去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我爱书,更爱《西游记》。
读西游记观后感500字论文精选篇2“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变。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转》……”这是《西游记》中的一首诗。
今天,我看了《西游记》这本书。
在傲来国花果山上,有一个仙石。
日久天长,石中蹦出了一只石猴,吸天地之灵气,收日月之精华,他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大闹天宫以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收观音菩萨的旨意,和唐僧、猪八戒、沙僧一起踏上了西天取经的路程。
西游记读后感议论

西游记读后感议论篇一西游记读后感嘿,朋友们!说起《西游记》,那可真是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经典之作啊!也许你会说,不就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嘛,有啥特别的。
但我觉得,这其中的门道可多了去了!我觉得吧,孙悟空那就是个超级英雄般的存在。
他神通广大,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那金箍棒一挥,妖怪们都得吓得屁滚尿流。
可有时候我又在想,他这么厉害,为啥还得听唐僧那迂腐的话呢?也许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再说唐僧,那简直就是个一根筋的“老顽固”。
妖怪随便变个样儿就能把他骗得团团转,我都替他着急!但是呢,反过来想想,他那种坚定的取经信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儿,可能也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猪八戒呢,贪吃又好色,可他也有可爱的一面呀。
每次遇到困难,他总是嚷嚷着要散伙回高老庄,可真到了关键时刻,也许还能出点力。
这不就像我们身边那些有点小毛病,但关键时候能靠得住的朋友吗?沙和尚,老实巴交的,一路上就挑着个担子,话也不多。
但我觉得他就像团队里的“稳定器”,默默地付出,不可或缺。
《西游记》里的妖怪们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狡猾,有的愚蠢。
这让我不禁想问,难道妖怪就一定是坏的吗?也许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读完《西游记》,我觉得这一路取经的过程,不就像我们的人生嘛。
充满了各种困难和诱惑,我们要像唐僧师徒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可能有时候我们会犯错,会犹豫,会想放弃,但只要坚持下去,说不定就能取得“真经”!篇二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这书牛啊!我读完之后,那心情,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你瞧瞧孙悟空,好家伙,那本领,简直逆天了!火眼金睛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伪装,七十二变能随心所欲地变成各种东西。
我就想啊,要是我有这本事,那还不得上天呐!但反过来想想,他这么厉害,还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这是不是说明,再牛的人也有栽跟头的时候?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一物降一物”?唐僧这和尚,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他一心向佛,那信念坚定得让人佩服。
可有时候他也太固执、太糊涂了吧!妖怪都要吃他了,他还在那念叨着“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我都恨不得钻进书里去提醒他:“师傅,醒醒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过话说回来,他的这份执着和善良,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猪八戒,哈哈,一想到他我就忍不住笑。
第三篇西游记论文5篇

第三篇西游记论文5篇第一篇:第三篇西游记论文西游记路上的仙景众所周知,西游记所讲述的是圣僧一路西行,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但其实,在这九九八十一难中,有不少值得观赏的极具画面感的景观。
就拿第二十七回中,三打白骨精的地点来说,前有高山峻岭,后有万亩良田,左有青葱绿树,右有民居相伴。
西游记中人间的精致景观,而类神话的西游记中,还有一个地方——那就是神仙们的世界。
在这些地方,有着一群逍遥自在的人,那里四季长春,没有夏秋冬,天天鸟语花香。
像观世音菩萨住的普砣岩,就是一个如此的风水宝地。
看那溪水环绕着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小屋,屋边是一个鱼池,池边还有一林翠竹,观音就坐在池边,每日诵经,向徒弟们讲法,有时,还会兴高采烈地抚上两下古琴。
除此之外,还有一处仙境,它位于灵山之巅,它就是佛祖的传经之地。
在哪个地方,有各级仙佛,有虔诚的教徒,有庄严的寺庙,有宏伟的经阁。
在那里,不同于观音的灵山,它是吵闹的,俨然犹如一座佛的城市,但在这里,你找不到任何的闲人,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努力——当然,佛祖自己也不例外。
他虽然吵闹,但是,这个吵闹却不像上海,它是安静的,但却又是吵闹的。
在这里,黄光漫天,没人看不到那一个个矗立在得到高僧头顶的光环。
怎样?是不是美不胜收了呢?第二篇:《西游记》第1回--25回复习资料《西游记》第1回——25回复习要点共享者:、、、第一回1、花果山在(东胜神)洲(傲来)国。
2、“孙悟空”的名字是(菩提祖师)取的。
3、词解:须臾:一会儿序齿:排列年龄顺序4、注音:瞑(míng)目蹲身拖男挈(qiâ)女第二回1、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的三个本领,分别是(长生不老之道)、(七十二般变化)、(腾云之法或筋斗云)。
2、孙悟空被祖师赶回花果山的原因是(B)。
A、调皮淘气B、卖弄本领 C、学艺不精3、孙悟空去修行后,(混世魔王)欺负了他的“子孙”。
第三回1、悟空去傲来国偷兵器,使了(分身法)把兵器都拿走了。
从《西游记》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论文

从《西游记》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唐朝僧人玄奘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的故事为主线,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道教、佛教等元素,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历史的重要特点。
本文将从《西游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西游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西游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西游记》中的道德观念主要体现在佛教、道教、儒家等传统文化中。
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道教的“善恶有报”观念,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观念,都在《西游记》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多次受到因果报应的惩罚,这反映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
此外,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也多次受到道教的“善恶有报”观念的影响,例如在五行山下受到惩罚,这反映了道教的“善恶有报”观念。
同时,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也多次受到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观念的影响,例如在花果山上,孙悟空对待其他动物的仁慈和善良,这反映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神话传说《西游记》中的神话传说主要体现在道教、佛教、儒家等传统文化中。
道教的神仙传说,佛教的佛陀传说,儒家的神话传说,都在《西游记》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多次遇到道教的神仙,例如太上老君、观音菩萨等,这反映了道教的神仙传说。
此外,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也多次遇到佛教的佛陀,例如如来佛祖、弥勒佛等,这反映了佛教的佛陀传说。
同时,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也多次遇到儒家的神话传说,例如孙悟空的祖先是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这反映了儒家的神话传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传说《西游记》中的民间传说主要体现在道教、佛教、儒家等传统文化中。
道教的民间传说,佛教的民间传说,儒家的民间传说,都在《西游记》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多次遇到道教的民间传说,例如:牛魔王、红孩儿等,这反映了道教的民间传说。
西游记论文

《西游记》主旨探讨《西游记》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
它大概讲述的是唐玄奘,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行西行天竺求取佛经的前因后果以及途中艰难斗争的旅程。
整本书的背景宏伟,框架空前,构造一个神佛妖人共同存在的世界。
同时塑造了相当多的人物形象,譬如面容慈善和气易处的太白金星,慌懦无能却极爱面子的玉皇大帝,普渡众生心怀慈悲的观世音菩萨等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笔者在阅读之时常常陶醉其中,为其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时而担心时而快意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大战笑颜,然而当我撇开这表面上的故事情节去认真分析其中内蕴时,却发现一个与笔者以往认知完全迥异的《西游记》了。
首先从天庭说起。
天庭自诞生以来,掌管天上地下五行六合,除却西方佛土,宇宙无极无所不为其属。
且历经不知多少个五千四百年,却依然是一种低能冗杂的运作模式。
如此久远的时间,只要这个组织一直存在着,那它一定会自我调节或是内部整顿或是分裂吞并最终会达到一种相对完美的状态。
作为一个管理机构,它绝对是高效并全面的。
然后在书中,如此庞大威严统率三界的天庭居然只因为一只“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石猴而秩序大乱,致使玉皇不惜折损天庭威严请西佛协助方才平定此事。
这就略显荒谬。
从《西游记》第六回石猴孙悟空与真君二郎神的精彩打斗我们可以得知,两人战力伯仲之间,以天庭几十万天兵众多天将甚至不少元老级真人如此实力,完全可以碾压除去这等威胁,却不想如书中一般,这甚是不合情理。
那么,作为一部脍炙人口的辉煌巨作,显然是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问题,此中深意,还需联系作者生平进行阐述。
作者吴承恩出生于明代一个清贫的商人家庭,少时文采出众。
与其他读书人一般,将希望寄托科举,然而一生蹉跎,不惑之年方才补得一个岁贡生,而后做了两年县丞便拂袖而去。
而在这个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封建的意识形态也受到了冲击,追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风潮也开始逐渐发展。
吴承恩受其影响颇深,正因如此,他虽有才学却无处施展,身在官场不忿折腰,最后因无法苟同而愤然拂袖离去,从此潜心学术,专研立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西游记》的谐趣内容提要当今影视文化大繁荣的情形下,各种关于西游记的影视及翻拍不断,去年周星驰导演的《西游记降魔篇》更是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绩,《西游记》所以为人们长久称道,百演不衰,确在于透视深刻,揭露丑恶无遗,鞭挞痛快淋漓,还在于给人们沐浴世间自有公道光芒照耀的温暖,——取经功德圆满,孙悟空按“劳”分配,被安排顶级荣誉“斗战圣佛”职务,虽然只是虚职。
而只有“巴结”专长的“诸无能”却落得“净坛菩萨”——类似专管饭桶的领导层成员结局。
《西游记》之所以引人入胜,还在于表达了人们对探寻无限苍穹的幻想,共同向往美好、积极向上的健康精神。
其中,已经明显透露出宇宙无限大,地球内涵极其丰富,自然或可征服的信息。
其间向往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呼风唤雨,已因于电视电话和人工降雨,从可望变成了可及;一个斤斗十万八千里,假宇宙飞船载体变成了现实;拔一根猴毛变出一群小猴子,实际是关于现实克隆技术的早期幻想,以及屡遭不公正待遇,最终得到平反昭雪、立地成佛,都是向往和实现美好的追求。
关键字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正文一.师徒四人1.孙悟空——性顽劣孙悟空好动、好胜,一身灵气、好嘻闹,一旦性起,什么事都敢干,不想后果。
这种原形有人群的地方就有。
比如,这种人在家是淘气的孩子,机灵鬼,在学校是能闹腾的学生,可真要潜心学习,一通百通,无人可比。
在单位,这种人是能拼争,有创新的干将。
但这种人是最不愿意守规矩的人。
这种当朋友,热心助友没说的,关键时刻可以两肋插刀;可你要玩他,那你就挚着倒霉吧!他整你可下的去手,招术奇多;领导对这种人离不开,但又信不过,因为不好驾驭。
2.猪八戒——性贪多欲猪八戒讲享受,性懒惰,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好吃、好睡、好色、玩小心眼,会讨上司欢心。
在家这种人会拍父母马屁,为的是少干活,多得好。
在学校和单位,这种人不爱学习,笨拙,但肯出蛮力,必要时也能吃苦。
实际中的这种不会都像八戒那样面貌丑陋,所以他们讨女人欢心往往能得逞。
这种人虽然比较色,但怕老婆,一般是色大胆小,顶多是骚扰一下,主要是吃人家豆腐,被女人骂为臭不要脸。
其实女人不十分讨厌这种人,因为他们会献殷勤,甘心供女人驱使。
这种人在餐桌上,那是一人顶几个人吃,最后用馒头沾汤打扫战场全是他们。
领导喜欢这种人,好驱使没威胁,可知道不能当大材料用。
3.沙和尚——老实人沙和尚近于愚,不愿意出风头,埋头苦干,甘于忍受,不在乎垫后。
愿意跟别人意志走,不善于自拿主见。
不在乎吃亏,不愿意学习,不会创新,也不会耍滑,缺少灵气,但实干苦干自有价值。
这种人多从事简单劳动。
对女人绝对规矩,缺少情趣,但忠实守一,可当模范丈夫。
这种人很有正气,绝不做苟且之事,倔脾气要上来,五头牛甭想拉动了。
这种人服理,使硬没用。
虽然他们很顺从,但蔫人出豹子,动了他底线,跟你死磕!其实,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根本就制服不了沙和尚,后来是观音来了帮助收复的,可见,沙和尚急了不好惹。
4.唐僧——小白脸唐僧心慈手软,近于痴,但本性善良、有文气,有佛性,顾全大局,讲德行,重品行,好面子,招女人喜欢,可能够持君子之德。
可正是“心慈不掌兵”,好心眼坏大事!容易被人利用。
当官优柔寡断,经商肯定赔本,也就是教教书,念念经,搞点学问什么的,臭知识分子中这种人不少。
二.天上的神仙世界(一)等级森严的神仙世界五仙之中,天仙最高。
悟空位列天仙,却未入真流。
天仙中的顶尖角色,是居于三十三天之上的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俗称太上老君。
而权力最大者,非玉皇大帝莫属,他权衡三界,统御万灵。
五仙中排第二位的,是地仙。
镇元大仙是地仙之祖。
地仙之中,黎山老母可能比镇元大仙的资格还要老。
地仙之中最有名的,应该是八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留下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传说。
排在地仙之后的是神仙。
福禄寿三星是神仙之宗。
那些天兵天将(比如天篷元帅、卷帘大将)都是神仙之属。
再后面就是人仙。
《西游记》中有一位人仙,就是观音禅院的金池长老,已二百七十岁。
比较有名的人仙,应该算是张三丰吧。
五仙中排末位的,是鬼仙。
鬼仙的典型代表就是土地、城隍、河伯、社令、山神等。
《西游记》中,有土地神自称鬼仙,原话是:“大圣,错怪了小神也。
这宝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个鬼仙,怎么敢拿去?就是闻也无福闻闻。
”常言道:人杰地灵。
《西游记》里是个神怪的世界,多多少少的都有点神通,所居之地也都不同凡响。
神仙世界,等级森严。
因此自由散漫的齐天大圣,在天庭上就显得很另类。
神仙等级高低,在正式典礼时才显示出来。
如来把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玉帝筵谢。
书中写到:玉帝传旨,即着雷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跂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
那个五方五老,七仙女在介绍王母娘娘蟠桃大会时,介绍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七仙女介绍说,请得还有: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
天兵天将也有个排序。
齐天大圣搅乱天宫之后,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
佛界那里也有个排位。
在唐僧师徒果位之时,诸众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塞,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一切得道的师仙,始初俱来听讲,至此各归方位。
(二)神仙们的真实实力泛泛而言,神仙世界里,辈分高,则法力高,功力强。
但细究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须知龙生九种,种种各别,几代过后,就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所以辈分相同的神仙,其法力功力可能相差很大。
《西游记》里的神灵,很多是孙悟空的同辈,有的是同门师兄弟,比如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有的是把兄弟,比如在花果山为王时结拜的牛魔王等七兄弟,比如在取经路上结拜的镇元大仙。
悟空的师傅是菩提祖师,与菩提祖师同辈的有三清和如来。
这些顶级神仙的法力和手段,都远在悟空之上。
即使对付天神中的一般好手,悟空也不见得有什么胜算。
悟空大闹天宫之时,天神们有虚于应付之嫌。
待单打独斗,才拿出真本事。
一个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就可以拦住悟空,挥金鞭斗在一处,不分胜负那个位列二十八星宿的奎木狼,下到凡间,作黄袍怪,遇悟空也能抵挡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
而二郎神与悟空斗法弄神通,占据上风,逼得悟空疲于招架,最后被擒。
故此民间有传说,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而二郎神会七十三变。
其实,无论神仙还是妖怪,都多多少少会点变化。
白骨精会变化,沙僧会变化,白龙马也会变化,猪八戒还会三十六变。
明确会七十二变的,还有牛魔王和六耳猕猴。
悟空以降妖除魔闻名。
可在取经路上,有半数妖怪不是悟空独力对付得了的。
那些持有法宝的妖怪,即便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和弥勒佛的童子,悟空也只有独自流泪的份儿。
那些身怀法术的妖怪,比如能吐三昧真火的红孩儿和能吹三昧神风的黄风怪,都让悟空退让走避。
抛开法宝与法术,单论武功,不在悟空之下者,也不是一个两个。
上面提到的牛魔王和六耳猕猴,与二郎神一样,武功一流,悟空都取胜不了。
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九头狮,下界为妖,对阵悟空,赤手空拳,一口即把悟空噙住。
另有一个九头妖怪,也厉害,就是九头虫。
九头虫以一敌二,大战悟空和八戒,鏖战中竟生衔八戒。
后悟空得二郎神相助,九头虫才负伤逃走。
妖怪中还有一个厉害的角色,就是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
大鹏雕力战悟空,悟空驾筋斗云也没逃掉,仍被生擒。
最后佛祖、菩萨、罗汉、揭谛同出手,才算制服大鹏雕,带回西天作护法。
女妖里,最厉害的当属琵琶洞的蝎子精,不但把唐僧掳上了床,还打得悟空两次败走。
三.取经路上的女妖(一)外貌特征《西游记》中出现的女妖形象大都具有十分美丽的外表,而且作者在小说中对女妖们的外表都进行了十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个个都有沉鱼落燕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共写到十一个(群)女妖,她们大都美比天仙。
作者在第二十七回对白骨精的描写:“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
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
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
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这是白骨精为迷惑唐僧师徒而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怪不得八戒动了凡心。
第六十回中写玉面狐狸精:“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
貌若王嫱,颜如楚女。
如花解语,似玉生香。
”③难怪玉面狐狸精又叫玉面公主,原来她有倾国之色,也怪不得牛魔王会抛弃自己的结发前妻罗刹女。
第七十二回中写七个美人儿,“比玉香尤胜,如花语更真。
柳眉横远岫,檀口破樱唇。
钗头翘翡翠,金莲闪降裙。
却似嫦娥临下界,仙子落凡尘。
”①使得那一心向佛、六根清净的唐三藏都“看得时辰久了”。
而八戒那贪色之徒就可想而知了,怪不得吴承恩大师会将七十二回取名为“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中写白毛老鼠精的美貌更是传神,“发盘云髻似堆鸦,身着绿绒花比甲。
一对金莲刚半折,十指如同春笋发。
团团粉面若银盆,朱唇一似樱桃滑。
端端正正美人姿,月里嫦娥还喜恰。
”②连嫦娥都惊喜她的美色,而孙行者则担心师父为美色所惑,“只怕一时动心”。
女妖们的美丽外表是她们在对唐僧进行威胁时的优势,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除了孙行者那样完全不为女色所动的人物,其他几位主要人物均被女妖们的外表所迷惑,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事故。
作者在对女妖们的外表进行描述时使用的完全是古代小说中对美女的描写手法,从外貌、肌肤、身材几方面进行描写,同时还写出了女妖身上特有的妖媚之美。
(二)个性特征《西游记》中对女妖形象的塑造最成功的地方,是让每个女妖都有她们各自的个性特点,没有千篇一律。
虽然女妖们的目的大同小异,都是希望能够吃到唐僧肉长生不老或者能够和唐僧成亲,但却有着各具特色的性格特点。
本文将从小说中出现的十一个(群)女妖形象中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作者花了许多笔墨进行描写的女妖,分析其形象的特点。
1、白骨精:致命的诱惑白骨精是《西游记》中首先出现的女妖,也是最为广大小说读者熟知的女妖形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更是妇孺皆知的故事情节。
“尸魔三戏唐三藏”,是修道者肉身躯壳对灵魂的挑战;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也正是修道者战胜自己的躯壳并脱胎换骨的一个必经过程。
作者在小说第二十七回描写了她三戏唐三藏的故事,小说中的白骨精诡计多端、变化无穷,是属于智慧型女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