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知识点归纳(答案版)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苏武传一、知识要点1、选自《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
《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之谈。
二、通假字1、不顾恩义,主背亲2、与毛并咽之3、掘野鼠草实而食之4、前降及物故5,空自苦人之地6,信义安所7,请毕今日之8,因泣下,与武决去9. 前降及物故10. 不顾恩义,主背亲与毛并咽之三、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当:古义:抵押。
今义:差不多。
2、我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
今义:诚实、老实。
5、皆为陛下所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业绩。
6、既至匈奴,置遗单于币:古义:财物,礼品今义:钱币遗: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7.子为父死,无所古义:遗憾今译:怨恨9、会虞常。
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10、以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1、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12.,陵降,不敢求武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13.欲相待古义:使心虚,不计前嫌。
今义:谦虚。
14.且陛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四、一词多义1、使(1)数通使相窥观(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3)单于使使晓武2、语(1)以状语武(2)如惠语以让匈奴3、引(1)虞常果引张胜(2)引佩刀自刺4、食(1)绝不饮食(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3)廪食不至5、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3)恐前语发(4)须发尽白(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6、乃(1)见犯乃死,重负国(2)恐汉袭之,乃曰(3)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4)、羝乳乃得归(5)今其智乃不能及7、见(1)见犯乃死,重负国(2)何以女为见8、及(1)及卫律所将降者(2)此必及我(3)及还,须发尽白9、会(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2)会论虞常(3)会武等至匈奴(4)单于召会武官10、得(1)虞常生得(2)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11、如(1)事如此,此必及我(2)如惠语以让单于12、为(1)兄弟并为郎(2)汝为人臣子(3)匈奴以为神(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13、因(1)君因我降(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苏武传知识点》练习答案

《苏武传知识点》练习答案苏武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讲述了苏武的传奇经历。
通过阅读和研究苏武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够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提供苏武传知识点的练习答案。
希望这些答案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苏武传。
一、选择题1. 苏武传的作者是谁?A. 杨雄B. 曹操C. 欧阳修D. 熊掌答案:A2. 苏武传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答案:D3. 苏武被贬到哪个地方?A. 塞外B. 长安C. 洛阳D. 陇西答案:A4. 苏武所养的羊是什么品种?A. 羊驼B. 绵羊C. 羚羊D. 羊鸣答案:C5. 苏武传中的苏武最终能否顺利回到中原?A. 能B. 不能答案:A二、填空题1. 苏武被贬到塞外时,他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
答案:放羊2. 苏武在面对狼群时,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来保护自己的羊?答案:利用高山等地形躲避狼群的袭击3. 苏武在塞外生活了多少年?答案:十九年4. 苏武回到中原后,被任命为____________。
答案:光禄大夫5. 苏武传中,苏武通过__________的努力最终实现了回家的愿望。
答案:坚持不屈的精神和智慧三、简答题1. 苏武传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什么?请简要描述该场景,并简要解释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答案:(个人回答)我的回答只供参考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苏武在塞外与狼群搏斗的情景。
在这个场景中,苏武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的行动,成功地保护了羊群,并最终战胜了狼群。
这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展示了苏武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智慧。
面对困境和危险,苏武不退缩,不放弃,而是不断地寻找解决办法,并付诸实践。
他的勇敢和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励着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勇敢面对。
2. 苏武传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有哪些?请从苏武的行为或者其他方面进行阐述。
答案:(个人回答)我的回答只供参考苏武传中体现了诸多的价值观,其中包括坚韧不拔、忠诚正直和努力奋斗等。
最新苏武传》知识点归纳·答案版

《苏武传》教师版一、文学常识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同郡马续续写的。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与其父班彪妹妹班昭并称“三班”。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大部份写作。
二、给下列加点的词语加拼音。
且鞮..( jiù )(jiàn) 栘.(yí) 中数.(shuò)通使丈人行.( háng)..( jū dī) 侯厩监厚赂.(lù)诸侯置币遗.(wèi)单于缑. (.gōu) 王浞.(zhuó)野侯阏氏..(yān )( zh ī) 伏弩.(nǔ)射杀之以状语.(yù) 武凿地为坎.(kǎn) 煴.(yūn) 火舆. (yú) 归营膏.(gāo)草野绝不饮食..(yìn sì)宛.(yuān)王北阙.( quē) 廪.(lǐn) 食节旄.(.máo) 纺缴.(zhuó)檠.(qíng )弓弩於鞯..(wūjīan)王诛.灭(zhū)天雨.(yù)雪啮.(niè) 雪羝.(.dī) 乳雍棫.(.yù)阳宫扶辇.(niǎn)斧钺.(yuè) 汤镬.( huò) 更.(gēng)嫁诡.(guǐ)言武死三、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020《苏武传》文言知识复习及精品练习附答案

2020《苏武传》文言知识复习及精品练习附答案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通“汝”,你)②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叛”,背叛)③与旃毛并咽之(通“毡”,毛织品)④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弆”,收藏)⑤空自苦亡人之地(通“无”,没有)⑥信义安所见乎(通“现”,显现)⑦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⑧请毕今日之驩(通“欢”,欢聚)2.古今异义①汉亦留之以相当②皆为陛下所成就③兄弟亲近④我丈人行也⑤且陛下春秋高⑥武等实在3.一词多义①语恐前语发(……的话)以状语武(告知)②会会论虞常(一起)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恰逢)③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起事)恐前语发(泄露,败露)④当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副有罪,当相坐(应当)⑤为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替)与君为兄弟(成为)兄弟并为郎(做,担任)⑥引虞常果引张胜(牵引,指供出来)引佩刀自刺(抽出,拔出)⑦因君因我降(依靠,凭借)因厚赂单于(顺便)欲因此时降武(趁)4.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认为……壮)②使动用法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反欲斗两主(使……争斗)单于愈益欲降之(使……投降)何久自苦如此(使……受苦)③名词活用天雨雪(下)羝乳乃得归(生子)杖汉节牧羊(拄着)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祭祀)惠等哭,舆归营(抬)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向上)二、文言句式1.倒置句①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②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③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④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2.判断句①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②非汉所望也。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①见犯乃死,重负国。
翻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③皆为陛下所成就。
基础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及练习+课件30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6)上林、上林苑:皇帝 游猎 的场所,在长安西, 周围三百里。
(17)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 人连同治罪,也叫 连坐、随坐。
一、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②与旃毛并咽之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④欲因此时降武。 ⑤独有女弟二人 ⑥且陛下春秋高 ⑦武等实在 ⑧武使匈奴,明年 ⑨太夫人已不幸 ⑩单于视左右而惊
二、古今异义
①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③我丈人行也。
④欲因此时降武。 ⑤独有女弟二人 ⑥且陛下春秋高 ⑦武等实在 ⑧武使匈奴,明年 ⑨太夫人已不幸 ⑩单于视左右而惊
古义:拿着; 古义:提拔。 古义:老人、长辈。
C.因厚赂单于(贿赂)
D.召苏武受辞(供词)
答案:C:赂(赠送礼物)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法令亡常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信义安所见乎
E.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F.与旃毛并咽之
G.空自苦亡人之地
H.掘野鼠去草实而食
答案:C
(A:亡-无;B:畔-叛;D:见-现;E:霑衿-沾襟;F:旃-毡;G:亡-无;H:去-弆jǔ)
C、名词活用等
1 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 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 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 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五、特殊句式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苏武传》是《汉书》中的一篇经典传记,生动地刻画了苏武这位忠贞爱国的英雄人物形象。
以下是对《苏武传》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文学常识1、作者与作品《苏武传》出自班固的《汉书》。
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间的历史。
2、体裁《苏武传》是人物传记,以苏武的生平事迹为线索,展现了他在困境中坚守气节的高尚品质。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今义:差不多(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3、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2)发①方欲发使送武等派遣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③恐前语发被揭发4、词类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用作动词,下(2)杖汉节牧羊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用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4)羝乳乃得归乳:名词用作动词,生子(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三、重点句子翻译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手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侮辱后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3、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苏武传》是《汉书》中的一篇经典传记,记载了苏武在匈奴的艰难经历和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以下为大家归纳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及作品《苏武传》出自班固所著的《汉书》。
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体裁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了苏武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
今义:差不多,等同)(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为这个)3、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出使)(2)发①方欲发使送武等(派遣)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动手)③恐前语发(被揭发)4、词类活用(1)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2)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执、拄)(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5)诚甘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三、特殊句式1、倒装句(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蛮夷为降虏”)2、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表被动)(2)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四、文章内容1、出使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节,被派遣出使匈奴,以维护两国的和平。
2、被扣匈奴苏武等人到达匈奴后,副使张胜与匈奴的缑王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事情败露。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苏武传》是《汉书》中的名篇,记载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坚守气节、不辱使命的事迹。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作者班固(32 年—92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班固在父亲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2、《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 206 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间 230 年的历史。
二、字音字形1、阏氏(yān zhī)2、煴(yūn)火3、啮(niè)雪4、旃(zhān)毛5、羝(dī)乳6、廪(lǐn)食7、节旄(máo)8、弋(yì)射三、重点实词1、稍迁:逐渐升迁。
2、数:屡次。
3、使:派遣。
4、嘉:赞许。
5、阴:暗中。
6、候:侦察。
7、幸:希望。
8、赂:赠送礼物。
9、发:发动,派遣。
10、当:判处。
11、相坐:相连坐(治罪)。
12、素厚:一向交好。
13、弥山:满山。
14、论:判罪。
15、白:禀告。
四、重点虚词1、以(1)少以父任:因为,介词。
(2)以货物与常:把,介词。
2、为(1)兄弟并为郎:担任,动词。
(2)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替,给,介词。
3、因(1)因厚赂单于:趁机,介词。
(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趁,介词。
4、乃(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于是,就,副词。
(2)乃幽武置大窖中:于是,就,副词。
五、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1)单于壮其节:认为……壮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动词的使动用法。
(2)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反欲斗两主:使……争斗,动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作动词(1)天雨雪:下雪,名词作动词。
(2)羝乳乃得归:生子,名词作动词。
4、名词作状语(1)杖汉节牧羊:拄着,名词作状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一、知识要点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前 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 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班固( 32— 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与其父:班彪;弟:班超并称“三班”。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 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 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大部份写作。
二、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 j 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6、何以女为见女:通“汝”三、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
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
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遗: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古义:正遇上。
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9、会论虞常。
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四、一词多义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牵连( 2)引佩刀自刺引:拔出,抽出4、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 3)廪食不至食:粮食。
5、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派遣(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劫持阏氏归汗的事,起事。
( 3)恐前语发发:泄露。
6、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副词,才( 2)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7、见( 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 2)何以女为见见:看见8 、及( 1)及卫律所将降者及:和( 2)此必及我及:连累到( 3)及还,须发尽白及:等到9 、会(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正遇上( 2)会论虞常会:会同,一起( 3)会武等至匈奴会:恰逢10、得( 1)虞常生得得:抓住( 2)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得:能11、如( 1)事如此,此必及我如:到( 2)如惠语以让单于如:按照12、为( 1)兄弟并为郎担任( 2)汝为人臣子作为( 3)匈奴以为神看作,当做( 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替13、因(1)君因我降通过( 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顺便( 3)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趁14、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通“已”,已经)四、词类活用1、名词做动词(1)天雨雪雨:落下。
( 2)羝乳乃得归乳:生育。
( 3)杖汉节牧羊杖:拄着。
( 4)以状语武语:告诉2、名词做状语( 1)惠等哭,舆归营用车子。
( 2)剑斩虞常已用剑( 3)得夜见汉使在夜里( 4)其一人夜亡在夜里( 5)朝夕遣人候问武在早上和晚上3、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以⋯⋯为壮4、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使⋯⋯ 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使⋯⋯ 肥沃( 3)反欲斗两主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使⋯⋯ 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使⋯⋯ 受苦( 6)王必欲降武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 归(8)屈节辱命屈:使⋯⋯ 屈辱:使⋯⋯ 受辱( 9)宜皆降之使⋯⋯投降五、句式1、被动句(1 )见犯乃死,重负国(2)皆为陛下所成就(3 )无标志的被动句A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B、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2、倒装句( 1 )宾语前置A、何以女为见 ?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C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D、引佩刀自刺.E 、子卿尚复谁为乎(2)介词结构后置为降虏于蛮夷(3)定语后置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六、翻译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2、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全让汉朝被扣留的使者路充国等人回去了。
3、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到了匈奴后,置办财物赠送给单于;单于更加骄横,不是汉朝所希望的那样。
4、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私下里一起谋划,劫持单于的母后阏氏回汉朝。
5、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虞常在汉朝时,向来与副使张胜相知心,(于是)偷偷地去拜访他。
6、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累及到我,被侮辱才死,深重地辜负了我的国家!7、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使节义和使命受辱,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8、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常惠等人痛哭,用舆车拉着回到营地。
单于认为他的节义很壮美,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但是同时收押拘禁了张胜等人。
9、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本身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亲属关系,怎么说要定我的罪?10、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白白地用身躯滋养草野,谁又懂得你?1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你作人君的臣子,不顾及皇恩节义,背叛主上亲戚,在匈奴成为俘虏,为什么要见你呢?12、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况且单于相信你,让你来决定人的死生,不能秉持公正,反而要让两主相斗坐观祸败。
七、文学常识官职的任免升降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
译为“授⋯⋯ 官职”。
如:于是辞相印不拜。
2、除。
拜官授职。
如:予除右臣相兼枢密使。
(举、辟、授)3、擢。
提升官职。
4、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A、升级:迁生、迁授、迁叙(调、徙、转、改、放、出)B、降级:迁削、迁谪、左迁。
平级转调:转迁、迁官、迁调。
5、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6、黜。
与“罢、免、夺”就是免去官职。
7、去。
解除职务8、乞骸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八、给下列加点的词语加拼音。
且鞮侯 j ū dī厩监ji ù ji àn栘中 yí数通使 shuò......丈人行 háng置币遗单于 wai缑王 gōu阏氏 yān....伏弩射杀之 f ú以状语武 yù凿地为坎ǎ...k n...煴火 yūn舆归营 yú膏草野 gào宛王 yu ān北阙qu ē.....诛灭 zhū天雨雪 yù啮雪 nia羝乳 dī廪食 l ǐn.....节旄á雍棫阳宫 yù斧钺汤镬yu a huòm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