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的概况

齿轮的概况
齿轮的概况

据史料记载,远在公元前400~200年的中国古代就巳开始使用齿轮,在我国山西出土的青铜齿轮是迄今巳发现的最古老齿轮,作为反映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指南车就是以齿轮机构为核心的机械装置。17世纪末,人们才开始研究,能正确传递运动的轮齿形状。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后,齿轮传动的应用日益广泛;先是发展摆线齿轮,而后是渐开线齿轮,一直到20世纪初,渐开线齿轮已在应用中占了优势。早在1694年,法国学者Philippe De La Hire首先提出渐开线可作为齿形曲线。1733年,法国人M.Camus提出轮齿接触点的公法线必须通过中心连线上的节点。一条辅助瞬心线分别沿大轮和小轮的瞬心线(节圆)纯滚动时,与辅助瞬心线固联的辅助齿形在大轮和小轮上所包络形成的两齿廓曲线是彼此共轭的,这就是Camus定理。它考虑了两齿面的啮合状态;明确建立了现代关于接触点轨迹的概念。1765年,瑞士的L.Euler提出渐开线齿形解析研究的数学基础,阐明了相啮合的一对齿轮,其齿形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位置的关系。后来,Savary进一步完成这一方法,成为现在的Eu-let-Savary方程。对渐开线齿形应用作出贡献的是Roteft WUlls,他提出中心距变化时,渐开线齿轮具有角速比不变的优点。1873年,德国工程师Hoppe提出,对不同齿数的齿轮在压力角改变时的渐开线齿形,从而奠定了现代变位齿轮的思想基础。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使齿轮加工具军较完备的手段后,渐开线齿形更显示出巨大的优走性。切齿时只要将切齿工具从正常的啮合位置稍加移动,就能用标准刀具在机床上切出相应的变位齿轮。1908年,瑞士MAAG研究了变位方法并制造出展成加工插齿机,后来,英国BSS、美国AGMA、德国DIN相继对齿轮变位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为了提高动力传动齿轮的使用寿命并减小其尺寸,除从材料,热处理及结构等方面改进外,圆弧齿形的齿轮获得了发展。1907年,英国人Frank Humphris最早发表了圆弧齿形。1926年,瑞土人Eruest Wildhaber取得法面圆弧齿形斜齿轮的专利权。1955年,苏联的M.L.Novikov完成了圆弧齿形齿轮的实用研究并获得列宁勋章。1970年,英国Rolh—Royce公司工程师R.M.Studer取得了双圆弧齿轮的美国专利。这种齿轮现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在生产中发挥了显著效益。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它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现代齿轮技术已达到:齿轮模数O.004~100毫米;齿轮直径由1毫米~150米;传递功率可达上十万千瓦;转速可达几十万转/分;最高的圆周速度达300米/秒。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机械问题》中,就阐述了用青铜或铸铁齿轮传递旋转运动的问题。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车中已应用了整套的轮系。不过,古代的齿轮是用木料制造或用金属铸成的,只能传递轴间的回转运动,不能保证传动的平稳性,齿轮的承载能力也很小。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1674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首次提出用外摆线作齿廓曲线,以得到运转平稳的齿轮。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齿轮技术得到高速发展,人们对齿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733年法国数学家卡米发表了齿廓啮合基本定律;176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建议采用渐开线作齿廓曲线。19世纪出现的滚齿机和插齿机,解决了大量生产高精度齿轮的问题。1900年,普福特为滚齿机装上差动装置,能在滚齿机上加工出斜齿轮,从此滚齿机滚切齿轮得到普及,展成法加工齿轮占了压倒优势,渐开线齿轮成为应用最广的齿轮。1899年,拉舍最先实施了变位齿轮的方案。变位齿轮不仅能避免轮齿根切,还可以凑配中心距和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1923年美国怀尔德哈伯最先提出圆弧齿廓的齿轮,1955年苏诺维科夫对圆弧齿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圆弧齿轮遂得以应用于生产。这种齿轮的承载能力和效率都较高,但尚不及渐开线齿轮那样易于制造,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齿轮的组成结构一般有轮齿、齿槽、端面、法面、齿顶圆、齿根圆、基圆、分度圆。轮齿简称齿,是齿轮上每一个用于啮合的凸起部分,这些凸起部分一般呈辐射状排列,配对齿轮上的轮齿互相接触,可使齿轮持续啮合运转;齿槽是齿轮上两相邻轮齿之间的空间;端面是圆柱齿轮或圆柱蜗杆上,垂直于齿轮或蜗杆轴线的平面;法面指的是垂直于轮齿齿线的平面;

齿顶圆是指齿顶端所在的圆;齿根圆是指槽底所在的圆;基圆是形成渐开线的发生线作纯滚动的圆;分度圆是在端面内计算齿轮几何尺寸的基准圆。齿轮可按齿形、齿轮外形、齿线形状、轮齿所在的表面和制造方法等分类。齿轮的齿形包括齿廓曲线、压力角、齿高和变位。渐开线齿轮比较容易制造,因此现代使用的齿轮中,渐开线齿轮占绝对多数,而摆线齿轮和圆弧齿轮应用较少。在压力角方面,小压力角齿轮的承载能力较小;而大压力角齿轮,虽然承载能力较高,但在传递转矩相同的情况下轴承的负荷增大,因此仅用于特殊情况。而齿轮的齿高已标准化,一般均采用标准齿高。变位齿轮的优点较多,已遍及各类机械设备中。另外,齿轮还可按其外形分为圆柱齿轮、锥齿轮、非圆齿轮、齿条、蜗杆蜗轮;按齿线形状分为直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曲线齿轮;按轮齿所在的表面分为外齿轮、内齿轮;按制造方法可分为铸造齿轮、切制齿轮、轧制齿轮、烧结齿轮等。齿轮的制造材料和热处理过程对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尺寸重量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前,齿轮多用碳钢,60年代改用合金钢,而70年代多用表面硬化钢。按硬度,齿面可区分为软齿面和硬齿面两种。软齿面的齿轮承载能力较低,但制造比较容易,跑合性好,多用于传动尺寸和重量无严格限制,以及小量生产的一般机械中。因为配对的齿轮中,小轮负担较重,因此为使大小齿轮工作寿命大致相等,小轮齿面硬度一般要比大轮的高。硬齿面齿轮的承载能力高,它是在齿轮精切之后,再进行淬火、表面淬火或渗碳淬火处理,以提高硬度。但在热处理中,齿轮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形,因此在热处理之后须进行磨削、研磨或精切,以消除因变形产生的误差,提高齿轮的精度。制造齿轮常用的钢有调质钢、淬火钢、渗碳淬火钢和渗氮钢。铸钢的强度比锻钢稍低,常用于尺寸较大的齿轮;灰铸铁的机械性能较差,可用于轻载的开式齿轮传动中;球墨铸铁可部分地代替钢制造齿轮;塑料齿轮多用于轻载和要求噪声低的地方,与其配对的齿轮一般用导热性好的钢齿轮。未来齿轮正向重载、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率等方向发展,并力求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和经济可靠。而齿轮理论和制造工艺的发展将是进一步研究轮齿损伤的机理,这是建立可靠的强度计算方法的依据,是提高齿轮承载能力,延长齿轮寿命的理论基础;发展以圆弧齿廓为代表的新齿形;研究新型的齿轮材料和制造齿轮的新工艺;研究齿轮的弹性变形、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及温度场的分布,进行轮齿修形,以改善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并在满载时增大轮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摩擦、润滑理论和润滑技术是齿轮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推广采用合成润滑油和在油中适当地加入极压添加剂,不仅可提高齿面的承载能力,而且也能提高传动效率。

齿轮的发展

摘要 本文通过查阅多种文献资料对齿轮从古代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 并对各过程的齿轮(从材料和齿形两方面)特点、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指出现有齿轮存在的问题, 最后综述这些缺点, 提出了错联齿轮, 以解决各种齿轮 的不足。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文化,齿轮的发明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古代齿轮的应用就应经十分广泛。主要用于指南针,水磨,水车,农用机械等设备上,就连古代坟墓中的各种机关都离不开齿轮。新中国成立以来齿轮的制造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齐全的齿轮制造行业。国际上的各种齿轮制造技术我们也已经经本掌握了。但与国际先进的技术有一定的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将对以上几个方面作以下阐述: 齿轮发展历程 齿轮的发展要追溯到公元前, 迄今已有3000 年的历史。1954年,在山西省永济县薛家崖出土的齿轮和秦代秦代铜器古物一样,时间为公元前221年,该齿轮现存陕西省博物馆①。 1959年,在我国保定城南壁养成村址地下掘出西汉(公元前207年)时代的铸造齿轮②,现在在沈阳博物馆内保存。 1953年在陕西省长安县红庆村汉墓出土了东汉年初的一人字齿轮,现存陕西省博物馆内①。这种人字齿轮,后来在长沙也出土了,为西汉年初(公元前200年)制造。 上述材料证明,中国在秦汉年代(公元前221—220年)就发明了齿轮。齿轮为铸铜,有直齿、斜齿、和人字齿齿轮。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传递动力, 发明了齿轮,这一发明实现了转动的传递。在我国汉代发明的指南车上有齿轮的传动装置, 当时的齿轮是用木料制造或用金 属铸成的, 只能传递轴间的回转运动, 不能保证传动平衡性, 同时齿轮的承载 能力也很小。在国外, 机械动的记载始于古罗马时代, 人们在水力碾磨中也用到了木制齿轮传动, 但齿轮的齿形是直线形, 同样不能保证运动的平稳性, 并且 木制齿轮的承载能力也受制。在瑞典, 人们在谷物碾磨中使用石头做成斜齿轮传递动力, 虽然比木制齿轮承载能力高, 但加工困难。到了14世纪, 钟的发明使人们开始研究金属齿轮传动以减小尺寸, 以便在钟中得到应用。18世纪初, 蒸汽机问世, 并被很快运用, 这进一步促进了齿轮传动的发展。此外, 这一时期水力纺织机械、冶金机械的发明与运用, 又促使大功率、高质量的木制、金属的齿轮传动问世。在齿轮材料没有改进的情况下, 19世纪末期, 人们开始研究齿轮的齿形,并向小型化、长寿命、更可靠的齿轮传动装置发展, 促进了对齿轮传动的研究, 20世纪初摆线齿轮和渐开线齿轮相继出现③。但由于摆线齿轮制造和安装较困难, 限制了发展, 目前只在钟表领域应用。渐开线齿轮传动的类型有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和蜗杆传动. 20世纪60-70年代渐开线齿轮主要采用滚齿加工工艺, 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齿轮硬度不高, 接触强度低、寿命短, 而用在船舶、电厂涡轮机的大型高速齿轮传动由于其节线速度高, 要求这些齿轮有高精度,于是加速了磨齿加工工艺的发展。斜齿轮是在直齿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直齿轮寿命短, 承载能力有限等缺点, 从而在后来的机械传动装置中, 人们开始尝试在同样厚度的齿轮上, 增加接触线长度的斜齿, 即斜齿轮, 它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加工上, 都较直齿轮

齿轮发展状况综述

摘要: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本文旨在介绍齿轮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齿轮发展传动前景

概述: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齿轮的车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传动效率高,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以齿轮的传动效率最高,如一级圆柱齿轮的传动效率可以达到99%。这对大功率传动十分重要。2、结构紧凑,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齿轮所需要的空间尺寸一般比较小。3、工作可靠寿命长,设计制造正确合理、使用维护良好的齿轮传动,工作十分可靠寿命可以达到一二十年,这也是其他机械传动所不能比的。4、传动比稳定,传动比稳定往往是对传动性能的基本要求。 但是齿轮传动的制造以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价格较贵,而且不适于传动距离较大的场合。 齿轮机构的类型很多,根据一对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及其瞬时传动比(i12=ω1/ω2)是否恒定,将齿轮机构分为圆形(i12=常数)齿轮机构和非圆形齿轮机构(i12≠常数)。应用最广泛的是圆形齿轮机构,而非圆形齿轮机构则应用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机械传动中。根据齿轮两轴间的相对位置不同,圆形齿轮结构可以分成如下几类:1、用于平行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下图中(a)为外齿啮合齿轮机构(ex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齿轮转向相反;图(b)为啮合齿轮机构(in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转轮转向相同。图(c)为齿轮与齿条结构(pinion and rack mechanism),齿条

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 ㈠基本内容: 1. 齿轮传动的类型及特点; 2.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 3.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4.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 5.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6.圆柱齿轮传动的载荷计算; 7.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8.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9.直齿锥齿轮传动; 10.齿轮传动的效率和润滑; 11.齿轮结构. ㈡重点与难点: 1重点: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齿轮传动的载荷计算及各类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原理及强度计算. 2难点:针对不同条件恰当地确定设计准则和选用相应的设计数据. ㈢基本要求: 1熟悉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2掌握不同条件下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3掌握齿轮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的选择; 4掌握齿轮传动的基本设计原理、设计程序、强度计算方法;重点应掌握圆柱齿轮传动的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理论依据、力学模型、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公式的运用;

5掌握齿轮的结构设计; 6了解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强度计算公式的推导; 7齿轮传动的精度等级和润滑设计. 12.l 概述 齿轮传动的适用范围很广,传递功率可高达数万千瓦,圆周速度可达150m/s(最高300 m/s),直径能做到10m以上,单级传动比可达8或更大,因此在机器中应用很广。12.1.1 优缺点 和其他机械传动比较,齿轮传动的主要优点是: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瞬时传动比为常数;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功率和速度适用范围很广等。缺点是:齿轮制造需专用机床和设备,成本较高;精度低时,振动和噪声较大;不宜用于轴间距离大的传动等。 12.1.2 分类 齿轮传动分类 按轴的布置方式分:平行轴传动,交叉轴传动,交错轴传动 按齿线相对于齿轮母线方向分:直齿,斜齿,人宇齿,曲线齿 按齿轮传动工作条件分:闭式传动,形式传动,半形式传动 按齿廓曲线分:渐开线齿,摆线齿,圆弧齿 按齿面硬度分:软齿面(≤350佃),硬齿面(>350佃) 12. 1.3 基本要求 齿轮传动应满足两项基本要求:1)传动平稳;2)承载能力高。 在齿轮设计、生产和科研中,有关齿廓曲线、齿轮强度、制造精度、加工方法以及热理工艺等,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两个基本要求进行的。 12.2 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

中国齿轮钢行业概况

中国齿轮钢行业概况 (1)齿轮钢行业概况 齿轮钢是机械传动部件——齿轮的主要材料,是重要的特钢种类。中国齿轮钢产量占全部特钢产量的比重在10%左右,其中汽车齿轮钢占全部齿轮钢消费量的比例达80%以上。 随着汽车、铁路、工程机械、风电等行业的长足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机械齿轮生产大国,齿轮钢材料产销规模也取得较快增长。2009-2018年,全国重点优特钢企业齿轮钢产量由201万吨增至34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6.28%。 2009-2018年全国重点优特钢企业齿轮钢产量 单位:万吨 第1 页共3 页

(2)国内齿轮钢技术水平情况 ①齿轮钢产品技术水平的主要参数指标 齿轮钢作为机械齿轮制造的主要材料,其晶粒度、探伤、纯净度等技术指标决定材料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除材料化学成分设计外,对熔炼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晶粒度、探伤、纯净度是齿轮钢的关键技术指标。 在不同应用领域,由于机械传动部件体积大小、使用环境及设计寿命不同,对齿轮钢材料的规格及技术参数要求不同,因此不同类别的齿轮钢,其工艺技术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如下: ②国内主要特钢企业高品质齿轮钢产品及技术水平比较情况 齿轮钢伴随着工业化尤其是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成熟的特钢产品,国内齿轮钢生产技术整体较为成熟。在齿轮钢市场需求最广的汽车领域,国产化率已达95%以上,但部分重型货车大规格(直径大于200mm)、高性能齿轮钢以及部分轿车用高级齿轮钢仍依靠进口。目前中信特钢、抚顺特钢、宝钢特钢以及沙钢股份等大型特钢企 业均具备高品质齿轮钢生产技术,且在国内齿轮钢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生产的齿轮钢 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 第2 页共3 页

国产典型磨齿机综述论及齿轮磨床发展趋势

国产典型磨齿机综述论及齿轮磨床发展趋势 齿轮磨床八十余年发展,已从单一产品演变到多系列、多规格,从传统机械式到采用数控技术,从氧化铝砂轮到采用CBN砂轮,使机床精度、性能和加工效率不断提高,而操作日趋简捷方便。现已形成七个系列200余种规格齿轮磨床,按标准化分为碟形双砂轮系列(Y70)、锥形砂轮系列(Y71)、蜗杆砂轮系列(Y72)、成型砂轮系列(Y73)、大平面砂轮系列(Y74)、内齿轮砂轮系列(Y75)、摆线齿轮系列(Y76)。中国齿轮磨床研究制造已有四十余年历史,从八十年代初至今近二十多年间发展较快,制造出七个系列60余种规格齿轮磨床。其中1997年由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成功YK7250蜗杆砂轮磨齿机(数控八轴五联动)国际机床博览会上被有关专家誉为“具国际水平机床”,标志着中国齿轮磨床制造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齿轮加工业齿轮加工机床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反之,齿轮加工机床制造业齿轮加工又具有导向作用,形成有机联动发展。为此,一批能适应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节拍新产品应运而生;反之,则被淘汰。这齿轮磨床制造业中尤为突出。像瑞士马格公司(Magg)七十余年来一直以其生产碟形双砂轮磨齿机国际市场独显风采,作为磨齿机中最高精度代表产品,采用展成磨削原理,及其它技术措施,可磨削出三级以上精度齿轮。,马格磨齿机亦有不足之处,主:效率低展成磨削为点接触加上碟形砂轮自身强度、刚度限制,不能作深切或强力磨削;生产成本高所需特殊附件多,如缺口分度板齿数须和工件齿数相匹配,工作基圆要与滚圆盘直径一致等,工作种类愈多,所需附件愈多。为此,这家世界闻名、历史悠久公司,于八十年代末被瑞士奥立康公司(Oerllkon)兼并。 国内曾研制出Y7032A、Y7063A、Y7160等碟形双砂轮磨齿机,其中原秦川机床厂制造Y7032A,其主要性能均达到马格公司同类产品SD-32-X碟形双砂轮磨齿机水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效蜗杆砂轮磨齿机制造技术成熟应用,碟形双砂轮磨齿机市场占有率逐年缩小。 从马格公司被兼并现实,留给人们思考是两个字:“效率”。效率是物质能量反映,是生命力象征。为此,自七十年代末至今,国内外磨齿机发展趋势,一直以高效率、高精度为追求目标。 国内外资料介绍,提高磨齿机效率、精度、性能等方面,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采用CNC技术;二是采用新型磨削材料CBN砂轮;三是采用新磨削原理,目前重点集中蜗杆砂轮和成型砂轮磨削两大类技术上。 --蜗杆砂轮磨齿机-- CNC技术发展和蜗杆砂轮及成型砂轮磨削技术日益成熟,其加工精度已经赶上原马格磨齿机水平,而生产效率远高于Magg磨齿机,已为市场和专家公认,近年来占有绝大部分市场。其中蜗杆砂轮磨齿机生产效率又高于成型磨齿机,且技术成熟较早,市场份额就更大一些。国际上代表当今蜗杆砂轮磨齿机制造水平首推瑞士莱斯豪尔公司(Reishaue),其代表产品有:NZA、AZA、RZ300E、RZ301S、

齿轮传动方案

MSC齿轮传动系解决方案 1.概述 齿轮是机械系统中常用的传动部件,且已形成标准化和系列化。齿轮传动就是利用齿轮间的轮齿相互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寿命长、传动比精确,工作可靠,使用的功率、速度和尺寸范围大,因此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普遍使用。 典型传动系 由于使用的广泛性,因此必须提高齿轮传动的设计水平,才能解决实际生产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只有对齿轮传动系统的各个细节进行了全面分析与处理,才能将齿轮传动的优势发挥出来。 拿齿轮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齿轮来说,就有很多参数来描述它,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齿顶,齿根,压力角,变位系数等等。这些参数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它们不仅影响传动效果而且还影响自身结构受力。 齿轮的失效形式有很多,但主要体现在轮齿失效上,如轮齿折断、齿面点蚀、齿面磨齿面胶合以及塑性变形等。这反应到CAE领域中属于结构分析软件的工作,但是不管上述哪种失效形式总是因为某一时刻轮齿的受力超过了某个允许值而造成,而对这个力的求解一般是机构分析软件的任务。 齿轮传动是靠齿和齿之间的啮合来实现的,由于实际使用中,轮齿啮合之间存在间隙,这样就必然使得啮合传动会产生噪声,并且从数学角度来说,这是个非线性的问题,从形式上来说,这个啮合力是动态变化的。啮合力的动态性对轮齿的疲劳、失效有着巨大的影响。 从齿轮的几何方面而言,有摆线齿廓,渐开线齿廓以及圆弧齿廓等众多类型,在齿与齿

啮合时效果各异,其中渐开线式的目前应用最为广泛。齿轮的变位系数对优化齿轮传动以及方便装配等方面都有好处。轮齿修形也是对传动稳定性有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产品介绍 针对齿轮传动MSC.Adams提供不同详细程度的分析方式和仿真工具: 第一种,只考虑传动比等运动关系时,使用Adams的齿轮副可以创建各种类型的齿轮传动形式,直齿,螺旋齿,蜗轮蜗杆,行星齿轮等类型。 简单齿轮传动模型 第二种,考虑齿轮之间的啮合力,变位系数时,使用Adams的插件工具Gear Generator,可以实现各种齿轮传动形式的建模。

数控技术发展状况及策略综述

数控技术发展状况及策略综述 摘要: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控加工已经成为国家机械化和工业 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这项技术涉及到的领域范围很多,包括机械制造技术、信息 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等新技术的使用,改变 了传统的制造业,在未来,数控加工技术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将会促使我国 制造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数控技术;发展状况;策略;综述 对于数控系统而言,一方面由于传统数控系统的各个模块相互耦合,使得结 构变更和功能扩展异常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数控系统结构的开放程度低,其研发 过程无法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极大降低了数控系统的研发效率,同时 基于小团队的数控系统研发不能充分调动社会的有效资源和积极性,包括工艺过 程实现在内的各模块难以全面细致,使得开发的高端数控并不高端。我国数控行 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数控系统自身的封闭性,数控系统的不开放以及制造 工艺流程未体现等问题成为目前制约我国数控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先进计 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组件式软件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段把全社 会乃至全球的资源集中起来,有效发挥掌握工艺经验的一线人员等社会资源参与 开发和甄别成为可能。 1数控木工机械的发展现状 1.1数控木工机械发展现状 数控机床具有高精度、质量好、加工性能强、生产效率高、稳定性强等优点,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其中木材加工行业广泛应用起数控机床,且相关 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在近几年,我国数控木工机械发展迅速,以下将会对一些具 有代表性的数控技术进行分析。①数控木工机械硬件发展现状。当前我国木工机械硬件仍未建立起系统的体系,基本是由背景文泰垄断中低档数控镂铣机,其不 但销售软件,同时还出处全套硬件。②数控木工机械软件发展现状。当前主要是由中国台湾恩德控制了大部分高档数控镂铣机数控软件,其销售软件时通常都是 配套硬件一同销售,基本在我国大陆形成了垄断局面。③木工机械数控机床技术发展现状。当前我国的数据砂光机、数控阶段锯切设备以及数控带锯机技术等发 展极为迅速,就以砂光机为例,当前我国已成为了生产砂光机最大的国家,基本 垄断中低端砂光机市场,且逐步实现了中低端砂光机数字控制功能。 1.2数控技术发展概况 数控该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最早是将其应用在金属加工行业,从发展 至今共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①初始阶段(1958~1979),在该阶段我国生产的 数控系统可靠性不足,且应用范围极为有限;②发展阶段(1980~1993),经历 改革开放,我国有效吸收与借鉴外国优秀生产经验,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数控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③缓慢发展阶段(1994至今),在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在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发展到21世纪逐 步得到了恢复,当前我国机械加工设备数控化率在85~90%范围内,其中木工机 械制造业其设备数控率约45%。 2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2.1数控车加工的应用 ①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数控车床整体的刚性很好,制造的精度极高,因此 对于尺寸强度要求较高的零件这项技术的使用十分有效;②超精密、超低表面粗

齿轮机械传动动力学研究文献综述完整版

基于齿轮传动的机械动力学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机械动力学中齿轮传动动力学部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综合文献对齿轮传动动力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整体把握。 关键词:动力学;齿轮传动;综述;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Mechanical Dynamics based on gear transmission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udies of mechanical dynamics of gear transmission were reviewed. On the whole, we grasp the studies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ear transmission. Keywords: Dynamics;Gear transmission;Review 1.前言 随着机械向高效、高速、精密、多功能方向发展,对传动机械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的工作性能、使用寿命、能源消耗、振动噪声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动系统的性能。因此必须重视对传动系统的研究。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主要分为机械传动、流体传动(液压传动、液力传动、气压传动、液体粘性传动和高等优点机械传动的形式也有多种,如各种齿轮传动、带(链)传动、摩擦传动等。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机械传动中占有主导地位。由于它具有速比范围大、功率范围广、结构紧凑可靠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仪器仪表中。成为现有机械产品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种传动。齿轮从发明到现在经历了无数次更新换代,主要向高速、重载、平稳性、体积小、低噪等方向发展。 2. 齿轮动力学的发展概述 齿轮的发展要追溯到公元前,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虽然自古代人们就使用了齿轮传动,但由于动力限制了机器的速度。因此齿轮传动的研究迟迟未发展到动力学研究的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速度的提高,Euler提出的渐开线齿廓被广泛运用,这属于从齿轮机构的几何设计角度来适应速度的提高。

国产汽车用齿轮钢的研究应用与展望

国产汽车用齿轮钢的研究应用与展望Ξ 袁建平1,姚正军2 (1.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2;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根据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汽车用齿轮钢的性能要求,介绍了国产汽车用齿轮钢的研究应用情况,并对未来汽车用齿轮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齿轮钢;汽车;应用 中图分类号:T G14212 引 言 齿轮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起着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作用。汽车齿轮在工作时,啮合齿面之间既有滚动又有滑动,轮齿根部还要承受脉冲或交变应力的作用,极易产生齿面磨损、齿面磨点以及剥落和齿根断裂等疲劳断裂现象,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因此,要求齿轮钢不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而且还必须具有充分的韧性。 1 车用齿轮钢特性要求 目前世界各国高性能的汽车用齿轮钢主要是渗碳齿轮钢,基本上都有以下要求。 111 质量特性 (1)化学成分要求严格。特别是对T i、Si、A l、S 含量有严格要求,严格控制钢的氧含量,要求w(O)≤(15~20)×10-6,有的甚至控制w(O)≤9×10-6。 (2)淬透性带较窄,轿车齿轮钢淬透性一般要求在6HRC以下,甚至在3HRC~4HRC,并要求做全带控制。 (3)晶粒度等级要求,细小均匀的奥氏体晶粒度对稳定钢材的末端淬透性,减少齿轮热处理后的变形量,提高渗碳钢的脆断抗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齿轮钢的晶粒度级别一般要求5~8级,而日本特别强调渗碳齿轮钢的晶粒度应不低于6级。 112 工艺特性 (1)良好的热处理性能,齿轮钢应具有良好的淬透性,以确保渗碳淬火时渗层和心部出现过冷奥氏体分解产物,齿轮渗碳淬火后变形小,免去或减少齿轮的磨削加工。 (2)良好的成形性,包括热塑性变形成型,冷塑性变形成型和切削加工成形,可以降低能耗,提高齿轮的加工精度,降低模具和刀具损耗,降低生产能源消耗和汽车运行时的噪声。 2 国产汽车用齿轮钢系列及其应用 211 传统汽车用齿轮钢系列及应用 多年来,中国汽车用齿轮钢一直以20C r M nT i H 合金渗碳结构钢为主。20C r M nT i钢是20世纪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的汽车用齿轮钢18XT T(即20C r M nT i钢),用于中型载荷的汽车齿轮。该钢号由于T i含量较高,容易产生大块不易变形的T i N夹杂,且在碳氮共渗时容易产生三黑组织(黑网、黑带、黑斑),影响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使用时T i N会成为疲劳源,降低齿轮的疲劳寿命,所以国外仅原苏联使用含T i齿轮钢[3]。但由于该钢种含有中国富有的合金元素C r和M n,价格低廉,在冶炼时控制好T i的含量和T i N的形态,渗碳时晶粒长大倾向小,渗碳后可直接淬火,且从生产至应用的工艺技术成熟,因  第37卷第6期 2009年12月 现代冶金 M odern M etallu rgy V o l.37 N o.6 D ec.2009 Ξ收稿日期:2009210218 作者简介:袁建平(1967—),男,高级工程师。电话:(025)52876867

商业模式发展现状综述

商业模式理论发展现状综述 1:商业模式理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出现非常多的研究成本,这些研究成果包括了很多的方面,所以说,很多的学者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向都对商业模式进行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成果也都不同。从总体上看,商业模式的理论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根本性质与目标进行的研究结论。现在商业模式理论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了很多内容,例如:资源获取、生产、营销、售后、研究开发、客户资源、成本及收入等等。所以,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他会涉及很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所以商业模式的研究需要研究者都能够用创新性的思维,不会被局限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事实上人们对商业模式研究的共同目标和共同理想,都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对商业关系和经营管理理论有更进一步认知,让以后利用其理论更加的简便。 2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商业模式这个词语,第一次是出现在《经营研究》这一篇文章中的。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了被学者们所研究的热门话题。在20世纪90年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商业模式称之为经营理论,而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将商业模式称为战略思想。国外的学者加里·哈默尔以及C.K. 普拉哈拉德两人,所提出的“战略意向”这一概念也比较符合商业模式的实际意义。他们通过对世界上的成功企业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指出,战略不应该是一种具体规划,因为成功的企业是不可能通过规划规划出来的,所以,战略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意象,它是企业渴望得到的远大前程和领先地位的一种意象。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于商业模式研究的方向也越来越多,20世纪 90年代后国外的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方向就是寻找商业模式的通用 性概念,找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对商业模式概念的描述阶段。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的总结越来越完善,提出的观点就越来越符合一般规律。当商业模式的概念比较清晰之后,学者们就开始对商业模式的一般模型进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优秀、系统的观点出现。 3: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要远远晚于国外关于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所以国内商业模式研究的成果、阶段,也是远远落后于国外的理论研究阶段的。在我国当前的理论研究阶段中,我国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还主要是处于商业模式的跟踪研究阶段。王波和彭亚利2002年在《经济观察报》中提出的“何为商业模式”中,提出的理论都是应用性的研究理论,其最终成果缺乏相关理论成果的支持,并不能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国内后续商业模式理论的主要研究者有西南财经大学的罗珉教授、曾涛博士,以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翁君奕教授、程愚博士。他们各自都在自己所著的文献中

冶金机械齿轮传动装置的制造技术与发展趋势

100122 电子机械论文 冶金机械齿轮传动装置的制造技术与发 展趋势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已经建设了包括宝钢以及武钢在内的多个不同的现代化冶金企业,令我国冶金设备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比较先进的高度上,齿轮传动装置更是精品层出,例如:宝钢一期到三期所用到的各种齿轮传动装置当中就包括德国产FLAND以及比利时HANSEN、日本产三井三池等比较知名的品牌减速器,同时还有包括德国产德马克、日本产三菱等大型传动装置,它们对我国的齿轮装备水平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1 在冶金设备中运用机械齿轮传动设备的技术 1.1 常用场合 首先,需要调节转速以及力矩,以期能够满足设备使用上的需求;其次,需要对传动路线进行分配,并且调节空间动力传递具体方向以及实际位置;第三,将动力进行合成或者是分流处理,也就是可以凭借一个单独的动力

源,将动力分配到几个需要使用动力的动力源当中,并合成,整体供给工作机构。 1.2 现状 就当前来说,冶金设备当中利用的机械齿轮转动装置当中的齿轮,大多使用渗碳、磨削以及淬火的硬齿面的齿轮,通常在轧钢齿轮的传动装置当中很少会使用HB300之下的齿轮。 制造齿轮通常需要使用的是喷砂处理手段、齿根处理手段、压力淬火以及无损探伤四种,对大齿轮结构进行设计通常使用的是焊接齿轮。因为齿轮的制造进度以及承载能力在最近这些年以来有明显的提升,并且大面积地利用硬齿面齿轮,因此在进行齿轮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会常用单斜齿,例如宝钢冷轧机主传动的双齿轮座即该结构齿轮,并不会安装人字齿轮。假如受到结构或者尺寸上的限制的时候,还可以借助两个单向斜齿轮进行组合拼装成人字齿轮。尽可能使用多流式传动装置,能够在较小的环境体积当中传送较大的力矩。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实现最大化的齿轮承载力,采用的大多都是变为齿轮以及延齿端修整等手段,通常轧机的传动装置齿轮副进行制造的过程当中,行业内对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齿轮的接触精度需要实现80%甚至更高。

@齿轮钢综述

齿轮钢综述 齿轮产品是机械工业的关键基础件,绝大部分机械成套设备的主要传动部件都是齿轮传动。近年来,我国齿轮产业快速发展,齿轮产业已成为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基础件领域的领军级行业,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齿轮制造大国。而齿轮行业的主要上游产业为钢铁产业,钢铁是齿轮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来源,因此齿轮钢的变动对齿轮行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齿轮钢的应用及市场 1、齿轮钢的应用 齿轮钢使用覆盖面较广,我国齿轮产业由三部分合成:车列齿轮、工业齿轮和齿轮装备。其中,车列齿轮其市场份额达到60;工业齿轮由工业通用、专用、特种齿轮构成,其市场份额分别为18、12、8;齿轮装备占市场份额的2。 车辆齿轮主要是为汽车、摩托车、农用运输车、农机、工程机械配套的齿轮,以汽车齿轮为主。车辆齿轮中汽车齿轮占60%、摩托车3.5 %、农用运输车15 %、农机12 %、工程机械9.5%。 工业齿轮是为工业企业用各种成套机械装备配套的齿轮装置(如减速机),约占齿轮总量的40%。 2、齿轮钢的市场需求 2013年我国齿轮钢的消费量接近280万t,从国内市场供需情况看,国产齿轮钢在数量上基本能满足国内汽车及工程机械齿轮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机械制造业持续发展,汽车等制造业用高档齿轮钢,作为重点发展的关键特钢品种;高强高韧汽车用钢、高品质轴承钢、齿轮钢等生产技术列入钢铁行业十二五期间的技术创新重点。齿轮需求量日趋增长,无疑将对齿轮钢市场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未来市场巨大,前景广阔。 二、我国齿轮钢的生产概况 我国齿轮钢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特钢企业,大约占总量的35%。 1、生产工艺路线 我国齿轮钢的生产工艺路线基本上有两种类型: 1) EF(或BOF)+LF(或V AD或RH)精炼→模注成锭→初轧开坯(或

齿轮钢的开发与生产

收稿日期:2002-12-26 作者简介:张悦,女,工程师,重庆大学钢铁冶金专业毕业,从事炼钢工艺研究、企业的标准管理及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齿轮钢的开发与生产 张 悦,霍松波,黄一新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35) 摘 要:自2001年以来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相继开发了20Cr 、20CrM o 、20CrMnT i 等齿轮用钢,着重介绍了公司齿轮钢的开发与生产实践。关键词:齿轮钢;开发 中图分类号:TG 1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514(2003)01-0017-03 Developing and producing of gear steel ZH ANG Y ue ,H UO S ong -bo ,H UANG Y i -xin (Nanjing Iron &S teel C o.,Ltd ,Nanjing 210035,China ) Abstract :Introduce the developing and producing of gear steel such as 20Cr ,20CrM o ,20CrMnT i in Nangang since 2001.K ey w ords :gear steel ,developing 0 前言 随着中国加入WT O ,中国将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而江浙沪是我国机械制造业、汽配、摩配的发达地区。对南钢公司而言,充分利用有利的生产设备开发以齿轮钢为主的机械制造用钢,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齿轮是汽车、农用机械及机械制造业的主要传动部件。在传递动力和改变速度的运行过程中,相互啮合的齿面之间既有滚动又有滑动,同时齿根部还将受到脉动和交变弯曲应力的作用,因此要求齿轮钢不但要有良好的强韧性、耐磨性以承受冲击、弯曲和接触应力,而且还要求其变形小,精度高和噪音低。 齿轮常采用铸铁、铸钢、机械结构用碳素钢、调质钢(如20-40CrH )、渗碳淬火钢(如20CrMnT i )等进行热处理,除了正常的淬火回火热处理外,还采用渗碳淬火、氮化处理、高频淬火、火焰淬火等多种表面硬化处理。因此齿轮钢不仅与高质量的钢有关,还与热处理工艺密切相关。 1 齿轮钢开发的前景 根据中国齿轮专业协会对车辆齿轮行业26家骨干企业的统计数据和特钢协会统计(见表1),我国农用车行业年消费齿轮钢20万吨左右,另外工程机械齿轮用量约10万吨,全国每年约需齿轮钢50万吨。但随着机械加工、汽车、摩托车行业的迅猛发展,齿轮钢的用量将日益增长。 表1 车辆齿轮钢用量统计 吨 钢 号 2000年实际用量 2001年预计用量 20CrM oH 9786010049020CrMnT iH 364323779820CrMnT i 3470039100其它 13010158008620H 8244888016-28MnCr53340463017-18CrMnBHZ 30003500SC M82H 2600260014-19CN52400256045Cr 12801760合计 203066 217118 7 1 第1期 齿轮钢的开发与生产

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第一节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 齿轮传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动形式,与其它传动相比,具有传递的功率大、速度范围广、效率高、工作可靠、寿命长、结构紧凑、能保证恒定传动比;缺点是制造及安装精度要求高,成本高,不适于两轴中心距过大的传动。 二、齿轮传动分类 1、按轴线相互位置:平面齿轮传动和空间齿轮传动。 平面齿轮传动:按轮齿方向:直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和人字齿轮传动;按啮合方式:外啮合、内啮合和齿轮齿条传动; 空间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交错轴斜齿轮传动和蜗杆蜗轮传动。 2、按齿轮是否圭寸闭:开式和闭式齿轮传动 三、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1、传动准确平稳;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为保证齿轮传动的瞬时传动比保持不变,则两轮不论在何处接触,过接触点所作两轮的公法线必须与两轮的连心线交于一定点。定点C称 为节点,分别以01、02为圆心,过节点C所作的两个相切的圆称为节圆。根据齿廓曲线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制出的齿轮有渐开线齿轮、摆线齿轮和圆弧线 齿轮。我们主要介绍渐开线齿轮。 渐开线的有关概念:1、发生线在基圆上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相应被滚过的弧长; 2、发生线即渐开线的法线,它始终与基圆相切,故也是基圆的切线; 3、 同一基圆上生成的任意两条反向渐开线间的公法线长度处处相等,任意两条同向 渐开线间的法向距离处处相等;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基圆越小,渐开线越弯曲;基圆越大,渐开线越平直;5、基圆内无渐开线。 2、承载能力高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第二节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一、各部分名称 端平面:垂直于齿轮轴线的平面; 齿槽:相邻两轮之间的空间; 齿顶圆(da)、齿根圆(df)、齿槽宽(ek)、齿厚(sk)、齿顶高(ha )、齿根高(hf)、齿宽(p)、全齿高(h) 二、基本参数 1、模数m: ; 2、压力角:规定分度圆上的压力角为标准压力角; 3、齿顶高系数:; 4、顶隙系数:; 5、齿数z:。当m、a不变时,z越大,db越大, 渐开线越平直,若当z—x时,db—%,渐开线变成直线,齿轮变成齿条。 标准齿轮:m、a、ha *、c *皆为标准值且e = s。 三、几何尺寸计算 1、内齿轮与外齿轮比较:内齿轮的齿根即外齿轮的齿顶,内齿轮的齿顶即外齿轮的齿根;内齿轮的df >da > db ; 2、齿条与齿轮比较:齿条的齿廓曲线为直线,齿轮的齿廓曲线为曲线(渐开线);对应的圆都变为直线,如分度线、齿顶线、齿根线;啮合角等于压力角,等于齿形角。齿条上所有轮齿的同侧齿廓都互相平行,齿廓任意位置的齿距都等于分度线的齿距,即pk = p =nm。

中国国内草莓市场发展情况综述

中国草莓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草莓市场基本概况 草莓(strawberry)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帮助消化的功效,同时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另外加上特别的外形,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我国是世界草莓属植物种类分布最多的国家,草莓种植面积达200万亩左右(2,000,000亩),年产量约200万吨(2,000,000吨),产值约300亿元 (30,000,000,000元人民币),根据草莓协会统计,自2007年以来,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来看,中国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草莓生产国家,气候条件和病虫害等因素很容易影响到草莓的产量。 我国栽培的草莓中98%以上的栽培品种引自国外,国产草莓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不到2%。中国草莓行业整体发展比较快速,在1985年,全国草莓种植面积仅有33平方千米,到了2012年,全国草莓种植面积则达到了1,149平方千米。中国的草莓产地主要分布在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东部沿海地区,5省草莓种植面积合计约为全国总草莓种植面积的50%,其中辽宁丹东、安徽丰县、河北保定、山东烟台等市县都以大面积的草莓种植而闻名。北京草莓种植面积大约5万亩(50,000亩),以昌平种植为最多。 中国草莓种植基地主要分布 来源: 草莓主要产区 生产基地”,201230亿元(3,000,000,000 安徽省合肥市丰县 2013年,长丰草莓种植面积达约19.5万亩(195,000亩),总产量达35万吨左右(350,000吨),涌现出水湖等5个草莓万亩乡镇,种植品种以“丰香”、“红颜”、“章姬”等鲜食品种为主。2012年2月,“长丰草莓”在北京举办的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上,品质高于其他主产地的草莓位列第一。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草莓种植起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今,己有50多年的历史,2012年草莓种植面积达6.8万亩(68,000亩),草莓产量约为10万吨(100,000吨)。该县于1985年成立全国第一家县级草莓研究所,研究所培育出的品种在2005年,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在201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上,选送的“绿海”、“绿波”草莓品种受到关注,并且获得较高评价。 山东省烟台市 烟台的草莓在全国是起步较早,是中国草莓主产区之一,草莓种植面积约10万亩(100,000亩),年产量约20万吨。山东烟台同样作为草莓主要产区,不断引进新的品质,改良现有的草莓品种,推出了早熟草莓,比普通的草莓的成熟期短,大约能够比正常的草莓丰收季提前半个月,烟台草莓率先占领市场,以比较高的价格出售,为草莓种植户提高了收入,大大提升了农户种植草莓的热情,最高时,山东烟台早熟草莓的零售价格可以达到40元人民币/斤左右。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 双流县以种植冬草莓闻名,冬草莓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万亩左右(50,000亩),年产量约8万吨(80,000吨),年产值超过5亿元(500,000,000元人民币),“双流冬草莓”于2005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以6.9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全国农产品百强品牌。

齿轮钢材

齿轮 人字齿轮,是一种圆柱齿轮,在某一部分齿宽上为右旋齿,而在另一部分齿宽上为左旋齿。人字齿轮的英语为double-helical gear。人字齿轮具有承载能力高、传动平稳和轴向载荷小等优点,在重型机械的传动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人字齿轮需要将两侧分体制造,然后组合在一起;或虽将两侧做成一体,但在两侧有效齿面之间留下必要的越程槽;或者采用插齿加工方法,但也需要将两侧齿面断开。 <正> 平行两轴的传动,有直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三种。直齿轮、斜齿轮是我们日常能够看到的,人字齿轮在大的动力机器上才用到。传动力量小的机器用直齿轮,力量较大一点的就改用斜齿轮。因为直齿轮在传动时,力量是从第一个牙突然传到第二个牙的。如图1,在3、4两牙要离开时,全部的力量就从1牙传到2牙上。 直齿轮在高速运行时会产生振动及噪音,斜齿轮比直齿轮承载能力大,运转平稳、噪音小,适用于高速、重载传动,但缺点是会产生较大的轴向力,需要安装推力轴承,使结构复杂化。而人字齿轮相当于两个斜齿轮合并而成,不但具备斜齿轮的优点,还克服了斜齿轮会产生较大的轴向力这一缺点。主要应用于大型、重载设备。但是加工较困难,造价高! 减速比方面知识 已知减速比为20:49,电机转速为980r/min,滚筒直径为500mm,求滚筒的线速度 先计算辊筒周长=∏*D=3.1416*500=1570.8mm 再计算辊筒转速=980*20/49=400r/min 两者乘积即为滚筒线速度 v=1570.8*400=628318.5mm/min =628.3m/min 砂轮的直径是20cm,转速为2400r/min。在砂轮边缘上某一质点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多少 2400*2*3.14*20=301440 cm/min =50.24 m/s 电动机带轮的转速n=120r/min带轮上一点到轮轴的距离为10cm,求这一点的转动频率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 转动频率=120/60=2

超导材料发展状况综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课程论文 题目:超导材料发展状况综述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摘要 (2) 超导材料的特性 (2) 超导材料发展史 (4) 超导材料的制备 (5) 超导材料的应用 (7) 展望与建议 (9)

新能源材料——超导材料发展状况综述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然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面对自然资源日渐紧缺、环境遭到破坏等状况的发生,在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各种各样的新能源材料相继面世。本文将从特性、发展史、制备、应用这几个方面,对众多新能源材料中的一种材料——超导材料,做一个综述,以增进广大读者对超导材料的了解。 关键词:超导材料、特性、发展史、制备、应用。 超导材料的特性 超导材料是指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超导材料具有以下特性: 零电阻性 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如果用磁场在超导环中引发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可以毫不衰减地维持下去。这种“持续电流”已多次在实验中观察到。超导现象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科学家发现某物质在温度很低时,如铅在7.20K(-265.95摄氏度)以下,电阻就变成了零。 采用“四引线电阻测量法”可测出超导体的R-T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的R n为电阻开始急剧减小时的电阻值,对应的温度称为起始转变温度T S;当电阻减小到R n/2时的温度称为中点温度T M;当电阻减小至零时的温度为零电阻温度T0。由于超导体的转变温度还与外部环境条件有关,定义在外部环境条件(电流,磁场和应力等)维持在足够低的数值时,测得的超导转变温度称为超导临界温度。 完全抗磁性 1933年,迈斯纳(W.Meissner)发现:当置于磁场中的导体通过冷却过渡到超导态时,原来进入此导体中的磁力线会一下子被完全排斥到超导体之外(见下图),超导体内磁感应强度变为零,这表明超导体是完全抗磁体,这个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 实验表明,超导态可以被外磁场所破坏,在低于T C的任一温度T下,当外加磁场强度H小于某一临界值H C时,超导态可以保持;当H大于H C时,超导态会被突然破坏而转变成正常态。临界磁场强度H C,其值与材料组成和环境温度等有关。超导材料性能由临界温度T C和临界磁场H C两个参数决定,高于临界值时是一般导体,低于此数值时成为超导体。 约瑟夫森效应 当在两块超导体之间存在一块极薄的绝缘层时,超导电子(对)能通过极薄的绝缘层,这种现象称为约瑟夫森(Josephson)效应,相应的装置称为约瑟夫森器件。如图所示。

圆柱齿轮设计齿廓的综述

圆柱齿轮设计齿廓的综述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最新齿轮标准,就GB/T10095.1-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一部分,对圆柱齿轮K形齿的(注:本文将设计齿廓简称为K形齿)设计,检测与误差进行分析,并对当前的齿轮检测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K形齿的发展: 初期K形齿的设计大多采用中凸或4拐点式,并且K形齿的齿廓图仅仅是一张框图,如图一所示4拐点的K形齿廓图。 图一 随着对设计齿廓的进一步的研究,渐渐大家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设计齿廓不能仅用一个K形齿廓图来要求,它同样也应该有齿廓的倾斜偏差f Hα和齿廓的形状误差f fα要求。所以现在的ISO标准,我国的最新齿轮标准GB/T10095.1,以及近两年来我厂新接收到美国伊顿公司的齿轮设计图中均已增加了齿廓倾斜偏差f Hα这个项目。如图二所示五拐点K齿形框图,

图二 由上面二图可以看出,图一只有一个K形框图,也就是测量的齿廓曲线必须落在K形框图内才算合格。由于没有齿轮的齿廓倾斜偏差要求,对被测齿轮压力角误差要求过严,剃齿刀的修磨难度增加,也影响了齿轮的加工生产。图二所示K形图,对齿廓要求则更进一步细化(多了一个拐点),而且更加合理了(增加了齿廓倾斜偏差)。更利于剃齿刀的修磨和齿轮的加工生产。 二.K形齿的设计 K形齿是以渐开线为基础,考虑到齿轮加工误差和材料因载荷引起的弹性变形等产生的噪声,对齿廓进行修正的齿形。实际上K齿形就是修正的渐开线,也包括修缘齿形,凸齿形等。关于K齿形的设计步骤,作者早在1998年就有过论述。下面结合我国的最新齿轮标准GB/T10095.1,就K齿形的基本设计步骤简述如下: 第一步.首先计算出齿轮的端面重叠系数(重合度)。 在苏联ГОСТ3058-54标准中推荐:对于直齿轮当ε<1.089,斜齿轮εS<1时不进行修正。高速齿轮修正,低速齿轮不修正。我国齿轮手册中也有论述,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