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球化学

合集下载

环境地球化学

环境地球化学

2. 主要研究内容
环境地球化学以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化学组
成、化学作用、化学演化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及全球环境变 化为主要任务。进而揭示人类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前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集中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地球化学环境与人类健康,亦即原生环境的地球化学性质
及其与植物、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人类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 富。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 量。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部分。
2.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
1) 区域环境研究 ;
2) 环境地球化学理论问题的探索 ; 3) 区域性典型环境研究 ;
4) 过去全球变化中环境信息的提取.
1) 区域环境研究
• 区域环境分异研究 ;
区域环境地球化学分异特征是区划环境的重要基础。区域性环境规划是 发展区域环境中协调资源开发、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纲领。编制区域环境 规划必须在环境目标和环境内容上与区域规划协调。
这里隐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
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因此,可持续发展
被明确地理解为一种“正向的”、“有益的”过程,并且可望在不同的空 间尺度和不同的时间尺度,作为一种标准去诊断、去核查、去监测、去仲
裁“自然—社会—经济”复杂系统的健康程度。
可持续发展表现为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三大特征。其中 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人们共同追求的应 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80年代以来以地球化学背景为基本概念,适应于环境学科发 展所需要的“环境背景值”的调查和研究成为环境地球化学的热 点研究问题。

理学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理学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Pb
设得兰群岛 <0.07 <0.8
<0.04
21
挪威北
0.01
加拿大西北
0.06
9-14
南极
<0.0004 <0.015
0.63
欧洲
0.2-7 0.5-620 <0.009-2.8 55-340
北美
0.04-2.4 <1-41 0.07-38 45-13000
日本
25
1.6
200
夏威夷或艾 20
8-92
-
0.02-0.55 -
加拿大 6.3
0.09-0.56 0.01-0.16 5.2-14.1
芬兰 0.47-10.8 0.01-0.7 0.03-0.86 2.5-8.9
瑞典 -
0.22
0.004-0.99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联 0.085
2.5
-
6.3-21
日本 3.5-52 0.4
0.04-0.33 3.4
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一、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分类 (一)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分类及存在形
态 1.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分类
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1)生命元素 • 生命组成元素:H、C、N、O、Ca、P、
K、S • 生命必需元素:Fe、Cu、Zn、Mn、Co、
I、Mo、Se、F、Cr、V、Ni、Br
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化物等,如CaSO4•2H2O(石膏), PbCO3 (白铅矿), Pb(OH)2, CaF2
环境地球化学简介
(4)物理化学吸附作用 • 粘土对Cr、Cd、As、Cu、Pb、Zn、Hg
的去除深度为15cm, 净化率达89.3-100%。 • 粘土对酚,氰的去除深度小于20cm, 净化

环境地球化学

环境地球化学

环境地球化学[文档模板:环境地球化学]一、文档简介本文档主要介绍环境地球化学的相关内容,包括环境地球化学的定义、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地球化学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供有关环境地球化学的全面知识和丰富经验,为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档的主要受众为从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二、环境地球化学的定义环境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化学现象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学科。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物的来源、转化与归宿、环境中物质循环和行为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三、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1.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与转化环境污染物是指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通常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

环境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来源、转化和传输过程,为环境污染物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中物质循环与行为环境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环境中的不断传输、转化和再生的过程。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环境中物质循环的机制、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环境中物质循环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在短时间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能会对长时间的生态平衡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为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环境地球化学的应用环境地球化学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环境污染治理、环境风险评估、环境保护等方面。

同时,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还可应用于资源勘查、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预测等方面。

五、附件列表(此处列出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如:相关文献、研究报告、数据分析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此处列出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等。

)七、实际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此处列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如:样品采集不当、实验数据异常等。

《环境地球化学》教学大纲4.4

《环境地球化学》教学大纲4.4

《环境地球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地球化学课程编号:S011034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课程性质:学位课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地球化学先修课程:环境科学、环境化学、地球科学概论大纲执笔人:教研室主任:课程简介《环境地球化学》为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学位课,主要介绍化学元素和微量物质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中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来源,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中化学物质(包括营养物质,主要是针对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迁移、转化和保留等)与反应机制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揭示人为系统干扰下区域及全球环境系统的变化规律,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质量有效控制及人类生存、健康服务。

重点介绍地表环境中典型有机物质(主要为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分布、地球化学循环(迁移、转化与归宿),以及有关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

环境地球化学是环境地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课程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痕量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及污染源分析;第二章介绍有机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第三章介绍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生态效应;第四章介绍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环境污染修复;第五章介绍环境地球化学分析技术。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环境地球化学》为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学位课,课程的任务是介绍化学元素和微量物质(主要为痕量有机污染物)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中的含量、分布规律及来源,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中化学物质(包括营养物质,主要是针对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迁移、转化和保留等)与反应机制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揭示人为系统干扰下区域及全球环境系统的变化规律,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质量有效控制及人类生存、健康服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地球表面有机污染物的类型、性质、分布和地球化学循环原理;了解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掌握有关环境地球学方面的科研方法和样品分析技术。

《环境地球化学》既是一门理论基础课,又是一门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多样性、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熟悉有机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原理,还必须能够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机污染物造成的实际环境科学问题思路,培养环境样品分析检测的能力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方法。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地球化学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生物体对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生物体参与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如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等。

生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过程,对地球化学元素的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2.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生物体参与的地球化学过程,如生物矿化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反应等。

生物体通过生物矿化作用可以形成石灰岩、硅质岩等地质物质,同时还会参与一系列地球化学反应,影响地球化学循环。

3. 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研究生物体对环境的影响和效应。

生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同时生物体还可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对环境污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4. 生物地球化学模拟和预测:利用数学模型和实验方法,模拟和预测生物体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效应。

通过建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生物体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物体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效应,探索生物体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地球化学

环境地球化学

环境地球化学
环境地球化学是一门涉及地球化学和环境问题的学科,研究改变地球表层环境和生物
系统的有机、无机物质迁移和动态,以及生物活动中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和转化机制。

它介
绍地球表层的化学性质以及这些性质是如何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的。

地球表层的化学性质受
到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的控制,并与地球上的各种地质过程和生命活动和环境污染有关。

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贯穿了地球系统的整个生物圈,从生态系统到水环境系统,从大
气系统到土壤系统。

它利用现代分析和测量技术,采用了包括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原子
荧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等技术来了解物质迁移的动态以及生物环境的变化。

与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相比,环境地球化学的应用更为广泛,主要是用于诊断和控制环
境污染和环境损害,确定地表环境中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物质迁移的特征,及其对环境对
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在太阳能分解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此外,还利用环境地球化学
来探究风化作用,研究土壤污染,研究地球环境等问题。

近年来,环境地球化学进入了无毒、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地球材料的研究,发展出了许
多对环境污染治理有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这些技术对于保护水源,控制土壤污染,以及
研究全球变化的知识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地球化学不仅探究改变地球表面环境和生物系统的有机、无机物质迁移和动态,同时也可以为土壤、水体污染、地球环境和全球变化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重要
性日益增加.。

高等地化名词解释

高等地化名词解释

高等地球化学名词解释1.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有关天体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及化学演化的学科,它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及大地测量一起,组成固体地球化学的四个支柱。

在解决当代地球科学的三大基本任务: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寻找和开拓、人类生活,生存环境与健康和自然灾害的研究与防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矿床地球化学:是在矿床学和地球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矿床及其组成部分中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以及矿床形成前的成矿过程和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演化问题。

3.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的研究领域,它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化学演化与人类相互关系的学科。

这种关系主要是指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原生环境的地球化学性质与植物、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关系;二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化学演化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4.宇宙化学:又称天体化学或空间化学,研究宇宙空间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的起源与分布,各类天体的物质组成和化学演化,是空间科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相互杂交渗透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5.流体作用地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地质流体在不同地质构造背景中产生——运移——演化的整个化学动力学过程及其成岩成矿效应。

流体作用地球化学研究将成为固体地球科学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6.深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的作用、状态与化学组成的关系,以及地球深部发生的各种地球化学作用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

它着重于探讨在地球演化历史过程中地球深部物质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的化学动力学过程。

7.低温地球化学:是研究200℃以下,包括常温和零摄氏度以上元素被萃取、活化、迁移并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行为,即研究低温(<200℃)条件下的地质作用、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一门科学。

8.元素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学科最早出现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各个化学元素在地球的各部分和各种地质体中的含量和存在形式以及分布和分配的规律,研究各个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的行为和运动规律,为寻找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本身的健康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地球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其中地球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它通过对地球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过程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质过程以及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而地球化学技术则是将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地球化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评估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和分布情况。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化学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规律,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例如,对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利用地球化学技术确定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如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等。

不同的赋存形态具有不同的生物有效性和环境风险,根据这些信息,可以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如化学淋洗、固化/稳定化、植物修复等。

在水污染监测和治理中,地球化学技术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等。

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对水样的分析,确定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路径。

例如,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追踪水中污染物的来源,判断是来自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还是生活污水。

同时,地球化学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水体的自净能力,为水污染的治理和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大气污染研究中,地球化学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大气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其来源和形成机制都与地球化学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分析,可以了解其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扬尘等。

此外,地球化学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和迁移转化过程,为大气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地球化学------是介于环境科学和地球化学之间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是研究化学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中的含量、分布和迁移和循环规律的科学,并研究它们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

同时,还研究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这些地球化学规律造成的影响。

2.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在污染物中,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称为一次污染物,有些一次污染物质在大气中通过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化合成新的污染物质,这种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3.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4.土壤环境容量----------土壤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5.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6.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CH)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填空:
1.水体污染源和水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重金属、酚和氰类化合物、石油、农药、酸碱及无机盐类、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热污染。

2.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医学、生物学和进化论的理论,把现代人的疾病分为四大类型,即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匮乏性疾病和现代病。

3.人体内元素分为四类:生命元素;毒性元素;无毒性稳定性元素;两性元素。

4.大气污染物的类型:SO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 、碳氢化合物烃、醛等和颗粒物质。

选择:
1.几种重金属会导致哪些疾病?
汞Hg:水俣病;铬Cr6+:肺癌和鼻咽癌;镉Ge:骨痛病(痛痛病);
2.土壤的组成?
3.哪些属于一次或二次污染物?(有可能填空)
一次: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和微粒物质等。

二次:臭氧、过氧化乙酰硝酸脂(PAN)、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

以及一些活性中间产物,如过氧化氢基(HO2)、氢氧基(OH)、过氧化氮基(NO3)和氧原子等。

4.
简述:
1.大气圈的结构?哪几层?
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1)对流层:大气圈的最下一层,平均厚度在高纬度地区为8—9km,中纬度地区为10.12km,低纬度地区为17—18km。

2)平流层:从对流层顶以上到大约50Km左右高度为平流层。

3)中间层:平流层顶以上到大约80km的一层为中间层。

4)热层(或暖层):中间层顶以上到800km高空属于暖层。

5)外层(或逸散层):是指热层以上的大气层,即800km高度以上的大气层属散逸层。

2.光化学烟雾成因及化学步骤?酸雨成因?及化学步骤?
1】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形成的。

1)污染空气中NO2的光解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起始反应。

2)碳氢化合物被HO、O等自由基和臭氧氧化,导致醛、酮、醇、酸等产物以及重要的中间产物RO2、HO2、RCO等自由基的生成。

3)过氧自由基引起NO向NO2的转化,并导致O3和PAN等的生成
2】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
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4FeS2+11O2═高温═8SO2+2Fe2O3
2SO2+O2═2SO3(用五氧化二钒做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H2SO4(浓)+SO3═H2SO4·SO3(发烟硫酸)
3.大气污染的控制与防治步骤?(有可能填空)
(1)进行合理的工业布局(2)集中采暖供热,改善燃料结构
(3)进行燃料预处理,改进燃烧技术(3)用高烟囱和集合式烟囱排放
(4)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
4.CO或CO2的来源?
环境中的碳氧化物都是由燃料燃烧产生的。

在燃料燃烧中,由于氧不充足就会生成一氧化碳;当氧充足时,则生成二氧化碳。

汽车发动机、炼铁炉、炼钢炉、炼焦炉、煤气发生炉以及工厂烟囱、家用煤气炉等都是它们的污染源,吸烟会成为室内CO和CO2的主要污染源。

5.水体污染物有哪些?
10大类: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重金属、酚和氰类化合物、石油、农药、酸碱及无机盐类、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热污染
6.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现象?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人类向环境排放的“三废”中,除了一些直接
有毒和有害的元素及化合物外,还包括了大量的磷、氮等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当水体中含有过量的植物营养物时,就会使水体加速发生富营养化。

●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导致各种藻类等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使
鱼类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少,且藻类的种类数也越来越少,而个体数则迅速增加。

通常藻类以硅藻、绿藻为主转化为以蓝藻为主,而蓝藻有不少种有胶质膜,不适于作鱼料,而有一些则是有毒的。

藻类过度生长繁殖还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

藻类的呼吸作用和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的消耗的氧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从而严重影响鱼类生存
7. 水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向?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可能向以下几个方向转化:(1) 分散在水体中,逐渐稀释;(2) 分解和转化为其它物质;(3) 沉淀在底泥中;(4) 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5) 富营养化。

8.几种主要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①汞的迁移转化
含汞废水排入天然水体后,常以一价离子(Hg+)、二价离子(Hg2+)、原子汞(Hg)和氧化汞(HgO)形式存在。

水溶性汞易被水中微粒吸附,并因此而沉淀。

只有少量汞存在于水中。

②镉的迁移转化
镉进入水体后,大部分被胶体和悬浮物吸附,或以某种形式沉淀到底泥中。

????????
9.水体污染的防治途径?(有可能填空)
1)制定水环境质量标准
2)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总量
3)重视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4)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
10.土壤污染特点?(有可能填空)
(1)隐蔽性和滞后性
(2)累积性与地域性
(3)不可逆性和难以治理性
11.导致土壤污染的物质?污染类型?
污染物:(1)有机化合物(2)氮类和磷类化学肥料(3)重金属,如砷、镉、汞、铬、铜、锌、铅等(4)放射性,元素如铯、锶等(5)有害微生物(如肠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肠寄生虫(蠕虫)、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

污染类型:1】化肥的使用2】农药的使用3】污水灌溉4】废气排放5 】工厂废渣和城市垃圾
12.土壤的化学组成成分?
13.土壤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
14.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
(1)水溶态的;(2) 弱代换剂可代换的;(3) 强代换剂提取的;
(4) 次生矿物中的;(5) 原生矿物中的。

15.几种疾病及病因?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医学、生物学和进化论的理论,把现代人的疾病分为四大类型,即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匮乏性疾病和现代病。

1)遗传性疾病是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结构或功能上发生了不利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罹患的疾病。

2)先天性疾病是怀孕期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的疾病。

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了胎儿的正常发育,使得胎儿一出生就患有某种疾病。

3)匮乏性疾病又叫贫穷病,是由于人们所处环境的生活条件恶劣、营养不足、卫生条件差所导致的疾病。

4)现代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

是指人们因衣、食、住、行及娱乐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不良因素所导致的躯体或心理疾病。

16.人体内元素分为哪几类?
①生命元素
②毒性元素
③无毒性稳定性元素
④两性元素
生命元素包括两组元素:
⑴生命组成元素:H、C、N、O、Ca、P、K、S、Cl、Na、Mg、Si;
⑵生命必需元素:Fe、Cu、Zn、Mn、Co、I、Mo、Se、F、Cr、V、Ni、B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