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科临床路径
肺病科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
一、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BNF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CD~10编码:J44.901)稳定期。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肺胀病”(ZYYXH/T4~49~2008)和2010年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证候: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肺胀病”有关内容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分期属于稳定期;2.患者病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分期属于稳定期的患者;2.若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肺功能(肺通气功能+舒张试验);(3)胸部影像学检查。
2018肺胀--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018肺胀--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是针对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而制定的。
以下是该路径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为肺胀(TCD编码:BNF060);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XXX主编,XXX,2012年出版)以及2018年XXX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诊疗指南修订版和2018GOLD指南。
2.病期诊断:参照2018年XXX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诊疗指南修订版和2018GOLD指南,包括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
3.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XXX主编,XXX,2012年出版),常见证型包括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神窍证、肺肾气虚证和阳虚水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XXX印发的“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2.急性加重期患者。
3.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进入本临床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相关特殊处理且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CT或胸片)、血气分析、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尿粪常规和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功能、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痰涂片及痰培养+药敏等。
八、治疗方案根据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痰浊壅肺证可采用化痰降气、健脾益肺的方案,痰热郁肺证可采用清热化痰、祛痰平喘的方案,痰蒙神窍证可采用化痰开窍、通腑醒神的方案。
肺炎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发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多急骤,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喘憋等症状,小婴儿常伴拒奶、呕吐、腹泻等;2.肺部体征:早期或小婴儿可不明显,后期可闻及中、细湿罗音;重症病儿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快超过40次/min;可出现点头呼吸、三凹征,口周、指甲青紫。
叩诊可呈浊音。
听诊两肺可闻及中、细湿罗音。
若有病灶融合扩大,可闻及管状呼吸音;3.合并心衰时患儿脸色苍白或发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加重,呼吸频率超过60次/min(除外体温因素)或出项奔马律及肝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4.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5.胸部X线摄片或透视见肺纹理增粗,有点状、斑片状阴影或大片融合病灶。
若病程较长大于2周、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行肺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一般治疗:患儿宜减少活动,室内空气清新,饮食宜清淡。
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或新鲜全血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2. 病原治疗:初始治疗是经验性的,不能因等待病原学检测而延误治疗。
根据病情或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3. 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雾化治疗,防治水、电解质失衡;4. 重症患儿宜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酚妥拉明,酌情加用阿拉明或多巴胺。
肺癌内科治疗护理临床路径

• 多西他赛
75mg
静脉滴注 1 每三周*4
• 卡铂 AUC 5-6 静脉滴注 1 每三周*4
化疗方案
•
(5)NP方案。
• 药物 剂量mg/(m2.d)及途径 时间(天)及周期
• 长春瑞滨 25mg
静脉推注 1,8 每三周*4
• 顺铂 75-80mg 静脉滴注
1 每三周*4
•
(6)NC方案。
• 药物 剂量mg/(m2.d)及途径 时间(天)及周期
(五)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 ≤7天。
•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
(3)胸部CT、心电图;
•
(4)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
•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
(1)超声心动图;
•
(2)肿瘤标志物;
•
(3)肺功能;
•
(4)非小细胞肺癌行EGFR突变检测;
• 药物 剂量mg/(m2.d)及途径 时间(天)及周期
• 培美曲塞 500mg
静脉滴注 1 每三周*4
• 顺铂 75mg 静脉滴注
1 每三周*4
化疗方案
•
(9)PC方案(非鳞癌)。
• 药物 剂量mg/(m2.d)及途径 时间(天)及周期
• 培美曲塞 500mg
静脉滴注 1 每三周*4
• 卡铂 AUC 5-6 静脉滴注 1 每三周*4
1000-1250mg 静脉滴注
1,8 注 1 每三周*4
•
(3)DP方案。
• 药物 剂量mg/(m2.d)及途径 时间(天)及周期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71)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76)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79)——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一、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TCD编码:BNW03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编码:J13-J15,J18)。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候:邪犯肺卫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风温肺热病(TCD编码:BNW031)和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71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ICD-10编码:J13-J15,J1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D-二聚体(4)体表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5)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送检痰涂片、痰培养、痰找抗酸菌检查、肺脏CT、C反应蛋白等。
肺癌临床路径Word编辑

肺癌化疗临床路径一、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肺癌(ICD-10:C34/D02.2)+行化学抗肿瘤治疗(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通过手术情况判断是早期肺癌还是进展期肺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1.局部切除术或结肠区段切除手术:早期肺癌。
2.根治手术(肺癌根治术):进展期肺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未根治的肺癌患者。
3.姑息手术(肺癌姑息切除术、短路或造口术):有远处转移或肿瘤条件不允许,但合并梗阻、出血的肺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34/D02.2肺癌疾病编码。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化疗前准备(化疗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血脂、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4)结肠镜和/或钡剂灌肠造影、腹盆腔CT;(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路径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路径1. 引言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肺部炎症反应等症状。
COPD的流行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及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2. 临床路径目的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患者的诊疗过程,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与医务人员的交流和沟通效率。
3. 临床路径制定步骤3.1 患者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病程。
3.2 制定诊疗计划根据患者评估的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3.3 定期复诊和监测根据诊疗计划,设定患者定期复诊和监测的时间点,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
3.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见并发症,制定预防和处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影响。
4. 临床路径实施与管理4.1 临床路径宣教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宣教,使其熟悉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流程,并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
4.2 临床路径执行根据制定的临床路径,执行患者的诊疗计划,并记录相关的治疗过程和效果。
4.3 临床路径监测和评估对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5. 结束语通过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路径,可以优化患者的管理和治疗过程,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沟通,同时也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患者的不同需求和病情。
希望这份临床路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18肺胀--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永和县中医医院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主要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
一、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TCD编码:BNF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诊疗指南修订版及2018GOLD指南)2.病期诊断:参照201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诊疗指南修订版及2018GOLD指南)(1)急性加重期(2)稳定期3.证候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常见证型:(1)痰浊壅肺证(2)痰热郁肺证(3)痰蒙神窍证(4)肺肾气虚证(5)阳虚水泛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2.急性加重期患者。
3.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进入本临床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相关特殊处理且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CT或胸片)、血气分析、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尿粪常规、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功能、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痰涂片及痰培养+药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患者。
一、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病(TCD编码:BNF04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J4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5-2008)。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修订,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哮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支气管哮喘)
临床常见证候:
(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风哮
寒哮
热哮
虚哮
(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肺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ZYYXH/T5-2008)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TCD编码:BNF040)和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J45)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血气分析
(4)胸部正侧位X线片
(5)心电图
(6)肺功能(病情允许时)、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过敏原测定、C反应蛋白、EOS 计数、凝血功能、超声、肺CT、超声心动图、血茶碱浓度、痰涂片及痰培养+药敏、血浆皮质醇浓度、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
:风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2.辨证选用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针灸治疗:根据病情需要辨证选用。
4.其他疗法:根据病情辨证选择。
5.内科基础治疗:视病情予以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体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咳嗽、喘息、胸闷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没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哮病(支气管哮喘)(TCD编码:BNF040;ICD-10编码:J45)疾
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