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符号的意义
转如何看各类医学检验报告单

转如何看各类医学检验报告单如何看各类医学检验报告单Edna[ft=,+0,][ft=,+0,]化验单或报告单的结果常常用(+)、(-)来表示。
这里的(+)、(-)并不是数学计算时的加、减的符号,而是用来表示结果的阳性、阴性、有的人不太了解(+)和(-),阳性和阴性的实际意思,弄不清它的含义是什么。
一般来说,阳性(+)是表示疾病或体内生理的变化有一定的结果。
例如,为一位停经妇女做尿液妊娠试验检查,结果是阳性(+),就说明这位妇女已怀了孕,思想上可有所准备。
再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a)A(g))检查结果为阳性(+),说明这是一位乙型肝炎病人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引起重视才好。
相反,化验单或报告单上的阴性(-),则多数基本上否定或排除某种病变的可能性。
有时,(+)的多少,还能表示某种疾病病情发展程度上的严重性,也就是代表数量上的变化。
例如,得了糖尿病,经常做尿糖试验,(+)、(++)、(+++)的符号,就说明糖尿病的病情有所变化:(+)为病情轻,(-)为病情得到控制,而(++)→(+++)说明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在继续恶化和发展;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大便隐血试验(+++)或(++++)则说明病人出血的严重程度。
然而,阳性或阴性,(+)或(-)的结果有时也代表着相反的一面。
例如一位多年不孕的妇女去做了治疗后,发现尿液妊娠试验(+)阳性时,已怀孕的信息将使她高兴不已。
同样,检查结果为阴性(-)时,也不能盲目乐观。
例如,对耳硬化症的人做耳鼓膜震动试验,阴性的结果则反而证明其确有耳硬化症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表示对乙肝病素有抵抗力,阴性(-)则表示尚没有抗体。
注射乙肝疫苗可使阴性变成阳性。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名目繁多的化验、检查项目也随之增加,对于其结果的阳性和阴性,(+)和(-),都要作具体分析,以做出正确判断。
检验报告单是检查所得出的客观数据记录。
检验项目很多,这里只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概略地作一介绍。
体检报告的符号意义

【导语】体检报告,故名思义对⾝体进⾏检查,根据⾝体反应的数据⽽⽣成的具有⼀定格式的⽂档。
以下是整理的体检报告的符号意义,欢迎阅读!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有或⽆时,即为定性检验的结果,⼀般⽤“(+)”表⽰阳性;⽤“(-)”表⽰阴性;⽤"(±)”表⽰"弱阳性";⽤"(-)"表⽰"阴性"。
体检报告中+和-两个符号的意思 “阳性”或“(+)”可以提⽰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
例如:尿常规化验时,尿蛋⽩“阳性”或“(+)”,则表明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蛋⽩,尿中有蛋⽩常见于肾脏疾病/⼼⼒衰竭/发热性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即检验结果异常,需引起⾜够的重视。
但是也有例外,如⼄肝表⾯抗体(缩写为HbsAb或抗-HBs)是⼀种保护性抗体,可中和⼄肝病毒,抵御再次感染。
若⼄肝“⼆对半”检验结果为表⾯抗体“阳性"或“(+)”,则说明可能以往有⼄肝感染或隐性感染史,⽬前处于恢复期;还可能是接种过⼄肝疫苗的结果。
接种⼄肝疫苗的⽬的,就是希望产⽣抗体,达到预防⼄型肝炎的⽬的。
可见,这个⽬的“阳性”是好的。
体检报告中其他符号的意思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多少时,即为定量检验的结果,则⽤“具体数值”的形式报告,并附有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但不同医院/不同⽅法检测所使⽤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
⼀般⽤“HIGH、H”等表⽰“数值⾼于正常”;以“LOW、L”等表⽰“数值低于正常”。
⼀般情况下,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都可能属于异常,如⾎常规⾥的⽩细胞(WBC)计数为定量检验结果,正常成⼈参考值范围为(4~10)×10⒐/L。
⽩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出⾎、中毒、⾎液疾病等;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严重败⾎症、药物或放射线损伤以及某些⾎液病等。
对于异常的检验结果,除了上述的表⽰⽅法外,有些化验报告单上还会⽤特殊的字体或符号(如“*”或“!”)给予着重指出,以提⽰⼤家注意。
解读体检报告活动

解读体检报告活动1. 你知道体检报告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都代表着什么吗?就好像是一串神秘的密码等待我们去解读!快来参加解读体检报告活动吧,让专业人士为你解开这神秘的面纱!例子:上次我拿到体检报告,一头雾水,真不知道该咋办,还好有这个活动。
2. 哎呀呀,体检报告拿到手,是不是感觉像看天书一样?别担心啦,来我们的解读体检报告活动呀,给你整得明明白白的!例子:我朋友就是,看着体检报告直发懵,参加了活动才恍然大悟。
3. 你难道不想清楚知道自己身体的状况到底是咋样的吗?解读体检报告活动就是你的好帮手呀!例子:我之前就稀里糊涂的,参加了活动后才清楚了好多。
4. 体检报告里藏着好多关于你身体的小秘密呢,不来参加活动挖掘一下吗?例子:我邻居参加完这个活动,直说太有用了。
5. 你还在为看不懂体检报告而烦恼吗?赶紧来参加解读体检报告活动吧,就像找到了一把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例子:我自己就曾经很苦恼,参加活动后可算明白了。
6. 难道你不想通过解读体检报告活动,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吗?例子:我同事参加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把握得可准了。
7. 体检报告可不简单,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快来参加活动学习一下吧!例子:我之前都不重视,后来才知道多重要。
8. 你就不想在解读体检报告活动中找到那些被你忽略的健康问题吗?例子:我姑父就是在活动中发现了一些小毛病,及时调整了。
9. 体检报告就像一幅身体的画像,来活动中让我们一起把它看懂吧!例子:我那次参加活动,真的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10. 还等什么呢?赶紧来参加解读体检报告活动呀,这可是关系到你健康的大事!例子:我身边好多人都参加了,都说好。
我的观点结论:解读体检报告活动真的非常有必要,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大家一定要积极参加呀!。
体检报告的符号意义.doc

体检报告的符号意义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有或无时,即为定性检验的结果,一般用“(+)”表示阳性;用“(-)”表示阴性;用"(±)”表示"弱阳性";用"(-)"表示"阴性"。
体检报告中+和-两个符号的意思“阳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
例如:尿常规化验时,尿蛋白“阳性”或“(+)”,则表明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蛋白,尿中有蛋白常见于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发热性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即检验结果异常,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是也有例外,如乙肝表面抗体(缩写为HbsAb或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中和乙肝病毒,抵御再次感染。
若乙肝“二对半”检验结果为表面抗体“阳性"或“(+)”,则说明可能以往有乙肝感染或隐性感染史,目前处于恢复期;还可能是接种过乙肝疫苗的结果。
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可见,这个目的“阳性”是好的。
体检报告中其他符号的意思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多少时,即为定量检验的结果,则用“具体数值”的形式报告,并附有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但不同医院/不同方法检测所使用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
一般用“HIGH、H”等表示“数值高于正常”;以“LOW、L”等表示“数值低于正常”。
一般情况下,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都可能属于异常,如血常规里的白细胞(WBC)计数为定量检验结果,正常成人参考值范围为(4~10)×10⒐/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损伤以及某些血液病等。
对于异常的检验结果,除了上述的表示方法外,有些化验报告单上还会用特殊的字体或符号(如“*”或“!”)给予着重指出,以提示大家注意。
体检护士述职报告【三篇】体检护士述职报告(一)时光荏苒,20xx年很快就过去了,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紧张中伴随着充实,忙碌中伴随着喜悦。
教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

教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教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燕赵都市报记者刘洁前天,张女士拿到了自己的体检报告,迫切想知道体检结果的她,却被充斥着英文缩写及各种符号的报告单,搞得一头雾水。
无奈,张女士只能上网逐个查找每个单词的意思。
“如果体检报告能写得明白浅显一些,受检者就能轻松读懂,也不会被英文字母旁边的上下箭头和数字迷惑,弄得紧张兮兮的。
”张女士如是说。
目前国内各大医院体检报告中使用的检验单和化验单虽不是统一制式,却是各医院能够互认的惯常书写方式,检验化验内容和结果用英文字母简写,用上下箭头显示指标高低。
这种书写方式,只有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人才能看懂。
对于普通人而言,手持化验报告就如同拿着白纸一张,看不明搞不懂。
体检报告检查检验单上的书写形式已延续多年,业界习以为常不会轻易做出改变。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自学一些简单医学符号,了解体检报告中常见的各种指标,以便对自己的身体有清楚的把握?体检报告分三部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李瑞池主任介绍,一般体检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临床体格检查,主要是医生借助听诊器、喉镜、裂隙灯等简单仪器,对体检者进行初步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内科、外科、妇科及五官科等,这些检查较简单,医生会即刻告知你检查结果。
第二部分是医技检查,使用大型专业医疗设备进行的检查,如心电图、放射(DR、CT、核磁、乳腺钼靶等)、彩超、血生化检测等,但国家卫计委的指导规范中,CT、核磁等特殊检查,不在一线首选项目中。
医技科室借助设备完成的检查部分的报告结果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有异常结果,检验医生会提供一些建议性文字,给出进一步处理的意见。
最复杂最让体检人不容易弄明白的,是血生化检测这一块。
体检报告第三部分是总检报告,是有相关资质的体检总检医师根据这次的各种体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得出的体检结论及建议,这是最核心最主要的部分,体检者应认真阅读。
了解医技检查出现的异常心电图检查中出现T波异常。
这是心电图中最常见的异常情况,提示心肌缺血,可能与冠心病、高血钾、高血压或检查前过度疲劳有关,有参考价值,不做诊断依据。
体检化验报告显示阴性是否正常

怎样看体检检验报告单当你拿到检验报告单,在单子上都写有一个“参考值”。
那么这个“参考值”到底意味着什么?检验结果一旦超过了“参考值”就等于健康出现问题了吗?“参考值”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用于参考、指导判断的数值,它实际上是正常人群中绝大多数人的平均数值,参考值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
举例说,像心跳,一个人的心跳每分钟60~100次是参考值范围,如果你体检时心跳是50次,就是不正常了,这就不对了,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心跳是每分钟60~100次,但少数人可以不在这个范围;还有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总数,参考值是4.0~10.0,意思就是说正常人群中绝大多数人每单位(×109/l)的白细胞总数是在4.0~10.0之间。
少数人可以不在这个范围。
不过,他们的检验结果数值虽然不在参考值的范围内,但却不代表他们的健康有异常。
化验结果是判断疾病的一方面化验结果低于或高于“参考值”不一定是病理状态或患了某种疾病。
化验结果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单凭参考值就判断有没有疾病。
比如你剧烈活动、发热、受寒或精神紧张会在尿中出现蛋白,并且大于蛋白尿的参考范围上限150毫克/24小时,但这种尿蛋白的出现是人体的正常现象,被称为生理性蛋白尿。
如葡萄糖,就是血糖,参考范围是:3.89~6.11,稍高或者低一点没有关系,身体自身很快就会调节回来,如果葡萄糖偏低,食物吃下去,血糖很快就上来了;如果血糖偏高点,你少吃一点,血糖就降下来了。
但如果葡萄糖低于2.00,出现了心跳很快,出大汗,甚至神志不清,这就是低血糖,如果低血糖反复发作,就要查一下胰腺有没有肿瘤。
如果葡萄糖超过了7.00,那就是患有糖尿病了。
,一个病人有了化验结果,再结合症状、体征、其他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最终才会得出患有什么疾病的正确判断。
因此,人们在拿到化验单时即使看到自己的检查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内也不必太紧张,而应请教医生,对自己的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估。
化验单要看关键项目拿到化验单,很多人会被名目繁多的项目搞糊涂,到底该看哪一项才好?指出,化验单上有许多项目确实非常专业,其作用是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病情,或者查找病因。
体检报告里的各种符号藏着哪些信息?

体检报告里的各种符号藏着哪些信息?抽血、量血压、做B超、上胃镜……一番体检后,一份体检报告就递到了你的手上。
翻开看看,那些专业术语和化验单上升升降降的箭头通常会让外行们眼晕。
究竟体检报告里隐藏了怎样的秘密?它可能指向的是哪种病?异常指标里,哪几个最重要?康康体检网为读者解读体检报告里的“秘密”。
对阳性结果要引起足够重视,但没有必要过度焦虑“医生,这个指标阳性,是不是很严重啊?”这是在体检科医生们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其实,对体检报告中的阳性结果过度焦虑完全没有必要。
指标数据不在正常值内,也不代表一定有病,例如休息不好转氨酶会增高。
体检的许多指标本身就是处于一个动态水平上,体检测到的是一个瞬间的数值,但不能作为诊断的完全依据。
广义来讲是一个提示性指标,并不是所谓“金标准”的诊断指标。
以空腹血糖为例,超过正常值范围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情绪紧张等原因也可能造成生理性增高。
因此,还需要复查及进一步做餐后两小时血糖、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才能确诊。
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指标,因为“肿瘤”二字特别引人注意。
一旦发现指标数据非正常,就立刻觉得自己的健康出了大问题。
事实上,在癌症高发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是谈癌色变的,但是不能过分依赖这些数据。
例如,甲胎蛋白(AFP)是一个肝癌的检查项目,但有50%的肝炎和肝硬化的病人、妊娠妇女也有增高。
临床上确诊癌症有很多因素,肿瘤指标只是其中之一,确诊癌症的最科学依据是临床活检或冰冻法。
所以,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肿瘤指标超标,不必恐慌,但是最好去医院复查。
当然,对提示阳性的指标,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体检中,数值高于上限,但没有超过太多时,可近期到相关专科复查,如果指数依然高,那么一个月后再去检查,注意观察动态的数据。
例如,体检前或者体检时,有急性肠胃炎的人,如果CA199偏高,那么身体恢复正常后一定要复查。
如果半个月后的检查恢复正常值,且身体没有特殊状况,保持常规检查就可以了。
体检数据超过上限,但是进一步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问题的,一定要注意相关的症状,例如,CA199高的人,平时一定要注意大便的次数和形状的改变,必要的时候,做腹部的CT、胃镜、肠镜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带你看懂血常规报告

66带你看懂血常规报告☉内江市疾控中心 陈 洁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则是将血液制成涂片后进行分类,并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
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比白细胞总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比如:中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中毒、出血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多见于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过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中毒损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和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多见于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多见于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淋巴细胞增多,多见于传染病和血液病;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或接触放射线等。
血小板:血小板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参与机体的凝血和止血,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
通常来说,血小板数量过低,常见于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
血小板数量过多,常见于骨折、急性感染、缺铁性贫血等。
提起血常规检查,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
这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手段,在进行常规体检或检查某种疾病时都会有它。
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了解为什么要做血常规检查,也看不懂报告,看到报告里各种升降的箭头符号容易胡乱猜疑。
那血常规检查到底如何看?血常规能看出什么呢?下面就带您了解一下。
不包括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等大多数人对血常规检查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认为血常规检查就等同于所有的抽血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等;其二,主要是为了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血液疾病;其三,血常规检查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用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检查里面的白细胞显示为“↑”,细心的人再次到医院复诊,结果被医生检查出白血病。
前不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连续通过体检报告发现两位白血病病人。
由于发现及时,他们目前的治疗效果很好。
现在多数单位都会组织员工体检,血常规、尿常规等又是最常见的体检项目,当体检报告发到你的手里,你是否会关注每一项后面的小箭头?是不是这些小箭头都预示着你生病?今天康康在线就来说说怎么看体检报告。
体检白细胞“↑”
复查确诊白血病
据了解,这两位被查出患有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病人,都是男性。
一位在媒体工作,三十岁出头,已经是单位的骨干;另一位是外资企业的部门经理,40岁不到。
那位媒体工作人员,3月初在医院体检。
拿到体检报告后,他仔细看各种指标。
其中血常规“白细胞”一栏,有1个“↑”,白细胞数量为12×10的9次方/升,正常值在(4.0-10.0)×10的9次方/升,超出正常范围的最高值20%。
他去问体检医生。
医生问他最近有没有感冒,他说没有。
医生说,白细胞水平稍微偏高一点,可能是最近得了场小病。
不放心的话,再去感染科看看。
过了一周,他又去医院感染科复查。
验血发现,白细胞增得很快,已经到25×10的9
次方/升了。
医生为他量体温,没有发烧,也没有发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感染的情况,建议他去血液科查个究竟。
他找到浙大一院再查白细胞水平,此时已经是正常值的100倍了。
再做细胞遗传学反应、分子学反应,确定他得了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另一位来自外资企业的病人,也在同一时期确诊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他也是体检发现白细胞偏高后,及时复查,最后确诊的。
据了解,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骨髓增殖性疾病,通过血液学检查,可以发现大量髓细胞在骨髓和外周血中过度生长。
这种慢性白血病的初期症状连发热都没有,但通过验血可发现白细胞数值增高。
幸亏他们意识高,及时复诊,目前治疗效果很好,病人可以长期生存下去。
指标都没有异常
也不等于没问题
有一些体检者看到自己的各项指标都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就以为万事大吉,其实不然,大家除了关注体检报告上的升高、降低值,还要看一些临界值。
有一些体检者的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虽然没有达到致病程度,但也为健康敲起了警钟。
医生提醒,应连续保存体检资料,这样纵向比较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
比如你前一年体检发现自己胆固醇升高,处于临界点。
通过饮食的调整和运动,第二年体检,你就可以对比一下前一年的结果,看看是否有效。
同时这些体检报告也有利于将来医生对病情的把握。
(+)(-)(±)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有或无时,即为定性检验的结果。
一般“(+)”表示阳性;“(-)”表示阴性;“(±)”表示“弱阳性”。
对于异常的检验结果,有些化验报告单上还会用特殊的字体或符号(如“”或“!”)给予着重指出,以提示大家注意。
↑数值高于正常,↓数值低于正常
血常规报告里↑↓应该怎么看?
血液一般检验常称为血常规检查,是指对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的化验检查。
5项指标比较重要,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
在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同时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有无出现异常细胞(如白血病细胞)或寄生虫(如疟原虫、微丝蚴)等。
昨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练诗梅,她表示其实只要在血常规报告里发现了↑或↓,都应该复诊检查,由医生来确定是否有问题。
有时候医生告知一周之后来复查,千万不要当儿戏。
因为有一些数值并不能立刻表明身体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如果你没有来复查,很可能就错过了发现疾病的良机。
那么常见的各项指标的高或低可能意味着什么呢?以下做详细解读。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
红细胞数正常值:男性为4~5.5×1012/L 女性为3.5~5.0×1012/L
血红蛋白正常值:110~115g/L
如果数值升高,那么最常见的可能就是患者有心肺方面的疾病,如果有慢性缺氧可以升高的非常明显。
第二种可能是常年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这个值也会偏高,这是正常的。
第三种情况是,患者最近可能因为中暑、拉肚子或者其他疾病脱水了,血液浓缩,表现为数值
升高,但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升得特别高。
还有一种可能是全身性疾病,例如肿瘤等,最后考虑的才是血液疾病。
如果数值降低,情况也比较多,患者可能是贫血,而贫血的种类也特别多,比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贫血、肿瘤性贫血等等;一些血液疾病影响骨髓造血功能,会表现为数值降低。
白细胞
正常值:4~10×109/L
通常白细胞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增高的因素特别多,全身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炎症都可以引起它的增高,比如感冒、阑尾炎、妇科炎症等等。
如果白细胞增高特别明显,都高出好几万了,很可能是血液疾病。
不过浙大的案例中,患者体检时的白细胞增高并不特别明显。
但他们都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前去复诊。
如果大家体检也遇到这种情况,医生建议再次复诊,一定要去复诊。
白细胞轻度降低,最常见的就是细菌感染,比如病毒性感冒。
有的人受药物影响也会表现为白细胞降低,比如服用甲状腺药物、风湿药物、降糖药。
接触毒物、射线,或者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白细胞也会降低。
还有一种人天生白细胞就比较低,但生活并不受任何影响。
血小板(PLT)
正常值:100~300×109/L
血小板升高可能有很多外加因素影响。
出血可能会使血小板增高,比如,有的女性来月经的时候血小板就会升高。
所以做血常规检查的时候最好避开月经期。
还有一种疾病叫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表现为血小板增高。
而血小板降低也是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比如肝脏不好、营养不良、感冒等都可以使血小板减少。
一些血液疾病也会表现为血小板减少。
还有一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多见于女性,有些人不需要治疗也不影响正常生活。
练主任表示,影响血常规正常值的因素太多了,大家不要一看到小箭头就认为自己得了血液病,其实血液病往往是最后才要考虑的疾病。
出现不正常的数值不要慌,先咨询体检医生,到相应的门诊再次检查。
有的指标没意义
记住重要的就行
体检报告中的项目和数据特别多,记者了解到,有的数据有意义,有的只是对另一项的解读,我们只要记住一些重要的指标即可。
尿检
尿蛋白、尿隐血
尿常规检查需记住2个重要指标:尿蛋白提示肾功能的关键指标,不管是几个“+”,都应去肾病科筛查一下;尿隐血提示意义结合红细胞一起看,如果是尿隐血一两个“+”,没有红细胞,问题不大,但如果长期阳性(3次以上),就要引起重视。
同时提醒,在留取尿液标本时,成年女性应避开月经期,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影响结果判断。
高血压
舒张压、收缩压
通常舒张压(即下压)超过90或收缩压(上压)超过140都可以成为高血压,舒张压低于60或收缩压低于90则为低血压。
不过,要诊断为高血压并不是一次检测血压高就一定是高血压。
但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内,就需要大家的警惕和进一步观察。
血清学检查
ALT、AST
血清学检查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属于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
正常时血清中很低,当肝脏细胞受损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升高,ALT和AST 升高,说明肝功异常,应继续看病。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检测,反映有无黄疸,如升高应积极查找原因。
当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出正常值20~30mg/dl,要考虑治疗。
乙肝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
其中,HBsAg、HBeAg、HBcAb呈阳性大家通常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HBsAg、HBeAb、HBcAb呈阳性称为“小三阳”,为乙肝病毒携带,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急性或慢性感染后期,传染性比“大三阳”小。
“大三阳”、“小三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和活跃程度,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
HBeAb、HBcAb呈阳性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既往感染;
HBsAb、HBeAb、HBcAb呈阳性为乙肝病毒感染后恢复期;
仅HBsAb呈阳性为注射乙肝疫苗后或过去感染乙肝后已恢复,已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医疗健康档案、健康测评数据和日常健康记录,化繁为简,抽丝剥茧,康康在线能将数据规律化显示出来。
可视化、电子化所有的体检报告、电子病历、化验单、检验单、门诊处方,运用图标、指标量化显示的形式直观、专业地展现在你的面前。
现有数据和历史数据规律性的串联,形成记录曲线,反映过去一段时间的健康状况,同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健康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