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微专题5 酵母菌、细胞分裂试题(无答案)
二轮复习:细胞分裂含答案

快练5细胞分裂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倍增B.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C.细胞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基因重组D.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始终为染色体的2倍解析中心体在有丝分裂间期倍增,A错误;只含1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DNA数:染色体数=1:1, D错误。
答案B2.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8.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的参与C.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提到的赤道板只是个位置,没有真正的结构存在,A 错误;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的DNA分子复制中的解旋需要酶的参与,B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错误;在细胞分裂周期中间期占的比例较大,D错误。
答案B3.下面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S期内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活性较高,处于G0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4 hB. S期应为染色体复制及加倍的时期C.记忆B细胞所处时期应为G0期D. M期是染色单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解析一个细胞周期的总时长为分裂间期用时与分裂期用时之和;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属于M期;记忆B细胞受特定抗原剌激后会迅速增殖和分化,可见记忆B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即处于G0期的细胞;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出现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在有丝分裂后期,这两个时期均属于M期。
答案B4.有的染色体着丝点位于中部,有的位于端部。
下图为某生物(2n=6)的细胞减数分裂图像。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图中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一对染色单体未分离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且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图中两条着丝点位于端部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测试 细胞分裂及变异 (含答案)

2020年高考专题-细胞细胞分裂及其变异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人的细胞周期中周期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包括DNA复制前期、DNA复制期和DNA 复制后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蛋白A的主要作用是调控DNA分子复制B.细胞周期蛋白在分裂间期结束时基本都被降解,在下一个细胞周期会重新合成C.细胞周期蛋白可参与中心体的构成D.细胞周期蛋白的合成只与原癌基因有关2.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G1、S和G2期。
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B.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C.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D.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3.下面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
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D.②→③表示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4.如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变化曲线图及细胞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乙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图乙所示细胞对应图甲中DE段C.图甲中实线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D.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均发生在AB段时期5.图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B.b图表示人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C.c图细胞可能来自d图所示细胞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6.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7.图甲为一个精原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示意图,图乙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四种配子示意图(不考虑基因突变)。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酵母菌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酵母菌酵母菌是微生物中的“大家族”,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常以酵母菌作为一种代表生物,在高考中也常以“酵母菌”为素材来命题,考查的知识面广,命题角度多样,并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在成熟的酵母菌细胞中,有一个大型的液泡,其内含有一些水解酶等物质。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椭圆形等。
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
例1.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解析:此题考查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与病毒在结构方面的比较,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分别属于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酵母菌4项都具有,蓝藻具有A、D项,噬菌体具有D项。
答案:D例2.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哪一个?( )A.变形虫、水绵、蓝藻B.小麦、番茄、大豆C.酵母菌、噬菌体、豌豆D.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解析:变形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水绵是一种绿藻,属植物,蓝藻属于颤藻科,它们的细胞结构各不相同,差异较大;酵母菌属于真菌,豌豆属于高等植物, 噬菌体是病毒属于非胞结构,所以差异也很大。
烟草是一种高等植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结构差异也很大;只有小麦、番茄、大豆都属于高等植物,它们的结构最相似答案.2.酵母菌的菌落“争奇斗艳”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质地均匀,颜色均一,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菌落的色泽、质地、表面和边缘形状等特征,是酵母菌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3.酵母菌的营养在同化作用方面,酵母菌属于异养型微生物,它们的碳源主要来自有机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
有机物对酵母菌来说既是碳源也是能源。
酵母菌大多数是利用无生命的有机物,即腐生。
也有少数是寄生的,可寄生在人体,也寄生于动植物,是病原菌。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5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05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1.(2021·1月浙江选考)野生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棒眼和超棒眼,是由于某个染色体中发生了如下图所示变化,a、b、c表示该染色体中的不同片段。
棒眼和超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畸变中的()A.缺失B.重复C.易位D.倒位【答案】B【分析】染色体畸变是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分为缺失(染色体片段的丢失,引起片段上所带基因随之丢失)、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倒位(一个染色体上的某个片段的正常排列顺序发生180°颠倒)、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4种类型。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与正常眼相比,棒眼的该染色体上b片段重复了一个,超棒眼的该染色体上b片段重复了两个,因此棒眼和超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即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
因此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021·1月浙江选考)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
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其它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
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细胞②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D.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答案】D【分析】图中细胞①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②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分布在两极,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④~⑦都是精细胞;细胞①发生了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重庆高三月考)研究人员为了探究某种酵母菌种群数量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变化,设置了Ⅰ、Ⅱ、Ⅲ三组实验,测得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J”形表示在理想状态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实验目的可知,每组接种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应该相同B.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即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D.图中a点以后,Ⅱ、Ⅲ组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缺乏食物、种间竞争2.(2024·韶关高三上学期期中)λ表示某一年的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的种群数量的倍数。
某研究小组绘制了种群甲、乙一段时间内的λ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甲呈“S”形增长,K值为1.8B.种群乙在0~t1期间呈“J”形增长C.t3时种群甲的种群数量大于种群乙D.种群乙在t1~t4期间种群数量持续减少3.(2024·泉州高三质量检测)某湖泊中生活着鲈鱼和短吻鳄等,短吻鳄会捕食鲈鱼。
当地渔民为提高鲈鱼产量而大量捕杀短吻鳄。
在短吻鳄被捕杀至几乎绝迹后,鲈鱼种群数量却下降了。
下列解释最不合理的是()A.气候变化造成鲈鱼的食物短缺B.短吻鳄捕食的另一种猎物以鲈鱼为食C.捕杀短吻鳄前鲈鱼的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D.当地渔民捕捞鲈鱼所使用的渔网网眼偏小4.(2024·柳州高三检测)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B.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接近于0C.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不变D.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会出现类似“J”形增长5.(2024·保山高三开学考)图1表示甲、乙、丙三个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三个种群的实际个体数量,图2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5节 复制标记类含答案

1.两个基因型均为aaBb的动物精原细胞,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分别标记基因a、B和b,两细胞分别进行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精细胞中都有3种颜色的3个荧光点B.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3种颜色的6个荧光点C.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3种颜色的4个荧光点D.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3种颜色的6个荧光点2. 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 标记。
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分别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A.第1次B.第2次C.第3次D.第4次3. 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放在不含32P 的普通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都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2PB.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都含有32PC.某个时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半数的染色体含有32PD.此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中有一半的染色体含有32P4.为了验证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也可能发生部分交换,将植物分生区细胞置于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让其不断增殖,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
原理是DNA复制时BrdU可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入到DNA子链中,经特殊染色后,DNA的一条单链掺有BrdU着色深,而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着色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不发生部分交换,第一次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较深,另一条较浅B.若不发生部分交换,第二次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较深,另一条较浅C.若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部分交换.则中期着色较浅的染色单体上一定有着色较深的部分D.若第二次分裂前期发生部分交换,则中期着色较深的染色单体上不会有着色较浅的部分5.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2节 减数分裂含答案

1.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若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细胞DNA含量一定相同B.乙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交叉互换C.丙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此时非同源染色体会自由组合D.丁细胞只要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交换,①中同一基因座位上的基因一定不同2.下列有关雌果蝇(2N=8)经减数分裂生成卵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条染色体的DNA数先加倍一次,后减半一次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D.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则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3.如图表示一个四分体的交叉互换过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B.a和a′属于同源染色体,a和b属于非同源染色体C.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四分体发生交叉互换的前提是同源染色体配对4.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可直接进行受精作用B.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一对同源染色体D.正常情况下,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5.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也复制两次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基因主要来自母方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 )。
A.同时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B.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C.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末期D.分离发生于第一次分裂,自由组合发生于第二次分裂7. 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1、2、3、4代表染色体,a、a′、b、b′代表染色单体。
限时练3 蓝细菌、酵母菌、病毒-2024年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配人教版)

限时练3蓝细菌、酵母菌、病毒(时间:30分钟)【精准强化】焦点1蓝细菌、酵母菌1.(2023·四川成都七中诊断)下列关于黑藻、蓝细菌、根尖分生区细胞以及叶肉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均具有将CO2转变成为有机物的能力B.均存在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C.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中D.均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的生物膜系统2.(2023·兰州一中质检)项圈藻是固氮蓝细菌中的一种,分裂产生的子代互相不脱离,连成蓝绿色念珠状群体,形似“项圈”而得名。
项圈藻的众多细胞中有极个别形状较大而无色的个体,称为异形胞,该异形胞具有固氮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项圈藻呈蓝绿色是因为其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B.项圈藻细胞中不会出现DNA和蛋白质结合所形成的复合体C.项圈藻细胞和低等绿色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纺锤丝D.项圈藻中异形胞的形成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2023·山东泰安模拟)发菜是一种非常细小的可食用物质,用它来做汤非常鲜美,价格也非常贵。
它于1999年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生物。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菜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两者都是发菜的遗传物质B.发菜和水绵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且捕获光能的色素种类相同C.虽然发菜的结构较简单,但其遗传也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D.发菜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都没有线粒体4.(2023·广东汕头调研)下列关于酵母菌在“发面”过程生理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面团发起”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结果B.发面过程中,酵母菌分解丙酮酸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酵母菌的细胞膜是其进行细胞呼吸的场所D.发面过程酵母菌既进行了吸能反应,也进行了放能反应5.(2023·河北九师联盟)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同时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B.将酵母菌破碎后,利用差速离心法可分离出多种细胞器C.发酵好的面团中的小泡与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有关D.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计数时,不统计压在方格线上的个体6.(2023·三湘名校联考)酵母菌往往聚集在一起生活,在营养物质匮乏状态下酵母菌菌落中衰老的个体会发生程序性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5 酵母菌、细胞分裂
1、理解与酵母菌有关的
2、理解细胞分裂
活动一、回忆与酵母菌呼吸方式及计数的内容
1、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开展了相关实验,装置如下,请回答以下问题:
(1)选用A、B、C装置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方式时的装置顺序是_______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利用E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若在实验过程中液滴向左移,(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则说明此装置中酵母菌肯定发生了________呼吸。
(3)选用D装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通常将橡皮塞换为棉花塞,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F是固定化酵母菌的实验装置,F装置中的X溶液是________。
制备形成的凝胶球通常还需置于无菌水中进行清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是利用固定的酵母菌进行发酵的装置,其中的葡萄糖除了作为酵母菌发酵的原料以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6)若要得到纯化的酵母菌菌种,常采用的分离方法有
(7)酵母菌增殖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其细胞结构
(8)下列是有关酵母菌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其中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
A. CO2的生成
B. mRNA的合成
C. ATP的合成
D. 肽键的生成
2、计数酵母菌种群的数量
(1)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
方法。
这种计数方法中会借助于计数板。
(2)了解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
①图1是一块规格为1 mm×1
m m×0.1 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
意图。
该血球计数板上有个
计数室,每个计数室中含有个
小格,玻片厚度为 mm。
②制片时,先将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
血细胞计数板上某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如图2,应计为个
实验中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细胞
(3)掌握计算的方法及误差分析
以下是两种不同型号的计数室
①若计数室是由16个中方格组成,计数时按对角线方位,数
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个大方格,即小格的菌数。
如果是25个中方格组成的计数区,除数上述四个大方格外,还需数中央1个大方格的菌数,即个小格。
②培养后期稀释100倍后按照五点取样法计数,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 mm)的五个
中方格中共有酵母菌120个。
同时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培养液用台盼蓝对酵母进行染色,并取样多次镜检获得结果如下:
则培养液中活酵母菌的密度为________个/毫升。
③误差分析
若不染色直接进行计数,则计数结果偏。
滴加培养液后应立即计数,则计数结果偏。
若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则计数结果偏。
(原因分析:这种错误的操作,由于培养液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其盖玻片未能严密的盖到计数板表面上,使计数室内的体积增大。
)
活动二、提升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
1、某一动物的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下图甲所示,观察该动物的细胞分裂装片时发现了图乙、丙所示的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丙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分别是2和1
B. 等位基因B与b的碱基数目可能不同
C. 丙细胞分裂可产生4种类型的生殖细胞
D. 甲形成乙细胞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2、右图是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模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无染色单体
B. 该细胞分裂时期的出现,需要精子入卵刺激
C. 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aB
D. 该细胞中出现的A、a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3、右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由原始性母细胞形成
该细胞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没有发生的是( )
A. 基因突变
B.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D.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右图是基因型为Yy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裂先后经过①→③→②过程图
B. 细胞③分裂结束后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C. 细胞③中有2对异型的同源染色体
D. 细胞①分裂后产生基因型为YR、Yr、yR、yr四种配子
5、右图是甲、乙两种雄性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甲乙
A. 甲、乙动物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3个、4个
B. 甲动物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乙动物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C. 图示两种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均为1∶1
D. 图示两种细胞都能在各自的精巢中找到
6、下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
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
B. 图乙中的CD段与质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C. 图乙中的BC段可对应于图丙中的KL段
D. 图乙中的BC段不可能对应于图丙中的HJ段
7、下面是某一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乙图中
B. 乙图可对应于de段和hj段
C. 甲、乙两图可同时出现在精巢中
D. bc段和hj段对应于同一细胞分裂图
活动三、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