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经济债务问题

浅谈中国经济债务问题
浅谈中国经济债务问题

浅谈中国经济债务问题

市场总体需求饱和必然导致市场总体产能、商品过剩,积压商品导至融资借贷产生第一批负债;政府配套投入无法收回形成第二批负债;生产萎缩工人失业支出大于收入,透支和借贷催生第三批负债。借贷无论谁欠谁都纠结在金融行业,企业、工人、政府交错复杂三角债务最终汇集到银行等金融业,收不回贷款无法兑付存款。最后的发展只有两条途径:1、银行等金融业倒闭经济崩溃,回到需求强劲的起点。2、供给侧产业创新使消费更替升级、压缩过剩产能。

中国经济到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利润期,企业处于盈利与亏损边缘,是负债高发期。薄利企业经不起负债拖累,一旦有企业亏损就会连累其他企业负债,形成链锁三角债务并不断传递、范围扩大,一旦有企业倒下将拖累其他企业成倒闭潮,造成国家经济崩溃。高成本、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造成低利润,企业多、规模大、利润薄形成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发展。原因是传统产品需求饱和滞销,没有新兴产业替代过剩产业、资金没有好投入投入,微溥利润使企业抵抗负债能力低下。一、交错复杂的三角债务:

负债催生借贷、融资产生金融市场的链锁三角债务不断扩大,无论借贷还是融资只要经过几轮传递最终会转嫁到百姓头上,到头来还是要老百姓买单,资金层面上都汇集到银行债务。老百姓透支消费或进入股市的资金最终形成负债或蒸发消失,当企业萎缩就业机会减少,百姓透支消费债务还不上、股市资金蒸发消失,企业赚百姓钱、百姓从企业挣钱的良性循环被打破。百姓没有工作机会挣钱、企业无钱雇用工人生产赚钱,形成经济市场到处缺钱的恶性循环。

政府和企业协同完成经济发展,政府为企业创造发展机会和良好环境,企业为政府创造更多的收入,这是一个互为发展共同生存的循环。企业是经济核心、百姓是核心的拥者、政府是操控杆、国家是规则制定者。规则是要实现企业、百姓、政府在经济运行中处于平衡良性循环,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经济发展减速甚至崩溃。政府往往为了经济发展进行超出经济能力超前去做企业发展条件,形成政府资金缺口具大,需要国家在可控通胀情况下增发货币处理。

企业间的三角债务来爆发于起初的经营不善者,企业都是产业链上的一员,同行业处于竟争关链上,上游行业和下游行业处于服务和被服务关链上。经营不善企业入不敷出,产生负债传递到关链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上游负债企业再拖累工资形成购买力下降,从而转嫁到下游企业商品滞销形成积压负债,购买力下降同样影响平行同行回收资金困难成债务。一旦形成三角债务企业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都不能停止生产经营,一旦停止则新账不能掩盖旧账就需要偿还债务。

产业链负债运转是不正常运转,出现有企业不能背负债务运行倒下,直接牵连到上游相关企业失去资金。但这种受连累倒下企业都是局部区域性的,倒下企业多少取决于届时市场利润多与少,利润高则能弥补一部份负债还不至于倒闭或者倒闭的企业数不多,利润薄则经不起负债拖累倒下的企业较多。这是企业商品链条的三角债务,被连累相关企业倒下还是局部区域性的,虽然不会对经济造成坍塌式破坏,却是经济崩溃的前兆,经济坍塌主要还是由金融行业崩溃引起。

企业商品链三角债务、企业与工人三角债务、企业与政府间三角债务最终都会经过银行借贷纠

缠在一起,银行是所有三角债务纠缠结点。商品未饱和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获得工资大于消费支出,形成工人存款而企业和政府借款,商品饱和商品积压企业欠发工资则收入小于支出存款消失,连基本生活开销也需要从银行取出款。政付配套投资需要企业偿还,企业负债无法偿还政府投资,表现在银行无法收回贷款也就无法支付存款,银行缺钱造成整个经济体处处缺钱形成金融危机。

银行缺钱倒闭直接造成资金消失经济崩溃,企业缺钱倒闭形成缺货,从需求饱和又重新回到商品短缺的需求旺盛,经济又重新倒回到起点,商品价格又回落到初始状态,这是经济规律自由发展的结果。如果国家干预,缺钱时增发货币增加流通资金则经济将免于暂时崩溃,这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国家增发货币补救缺钱只是临时止痛药却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解决商品饱、增加需求这个根本问题,只有新产品、新消费替换老旧产品、旧消费重新建立旺盛需求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二、产销利润与商品价格:

国家税收和政府配套费用、服务性收费等为了对经济结构剖析方便都归到利润范畴,以下分析中为了简单明了就不再列出描述,凡提到利润就包含有政府配套费用、服务性收费等。利润分显型利润和隐型利润,显型利润是各种交易中产生的价格增长,隐型利润是被整体市场价格拉高的增长,库存地块价格增长。无论显型还是隐型利润都由四部份组成:1、企业和经销商自身消耗;2、企业和经销商获得剩余价值;3、工资上涨部份;4、国家税收和政府配套费用、服务性收费等。

商品价格由三部份构成:第一部份由国家拍卖自然资源的价格;第二部份是经过各环节加工凝聚的人工工资;第三部份是企业附加在上面的利润。绝大部份商品价格主要是由凝聚人工工资构成的,第一轮加工的资源成本、工资成本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上,不会形成物价上胀。例如加工生产一斤大米:稻谷1.5元、机械费0.1元、工资0.5元、电费0.1元、房租费0.5元,成本费每斤2.7元,若每斤2.7元价格在市场销售,这样市场上物价永远不会上胀也不会降低。

进行资金投入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任何利益,这种生产是不存在的,就算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企业也要安排一定的利润维持运转。所以企业在出售产品时会将自己所得利润加到销售价格上,每加工一次就需要在成本价格基础上增加一次,物价上胀是企业利润的产物,没有利润也就没有价格上胀。物价上胀并不会增加物质数量,无论加工多少次累积的劳动成本、利润有多高,物质数量不增加反而可能损耗减少,商品成本价升高形成消费水平提高,只是消费了更多劳动成本。

无论消费水平有多高,只是商品价格增加即GDP增加,价格中增加劳动工日才是增加的价值,价格中的利润则虚价值,如大米经过深工增加工日价值才是增加消费的价值,而价格利中润部份则是虚拟的。可是每次加工生产都必须产生利润附加价格,这部份价格是虚的,形成虚拟价格的还有被高物价拉高的自然资源价格,如地块、矿藏等现时价格比5年前高出许多。生产总值增加是前后时间对比值,后者大于前者为增加、后者小于前者为减少,生产总产值包含利润虚拟价值在内。

产品价格与经济增胀、通货膨胀关系,GDP增加就是产值总额相对于同期相比或环比增加,包括四部份:1、对商品增加新工艺加工,增加劳动成本提高价格,产品数量不变情况下增加生劳动成本产值,如将大米进行深加工以增加价格;2、企业附加到成本价格上的利润,每加工一次增加一次成虚拟产值;3、保持相同实物购买力增加的工资,每加工一次工资增加一次;4、扩大规模增加的

产量价值,新增项目或新投资项目产生的总值增加。

第1点、深加工增加人工成本价格,产品数量不变增加了产值金额,如一斤大米成本价格2.7元,再进行每斤0.3元深加工,成本就变成每斤3元,所有流通大米每斤增加0.3元,也就是市场大米总价值增加11.11%。第2点、企业附加到价格上的利润增加了人们购买成本也成为产值,产品数量不变增加产值虚拟金额,如一斤大米3元成本价格再增加10%利润变销售价格为每斤3.3元,产品数量不变每斤增加0.3元虚拟产值金额,市场大米销售量每斤乘以0.3元后成虚拟总产值。

第3点、随着价格不断上涨同样数额工资购买不到同数量物品,购买力下降必须加薪才能请到工人劳动。如前段时间大米售价每斤3.3元,330元工资能买100斤大米,现在大米增加10%利润后售价为每斤3.63元,购买100斤大米需要363元,工资必须要从330元涨到363元才保持相同购买力,在劳动量投入不变情况下增加了虚拟产值金额。第4点、新建、扩建项目在不同时间段投入,消耗原材料单价不同,投入时间越晚价格成本越高,产品量不变则投入越晚构成产值金额越大。

生产总值增长也就是投资规模增长和物价价格增长的总和,处在正常情况下产供销形成价格必须是逐渐增加的,也就是GDP增长,当然逐年减少就是GDP通缩。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胀,主要是价格附加利润和深加成本而增加的价格,这一上涨拉动同时段工资和投资项目成本上涨,这两类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利润空间大、深加工环节多、货物品种多则通货膨胀率高,如1990~2000年期间企业利润在10%以上,通货膨胀率也处在10%以上。

利润导致工资上涨,随着工资上涨造成商品价格增加出口竟争力下降、导致利润减少,当出口减弱后投资和内需成主导经济动力时,便产生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发展态式。因为产品价格绝大部份由工资垒积构成的,工资因为企业利润被拉高,又不能被人为降下来,这种垒积增加不会人为停止更不能人为倒退降低。利润与价格相互关联,就好象年龄增长一样不断垒积到危险程度后死亡却不能降下来,价格追逐利润而利润催生价格上涨,这就是商品价格与产销利润之间的关系。

三、商品价格渐变与突变:

从上分析商品价格不断变化,不是增加就是减少即不是通胀就是通缩,不是静止的。价格增长还是降低取决于供给需求变化和利润增加,总体来说供给小于需求价格就上胀,供给大于需求在危机阶段价格会降低。供给等于需求产品的成本销售价,这是一个平衡价格,但加上企业利润后销售价格也就大于成本平衡价,销售价格也是上胀的。供给小于需求价格就上升,但需求会逐渐下降,上升与下降的交叉点就是平衡点,加上利润的销售价处于平衡点不稳定,只是昙花一现。

商品价格上升是一个渐变过程,当需求远未饱和时需求强劲,物以稀为贵价格就上升,商家是利益追逐者,价格高时扩大生产规模,劳动力需求增加,整个经济发展蒸蒸日上。需求逐渐饱和时利润减少价格回落,需求接近饱和时价格停止增长成为过剩产能,这时扩大生产规模达到极限,利润非常微薄甚至没有利润,生产规模萎缩,不再需要增加劳动力,整个经济萎蔫不振。各种价格几乎不再增加,利润微薄并且没有深加工项目,企业几乎没有利润,通货膨胀率非常低。

这就是产品价格上涨到尽头,虽然企业几乎没有利润空间,但不能采取压缩生产来减少资金压力,生产运行中新债替换旧债还可以继续生存,若压缩生产或停产这种负债循环被打破,欠款变成负债,

讨债追债随即找上门,根本无力还债,整个市场缺钱是主基调。若政府出手进行货币投放增加投资项目,一方面生产总值GDP上去了,另一方增加了资金流动性,也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形成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势态,但我们不要认为高增长低通胀是经济向好,其实是快到崩溃边缘的前兆。

高增长低通胀危险局面维持不了多久,渐变到头必然发生突变,突变有两种:第一种是就业减少需要从银行支取存款消费,银行因借贷和工人透支贷款无法收回资金而不能兑现存款人取款,于是银行无钱倒闭导致无数大小企业停产倒闭、失业后购买力下降导致积压产品滞销。由企业、工人和政府纠结的银行倒闭消失,失去资金来源,经济完全瘫痪。企业停产、工人失业、商品积压,生产销费等一切都又回到发展起点,因缺钱商品价格低廉,因物资缺乏需求强劲。

第二种是国家干预下不让其发展成危机,因为缺钱国家采取货币投放进行基建项目建设,这些项目不需要发行国债借钱也不需要融资,最好是国家直接增发纸币以缓解缺钱局面。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要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是商品、服务升级,以新商品、新服务更替旧商品、旧服务,类似于经济危机后的一切重新再来,形成强劲消费需求。消费升级换代产生需求不是打破旧价格体系而是在旧价格体系基础上升级,物价不是回落降低,新商品、新服务因物以稀为贵重新获得高价利润。

升级消费是靠提高物价再获得利润,靠新商品、新服务稀有性获得强劲需求,人们手上靠国家增发货币保持有购买力,由此形成高等级高消费。新商品需要高技术作支撑、新服务需要创新为前提,当经济到了高增长低通胀接近崩溃时新商品、新服务完全滞后,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新商品、新服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并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我国已经在早些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和开发,在经济出现疲软前兆时就已经进行资金投放。

如2015年就建立起国家为主企业为辅的风险投资基金,而且基金规模非常庞大,2015年规划四纵四横高铁网,次年又规划八纵八横高铁网、城际轻轨建设等;紧接着提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海棉城市建设、脱贫工程等;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存活时间;鼓励企业创新、压缩过剩产能。这些都是围绕两个问题:1、在经济市场上投放资金,推迟经济崩溃到来的时间,为新商品、新服务的研发、开发争取时间;2、设风险投资基金和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就是尽量缩短研发、开发时间。

四、产销发展与政府配套: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也就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政府、企业、劳动构成三角互动关系。从商品生产到消费还会经过经销商销售环节,部份生产企业延伸到销售环节,无论是经销商还是生产企业只要进入销售渠道都成为商品经销商。经销商与生产企业共同分享出厂价格与消费者之间的利润价差,前面讲到产品价格也就是消费者采购价格是出厂价格加上经销商利润后总价,经销商实际是商品生产中的一个特殊环节,利润是出厂成本价与消费者采购价之差。

经销是特殊生产环节,获得利润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企业让利出来的部份利润,如大米出厂价每斤2.7元而消费者采购价每斤3元,利润每斤0.3元,厂商获得每斤0.2元经销获得每斤0.1元;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经过运输贩运赚取地区差额利润。地区差额利润不是企业让利而是不同区域自然形成的不同经济体差异,人们生活处于密切关联条件形成互通有无交换构成市场经济体,不同地域人们生活关联程度不同,互通有无交换程度差别而形成价格差。

由于地区性经济体差别使经销商分划为贩运与零售两部份,贩运降低了不同区域存在的需求饱和程度不平衡问题,零售解决消费者采购灵活和方便问题。地区之间价格差形成的利润与生产企业产生利润存在差别,前者来源于不同地区而后者来源于生产。高价格地区生产不足,生产充足的低价格地区相当于一个大生产企业产出商品,地区差别利润也就可以看成是地区生产利润,不过这些利润被贩运者获得,零售商只能得到本地产销价格差利润。

前面讲述产品价格是由自然资源和人工成本累加构成,产生地区物价高低的另原因是政府出让自然资源价格高低、不同地区劳动力成本高低即工价高低。但这种价格差别不是很大,若差别较大很快出现生产厂向低价地区迁移、低价劳动力向高价劳动力地区流动,差距很快就会缩小。地区间相隔距离也是形成价格差的主要原因,相隔距越远人们交流越困难越容易形成地区阻隔产生价格差别,随着交通条件改善运输时间缩短,远距离地区价格差距会越来越小。

货币是抽象的特殊商品代表任何物和事,正是货币抽象性、任意性成了互通有无最好的中间交换商品,货币成为流通中必不可少的转换器,缺少货币量将阻碍各自所需的交换活动,货币过量将失去商品代表性。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经销商,存款一方相当于生产企业、贷款一方相当于消费一方,银行和储户得到收益即利息相当于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分到的利润。货币在储户、银行、借贷方等环节上流动,对应着商品企业、劳动者、消费者环节上流动的实物商品,二者正好是反向循环。

另一种特殊产品叫固定资产,与货币这种特殊资产一样,只是一个随借贷交易流动而另一个不随租赁交易流动,如房屋出租、地皮出租等,他们都会随交易产生利润,也是物价上涨中的一部份。一般他们的利润周期都是接月计,也有接季度或接年计,与工厂生产商品一样,有几天出产商品也有几个月出产商品,也就是利润周期几天、几个月不等。无论按天、按月还是按小时,计本质都一样就是产生利润,周期越短利润频率越高,比同值利润拉动物价上涨次数越多、幅度越大。

凡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人、企业、单位等离都不开货币牵连,政府需要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协调管理、交通道路等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政府需要有大量运作资金,为经济发展进行消耗,需要从税收、资源出让、国企利润等得到资金补充从而形成收支循环。凡是涉及到资金运作即凡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人、企业、单位都被钱绑在一起,银行是经营钱的地方,于是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人、企业、单位都补拉到银纠缠在一起。

经济到了高增胀低通胀即到崩溃边缘,因为消费疲软企业回收资金困难利润低,流动金费大量压在积压商品上,最缺的就是钱。各方缺钱最终会汇聚到银行债务,反过来银行缺钱辐射到各行各业也包括政府。当银行无法支付储户存款而倒闭,更多国家是注入资金救助银行,进行大幅度货币投放,这种救助不是最隹办法,虽然可避免经济彻底崩溃但将会对经济造成伤害。经济条件薄弱的企业已经大批倒闭,而且不能消除需求饱和产能过剩根本问题,倒闭潮过后将迎来通货膨胀。

五、供需失衡与负债漫延:

经济发展动力与速度源于供给与需求程度,物以稀为贵销售价格高生产经营利润回报大,供给远小于需求时生产规模发展迅猛生产总值增加很快,这是经济发展上升期,但上升的速度随着需求减弱呈下降趋势。供给基本满足需求接时接近平衡点,利润少、资金投向渠道少,大量资金只能选

择投向传统行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总产值越来越高,形成高增胀低通胀发展态势,这叫上升期即将走到结束,也到了经济崩溃边缘。

供给与需求平衡就达到由上升转向下降的拐点,当供大于求便进入下行通道,下行速度越来越快。处于供需拐点上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利润,盈利企业利润也非常微薄,个别经营不好的企业出现支出大收入便拖欠货款。没有盈利好项目接纳富裕资金,一部份资金继续投入过剩产能行业,另一部进入银行和股市。因为产能过剩商品积压滞销利润减少,亏损企业越来越多、各行业资金越来越吃紧,拖欠货款越来越严重,拖欠传递范围越来越大,相互交错构成三角债务。

市场流通资金分流到银行和股市越来越多,进入实体经济产业越来越少,生产规模增速越发放慢,这时经济减速非常明显,这段时期叫供需失衡期。下行初始阶段最明业标志是经济增速不断下降,过剩产能越发凸出,物价增速放缓即通胀逐渐消失,经济处于中高速增长物价低通胀态势。随着经济走势疲软,经济增长继续减慢、物价增速继续放缓,企业利润越来越少。在没有深加工产生情况下物价上胀来源于企业利润在价格上附加,到了物价上胀为零时企业总体利润就为零。

当企业总体利润为零时并非所有企业都没有利润,一部份企业仍然存在微薄利润还在支撑经济维持,另一部份已经处于负利润的亏损状态,这就是经济下行到了零点。企业负利润并不表现为负债而是拖欠货款,当企业停产或倒闭后新债还旧债的拖欠循环被打破,欠款变成了负债,盈利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被拖垮。盈利企业同样处于负债经营的链条中,会被负债企业拖欠货款成为负债传递的一员,于是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主体之间传递形成三角债务,影响范围越来越大。

经济增胀零点就是到了崩溃边缘,零点以下企业总体为负利润经济为负增长,也就是经济进入到通缩阶段,经济通缩的最低点就是经济危机谷底,危机的极限就是经济体轰然倒下。经济崩溃边缘并不表示经济会即刻倒下,只有负债传递到银行等金融行业并形成严重影响或银行倒下时才会倒闭。银行等金融机构是货币经销商,货币是抽象商品,经销抽象商品与经销实物商品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区别在于货币抽象商品比实物商品在经济运行中更加重要,是货币主导商品生产消费。

货币只是人们在互通有无交换过程中的中间转换物,通过货币交易能实现人们最终需要的任何物品,货币不是最终的消费物品只是实现得到最终消费的中间产物。原本货币是实现获得任意消费品产生的中间产品,正因为货币能实现任意想要的东西,所以人们对货币需求渴望比获得实物需求更加渴望强烈,本应该货币围绕实物交易需求转,实物交易操控货币运行,但反过实物交易需求围绕货币转,货币交易操控实物交易,货币引导实物易手,主要是货币商品的任意性决定的。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决定了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一切经济活动围绕货币运转,也就是围绕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运转,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操控着社会整体经济。企业、工人、政府主要三个主体各自内部经济活动和相互之间经济活动都纠结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上。当经济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时,经济下行阶段就到了谷底,经济崩溃就到来了,银行无钱支付存款之时就是银行倒闭之日,庞大经济体将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一遍混乱。

经济体倒塌经过一段时间混乱之后一遍萧条经济发展慢慢又回到原点,因为企业倒闭商品短缺需求强劲产生具大的需求增长动力,由于危机时资短缺、处处缺钱。所以经济重新开始的强劲增长

形成资不足,不足资金促使商品销售价格不会过高,导致生产成本低,企业可以获得较高利润。需求强劲下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劳动力需求强劲,生产消费开始复苏,经过复苏加快发展则生产总值增长很快。这就是经济发展直入第二周期,这种周期性复苏、高涨、危机、萧条进行着周期循环。

经济危机是商品过剩的危机也是产能过剩的危机,产生根源是需求饱和、生产停滞、工人失业、失去购买力,企业和经销商积压商品失去资金。各国均采取国家干预不让危机发生的处理方式,干预的唯一途径就是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用新产品、新消费取代旧产品、旧消费,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形成强大需求使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状态。但新产品、新消费来之易,不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所以研发新产品、开发新消费要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不能急时抱佛脚。

新产品研发、新消费开发速度始终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饱和已有产品、已有消费已经过剩而新产品、新消费还未上市,形成需求疲软甚至导致经济危机发生。为了保持过剩产能在新产品、新消费未上市之前延续生存,继续提供就业机会,需要将过剩产能、过剩商品转移到经济较差的国家让他们代替消费。中国需要前詹性对经济较落后的国家进行扶持帮助,让他们的经济得到发展增强他们的购买能力,赔养提升这些国家的消费水平,这也是解决需求饱和、处理债务的有效途径。六、物价上胀与商品升级:

现阶段各国都不会让经济自由发展,经济到了通胀、危机阶段来临前都会国家出手干预,不让危机发生。商品价格由自然资源价格、累加工资和累加利润构成,商品不断生产并在不断被消耗掉,被消耗掉的商品不存在继续累加工资和利润。只有劳动力是重复消耗、重复使用的再生商品,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工资上涨,企业加到价格上的利润形成物价上涨,实物商品随着消耗而消失不存保留消费前价格基础,但利润加到消耗商品上的价格会转移到下次再生产的工资上。

没有重复使用的劳动力商品就不存在物价循环上胀,例如一个工人出卖劳动加工生产大米基本价格每天270元,基本价格包含上次生产企业利润价格在内,劳动基本价格加上其他直接成本每斤大米2.7元,获得劳动一天的基本价格能购回100斤大米。但本次每斤大米2.7元是成本价没有附加本次利润,若附加本次每斤利润价格0.3元,则本次每斤大米市场销售价为3元,这样需要领到300元工资,工资比上次上涨30元,才能购回与上次相同数量的100斤大米供家人消费。

每次加工产品成本价格加上利润价格构成下次出厂产品的成本价,销售价格还需附加本次利润,于是每加工一次上涨一次利润价格,这样恰好保住工人具有相同实物购买力,商品价格不断上涨而工人得到的实物却保持原样不变。只有物价上涨幅度大于利润引起的价格上涨幅度,超出部份才是工人获得增加的实物实穗,物价上涨幅度小于利润引起的上涨幅度时工人获得实物成负增长。只要有企业利润存在物价上涨是必然,企业得到利润是必然那物价上胀也就成必然了。

需求远大于供给企业将商品销售价格提高一些人们也会购买,这样企业利润就高一些、物价上涨更快一些,同样工资增长也更快一些。物价上涨越快、工资增长也越快,但并不代表企业赚也越多,也不代表工人获得实穗越多,企业要得到更多物资实穗必须是利润大于自身消费加上工资上的增加,反过来工人要得到更多物资实穗必须是工资增加大于企业利润减去企业自身消耗后引起价格上涨。并不是经济增长加快企业或劳动者得到实物实稳就增加,只是生产总值增加而已。

如果工资增加恰好是利润减去企业自身消费后引起的价格上涨,即企业对工资增加恰好是利润减去企业自身消费后引起的价格上涨,企业和工人谁都没有得到增加实穗的好处。处于经济上升期随着需求放缓,尽管生产规模还在扩大,但扩大速度放慢和企业利润逐渐减少,利润逐渐减少导致物价上涨逐渐减速,出现经济较高增长而较低通胀,距离上升到拐点的零点就不远了。无论那个国家都不希望看到拐点过后的经济危机发生,都会投放货币相救。

经济出现高增长低通胀就给出了需要国家救助的信号,2010年前后已经出现高增长低通胀信号,2012年国家提出工资倍增计划也实质就是物价倍增计划,使得物价接近零点时间提前到来,高物价高成本导致出口商品没有价格竟争可言。中国经济靠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拉动只剩下投资和消费两架马车,2015年至2016年大量企业寻求低成本劳动力而外迁或在国内就倒闭,产能过剩导致大量资金无处投资,2015年至2016年资金外逃收购国外企业甚至连球队也是收购的热门。

2015年至2016年经济增长几乎到了零点企业三角债务严重,企业、工人、政府之间的债务纠结到银行,已经接近崩溃边缘。国家大刀阔斧地进行救市,减轻企业负担、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去产能、去库存、鼓励企业创新、设风险投资基金,目的是:1、大量投资以平衡疲软的购买力和削减债务;2、为企业减轻负担延续生存时间;3、设置风险投资基金以加快新产品研发、新服务创新取代需求饱和的传统消费。

第3点是解决经济崩溃下滑的关键点、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提升消费档次甩掉饱和的需求重新开始开始新产品、新服务消费。前期饱和顶点作为升级消费的新起点,靠新科技、新产品、新服务的供不应求淘汰传统消费,再次拉动经济高速发展。新科技、新产品、新服务创新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第1点和第2点是为第3点争取时间,争取时间过程中处理债务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加大基础设施货币投放和减轻企业负担只能缓解产销和消费的三角债务,不能解决政府债务问题。

经济增长必然伴随利润导致物价上涨,上涨后价格只有经过过危机混乱才能降低,每一轮产业和消费升级都会产生价格上涨。物价格上涨到人们不能接受的数字会导致交易计算障碍,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经济活动。需要国家人为降低货币面值、消除交易障碍,国家发行同价值低面值新货币取代大面值旧货币。规定旧货币使用截止时间,过期旧货币不能上市流通,只能到国家指定银行兑换成新货币使用,只要给兑换形成不方便,市场上自然不会接受旧货币交易流通了。

七、调控经济与自由经济:

政府是经济活动中生产、销售和消费者合作创造条件的角色,政府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非常重要,解决政府债又不能象解决生产、销售和消费债务来处理。首先政府参与经济发展带有服务性和公务性,政府既不是消费者又不是生产者更不是经销商,政府特殊角色导致负债特殊性,地方债务国家不能放手不管。对道路建设、公共场所、水库建设、地下商场、科技园建设等规模和计划进度要与经济发展匹配,要分盈利性和非盈利性或盈利期长短分别处理,债务量要与经济发展匹配。

国家处理政府债务分两种情况:1、盈利性项目尽可能利用民间资金,非盈利性或回收周期过长的项目由政府投资;2、经济高涨期尽可能利用民间资金,经济疲软期较多由由政府投资。国家是经济操控者,处理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平衡者,经济疲软就剌激、过旺就抑制、缺钱就投资、钱多就收

紧,不要在乎发国债借钱还是还钱。其实借钱投放再还债的方法并不可取,这只是维护有钱人利益损害穷人利益而已,中国应该放弃这种作法。

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就已经到了缺钱三角债务时代,现金购买力增加,有钱人手中的钱不断增值,穷人还相同金额债务需要付出更劳动。国家直接增发货币建设项目救市,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增发货币就是降低购买力,实质就是劫富济贫,只要国家能掌控市场货币流通量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掌控经济发展的各方平衡,平衡各方债务。因为政府在经济职能中的特殊性,国家处理地方政府债务也就需要特殊方式,对地方债务的规模国家不能不管。

中国还存在大量低收入人群和贫困人口,农村传统农业已经不是大量就业的地方,必须要保持较高经济增长才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收入机会,比经济发展本身更加重要需优先要考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时里也就是新消费还没有完全替换旧消费,中国最重要的任务都是处理债务问题、平衡经济各方发展,现在政府债台高筑是崩溃风险前兆。国家需要对地方债务进行控制并增发货币进行解决,不要纠结资金投入与回报、来世今身的国债发行问题上,站在国家高度看待经济发展。

脱实向虚搞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美国可以搞但其他国家却不能,美元是全世界强劲国际货币是各国都需要的东西,只要美国能保持美元信用地位全美国人民不劳动只靠印发美元就有世界各国商品源源不断流向美国。但要维持美元信誉价值放弃发展经济还是不行,美元要获得各国财物还需对美元进行花样变化,如建立股票市场、基金市场使虚拟票据与实体企业分离,利用人们好赌心理让他们炒作,只要将价格拉高再降下来就能从中获利,赚取同行炒作者的钱。

票券发行时的资金被拿走,企业是个影子只要存在,炒作者不关心企业状况,只要不倒闭就行,因为倒闭了票券就消失了。美国自己人炒作那就是美国百姓向国家、企业捐款,但美国需要的是其他国家财富才是目的,要的只是别国参与美国金融市场炒作那美国就能得到他国财富。美国国债券更是赤裸裸向别国借自己的美元财富,然后再发行美元还给你,经过一番变化将他国财富变成自己财富,但都需要保住美元价值信誉才行,还得发展经济来掩盖靠美元地位吸取他国财富的事实。

无论是股票、基金还是国债券产品共同宗旨就是国家、企业收刮老百姓钱财,对非国际货币发行国来说是否发行国债,要看国家是维护有钱人利益还是维护穷人利益。国家在救助不良经济进行货币投资,发行国债换得资金后再进行项目建设就是维护有钱人利益,市场缺乏货币时就增加了货币购买力,缺钱的工人就需多付出劳动才能还债;不发行国债换资金直接向市场增发货币建设项目是维护穷人利益,市场上财富不变凭空多出货币拉低富人购买力,付出同样多劳动获得更多货币。

几乎所有国家对经济都拖延了救助时间,现在西方很多国家由于体制问题存在救助不及时和方法不对。由于计算生产总值GDP包括金融行业的交易增量和拥有票券产生增加量,即买卖形成的虚拟产值计算在内,如股票市场中拉高单价让人们手中持有的股票剩以拉高价格得到虚拟GDP产值增量;金融市场将那些经营不好企业以股份打包形式放到银行出售搞基金产品,再将基金进行交易,基金股值含有大量虚假成份,购买者不知道企业发展,只知道持有就能赚钱,虚假成份也计入产值。

发达国家因经济增长低救助时间为严重三角债形成之日就是救助之时,发展中国家经济高增长低通胀情况下一旦形成三解债务就是救助的时机,几乎所有国家都是大难到来后才开始投放货币救

助经济,如出现企业倒闭潮或出现银行倒闭案例后才发行国债提供资金救助,几乎都是支持几个大企业或银行不至于倒下。发达国家科技创新、消费创新能力强、大企业资金雄厚有较强抵抗力,危机到来时进行救助还不至于全部倒下造成经济彻底崩溃。

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到来后开始救助银行和大企业,虽然美国经济基础好不至于危机发展到谷底,但还是大伤经济元气。发展中国家本身科技创新、消费创新能力弱、企业资金薄弱,过了高增长低通胀救助时间,等到大批企业倒闭、银行关门才救助,大量投放货币建设项目甚至直接向人民派发现金来增加货币流通量,但为时已晚。投放货币流通到企业环节时,幸存企业廖廖无几,这些企业缺乏上下游产业链最终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结果是商品缺乏货币泛滥。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救助都分两部份:第一部份成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加快产品服务更新,淘汰旧消费品重新更换新消费品形成新的强大需求动力,争取更新换代早日到来;第二部份向市场投放货币搞建设,增加填补过剩产能降低减少的生产总值、就业岗位,稳住经济不至于过快下滑为消费更新换代赢得时间。发达国家研发投入原本就高,救助投入资金增量相对较少;发展中国家缺钱研发投入少甚至没有,所以大量资金投入是重点。

写作人:周科祥男,籍贯: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氏;鄙人愿与大家一起分想我国经济问题剖析,2018年1月写于惠州。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在百度文库中搜索《浅谈中国经济潜力》、《浅谈中国经济三阶段》、《人性与自然》的相关论述。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最新浅谈中国国家债务问题

浅谈中国国家债务问题 一、国家债务的概念 国家债务(又称主权债务),是指一国政府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券、向外国政府或银形借款所形成的,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债务。国际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公共机构都可以发行债券或借债,其中,中央政府的债务俗称为国债,而地方政府、公共机构的债务俗称为公债。但在我国,只有中央政府既能通过借债又能通过发行债券筹得资金,地方政府和公共机构只可以发行债券筹资。 狭义国家债务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券或向外国政府、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债务,广义国家债务指除了狭义国家债务外,还包括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各种债务,如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坏账、财政担保的公共和非公共部门的国内外借款,政府部门担保的国企、央企的银行贷款等。 二、中国国家债务测算 自2009年以来,欧洲部分国家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2009年10月,希腊当年财政赤字占GDP总值超过12%,高于欧盟约定上限3%。随后,穆迪、标普、惠誉等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主权债务危机正式爆发,并在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等国迅速蔓延。虽然此后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合(IMF)等机构一直致力为以上国家提供解决方案,但欧债危机还是给这些国家,甚至整个欧元区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013年,以上评级机构又将国家债务危机的矛头指向中国。4月9日,惠誉宣布将中国的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4月16日,穆迪将中国的国债评级展望从正面下调至稳定。两家评级机构接连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均是因为中国

国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不断地提高。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中国的主权债务占GDP比例为22%,不过,这一数字并未包含地方政府债务、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原铁道部债务、汇金债等广义政府债务,也不包括隐性的养老金缺口。 那么,中国的政府债务到底有多大规模呢?我们可以分类统计测算: (一)狭义国家债务测算 国债: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2年底,国债余额为78104万亿元。 外债余额:根据华泰证券测算,2012年底,以中央政府名义借入的债务余额为48653亿元。 加总以上两项,我们可以得出,狭义国家债务余额为126757亿元,占GDP总额(519322亿元)的24%,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结果大致相同。 (二)广义国家债务测算 1、地方政府债务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支出大于收入所形成的赤字总和。由于地方政府收支不对外公开,我们只能根据债务来源,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以下六类,并分别核算债务余额: (1)地方融资平台:指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国务院文件定义)。据银监会公布显示,截止2012年底,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93035亿元。 (2) 银信政合作:即银行、信托、政府三方合作融资。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购买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这些资金投资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股权或债权,政府向银行和信托出具回购的承诺函。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底

浅谈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认识

浅谈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认识 ——中国民营经济的巨大潜力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即使刚刚经历了世界经济危机的浪潮,但中国经济复苏的局面势不可挡。在政府宏观经济的调控下,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将会保持这种发展趋势,特别是迅速崛起的民营经济,将会使中国未来经济走向另一个辉煌的明天。 中国经济是在1979年以来三十二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三十来年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究竟在哪里? 其实,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是蕴藏于民间的极大积极性。事例如下: 第一农业承包制,农业承包制当初称为?大包干?也就是包产到户,包田到户。1979年大包干在一些地方农村中是农民自发实行的,成果显著,于是各地农民纷起模仿,一下子在全国就铺开了,几年之后,农贸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有。又过了几年,粮票、油票都取消了,这不正是民间积极性所造成的结果吗? 第二乡镇企业。农民承包制实行以后效率增长了,农村出现一些多余的劳动力。乡镇企业到处建,不需要国家的投资,农民自己为产品找销路。这样很快在计划体制之外就形成乡镇

企业产品的市场,旧的计划、生产和销售的格局被打破。 第三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在农业承包制推广和乡镇企业兴起的同时,1980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按照市场规则运行,高楼一栋一栋一排一排竖起来,深圳建设速度之快给人们一个启示,我们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中国完全可以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人才资金从全国各地流向深圳,内地按计划组织生产,深圳依靠市场调节市场的格式基本形成。 以上都是民间积极性发挥的奇迹。三个例子说明农村承包制的推广、乡镇企业的建立,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中国经济开辟了新路子,就像平静水面上又加三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波浪,从此中国经济再也不能回到过去了,这就是我们的实践,充分说明了民间积极性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民间润藏着大量经济积极性,但是还有很多的限制因素的存在,总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展中国经济。其实,限制民间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科技。因此,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必须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包括经济转型,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这可以使中国产品增加国际竞争力,也使我们能够真正走向现代化、工业化这样的道路,使我们能够顺利走下去。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是他们长期工业化慢慢积累起来的,

浅谈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及防范措施

- - -. 题目:浅谈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及防X措施 (黑体,小二加粗) 目录(宋体,小三加粗) (目录内容要求:宋体,四号,固定值行距20磅) 一、地方债务的概念界定1 (一)地方债务概念解释1 (二)我国地方债务界定1 二、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影响2 (一)我国地方债务的整体特征2 (二)我国地方债务危机上升的原因探寻2 (三)地方融资的风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控制3 (四)外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3 三、探索处理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建议4 (一)制度和法律的规X4 (二)风险控制6 参考文献10 中文摘要:随着我国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引发的一连串债务问题的越发突出,政府债务不断加大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乃至放眼世界,诸如近期发生的美国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扩大,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以及欧盟一些国家如希腊、西班牙等的债务危机,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焦点,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我国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风险问题。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角度,分析了地方融资体制不完善,法律环境不健全等现状,提出通过构建完整的地方融资结构,升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水平两大对策,加强我国地方债务的监管,试图健全我国地方债务监管体系。以期对于我国地方债务的风险规避做出有益探讨。

关键词:地方债务监管风险

引言 根据审计署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合计1.65万亿美元)。今明两年,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偿债高峰。43%的债务将在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中国经济的27%,而且显著高于官方公布的中央政府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的债务余额。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起了重大作用。但举债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运作的不完善,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导致地方债务风险加大。因此,为维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对地方债务进行风险控制,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债务的概念界定 (一)地方债务概念解释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承担的债务。它与中央政府债务相对应,是地方政府在经常性财政收支不足的情况下,为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短缺的程度,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向社会发行的债务。地方债务可划分为直接债务(显性债务)、间接债务(隐性债务)两种类型。一旦这些债务缺少有效、统一的监测、管理制度,隐蔽性强,则成为

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

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 摘要:我国的经济对世界的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的经济受全球的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全球经济形式走向不稳定,我国将继续实施以稳健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经融紧缩政策,实现稳中求进,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形式,调控 正文 一.当前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方面 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复苏态势,经济格局的变化将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上看,2012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必然要求对相关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进行改革,这将增加我国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包括20国集团在内的多种对话机制的形成将为我国广泛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舞台;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国内方面 、我国经济仍处于增长“长周期”。从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企业自主投资较强,制造业增长较快也将推动经济增长。从中长期来看,企业设备升级等投资需求势头不减,国内较高的储蓄率对拉动内需仍有很大空间,我国经济将长期处在一个增长通道中。 金融危机正在倒逼中国经济从“出口”转到“内需”上来。2012年,我国将充分利用本轮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降速的有利时机,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上,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强制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退出与调整,同时倾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及产品崛起,尽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一转型进程中,一批出口型企业、高能耗型以及部分高成本房地产企业,将会遭

最新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

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 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 今后的改进措施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各种国际势力相互激荡,以下是我从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一些较浅的认识。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当前国际格局分三大块::美国领导的单一实力比较强的国家、还有以欧盟为代表的实力较中的国家、还有就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国际发展趋势在和平与战争中胶着。 当今的国际形式对我国及存在有力的因素,有存在不利的因素。 当前的国际形势,有利因素主要包括: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

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世界格局总是会随着一些大事件的发生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势力对比可能会因此发生微妙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旧格局被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转换期。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了新的发展,各种区域性、全球性的组织和国际会议空前活跃,许多国家都承认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围的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围的优化配置。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增大了各国各地区经济的运行风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力量较强、政策措施运用得当的国家,能较好地适应并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经济弱小的国家则发展更加困难. 经济方面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等待处理的问题: 1、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 3、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后,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不断加剧的局面。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调查显示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另外,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也较大。 4、就业和失业问题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GDP水平已达世界前列,但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始终居于落后位置。就业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受人民币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影响,沿海地区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势进一步恶化。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目激增,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致使我国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除此之外,我国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这都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这些都是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我国经济才可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少隐患: 1、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

浅谈中国经济债务问题

浅谈中国经济债务问题 市场总体需求饱和必然导致市场总体产能、商品过剩,积压商品导至融资借贷产生第一批负债;政府配套投入无法收回形成第二批负债;生产萎缩工人失业支出大于收入,透支和借贷催生第三批负债。借贷无论谁欠谁都纠结在金融行业,企业、工人、政府交错复杂三角债务最终汇集到银行等金融业,收不回贷款无法兑付存款。最后的发展只有两条途径:1、银行等金融业倒闭经济崩溃,回到需求强劲的起点。2、供给侧产业创新使消费更替升级、压缩过剩产能。 中国经济到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利润期,企业处于盈利与亏损边缘,是负债高发期。薄利企业经不起负债拖累,一旦有企业亏损就会连累其他企业负债,形成链锁三角债务并不断传递、范围扩大,一旦有企业倒下将拖累其他企业成倒闭潮,造成国家经济崩溃。高成本、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造成低利润,企业多、规模大、利润薄形成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发展。原因是传统产品需求饱和滞销,没有新兴产业替代过剩产业、资金没有好投入投入,微溥利润使企业抵抗负债能力低下。一、交错复杂的三角债务: 负债催生借贷、融资产生金融市场的链锁三角债务不断扩大,无论借贷还是融资只要经过几轮传递最终会转嫁到百姓头上,到头来还是要老百姓买单,资金层面上都汇集到银行债务。老百姓透支消费或进入股市的资金最终形成负债或蒸发消失,当企业萎缩就业机会减少,百姓透支消费债务还不上、股市资金蒸发消失,企业赚百姓钱、百姓从企业挣钱的良性循环被打破。百姓没有工作机会挣钱、企业无钱雇用工人生产赚钱,形成经济市场到处缺钱的恶性循环。 政府和企业协同完成经济发展,政府为企业创造发展机会和良好环境,企业为政府创造更多的收入,这是一个互为发展共同生存的循环。企业是经济核心、百姓是核心的拥者、政府是操控杆、国家是规则制定者。规则是要实现企业、百姓、政府在经济运行中处于平衡良性循环,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经济发展减速甚至崩溃。政府往往为了经济发展进行超出经济能力超前去做企业发展条件,形成政府资金缺口具大,需要国家在可控通胀情况下增发货币处理。 企业间的三角债务来爆发于起初的经营不善者,企业都是产业链上的一员,同行业处于竟争关链上,上游行业和下游行业处于服务和被服务关链上。经营不善企业入不敷出,产生负债传递到关链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上游负债企业再拖累工资形成购买力下降,从而转嫁到下游企业商品滞销形成积压负债,购买力下降同样影响平行同行回收资金困难成债务。一旦形成三角债务企业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都不能停止生产经营,一旦停止则新账不能掩盖旧账就需要偿还债务。 产业链负债运转是不正常运转,出现有企业不能背负债务运行倒下,直接牵连到上游相关企业失去资金。但这种受连累倒下企业都是局部区域性的,倒下企业多少取决于届时市场利润多与少,利润高则能弥补一部份负债还不至于倒闭或者倒闭的企业数不多,利润薄则经不起负债拖累倒下的企业较多。这是企业商品链条的三角债务,被连累相关企业倒下还是局部区域性的,虽然不会对经济造成坍塌式破坏,却是经济崩溃的前兆,经济坍塌主要还是由金融行业崩溃引起。 企业商品链三角债务、企业与工人三角债务、企业与政府间三角债务最终都会经过银行借贷纠

浅谈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

浅谈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 21世纪,全球化的脚步时刻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都产生了密切交流;同样的,它也带来了激烈的矛盾与冲突。几乎每天都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诸如强国侵略弱国或大国干涉小国内政之类的报道,让我们在了解每天世界都发生了哪些大事的同时,也看清了当前世界的整体发展形势及中国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一、美国重返亚太 2011年夏威夷APEC会议的召开,美国力推的TPP引起广泛关注,他被视为美国重返亚洲、制衡中国的关键;而首次作为正式成员国出席东亚峰会,则被认定为美国正式重返亚太地区的标志. . . . . . 实际上,所谓“美国重返亚洲”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美国从没离开过。据有关资料表明,从冷战结束,美国一直在这一区域进行部署,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即使在小布什政府忙于反恐的时候,也同时加强了关岛一线的军事部署。只不过现在奥巴马出于他的一些考虑,当然也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一个动作,也是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进行一些调整,相比于原来有一些新的举动。我想,它的主要目的说白了就一句话,就是奥巴马所说的,“我们美国绝对不当老二”。客观上来讲,其实就是针对中国来讲的,因为中国现在发展的最好,势头最猛。 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部署,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这个地区有新兴大国的崛起,首先就是中国,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国家如印度。这一区域,地区整合进程已经启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这是出现的新情况,而且该区域经济发展得非常好。在美国看来,在这区域,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地缘政治利益,对于美国来说越来越重要。另外,在美国看来,这个区域同其他地区相比,还存有一些热点问题。就是固有的一些可能引发冲突的问题,包括朝核问题,台湾问题,还有现在谈论很多的南海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热点问题,美国人觉得有可能会造成地区的不稳定,因而有必要把更多的力量和资源部署在这一区域。 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强化与亚太地区同盟的关系,无疑会扩大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中国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战略压力也随之增大。但是,总体来说,这并不会改变周边环境对我们“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首先,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互相离不开,它们非常清楚与中国对抗没有赢家,

中国债务问题分析

中国债务问题——快速增长的原因、影响及化解 债务——宏观经济的命门 债务周期是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周期,债务对资产价格、利率水平、投资、消费、汇率都有着深远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影响,可以说,债务是宏观经济的命门。 规模大、负担重、增长快 政府部门 当前,我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不高,然而增长迅速。 截止2016年12月,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2万亿元,占我国GDP的比重为16.1%。而中央政府或有债务约占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25%,由此可计算出,2016年末,中央政府实际负债约15万亿(按照2013 年12 月审计署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中央政府或有债务大致占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25%,假定2016年该比例保持不变)。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2015年8月29日,国务院给地方政府举债设立了“天花板”,其债务余额被锁定在16万亿,财政部对2016年地方政府的负债限额为17.2万亿。2010年以来,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年复合增速为21.09%,由此,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达到26.41万亿元,2016年末,地方政府负债总额超过29.2万亿。 两者汇总,2016年末,我国政府部门负债总额将超过44.2万亿元,我国2016年GDP为74.4万亿,政府部门杠杆率59.4%。 从债务的增速方面来看,2015年中期至2016年中期,政府部门经历了一波强劲的加杠杆过程,负债同比增速由不足10%上涨到超过30%,2016年中期以后,政策开始有所收敛,但11月的增速仍然在25%以上。

居民部门 居民部门的负债基本以房贷为主,消费类贷款仅占全部居民贷款的10%左右。2016年末,居民部门购房贷款19.1万亿元,占整个房地产贷款26.7万亿的72%,同比增长35%。 从新增贷款方面来看,2016年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达到5.6万亿元,占银行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创新高。该比例4月份超过75%,7月份基本达到100%,在限购政策加码的11月依然超过70%。上一次居民疯狂加杠杆是在4万亿刺激政策之后,而当时最高占比(2008年6月)只有68%,且随后快速回落。纵观全年,银行新增贷款的45%都流向了居民部门。“放眼望去,满满都是房贷”。 2016年居民部门新增短期贷款0.65万亿,仅为中长期贷款的11.6%。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特点及走势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特点与走势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

浅谈体育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体育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体育对中国的影响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体育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正蓬勃发展。现代体育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体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并形成体育产业,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也给中国政治、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为了让我国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体育的认识,重视对体育产业的经营,使其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体育体育产业经济增长体育经济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体育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体育行为,更是一项内涵广泛包含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人类行为方式。正因为如此,从体育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注定了要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体育与政治就存在着复杂、互动的深刻关系。作为人类的具体行为表现,体育可以说是社会的缩影,体现社会的方方面面,必然与所处时代的社会上层建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体育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一定

社会的政治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通过对体育行为的研究可以直接把握社会的动向及其政治背景政治决定体育的性质。 一、体育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 体育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体育产业的性质、发展规模及运行状况。从体育产业的性质看,体育产业的主体产品是体育服务产品。体育服务产品是一种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非实物形态的产品,体育产业提供的体育服务产品具有满足居民日趋丰富的生活需要的功能,使体育产业成为提高现代社会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产业类型。从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用于精神需求、满足享乐方面的开支相对增加,促进了以满足人们精神、享乐需求为主的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体育产业的产值和规模每年都以较高的速度不断扩大,进而在现代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体育产业的运行状况看,体育产业不仅是服务业的新兴产业,也是与人的健康和娱乐密切相关的产业。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正展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超过

浅谈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和防范措施Word版

题目:浅谈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及防范措施 (黑体,小二加粗) 目录(宋体,小三加粗) (目录内容要求:宋体,四号,固定值行距20磅) 一、地方债务的概念界定 (1) (一)地方债务概念解释 (1) (二)我国地方债务界定 (1) 二、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影响 (2) (一)我国地方债务的整体特征 (2) (二)我国地方债务危机上升的原因探寻 (2) (三)地方融资的风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控制 (3) (四)外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 (3) 三、探索处理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建议 (4) (一)制度和法律的规范 (4) (二)风险控制 (6) 参考文献 (10)

中文摘要:随着我国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引发的一连串债务问题的越发突出,政府债务不断加大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乃至放眼世界,诸如近期发生的美国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扩大,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以及欧盟一些国家如希腊、西班牙等的债务危机,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焦点,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我国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风险问题。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角度,分析了地方融资体制不完善,法律环境不健全等现状,提出通过构建完整的地方融资结构,升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水平两大对策,加强我国地方债务的监管,试图健全我国地方债务监管体系。以期对于我国地方债务的风险规避做出有益探讨。 关键词:地方债务监管风险

引言 根据审计署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合计1.65万亿美元)。今明两年,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偿债高峰。43%的债务将在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中国经济的27%,而且显著高于官方公布的中央政府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的债务余额。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起了重大作用。但举债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运作的不完善,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导致地方债务风险加大。因此,为维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对地方债务进行风险控制,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债务的概念界定 (一)地方债务概念解释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承担的债务。它与中央政府债务相对应,是地方政府在经常性财政收支不足的情况下,为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短缺的程度,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向社会发行的债务。地方债务可划分为直接债务(显性债务)、间接债务(隐性债务)两种类型。一旦这些债务缺少有效、统一的监测、管理制度,隐蔽性强,则成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 (二)我国地方债务概念解释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债务可以从以下五个层次来解释:⑴地方政府的债

浅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浅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各项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让我们回顾改革的历程,我们能够从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转变为目前的应有尽有,基本满足十三亿人口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不能不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神奇力量创造了奇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放弃了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传统计划体制模式,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经营决策权下放到企业,农民等生产经营的主体,由他们根据市场的需求,独立作出决定,并承担相应的盈亏责任。 最近几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人们的基本生活状况正在发生着本质的变化。实实在在讲,今年的经济形势给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已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人民币的贬值是肯定的,而且在生活中还是几乎接近于成倍的贬值和缩水;其次是眼前身边又

相继发生着一家家企业倒闭的事件。钱难挣,货币贬值,这样一来一去,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就轻易地缩水了一半!还好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任劳任怨、勤劳节俭的优秀传统群体,不管生活形势对我们如何发生着恶劣的变化和考验,我们总能时刻保持着自我适应和自力抗争的信心和能力。真诚希望政府能够多下基层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真实的社会经济现状,真正做到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从而不断地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增进福祉! 我认为,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和社会经济分配制度的不公平原因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的政府真正要解决和扭转这样的危机状态,现在就应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经济救助和平衡策略,如果各国的政府都能配合拿出如此相对的行为和措施的话,那么经济的危机状态也肯定只是一个短暂性的现象。在这点上,我很看好台湾的马英九准备向社会发放购物券的行政计划,这确实是一个能够亲民的执政政府眼前所应该做的事情!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地刺激眼前的经济困难局面,从而带动国民经济激起良好的运动态势。经济危机是因为代表世界大多数的民众因为手中缺少可以支配的货币所造成的,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当然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货币的储存已向一部分人集聚靠拢,一部分人的超前借贷消费负荷沉重以及大部分人的工作付出与收入不符和不合理现象等等。其实政府目前应该要做的是针对性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杠杆与平衡工作,而不是去

浅析中国的公共债务

浅析中国的公共债务 1、中国公共债务的规模 中国的公共债务包括中央债、地方债和混合债。出于中国特色,中国债务又有公开债、半公开债、隐形债之分。 2008年和2009年的中央财政债务分别为5.33万亿元和6.02万亿元。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到了2011年年中为8万亿元是不成问题的。 注意,2008年底中央政府的4万亿元的投资“大手笔”,显然没有记在财政债务名下,那记在哪里了呢?所以中央债的名下先记上12万亿元。 2011年5月底,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为3.04万亿美元,由于中国是事实上的强制结汇,需把它当做债务记在中央政府的名下。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从8.3“升值”到目前的6.5,取其中值7.4。于是外汇占款为22.5万亿元人民币! 好了,中央债已达到34.5万亿元了。这还停留在公开的范围,是很保守的数据! 公开的地方债目前有两个版本。央行的版本为14.37万亿元;审计署的是10.7万亿元。央行是按贷款余额的抽样比例“不低于”30%来推算出来的。它的“视觉”仅停留在地方融资平台属于商业银行的版块,而国企甚至私企的融资版块显然被忽视了。审计署是个什么样的衙门,它是个问责的机构。哪个地方政府愿意把地方债暴露给审计部门啊? 所以,审计署的统计数据,就是那个10.7万亿元是相当保守的。地方政府“见不得光”的地方债肯定多得多,所以,地方债的总规模是要大大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的。 中国还有种混合型公共债务,比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信达、东方和长城)的超过2万亿元的坏账还在那里挂着呢! 结论:目前最保守的统计方法,中国公共债务的总规模约57万亿元! 2、公共债务的违约 债务违约就是赖账。国家的公共债务要赖账,其实也不容易。就拿希腊为例,它的公共债务达到了GDP的110%时,在2009年12月16日被评级公司给“引爆”了! 而中国公共债务与GDP的比,保守的数据达150%!欧盟规定的公共债务的安全上限是60%!可见中国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 那么,中国的债务危机为什么没有被“引爆”呢?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相对封闭,华尔街的兴趣不浓;另一方面,中国媒体由于体制的原因自己是不敢“爆料”的。于是,中国式的债务危机迟迟不肯浮出水面!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浅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将呈现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再平衡,经济格局重构和治理机制改革等新特征。2011年的中国经济形势仍可以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来概括,将会呈现经济增长适度下降和同伙膨胀加剧并存的局面。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保障房建设提速 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房价持续上扬、保障房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能否在2011年发生转折?事实表明,房地产调控的高压势头有增无减,同时中央反复强调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应该说,不管调控如何继续,保障房建设已不容有丝毫懈怠。从全国来看,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量的目标定在1000万套,相比上一年任务几乎翻番;从“十二五”规划看,要实现从目前保障性住房占城镇住房不及7%,到“十二五”末提高到20%的目标,任务不可谓不艰巨。尽管我国国民经济连续多年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可为完善住房保障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撑,但保障房建设或仍有些难以绕过的坎,如巨额投入、土地保障、分配公平以及任务执行者的责任与利益平衡问题。 我们看到,为了确保供应量,在保障房建设资金、用地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关政策倾斜:央行、银监会要求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服务工作,据《2011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累计新增908亿元,比年初增长54.8%,高出同期商品房开发贷款48.3个百分点;土地供应方面,保障性住房用地要做到应保尽保,特别是要求保障性住房和中小户型商品房的供地不能低于整个住房供地总量的70%,并成为刚性指标。 专家认为,加快保障房建设,实际上是对我国住房保障长期弱化的一次“补课”,从国际上看,一些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以缓解住房结构性短缺的阶段。随着规划目标的实现,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得到较大提升。 正如住建部相关负责人所言,“十二五”时期,在全面完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同时,再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通过双轮驱动,使住房的保有量和居住人口的数量实现一个基本的平衡。上述制度设计也正是基于我国住房绝对量不足的事实,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大量务工人员进城也使得城市住房需求增加。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记者,保障房建设是当前房地产调控的重要一役,将与市场供应相互呼应实现对房地产市场的双轮驱动。此轮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方面可以增加住房供应量,尤其是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扭转商品房独大的局面;另一方面,保障房供应量的增加可以减少商品房的供应压力,以平衡预期而稳定房价,避免因商品房供求关系紧张而造成的价格畸形。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比作促进房地产稳定发展的“两把钥匙”,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房屋有效供给,将有利于房价的稳定和房地产的平稳健康发展。另外,加强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也有利于稳定房价,降低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