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级高中物理课标试题
高三物理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B .空调机既能致热又能致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C .液体与大气相接触,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D .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E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答案】ACD【解析】试题分析: A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内能,物体吸热的同时若对外做功,则物体内能不一定增加,故A 正确;B 、空调机既能致热又能致冷,但是要耗电,不能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故B 错误;C 、液体表面表现为张力,是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引起的,即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C 正确;D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内能,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要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故D 正确;E 、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E 错误;故选ACD.【考点】考查热力学第二定律;布朗运动.【名师】本题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布朗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的知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加积累即可,要注意布朗运动既不是固体颗粒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2. 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C ,极板是水平放置的,它和三个可变电阻、一个零刻度在中央的电流计和电源连成电路。
现有一个质量为m 的带电油滴悬浮在两极板间不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增大R 3,油滴上升B .增大电容器板间距离的过程中,电流计指针不动C .增大R 1,R 1中电流的变化值大于R 3中电流的变化值D .增大R 1,R 1中电压的变化值小于R 3中电压的变化值【答案】C【解析】增大R 3,外电路总电阻增大,总电流I 减小,平行板电容器C 的电压,I 减小,U C 减小,板间场强减小,油滴所受电场力减小,所以油滴下落,A 错;在增大电容器板间距离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容减小,而电容器的电压不变,由电容器的电量减小,电容器放电,电流计指针偏转,B 错;增大R 1,外电路总电阻增大,总电流I 3减小,电阻R 3的电压减小,R 1、R 2并联电压增大,R 2中电流I 2增大,则R 1中电流I 1减小,又,所以R 1中电流的变化值大于R 3中电流的变化量,C 对;增大R 1,外电路总电阻增大,总电流I 3减小,电阻R 3的电压减小,R 1、R 2并联电压增大等于电源的内电压减小与电阻R 3的电压减小、电阻R 0的电压减小的和,所以增大R 1,R 1中电压的变化值大于R 3中电压的变化值,D 错。
高二物理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试题

高二物理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试题1.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新能源的是( ) A .太阳能 B .电力C .风力D .天然气【答案】A【解析】三大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是传统能源,而太阳能是新能源,故选项A 正确。
【考点】能源【名师】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都是新能源,本题考查新能源,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 关于电磁场理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B .稳定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磁场 C .静止电荷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D .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互相激发,形成由近及远传播的电磁波【答案】AD【解析】只有变化的电场才能产生磁场,同样,只有变化的磁场才能产生电场,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互相激发,形成由近及远传播的电磁波,故选项AD 正确。
【考点】电磁场【名师】考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中变化的分类:均匀变化与非均匀(或周期性)变化,注意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不能激发电磁波。
3. 路面上以10m/s 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路口遇到红灯后开始做减速运动,减速过程一共经历了4秒,则减速过程中加速度为( )A .-2.5m/s 2B .2.5m/s 2C .-2.5/m/sD .2.5m/s【答案】C【解析】解:由速度公式可得: v=v 0+at代入数据得0=10+4a 解得:a=﹣2.5m/s 2; 故选:C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初速度、时间及末速度已知,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得加速度;注意物体做减速运动,初速度为正,则加速度为负值.点评: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明确公式的正确应用,并掌握加速度为负的意义.4. 如图所示,P 、Q 是两个电量相等的正点电荷,它们连线的中点是O ,A 、B 是中垂线上的两点。
2021年物理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卷Ⅰ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Ⅰ卷)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
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
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
不计重力。
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 )A.2B.C.1D.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 )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8.如图甲,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
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乙所示。
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19.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
物理课标及业务能力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物理课标及业务能力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物理课程标准试题及参考答案试题:1. 请简述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 请列举高中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模块。
3. 请阐述高中物理课程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
4. 请分析高中物理课程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1. 答案要点:(1)注重基础,强调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4)强调学科交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答案要点:高中物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力学;(2)热学;(3)电磁学;(4)光学;(5)原子物理;(6)现代物理。
3. 答案要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5)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4. 答案要点:(1)高中物理课程与科学:物理课程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为学生提供科学素养的基础;(2)高中物理课程与技术:物理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3)高中物理课程与社会:物理课程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高中物理课程与环境:物理课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业务能力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试题:1. 请设计一个关于浮力的实验方案,并说明实验原理。
2. 请分析欧姆定律在电学中的应用。
3. 请解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列举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4. 请简述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参考答案:1. 答案要点:实验方案:(1)准备实验器材:弹簧、细线、烧杯、水、砝码;(2)将弹簧固定在细线上,悬挂在支架上;(3)将烧杯放在弹簧下方,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4)将砝码放入烧杯中,观察弹簧的形变量;(5)将砝码从水中取出,观察弹簧的形变量变化。
2024高中物理新课标测试题英文版

2024高中物理新课标测试题英文版2024 High School Physics New Curriculum Test Questions1. A car travels at a constant speed of 60 km/h for 2 hours. What is the total distance traveled by the car?2. Define the term 'acceleration' in physics and provide an example of an object accelerating.3. How does the force of gravity affect an object in free fall?4. Explain the concept of momentum and how it is calculated in physics.5. Descri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otential energy and kinetic energy in physics.6. A student conducts an experiment to measure the speed of sound in air. Outline the steps the student should take to ensure accurate results.7. Compare and contrast series and parallel circuits in terms of resistance and current flow.8.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length and frequency in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9. Explain how mirrors are used to form images in optical devices such as telescopes and microscopes.10. In the context of physics, define the term 'work' and provide an example of work being done on an object.11. Describe the concept of electric potential difference and how it is measured in a circuit.12. Discuss the laws of thermodynamic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 physical systems.13. A ball is thrown vertically upwards with an initial velocity of 20 m/s. Calculate the maximum height the ball reaches before falling back down.14. How does the concept of inertia relate to 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15. Explain the process of nuclear fus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Sun's energy production.16. Describe the properties of waves and how they can be used to transfer energy from one point to another.17.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oppler effect in determining the motion of celestial bodies in astronomy.18.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scalar quantity and a vector quantity in physics, and provide examples of each.19. Explain the concept of buoyancy in relation to the displacement of fluids by objects of varying densities.20. Discuss the principles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and momentum in the context of collisions between objects.。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填空题。
1.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1.物理学基于观察与实验,建构物理模型,应用数学等工具,通过科学推理和论证,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2.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莫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
3.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5.“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
6.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物理课程开设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7.在必修课程设计中,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和现代公民对物理学的基本需求。
8.高中物理课程的设计参考了国内外物理课程研究的成果,强调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
9.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是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共同基础。
10.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共计6学分。
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11.选择性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共计6学分。
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12.必修1模块由“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两个主题组成。
13.必修1模块注重在机械运动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模型建构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14.必修2模块由“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三个主题组成。
15.必修2模块通过实验及理论推导等方法,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理解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会从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视角分析物理问题,形成初步的能量观念。
高中物理精品试题: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综合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综合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到8单选,9到12多选)4.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一辆载有30吨“工”字形钢材的载重汽车由于避让横穿马路的摩托车而紧急制动,结果车厢上的钢材向前冲出,压扁驾驶室.关于这起事故原因的物理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有惯性,在汽车制动时,继续向前运动,压扁驾驶室B.由于汽车紧急制动,使其惯性减小,而钢材惯性较大,所以继续向前运动C.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所受阻力太小,不足以克服其惯性,所以继续向前运动D.由于汽车制动前的速度太大,汽车的惯性比钢材的惯性大,在汽车制动后,钢材继续向前运动5.关于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B.只有接触物体之间才可能有相互作用力C.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动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重力变小D.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有弹力产生6.如图所示为某一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图线为一段圆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质点一定做直线运动C.质点可能做圆周运动D.t 时刻质点离开出发点最远7.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为零.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滑块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v B.(+1)v C.v D.v9.建筑工地常用吊车通过钢索将建筑材料从地面吊到高处(如图1).图2为建筑材料被吊车竖直向上提升过程的简化运动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前5s的平均速度是0.5m/sB.整个过程上升高度是28mC 30~36s材料处于超重状态D.前10s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10.如图所示是骨折病人的牵引装置示意图,绳的一端固定,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着一个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脚,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为了使脚所受的拉力减小,可采取的方法是()A.只增加绳的长度B.只减小重物的质量C.只将病人的脚向左移动D.只将两定滑轮的间距增大11.甲、乙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质量的2倍,而甲距地面的高度是乙距地面高度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体的加速度是乙物体加速度的2倍B.甲物体着地的速度是乙物体着地的速度的C.甲物体下落的时间是乙物体下落的时间的D.甲、乙两物体的末速度相同二.填空题(共2小题)1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 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14.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___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_________.(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_________.(3)如图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解答题(共4小题)15.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kg的物体,而在一个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80kg的物体.求:(1)此电梯的加速度为多少?(2)若电梯以此加速度上升,则此人在电梯里最多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多少?(g=10m/s2)17.如图,水平面上放置一个倾角θ=37°的斜面体,现把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放在该斜面体上,当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40N的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时,物体刚好沿斜面匀速下滑而斜面体保持静止.求:(1)出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要使物体能沿斜面匀速上滑,拉力F应变为多大?(斜面体仍保持静止)(g取10m/s2,sin37°=0.6,cos37°=0.8)18.如图甲所示,有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倾角θ=37°,一滑块以初速度v0=16m/s从底端A点滑上斜面,滑至B点后又返回到A点.滑块运动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AB之间的距离;(2)滑块再次回到A点时的速度;(3)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 -。
高一物理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呈水平,在水平面上放一个小球B,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答案】B【解析】分析小球m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小球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状态,即可确定其运动轨迹.解:楔形物体A释放前,小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两力平衡;楔形物体A释放后,由于小球是光滑的,则小球水平方向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小球在水平方向的状态不改变,即仍保持静止状态.而竖直方向:楔形物体A对B的支持力将小于小球的重力,小球将沿竖直方向做加速运动,所以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是竖直向下的加速运动,其运动轨迹是竖直向下的直线,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要正确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抓住水平方向不受力,状态不发生改变是关键.2.一船逆水而上,船上某人于大桥下面将水壶遗失被水冲走,当船回头时,时间已过20分钟.后来在大桥下游距离大桥2千米处追到了水壶.那么该河流速是每小时多少千米?()A.1.5千米/小时B.3千米/小时C.4.5千米/小时D.6千米/小时【答案】B【解析】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a,水流速度为b,那么当发现时,距离水壶的距离为,此时是追及过程,速度差为a+b﹣b=a,那么追上水壶需要的时间为=小时,所以从失落到追上一共用了小时,水速为=3小时,从而即可求解.解:船回头时,水壶和船之间的距离相当于船逆水20分钟+水壶行20分钟=船静水20分钟的路程,追及时,船追及水壶速度差相当于船顺水速度﹣水壶的速度=船静水速度;因此追上水壶的时间是20分钟,即水壶20×2=40分钟,被冲走了2千米,因此水流的速度=3千米/小时,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理清关系,船追及水壶的速度差相当于船顺水速度﹣水壶的速度=船静水速度.3.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于下列哪些情况()A.研究原子中电子的运动B.研究“神舟五号”飞船的高速发射C.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D.研究飞机从北京飞往纽约的航线【答案】A【解析】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与光速比速度较低);(2)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微观原子;(3)参照系应为惯性系,即可求解.解: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微观原子,故A正确;BCD都是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与光速比速度较低),牛顿运动定律都适用,故BCD错误.故选A4.如图所示,这是一辆汽车在向左减速过弯道,下面选项图中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汽车做的是曲线运动,受到的合力应该指向运动轨迹弯曲的内侧,由于汽车速度在减小,所以合力与赛车的速度方向的夹角要大于90°,故B正确.故选:B.点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力的方向指向运动轨迹弯曲的内侧,由于车的速度在减小,合力与速度的夹角还要大于90°.5.(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是时刻变化的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D.曲线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一定是时刻变化的【答案】ABC【解析】A、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比如平抛运动,所以A正确;B、既然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的方向必定是改变的,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但是大小不一定变化,例如匀速圆周运动,所以BC正确,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
物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新课标提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自信
A.信仰
B.理想
C.文化
D.信念
2.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适用条件,“模型建构”是属于哪一类核心素养()
A.物理观念
B.科学思维
C.科学探究
D.科学态度与责任
3.新课标课程方案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学生()
A.必修
B.必考
C.选修选考D必修选考
4.新课标中关于学科课程标准:更新了教学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A.科学化
B.社会化
C.情景化
D.生活化
5.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
A.发展规律
B.运动规律
C.变化规律
D.作用规律
6.高中物理课程在结构上注重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和科学实践作为必修模块内容。
A.基础知识
B.科学知识
C.核心素养
D.核心概念
7.高中物理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
A.激励功能
B.检验功能
C.反馈功能
D.惩罚功能
8.物理课程目标一共提出了()条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9.选择性必须课程有()个模块
10.必修1模块的主题是:( )与物理模型和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
A.机械运动
B.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C.万有引力定律
D.曲线运动
11.选修1模块的主题为()
A.物理学与技术应用
B.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C.近代物理学初步
D.物理学与环境
12.物理必修课程共()学分
13.物理选修课程共()学分
14.学生要参加高中毕业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需要()学分
15.学生如果要参加高中毕业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需要()学分
16.新课程标准关于培养目标的表述是()
A.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
B.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C.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科学素养
D.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17.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内容的表述是()
A.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
B.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关注科社会发展
C.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关注科技进步
D.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18.下列不属于物理核心知识的是()
A.核心概念
B.核心规律
C.重要物理实验
D.主要的物理学史
19.下列不属于物理核心能力的是()
A.理解能力
B.推理能力
C.模型建构能力
D.分析、综合的能力
20.关于培育高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物理教学要把身心健康放在首要目标
B.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C.物理教学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
D.物理教学只需在知识结论的应用上下工夫
21.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包含了()的方面内容
22.新课标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的主要维度是()
A.知识的掌握程度
B.技能的掌握程度
C.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
D.能力的表现水平
23.高中物理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共分()级
24.“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能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属于水平()
25.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是学业质量水平()
26.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是学业质量水平()
27.学生通过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及运用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是()
A.物理观念
B.科学思维
C.科学探究
D.科学态度与责任
28.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是()
A.物理观念
B.科学思维
C.科学探究
D.科学态度与责任
29.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如实记录、客观对待所获取的实验数据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是()
A.物理观念
B.科学思维
C.科学探究
D.科学态度与责任
30.新课标中有关评价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明确
B.可信有效
C.全面深入
D.奖优罚劣
二、简答题(共5个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新课标中关于课程方案的主要变化
2.简述新课标中关于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是?
3.简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4.简述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5.简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有关科学思维的内涵及具体描述
三、案例分析题
1.试题案例(6分)
研究“蹦极”运动时,在运动员身上装好传感器,用
于测量运动员在不同时刻下落的高度及速度。
如图2甲所
示,运动员及所携带装备的总质量为60 kg,弹性绳原长
为10 m。
远动员从蹦极台自由下落,根据传感器测到的数
据,得到如图2乙所示的速度—位移图像。
(1)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在什么位置动能最大?试从运
动和力的关系讨论运动员在该位置受力有什么特点。
(2)运动员下落动能最大时和落到最低点时,绳的
弹性势能分利为多大?请陈述运用相关定律解决问题的条
件。
请分析此题的第一问及第二问的考核目标。
2.教学设计(9分)
材料:《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磁通量”部分
内容标准如下: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查阅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
感应电流的条件
请你据此材料以“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为主题,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过程设计(只需要写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