玢岩型矿床概要
论述玢岩型矿床

论述玢岩型矿床资源一班黄永龙20114495摘要:本文结合前人工作成果,重点论述玢岩型矿床的成矿模式,矿体形态以及围岩蚀变等。
关键词:玢岩型矿床、矿化类型、前文:玢岩型矿床是我国地质工作者所确定和命名的一种矿床类型,其类似于斑岩型铜矿床的概念,是指产于录像火山岩分布区域内,与玄武质、安山质岩浆的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一组矿床。
这种矿床具有晚期岩浆,高温气液交代、接触交代、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及火山沉积等一系列的成矿作用特点。
我国宁芜地区铁矿床是其典型代表。
宁芜地区断陷盆地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十分强烈,盆地内发育一套火山—侵入杂岩。
火山岩的总厚度达到2500米,火山旋回(由老到新)可分为:龙王山-大王山-姑山-娘娘山。
四个旋回的每个旋回以强烈、较强烈爆发开始→较宁静的喷溢活动结束;各旋回末期均有次火山岩产出。
其中,铁矿均与大王山旋回末的富钠辉长岩、闪长玢岩、辉石安山岩、粗面岩的次火山岩体有关。
矿化围绕火山中心分布。
正文:一、玢岩型矿床矿化类型:由岩体内部到接触带再到围岩中,出现下列几种类型的铁矿化:(1)产于辉长闪长玢岩岩体中部的铁矿化(陶村式):铁矿化呈浸染状或细脉浸染状,矿石组合为钠柱石-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属晚期岩浆-高温热液交代矿床。
(2)产于辉长闪长玢岩顶部或边部的铁矿化(凹山式):部分矿体进入安山岩,凝灰岩等围岩中。
矿化呈脉状、网脉状、角砾状和块状。
矿石以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组合为特征,成因上属伟晶-高温气成热液充填矿床。
(3)产于接触带上的铁矿化:围岩为安山岩、凝灰岩时,矿石组合主要为透辉石-石榴石-磷灰石-磁铁矿(梅山式);围岩为灰岩、砂页岩时,矿石组合主要为透辉石-金云母-磷灰石-磁铁矿(凤凰山式)。
两类矿石的构造均以块状、角砾状为主,偶有条带状,成因上属矽卡岩型矿床。
(4)产于岩体附近火山岩中的脉状、似层状铁矿化(龙虎山式):围岩为安山岩及凝灰角砾岩,矿体受围岩中的断裂构造、火山沉积岩中的层理控制,围岩蚀变为高岭土化和硅化。
第八章 斑岩型矿床

火山活动: 1)陆相火山作用强烈,时代晚J-早K; 2)火山旋回(由老到新):龙王山-大王山 -姑山-娘娘山。
成矿模式:
玢岩铁矿
序号 1 2 3 矿化部位 岩体中心 矿体形态 结构 成矿作用 (成因类型) 矿物组合 模式名 成矿温度 450-370 500-410 >450
浸染状+细 晚期3;MT 脉状 气液交代矿床 凹山式 梅山式
iv)矿体围岩
①围岩的构造:构造发育对成矿有利,但不发 育时,阻塞作用亦可成矿。
②围岩的岩性:岩性不同,矿化不同,岩石化 学性质对成矿具两方面影响。
v)围岩蚀变
①出现面型 蚀变,范 围几百- 几千米。 ②蚀变分布 具规律性, 呈带分布、 主要有五 带。
vi)矿体特征:
A. 矿体产出部位,有3种:
凤 凰 山 370-300 式 、 姑 >450 山式、 凹山式 龙 虎 山 300-200 式、 龙旗山 式
5
说明: 不同矿化类型是同一成矿作用由高温→低温连续演化过
程的产物;
矿化时间及温度顺序(除火山喷发-沉积成因的龙旗山 式): 陶林式→凹山式→梅山式、姑山式→凤凰山式→龙虎山 式。
矿床特点
(b)埋藏浅,易于开采; (c)矿床呈带分布,与斑岩体一同复构造控制;
(d)矿石品位低,但矿化均匀分布;
(e)矿石成分简单、易选; (f)综合利用矿产多:Cu、 Mo、 W、 Sn 、Pb、 Zn、 Au、 Ag、 Se 、Te 、Be 等。
斑岩矿床的地质特征:
i).矿床产出的地质构造条件: 斑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分布于地槽褶皱区,受 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带控制,常呈带分布。 据统计,世界上中-新生代以来的斑岩铜矿, 90%以上分布在大陆边缘或地台活化区中。
安徽当涂杨庄玢岩铁矿类型及成因初探

2017年第42卷第5期Vol.42 No.5能源技术与管理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17doi :10.3969/j .issn .1642-9943.2014.05.006安徽当涂畅庄玢岩铁矿类型及成因初摇金明(江苏煤炭地质局,江苏南京210046)[摘要]杨庄铁矿床位于宁芜中生代火山岩盆地西南段的钟姑山矿田内,属于宁芜地区次火山岩系与沉积岩接触带中形成的玢岩型铁矿床。
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 产于闪长玢岩岩体与徐家山组接触带部位及闪长(玢)岩岩体内部。
通过对矿床地 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杨庄铁矿属于玢岩型热液充填-交 代铁矿床,发育于岩体内部的矿体应为接触带矿体崩塌、沉陷所致。
[关键词]宁芜火山盆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玢岩铁矿;安徽当涂[中图分类号]TD 8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943(2017)05蛳0016蛳040引言玢岩铁矿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 矿带中最重要的矿种之一,其赋存的宁芜陆相火 山岩盆地是该成矿带中主要的矿集区[1]。
与玢岩 铁矿有密切成因联系的火山-次火山岩是中国东 部中生代火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受中国 东部中生代燕山期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制约。
杨庄 铁矿区处于宁芜盆地的南端,该大型铁矿床具有 独特的成矿特点。
通过对该矿地质特征研究,总结 其成矿模型,将有助于深化和丰富玢岩铁矿的成 矿理论。
1矿区地质特征杨庄铁矿位于宁芜中生代火山岩盆地西南段 的钟姑山矿田内,当(涂)姑(山)穹窿背斜南段西 翼。
近东西向的姑山-年陡断裂横贯研究区。
区内 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2组断裂发育,严格控制了 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2]。
1.1地层杨庄铁矿区地表浅部均被第四系地层覆盖, 矿区内隐伏的前第四系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徐 家山组(x )、黄马青组(T 2h )及侏罗系中下统象山 群(J w xn )。
江苏凹山玢岩型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

江苏凹山玢岩型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摘要:文章通过对江苏凹山玢岩型铁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的论述,阐明了凹山铁矿床的成矿类型,矿化带及矿体特征。
通过分析该地区区域成矿背景、矿体特征分析了矿体与构造之间的关系,矿体成分,区域岩浆岩特征,玢岩铁矿早期矿化特征。
综合分析认为凹山铁矿床为高温热液型铁矿床,玢岩铁矿早期矿化伴随强烈的钠柱石化、钠长石化,并以透辉石(阳起石)—磷灰石—磁铁矿三矿物组合出现,显示了铁的富集与钠、氯及磷等矿化剂有关。
关键词:宁芜地区;玢岩;区域地质背景;控矿构造和断裂构造0 前言宁芜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宁芜火山岩盆地的中段。
该盆地是一个在黄马青组及象山群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继承式断陷型火山岩盆地。
矿区构造可分为控矿构造和断裂构造两大类。
控矿构造构造又包括原生裂隙构造和隐爆岩筒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F1和北北西向F2两大断裂。
区内节理裂隙相当发育,多为陡倾角,并以成矿前裂隙为主,属于张性平移型裂隙。
凹山铁矿床为高温热液型铁矿床,它位于其林山一黄梅山断裂火山喷发带的中段,出露的地层以大王山组粗面岩、粗面质凝灰角砾岩、凝灰岩为主。
个别钻孔可看到龙王组的安山岩。
侵入体主要是辉石闪长玢岩,局部可见到花岗闪长岩。
主矿体为囊状,由不规则的块状富矿和围绕其周围的浸染状贫矿组成。
[1]1 区域地质背景1.1 区域地质背景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结合处,属扬子板块的边缘地带。
宁芜火山岩盆地即为扬子板块俯冲于花呗板块之下。
导致地壳浅层引张拉伸而形成的火山断陷盆地。
[2]。
凹山和东山铁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宁芜火山岩盆地的中段。
该盆地是一个在黄马青组及向山群举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继承式断陷型火山岩盆地。
盆地内密集地分布着矿浆、晚期岩浆到高温气液交代、伟晶高温气液交代充填、高温接触交代、中低温热液及火山喷发沉积等多种成因类型的铁矿床。
这些类型的铁矿床成因上均与盆地中的中生代火山-潜火山岩密切相关。
[3]1.2 区域地层区域出露地层可分为火山基岩构造层及火山岩地层。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经济特点
矿床埋藏深度浅,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露天开采。
矿石品位较低( Cu 一般为 0 .4 - 1 % ) ,但矿化分布均匀, 矿石工艺性能稳定,可选性好。
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规模巨大;
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有用组份可供综合利用,除 Cu 、 Mo 、Au 、W 、Sn 、Pb 、Zn 外,尚可综合回收 Ag 、 Re(铼)、 Co 、S 、Se(硒)、Te(碲)等元素。
本节内容
斑 斑岩型矿床的概念 岩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的特点
型 斑岩型矿床的成因 矿 斑岩型矿床的类型 床
斑岩型矿床
① 物理化学条件 ② 岩浆岩条件 ③ 地层条件 ④ 构造条件
--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物理化学条件
• 温度 •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高、中温热液阶段 • ——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形成于 700 ~ 600 ℃ • ——石英-绢云母化形成于 420 ℃ 左右 • ——泥化蚀变形成于300 ~ 100 ℃ • ——硫化物形成于 350 ~ 250 ℃ • 深度 • ——中深到浅成的范围(2 ~ 5公里) • (次火山环境的产物)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绢云母、绿泥石、重晶石等。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石组构
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 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斑岩型矿床
--特点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及其分带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石构造及其分带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床的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
这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人为挖掘矿坑
斑岩型矿床
--概念
斑(玢)岩型矿床

1972年, Sillitoe提出了斑岩型铜矿床的板块构造成因模式,即大洋 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并向上地幔插入,海洋板块沿俯冲带发生了 局部熔融,并沿着裂隙上升到地壳浅部,形成斑岩型铜矿床(图614)。其认为,铜质也来自俯冲的大洋板片,目前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玄 武岩中富含铜支持这样的推论。世界上巨大的斑岩型铜矿带大多分布在 环太平洋区域,这一点也有力地支持这样的论点。
斑岩型矿床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是世界上铜和钼的最重要来源, 锡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斑岩型铀、斑岩型金矿床等也已显示出良好的 潜力。斑岩型矿床还往往伴生有多种可综合利用的金属组分。
(一)斑岩型铜(钼)矿床
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钼) 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它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 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美国、智利、秘鲁3个主要产铜国家的 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 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 主要铜矿床类型。
玢岩铁矿

玢岩铁矿
玢岩铁矿:指在陆相安山质火山岩分布区,与辉 石闪长玢岩有时空及成因联系的一组以铁为主的 矿床。 铁、硫、石膏 宁(南京)芜(湖)玢岩铁矿典型矿例 长江中下游的一个中生代断陷盆地
5、围岩蚀变
早期——不含水Fe、Mg硅酸盐矿物(方柱石、 辉石、石榴子石化),类夕卡岩化 钠长石化较晚,伴随磁铁矿化,由陶林式-凹 山式-梅山式,矿化加强。 中期——“青盘岩化”,含水硅酸盐矿物 (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金云母、碳酸 盐化等),伴随磁铁矿化、黄铁矿化 晚期——“泥英岩化”,泥化、碳酸盐化, 伴生黄铁矿化
1、火山活动
J3-K1火山活动剧烈,火山岩厚度2500米,覆盖面 积达1500km2。 四个火山旋回,由老到新: A、龙王山旋回:猛烈爆发 爆发角砾岩、火山碎屑岩 属钙碱性系列,较偏基性,含K较高 B、大王山旋回:熔岩喷发 属钙碱性系列,但富Na
C、姑山旋回:爆发+喷溢 碱度下降,酸度增加 D、娘娘山旋回:一个破火山口 属碱性粗面岩-响岩系列 规律: 由中偏基性—到—碱性演化 强烈爆发—到—宁静喷溢结束 每一旋回末期均有相应的火山岩产出
铁成矿期: 大王山旋回喷发末期次火山岩体有关——富 Na辉长岩、闪长玢岩、辉石安山岩、粗面岩。 铁矿围绕一个火山侵入活动中心式分布
2、矿化类型
基本岩石组合:透辉石(阳起石)-磷灰石-磁铁 矿 带状分布,由内至外: A、浸染状、细脉状矿化:岩体中心 属于晚期岩浆,高温气液矿床(450-370度) 组合:钠柱石(钠长石)-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 (陶林式)
斑岩型矿床

◆蚀变分带
• 斑岩型矿床具有特征的热液蚀变 分带(Beane1981), 通常呈环带 状绕含矿岩体分布, -早期的K硅酸盐 -石英绢云母化 -青磐化带 -泥化蚀变, • 蚀变分带为判断斑岩体剥蚀程度 和工程勘查提供了重要的指示性 标志 • 矿化(矿质沉淀)发生于钾化带化 带与绢英岩化带的过渡部位
蚀变套合
• • •
在岛弧造山环境,如在菲律宾LepantoFSE矿区,类似的高级泥化蚀变也大量发 育 这种主要由石英和明矾石构成的高级泥 化蚀变带产于斑岩铜矿体的侧翼,并叠加 于斑岩型热液蚀变系统的顶部, 严格受近水平的断裂控制高级泥化蚀变 岩呈平卧的透镜状,包裹典型的浅成低温 热液硫砷铜矿金矿体(图3),反映高级泥化 蚀变是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典型产物“
• 埃达克岩多数产于岛弧环境,并与弧火山岩伴生 的重要事实使人相信,埃达克岩是俯冲到一定深度 的洋壳板片(MORB)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 在安第斯陆缘弧(智利北部),产出 巨型斑岩铜矿的钙碱性含矿斑岩 也具有埃达克岩岩浆亲合性,这 些晚中新世-早上新世斑岩的Sr变 化于(230~1950)X10-6,变化于 (5~16)X10-6间,Sr/Y比值变化于 20~130之间,处于埃达克岩区内, 显示典型的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 征; • 根据区域构造分析,Oyarzun等 (2001)提出,大洋板片俯冲角度变 缓是形成这些埃达克质含矿岩浆 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智利北部 (a)和青藏高原 (b)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的Y _Sr/Y点图埃达克岩与典 型弧岩浆岩的分区界线据D efantetal.,1990
•
青藏高原的两条斑岩铜矿带的喜山期含矿斑岩也具有埃达克岩岩浆亲合性.然 而,这些岩石相对富钾(K2O:3.02%~8.5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染型 CM(低温型)
岩性
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 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 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闪长
花 岗 岩 、 钾 长 花 岗 花岗岩、钾长碱性花岗岩、
碱性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辉石闪长岩、二长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各种岩性呈渐变 岩、辉石闪长岩,双峰式岩浆
岩、白云母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冈底斯花岗岩带
成矿作用
Mo(W,Sn)-REE
Mo(W)-Cu(Au)
Au(Cu)-Ag(Pb,Zn)-Mo(W)
Cu(Au)-Mo(W)
Cu(Au)-Mo(W)-Ag(Pb,Zn) Cu(Au);Mo(W);Ag(Pb,Zn)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岩浆的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性组分。岩浆具有相当的粘度。 按SiO2含量,岩浆可划分为酸(>65%)-中(65%~52%)-基(52%~45%)-超基(〈45%) 性岩浆。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和上地幔,其形成受压力、温度和水含量的控制。在 岩石圈100~200公里的深度范内,由于温度、压力和物质组成的作用,在一定区 域中可以出现熔浆。在大地构造的不同位置,会出现不同的温压条件,导致各种 组成的岩石发生熔融。根据不同地区的广泛研究总结出一些有关岩浆形成的经验 规律。2021/2/18
0.5; Th/U>3;Zr/Y>5
<0.6;Th/U<3;Zr/Y>5
Sr>400; Rb/Sr<1;Sr/Ba> Sr>400;Rb/Sr±1;Sr/Ba<1; Sr>200;Rb/Sr>1,<1;Sr/Ba
0.6; Th/U<5;Zr/Y<10 Th/U>5;Zr/Y>5
<1,>1;Th/U>5;Zr/Y>5
REE<150;LRE/HRE<10; REE<150;LRE/HRE<10;
δEu=±1; LRE/HRE∝REE 上凸 δEu<1; LRE/HRE∝REE 下
δEu=±1; LRE/HRE∝REE; δEu>0.6; LRE/HRE∝
弧形; δEu∝LRE/HRE 下凹弧 凹弧形; δEu∝LRE/HRE 上凸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两个聚类谱系显示,中基性岩中铜铅锌都有富集,但是岩石成分不 同,铜在铝质岩石中富集,铅在镁质岩石中富集,锌在铁质岩石中 富集。
2021/2/18
拜 仁 达 坝 铅 锌 银 矿
2021/2/18
2021/2/18
白音诺尔铅锌银矿
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 组:1-流纹质熔结凝灰 岩;2-安山岩;3-流 纹质凝灰岩;4-凝灰 质砾岩;5-流纹质凝 灰熔岩;6-流纹质角 砾熔岩;下二叠统黄 岗梁组:7-泥质板岩; 8-大理岩;9-粉砂泥 质板岩。燕山期火山 岩:10-安山玢岩;11石英斑岩;12-正长斑 岩;13-花岗闪长岩; 14-铅锌矿体;15-矽 卡岩;16-角岩;17实测/推测断层;18背斜轴
稀土元素
REE>150; LRE/HRE>10; δEu <0.6; LRE/HRE∝ REE; δEu∝LRE/HRE
REE>150;LRE/HRE>10; δEu<0.9; LRE/HRE∝REE; δEu∝LRE/HRE
REE>150;LRE/HRE>10; REE>100;LRE/HRE>10;
斜长花岗岩
过渡关系
岩分布
岩石化学
SiO2>70%; K2O/Na2O>1.1;N/C >1.5;A/CNK>1.05
SiO2>68%;K2O/Na2O>1.1; N/C>2;A/CNK>1.05
SiO2>65%;K2O/Na2O<1; N/C<2;A/CNK<1
SiO2<65%; K2O/Na2O<1; SiO2>65%;K2O/Na2O>1.01;
δEu∝LRE/HRE
REE; δEu∝LRE/HRE
形
弧形
铷锶同位素 ISr>0.7100
Pz
北美陆内带
ISr>0.705000-0.7100
ISr>0.7050-0.7100北疆花Fra bibliotek岩带、西北天山带、
东天山花岗岩带
ISr<0.7060 西南天山带、西昆仑岩浆 岩带、祁连山岩浆岩带
ISr =0.7060-0.7100 澳洲陆缘增生带花岗岩
ISr = 0.7060± 东昆仑岩浆岩带、阿尔金岩浆 岩带;华北北缘边缘带
Mz
南岭花岗岩带
华北北缘增生带、燕山岩浆 辽吉-胶东花岗岩带
岩带、东秦岭花岗岩带
西秦岭花岗岩带、长江中下游 华南武夷山花岗岩带、大别山
岩浆岩带
花岗岩带
南美智利、东南亚岛弧带、
Cz
昌都花岗岩带
西亚特提斯、南亚特提斯、 扬子西缘花岗岩带 北美陆缘带
2021/2/18
成矿区划-新成因类型
一、玢岩型银铅锌矿
2021/2/18
2021/2/18
成矿远景区划-
2021/2/18
2021/2/18
成因类型
南岭陆内 CS 型
陆壳熔融型 华北陆缘 CA 型
绿岩带 CI 型
洋壳重熔型 岛弧埃达克岩 MI 型
壳幔混合型
混熔型 MC(高温型)
2021/2/18
二、蛇纹石矽卡岩银铅锌矿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2021/2/18
苏格兰苏格尔山洞
2021/2/18
2021/2/18
外接触带型钨钼-铅锌矿床
2021/2/18
成矿岩体 闪长玢岩 花岗斑岩 似斑岩 壳幔混溶岩
2021/2/18
矿化类型 矽卡岩型 细脉浸染型 爆破角砾岩 云英岩脉
2021/2/18
扎 木 钦 铅 锌 银 矿 王 坪 铅 锌 银 矿
N/C<1;A/CNK<1
N/C>1;A/CNK=±1
SiO2>65%,<56%; K2O/Na2O=±1;N/C>2,< 1;A/CNK=±1
微量元素
Sr<300; Rb/Sr>2; Sr/Ba<0.5 ;Th/U> 3;Zr/Y>5
Sr>350; Rb/Sr>2; Sr/Ba< Sr>400; Rb/Sr<1; Sr/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