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广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解释

⼴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解释附件⼴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解释⼀、结构优化指标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重:也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重。
计算公式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产总值×100%2.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指三次产业的GDP结构与从业⼈员结构差距百分点的总和。
计算公式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三次产业GDP⽐重-三次产业从业⼈员⽐重│3.⾼新技术产品出⼝占出⼝⽐重:指按海关统计的货物进出⼝中,⾼新技术产品出⼝占全部货物出⼝的⽐重。
计算公式为:⾼新技术产品出⼝占出⼝⽐重=⾼新技术产品出⼝总额÷全部货物出⼝总额×100%4.居民消费⽀出占GDP⽐重:也即消费率,指按⽀出法核算的GDP中,居民消费⽀出所占的⽐重。
计算公式为:居民消费⽀出占GDP⽐重=居民消费⽀出÷国内⽣产总值×100%5.城镇化率:指城镇⼈⼝占常住⼈⼝的⽐重。
计算公式为:城镇化率=城镇常住⼈⼝÷地区常住⼈⼝总数×100%6.城乡居民收⼊⽐:指城镇居民⼈均可⽀配收⼊与农村居民⼈均纯收⼊之⽐(以农为1)。
计算公式为:—1—城乡居民收⼊⽐=城镇居民⼈均可⽀配收⼊÷农村居民⼈均纯收⼊7.区域发展差异系数:指所辖区域内各地区⼈均GDP的离差系数,反映各地区经济发展⽔平的差异程度,系数越⼤表⽰差异程度越⾼。
计算公式为:区域发展差异系数=各地区⼈均GDP的标准差÷各地区⼈均GDP的平均值⼆、产业升级指标8.⾼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业⽐重:指规模以上⼯业增加值中⾼技术制造业的占⽐,⾼技术制造业按照国家统⼀的统计标准进⾏汇总。
计算公式为:⾼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业⽐重=⾼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业增加值×100%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业⽐重:指规模以上⼯业增加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国家统⼀的标准进⾏汇总。
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

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
4.2%
国家统计局2018-10-10 09:30
经核算,2017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472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8%,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1.6个百分点。
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占GDP比重稳步上升,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行业分,2017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为12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8%;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3328亿元,增长15.9%,占比为9.6%;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19300亿元,增长20.4%,占比为55.6%。
按活动性质分,文化核心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22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8%;文化相关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12222亿元,增长9.8%,占比为35.2%。
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类别名称
绝对额(亿元)
构成占比(%)
文化及相关产业
34722
100.0
第一部分文化核心领域
22500
64.8
一、新闻信息服务
4864
14.0
二、内容创作生产
7587
21.9
三、创意设计服务。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一、文化用品、设备生产行业增加值计算:(一)年度计算1、规模以上年度文化用品、设备生产行业增加值按工业报表制度中的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核算。
2、全社会年度文化用品、设备生产行业增加值:增加值=规模以上年度文化用品、设备生产行业增加值÷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年度全社会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二)季度测算1、规模以上文化用品、设备生产行业增加值=∑(分行业文化用品、设备生产行业工业总产值×行业中类增加值率)2、全社会季度文化用品、设备生产行业增加值:增加值=规模以上季度文化用品、设备生产行业增加值÷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年度全社会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该比重根据年报资料每年调整一次)二、文化用品、设备批发零售行业增加值计算:(一)年度计算1、限额以上文化用品、设备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劳动报酬=本年应付工资总额+本年应付福利费总额+劳动、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差旅费×6.4%+工会经费×60%+营业费、管理费和财务费用合计×0.3%生产税净额=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中的税金+本年应交增值税+营业费、管理费和财务费用合计×0.1%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营业盈余=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合计)+营业费、管理费和财务费用合计×0.8%2、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比重A=普查年度文化产业中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全部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加值=非普查年度全部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比重A(二)季度测算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比重B=年报文化产业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全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加值=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比重B2、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季度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比重A三、文化服务行业增加值计算(年报、季报方法相同):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一)法人企业劳动报酬=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福利费总额+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住房补贴及公积金+差旅费×6.4%+工会经费×60%+营业成本及费用合计×2.7%生产税净额=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中的税金+营业成本及费用合计×0.9%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营业盈余=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合计)+营业成本及费用合计×2.7%(二)行政事业单位劳动报酬=人员支出+职工福利费总额+劳务费+就业补助费+取暖费+差旅费×6.4%+(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助学金—抚恤和生活补助)生产税净额=经营税金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营业盈余=收支结余×〔(经营收入+事业收入合计)÷本年收入合计〕。
基于实物量数据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核算模型研究

求 非 常 迫 切 , 量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更 为 突 出 的是 , 化 产 业 等 一 批 新 兴 现 代 服 务 业 , 企 业 基 层 单 位 的统 计 核 算 环 质 文 在 节 比较 薄 弱 的 情况 下 , 果 沿 袭 常 规 的 国 民经 济 核 算 方 法 将 会 产 生 许 多 问题 , 重 影 响 核 算 的 数 据 质 量 。 就 如 何 如 严 改革 与 发 展我 国 的 服务 业增 加值 的 统 计 核 算 , 文 提 出一 种 新 的思 路 , 以 我 国 文 化 产 业增 加 值 核 算 为 例 , 入 现 本 即 引 代 数 理 统 计模 型 方 法 , 于 相 对 较 好 的实 物 量 数 据 对 产 业 增 加 值 等 重 要 的价 值 量 数 据 进 行 推算 。 基 关 键 词 : 化 产 业 ; 加 值 ; 构 方 程 模 型 文 增 结
ea p , oi r u es tt a m d l t ea a o e m r n v u a yh a t v l ed t. x m l t n o c t i i l o e v l t sm p t t a ed t b i q l o m a e td a sc so ue i o a l a h g u i y u a
第 2 第 2 6卷 期 20 0 9年 2月
统计 研 究
S aitc lRe e r h t tsia s a c
Vo . 6。No 2 12 .
Fe b.2 0 O 9
基于 实物 量数据 的文化 产业 增 加值 核 算模 型 研 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赵 彦 云 吴翌 琳
内容 提 要 : 国服 务 业 核 算 相 对 滞 后 , 服 务 业 发 展 的 地 位 却 越 来 越 重 要 , 社 会 对 服 务 业 统 计 核 算 的 数 据 需 中 但 全
“八项工程”监测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 - 邳州统计局

“八项工程”监测统计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人均GDP是指一定时期内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常住人口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当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及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与GDP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务业增加值/GDP×100%3、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指一定时期内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增加值的百分比。
生产性服务业,指以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经营性和可贸易性的特点,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也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
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指一定时期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5、国际服务贸易增长率:指报告期内,在国际间服务进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
其中,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收入的增长速度为服务出口增长率;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支出的增长速度为服务进口增长率。
6、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指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和生物技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六大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
7、消费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消费(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总额)占GDP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消费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GDP×100%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最终消费所占的份额,即当年的最终消费增量与GDP增量的百分比(均按可比价计算)。
最终消费是指全社会形成的对最终消费品(包括货物和服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量。
计算公式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当年最终消费-上年最终消费)/(当年GDP-上年GDP)×100%9、城市化水平: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VS
应用范围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适用于对文化产业 的发展趋势、行业结构、市场状况等方面 进行监测和分析,为政府决策和文化产业 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03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
文化产业的总体情况指标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 标
包括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就业人数、资产总 计等反映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指标。
资产负债率指标
通过计算文化产业的资产 负债率,反映文化产业的 负债情况。
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指标
研发经费投入指标
统计文化产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反映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
研发人员数量指标
统计文化产业研发人员数量,反映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
新产品占比指标
通过计算文化产业新产品的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占比,反映文化产业 的创新能力。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动态调整和完善
及时跟进国家政策变化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断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需要及时 跟进相关政策的变化,并相应调整统计指标体系。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指标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需要及时了解并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情 况,并相应调整统计指标体系。
定期评估和完善指标体系
需要定期对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完善和优化 指标体系。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数据采集和发布机制
建立科学的数据采集机制
针对不同的统计指标,需要建立科学的数据采集机制,确保数据 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完善数据审核和把关机制
对于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建立完善的审核和把关机制,确保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信度。
建立及时的数据发布机制
为了使相关各方能够及时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需要建立及时 的数据发布机制。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建议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复印和胶印设备制造
3474
文化批发 和零售业
图书批发 报刊批发
5143 5144
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批发
5145
图书、报刊零售
5243
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零售
5244
贸易代理 *
5181
拍卖 *
5182
通讯及广播电视设备批发 *
5178
电气设备批发 *
5176
4
第一级分类
第二级分类
首饰、工艺品及收藏品批发
五、附录 ....................................... 44
附录 1: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表式 .................................44 附录 2:三项费用合计中属于增加值部分的核算 .......................45 附录 3:经济普查年度资料来源表式 .................................47 附录 4: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 .................................59
2450
露天游乐场所游乐设备制造
2461
游艺用品及室内游艺器材制造
2462
其他娱乐用品制造
2469
3
第一级分类
第二级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
电视机制造
3951
音响设备制造
3952
影视录放设备制造
3953
焰火、鞭炮产品制造
2672
机制纸及纸板制造 *
2221
手工纸制造
2222
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
2642
图书馆
档案馆
5
文化产业指标

中国大城市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关于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内涵、外延及结构框架对于文化产业,目前国际国内均未做出明确界定,有的将其作为产业门类来计算,有的将其分解为若干个领域,分别并入其他产业。
如美国,将出版业和音像制品生产划入制造业。
如美国,将出版业和音像制品生产划入制造业,将电影生产编入服务业,有时则纳入信息产业,将电影生产编入服务业,有时则纳入信息产业。
在日本,文化产业则被理解为能满足人们文化和爱好的产业部门。
在我国,文化产业在80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是被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因此文化产业的”事业性”、"公共性”与”市场性"并存。
在这种历史前提下确定文化产业的概念内涵,一要着眼于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二要立足于市场经济。
它必须具有文化的属性,产业的性质;它应是"从事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以文化为内涵的各种服务活动或部门的集合”;其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具体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致性上,即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其目的是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全面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
文化产业外延的确定基于内涵的确立。
遵循上述原则,它既包括原有文化事业体制下的一些行业,也囊括了活跃于市场经济中的新兴行业;它涵盖了生产、营销、消费的各个环节,并把跨越于二、三产业的一些行业归纳于文化产业的体系中来;其体制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联营、个体、股份、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等多种类型。
请见下列结构框架图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文化产业结构中,纳入了文化旅游业、广告业、竞技体育与博彩业,这在各项研究中是前所未有的.文化旅游业是国内近年来成长迅速的新兴产业,其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4%,国内旅游已成为重中之重.何以划入文化产业,道理很简单。
旅游看什么?看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核算是根据2005、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财务统计资料,使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收入法进行核算。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按照这种计算方法,文化产业增加值由全省各文化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为:
文化产业增加值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在实际测算过程中,根据普查资料财务状况表的类型不同,文化产业行业增加值分别按以下情况进行测算,然后汇总而成。
(一)法人单位的增加值计算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涉及18个行业中小类)
劳动者报酬 =本年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本年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劳动、待业保险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差旅费
*0.064+工会经费*0.6
生产税净额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其中的税金+排污费+本年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折旧=(其中:本年折旧)
营业盈余 =营业利润+工会经费*0.4
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涉及18个行业中小类)
劳动者报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劳动失业保险费
生产税净额=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
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涉及17个行业中小类)
劳动者报酬=本年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本年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劳动、失业保险费+差旅费*0.064+工会经费*0.6 生产税净额=本年应交增值税+管理费税金+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固定资产折旧=其中本年折旧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工会经费*0.4
4、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企业(涉及17个行业中小类)
劳动者报酬=从业人员报酬+劳动、失业保险费
生产税净额=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固定资产折旧 =本年折旧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
5、服务业企业(涉及45个行业中小类)
劳动者报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劳动、失业保险费
生产税净额=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
注:在以上1-5的企业费用合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中,按2002年投入产出调查提供的比率分摊一部分到增加值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中。
6、行政事业单位(涉及45个行业中小类)
劳动者报酬=人员支出+福利费+劳务费+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助学金-抚恤和生活补助+差旅费*0.064
生产税净额=经营税金(限事业单位填)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价*0.04
营业盈余=0
(二)产业活动单位的增加值计算
根据法人单位资料计算行业法人单位的增加值率。
计算公式:
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
其中:工业企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
商业企业总产出=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服务业企业总产出=主营业务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总产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各种设备、交通工具及图书资料购置费-助学金-抚恤和生活补助
7、产业活动单位
非文化法人单位的文化产业活动单位的增加值
计算公式:
=某行业产业活动单位产出*同行业法人单位的增加值率
其中:产业活动单位产出指经营性单位收入和行政事业性单位支出。
(三)个体经营户的增加值计算
8、个体经营户(文化和娱乐业)
劳动者报酬=雇员报酬
生产税净额=缴纳税费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价*0.05
营业盈余=营业收入-营业支出-固定资产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