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及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及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及说课稿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

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板书:1.草原〕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qiū〕渲染〔xuàn〕迂回〔yū〕蒙古包〔měng〕襟飘带舞〔jīn〕鄂温克〔è〕〔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局部。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

“微〞:中间局部不能少一横。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案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身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快速默读课文,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借助表示时间的词语将课有一次∶发现秘密→第二天∶坚持让汤→这天上午∶悲壮牺牲
二、写作背景
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句,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走进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原。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艰苦行军,红四方面军战士终于战胜了严寒和饥饿,胜利地穿越了这片茫茫的草地。
三、初读感知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初读效果,学习重点字词。
和着(huò)青稞(ké)威胁(xié)碗筷(kuài)
搪瓷(táng)鱼饵(ěr)收敛(liǎn)搀扶(chān)
学具
准备
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红军过草地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位炊事班长,他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尽力带他们一起走出草地,而在终于快要走出草地时自己却光荣地牺牲了。那么炊事班长和题目金色的鱼钩有什么联系呢?这里又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地深处,了解当年那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3)1 草原 (6)2 丁香结 (12)3 古诗词三首 (16)4 花之歌 (24)习作变形记 (27)语文园地一 (32)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41)5 七律.长征 (44)6 狼牙山五壮士 (48)7 开国大典 (55)8 灯光 (64)口语交际演讲 (68)习作多彩的活动 (72)语文园地二 (78)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84)9 竹节人 (86)10 宇宙生命之谜 (92)11 故宫博物院 (95)习作 ____让生活更美好 (100)语文园地三 (104)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09)12 桥 (112)13 穷人 (119)14 在柏林 (129)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132)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135)语文园地四 (138)快乐读书吧 (143)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147)15 夏天里的成长 (149)16 盼 (156)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60)习作例文 (163)习作变围绕中心意思写 (166)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168)17 古诗三首 (170)18 只有一个地球 (174)19三黑和土地 (178)20 青山不老 (182)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187)习作书写倡议书 (190)语文园地六 (193)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197)21 文言文二则 (199)22 月光曲 (204)23 京剧趣谈 (210)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212)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216)语文园地七 (220)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223)24 少年闰土 (225)25 好的故事 (232)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36)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41)习作有你,真好 (245)语文园地八 (249)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一9.2—9.6《草原》(3)《丁香结》(3)书法(1)课外阅读(1)二9.9—9.12《古诗词三首》(2)《花之歌》(1)习作(2)《语文园地》(2)三9.16—9.20《七律·长征》(3)《狼牙山五壮士》(3)书法(1)课外阅读(1)中秋节放假四9.23—9.27《开国大典》(3)《灯光》(1)《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五9.29—9.30《语文园地》(2)《竹节人》(3)《宇宙生命之谜》(3)六10.8—10.12《故宫博物院》(1)《习作》(2)书法(1)10.1—10.7国庆节放假七10.1—10.18《语文园地》(2)《桥》(3)《穷人》(3)八10.2—10.25《在柏林》(1)《口语交际》(2)《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九10.28—11.1《夏天里的成长》(3)《盼》(2)《习作》(3)十11.4—11.8《古诗三首》(3)《只有一个地球》(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一11.1—11.15《三黑和土地》(2)《青山不老》(1)《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十二11.1—11.22《文言文二则》(3)《月光曲》(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三12.2—11.29《京剧趣谈》(2)《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四12.2—12.6《少年闰土》(3)《好的故事》(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五12.9—12.1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六12.1—12.20复习(8)十七12.23—2.27复习(8)十八12.30—01.3期末考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

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1.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能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出示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视频,感受“变”的神奇。

(1)提问:看完这段视频,你想说些什么?(2)小结:孙悟空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太神奇了!你们想和孙悟空一决高下吗?今天,老师满足你一个愿望,让你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2.板书题目:变形记。

【设计意图】《西游记》广为学生们所熟知,在视频、音乐的感染下,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变”的神奇意境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审题,自主拟题1.引导审题:请大家阅读习作提示,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课件出示: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呢?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

(1)指名读这段话,并提问:你明白了什么?(2)你想变成什么?为什么想变成它?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2.拟题指导。

(1)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关注感受、地点、时间等关键词,发现趣味。

课件出示: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①引导:你最喜欢哪个题目?说说理由。

②指导:如果你变成了地球或变成了蚯蚓,你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呢?在一个月朗星稀或狂风暴雨的夜晚,大树下会发生什么呢?有一天,你突然变成了一个轻悠悠的物体,飘上天空,在天空飘着的日子里感觉怎样呢?(2)学生拟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一章节《草原的美丽》。

详细内容为:描述草原的辽阔、美丽,通过对草原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情景,激发他们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讲解生字、词语。

b.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作者描绘草原的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讲解和赏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草原2. 板书生字、词语:辽阔、美丽、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

3. 板书文章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语。

b. 根据课文内容,用一段话描述你对草原的印象。

2. 答案:a. 辽阔、美丽、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

b. 示例:草原辽阔无垠,一碧千里,让人心旷神怡。

那里的天空湛蓝,白云飘荡,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第1课时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第1课时精品教案

《草原》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哪里的自然风光?2.学生交流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板书:草原)3.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张自忠》等。

设计意图:以蒙古民乐导入,创设情境,把在音乐中得到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为下面“想开去”做准备。

二、整体感知听读任务1.认真听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

(1)随文识字。

①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渲(xuàn)染勾勒(lè)陈(chén)迂(yū)回蒙(měn g)古包鄂(è)温克族羞涩(sè)②读准多音字:蒙。

点拨:“蒙”字,读mēn g时,表示欺骗,胡乱猜测,昏迷,神志不清,如:欺上蒙下、蒙骗、瞎蒙、头发蒙;读mén g时,表示遮盖,蒙蔽,受到,蒙昧,姓,如:蒙头盖脑、蒙哄、蒙难、启蒙;读měn g时,指蒙古族,如:蒙古包、蒙医。

练习:送词语宝宝“回家”:欺上蒙下、蒙哄、启蒙、蒙医、蒙难、蒙骗、蒙古包、头发蒙。

(2)练读字词。

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玻璃衣裳彩虹马蹄热乎乎礼貌拘束举杯感人会心微笑2.整体感知草原景色及风情,理清课文脉络,说说课文主要描绘了哪几个场景?(板书: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识字,练读字词,讲练结合,扫清字词障碍,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案(统编本)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案(统编本)

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1 草原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重点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1.字词教学本课共有8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规律、猜字谜等方法来识记。

如“蹄、腐、裳、虹”都是形声字,就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毯”字则用猜字谜来记:一堆毛,两团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陈、虹、蹄、稍”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注意“稍”右边“月”的撇变竖;“毯、腐”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中,强调“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2.阅读理解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敬酒联欢的开心场面。

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表达运用学生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领略草原的秀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感受,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夏天里的成长”。

3.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文章中心句,了解各段所写内容,再逐段品读,从动植物、事物、人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品读描写各种事物生长的语句,进而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获取知识、能力、经验,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累累硕果是需要在夏天用力生长才能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由果实累累的秋天自然引出夏天,为出示课题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自读要求。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本课的生字,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并指导个别语句的语调,为学生做好范读。

3.学生齐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4.自由读,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5.简单说说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多次读文,可从读中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夏天是怎样的季节吗?出示课件: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齐读这句话)(板书)这句话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讲述的呢?(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而明确文章是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轨、孩子等方面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教学方法探究法
课题名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境界。

学情与教材分析
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学生有一定语文基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4课描写了美丽的张家界人、动物、自然和谐发展。

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教学目标
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及其带出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一、谈话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1、以前我们学习过《迷人的张家界》,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过渡:是的,仙境般迷人的张家界有着举世罕见的自然风光,实在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到张家界市的另一个主要景点——索溪峪去看看好吗?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1)“野”是什么意思?(2)野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是“着重”的意思,指导学生个别、齐读课题。

)(3)索溪峪野在什么地方?即课文围绕“野”写了哪些内容?
4、在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先让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二、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自学理解生字新词:
1、学生自学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思考上述的几个问题。

2、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是否发现课文特别多生字词?它们是我们阅读的障碍,我们齐心合力把这些障碍都搬了。

(出示课件“我来读读”,检查生词读写:“赋予”“淑女”“撅屁股”“老叟”“荡涤” 指名读,齐读。


3、这些小石子都踢开了,看这些大石块能不能搬开。

(出示词语:断壁悬崖、拔地而起、胆颤、磅礴、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浩气长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窈窕淑女、怦怦直跳指名读、齐读)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索溪峪的“野”:
1、这些词放在课文中再读,相信能读得更好,对索溪峪的野会领略得更好。

2、抽一组同学合作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检查是否收到应有的效果。

3、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学们读得太好了。

相信理解得也不错。

先看看这些词语在课文中你能不能理解呢?(老师出示图片,有“千峰万仞”“窈窕淑女”“抱伙成团”“直
插云天”“绵亘蜿蜒”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加以形容,还可以追问:你为什么能想到是这个词呢?4、词语理解得不错。

看看刚才那几个问题都找到答案了没有。

5、指名回答并板书四、小结: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这种“野”实际指的是什么?1、同桌讨论后回答,课文从索溪峪的山美,水美,动物和人可爱。

这种野实际指的是“美”。

2、这种美是怎样的美呢?这种美是野性的美,自然的美,不加修饰、天然的、质朴的、纯真的美。

板书设计
老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爱护自
然溪流——妹妹访友白云——大嫂保护环境(和谐共处)瀑布——大哥悬崖——爷
爷热爱生活
作业或预习
1.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2.有感情朗读课文。

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反思
“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为此,我在开篇的时候设置了这样的环节。

“朗读课文,想像课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几位朋友?”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内容以及
结构。

接着是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思考“你觉得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里体会到了?”。

以这个问题带动学生感受文中语言文字的情感。

学生在默读、汇报交流中都提及了文章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

在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的同时,一并让学生体会当中的表达方法特点。

在第一课时里,我就让这两个问题作为主线问题,让学生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中表达方法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