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汀创作中底层人物叙事
112在其香居茶馆里

沙汀(1904年生),原名杨朝熙,四川安县人,“左联”成员之一(茅盾、沈从文)《沙汀短篇小说选》;长篇《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合称《三记》《在其香居茶馆里》发表于1940年12月《抗战文艺》第六卷第四期,是沙汀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围绕兵役问题,描写了一个边远小镇中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作品结构紧凑,作者把矛盾集中于其香居茶馆中展开,类似一出独幕剧。
斗争激烈,忽而又急转直下,收到了大起大落而不显生硬的艺术效果。
人物塑造,也富有特色。
在不长的篇幅里,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既揭示了他们的反动共性,又刻划了各个人物的独特性格。
联保主任方治国的阴诈,邢么吵吵的粗野,其他如张三监爷、黄毛牛肉等人的个性也毫不雷同。
作者对新上任的县长和邢么吵吵的大哥则用暗写手法,笔墨不多,但整个事件以至所有在场人物,又无不受到这两个人的操纵。
结尾通过蒋米贩子带来的消息使得一场闹得不可开交的纠纷立刻变成一出无谓的笑剧,而国民党的兵役黑幕也揭露无遗,不啻画龙点睛,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在其香居茶馆里》的写作背景正值抗战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国民党不顾民族存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企图将中国引向黑暗,以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强行推行兵役制,到处抓丁拉夫,表面为抗日,实则为扩充其反革命势力,强化法西斯统治,并借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
这些正是这篇小说描写的重要题材。
小说围绕着兵役问题,描写了发生在四川某乡镇的一出丑剧。
揭示了国民党抓丁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同时也暴露了当时当地袍哥、地痞、土豪劣绅之间的狗咬狗的斗争,小说富于强烈的戏剧性和讽刺性。
1.简述《在其香居茶馆里》的思想主题。
答:《在其香居茶馆里》是沙汀在抗战前期发表的一篇重要小说。
作品以当时四川某乡镇一个茶馆为生活舞台,围绕着国民党当局抓壮丁的一幕幕丑剧,揭示了反动统治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同时也暴露了当地袍哥、地痞、土豪劣绅之间狗咬狗的争斗。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联保主任方治国,当他看见正从东头走来,嘴里照例扰嚷不休的邢幺吵吵的时候,简直立刻冷了半截,觉得身子快要坐不稳了。
使他发生这种异状的原因是这么来的:为了种种糊涂措施, 目前他正处在全镇市民的围攻当中,这是一;其次, 幺吵吵的第二个儿子,因为缓役了四次,好多人讲闲话了;加之,新县长又是宣布了要整顿兵役的,于是他就赶紧上了一封密告,而在三天前被兵役科捉进城了。
而最为重要的还在这里:正如全市市民批评的那样, 幺吵吵是个不忌生冷的人,甚么话他都嘴一张就说了,不管你受得住受不住。
就是联保主任的令尊在世的时候,也经常对他那张嘴感到头痛。
因为尽管幺吵吵本人并不可怕,他的大哥可是全县极有威望的耆宿,他的舅子是财务委员,县政上的活动分子,都是很不好沾惹的。
幺吵吵终于一路吵过来了。
这是那种精力充足,对这世界上任何物事都抱了一种毫不在意的态度的典型男性。
他常打着哈哈在茶馆里自白道: “老子这张嘴么,就这样:说是要说的,吃也是要吃的;说够了回去两杯甜酒一喝,倒下去就睡!……”。
现在,幺吵吵一面跨上其香居的阶沿,拖了把圈椅坐下,一面直着嗓子,干笑着嚷叫道:“嗨,对!看阳沟里还把船翻了么!……”他所参加的桌子已经有着三个茶客,全是熟人:十年前当过视学的俞视学;前征收局的管帐,现在靠着利金生活的黄光锐;会文纸店的老板汪世模汪二。
他们大家,以及旁的茶客,都向他打着招呼:“拿碗来!茶钱我给了。
”“坐上来好吧,”俞视学客气道, “这里要舒服些。
”“我要那么舒服做甚么哇?”出乎意外,幺吵吵横着眼睛嚷道, “你知道么,我坐上席会头昏的,——没有那个资格!……”本份人的视学禁不住红起脸来。
但他随即猜出来幺吵吵是针对着联保主任说的,因为当他嚷叫的时候,视学看见他满含恶意地瞥了一眼坐在后面首席上的方治国。
除却联保主任,那张桌子还坐得有张三监爷。
人们都说他是方治国的军师,但实际上,他可只能跟主任坐坐酒馆,在紧要关头进点不着边际的忠告。
试论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试论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内容提要:写于1940年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是沙汀在抗战时期的代表作,对该作品的创作特色分析如下:一、新颖独特的选材。
二、别具匠心的结构。
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四、冷峻客观的写作态度。
最后比较沙汀与同时期的现实主义讽刺作家张天翼的不同讽刺手法在效果上的差异。
主题词:讽刺喜剧腐败政权别开生面出人意料软硬人冷峻客观沙汀(1904~1992),他是30年代初期左联培养的有较高成就的新作家之一,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在讽刺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写于1940年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作,作品如一幕精心构思的绝妙的讽刺喜剧,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抗战时期国统区在兵役问题上的内幕,尖锐而深刻地暴露了国民党政权的黑暗腐败和“大后方”土豪劣绅集团的横行不法,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尔虞我诈,营私舞弊的丑恶本质,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下面,我准备就《在其香居茶馆里》的创作特色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新颖独特的选材作者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创作素材,选材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川西小镇的闹剧:联保主任方治国熟悉新县长要整顿兵役,而密告了邢么吵吵的二儿子四次逃避兵役。
而象邢么吵吵这样有钱有势的头面人物照常情是不在被征招之列的,这回竟然被抓,当然有时体面,就此引发了方治国和邢么吵吵的矛盾冲突,在其香居茶馆里演出了一幕丑剧。
开始时一进一退,互相嘲讽,谩骂。
邢么吵吵一上场就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而方治国却不予其正面交锋,继而是双方僵持不下,陈新老爷出面调解,调解不成最终两人大打出手,正在闹得不可开交之时蒋米贩子从城里带来消息:邢么吵吵的儿子因为“报数报错了,队长说他没资格打国仗,就开革了。
”于是,一场乌烟瘴气的“讲茶”就成了毫无意义的闹剧。
作品通过对川西农村事态人情和风俗习惯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风云。
作品选择了集聚各类人物的茶馆作为舞台,让主人公邢么吵吵和方治国以及他们的帮忙、帮闲们充分表演。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题目已按字母A~Z排序一、单项选择题1. 1912年出版的《玉梨魂》曾风靡一时,是鸳鸯蝴蝶派最为畅销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作者是(徐枕亚)。
2. 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4期发表《文学与革命》,这是革命文学主张的最初萌芽。
西谛即(郑振铎)。
3. 1926—1929年,在《小说月报》上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的作者,是当时尚在英国的(老舍)。
4. 1930年,丁玲以瞿秋白和王剑虹(丁玲的好友)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
5. 1944年到抗战胜利期间,老舍创作了一生中规模最宏大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由《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组成,近一百万字。
这部小说是(《四世同堂》)。
6. 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与散文集《漂泊杂记》一起,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范围。
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南行记》)。
7. 巴金的第一部小说是1929年问世的(《灭亡》)。
8. 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沙汀的(《淘金记》)。
9. 被称为“鬼才”的新感觉派后起之秀是(穆时英)。
10. 冰心的第一篇小说就是谈女子教育问题的(《两个家庭》)。
11. 冰心于1919年8月在《晨报》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两个家庭》)。
12. 《财主底儿女们》是作为七月派作家贡献给新文学的重大收获。
其作者是(路翎)。
13. 奠定凌叔华文坛地位的成名作是1925年1月10日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的(《酒后》)。
14. 丁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
15. 短篇小说《法律外的航线》表现作者在一艘外国商船上的见闻,船上趾高气扬的洋人和贫困国人的鲜明对比,对偷搭轮船的穷人的残酷惩处,以及峡岸。
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章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1937-1949)一、单项选择题1.诗歌创作深入地探索、表现“自我”的诗人是A.田间B.艾青C.臧克家D.穆旦【解析】:D 诗歌创作深入地探索、表现“自我”的诗人是穆旦。
2.标志着夏衍的剧作题材从历史转向现实的话剧是A.《上海屋檐下》B.《法西斯细菌》C.《心防》D.《赛金花》【解析】:A 本题考查夏衍的戏剧创作。
1937年夏衍发表的话剧《上海屋檐下》可以视为他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真正起点,从这里开始,夏衍把眼光从历史题材转向现实题材,从英雄、传奇人物转向平凡、普通的人民。
3.《乱世男女》的作者是A.于伶B.陈白尘C.阿英D.欧阳予倩【解析】:B 《乱世男女》的作者是陈白尘。
4.葛微龙出自于张爱玲的小说A.《倾城之恋》B.《沉香屑:第一炉香》C.《沉香屑:第二炉香》D.《金锁记》【解析】:B 本题考查张爱玲的作品。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为了享乐与金钱,背叛了没落世家恪守的传统道德观念。
5.《蜗牛在荆棘上》的作者是A.路翎B.田间C.田汉D.夏衍【解析】:A 本题考查《蜗牛在荆棘上》的作者。
20世纪40年代后期,路翎创作了长篇小说《燃烧的荒地》,中篇小说《蜗牛在荆棘上》、《嘉陵江畔的传奇》以及十余个短篇,大多以农村和农民为题材。
6.孙犁的代表作是A.《嘱咐》B.《荷花淀》C.《光荣》D.《铁木前传》【解析】:B 本题考查孙犁的代表作。
在孙犁诸多塑造妇女形象的小说中,写得最传神、最动人的是他的代表作《荷花淀》。
7.《漳河水》的作者是A.李季B.贺敬之C.阮章竞D.丁毅【解析】:C 本题考查《漳河水》的作者。
从1943年起,阮章竞先后发表、出版了大型话剧《未熟的庄稼》、独幕话剧《糖菜夫妻》、大型歌剧《赤叶河》、长诗《圈套》、长篇叙事诗《漳河水》。
8.《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A.李季B.贺敬之C.阮章竞D.丁毅【解析】:A 《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9.水生嫂出自于孙犁的作品A.《荷花淀》B.《暴风骤雨》C.《断魂枪》D.《光荣》【解析】:A 水生嫂出自于孙犁的作品《荷花淀》。
抗日战争时期的沙汀

○缅怀情丝抗日战争时期的沙汀陈兴荣 沙汀,原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四川省安县人。
他在大革命时期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是中共安县地下党组织创建人之一。
30年代初,沙汀在上海初叩文学大门,以反映土地革命风暴、军阀血腥屠杀制造的白色恐怖和讴歌人民的抗日热情、揭露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而成为文学新人,被鲁迅列入“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列。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妄图灭亡全中国的侵略战争。
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
当时在中国文艺家协会工作的沙汀,毅然决定用自己手中的笔,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及时地来反映种种震撼人心的战争”。
他参加了由夏衍组织的以卢沟桥事变为中心的长篇小说《卢沟桥演义》的集体创作,他执笔完成的《前夜》在《救亡日报》上发表,以唤起民众的抗日爱国热情。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
沙汀耳闻目睹了被日军踢下河滨的妇女和婴儿,被日军用刺刀活活捅死的百姓,被日军飞机炸得血肉模糊的肢体。
他大声忿詈,以杂文《这不比强盗更可恶么!》,将日军的罪恶行径公之于世,动员人民投入抗战。
在上海保卫战的日日夜夜,沙汀联络作家,组织募捐,慰问伤员。
他四处奔走,渴望上前线去战斗,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未能如愿。
1938年春,沙汀回到四川开展抗日活动。
他与周文积极联络成都文化界人士,筹组“抗敌宣传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他参加了车耀先主编的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的《大声周刊》社组织的抗战军人家属慰问团。
沙汀在四川目睹了国统区抗战现实中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有力地提出了抗战前后方“一面在严肃地工作,一面是荒淫和无耻”的尖锐的社会问题。
他先后发表了《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慰问抗战军人家属小记》、《送穆老太太进医院》、《用不着忏悔》等文。
对国民党在大后方“底面不符”的“国防”措施加以辛辣讽刺;为抗战士兵家属的不幸境遇大声疾呼;对国民党当局的“过桥抽板”行径痛加申斥。
场景·人物·语言——沙汀小说构成的地域要素分析

绵 阳师范学院学报
J u  ̄ o a yn r om fMin a gNom ̄ Unv r ies
M a . 01 r2 0
V0 . 9 N . 12 o 3
场 景 ・ 物 ・ 言 人 语
沙 汀 小说 构 成 的地 域 要 素分 析
邓 伟
( 重庆工 商大学文学与新 闻学 院 , 重庆 4 0 6 ) 0 0 7 摘 要 :作 为中 国现 代地域作 家的典型代表 , 汀一方 面是 巴蜀地域 的优 秀表现者 , 沙 另一方 面也 以左翼 阶级 斗争的 架构反观 与批判 巴蜀大地的生存 , 而使 其 小说创作 呈现 出独特的质地 。这反 映到 小说 内部 , 从 包括 : 富于巴 蜀社会 内容 的场景描绘 ; 民族精神心理 的开掘 和地域 特 色人 物的 塑造 ; 对 小说 语言 方面 的地 域 气质探 索。它形成 了一种“ 沙汀式” 的现 实主义 小说 , 进 了中国现代 小说 的发展 进程。 促
发展 中不平 衡性 的深 刻 印记 , 打上 了 内陆 文 明落后 、 沉重 的基 调 , 而显示 出 明确 的地域 指认性 。同时 , 从
文化” 的若 干 另 类 意 义 : 着 基 于 民族 国 家 与 阶 级 有 斗 争意识 的意识形 态 建构 ; 着 因 “ 现 代 ” 断 而 有 前 判 认 定乡 土 中人 的 生 活 状 态 与 精 神 心 态 为 病 态 的 看
在盆地封闭的条件下 , 这一切又不停地发酵、 浓缩 、 异 化 着人 的生 存 。其 中最 集 中、 型 的 沙 汀小 说 场 典 景体 现无 疑是 茶馆— — 它是 沙汀 小说 巴蜀 书写在 特
收 稿 日期 :0 91 —0 20 -21 基 金 项 目 : 文 为 重 庆 市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项 目的 阶 段 成 果 , 号 为 2 0 本 编 0 8一Y 7 W0 。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40年代文学)-试卷2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40年代文学)-试卷2(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20世纪40年代香港文学的突出特点是 ( )(分数:2.00)A.大批大陆作家两次南来香港√B.作家集体“失声”C.创作成绩以诗歌较为突出D.创作成绩以散文较为突出解析:2.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的作者是 ( )(分数:2.00)A.吕赫若B.张文环C.龙瑛宗D.吴浊流√解析:3.不属于抗战初期的小型街头剧代表的是 ( )(分数:2.00)A.《最后一计》B.《打回老家去》√C.《放下你的鞭子》D.《三江好》解析:4.以下作品的作者为宋之的的是 ( )(分数:2.00)A.《秋声赋》B.《鞭》√C.《金玉满堂》D.《夜上海》解析:5.《棠棣之花》是谁的作品? ( )(分数:2.00)A.田汉B.夏衍C.郭沫若√D.阳翰笙解析:6.被闻一多称赞为“时代的鼓手”的是 ( )(分数:2.00)A.力扬B.田间√C.袁水拍D.冯至解析:7.《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作者是 ( )(分数:2.00)B.艾芜C.路翎D.废名解析:8.可看作是旧中国知识分子灰色人生的真切写照的作品是 ( )(分数:2.00)A.《还乡记》B.《山峡中》C.《围城》√D.《淘金记》解析:9.曹七巧是张爱玲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 )(分数:2.00)A.《倾城之恋》B.《金锁记》√C.《连环套》D.《红玫瑰与白玫瑰》解析:10.《探险队》是哪位诗人的诗集? ( )(分数:2.00)A.郭沫若B.穆旦√C.冯至D.田间解析:11.陈白尘的代表作是 ( )(分数:2.00)A.《升官图》√B.《乱世男女》C.《未婚夫妻》D.《岁寒图》解析:12.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的是 ( ) (分数:2.00)A.《刘胡兰》B.《王秀鸾》C.《白毛女》√D.《赤叶河》解析:13.《暴风骤雨》的作者 ( )(分数:2.00)A.柳青B.欧阳山C.丁玲D.周立波√解析:14.《荷花淀》是谁的作品? ( )(分数:2.00)B.孙犁√C.李季D.阮章竞解析:15.《漳河水》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 )(分数:2.00)A.赵树理B.孙犁C.李季D.阮章竞√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6.属于“九叶诗派”诗人的有( )(分数:2.00)A.辛笛√B.陈敬容√C.郑敏√D.艾青E.冯至解析:17.下列属于《围城》中的人物的是 ( )(分数:2.00)A.方鸿渐√B.孙柔嘉√C.李梅亭√D.董斜川√E.韩学愈√解析:18.艾青的“太阳组诗”包括( )(分数:2.00)A.《太阳》√B.《煤的对话》√C.《向太阳》√D.《吹号者》√E.《他死在第二次》√解析:19.下列孙犁作品和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分数:2.00)A.《老胡的事》一小梅√B.《麦收》一二梅√C.《荷花淀》一水生嫂√D.《山地回忆》一妞儿√E.《光荣》一吴召儿解析:20.以下属于赵树理的作品的有( )(分数:2.00)A.《小二黑结婚》√B.《李有才板话》√C.《李家庄的变迁》√D.《地板》√E.《福贵》√解析:21.以下属于“七月诗派”的诗人是( )(分数:2.00)A.徐志摩B.陈梦家C.鲁藜√D.绿原√E.阿垅√解析:三、名词解释(总题数:2,分数:4.00)22.“孤岛文学”(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指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目军进入租界止,存在于上海租界的文学,由于四面都是沦陷区,故称“孤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沙汀创作中的底层人物叙事
摘要:沙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四川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也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他注重写川西北部的乡村生活,将自身的感受融入其中,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底层形象。
纵观他的小说,应该说在底层人物描述上可以看出系列性。
因此,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反映出了隐藏在他们背后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
关键词:底层形象;怜悯与同情;痛恨与厌恶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引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进行底层形象塑造的作家不占少数,成就也比较突出,而这些作家大多是有着底层的生活经历,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于自己的作品中,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开始也有着一位作家在关注着底层人的生活,用他的笔在记录并反映着这样一群民众的生活,他就是川西文学的代表——沙汀。
沙汀的文学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界线便是1935年因奔母丧重回四川故乡。
沙汀在1935年的回乡,使他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触动,因此,他的创作风格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真正的形成了他阴郁、深沉的写作风格。
鲁迅曾特别指出:“就自己熟悉的题材进行创作,要有严肃的创作态度”“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①
p(369)所以,他开始选取熟悉的生活作为创作背景,因此之后的的创作有了质的飞跃。
那么,在这一阶段的创作中,塑造了一些典型性的人物,大多是底层的人物,而这些底层的人物是他所熟知的,有他同情的也有他痛恨的。
因此,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就形成了两个鲜明的系列。
即怜悯与同情的以及痛恨与厌恶的。
1935年之后,沙汀写了一批反映下层人物的佳作。
包括《兽道》、《在祠堂里》、《代理县长》、《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等优秀的作品。
《兽道》是一部具有浓重悲剧意识的小说,它的悲剧性是故事本身就具有的,那么转到人物身上,可以说是悲惨而又令人深思的,魏老婆子是姑父家的佣妇,为人和善勤恳,有说有笑,守寡过年,养大儿子,讨了媳妇。
儿子当脚夫、做生意,被军阀混战阻隔在省城。
媳妇产后尚未出月,便被一群大兵闯进来轮奸了。
魏老婆子阻拦、争闹:“她身上不干净,她才生了娃子,”“我跟你们来哩!”毕竟无效,媳妇也含恨上吊而死。
魏老婆子投告官府,官府没接受她的状纸,只令保长向施材局帮她讨一副棺材。
亲家母也不容她,与她哭闹揪打:“把人给我煮起吃了,也该还我一个骨头!”因此,世道是不公正的,受害者反而得不到公正的对待,却成了害人者。
而街上的兵太太公然唆使她的儿子撩开裤裆羞辱这个苦命的老妇人:“吓,我跟你来哩!”唯一可以给魏老婆子一点安慰的,是她初生的孙儿,但这无娘的小生命也不久就归天了。
待魏老婆子的儿子赶回来,把她接回家去不久,她就疯了,下身赤裸着,披散头发,一
手拿着裤子,一手拿着破竹篙,用竹篙敲击这街道上的铺石,嚷叫着:“给你们说她身上不干净!我跟你们来呀!”无疑,这是一个悲惨的人物形象,在旧中国的农村确实因为战事,给无数个家庭带来了无休止的灾难,而这种灾难不仅仅是发生在一代人的身上,而是世世代代。
沙汀塑造的魏老婆子这一形象,是悲惨的。
看到这样的人物,不会没有人不为之动容,可是,就是因为这样的人物存在,我们才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当时政府官僚的腐败,才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战乱,而生活在最底层的人物,当他们手无缚鸡之力的时候,结局往往都是悲切的。
这一人物是沙汀笔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这样人物的塑造,我们可以很清醒的看到“黑暗”。
魏老婆子的一句“我跟你们哩!”是多么无力的反抗,可是这种反抗在恶势力面前是一文不值的。
那么在沙汀的《在祠堂里》仍然有着鲜活的而又令人可怜心疼的人物形象。
周立波说:“沙汀的《在祠堂里》,把夜间的各种幽凄的声响,注入一个四川女性的悲剧里,在字里行间造成一种凄厉的氛围气,这是中国文学的一种新的成就。
”②沙汀的创作是真实而厚重的。
杨义曾在《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中这样评价沙汀的创作:“沙汀正是以阴冷、沉郁的格调,逼真地写出了闭塞、落后、黯淡的川西北村镇区社的世态风俗画的。
”“他不是一般地写到了这块土地出产沙金、竹笋,袍哥势力强盛,鸦片烟瘾蔓延,抗战时期
作为大后方深受抓壮丁的祸害,交通工具不是汽车、轮船而是滑竿,而且他深刻地写出了在封闭性的农村文化支配下人们特殊的思想
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p(456)
沙汀的“三记”是他创作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优秀作品,《淘金记》是沙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每个人物有独特的个性,当时川西北是军阀、官府、袍哥、乡绅四位一体的局面,因此袍哥当道,与恶势力相连欺压着广大的百姓。
《淘金记》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是国民党农村基层政权的代表人物——联保主任龙哥。
从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作者许多短篇小说中联保主任的影子,同时又进行了新的艺术概括和创造。
这个“有点名士气”的统治者,“心直口快”,粗野无忌,干坏事也似乎出自内心的真诚。
“他可以毫无恶意,毫无打算,和毫无愧色地获取任何自己高兴的物事。
”他做起囤积生意来也似乎是漫不经心地凭直觉采取断然行动,竟然与精密的打算不相上下,因而屡获暴利,这说明他的一举一动与这个腐烂社会的脉搏是何等合拍!由于他代表着政权的力量,因而在烧箕背开发权的争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与农村豪绅集团狼狈为奸,充分说明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基层政权的反动本质。
与人物性格的刻划和情节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作品还对抗战时期四川农村的特定环境进行了开掘:抗战中阶级矛盾存在的事实有所表现;国民党政府发布的“生产”、“救国”、“禁政”等法令、措施和保甲制度、袍哥组织的反动性、欺骗性,关于国民党中央迁都重庆后给四川农村带
来的影响以及作品结尾抗战蛀虫们由金矿开发转向更易获利的粮
食投机等描写,也进一步点染了战时国统区的时代气氛,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战斗意义。
因此《淘金记》充分显示出作者生活积累的丰富和艺术技巧的圆熟。
李长之也认为《淘金记》“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叫人不满”。
内容“深沉”,人物描写“全然精彩”,并且是“乡土文学中之最上乘的收获”。
在沙汀创作高峰时的一部《在其香居茶馆中》更清晰地体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里创作理念。
恩格斯的这一理论传播到中国并在茅盾的不断发展下,被之后的文学家所借鉴,而沙汀在这部作品中显示出他的长处。
沙汀将儿时的听闻与感受完全地给予他笔下的人物,因此,形形色色的形象也就纷纷地呈现他的作品中。
冷静客观就成为了他的笔调,“而他的理解力,表现为一种控制力。
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感情的潜藏。
不露声色,却使你更感觉到深层的心之跃动”。
④
结语
举凡优秀的作家,无一不给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一个甚至多个脍炙人口、为世人所称道的不朽的人物形象,如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托尔斯泰之安娜·卡列妮娜;鲁迅之阿q、狂人、孔乙己等,现在均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符号化形象。
沙汀素以刻画人物形象见长.他同样给现代文学宝库留下了很多极为典型的人物形象。
那么,这些典型的底层形象的塑造也凸显了他的小说艺术魅力之所
在。
因此,这些系列性的人物正在并将长久地丰盈着中国文学这一艺术长廊,使得中国文坛更加多姿绚烂。
参考文献:
[1]鲁迅.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周立波.一九三六年小说创作的回顾,光明第2卷第2号[j],1936.12.
[3]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吴福辉.怎样暴露黑暗——沙汀小说的诗意和喜剧性,带着枷锁的笑[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