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新生儿科操作规范2023版

操作规范———————————————新生儿科(2023年版)目录—————————————————————————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 (2)二、脐静脉插管 (3)三、腰椎穿刺 (4)气管插管【概述】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窒息、心肺复苏、呼吸衰竭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其目的是开放气道,确保通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维持气道通畅及减少气道阻力;为正压人工呼吸、气管内给药、机械通气提供条件。
【适应症】1.新生儿窒息复苏。
2.呼吸心搏骤停。
3.胎粪性羊水吸入需气管内吸引。
4.人工呼吸机机械通气。
5.获取气管内分泌物做培养。
【禁忌症】1.颈椎损伤,颅底骨折。
2.颌面、鼻咽部、上呼吸道畸形或损伤。
3.口咽部灼烧伤,吞食腐蚀性物质。
说明:作为抢救生命的呼吸支持措施,上述禁忌证有时仅为相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1.经鼻气管插管(1)患儿仰卧,头略后仰,颈部平直,由助手扶持并固定。
用复苏器(口罩法)加压给氧,改善全身缺氧状态。
(2)声门运动活跃者,用1%丁卡因咽部喷雾做表面麻醉(新生儿除外)。
(3)观察鼻腔有无堵塞。
(4)将气管导管用无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湿润。
(5)由一侧鼻孔插入鼻腔,向鼻内侧方向旋转式推进,通过后鼻道直至口咽部。
如遇阻力,切忌暴力插入,可适当改变头部前后位置;也可加用金属导引芯改变导管曲度,使之顺利通过鼻腔。
(6)用示指拨开上下唇,左手持喉镜由口腔右侧放入,将舌推向左侧,使口、咽和气管轴成一直线,直接暴露声门,直视下经口腔用插管钳将导管插入声门下2~3cm(达标示线)。
新生儿、小婴儿喉位置靠前,助手可轻压环状软骨,以利声门暴露。
小儿上呼吸道最狭窄处在环状软骨环,导管若不能顺利通过声门下,不可粗暴用力,应换小一号导管重插。
(7)插管成功,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以改善缺氧状态,并借此检查插管位置是否正确。
插管位置正确时双肺呼吸音对称。
如双肺无呼吸音,腹部逐渐膨隆,仍能发声,示导管误入胃,须拔出重插。
中医儿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 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从而达成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合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 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 0.5%碘伏, 棉签, 棉球, 镊子, 弯盘, 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 右手持针, 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 夹住针身下端, 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 右手捻动针柄, 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合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 右手持针, 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重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 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 右手持针, 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重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 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合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合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 即横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合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 如头部。
2.2 深度: 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 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 宜浅刺;肌肉丰满者, 宜深刺。
2.2.2 年龄: 小儿及年老体弱者, 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 宜深刺。
2.2.3 病情: 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儿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儿科常见技术操作的规范指引,以确保在儿科实践中保持高质量的操作流程,提高儿童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术前准备在进行任何儿科技术操作之前,医务人员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确定患儿的身份和病历信息;- 检查操作所需的设备和器材,确保其完好和洁净;- 准备所需的药物和消毒液,确保其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确保操作室环境整洁、安全,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3. 常见技术操作规范3.1 静脉采血- 静脉采血操作前应确认患儿身份,核对医嘱;- 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和采血管,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使用无菌操作方法,注意手部卫生和采血部位的消毒;- 确保针具正确插入静脉,避免出血或血肿的发生;- 采集血样后,及时处理和送检。
3.2 静脉输液- 输液前确认患儿的身份和医嘱,核对药物和液体的名称和剂量;- 检查输液器和输液管路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使用无菌操作方法,注意手部卫生和输液部位的消毒;- 选择合适的输液针头和输液模式,确保输液速度和安全;- 监测患儿的输液反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处理不良反应。
3.3 氧气吸入- 氧气吸入前应确认患儿的氧气需要和医嘱;- 检查氧气设备和氧气面罩的完好性和清洁度;- 使用无菌操作方法,注意手部卫生和面罩的消毒;- 确保氧气流量和浓度的准确调节;- 监测患儿的吸氧效果和氧气需求,及时调整吸氧参数。
3.4 注射和皮下注射- 注射前确认患儿的身份和医嘱,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和注射部位;- 检查注射器和针头的完好性和清洁度;- 使用无菌操作方法,注意手部卫生和注射部位的消毒;- 使用合适的注射技术,确保药物正确注入目标部位;- 监测注射后的不良反应。
4. 总结本文档概述了儿科常见技术操作的规范指引,包括静脉采血、静脉输液、氧气吸入和注射等操作。
在进行这些技术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始终遵守术前准备、无菌操作、核对医嘱和监测患儿反应等规范步骤,以确保儿童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一、静脉穿刺术【适应证】1.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
2.低出生体重儿,在短期内不能达到足够的肠内营养时,需经中心静脉置管输注静脉营养液。
【禁忌证】静脉条件差,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操作前准备】无菌帽子和口罩,无菌手套,隔离衣,无菌孔巾,无菌镊,无菌剪和剪割器。
新生儿经皮插管装置可用两种装置:硅胶导管,通畅无引导丝;聚氨酯导管,有引导丝。
一般使用前者。
多种型号可供使用,直径。
透明贴膜(固定导管用),无菌盘,安尔典液,10ml 注射器2个,无菌止血带,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冲洗液,T型管和无菌胶布。
【操作方法及程序】下面操作针对于有导丝的导管。
1.用无菌技术准备所需的器械。
2.在上臂选择适当的静脉(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或选择下肢大隐静脉。
3.测量导管插入深度。
上肢血管测量到上腔静脉或右心房的长度;下肢导管从穿刺点测量到左侧胸锁关节,再量至第三肋间。
一般导管上每5cm有一刻度以便测量。
4.戴帽子和口罩,洗手,穿无菌隔离衣,戴无菌手套。
5.首先用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3次,再用安尔碘在插管的部位消毒3次,待消毒液干燥。
6.由助手系好止血带后铺无菌巾,并检查确认导管在套管针内。
7. 将套管针刺入静脉,一旦见到套管针内有回血即停止进针。
松开止血带,握住套管针保持其在静脉内的位置,用镊子将导管通过套管针缓慢送入静脉。
8. 当导管达到预定位置时,用手稳住已经进入的导管,小心撤出引导针并用纱布压迫局部止血。
9. 去掉套管针针尖部的卡子后掰开引导针,小心撕开,直到引导针完全裂开。
在撤出引导针时如果有部分导管被拉出,需要再送入到预定的部位。
10. 将引导丝从导管中缓慢撤出。
在撤出导管丝时可见导管内出血,此时可将T型管连接到导管并固定,随后可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注意冲洗时力量不要太大,以免引起导管破裂、断裂和形成栓塞。
11. 用无菌胶带在插入部位将导管固定于肢体,将留在外面的导管卷起成圆形并用无菌透明贴固定在皮肤上。
儿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儿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术前准备:(1)核对患儿个人信息,确认身份、年龄、性别等,并做好相应记录。
(2)了解患儿的病情和需要进行的操作内容。
(3)对操作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保证无菌状态。
(4)保持操作环境的整洁和温暖,确保患儿舒适。
2.操作前准备:(1)与患儿及家长交流,耐心解释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以获得他们的配合和理解。
(2)适当安抚患儿情绪,缓解焦虑和恐惧感。
(3)协助患儿脱掉衣物,并妥善保护其隐私。
3.体格检查:(1)恰当选择体温计,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决定口温、腋温或肛温的测量方法。
(2)注意测量体温的时间和测量部位,并做好相应记录。
(3)使用适宜大小的听诊器,注意器械和手部清洁,准确听取心、肺、腹部等各部位的音响,记录相关发现。
4.药物给予:(1)核对医嘱和药物信息,确认患儿身份和药物剂量,以免发生错误。
(2)正确计量药物剂量,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确定给药方式和剂量。
(3)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如口服、鼻饲、静脉注射等,并采取相应的操作技术。
(4)监测药物给予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5.血液采集:(1)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一般在手、前臂或足背,便于操作和采样。
(2)采集前先清洗双手并戴好手套,使用一次性无菌工具采血。
(3)适当安抚患儿,减轻其疼痛感,熟练且快速地完成采血操作。
(4)注意观察患儿采血后的情况,观察有无明显出血,及时给予压迫止血。
6.呼吸道处理:(1)协助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2)选择合适的呼吸道辅助工具,如吸痰器、氧气面罩等,并确保其无菌状态。
(3)规范操作手法,注意吸痰的时机和频率,避免对患儿的不适和损伤。
7.导尿:(1)选择适合年龄和体型的导尿管,准备导尿所需的器械和消毒液。
(2)使用消毒棉球,顺序清洁尿道口到肛门周围的皮肤,避免交叉感染。
(3)用适量的润滑剂涂抹导尿管,缓慢且温和地插入患儿尿道,避免损伤。
(4)接尿采用尿袋,保持导尿管通畅。
儿科技能操作规范(一)

儿科技能操作规范(一)引言概述:儿科技能操作规范(一)是指针对儿科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掌握和运用的操作技能,以保证病患的安全和诊疗效果。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全面而系统的儿科技能操作规范,以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有效预防和处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
正文:1. 患者接待与沟通小点1: 对儿童和家长进行耐心、友好且专业的接待和沟通,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
小点2: 进行信息收集和记录,包括病史、症状及药物过敏史等。
确保准确、完整的病历记录。
小点3: 向患者和家长提供有关诊疗方案、治疗进程和可能的风险等的相关信息,以促进共识和理解。
小点4: 对于紧急情况和突发状况,儿科医务人员应迅速且有效地与患者家长进行沟通,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援助。
小点5: 必要时,与其他相关的医疗团队成员进行协同工作和沟通,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和治疗。
2. 体格检查小点1: 根据患者的年龄段和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格检查方法和工具,如体温计、听诊器、心电图仪等。
小点2: 进行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和方法,确保准确性。
小点3: 注意观察儿童的行为和情绪,了解潜在的不适和症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询问和评估。
小点4: 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早产儿等),特别关注生命体征、体温和皮肤情况等,进行必要的特殊检查。
小点5: 在体格检查之前和期间,与患者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指导。
3. 护理操作小点1: 实施婴幼儿的婴儿护理,包括清洁、喂养、更换尿布和给予药物等,确保卫生和安全。
小点2: 采用适当的体位和固定手法,进行儿童导尿、静脉采血、皮下注射等操作,降低感染和损伤风险。
小点3: 学习并运用各类儿童疾病的急救和抢救操作技能,包括儿童心肺复苏、止血等紧急处理措施。
小点4: 清洁和更换伤口敷料,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创伤的特点进行专业处理和护理。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Virtue carries wealth. On the morning of November 2, 2022
一、奶瓶喂奶技术
目的:补充新生儿每日能量需求,提高生存力;
二、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目的纠正患儿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三、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静脉输液目的保护患儿血管,随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急救和给药
四、新生儿肛门灌肠
目的:1排除肠道积气
2为患儿减轻腹胀和便秘
3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
五、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桡动脉穿刺
目的:1不适合做动脉插管时或脐动脉和外周动脉插管未能成功时 2当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样证明有问题时
3不得作为给药、输液或其他用途
六、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股静脉穿刺目的:用于血培养
七、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手背静脉穿刺目的:可用于新生儿肝肾功血标本的采集
八、新生儿输液泵的使用注射器输液泵目的:有效控制输液滴数,便于观察
九、新生儿输液泵的使用滴注输液泵
目的:有效控制输液滴数,便于观察
十、蓝光照射治疗技术
目的: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胆红素;
十一、拔胃管技术目的:
十二、吸痰技术
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
十三、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目的:观察生命体征
十四、新生儿沐浴法技术目的:保持清洁卫生
十五、注射配药技术:目的:预防感染
十六、吸氧技术目的:改善呼吸
十七、口腔护理技术
目的: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去除口腔异味
十八、鼻饲技术
目的:为早产儿、肺炎呛咳明显、严重心衰、吸吮无力、口腔感染供给营养、水分和药物
新生儿洗胃:目的
新生儿肛门直肠插管术:目的
新生儿科气管内吸痰操作规范目的。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目录一、静脉穿刺术 (3)二、头皮静脉穿刺术 (5)三、鼻胃插管术 (6)四、肛门直肠插管术 (8)五、心肺脑复苏抢救常规 (9)六、新生儿窒息复苏 (19)七、判断小儿体格生长的主要指标 (29)八、小儿心律失常 (34)九、儿科病史采集及相关知识 (35)十、儿童体格检查 (36)一、静脉穿刺术【适应证】1.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
2.低出生体重儿,在短期内不能达到足够的肠内营养时,需经中心静脉置管输注静脉营养液。
【禁忌证】静脉条件差,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操作前准备】无菌帽子和口罩,无菌手套,隔离衣,无菌孔巾,无菌镊,无菌剪和剪割器。
新生儿经皮插管装置可用两种装置:硅胶导管,通畅无引导丝;聚氨酯导管,有引导丝。
一般使用前者。
多种型号可供使用,直径1.9-2.0Fr。
透明贴膜(固定导管用),无菌盘,安尔典液,10ml 注射器 2 个,无菌止血带,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冲洗液,T 型管和无菌胶布。
【操作方法及程序】下面操作针对于有导丝的导管。
1.用无菌技术准备所需的器械。
2.在上臂选择适当的静脉(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或选择下肢大隐静脉。
3.测量导管插入深度。
上肢血管测量到上腔静脉或右心房的长度;下肢导管从穿刺点测量到左侧胸锁关节,再量至第三肋间。
一般导管上每 5cm 有一刻度以便测量。
4.戴帽子和口罩,洗手,穿无菌隔离衣,戴无菌手套。
5.首先用 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 3 次,再用安尔碘在插管的部位消毒 3 次,待消毒液干燥。
6.由助手系好止血带后铺无菌巾,并检查确认导管在套管针内。
7.将套管针刺入静脉,一旦见到套管针内有回血即停止进针。
松开止血带,握住套管针保持其在静脉内的位置,用镊子将导管通过套管针缓慢送入静脉。
8.当导管达到预定位置时,用手稳住已经进入的导管,小心撤出引导针并用纱布压迫局部止血。
9.去掉套管针针尖部的卡子后掰开引导针,小心撕开,直到引导针完全裂开。
在撤出引导针时如果有部分导管被拉出,需要再送入到预定的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物品摆放合理有序2分
准备齐全2分
每缺一件扣1分
操作前准备
核对医嘱、打采血标签、并核对标签上的床号、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
5
核对每项1分
携医嘱敲门进病房问好,核对床头卡,腕带,询问患儿姓名,观察患儿状态,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
5
核对每项1分,观察、评估各1分
沟通,向家长讲解操作方法,目的,注意事项,说明操作的安全性,取得理解和配合
操作过程
右手持注射器沿血管向心方向在颈外静脉上1/3与中1/3交界处呈30°角进针,
保持针头斜面向上,
见有回血后固定针头,抽血至所需量
(或穿刺点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中上1/3处,)
如无回血,可边抽边退针
15
进针位置1分,角度1分,穿刺成功8分,取血足够量5分
抽血完毕后,局部用无菌纱布或棉球按压止血3~5分钟(注意不可过于用力,避免出现血压下降,心跳骤停),同时助手抱起患儿,使其立、坐位。确认无出血时,方可离开。
术者立于患儿头端,位于操作方便,颈外静脉暴露明显一侧。
1
1分
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3
消毒面积1分,棉签使用正确1分(角度1分,蘸液适量1分)
术者左手食指压迫颈外静脉近心端,拇指沿血管方向绷紧皮肤
2
压迫1分,绷紧皮肤1分
操作过程
右手持注射器沿血管向心方向在颈外静脉上1/3与中1/3交界处呈30°角进针,
用物
治疗车上:治疗盘、盘内有0.45%~0.55%碘伏棉签、70%~80%酒精棉签、一次性输液器、电动理发器、护理包、备用头皮针
治疗车下: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利器盒
4
物品摆放合理有序2分
准备齐全2分
每缺一件扣1分
操作前准备
核对医嘱、打采血标签、并核对标签上的床号、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
5
核对每项1分
携医嘱敲门进病房问好,核对床头卡,腕带,询问患儿姓名,观察患儿状态,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
5
核对每项1分,观察、评估各1分
沟通,向家长讲解操作方法,目的,注意事项,说明操作的安全性,取得理解和配合
4
沟通2分,取得合作2分
处置室准备
操作者与助手洗手,戴口罩
6
洗手,戴口罩,礼仪每项1分
再次核对医嘱及采血标签,选择正确的试管或标本容器,检查有无破损,有效期
保持针头斜面向上,
见有回血后固定针头,抽血至所需量
(或穿刺点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中上1/3处,)
如无回血,可边抽边退针
15
进针位置1分,角度1分,穿刺成功8分,取血足够量5分
抽血完毕后,局部用无菌纱布或棉球按压止血3~5分钟(注意不可过于用力,避免出现血压下降,心跳骤停),同时助手抱起患儿,使其立、坐位。确认无出血时,方可离开。
小儿颈外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核人
项目
操作程序
分值
评分标准
素--质要求
服装衣帽整洁,仪表端庄,语言得体,动作规范,体态优美
8
头发、工作服、帽子、鞋、指甲、首饰各一分,仪表、体态各1分
用物
治疗车上:治疗盘、盘内有0.45%~0.55%碘伏棉签、70%~80%酒精棉签、备用头皮针、5ml注射器(根据采血量可选择10ml),7号采血针、试管、护理包、洗手液
5
按压5分,
术者将采出的血样延管壁注入试管内
2
注意手法,不溶血2分,
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2
2分
再次核对医嘱,床头卡,腕带,标本标签,化验单
2
每项核对0.5分
操作熟练,动作规范,程序正确
3
每项1分
总体印象
好,中,差(注意无菌观念、应变能力、沟通技巧、病人满意度)
4
每项1分
总分
100
小儿头皮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核人
项目
操作程序
分值
评分标准
素--质要求
服装衣帽整洁,仪表端庄,语言得体,动作规范,体态优美。
8
头发、工作服、帽子、鞋、指甲、首饰各一分,仪表、体态各1分
4
核对1分,打印1分,检查试管每项一分
粘贴标签(注意将试管上的刻度线露出),放入治疗盘
2
粘贴1分,盘内摆放正确1分
操作过程
推车入病房,再次核对床头卡,采血标签上的床号、姓名、住院号,核对患儿腕带
5
核对每项1分
患儿准备:患儿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肩与床沿平齐,肩下垫一薄枕,枕上垫一次性治疗巾。使头下垂,与肩呈20°~30°,使颈部伸展平直,充分暴露颈外静脉。
5
核对每项1分
患儿准备:患儿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肩与床沿平齐,肩下垫一薄枕,枕上垫一次性治疗巾。使头下垂,与肩呈20°~30°,使颈部伸展平直,充分暴露颈外静脉。
6
体位1分,与床沿平齐1分,肩下垫薄枕1分,治疗巾1分,颈部伸展平直1分,颈静脉暴露1分
助手:立于床旁,面向患儿两臂夹紧患儿身躯(主要是躯干及双上肢),两手扶住面颊及枕部,固定患儿头部(切勿蒙住患儿口鼻),使患儿头部稍垂于床沿下。操作过程中观察患儿面色,状态。
6
体位1分,与床沿平齐1分,肩下垫薄枕1分,治疗巾1分,颈部伸展平直1分,颈静脉暴露1分
助手:立于床旁,面向患儿两臂夹紧患儿身躯(主要是躯干及双上肢),两手扶住面颊及枕部,固定患儿头部(切勿蒙住患儿口鼻),使患儿头部稍垂于床沿下。操作过程中观察患儿面色,状态。
5
助手位置1分,固定躯干1分,固定头部1分,不蒙住口鼻1分,观察患儿1分
5
按压5分,
术者将采出的血样延管壁注入试管内
2
注意手法,不溶血2分,
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2
2分
再次核对医嘱,床头卡,腕带,标本标签,化验单
2
每项核对0.5分
再次沟通,观察患儿面色状态
3
沟通2分,观察1分
洗手,记录
2
洗手1分,记录1分
推车回治疗室,整理用物
1
整理1分
标本及时送检
1
1分
熟练程度
5
助手位置1分,固定躯干1分,固定头部1分,不蒙住口鼻1分,观察患儿1分
术者立于患儿头端,位于操作方便,颈外静脉暴露明显一侧。
1
1分
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3
消毒面积1分,棉签使用正确1分(角度1分,蘸液适量1分)
术者左手食指压迫颈外静脉近心端,拇指沿血管方向绷紧皮肤
2
压迫1分,绷紧皮肤1分
4
沟通2分,取得合作2分
处置室准备
操作者与助手洗手,戴口罩
6
洗手,戴口罩,礼仪每项1分
再次核对医嘱及采血标签,选择正确的试管或标本容器,检查有无破损,有效期
4
核对1分,打印1分,检查试管每项一分
粘贴标签(注意将试管上的刻度线露出),放入治疗盘
2
粘贴1分,盘内摆放正确1分
操作过程
推车入病房,再次核对床头卡,采血标签上的床号、姓名、住院号,核对患儿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