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色彩知识点总结水粉

色彩知识点总结水粉

色彩知识点总结水粉一、色彩的基本原理1. 光谱:色彩是由白光通过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红、绿和蓝),这就是光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在特定的光谱中,能够合成任何其他颜色。

2. 三原色:在水粉绘画中,艺术家需要了解光的三原色,即红、绿和蓝。

通过合理地混合这三种颜色,可以调配出各种其他颜色。

3. 互补色:色相环中互相相对的两种颜色就是互补色。

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蓝色、橙色与青色。

4. 对比色:在色彩环上相对的两种颜色为对比色,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

5. 色彩的视觉效果:不同色彩的对比、混合或附加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影响观者的感受和情绪反应。

二、色彩的理论1.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色彩如何组成,并如何管理它们。

通过学习色彩的理论,您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一些配色方案看起来更吸引人,并且在自己的绘画中意识到如何运用色彩原理来创作。

2. 在水粉绘画中,艺术家常常使用色彩轮来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颜色。

色彩轮可以展示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如互补色、对比色等,帮助艺术家更准确地选择搭配颜色。

3. 色彩的情感表达:不同颜色传达不同的情感,如红色代表热情、激情,蓝色代表冷静、宁静等。

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情绪。

三、水粉绘画中色彩搭配技巧1. 调色技巧:水粉绘画中,艺术家需要了解如何将颜料与水合理混合,掌握淡化和浓缩颜色的技巧,以及如何运用混色来获得更多细腻的色彩效果。

2. 色彩过渡:水粉画通常以柔和的色彩过渡为特点,艺术家需要掌握色彩过渡的技巧,如湿画法和干画法的运用,以及如何使用画笔和水来创造更加流畅的色彩过渡效果。

3. 色彩对比:在水粉画中,对比色彩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艺术家需要了解如何运用对比色彩来创造更加丰富的色彩效果。

四、色彩表达的艺术效果1. 通过水粉绘画,艺术家可以利用色彩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对情感的理解和对艺术的追求。

艺术家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创造出抽象的、写实的或半抽象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表达自己的艺术意图。

水粉 色彩基础知识

水粉  色彩基础知识

一些具体色彩的联想
颜色 红色 橙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紫色 黑色 白色
具体联想 太阳 火 血 苹果
橘子 灯光 秋叶
柠檬 油菜花 梅花
草 禾苗 绿叶
大海 葡萄
天空 茄子
夜晚

云 面粉 雪
抽象联想 热情 危险 活力
温暖
兴奋
光明 希望 华贵
生命 和平 生长
宁静 理智 希望 优雅 高贵 神秘
严肃 庄重 恐怖
水粉画的工具和材料
颜色
摸布
颜料
水粉画颜料属于不透明的水溶液颜料,其成份由 颜料粉、白粉和调合剂根据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黄色类:柠檬黄、中黄、土黄、橙黄等; 红色类:朱红、大红、玫瑰红、深红; 褐色类:土红、赭石、熟褐、生褐; 绿色类:粉绿、土绿、
深绿; 蓝色类:湖蓝、钴蓝、
群青、普蓝; 黑 色:煤黑、象牙黑。
粉质颜料具有透明及覆盖力强的特 点,可以象油画那样,先安排大色块, 然后层层履加,从而产生强烈、丰富、 浑厚的色彩效果,也可以与水调合象水 彩那样使用薄湿的画法,产生透明或半 透明滋润流畅的画面效果。
画纸
水粉画用纸以质地结实,吸水适中。 常用的有铅画纸、水彩画纸、绘图纸、 有色纸和卡纸。
在调色盒里颜色的排列
光源色
指发光源的色彩,例如太阳光、灯 光、火光等的色彩。直射太阳光偏暖, 一般画室的光线是从室外射进来的漫射 光,色调偏冷。
环境色
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 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环境色常 在暗部反光带出现,一般情况是物体表 面越光滑,环境色的互相影响就越大。
色调
色调是一幅画总的色彩感觉,是大的色 彩效果。色调的形成,与光的照射、物体 的固有色、环境色的相互映衬是分不开的 。当光源色是暖的并物体的固有色多呈现 暖色,画面就形成暖调子,光源色是冷的 就形成冷调子,当光线很强的时候就形成 亮调子,光线弱就形成暗调子。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很多考生会问一些关于画水粉色彩的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画色彩的经验以及查阅的一些资料加以总结,希望会有一定帮助一、认识色彩1、色彩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色相:其实也就是颜色的名字,比如普蓝、大红、淡黄•…我们叫的的也就是它们的色相。

色相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最准确的标准明度:也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不同颜色有不同的明暗差别,同一颜色在不同光线环境下明度也会不同纯度:及色彩的纯净程度和饱和程度,举例来说就是刚挤出来的一块大红色,纯度很高,当你往里加白或加其他颜色调和,纯度会越来越低。

2、三原色按标准的美术色彩三原色来说,应该是黄、品红、青。

平常老师教一般都说红黄蓝,这都不重要画画毕竟不是搞科学。

所谓的三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

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

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3、间色某两种原色相互混合的颜色。

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 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岀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

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4、互补色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

色彩屮的互补色相互调和会使色彩纯度降低,变成灰色。

5、色彩的冷暖其实这个是跟感觉很密切的,比如让你想象暖的东西,大家脑子里会出现太阳,火焰等,想象冷的东西,就会出现冰川、海洋等等。

自然地像红色黄色橙色等会给人暖的感觉,蓝色绿色就会相对给人冷的感觉。

二、初学者调色盒屮应准备的颜色普蓝群青青莲紫罗兰钻蓝湖蓝熟褐赭石/土红深红大红玫瑰红朱红桔红墨绿深绿草绿翠绿粉绿淡绿橘黄土黄中黄淡黄柠檬黄建议初学水粉的同学把上面这些颜色都备齐了,可能有些学哥学姐会说某某颜色根本没用不用买,那都是个人而言。

当你画了一个阶段色彩对颜色以及调色有了基本认识以后,你会发现调色盒里的很多颜色你几乎用不着,那时再根据个人的习惯去有目的选择颜色。

美术高考色彩(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与要点

美术高考色彩(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与要点

常 丰 富 , 彩 感 强 、 觉 冲 击 力 强 , 起 到 很 好 的 感 染 和 宣 传 作 衬 布 上 的 黑罐 带 橙 味 。 色 视 能 这些 都 不 用 考 虑 , 定 是 这 样 的 , 用 反 肯 不
的与任务就是通 过教 学使学生掌握色彩理论知识 和 自然界色光
() 3 比较观 察。① 比色调。每组静物 的色调都不会一样 , 需
的 色 彩关 系 , 背景 衬 布 等 , 即 能很 快 地 捕 捉 画 面 的 色 调关 系 , 笔
罐呈现橙 味 , 这是视觉环境 色的影响 , 高光 部位的紫灰色这是光 不容易把画面画灰 , 非常适合训练高考学生。 ②先湿后干 、 先薄 周 围环境色的影响 。
抓大关系 , 笔触与色块相互交 融, 能 源色的影 响 , 中间灰 面则是 固有 色的影响 , 反光部位的蓝灰色是 后厚。先用湿 画法画背景 ,
收其他色光时 , 看到的就是红色物体 。 依此类推 , 我们就可以看见 冷暖关 系等 , 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画 出丰富的色彩变化 。 不同颜色的固有色 了, 以色彩是光 的反射而形成的。 所 光源色、 固有 色 、 环境色是影响色彩的主要因素 , 写生时必须
三 、 现 色 彩 表
由于不同的物质会反射和吸收不 同的色光 , 当物体 反射 红光 而吸 的 冷 暖 关 系 , 同类 色 之 间 的 冷 暖 关 系 , 光 面和 背 光 面 之 间 的 受
色 , 给 人一 种 寒 冷 、 爽 的感 觉 。 视 觉 的作 用 上 , 色 向前 冲 , 它 凉 在 暖
空 间 的规 律 : 近 暖远 冷 、 纯 远 灰 、 是 画 好 色 彩 空 间 的 法 宝 。 是 近 这
色, 它给人 以温暖 、 阳光 、 热烈 的感觉 , 把蓝 、 、 绿 紫颜 色称之为冷 强 , 虚实效果好 的感觉。 先远后近 。 ③ 先画远处 的东西 , 比如天

水粉基础知识

水粉基础知识

水粉基础知识水粉画颜色有较强覆盖能力,但也不能毫无顾及地随便乱涂,它有自己一定的着色方法和步骤;从着色顺序方面有如下几种:水粉画颜色有较强覆盖能力,但也不能毫无顾及地随便乱涂,它有自己一定的着色方法和步骤;从着色顺序方面有如下几种:1、从整体到局部水粉画是色彩画的一种,它同水彩、油画一样,都是从画大色块入手;整体着眼和从大体入手是我们的作画原则,大色块和大片色,对画面色调起决定性作用,应首先画准组成画面的主要色块的色彩关系,然后再进行局部的塑造和细节刻划;2、从深重色到明亮色明亮色多是厚涂,一遍遍薄涂亮不起来;先画深重色,容易被明亮色覆盖;相反,一般是先画面积较大的深重色包括暗部和明部和重色,予以确定画面色彩的骨架;逐步向中间色和明亮色推移;以明亮色为主的画面,还是要先涂明亮的大色块,颜色稍薄一点,局部小面积的深重色后加上去;如果中间色为主,作画时先涂中间色,运用并置的方法,分别向面积较小的暗色的明亮色画过去;方法不是死的,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3、从薄涂到厚画薄涂即用水稀释颜料,如同画水彩画,根据总的色彩感觉,迅速地薄涂一遍,造成画面整体的色彩环境,尔后逐渐加厚,深入表现;薄涂比较正确的地方要善于保留,使画面色彩有厚有薄,以增加色彩有层次和厚重的效果;水粉画颜料不象油画、丙烯颜料附着力强,可随意画厚;水粉画的厚涂要厚的适当,过厚容易龟裂脱落,所以较厚而不准的颜色应洗掉再画;具体着色的技法应掌握下列几种:1干画法和湿画法在水粉画中,干画法一般是指厚涂重叠的方法;此法可以反复地画,一遍不行再画一遍,表现对象比较充分、深刻,也宜于初学者掌握;这种厚画的画面,类似油画的效果,有浑厚之感;湿画法是以薄画为主,发挥水色渗化的效果,着色遍数不宜多,甚至白色部分可以空出白纸,具有水彩画湿润流动的意趣;当然,一些局部加厚也是可以的,干湿结合会增强表现力;2并置和重置并置是笔触在画纸上并列摆置,着色遍数较少,开始用色即厚一些;如强调二度空间的画面;先用毛粗暴色线勾一下轮廓及结构,添色时用并置的方法把颜色摆上去,压出色线;重置是一种叠色的方法,以色点、色线、色块进行重叠着色;作画大都是重置与并置结合运用,以利充分地表现对象;3干湿变化的掌握颜色干湿变化是水粉颜料的特性之一;将颜色涂在画纸上,湿时感觉比较恰当,干后才会发现变淡变灰一些;不了解这一特性往往给着色带来被动;掌握这一特性,事先预计干后的效果,可避免后加之色成为不协调的“补钉”;作画时,应从薄到厚进行着色;先厚画再薄涂干湿变化大;先薄画,逐步减少用水画厚,干湿变化不明显,较易掌握;修改画面时也适合厚涂;也可在要修改的周围涂一点清水,修改的部分干后就会自然统一;4色彩的衔接画面需两块颜色衔接要自然,从明到暗要过渡圆润,色彩要衔接恰当;方法有三:a、利用湿画,使明色与暗色、此色与彼色,由于水的作用交互渗化,这样效果会自然而柔润;一遍不行,可照此方法再画一遍;b、在两色之间用中间明度的颜色画上去,虽有明显笔痕,远看过渡自然;c、两色衔接生硬之处,可用其中一色在邻接处干扫几下,增加过渡的色阶;也可用笔蘸少量清水在生硬之处轻扫几下,使两色衔接处从明度或色彩方面揉出过渡层次,转折即会自然;5用笔笔色在纸面上运动,出现笔痕,即谓笔触;一般通过画面中的笔触可以看出画家大致的作画顺序和怎样用笔来塑造对象的,用笔不是目的,是一种表现手段,许多画家的笔法是有所区别的,有的大笔纵横,有的小笔点绘;哪一种笔法好呢怎样用笔才对应该从表现对象的目的着眼,根据不同物象的不同结构、不同质感和作者的不同感受,立足于表现;要从表现对象出发,为表现形体结构和色彩,灵活运用涂、摆、点、勾、堆、扫等各种笔法进行描绘;玫红色+ 黄色= 大红朱红、桔黄、藤黄朱红色+ 黑色少量= 啡色天蓝色+ 黄色= 草绿、嫩绿天蓝色+ 黑色+ 紫= 浅蓝紫草绿色+ 少量黑色= 墨绿天蓝色+ 黑色= 浅灰蓝天蓝色+ 草绿色= 蓝绿白色+ 红色+ 黑色少量= 禇石红天蓝色+ 黑色少量= 墨蓝白色+ 黄色+ 黑色= 熟褐玫红色+ 黑色少量= 暗红红色+ 黄+ 白= 人物的皮肤颜色玫红色+ 白色= 粉玫红蓝色+ 白色= 粉蓝黄色+ 白色= 米黄玫红色+ 黄色= 大红朱红、桔黄、藤黄朱红色+ 黑色少量= 啡色天蓝色+ 黄色= 草绿、嫩绿天蓝色+ 黑色+ 紫= 浅蓝紫草绿色+ 少量黑色= 墨绿天蓝色+ 黑色= 浅灰蓝天蓝色+ 草绿色= 蓝绿白色+ 红色+ 黑色少量= 禇石红天蓝色+ 黑色少量= 墨蓝白色+ 黄色+ 黑色= 熟褐玫红色+ 黑色少量= 暗红红色+ 黄+ 白= 人物的皮肤颜色玫红色+ 白色= 粉玫红蓝色+ 白色= 粉蓝黄色+ 白色= 米黄粉柠檬黄= 柠檬黄+ 纯白色藤黄色= 柠檬黄+ 玫瑰红桔黄色= 柠檬黄+ 玫瑰红土黄色= 柠檬黄+ 纯黑色+ 玫瑰红熟褐色= 柠檬黄+ 纯黑色+ 玫瑰红粉玫瑰红= 纯白色+ 玫瑰红朱红色= 柠檬黄+ 玫瑰红暗红色= 玫瑰红+ 纯黑色紫红色= 纯紫色+ 玫瑰红褚石红= 玫瑰红+ 柠檬黄+ 纯黑色粉蓝色= 纯白色+ 天蓝色蓝绿色= 草绿色+ 天蓝色灰蓝色= 天蓝色+ 纯黑色浅灰蓝= 天蓝色+ 纯黑色+ 纯紫色粉绿色= 纯白色+ 草绿色黄绿色= 柠檬黄+ 草绿色墨绿色= 草绿色+ 纯黑色粉紫色= 纯白色+ 纯紫色啡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红色与蓝色和黄色生成的绿色成为互补色;蓝色与红色和黄色生成的橙色成为互补色;黄色与红色和蓝色生成的紫色成为互补色;水粉画属西方画种,水粉画就是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来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 水粉画是以水作为媒介,这一点,它与水彩画是相同的;所以,水粉画也可以画出水彩画一样的酣畅淋漓的效果;但是,它没有水彩画透明;它和油画也有相同点,就是它也有一定的覆盖能力;而与油画不同的是,油画是以油来作媒介,颜色的干湿几乎没有变化;而水粉画则不然,由于水粉画是以水加粉的形式来出现的,干湿变化很大;所以,它的表现力介于油画和水彩画之间;水彩画的特点是颜色透明,通过深色对浅色的叠加来表现对象;而水粉画的表现特点是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如果在有颜色的底子上覆盖或叠加,那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加法,底层的色彩多少都会对表层的颜色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它较难掌握的地方;但是,有经验的画家往往就是利用它的这种特性来表达水粉色彩自身的和特有的艺术魅力;水粉画经常遇到三个问题:一、如何控制画面的虚实程度:画面虚实完全根据需要来控制,如风景当中的雨雾天气,画时需要湿而虚的画法多一些才能出现自然效果;而阳光明媚的情况下则相反;画静物也是这个道理,但无节制地制造虚和实必然会带来以下的结果:画面“死板”,画中物体面面俱到,采用大量干画法,紧紧抓住物体的前后左右不放松,环境与主体处处抠得像木雕;画面物体虚无缘渺,在技法上过多使用湿画法,水色渗流,物体形象含混不清,使画面一塌糊涂;画面中的虚实处理没有固定的规定,主要是依画者的感觉灵活掌握,画面的虚实关系需在画面整体的范围内,应该实的地方则实,应虚的地方大胆地虚;实有刀砌斧劈之力度,虚有线断气不断、意到笔不到之妙境;使画面有强有弱,有刚有柔,充满生机和变化;二、画面用色不当会造成什么结果:画面“脏”、“生”、“闷”等问题,都是用色不当所致;“脏”,月附多地使用黑、蓝、褐等颜色,到处重复且色彩的空间位置放置不对,上色用笔潦草粗糙以及在色彩没干的情况下,又用湿色过多地涂抹,都会造成“脏”效果;要克服这种毛病应做到:调色要在一定的纯度上调色时要以一种颜色为主,如冷色以冷为主,暖色以暖为主少加对比色,使画面色彩冷暖分明;在用笔上尽量干净利索,少拖泥带水;这样才能克服“脏”的问题;“生”,即画面上运用太多太纯的颜料就显得生硬;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中间色的描绘,适当地利用冷暖灰色,并在物体上找一些虚而过渡的颜色;“闷”,使用红、黄等纯色,又缺少明暗冷暖的对比;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力在画面中画出几种补色,增加画面中冷暖和明暗的对比,从而打破画面的沉闷;三、画面局部上的失败用什么方法补救:水粉画局部画的失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大面积湿画法完成的局部,干后再画则衔接不到原来的色彩上去;另一种是画得很厚又很腻的地方,只有再加厚干压,但最终还是不理想;出现这两种情况前者可采取用干净的湿笔轻轻刷湿需要改的部位,让颜色恢复湿后的面貌,再把要改的地方补上,这样干后就能基本一致;后者最好用清水把局部厚色清洗的办法,也是用干净的湿笔刷,然后用于笔吸去水分;局部修改要控制色、水不流动为佳;如清洗到露出纸时,再补救就容易多了;在室内画静物如何控制光与色:我们说在室内有稳定的光源,这种稳定只能停留在光照角度与投影的稳定,严格地讲,如一组静物画一天,从早到晚的光线强弱是不稳定的,另外室内光多是依靠天光,天的忽晴忽阴不但给明暗带来微妙的变化,色光也有冷一点,暖一点变化之分;这些在作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光照变化能引起色彩冷暖的变化;控制这种变化很简单,也就是当你在很短一段时间内把画面大的色彩关系布置到画面上去后,如果大关系准确,实际上画面的关系已成立,下面要做的准备是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和深入画面;;如光线变化不大,对静物的影响也不大,可以完全依靠这种关系画下去,一直完成画面;假设画面的颜色刚铺上一半,突然外面乌云密布,室内光线大变,这种情况最好是停下来,等光线有所恢复再画;还有一种情况不可取,我看到有的同学为抢时间,白天没画完的写生,晚上还在静物旁边接着画;白天和晚上是两种不同的光源,试想一幅画怎能在两种光源下完成呢这种做法既浪费时间,又毁了白天画的部分,实属得不偿失;一般情况下,室内光线基本上相对稳定,只要我们从开始就有条理有顺序地布置好大的色彩关系,而不是从早到晚在画面大面积的地方改来改去,控制光色的变化并不难;在室内天光下的静物色彩,基本上是呈现以下的物体色光变化: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十天光色;亮灰面:固有色;暗面:固有色十暗十环境色十少量亮面对比色;明暗交界线:物体色彩最暗处,既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投影:影底固有色十暗十物体色十环境色十天光色十少量亮面对比色;以上这些物体色彩变化,可在我们作画时参考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都充满了矛盾,应如何解决好矛盾之间的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道理,我们作画也不例外;如物体的主次强弱、大小方圆,色彩的冷暖明暗等等,矛盾的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联结、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时又互相排斥、互相对立,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而我们作画就是利用这种矛盾规律,有意地在画面上制造矛盾,然后想办法解决矛盾;如:在我们开始布置画面色彩关系时,为了塑造画面物体的体积、空间、质感等,着色时便有意加强画面的明与暗、冷与暖、虚与实等矛盾冲突,故意使它们之间对立而排斥;然后,利用物体的明暗交界线,画面虚实衔接处,去找解决矛盾强烈冲突的“媒介”;如:明与暗的冲突,往往明暗交界线是矛盾冲突高峰,也是分水岭,以交界线为界向暗部逐渐变暗变灰至反光;交界线又逐渐向亮灰、亮过渡,这就便明与暗之间得到互相渗透和贯通;又如:冷与暖之间的色彩是对立的,就像水火互不相融一样,解决它们之间的色彩冲突,也是通过交界线向冷色与暖色渗透和贯通;假设一幅画亮面是冷色,而暗面是暖色;交界线的色彩应是一种亮暗两色综合的最重深色,并以交界线的综合性深色向暗面逐渐推暖,向亮面逐渐推冷;因而,交界线也是联结冷暖矛盾对立的折中线;另外,画面环境中色彩冷暖的冲突矛盾解决,一是靠交界线,二是靠色彩虚实的渐渐过渡和自然衔接而缓解;由此可见,作画中只有敢于利用明暗、冷暖、虚实的互相矛盾,并从中寻找矛盾双方转化的同一性,才能创造出最美的色彩和谐,这也是作画中解决矛盾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根本法则;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色彩的空间透视: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色,这也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因为人的视觉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的;同样大小的东西,靠近我们的则显得高大;距离我们远的,则感觉矮些这是近大远小的形体透视规律所造成的;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等;尤其是画风景写生,因为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这种色彩透视变化的规律格外突出;而画静物空间小,色彩的透视变化程度也相应的减些这样的例子不用特指,你到室外找几个物体远近比一比,立即就会证实这种感觉;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关系也随之逐渐削弱,这就是空间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规律,硬是把远处的各种物体画得色彩鲜明强烈,那么它就毫不客气地从远处跑到近处,从后边跑到前边,而失去了基本的空间透视效果,画面也由深远而化为平板;色彩空间透视原因有两个,一是人的视觉在一定距离限度内可以看清物体的形象和色彩特征,超越了这个限度,也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这是人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二是由于地球上的大气层是含有微小颗粒的空问,其中有许多灰尘、水蒸气、烟雾和空气分子等,肉眼看去它似乎是透明的空间,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空间变化规律后,就应该知道怎样去把握空间色彩层次的处理;画静物的空间色彩变化不是很大,但要在画面中处理好空间关系仍需认真对待;2、光与色的客观变化规律:我们能够看清物体色彩的媒介是光线;物体受到不同的光照,出现了阴阳向背及明暗、深浅,呈现出立体的、冷暖不同的色彩变化;因为光的作用,物体发生了环境色的相互散射的影响,不同的物体固有色互相辉映与影响而产生出五彩缤纷的丰富色彩;但应该指出,光源色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色光线照射下的一般规律为:在“暖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暖色相”,这时它的暗部就呈“冷色相”;在“冷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冷色相”,而它的暗部则呈“暖色相”;如果色光的冷暖不明显,就应按照两色光的强弱来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日光、灯光、火光等为暖色,中午的阳光、天光、白炽灯光等为冷光;我们画静物多在室内,接受的光源多是从窗口透进的天光;一般情况下,天光多为冷色,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朝霞、夕阳的余光,室外红墙壁反射的光线,有时也影响室内光线变暖,阳光直照室内的物体就一定是暖光源了;要注意这种光线的变化,作画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既要尊重客观对象,又要认真分析,注重自己的感觉;但光源的直接照射是在物体环境的受光面,因而光色的冷暖也决定亮面色彩的冷暖;如光线是暖色,亮面肯定就是暖色,那么暗面的冷色又是一种什么色彩呢3、关于补色:色彩的冷暖关系,即补色关系;人们对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理解起来并不难;如红色光线射过来,物体的受光面就会罩上一层红暖色,寒色也即如此;问题在物体的背光部下又是什么色彩呢往往初学者会在此出现很多问题,很多人用暗红来处理,有些人则用固有色加黑、蓝、褐等色,结果画面画得又脏又燥;这说明一些人还没有掌握色彩光学反应的原理,所以,常常作画失败,影响了色彩的提高;那么,暗部究竟应是一种什么色呢冷暖的光学反应应是用一种补色关系来画暗部色彩;然而补色是客观自然现象造成的,还是主观的人为处理的呢下面例举人的生理现象和自然现象的两个科学的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人的眼球视觉结构是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是眼球里专司感光的网膜上的圆柱细胞或称棒状细胞,它敏感于黑、白的吸收和补充;一种是眼球里网膜上针对瞳孔的感光——黄斑上的专司感色亦能感光的圆锥细胞亦称简状细胞,它敏感于色彩冷暖的吸收和补充;人的眼睛生理造成了对色彩的冷暖明暗要求,就保人的身体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太热了想阴凉一点,太冷了想暖和一点,光线太强就想弱一点,太弱了又想强一点;而人的视觉看太暖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看点冷的,看太冷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点暖的才舒服;这是人的视觉上的正常要求,这种要求构成人的视觉上的补色现象;当你长期注目于阳光白光,然后再看别的东西的时候,你的眼前就必然发暗,而看不清别的东西;这是你的眼中的圆柱细胞受到白光的强烈刺激之后,对于白光已经疲于感觉,无法吸收,而急需吸收另一种光线来加以补充和调整,使其消除疲劳;这时,你对暗就特别敏感,反之,就是另外一种要求;这是无色系统里的互补,也是黑和白之间的互补;在有色系统里,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白的物体平面上,放一块鲜艳明亮的红布,你长时间目不转睛盯着红布,在眼睛盯得很疲惫的时候,突然将视线挪开,你就会明显地发现,有一轮廓与刚才那块红布相似的幻影,然而,这个幻影的色彩已不再是鲜红的,而变成青绿味了;这在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残象的原理,也是眼睛中圆锥细胞疲于刺激后的补充和调整;由于这种眼球网膜结构细胞的生理原因;比如你在洗照片的暗室里工作,因暗室里用的是暗淡红光,当你工作完成走出暗室时,外面的光线就显得格外明亮,而且看白的物体都带青绿味;这完全是眼球网膜结构细胞敏感于光和色的补色;自然界色彩冷暖互补现象随处可见;当早晨日出之时,红色的光线笼罩了自然界物体的所有受光面,这时各种各样的物体暗部都或多或少地呈现有绿青味;随太阳的升高,色光由红变黄,物体的暗部又由绿青味渐变成青紫味、蓝紫味等;尤其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在夕阳橙红、橙黄的光源照射下,所有天空中的晚霞及所有物体受光面,都笼罩上橙红或橙黄色,暗部都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青绿或紫青味;这种色彩冷暖、明暗强烈的补色现象,人的肉眼能看得清清楚楚;彩照、彩色影视中的场面也科学地证明了色彩的互补现象;以上这种补色现象在色彩训练及色彩绘画上应用极广;我们的水粉静物多在室内写生,补色关系远不及野外自然界中强烈;但在光源、色彩冷暖强弱的情况下,任何色彩均离不开补色的因素,若忽视对补色的应用,只知道暗部加重加黑,那么画面上的色彩效果就必然会缺乏对·比而觉得沉闷和死板;在绘画色彩学上,绘画色彩的补色可在所标色相环寻求,补色对象一般在色环上直径两极的二色为180;时,可称之为补色附图,作画时不清楚补色应用的同学,可参考色相环去分析应用补色在色彩关系中的作用;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不同的画家具体的着色方法是有区别的;这里介绍的是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方法步骤;水彩工具性能决定着色顺序大都是先画明色,后画暗色,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着色;同时,与水粉、油画一样,要从整体到局部;为什么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可着色呢画水彩的画板放置角度不能接近直立,因为直立时水色极易流淌破坏形体;画板的放置角度可以根据水分的需要变换角度,一般情况下保持三、四十度的状态为宜;就是这样,着色后水色总要向低的方向流,所以,从上到下涂色便于色彩的衔接;我们都是用可右手执笔涂色,容易使涂过的颜色映入视野,得于照顾整体关系和色彩效果;当然,也不是那么绝对,涂完整体关系之后,就不受这些局限了;以干画法为主的着色顺序是:1、用HB或B的铅笔认真起稿,最好不用橡皮,擦磨纸面会影响着色的匀净;高光和明暗交界线都用铅笔轻轻画出,多余的铅笔线待画完干后再用橡皮擦掉;2、涂第一遍色,预先分析一下大体的色彩关系,从明度、纯度、冷暖等方面分析,找出层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开始着色;第一遍色不能得过淡,抓住总的色彩印象,画到实际色感受的五六成或七八成,有把握之后能一次画准更好;这一遍色除要留空之处外,基本铺满画面,物体的明暗不要平涂,利用湿接画大体变化;3、第二遍色并非要求到处再加一遍色,应该保留第一遍色比较正确的部分;这一遍色用水适当减少,进一步塑造对象的体积关系与色彩关系,并力求准确;4、深入刻画、调正完成;这一步主要是收拾、加强,把重要细节加上,用笔要果断,使之更深刻充分;最后检查一下,如有色彩不统一之处,可罩色修正;有错误之处洗一洗再作调正,即可收笔;干画法的着色步骤比较好掌握,初学时不管画风景、静物或人物写生,先练习这种方法,便于打好根基;湿画法为主的着色顺序较难掌握,可先选取简单的静物或风景进行练习;一种画法是先画大体的浅色,速度要快,掌握水分,趁湿画局部和细节;另一种画法必须有把握整体的能力,从重点物体画起,逐个完成,或把画面分成几部分一一完成,相接处用清水涂湿,衔接恰到好处,几乎一遍完成,个别细节随后充实;画面可达到水分饱满,色彩透明,韵味无穷的效果;有的画家先画大面积的暗色,后画明色和局部,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总之,有了一定的描绘基础,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方法,“法为我用,”才能达到“以精作画”的境界;红色与蓝色和黄色生成的绿色成为互补色;蓝色与红色和黄色生成的橙色成为互补色;黄色与红色和蓝色生成的紫色成为互补色;光源色就是光的颜色啦;;平时用的素描灯是黄色的,所以静物泛黄,高光是暖色的;如果是天然广,那就是蓝色;因为天是蓝色的,所以静物泛冷色调;。

水粉基础知识课件(ppt)

水粉基础知识课件(ppt)
水粉基础知识课件 (ppt)
色彩是怎么产生的?
• 我们之所以能看见周围物体的颜色,是因为有光,光与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 切联系,光是色产生的原因,所以有光才有色。虽然光有多种来源,如灯光、 火光、月光等,但我们一般是将太阳光作标准的发光光源并以此为标准来解 释世界上一切光与色的物理现象。 早在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将 太阳光分离成色彩的光谱,即一条连续的标准色带,有红、橙、黄、绿、青、 蓝、紫七色。这种试验发现并明确了色与光的关系。 色彩是由光产生的,那 么,光是什么?现代科学证实,光是一种电磁波形式存在的辐射能。通常, 电磁波谱中波长在380nm-780nm之间的这段波谱,能引起人的视觉及色彩感 觉,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做可见光(见图1)。 正是这些不同波长的光作用 于人们的视觉,才产生了各种不相同的色彩感觉,使人们得以从物理、化学 等方面对色彩的产生找到理论依据。
色调的三要素:环境色
• 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的 色彩由于光的反射作用而 引起物体的色彩变化。也 是指物体受周围色彩的影 响,产生复杂的色彩变化, 环境色主要反映在物体的 暗部,环境色虽然没有光 源色那么强,但它却能引 起比较复杂的色彩变化, 它几乎可以改变固有色。 周围的色彩受光照越强, 环境色彩变化越大,反之 变化就越小,物体的暗部 除了环境色,还有和亮部 色彩对比而产生的补色。
什么是色调?
• 色调指的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 的色彩效果。在大自然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 种现象:不同颜 色的物体或被笼罩在一片金色 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 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金黄色所笼罩; 或被统一在冬季银白色的世界之中。这种在不同 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 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这样的色彩现象就 是色调。

高级中学高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水粉静物》公开课教案

高级中学高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水粉静物》公开课教案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水粉静物》公开课教案教学目的: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的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

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和临摹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水粉临摹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学准备: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准备好静物;范画3-4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一)色彩基础知识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相:色彩的相貌和名称。

例如红、黄、蓝等颜色。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例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深黄等颜色。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

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

原色:任何颜料都无法调配和组合出来的色,又称一次色。

例如大红、柠檬黄、湖蓝。

间色:用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

例如红与黄、黄与蓝、蓝与红等混合而成的橙、绿、紫就是间色。

复色:任何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就是复色。

例如红与黄与蓝的混合所形成的黑浊色就是复色。

(3)色彩的冷暖:有些色彩会形成暖的感觉,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就会联想到火、太阳的炙热和温暖,也就会在心里产生暖的感觉。

因此我们把红色、橙色、黄色称为暖色。

当见到蓝色、绿色、紫色等则会联想到蔚蓝的大海、树荫的凉爽,就会在心里产生冰凉和寒冷的感觉。

所以我们把蓝色、绿色、紫色称为冷色。

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当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时,由于物体不同,其吸收与反射的色光也不相同。

根据不同的物体分析不同的色彩关系,就要重视和理解物体三大色彩的变化规律。

水粉颜料使用方法

水粉颜料使用方法

水粉颜料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水粉颜料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准备良好的绘画工具,如画笔、纸张、调色盘等。

其次,要保持工作区的清洁,以防颜料混杂或污染。

最后,准备一盆清水用于清洗画笔。

2.颜料激活将需要使用的水粉颜料块切成小块,放入调色盘中的不同区域。

接着,用清水滴在每个颜料块上,让其慢慢溶解。

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水,调整颜料的浓度和亮度。

3.混合颜色水粉颜料可以进行颜色混合,以获得更多的调色空间。

在调色盘上,可以将两个或更多的颜料放在一起,用画笔搅拌均匀,以获得所需的颜色。

混合颜色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浓稠度,避免颜色过于稀薄或过于浓郁。

4.纸张选择水粉颜料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纸张。

一般来说,较为光滑的纸张可使颜料更容易流动和扩散,而较为粗糙的纸张则更适合于创造颗粒感和纹理效果。

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纸张,但要确保纸张具有一定厚度,以避免过度湿润而造成破损。

5.湿润绘画湿润绘画是水粉颜料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开始绘画之前,要先将纸张湿润,这有助于颜料更好地渗透到纸张内部。

可以使用画笔蘸水轻轻刷在纸面上,也可以用湿润的海绵或布扑垫在纸面上。

6.扩散和渐变利用水粉颜料的流动性,可以轻松实现扩散和渐变效果。

在纸面上涂抹一层颜料后,可以利用湿润的刷子轻轻晃动和晕染颜料,使其扩散开来。

可以逐渐添加颜料和水来实现渐变的效果,创造丰富多变的色彩过渡。

7.掌握干湿层次水粉颜料的干湿层次是创造画面深度和层次感的关键。

在绘画过程中,可以在前一层颜料未完全干燥时涂上另一层颜料,两层颜色会在纸面上产生不同程度的交融和混合。

通过控制水粉颜料的干湿层次,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质感和立体感。

8.利用白色颜料水粉颜料中的白色颜料可以用于增强亮度和修复绘画错误。

当一层颜料干燥后,如果需要强调一些部分的亮度,可以在上面涂抹一层白色颜料。

另外,如果在绘画中出现错误的颜色或形状,可以用湿润的刷子轻轻擦拭或擦拭纸面,再重新上色。

9.避免过度渲染在使用水粉颜料时,要注意避免颜料过度渲染,造成纸面过度浸湿或颜色过于浓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很多考生会问一些关于画水粉色彩的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画色彩的经验以及查阅的一些资料加以总结,希望会有一定帮助
一、认识色彩
1、色彩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其实也就是颜色的名字,比如普蓝、大红、淡黄...我们叫的的也就是它们的色相。

色相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最准确的标准
明度:也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不同颜色有不同的明暗差别,同一颜色在不同光线环境下明度也会不同
纯度:及色彩的纯净程度和饱和程度,举例来说就是刚挤出来的一块大红色,纯度很高,当你往里加白或加其他颜色调和,纯度会越来越低。

2、三原色
按标准的美术色彩三原色来说,应该是黄、品红、青。

平常老师教一般都说红黄蓝,这都不重要画画毕竟不是搞科学。

所谓的三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

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

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3、间色
某两种原色相互混合的颜色。

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

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4、互补色
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

色彩中的互补色相互调和会使色彩纯度降低,变成灰色。

5、色彩的冷暖
其实这个是跟感觉很密切的,比如让你想象暖的东西,大家脑子里会出现太阳,火焰等,想象冷的东西,就会出现冰川、海洋等等。

自然地像红色黄色橙色等会给人暖的感觉,蓝色绿色就会相对给人冷的感觉。

二、初学者调色盒中应准备的颜色
普蓝群青青莲紫罗兰钴蓝湖蓝
墨绿深绿草绿翠绿粉绿淡绿
熟褐赭石/土红深红大红玫瑰红朱红桔红
橘黄土黄中黄淡黄柠檬黄
建议初学水粉的同学把上面这些颜色都备齐了,可能有些学哥学姐会说某某颜色根本没用不用买,那都是个人而言。

当你画了一个阶段色彩对颜色以及调色有了基本认识以后,你会发现调色盒里的很多颜色你几乎用不着,那时再根据个人的习惯去有目的选择颜色。

调色
把颜色备齐然后在纸上尝试任意两种或三种颜色相调和所产生的变化,从而熟悉颜色。

然后再尝试着去调书上某个水果或者某个罐子的颜色。

注意要调某一块颜色时,首先分析用哪几种颜色有可能调出这块颜色。

以下面这组静物中的衬布为例来介绍下大体的调颜色思路:
其实想调一块漂亮的灰颜色或高级灰颜色方法很多,调颜色还是要考自己的色彩感觉和平常画画的积累。

如果要靠去背颜色组合来调出好看的颜色太难了也太悲哀了...脑子中装的不应该全是哪块颜色+哪块颜色=哪块颜色。

而是要做到看到一块颜色凭感觉从颜色盒中找几种颜色然后直接能调的很漂亮,可能每次调出来的方法都不一样。

水粉调颜色不需要调太匀,不能像搅拌机一样两块颜色拼命地搅,可以稍微生一点,哪怕最后画到纸上会带点生颜色都不要紧。

画水粉调色时用的颜色种类太多颜色容易脏掉。

注意用色的比例。

当你能比较准确的吧书上的任何一块颜色调出来时,那接下来就可以临摹整张的水粉静物画了。

三、工具的准备
想画好一张画,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

笔:谢德堂的黄杆水粉笔准备一套,绿杆油画笔准备几只7号、5号、三号、一号(双号也可以)小刷子、刮刀等。

其实,每个人到最后确立了自己的风格有了自己的方法以后工具是没有限制的,比如我现在画水粉就习惯用刷子和两三只小号油画笔,初学者还是尽量把这些备齐各种都尝试下等自己有了自己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像我都高三时老师还要求我们必须用谢德堂的黄杆水粉笔画,因为他只用那种。

还必须我们用湿画法画...遇上这种老师太要命了,幸好我那时不怎么听话。

纸:用普通的素描纸就可以,尽量别用那种带点点的水粉纸吧,个人觉得超难用。

如果联考或者某些学校有要求,那可以针对练练。

调色盘:建议多备几个,我是懒得刷盘子了,所以会买3~5个,画一张画起码不用中间刷盘了。

有些更懒得一个色盘可以用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刷,颜色都已经自然脱落好多次了。

不管是画的好的还是画的不好的都有这样的,特别是画的好的如果炫耀从来不刷盘照样画好画,这种杀伤力太大。

反正不刷盘肯定没什么好处了。

吸水布:准备一块干净的吸水布洗完笔后擦擦在调颜色,不至于笔上带的水太多造成颜色太湿。

有一块很方便。

据我观察在画室里很少有人会用,洗完笔一般都会选择抡开膀子甩几下,所以放学时会发现很多人前胸后背都是颜料和脏水。

想画好水粉,大家一定要多看一些好的范画书籍,提高自己对漂亮颜色的认识以及对颜色的敏感度。

不要机械的去背颜色,锻炼自己的色彩感觉。

至于画水粉的各种技法可以通过临摹和看教学视频去学习掌握。

色彩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如何调出漂亮的颜色,当你能轻松的调出任何漂亮的颜色,塑造会容易的多。

亮部是光源色加固有色,明暗交界线是固有色加互补色,暗面是固有色加互补色加环境色。

暗面的色彩最多,但明度要统一。

互补色可以记住这三对:红绿橙蓝黄紫
红加黄加蓝,也就是色彩的三原色相加,得到黑,而不是红加蓝。

不过这也只是理论上的,实际在调和中,色彩调和得越多,其饱和度会下降,三原色相加,真正得到的是一个灰黑色。

所以,在画色彩时,最好不要超过三种颜色相加,不然容易产生脏的颜色。

黄加蓝=绿
所以,绿加红=黄加蓝加红=黑
红加黄=橙
所以,橙加蓝=红加黄加蓝=黑
红加蓝=紫
所以,黄加紫=黄加红加蓝=黑
意思是,相加=黑的两种颜色就是互补色。

互补色放在一起会非常抢眼,亦容易破坏画面的统一感,所以,几乎所有的绘画色彩理论,其实都是在研究如何把互补色放在一起
有原色、间色、复色、补色
原色:红、黄、蓝为原色,自然界大多数颜色可以由它们调配而成,而它们却不能用其他的颜色调配。

间色: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又叫二次色,紫色、橙色、绿色,
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三原色、三间色为标准色。

你可以大胆地调色,但是,记住一个要点:
紫色不能加黄色
绿色不能加红色
蓝色不能加橙色.
因为这样的互补色调出来是很深的灰色或者是黑色的.
复色:由三种原色按不同比例调配而成,或间色与间色调配而成,也叫三次色,再间色。

因含有三原色,所以含有黑色成分,纯度低,复色种类繁多,千变万化。

补色:一种原色与另两种原色调配的间色互称为补色,如红与绿。

补色的特点是把它们放在一起,能最大程度地突出对方的鲜艳。

如果混合,就会出现灰黑色。

调色三定律:
常运用下述三定律将不同的着色物质按一定比例混拼,进行颜色复制。

中间色律运用最多,在成本控制和环保限制中,替换律最常使用。

中间色律:任何两个非补色混合=中间色。

在十二色环图中运用非对角线上颜色配色,即运用中间色律。

补色律:颜色A+颜色A的补色=黑色,在十二色环中线两端的颜色等量混合为黑色。

代替律:如:颜色A=颜色B;颜色C=颜色D 则:颜色A+颜色C=颜色B+颜色D。

色彩的配置技巧:
邻近色的运用:看十二色环图,一种颜色与左右相邻的颜色为临近色,任何颜色可以由其色相临近的两颜色调配而成。

由于临近色中含有较多的共同色素,容易取得调和的效果,两个颜色越临近,配置的颜色饱和度越高,越鲜艳;两个颜色距离较远,调配的颜色较暗淡。

配色盘运用:看十二色环图,在颜色中添加其对角颜色,将在体系中产生黑色,增加颜色中的暗淡。

在颜色中以白色冲淡,明度提高,颜色纯度下降,给人脏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