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肺胀--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深中医临床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症住院患者。
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 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二)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1、外寒饮症见:咳逆喘促,胸部膨隆胀满,不得卧,痰稀泡沫样,量多,鼻塞流涕,口干不欲饮,或伴恶寒重,发热,肢体酸楚,舌淡暗苔白滑,脉浮紧。
2、痰浊阻肺症见:咳喘胸闷,痰多粘稠,口粘不渴,兼有呕恶纳呆,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3、痰热郁肺症见:咳喘气涌,咳吐黄粘痰,难咯,或痰兼血丝,伴烦热,身热汗出,尿赤,大便或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两虚症见:胸闷气短,动则气促心悸,咳嗽,痰白量少,神疲,时自汗出,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及《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 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肺病科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
一、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BNF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CD~10编码:J44.901)稳定期。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肺胀病”(ZYYXH/T4~49~2008)和2010年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证候: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肺胀病”有关内容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分期属于稳定期;2.患者病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分期属于稳定期的患者;2.若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肺功能(肺通气功能+舒张试验);(3)胸部影像学检查。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肺胀西医病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1)多种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2)以咳嗽,气喘,咯痰,烦躁,胸满,憋气为主症,甚则以面色晦暗,唇紫甲青,心悸水肿,或神志昏迷,或出血为主。
(3)听诊检查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闻及干、湿性啰音。
(4)辅助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检查等有助于本病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1)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2)具有吸烟史及(或)环境职业污染等危险因素接触史。
(3)体查及影像学提示肺气肿征。
(4)肺功能测定: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二)病期诊断1.急性加重期:指疾病的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2.缓解期:指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阶段。
(三)证候诊断1、外寒里饮:寒邪外束,引动伏饮,寒饮犯肺,肺失宣降故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口干不欲饮,周身酸楚,恶寒,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2、痰热郁肺:素体蕴痰,外邪化热或痰郁化热,肺失宣降故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目睛胀突,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或发热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3、痰浊阻肺:蕴痰日久,痰阻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可见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暗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
4、痰蒙神窍:痰凝日久,蒙蔽心窍,或化热动风,可见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或伴痰鸣,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
二、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路径单

□清淡饮食
□辩证服用中医汤剂
□辩证静点中药注射液
□辩证应用口服中成药
□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处理异常规检查结果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宣教
□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年月日
(第2~3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完成首次病历病历记录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进行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防止病情变化,必要时监护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预防并发症和诊治
二、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肺胀病(COPD)(TCD编码:BNP060、J44.901)急性发作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病史时间:年月日急性发作时间:年月日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4~13天)
2018肺胀--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018肺胀--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是针对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而制定的。
以下是该路径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为肺胀(TCD编码:BNF060);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XXX主编,XXX,2012年出版)以及2018年XXX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诊疗指南修订版和2018GOLD指南。
2.病期诊断:参照2018年XXX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诊疗指南修订版和2018GOLD指南,包括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
3.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XXX主编,XXX,2012年出版),常见证型包括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神窍证、肺肾气虚证和阳虚水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XXX印发的“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2.急性加重期患者。
3.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进入本临床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相关特殊处理且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CT或胸片)、血气分析、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尿粪常规和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功能、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痰涂片及痰培养+药敏等。
八、治疗方案根据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痰浊壅肺证可采用化痰降气、健脾益肺的方案,痰热郁肺证可采用清热化痰、祛痰平喘的方案,痰蒙神窍证可采用化痰开窍、通腑醒神的方案。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238ab23a26fff705cd170a96.png)
肺胀病 (慢性堵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合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急性发生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症住院患者。
一、喘病 (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急性发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 合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 编码 : BNF05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急性发生ICD-10编码: J44.151)。
(二) 诊断依照1.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有病诊断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堵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 年拟订的《慢性堵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有关标准。
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弱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归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点专科协作组拟订的《喘病(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急性发生) 中医诊断方案 (试行 ) 》。
肺胀病 (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急性发生)的临床常有证候:1、外寒内饮症见:咳逆喘促,胸部膨隆胀满,不得卧,痰稀泡沫样,量多,鼻塞流涕,口干不欲饮,或伴恶寒重,发热,肢体辛酸,舌淡暗苔白滑,脉浮紧。
2、痰浊阻肺症见:咳喘胸闷,痰多黏稠,口粘不渴,兼有呕恶纳呆,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3、痰热郁肺症见:咳喘气涌,咳吐黄粘痰,难咯,或痰兼血丝,伴烦热,身热汗出,尿赤,大便或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两虚症见:胸闷气短,动则气促心悸,咳嗽,痰白量少,神疲,时自汗出,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纤弱。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点专科协作组拟订的《喘病(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急性发生) 中医诊断方案 (试行 ) 》及《中医内科常有病诊断指南》(ZYYXH/T11-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急性发生)。
2.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 建议标准住院日≤ 14 天。
肺胀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肺胀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肺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和咯血等。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肺胀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肺胀临床路径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肺胀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需要建立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包括肺病专家、呼吸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医生等。
这样的团队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和关怀,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临床路径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针对不同阶段的肺胀,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此外,临床路径方案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合理饮食和锻炼,以及如何应对疾病的恶化等。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临床路径实施方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和跟踪机制,及时监
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这样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肺胀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学科的团队合作,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的评估和跟踪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为肺胀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关怀,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71)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76)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79)——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一、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TCD编码:BNW03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编码:J13-J15,J18)。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候:邪犯肺卫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风温肺热病(TCD编码:BNW031)和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71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ICD-10编码:J13-J15,J1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D-二聚体(4)体表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5)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送检痰涂片、痰培养、痰找抗酸菌检查、肺脏CT、C反应蛋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和县中医医院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主要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
一、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TCD编码:BNF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诊疗指南修订版及2018GOLD指南)
2.病期诊断:参照201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诊疗指南修订版及2018GOLD指南)
(1)急性加重期
(2)稳定期
3.证候诊断
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常见证型:
(1)痰浊壅肺证
(2)痰热郁肺证
(3)痰蒙神窍证
(4)肺肾气虚证
(5)阳虚水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2.急性加重期患者。
3.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进入本临床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相关特殊处理且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CT或胸片)、血气分析、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尿粪常规、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功能、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痰涂片及痰培养+药敏等。
(八)治疗方案
1.根据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2)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祛痰平喘。
(3)痰蒙神窍证:化痰开窍,通腑醒神。
(4)肺肾气虚证:补肺益气,温肾纳气,兼化痰瘀。
(5)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活血化瘀。
2.辨证选用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其它中医特色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各专科临床验证有效的相关特色疗法,如:
(1)穴位贴敷
(2)自血疗法
(3)中药封包
(4)肛滴平喘
4.饮食疗法
5.西药治疗
6.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缓解,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
2.中度急性发作者病情严重程度已恢复到轻度水平,病情稳定。
3.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
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加重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