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检”之:观大便辨疾病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五种粪便及处理方案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五种粪便及处理方案作者:李春岭,王振怀,宋学章,郭金龙,孙家强,高才全来源:《河北渔业》 2015年第5期李春岭1,王振怀1,宋学章1,郭金龙2,孙家强1,高才全1(1.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沧州 061000;2.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秦皇岛?066002)历来“中医体检”有观大便辨疾病之说,粪便是检查身体健康状况一个非常好的直观指标,应用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管理过程中同样起到健康晴雨表的作用。
1检查粪便的意义通过对南美白对虾粪便的外观、气味、长度、粗细这四个指标现场检查,可第一时间了解到对虾摄食及其肠道状况,进而发现饵料投喂足够与否和肠道是否健康的问题,及时做出管理上准确调整和处理,对养殖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
2粪便获得的方法及时间不同的养殖模式粪便获得的方法不同,如池塘养殖可通过料台获得,工厂化养殖可用抄网在充气点附近获得。
粪便获得的时间为投饵后1~2 h,应结合观察饵料时间同步进行。
3正常粪便的性状颜色为褐色,结实饱满,圆润光滑;用手揉开后闻不到明显的气味;依据虾的不同规格,粪便长度一般在3 cm左右;粗细与虾肠道粗细接近。
4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五种粪便及处理方案4.1褐色粪便褐色粪便性状见表1。
4.1.1原因分析南美白对虾胃很小,肠道直且短,虾摄食褐色饵料后,胃部及肠道会呈现出饵料的颜色。
饵料通过肠道的时间较快,约为20~25 min,所以正常粪便的颜色应与饵料的颜色接近为褐色。
4.1.2处理方案褐色粪便为正常粪便,继续保持即可。
4.2黑褐色粪便黑褐色粪便性状见表2。
4.2.1原因分析黑褐色粪便为非正常粪便,较正常粪便短,一般小于1 cm,表明投料量不足,新的粪便未形成,老的粪便在肠道内存留时间较长。
4.2.2处理方案适量增加投料量及次数。
4.3绿色粪便绿色粪便性状见表3。
4.3.1原因分析绿色粪便为非正常粪便,一般出现在放苗后,水中浮游微生物不足,加上投喂开口料不及时或量不足,虾苗饥不择食,摄食池中的青苔、死藻等一些绿色的东西,导致粪便为绿色。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粪便的外观、颜色、质地、气味、pH值以及其中的成份进行分析,可以匡助医生判断肠道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或者其他相关问题。
一、外观、颜色和质地的检查1. 外观:正常粪便呈棕色,形状规整,不应有明显的血液、黏液或者脓液等异常物质。
2. 颜色:正常粪便颜色为棕色,但也可以受到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浮现变化,如黑色(可能是由于服用含铁制剂或者出血引起)、红色(可能是由于出血引起)、黄色(可能是由于胆汁分泌异常引起)等。
3. 质地:正常粪便应该是软而成形的,不应过于干燥或者水样化。
二、气味的检查1. 正常粪便的气味通常是较为难闻的,但不应有异常的恶臭。
2. 异常气味可能提示消化系统的问题,如肠道感染、营养吸收不良等。
三、pH值的检查1. 正常粪便的pH值通常在5.5-7.0之间,呈微酸性或者中性。
2. 异常的pH值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感染等有关。
四、成份的检查1. 检查粪便中的成份可以匡助判断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吸收情况。
2. 正常粪便中含有水分、消化残渣、细菌、脂肪、纤维素等成份。
3. 异常的成份可能提示肠道疾病,如肠道感染、消化不良等。
需要注意的是,粪便常规检查只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不能作为单一的诊断依据。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总结:粪便常规检查通过对粪便外观、颜色、质地、气味、pH值以及成份的检查,可以匡助医生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判断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或者其他相关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粪便常规检查只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不能作为单一的诊断依据,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医学知识之粪常规

粪常规(一)一般性状1.鲜血便: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及痔疮等。
2.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
3.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患者。
4.脓性及脓血便:当肠道下段有病变。
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或直肠癌常表现为脓性及脓血便,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稀果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黏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
5.米泔样便: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患者。
6.稀糊状或水样便: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3000ml或更多),并含有膜状物时见于假膜性肠炎。
7.细条样便:多见于直肠癌。
8.气味:患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结肠或直肠癌溃烂时有恶臭。
阿米巴肠炎粪便呈血腥臭味。
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呈酸臭味。
9.绿色粪便:提示消化不良。
10.胨状便:见于肠易激综合征。
11.寄生虫体:蛔虫、蛲虫、绦虫节片等较大虫体肉眼即可分辨,钩虫体则须将粪便冲洗过滤后方易找到。
(二)显微镜检查1.白细胞: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一般<15/HP,细菌性痢疾时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或小吞噬细胞。
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时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2.红细胞:当下消化道出血、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和直肠癌时,粪便中可见到红细胞。
(三)化学检查粪便隐血试验、胆红素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对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四)细菌学检查:肠道致病菌的检查主要靠培养分离与鉴定,但有时也作直接涂片检查。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大便颜色知识点总结

大便颜色知识点总结大便的颜色可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因此观察大便颜色对于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下面是各种大便颜色的知识点总结:1. 深褐色大便深褐色的大便通常是正常的颜色,它表明食物在肠道内经过了正常的消化过程。
这是最常见的大便颜色,通常不需要太多关注。
2. 黑色大便黑色大便可能是由于食用铁质食物或者服用含铁的药物所引起的。
但是,如果大便呈现黑色并伴有粘稠度高的特征,则可能是由于上消化道出血所导致的。
这时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确定出血的原因。
3. 红色大便直接出现红色的大便通常是由于食用了染色的食物所引起的,比如吃过红心柚子、番茄等。
此外,血液出现在大便里面时,也会使大便呈现出红色。
这种情况常见于直肠疾病、肛裂、痔疮等。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
4. 灰白色大便灰白色大便可能是由于肝脏疾病导致的胆汁排泄不足所引起的。
这种情况常见于肝硬化、胆结石等疾病。
如果长期出现灰白色大便,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5. 黄色大便黄色大便通常是由于脂肪摄取过多,或者肝脏疾病导致的胆汁排泄不足所引起的。
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就医检查进行诊断。
6. 绿色大便绿色大便通常是由于食物在肠道内通过速度较快,或者食物中含有大量叶绿素所引起的。
这种情况通常认为是正常的现象,并不需要特别关注。
综上所述,大便的颜色可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
观察大便颜色能够及时发现一些疾病的征兆,提高治疗的效果。
因此,建议大家定期观察自己的大便颜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大便颜色有所帮助。
中医常见病辨证分析——泄泻痹症

舌苔脉象 舌苔薄白,脉浮
湿热泄泻
食滞肠胃
肝气乘脾 脾胃虚弱
大便气味臭秽,肛门灼热
泻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因情绪波动后腹痛腹泻 反复发作,饮食不慎后增多
舌苔黄腻,脉濡 滑数
舌苔垢浊或厚腻, 脉滑
脉弦
脾气虚弱表现 舌淡苔白,脉弱
肾阳虚衰 五更泻
肾阳虚表现 舌质淡苔寒白, 脉沉细
黄某,男,33岁,森林武警,反复腹泻 二年就诊,平素进食油腻生冷或肚子着凉即 容易腹泻,没有粘冻,胃口不佳,容易疲劳, 舌淡苔白,脉缓弱。
肝气乘脾
【主症】腹痛而泻,伴有腹中雷鸣,攻窜作痛, 矢气频作,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平 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 ,肝旺脾虚 【治法】抑肝扶脾 【代表方】痛泻要方
脾胃虚弱
【主症】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稍有饮食不慎, 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内有不消化食物,大便 时溏时泻,纳谷不香,进食后脘腹胀满不适, 或兼隐痛,神疲倦怠,畏寒肢冷,舌淡苔白, 脉象缓弱。
【证机概要】风寒湿邪留滞经络 寒邪偏盛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代表方】乌头汤
风寒湿痹——着痹
【主症】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 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 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风寒湿邪留滞经络 湿邪偏盛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代表方】薏苡仁汤
风湿热痹
【主症】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 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 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 燥,脉滑数。
【证机概要】邪热壅于经络、关节, 气血郁滞不通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白虎桂枝汤
痹症鉴别要点
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粪便经过消化道进行排泄,含有丰富的消化道分泌物以及脱落的细胞,能够较好的反应出消化道以及涉及脏器的功能水平。
粪便常规检查属于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化验检查方案,指的是通过对粪便的肉眼观察以及显微镜观察,评估粪便的性状、颜色、是否存在寄生虫、红细胞、白细胞等,多用于肠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寄生虫疾病等检查的辅助鉴别诊断,临床意义显著。
为提高粪便常规检查的效果,必须进一步掌握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并充分认知其临床意义,以更好的发挥出其价值。
而对于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以及临床意义你知道多少呢?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粪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目测法、显微镜检查法以及粪便隐血实验三种检查方法,其主要内容如下:(1)目测法。
对所采集的粪便样本,首先需要通过观察的方式对其外观、性状、颜色等进行分析,并选择由粘液、脓血等异常的样本,如果外观没有明显的异常,则可采用多点取样的方式获取样本。
(2)显微镜观察法。
将所选择的样本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涂片观察,将生理盐水1~2滴滴入载玻片上,使用竹签挑出疑似部分,大小同火柴头即可,将其混入生理盐水之中,制成悬浊液,浓度以可看清报纸上字迹为宜,而后则可盖好载玻片。
现选择10x10的低倍镜进行全片的观察,评估是否存在寄生虫卵、原虫、包囊等,而后再选择10x40的高倍镜进行病例成分的观察,至少需观察10HP[1]。
(3)粪便隐血实验。
选择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先使用便棒采用多点采样的方式采集粪便,并将便棒放到采便器中,盖紧后进行摇晃,将样本和缓冲液进行融合并混匀,再撬下采便器顶部的盖子,滴入3~4滴粪便的混悬液,滴入位置为检测板的加样孔中,5min内进行检查结果的观察。
对黑色柏油样粪便,则可加水进行稀释之后,再进行检测。
在粪便常规检查的过程中,所有的操作均需要在1h内完成。
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伴随着国内分子生物学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粪便检查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方便、容易获取、无创等优势,在肠道肿瘤、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病毒等疾病的检验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医学基础知识:粪便常规检查的趣记口诀

医学基础知识:粪便常规检查的趣记口诀观察和学习粪便的外观主要从颜色与性状两个方面来进行,我们要清楚正常成人的粪便排出时为黄褐色圆柱形软便,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
所以接下来就来趣味记忆病理情况可见如下改变:(1)鲜血便: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及痔疮等。
痔疮时常在排便之后有鲜血滴落,而其他疾患则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
出现鲜血便的原因其实就是消化道近端出血,所以用口诀记住这四个疾病,就是直指肛裂=直(直肠息肉、直肠癌)痔(痔疮)肛裂。
(2)柏油样便:稀薄、黏稠、漆黑、发亮的黑色粪便,形似柏油称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远端出血。
服用活性炭、铋剂等之后也可排出黑便,但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若食用较多动物血、肝或口服铁剂等也可使粪便呈黑色,隐血试验亦可阳性,应注意鉴别。
(3)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患者。
将鲜血便,柏油样便和白陶土样便放在一组里记忆,即先近由远逃单子=鲜近油远陶胆阻。
(4)脓性及脓血便:当肠道下段有病变,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或直肠癌,常表现为脓性及脓血便,脓或血的多少取决于炎症类型及其程度。
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稀果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黏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
(5)米泔样便:粪便呈白色淘米水样,内含有黏液片块,量大、稀水样,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患者。
(6)黏液便:正常粪便中的少量黏液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察觉。
小肠炎症时增多的黏液均匀地混于粪便中;大肠病变时因粪便已逐渐形成,黏液不易与粪便混合;来自直肠的黏液则附着于粪便的表面。
单纯黏液便的黏液无色透明,稍黏稠,脓性黏液便则呈黄白色不透明,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7)稀糊状或水样便: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小儿肠炎时粪便呈绿色稀糊状。
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3000ml或更多),并含有膜状物时见于假膜性肠炎。
艾滋病患者伴发肠道隐孢子虫感染时,可排出大量稀水样粪便。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排出洗肉水样便。
怎样从便便颜色形状看身体健康状况

怎样从便便颜色形状看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情况下面我们每天都需要排便,粪便可以为我们身体排出毒素,通过粪便的颜色、形状也可以辨别一些疾病,但是,在人们看来,便便是一种很不雅的词汇,没有人会把便便搬上饭桌当做话题来讨论,因此,人们对便便的知识一无所知,有时自己便便出问题了也不知道,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便便的相关知识,让大家知道如何通过便便看身体健康状况。
假如,食物中膳食纤维的绝对量和相对比例充分,粪便量会显得非常多,甚至可能从体积上远大于摄入食物的总体积。
这样的粪便是健康的粪便,通常是半固体的,所含水分占80%以上,而带出的肠道废物可占粪便干重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些人排便都非常通畅,不仅大肠癌发病率极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低。
一、健康大便的标准:1、天天排便天天吃当然最好要天天排废物,如果没有天天排便,请从摄取水分、饮食均衡、运动开始改善喔。
2、不会臭健康的便便是不臭的,会臭的就是腐朽菌过度发酵,要补充肠道益菌并及时排便。
3、浮起如便便能在水中浮起表示肠道环境健康,有乳酸菌丛把纤维质等转化成短链脂肪酸,便中含足量短链脂肪酸比重比水轻而浮起。
4、金色健康的便便呈金黄色!如果您的便便呈金黄色,恭喜啦!表示消化系统健康!如果是褐色则是纤维素及肠道益菌不足,容易形成便秘及造成酸性体质,健康大大不好喔,多多摄取纤维素,补充益生菌!便便的颜色便便的形状便便看健康二、便便颜色看健康1、中等深度的棕色大便表示身体健康。
保持胃肠道的顺畅运作,定期检查这些建议的颜色规则,并且定期排便(每天两次为最佳)。
整体上呈较浅的棕褐色到中等深度的棕色(消化过程中胆汁导致的颜色),以及甚至绿色(绿色蔬菜导致的颜色)都可以认为是正常颜色。
非常暗的棕色大便则暗示着由于出血导致的潜在的严重肠胃状况。
2、暗红色或者暗黑色有点可怕但是并不是一定是坏的征兆!查看一下:暗色或者泛红的大便通常是跟食物或者药物相关。
红色色调,有可能是由于红色食物:甜菜,番茄酱类食品(摄入大量的红色酱料),烧烤,小红莓,番茄汁(汤),BBQ,红凝胶或者饮料,辣椒或者大量的西班牙甘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古以来中医就很重视观察孩子的大便以帮助诊断疾病,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气味等,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中医药材中甚至还有“人中黄”、“粪清”等药物。医生在查问孩子的病情时,一般也都会问到孩子最近的大便情况,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孩子的病症,也可以尽早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因此,爸爸妈妈不要嫌脏畏臭,平时应该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大便,留心有什么样的改变,以免求诊时一问三不知。
(异常)
孩子大便次数突然减少并且大便干燥,称为便秘;大便次数突然增多或突然变稀,同时内容物有变化,则称为腹泻。
性状
(正常)
正常孩子的大便呈软条状或糊状。
(异常)
细菌性痢疾
孩子大便除变稀外,若出现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大便,同时孩子会在排便时哭吵,大多是细菌性痢疾;
霍乱病
孩子的大便如果是淘米水一样的情况,排便的时候没有腹痛,但孩子快速出现脱水、抽搐、休克,则可能是患了霍乱病;
Tips
中医认为孩子大便色深,有恶臭属湿热泄泻;大便酸臭味重属消化不良,脾胃虚弱。
孩子大便异常的日常护理
腹泻
孩子出现腹泻症状时,孩子的日常食具和用具应该每日都用沸水煮透消毒,若出现发热、皮肤感染等症状,必须立即去医院;对已经患上炎症的孩子,要及时补充水分,仔细护理发炎部位,避免感染扩大。若孩子出现嘴唇发干、起皮,超过6个小时没有小便,且眼窝凹陷,脸色苍白,精神不振,很嗜睡,这些情况说明孩子有可能出现脱水症状了,必须立刻带孩子去医院。同时,每日记录大便情况,调整饮食,不必禁食,补充足够的液体。
感染性腹萄肠炎
孩子的大便如果是海水样大便,则可能是金葡萄肠炎;
霉菌性肠炎
如果孩子的大便形似豆腐渣样,则霉菌性肠炎的可能性比较大。
Tips
中医认为孩子大便清稀,大便有不消化食物,或如鸭溏样便,属寒湿困脾,或脾胃气虚,大肠功能紊乱;便下稀粪如水,或兼恶风、发热,是风泻。孩子大便干结,腹胀,可能患了巨结肠。中医认为大便干结,面红,身热,舌红少津的孩子,多属实热伤津液或阴虚内热;大便干结如羊屎,排出困难,为肠道津液缺乏。
成分
(正常)
正常孩子的大便中水份要占到80%左右。有形成分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残渣,三分之一是肠道正常细菌,还有微量矿物盐类、胆色素及衍化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等。
肠道正常细菌指的是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供人吸收利用,与人共生共存。
次数
(正常)
正常孩子的大便次数一般为1~2天一次。
上消化道出血
如果孩子出现柏油样黑便,在排除服铁剂和大量食用动物肝血之后,可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
直肠或肛门出血性疾病
若孩子的大便呈鲜红色血液状,直肠或肛门出血性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Tips
中医认为孩子大便红如桃酱,排便不畅,舌苔黄腻是胃肠蕴热,迫血下行;大便色黑如柏油样,兼面色不华,或脘腹隐痛为胃络出血;大便如脓涕,色白或红,兼见腹痛肛灼,里急后重者为湿热痢疾;大便白多赤少,偏湿,病在气分;血多色赤者,偏热,病在血分;若红白夹杂,是气血两伤。
便秘
孩子便秘时,父母要增加汤汁类食物,增加孩子水分的吸收,同时可以适当提高一些食物中所含糖分的份量,让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延长发醇过程,刺激肠道的蠕动,帮助通便。日常饮食中,要均衡地给孩子吃一些五谷杂粮,如煮红薯、玉米面、麦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可促进肠子肌肉张力,对通便很有帮助。此外,训练孩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很重要。文/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教授时毓民
(异常)
·孩子大便酸臭加重并带有泡沫,应该是孩子的日常饮食中含糖或淀粉类过多,导致孩子的娇弱肠胃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过度发酵引起的;
·孩子的大便突然变恶臭,发出臭鸡蛋一样的气味,可能是孩子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比例过多引起的;
·孩子的大便腥臭伴油腻感,为脂肪类饮食过多;
·孩子的大便恶臭且量又多,但同时孩子却很消瘦,是肠吸收不良综合症的表现。
气味
(正常)
婴儿时期的孩子的大便气味不大,新生儿的胎粪根本不臭,母乳喂养的孩子的大便则稍微有一点酸臭味,而配方奶以及牛奶喂养的孩子的大便会比较臭。如果婴儿大便臭气过重或放难闻的臭屁则可能为病态。添加辅食后,孩子大便中的细菌便与成人相同,臭气加重,越长大便越来越与成人的大便“气味相投”。正常情况下肠道细菌分解食物残渣都会产生吲哚、氨等物质,带来一定臭味,但不太重。
颜色
(正常)
正常孩子的大便为黄色或棕色。
(异常)
胆道梗阻
孩子的大便如果呈白色,并伴有全身黄染、骚痒是胆道梗阻的表现;
食饵性腹泻
孩子出现绿颜色的稀便,有可能是受凉或饮食不当引起的食饵性腹泻。
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大便像赤豆汤样暗红色伴恶臭,可能是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肠套迭或阿米巴痢疾
果酱色大便有可能是肠套迭或阿米巴痢疾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