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课件
合集下载
婴宁教学ppt课件

影响
婴宁的思想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评价
婴宁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 代表,他的贡献和成就得到了广 泛的认可和赞誉。
02
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PPT课件,帮助学生对婴宁这一 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婴宁的基 本特征和相关应用,同时提高学生的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影响的评估和推广
影响力评估
01
通过学生成绩的提高、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度等评估教学的影响
力。
推广策略
02
制定有效的推广策略,将婴宁教学ppt课件的应用范围扩大到更
多学校和地区。
合作与交流
03
与其他教育机构、专家学者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教学的
发展和进步。
教学改进和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创新教学方法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职业道德
沟通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 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以身作 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
课程设计
教师需具备课程设计能力,能够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制 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教学方法
教师需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 ,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和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
设计多种互动环节,鼓励 孩子积极参与,培养其主 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 资源,满足不同孩子的学 习需求和发展水平。
课程实施步骤和要点
准备阶段
教师需熟悉课件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鲁人版语文选修第课《婴宁》ppt课件

06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对婴宁的外貌、语言、行为 等方面的描写,深入剖析其性格 特点,如天真烂漫、不拘小节、
机智过人等。
故事情节梳理
回顾《婴宁》的故事梗概,重点 分析关键情节的发展脉络和内在 逻辑,如婴宁与王子服的相遇、
相爱到最后的结局等。
文学手法鉴赏
探讨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构建 故事情节时所采用的文学手法, 如夸张、讽刺、对比等,并分析
儒家道德观念在文中体现
仁爱之心
文中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仁爱 之心,表现为对弱者的同情和 帮助,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珍 视。
中庸之道
在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矛盾 时,文中人物遵循了儒家的中 庸之道,寻求平衡和调和,体 现了儒家的和谐思想。
礼制规范
文中对于封建礼制的描述和批 判,反映了儒家对于礼制规范 的重视和维护,同时也揭示了 礼制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方 面的作用。
创意写作: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故事
写作主题
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婴宁》故 事,可以是对原文的改编、续写
或评论等。
写作要求
学生需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发 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 具有独特观点和新颖性的作品。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可将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 展示,其他同学和老师可对其作品 进行评价和建议,鼓励其创作热情 和提高其写作水平。
明。
03
信仰缺失与道德沦丧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出现了信
仰缺失和道德沦丧的现象。与《婴宁》中坚守信仰和正义的形象相比,
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精神寄托和道德引领。
04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补充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婴宁 课件(15张)

婴宁的笑
小说主要表现的是婴宁的憨痴可爱。而这一性格的传 达,作家主要就通过人物的一个典型的行为而达到的。 这个典型的行为就是“笑”。 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 “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二见婴 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见 婴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闻户外隐有笑声”, “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 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 “女又大笑”,“笑声始纵”;然后又在小园,“见 生来,狂笑欲堕”,“女笑之作,倚树不能行,良久 乃罢”;然后便是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更是笑得 惊世骇俗:“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 室,女犹浓笑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 大笑”,“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 仰”。 纵观全篇,作家描绘婴宁,别笔不多,惟一 “笑”。这一“笑”贯穿全篇。而也就是这浓墨绘就 的一“笑”,却使人物形神兼备,可说是一笑生神
作者是怎样塑造婴宁这一单纯 天真、美丽可爱的狐女形象的?
一、爱花成癖
婴宁出场:“拈梅花一枝” 居所:门前细柳、墙内桃杏、 门内红花夹道、满庭豆棚花 架、窗外海棠掩映、舍后花 木满园 动作:未嫁则“执杏花一朵, 俯首自簪”、已婚尚攀登花 架,摘花簪玩
二、笑口常开
初见:“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再见:“含笑拈花而入” 相见:“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笑 不可遏”、“忍笑”、“复笑,不可仰视”、 “大笑”、“笑声始纵”、“且下且笑”、 “微笑而止” 归家:“浓笑”、“憨笑”、“笑极”
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怏怏遂返”,初见婴宁; 第二部分从“至家”到“家人不知也”,思念婴宁; 第三部分从“伶仃独步”到“犹依稀倚门北望也”, 重见婴宁; 第四部分从“抵家”到“然竟日未尝有戚容”,婚 后婴宁; 第五部分从“一夕”到“亦大有母风云”,婴宁来 历与结局; 第六部分即最末一段,作者议论。
高中语文《婴宁》教学课件 鲁人选修之《中国古代小说

婴宁是文学史上一个崭新的形象
美丽如花 笑的灿烂 澄澈似水
寄寓着作者的人生 理想,表现出对反 璞归真的美好人性 的向往。
▼▼▼ 最最最 妙脱美 趣俗的 横的童 生“话 的欢故 爱乐事 情女 表神 白”
基础知识检查
读准字音
笑不可遏 媪嗔目曰 咤咤叱叱 生揖之 不遑他瞬 有草舍三楹
生俟其笑歇 至戚何所靳惜
生惶恐遁去 生大窘 何讳之
读准字音
吴忆曩言 吴亟称怪事 姑丈殁 姑丈鳏居 ,祟于狐,病瘠死 满室妇女为之粲然 然坟垅湮没 孜孜憨笑 女红 舁归 生梦媪来称谢,寤而述之 是亦狐,最黠 见人辄笑
笑作为描写女性美的一种 手段,受到历代文人的青 睐。《诗经》里以“巧笑 倩兮,美目盼兮”形容齐 庄公之女庄姜的美丽容姿, “回眸一笑百媚生”写出 了杨贵妃笑容的灵动鲜活。 莞尔一笑、嫣然一笑、笑 逐颜开、笑容可掬等等有 关描写笑的词语更是不胜 枚举……
▲婴宁是古代文学女性形象笑得 最烂漫、最优美的一个,婴宁爱 笑,无拘无束地笑,无法无天地 笑,连结婚拜堂她都笑得不能行 礼。
▲婴宁是古代小说里笑得最开心 的姑娘,她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 笑,不敢笑,不愿笑,甚至于不 会笑的条条框框都打破了。她面 对陌生男子,毫无羞怯地笑,自 由自在地笑,任何场合都可以笑,
她的敢笑、敢说、敢做,是当时 女性所希求而又望而却步的,但 婴宁却能迎刃而上,她走到哪里,
婴宁一出场:“拈梅花一枝” 居所:窗外海棠掩映、庭中豆
棚花架;园内修竹丝柳、红桃 白杏,夹道红花片片,细草铺 毡。 动作:未嫁则“执杏花一朵, 俯首自簪”;已婚尚攀登花架, 摘花簪玩,以至爱花成癖,典 当金钗买花种,甚至连厕所里 都是她种的花。
二、笑口常开
初见:“拈梅花一枝,容华
【高中语文】婴宁ppt精品课件

一、故事以王生与婴宁从相识到结婚为情节线索单 线发展,但层层设置悬念,直到篇末才用补叙法点 明婴宁的狐女身份,使全文笼罩着奇幻色彩。
二、淡化故事情节,甚至使情节停顿,以出 人物的性格特征。
Wgsh1945改编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二、淡化故事情节,甚至使情节停顿,以出 人物的性格特征。
Wgsh1945改编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中国古代小说选修《婴宁》ppt课件(34页)

何必仰息他人?(
)
弱息仅存,亦为庶产( )
颇亦不钝,但少教训( )
问题探究(2)
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 ( )( )
我一姊适秦氏( )
故德之常不去心 ( )
此愿有何难遂(
)
生恨其痴,无术可以悟之(
)
生然之(
)
吴请面之( )
7、知识点积累(1)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 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 。
(三)聊斋成就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又有对怀才不遇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 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 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 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鳏居guān 瞋目chēn 葭莩jiāfú 祟于狐 suì 觇其异chān 怨恫tōng
合卺jǐn 舆榇 chèn 舁归 yú 曩言nǎng 姝丽 shū
6、问题探究(1)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投剂发表(
)
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 ( )
如其未字,事必谐矣。( )( )
吴迄无耗,益怨恨之。 ( )( )
蒲 松 龄 故 居
(二)《聊斋志异》
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内容大致有四部分: 1、表达对社会的愤懑情绪,笔锋转向对封建制度的刺探,代表作品有
《促织》、《席方平》等。 2、表达对腐朽科举制度的切身体会,《司文郎》《考弊司》《书痴》。 3、阐述伦理道德的故事,如《画皮》、《劳山道士》。 4、对坚贞、纯洁爱情的赞美,如《鸦头》、《细侯》等。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不是一般的传奇志怪,而是以传统
蒲松龄《婴宁》实用课件

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 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17 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 如黑暗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的不 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 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 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 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 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 《聊斋志异》是一部很神奇 的小说,而《聊斋志异》 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 分神奇的色彩。 蒲松龄三苦并存——— 生活过得苦,考试考得苦, 写书写得苦。
蒲松龄应试的记录: • 顺治十七年(1660年)蒲松龄21岁。应乡试未中。 • 康熙二年(1663年) • 蒲松龄24岁。应乡试未中。 • 康熙十一年(1672年)蒲松龄32岁。秋应乡试未中。 • 康熙十四年(1675年)蒲松龄35岁。应乡试未中。 •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蒲松龄48岁。秋,蒲松龄 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蒲松林51岁。秋应乡试, 再次犯规被黜。 •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 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 • 康熙五十年(1711年)蒲松龄72岁。十月,赴青州 考贡,为岁贡生。
作者逸事
一日,聊斋先生蒲松龄乘渡船外出,同船的除了船夫之外,还有4 位乘客:衣冠楚楚的朝廷官员、正当妙龄的卖花女、身背锯斧的木匠和 衣衫褴褛的拾粪老农。 船到河心,官员自恃满腹才学,便对大家说:“恕工冒昧地请诸位 各依本人身份,用三字同头、三字同旁,对一首七绝,首尾相融贯连 锁。”说着,他先开了腔:“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绫缎纱。若非 朝廷官宦家,谁人能穿绫缎纱?” 木匠师傅手扶斧箱,略加思索吟道:“三字同头庙廊库,三字同旁 檩椽柱。如若要建庙廊库,怎能离了檩椽柱?” 卖花女一亮双眸,快言快语:“三字同头芙蓉花,三字同旁姑娘娃。 若非妙龄姑娘娃,哪个敢讲戴芙蓉花?” 船夫手不停篙,笑着吟出一诗:“三个同头大丈夫,三字同旁江海 湖。不是男子大丈夫,何人能识江海湖?” 蒲松龄憎恨世首黑暗,同情百姓疾苦,随口吟道:“三字同头哭骂 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哭骂咒,只因世道狼狐狗!” 轮到拾粪老农了,只见他不慌不忙,从容吟道:“三字同旁稻秫稷, 三字同头屎尿屁。牲畜吃了稻秫稷,当路排出屎尿屁。” 官员本想炫耀一番自己的官职与文才,不料今日遇到的几位看似卑 微,却均非等闲之辈。于是灰溜溜的不再言语了。
•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 如黑暗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的不 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 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 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 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 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 《聊斋志异》是一部很神奇 的小说,而《聊斋志异》 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 分神奇的色彩。 蒲松龄三苦并存——— 生活过得苦,考试考得苦, 写书写得苦。
蒲松龄应试的记录: • 顺治十七年(1660年)蒲松龄21岁。应乡试未中。 • 康熙二年(1663年) • 蒲松龄24岁。应乡试未中。 • 康熙十一年(1672年)蒲松龄32岁。秋应乡试未中。 • 康熙十四年(1675年)蒲松龄35岁。应乡试未中。 •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蒲松龄48岁。秋,蒲松龄 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蒲松林51岁。秋应乡试, 再次犯规被黜。 •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 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 • 康熙五十年(1711年)蒲松龄72岁。十月,赴青州 考贡,为岁贡生。
作者逸事
一日,聊斋先生蒲松龄乘渡船外出,同船的除了船夫之外,还有4 位乘客:衣冠楚楚的朝廷官员、正当妙龄的卖花女、身背锯斧的木匠和 衣衫褴褛的拾粪老农。 船到河心,官员自恃满腹才学,便对大家说:“恕工冒昧地请诸位 各依本人身份,用三字同头、三字同旁,对一首七绝,首尾相融贯连 锁。”说着,他先开了腔:“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绫缎纱。若非 朝廷官宦家,谁人能穿绫缎纱?” 木匠师傅手扶斧箱,略加思索吟道:“三字同头庙廊库,三字同旁 檩椽柱。如若要建庙廊库,怎能离了檩椽柱?” 卖花女一亮双眸,快言快语:“三字同头芙蓉花,三字同旁姑娘娃。 若非妙龄姑娘娃,哪个敢讲戴芙蓉花?” 船夫手不停篙,笑着吟出一诗:“三个同头大丈夫,三字同旁江海 湖。不是男子大丈夫,何人能识江海湖?” 蒲松龄憎恨世首黑暗,同情百姓疾苦,随口吟道:“三字同头哭骂 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哭骂咒,只因世道狼狐狗!” 轮到拾粪老农了,只见他不慌不忙,从容吟道:“三字同旁稻秫稷, 三字同头屎尿屁。牲畜吃了稻秫稷,当路排出屎尿屁。” 官员本想炫耀一番自己的官职与文才,不料今日遇到的几位看似卑 微,却均非等闲之辈。于是灰溜溜的不再言语了。
婴宁ppt课件

Wgsh1945改编
内容概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Wgsh1945改编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怏怏遂返”,初见婴宁;
第二部分从“至家”到“家人不知也”,思 念婴宁;
第三部分从“伶仃独步”到“犹依稀倚门北 望也”,重见婴宁;
第四部分从“抵家”到“然竟日未尝有戚 容”,婚后婴宁;
第五部分从“一夕”到“亦大有母风云”, 婴宁来历与结局;
第六部分即最末一段,作者议论。
作者是怎样塑造婴宁这一单纯 天真、美丽可爱的狐女形象的?
Wgsh1945改编
一、爱花成癖
婴宁出场:“拈梅花一枝” 居所:门前细柳、墙内桃杏、 门内红花夹道、满庭豆棚花 架、窗外海棠掩映、舍后花 木满园 动作:未嫁则“执杏花一朵, 俯首自簪”、已婚尚攀登花 架,摘花簪玩
Wgsh1945改编
二、笑口常开
初见:“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再见:“含笑拈花而入” 相见:“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笑 不可遏”、“忍笑”、“复笑,不可仰视”、 “大笑”、“笑声始纵”、“且下且笑”、 “微笑而止” 归家:“浓笑”、“憨笑”、“笑极”
Wgsh1945改编
三、“呆痴如婴儿”
一、故事以王生与婴宁从相识到结婚为情节线索单 线发展,但层层设置悬念,直到篇末才用补叙法点 明婴宁的狐女身份,使全文笼罩着奇幻色彩。
二、淡化故事情节,甚至使情节停顿,以较大幅度 横向扩展,细致刻画人物。
三、选取典型细节,如花、笑,反复渲染,以突出 人物的性格特征。
Wgsh1945改编
初见对王生“注目不移” 的反应:“个儿郎目灼灼 似贼!” 对王生出遗花示爱的反应: “园中花……斫一巨捆负 送之” 对王生“夫妇之爱”的反 应:“我不惯与生人睡”
内容概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Wgsh1945改编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怏怏遂返”,初见婴宁;
第二部分从“至家”到“家人不知也”,思 念婴宁;
第三部分从“伶仃独步”到“犹依稀倚门北 望也”,重见婴宁;
第四部分从“抵家”到“然竟日未尝有戚 容”,婚后婴宁;
第五部分从“一夕”到“亦大有母风云”, 婴宁来历与结局;
第六部分即最末一段,作者议论。
作者是怎样塑造婴宁这一单纯 天真、美丽可爱的狐女形象的?
Wgsh1945改编
一、爱花成癖
婴宁出场:“拈梅花一枝” 居所:门前细柳、墙内桃杏、 门内红花夹道、满庭豆棚花 架、窗外海棠掩映、舍后花 木满园 动作:未嫁则“执杏花一朵, 俯首自簪”、已婚尚攀登花 架,摘花簪玩
Wgsh1945改编
二、笑口常开
初见:“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再见:“含笑拈花而入” 相见:“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笑 不可遏”、“忍笑”、“复笑,不可仰视”、 “大笑”、“笑声始纵”、“且下且笑”、 “微笑而止” 归家:“浓笑”、“憨笑”、“笑极”
Wgsh1945改编
三、“呆痴如婴儿”
一、故事以王生与婴宁从相识到结婚为情节线索单 线发展,但层层设置悬念,直到篇末才用补叙法点 明婴宁的狐女身份,使全文笼罩着奇幻色彩。
二、淡化故事情节,甚至使情节停顿,以较大幅度 横向扩展,细致刻画人物。
三、选取典型细节,如花、笑,反复渲染,以突出 人物的性格特征。
Wgsh1945改编
初见对王生“注目不移” 的反应:“个儿郎目灼灼 似贼!” 对王生出遗花示爱的反应: “园中花……斫一巨捆负 送之” 对王生“夫妇之爱”的反 应:“我不惯与生人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 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 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17 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 如黑暗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的不 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 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 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 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 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作者评论(15)强调“孜孜憨笑”不染尘埃。
写异史氏的评论,强调“孜孜憨笑”犹如“笑草”, 纯粹不染尘埃。
4、小说的几条线索
• 鬼母:养婴宁——教婴宁——嫁婴宁
• 王子服:遇婴宁——想婴宁——寻婴宁 ——重见婴宁——带回婴宁——娶婴宁
• 婴宁:笑容可掬——笑辄不辍—— 矢复不笑——对生零涕
(二)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特点
1、《婴宁》的故事梗概
2、小说中的人物及彼此关系
主要人物:婴宁、王子服、鬼母秦氏、婴宁 的狐狸精母亲、吴生 人物关系:鬼母秦氏,姓吴,嫁给秦姓男人, 也是王子服母亲的堂姐,吴生称他们为姑姑, 婴宁为秦姓男人和狐狸精所生。婴宁是王子 服大姨家的女儿,但不是秦氏所生,只是秦 氏所养。
3、小说情节
• 开端:上元邂逅(1—4)遇美女王子服相 思成疾。 • 元宵灯会时节,王子服出游,偶遇一笑容 可掬的女子婴宁,一见倾心。婴宁却“遗 花地上,笑语自去”。王子服捡到婴宁丢 落的梅花,难忘其笑貌,相思成疾。表兄 吴生诳说女子是他的表妹,在西南三十里 的山中,王子服则“颜顿开”,“喜溢眉 宇”。
第 十 二 讲
蒲 松 龄 作 品 之
教学目标 : 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作品。 2、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3、小说虚实相生的手法
教学重点: 1、梳理情节,准确把握人物性格,体会情 节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 2、对人物形象、性格能作出自己的分析, 提出自己的见解。
郭沫若先生曾写过一副 对联:
• • • • 自然环境: 第一:清幽的山中、修雅的茅舍 (外部) 第二:别致的庭院、洁泽的居室 (内部) 第三:绚烂的花朵、优美的后园 (后园)
• 高潮、结局:喜结秦晋(10—14)娶美女婴宁改 变性格。 • 婴宁和子服一起回家,王母和吴生都疑之是鬼。 但婴宁仍“浓笑”、“大笑”,以率真感染王母, 给王家带来欢乐,并以笑声化解王家矛盾,王母 便让她和子服结为夫妻。不久,因“笑”诱发西 邻子的邪心,婴宁变成朽木惩治了这个浪荡子, 却令王生受责,婴宁自此不笑。后来,因感动于 王家爱己无异心,转而哽咽,遂于一天夜里,告 诉王子服她的身世,并求他迁其鬼母的坟与自己 的生母合葬。再过一年,婴宁生下一子,在娘怀 里就不怕生人,和婴宁一样爱笑。
• 《聊斋志异》是一部很神奇 的小说,而《聊斋志异》 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 分神奇的色彩。
蒲松龄三苦并存——— 生活过得苦,考试考得苦, 写书写得苦。
蒲松龄应试的记录: • 顺治十七年(1660年)蒲松龄21岁。应乡试未中。 • 康熙二年(1663年) • 蒲松龄24岁。应乡试未中。 • 康熙十一年(1672年)蒲松龄32岁。秋应乡试未中。 • 康熙十四年(1675年)蒲松龄35岁。应乡试未中。 •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蒲松龄48岁。秋,蒲松龄 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蒲松林51岁。秋应乡试, 再次犯规被黜。 •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 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 • 康熙五十年(1711年)蒲松龄72岁。十月,赴青州 考贡,为岁贡生。
• 发展:山中恋情(5—9)寻婴宁王子服巧 遇姨亲。 • 王子服相思难耐,独自入山寻找,果然找 到婴宁一家,见婴宁“含笑拈niān花而 入”,王即停留不回。养母鬼妈妈说王子 服与婴宁还是表亲,答应让王见婴宁。王 子服重会婴宁,婴宁“隐笑”、“嗤笑”、 “忍笑”、“复笑”、“大笑”、“狂笑” 不止,全然不知礼数,憨纯无比。甚至当 王子服向她讲述男女之爱要同寝时,她竟 以“不惯与生人睡”回答,并将此事告诉 鬼母。
二、作品分析
•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 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蒲松 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 许多可爱的狐女形象,最美 的要数婴宁。他称这女孩儿 是“我婴宁”,口吻之亲密 真像是称呼自己的女儿。
(一)文章内容层次分析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怏怏遂返”,初见婴宁; 第二部分从“至家”到“惟日盼吴”,思念婴宁; 第三部分从“伶仃独步”到“犹依稀倚门北望 也”,重见婴宁; 第四部分从“抵家”到“然竟日未尝有戚容”, 婚后婴宁; 第五部分从“一夕”到“亦大有母风云”,婴宁 来历与结局; 第六部分即最末一段,作者议论。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 章。”
《聊斋志异》是一本“孤愤之书”。
•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 是记述的意思,“异”指荒诞 不经的奇闻异事,《聊斋志异》 是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奇闻异事? 因为通过这些离奇虚幻的故事, 便于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 黑暗现实,便于赞美青年男女 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也 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满腔“孤 愤”。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这是为清代的一位文化 名人——蒲松龄写的, 他的《聊斋志异》是一 部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 集。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一)生平经历
• 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 • 蒲松龄一生穷愁潦倒。他出生 于一个渐趋没落的书香之家, 父亲只是个童生,因家贫而弃儒 从商。蒲松龄从小热衷功名, 十九岁参加科举考试,成了秀才, 名扬乡里,此后虽多次参加科举 考试,但始终没能通过乡试,当 上举人 。 直到七十二岁才得了 对科举考试制 度的弊端和腐败,以及落第士子的内心痛苦, 都有极为深切的体验 。在不得志中,他穷其 一生写聊斋
蒲 松 龄 故 居
2、《聊斋志异》
•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 “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 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 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 基础,但是更要靠他的想象。 《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 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