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结构

合集下载

电影叙事的多样性:五种经典结构解析

电影叙事的多样性:五种经典结构解析

电影叙事的多样性:五种经典结构解析引言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其叙事结构多种多样。

不同的叙事结构不仅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还能赋予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介绍五种经典的电影叙事结构,分别是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回环式叙事、交织式叙事和梦幻式叙事,并探讨它们在电影中的应用和特点。

一、线性叙事线性叙事是最传统、最常见的叙事结构。

它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从开端到高潮再到结局,情节发展有条不紊,逻辑清晰。

线性叙事的优点在于观众容易理解,情节连贯,适合讲述复杂的故事。

代表作品: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线性叙事的典范。

影片通过主人公安迪的视角,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他在监狱中的经历和最终逃脱的故事。

二、非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打破了时间的顺序,通过闪回、插叙等手法,将不同时间段的事件交织在一起。

这种叙事结构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悬念感,要求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拼凑时间线。

代表作品: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是非线性叙事的经典之作。

影片通过多个角色的视角,交错讲述了几条看似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线。

三、回环式叙事回环式叙事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叙事,它通过时间的循环往复来展开故事。

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相同或相似的场景,形成一个闭合的叙事结构。

这种结构强调命运的不可逃避和时间的循环性。

代表作品: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记忆碎片》采用了回环式叙事。

影片通过倒叙和正叙交替进行,最终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处形成一个闭环。

四、交织式叙事交织式叙事通过多条故事线的交叉进行,形成复杂的叙事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展示不同角色的命运交织和事件的多面性,增强故事的层次感和张力。

代表作品: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通天塔》采用了交织式叙事。

影片通过四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故事线,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共通情感。

五、梦幻式叙事梦幻式叙事通过梦境、幻觉等手法,模糊现实与虚幻的界限。

这种结构常用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态,增强影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五种叙事结构

五种叙事结构

五种叙事结构
写作文章就离不开叙事,叙事有很多写法,今天咱介绍常见的五种叙事法。

1、第一人称叙事法
常见的叙事法——文章以“我”的视角进行叙述,文章中所写的人和事都是“叙述人"经历的所见所闻,使读者有一种真实感。

文章中所叙述的人和事,都是”我“所经历的事和人物。

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鲁迅《狂人日记》、贾平凹《秦腔》都是第一人称叙事的写法。

2、第三人称叙事法
常见的叙事法——文章中以第三者的角度叙述,叙述人不受空间、时间等的限制,直接把人和事展示给读者。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运用的第三人称叙事法。

3、顺叙法
顺叙法是作者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进行写作,和事件发生的的实际相一致,文章的脉络易于清晰。

顺叙法要注意的是,不要写成流水账,重点一定要突出。

多数的文章都是顺叙。

4、倒叙法
倒叙的最大特点就是先写结果,然后倒过来写起因。

这样的好处是给读者造成悬念,文章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呼啸山庄》是这方面的代表。

5、插叙法
插叙法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在正常的叙述中插入额外,但是又和事件或者人物有关的事件,帮助读者了解背景或者故事情节。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可以看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要注意的是,文章的叙事方法并不是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多数是运了几种叙事方法,顺叙文章中可能有倒叙和插叙,第一人称中也可能有第三人称,这个要注意区分。

写作中的叙事结构技巧

写作中的叙事结构技巧

写作中的叙事结构技巧叙述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叙述,作者可以向读者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等。

而叙事结构技巧则可以让叙述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些写作中常用的叙事结构技巧。

1. 线性叙事结构线性叙事结构是最常见的一种叙述方式,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来展开故事。

这种结构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成长变化。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时,可以按照年代顺序进行叙述,从小学时代一直到大学毕业,这样读者可以逐步领会主人公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2. 倒叙叙事结构倒叙叙事结构与线性叙事相反,以反常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方式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和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例如,在一个悬疑小说中,可以先揭示故事的高潮部分,然后再逐渐解释导致这一情节的原因,这样读者会更加渴望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3. 并行叙事结构并行叙事结构是指同时展开多个平行的故事线,通过交替的叙述方式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这种结构可以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张力,同时也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例如,在一个小说中,可以同时描写两个主要人物的故事,通过交替叙述,展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4. 嵌套叙事结构嵌套叙事结构是指在一个主要叙述中插入一个或多个次要故事,通过这些次要故事来丰富主线故事。

这种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的背景和细节,并增加故事的层次感。

例如,在一个传记中,除了叙述主人公的经历外,还可以插入他与其他人物的对话或回忆,来展示他的性格特点和与他人的关系。

5. 主题叙事结构主题叙事结构是以某个主题或意象为线索进行叙述的方式。

这种结构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中,可以通过多个情节和人物来展现不同形式的爱,表达对爱的理解和追求。

在写作中,叙事结构技巧是创造精彩故事的重要工具。

通过不同的叙事结构,作者可以适应不同的写作需求,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结构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结构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结构是指作者通过叙述的方式来展现故事的结构和情节发展。

叙事结构是构成整个作品的基本框架,它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时间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倒叙结构等。

其中,线性结构是最常见的形式,通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故事的时间轴和逻辑。

这种结构适用于情节发展连贯、直线性的文学作品。

例如,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通过按照人物的成长和江湖争斗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使读者能够从一开始就了解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江湖的变迁。

非线性结构则以非传统的方式来展现故事的发展,打破时间的线性顺序。

这种结构常常用于探索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记忆的复杂性。

例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中,作者将整个故事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和人物进行叙述,通过跳跃式的叙述手法,使读者逐渐了解主人公家族的命运和孤独的感受。

倒叙结构则是指故事从未来回溯到过去的叙述方式。

这种结构常常用于揭示主要情节的发生原因,增加悬念和情节的吸引力。

例如,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通过倒叙的方式,从主人公的被杀开始,逐渐揭示出事件的经过和各个角色的心理活动。

这种叙事结构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除了时间的顺序,叙事结构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进行展示。

例如,多重叙事结构是指通过多个视角和叙述者来呈现故事,使读者能够多角度地理解事件。

例如,娜塔莉·贝西的小说《盲眼认知》通过多个角色的视角,揭示出一个犯罪案件的真相。

这种结构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各个方面,并参与到推理和解谜的过程中。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结构不仅仅是一种故事的框架,更是作者创作意图和表达技巧的体现。

通过不同的叙事结构,作者可以构建出丰富多样的作品,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思考空间。

读者在阅读时,也应该注重理解叙事结构对作品所起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叙事结构名词解释

叙事结构名词解释

叙事结构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叙事结构!你知道不,叙事结构就像是搭房子的框架一样,它决定了故事怎么展开,怎么吸引人。

比如说,咱平常看的那些小说、电影、电视剧,那都是有特定的叙事结构在里面支撑着呢!
就拿来说吧,它的叙事结构多精彩啊!师徒四人一路打怪升级,遇到各种磨难,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线性叙事结构。

这就好像是一条笔直的路,你顺着走,就能看到一路上的风景,经历各种故事。

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结构让故事特别清晰,特别好懂吗?
还有那种环形叙事结构呢,就像一个圆圈一样。

比如说有部电影,开头和结尾连在一起,形成一个闭环,哇,那感觉可神奇了!就好像你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但这一圈下来,你看到了好多不一样的东西,体会到了好多不同的情感。

这难道不是很有意思吗?
再说说那种多线叙事结构,就像好多条线交织在一起。

就好比有几部电视剧,几条故事线同时进行,一会儿讲讲这个人物的经历,一会儿讲讲那个的,到最后所有的线都汇聚到一起,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或者震撼!你说这是不是特别牛?
叙事结构可不只是这些哦,还有好多好多其他的呢!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它能让故事变得更吸引人,更让人沉浸其中。


想想,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叙事结构,那故事不就乱套了吗?就像盖房
子没有框架,那不就塌了嘛!所以说,叙事结构真的超级重要啊!
总之,叙事结构就是故事的灵魂框架,它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魅力。

我们在欣赏各种作品的时候,可不能忽视了它的存在呀!。

文学叙事的结构与风格分析

文学叙事的结构与风格分析

文学叙事的结构与风格分析在文学作品中,叙述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它通过结构和风格的运用,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将分析文学叙事的结构与风格。

一、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是整个故事的框架,它决定了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呈现方式。

在叙事结构中,常见的有线性结构、循环结构、非线性结构等。

线性结构是一种按照时间线进行叙述的方式。

它通常从故事的起始点开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一步一步地推进故事的发展,并以一个明确的结局结束。

这种叙事结构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故事的时间流转,逐渐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循环结构是一种以时间循环为轴心的叙述方式。

它通过反复描写某一事件或情节,构建起一个闭环的故事结构。

这种叙事方式常常用来传达生活的循环性和人性的复杂性,给读者一种深深的思考与共鸣。

非线性结构是一种以故事发展的非线性顺序为特点的叙述方式。

它通过跳跃式的描写,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

这种叙事结构往往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上的震撼。

叙事结构的选用与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

不同的叙事结构能够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丰富了作品的形式和内涵。

二、叙事风格叙事风格是作家通过语言表达和叙述方式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它反映了作家的个性、思考方式和对世界的理解。

第一种叙事风格是直接叙述。

这种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地向读者传递信息。

它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表达准确,能够迅速抓住故事的重点,直击读者的心灵。

第二种叙事风格是隐喻叙事。

这种叙述方式善于使用隐喻、比喻和象征来进行叙述。

它的特点是意象丰富、语言华丽,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官和直观的感受,在阅读中达到一种美的享受。

第三种叙事风格是内心独白。

这种叙述方式通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来进行叙述,通过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思考过程,展现出人物的复杂性和内心的冲突。

它的特点是语言细腻、情感真实,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

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

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是指作者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将情节、人物以及事件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并通过这个框架来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一个好的叙事结构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结构可以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种。

线性结构是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故事情节按照从起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展开,最常见的形式是起承转合的结构。

这样的叙事方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适合叙述简单直接的故事。

非线性结构则是按照回溯、重叠、倒序等方式来叙述的,通过打乱时间顺序,使故事更加复杂有趣。

这种结构常用于叙述复杂的故事情节,或者是突出主题的关键点。

同时,叙事结构还可以分为多线结构和单线结构。

多线结构是指在一个作品中,作者通过描写多个平行发展的故事线,将它们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以增强故事的层次感和观赏性。

这样的结构常见于长篇小说或小说集作品,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示不同人物、不同观点的发展和冲突。

单线结构则是指只有一个主要故事线,作者通过在其中加入插叙、倒叙等手法,来增加故事的变化和张力,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叙事结构中,作者还可以通过设定引子、承接等手法来增加故事的可读性和紧迫感。

引子是指在故事开始时,通过描写某个事件或者一个场景,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样的引子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愿意继续往下阅读。

承接则是指通过使用转折词、过渡句等手法,使故事情节有更好的连接性,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逻辑。

总体来说,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一个好的叙事结构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够更好地传递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因此,作为作家或者读者,我们都需要认真关注作品的叙事结构,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感染力。

5种叙事结构

5种叙事结构
如何把大象放进冰箱里分三步第一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把冰箱门关上
5种 叙 事 结 构 5种 叙 事 结 构
1、 从 左 到 右 , 搬 砖 块 结 构
(1)--》(2)--》(3) 例如:如何把大象放进冰箱里,分三步,第一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把冰箱门关上。
2、 时 间 线 结 构
竖着画图:(1)--》(2)--》(3) 例如:创业昨天是艰难的,明天前景是非常美好的,但很多公司结束到今天晚上。
3、 U型结构
画U型的图:(1)陈述 ==》(2)低谷 ==》(3)翻转
4、 三 角 形 结 构
画出三角形,(1)(2)(3)是三个顶点,表述三个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抛 物 线 结 构
画向上的抛物线图:(1)坡道==》(2)发展==》(3)终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摘要:叙事结构是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 而创作主体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叙事结构。

平列结构思维与渐进结构思维是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 也给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与路径, 而要最大程度地实现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效果, 还需要注意实现叙事结构的美学追求。

电视纪录片, 是以美学和社会学意义的视听结合语言, 真实地记录和表现人或者事物的历史或者社会现实存在状态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

电视纪录片,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叙事, 这种叙事, 不是事件或者情节的一种静态地呈现和反映过程, 而是叙述者通过某种叙述行为或者技巧, 运用叙述话语叙述故事或者事件给受众的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

电视纪录片要有效地实现信息的传播, 离不开一定的叙事方法和技巧, 而叙事结构则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一、叙事结构: 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电视纪录片是一个整体的存在, 表现在内涵上是主题, 体现在美感特征上是风格, 展现在艺术形式上则是结构。

“结构”一词, 来自于建筑学, 指建造房屋时所立的间架和内部构造。

现代意义上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不仅是电视纪录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秩序的统一, 同时也是创作者根据生活规律和主观体验感受, 以各种手段有主次、有层次地安排纪录片内容, 并使之成为严密、有机整体的行为过程。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 内部结构是体现文气的内部因素, 如思路、线索、情感、气韵、逻辑等, 它使作品上下连贯, 过渡自然; 外部结构则是表现电视纪录片外部形式的因素, 如层次、照应、开头、结尾等, 是对作品整体形式的把握, 它使作品层次分明, 结构完整。

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相互依存关系。

叙事结构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一种方式。

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认为, 结构二字, 如造物之赋形、工师之造宅, 世界万事万物的存在均依赖于此。

作为结构的一种,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基本形式。

没有结构的“记录”是不能成其为电视纪录片的, 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 将材料、观点、体验等内在要素, 有步骤、有主次地加以安排, 形成聚合和支撑电视纪录片各个部件的框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一旦形成, 就会以纷繁多样的艺术形式存在, 成为人们认识电视纪录片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过程的一种形式存在。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形式存在, 但它的存在意义并不仅仅只是装载内容, 而是一种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电视纪录片的记录并非事无巨细地一一记载, 而是创作者“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 是承载并体现了某种“意义”的, 既是创作者思想观念的体现, 同时也是观照自我、观照人生、观照世界的体现。

结构, 作为对内容有主动表现力的形式呈现, 关系到作品的整体形态, 影响到作品整体的表现意义, 因此,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而是体现了某种价值和意义的。

从此种意义上说, 结构是衡量电视纪录片艺术质量的标志, 是体现创作者思想能力和艺术能力的重要标志。

“文无定法”, 因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个体的差异,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同搭积木一样, 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结构形态。

一般来说, 电视纪录片内容的固有存在方式以及各种联系和秩序, 直接制约着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以生活的流程来建构, 这也使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具有浓厚的客观规定性; 但是创作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映射客观事物, 而是有所选择的主观能动行为, 而创作主体的审美观、价值观等的差异性, 直接导致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丰富性与复杂性。

这种丰富性与复杂性首先取决于叙事结构中各个组成要素的丰富程度以及组织和排序的表现力, 比如, 视觉要素在时间维度上的排列, 听觉要素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使用, 以及视听蒙太奇手法的使用等, 都给人以组合的无限可能性。

其次, 叙事结构中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联性, 也会影响到结构的变化。

因此,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既有客观的规定性, 也有主观的灵活性与符号的创造性特征, 是客观生活的历史进程与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主观逻辑的统一。

二、平列与渐进: 电视纪录片的两种结构思维如果说纪录片是一种“发现”的艺术, 那么它同时又是一种“叙事”的艺术、“结构”的艺术。

在电视纪录片中, 结构是叙事的具体化和意义化, 叙事要通过结构才能流畅地表达作者的审美感知。

所以, 确立结构, 也就是确立展开和完成叙事的方式和意义。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由于构建结构主体的不同而导致结构样式多种多样。

不过, 任何结构都是人们思维的结果, 而对结构思维的考察和研究, 或许能够给我们理解和把握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带来捷径性的东西。

结构思维是行文思维阶段将生成的时间性、空间性材料转化为一维的、线性的语言链和语言流的思维过程。

结构思维的目的在于通过语言和材料的叙述创造一个拟自然的时空结构和逻辑结构, 让人清晰明白, 便于理解和把握。

而达到这种状态的结构思维则是平列结构思维与渐进结构思维。

11平列结构思维平列结构思维, 是电视纪录片的各个结构单位保持一种平行、并列的空间关系的一种结构思维方式。

平列结构思维往往呈现为版块状态或者块状状态, 因此, 又可以称为版块结构思维或者块状结构思维。

平列结构思维, 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情节内容以版块为单元, 单元内的容量比较大, 但单元的数量比较小;2、版块之间在内容上是相对独立的;3、版块之间没有过渡, 是段落切换, 往往带有跳跃性。

在平列结构思维中, 各个版块既可以平行独立构建, 也可以打碎, 在版块之间进行交织处理。

从平列结构思维中的版块之间关系看, 又可以大致细分为并列式平列结构思维、连接式平列结构思维和剖面式平列结构思维等几种具体的思维形式。

并列式平列结构思维, 即版块之间是平行、并列或者对列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

电视纪录片《祖屋》就是采用并列结构思维进行构建的, 它分为五个版块, 每个版块都配有一个小标题, 依次是“祖宗风水”、“耕读世家”、“族上人物”、“仁者爱人”和“红白喜事”, 尽管五个版块都是围绕“冯琳厝”这个祖屋展开的, 但是这五个版块彼此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外在的联系; 电视纪录片《江南》也是采用并列式平列结构思维构建的, 为了总体描绘江南地方文化, 创作者选择了《丁山泥土》、《叩访天一阁》、《千年陈酒》、《老房子》等进行记录,构成了江南文化的总体意象; 《西藏的诱惑》也是采用并列式结构思维结构全篇的, 它通过四位宗教信徒跋涉在朝圣路上的情状来揭示作品的主题: 人人心中有真神, 不是真神不显圣,就怕半心半意的人。

连接式平列结构思维, 即版块之间是一个个连接下来的,带有一种时空的顺序联系。

电视纪录片《命运》就是连接式平列结构思维构建而成的。

《命运》按人物来划分版块, 采用上一个人物的内容即将结束时, 或从对他的访问中, 或从与他有关系的事件中引出下一个人物, 进行结构叙事的。

连接式结构思维既保持了版块的相对独立性, 又加强了版块之间的联系,使整部片子被分成若干个版块仍然能保持较为完美的整体性。

如果说连接式平列结构思维是以纵向关系展现生活, 而剖面式平列结构思维是以横向关系来展现生活的, 它往往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 将同一时间中不同人物的不同事件展现出来。

如《德兴坊》就是采用剖面式结构思维。

291户人家居住在一条建于1939年的老式石库门弄堂———德兴坊, 家家住房紧张,电视纪录片从日常生活的记录入手, 选择三户进行“记录”,客观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状和生活态度。

电视纪录片《沙与海》也是采用剖面式结构思维创作而成的, 它通过生活在沙漠里的居民和生活在海岛上的一户渔民的生活交叉展开叙述, 来表现人的生存意识与抗争精神。

21渐进结构思维渐进结构思维, 是指各个结构单位的内容之间, 通过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切入, 保持一种前后相继的不可逆转的逻辑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程度关系的一种结构思维方式。

渐进结构思维往往呈现出线性结构特征, 因此, 又可以称为线性结构思维, 它往往以持续渐进的事件关系来组织故事情节。

渐进结构思维一般具有三个特征: (1) 叙述单元容量小, 内容相对比较零碎, 但单元数量较多; (2) 叙述单元之间有一定联系, 成为一种线索关系; (3) 叙述单元之间有过渡性连接, 不是大幅度切换、跳跃。

渐进式结构思维可以分为单线式渐进结构思维与多线式渐进结构思维两种具体样式。

单线式渐进结构思维, 即用一条线索贯穿作品始终的一种结构思维方式。

单线式结构思维可以是内在的、逻辑的, 如《远去的村庄》中的缺水问题, 《中华百年祭》中画家的创作体会; 也可以是外在的、形式上的, 如《龙脊》中村口的那个大槐树, 《万里长城》中的长城。

单线式渐进结构思维又可以分为连贯式、串珠式、时序颠倒式等渐进结构思维: 以一条结构线索连贯事件的结构思维为连贯式渐进结构思维; 事件之间没有连贯性, 而将相对集中的情节像零散的珠子的事件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思维方式是串珠式渐进结构思维; 而时序颠倒式渐进结构思维, 则是一条线索中的时空顺序被打乱后颠倒着表现, 它有点像时空交错, 但时空交错是两条或几条线索, 而时空颠倒是一条线索; 它也有点像插叙, 但容量比插叙稍大, 有一定的结构意义。

多线式渐进结构思维, 即有几条线索组成的结构思维样式。

多线式渐进结构思维主要有平行式渐进结构思维和交错式渐进结构思维两种形式。

平行式渐进结构思维是同一时间的几条线索平行地交织发展; 交错式渐进结构思维, 即几条不同时空的线索交织发展。

电视纪录片《中华百年祭》就通过多达五条的线索: 画家作画; 画展展出现场; 百年史实; 画家谈创作理念; 画家的日记等展开“记录”。

三、表现效果: 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美学追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 “一般而论, 我们在实物中感到兴趣, 而要求艺术家摘录和表现的, 无非是事物内部外部的逻辑, 换句话说就是事物的结构, 组织与配合。

”在这里, 丹纳精辟地论述了艺术作品的本质就是艺术家对事物结构的表现。

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每一次结构选择, 表面上看都是创作者主观意志决定的, 实际上,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与受众潜在交流后的抉择结果。

这种交流抉择并非是创作者与现实受众的真实交流做出的选择, 而是创作者文化价值观与受众文化价值观的对等性的拟态化交流, 这就使得结构选择与表现效果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也就要求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在进行结构构建时要考虑表现效果的实现。

前文所论述的“平列与渐进”结构思维, 给我们进行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构建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与路径, 而要最大程度地实现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效果, 我们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1疏密相间, 张弛得法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如果一味地记录和呈现, 则如同流水账, 让人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