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 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全章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全章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全章知识点整理初中三角函数整理复一、三角函数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A,定义如下三个比值:siaA=A的对边/斜边,cosA=A的邻边/斜边,tanA=A的对边XXX的邻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得出以下归纳结果:siaA:30°=1/2,45°=√2/2,60°=√3/2cosA:30°=√3/2,45°=√2/2,60°=1/2XXX:30°=1/√3,45°=1,60°=√3练:1) 求sia 30°+cos30°的值为12) 求2sia 45°-cos30°的值为23) 求cos30°+tan60°-tan30°的值为sia45°三、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有:1) 勾股定理:a²+b²=c²2) 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 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cosB,XXX∠A的对边/∠A的邻边例题评析:1) 在△ABC中,∠C为直角,且b=2,a=6,求解这个三角形。

2) 在△ABC中,∠C为直角,b=20,∠B=35°,求解这个三角形(精确到0.1)。

3) 在Rt△ABC中,a=104.0,b=20.49,求解这个三角形。

4) 在△ABC中,∠C为直角,AC=6,BAC的平分线AD=43,求解此直角三角形。

四、仰角和俯角在测量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例题:1) 如图(6-16),某飞机于空中A处探测到目标C,此时飞行高度AC=1200米,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控制点B的俯角α=16°31′,求飞机A到控制点B距离(精确到1米)。

2) 如图6-17,某海岛上的观察所A发现海上某船只B并测得其俯角α=80°14′。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一个角与其对边、邻边及斜边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往往会接触到一些基本的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

一、基本三角函数公式及定义1. 正弦函数(sin):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弦。

在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正弦定义为sinA = BC/AC。

2. 余弦函数(cos):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叫做这个锐角的余弦。

在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余弦定义为cosA = AB/AC。

3. 正切函数(tan):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切。

在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正切定义为tanA = BC/AB。

4.相关公式:(1)余角公式:sin(90°-A) = cosA,cos(90°-A) = sinA,tan(90°-A) = 1/tanA。

(2)同角互余:sinA = 1/cscA,cosA = 1/secA,tanA = 1/cotA。

(3)倒数关系:cscA = 1/sinA,secA = 1/cosA,cotA = 1/tanA。

二、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1. 周期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都是2π,即sin(x+2π) = sinx,cos(x+2π) = cosx。

2. 对称性:正弦函数是奇函数,即sin(-x) = -sinx;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即cos(-x) = cosx。

3. 正交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积分为0,即∫[0, 2π] sinx cosx dx = 0。

4.正负关系: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正弦函数的值大于0,余弦函数的值大于等于0;在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正弦函数的值小于0,余弦函数的值小于等于0。

三、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加法公式:(1)sin(A±B) = sinA cosB ± cosA sinB(2)cos(A±B) = cosA cosB ∓ sinA sinB(3)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 tanB)2.减法公式:(1)sin(A-B) = sinA cosB - cosA sinB(2)cos(A-B) = cosA cosB + sinA sinB(3)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 tanB)3.二倍角公式:(1)sin2A = 2sinA cosA(2)cos2A = cos²A - sin²A = 1 - 2sin²A = 2cos²A - 1(3)tan2A = 2tanA / (1 - tan²A)4.三倍角公式:(1)sin3A = 3sinA - 4sin³A(2)cos3A = 4cos³A - 3cosA5.半角公式:(1)sin(A/2) = ±√[(1-cosA)/2](2)cos(A/2) = ±√[(1+cosA)/2](3)tan(A/2) = ±√[(1-cosA)/(1+cosA)]四、三角函数的定理1.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为边BC、AC、AB的长度,A、B、C分别为角A、B、C的度数。

九年级数学三角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数学三角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数学三角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九年级数学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对于理解几何形状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九年级数学中的三角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1. 正弦、余弦、正切正弦、余弦、正切是三角函数中最常见的三个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角度A,我们可以定义三角函数。

- 正弦函数:sin(A) = 对边/斜边- 余弦函数:cos(A) = 邻边/斜边- 正切函数:tan(A) = 对边/邻边这些函数可以表示角度和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求解各种三角形问题。

在计算中,我们也经常用到它们的倒数函数:余切、余割、正割。

2. 弧度制与角度制角度可以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表示。

在三角函数中,角度制的角度范围是0°到360°,而弧度制的角度范围是0到2π。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角度 = 弧度× 180°/π。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角度制和弧度制的转换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这两种表示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三角函数有一些基本的性质,这些性质在解决问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正弦函数的性质:在一个周期内,正弦函数是一个周期为360°(2π)的周期函数,其值域在[-1, 1]之间。

正弦函数的图像呈现出典型的波浪形。

- 余弦函数的性质:与正弦函数类似,余弦函数也是一个周期为360°(2π)的周期函数,其值域也在[-1, 1]之间。

余弦函数的图像也呈现出波浪形,但与正弦函数的图像相位相差90°。

- 正切函数的性质:正切函数是一个没有定义域的周期函数,在某些点上的值是无限大。

它的图像以45°(π/4)为中心,两侧呈现出分叉的形式。

正切函数的周期是180°(π)。

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定义及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定义及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几何、物理、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常用公式,希望能够帮助九年级的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

一、三角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定义了三个基本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

它们分别表示一个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

角的正弦值等于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余弦值等于邻边与斜边的比值,而正切值等于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二、三角函数的性质1.正弦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值域在[-1,1]之间;余弦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值域在[-1,1]之间;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不等于90度的实数集,值域是所有的实数。

2.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周期为360度或2π弧度;正切函数也是周期函数,周期为180度或π弧度。

3.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是奇函数,即满足f(-x)=-f(x);而正切函数是奇函数。

4.正弦函数是周期为2π的函数,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正弦曲线;余弦函数也是周期为2π的函数,图像是一条连续的余弦曲线;正切函数的图像有水平渐进线,当角趋近于90度时,正切的值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

1.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系:sin(α ± β) =sinαcosβ ± cosαsinβ。

通过这一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其他的三角函数公式,例如:-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tan(α ± β) = (tanα ± tanβ) / (1 ∓ tanαtanβ)等等。

2.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是:- 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这些公式可以用于将一个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为两个角的三角函数的乘积或差。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计算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计算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计算方法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函数来计算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属性和关系。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有关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我们会依次介绍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三个基本的三角函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性质。

让我们开始探索吧。

一、正弦函数(sin)正弦函数用于描述角度与对边比例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其正弦函数的计算方法如下:sin(A) = 对边/斜边其中,A代表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小于90度的角)。

对边指的是与这个锐角相对的直角边(与角A不相邻的边),斜边则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最长的边)。

二、余弦函数(cos)余弦函数用于描述角度与邻边比例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余弦函数的计算方法如下:cos(A) = 邻边/斜边与正弦函数类似,A代表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

邻边指的是与这个锐角相邻的直角边。

三、正切函数(tan)正切函数用于描述角度与对边与邻边比例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其正切函数的计算方法如下:tan(A) = 对边/邻边同样地,A代表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

正切函数可以通过对边和邻边的比值来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正弦、余弦和正切,还有其它一些三角函数,如余切、正割和余割等,它们与正弦、余弦和正切有着特定的关系。

但由于本文的重点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计算方法,所以暂且不展开介绍它们。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关于三角函数的重要性质和应用:1. 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它们的周期是360度(或2π弧度)。

这意味着它们的值在每个周期内重复出现。

2. 三角函数的值域:正弦和余弦的值域是[-1, 1],而正切的值域是全部实数。

3. 三角函数的互相关系:正弦、余弦和正切之间有一些重要的关系。

例如,正切函数可以用正弦和余弦函数来表示:tan(A) = sin(A)/cos(A)。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2019年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鉴于数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小编为您提供了这篇2019
年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数学有所帮助。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 内容提要☆
一、三角函数
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30 45 60 90
sin
cos
tg /
ctg /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cos
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5.查三角函数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边的关系:
②角的关系:A+B=90
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 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四、应用举例(略)
这篇2019年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是精品小编精心为同学们准备的,祝大家学习愉快!。

(完整)初中常用三角函数公式

(完整)初中常用三角函数公式

(完整)初中常用三角函数公式初中常用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初中阶段的数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
1. 正弦函数公式:
- 正弦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角度A,正弦函数的值等于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可以表示为sin(A) = 对边/斜边。

2. 余弦函数公式:
- 余弦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角度A,余弦函数的值等于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可以表示为cos(A) = 邻边/斜边。

3. 正切函数公式:
- 正切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角度A,正切函数的值等于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可以表示为tan(A) = 对边/邻边。

4. 余切函数公式:
- 余切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角度A,余切函数的值等于邻边与对边的比值,可以表示为cot(A) = 邻边/对边。

5. 正割函数公式:
- 正割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角度A,正割函数的值等于斜边与邻边的比值,可以表示为sec(A) = 斜边/邻边。

6. 余割函数公式:
- 余割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角度A,余割函数的值等于斜边与对边的比值,可以表示为csc(A) = 斜边/对边。

这些公式是初中数学中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它们可以用来解决与三角函数相关的各种问题。

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并灵活运用,有助于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理解几何概念的能力。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科学,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研究角度与边长之间关系的数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理、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在九年级数学学习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深入探讨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一、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三角函数有三个基本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分别记作sin(x)、cos(x)和tan(x)。

正弦函数sin(x)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之间的比值。

余弦函数cos(x)则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这个锐角的邻边与斜边之间的比值。

正切函数tan(x)则是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三角函数具有一些基本性质,例如,它们都是周期函数,即函数值在一定的范围内重复出现;它们都有定义域和值域,例如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而值域是[-1, 1];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而值域是全体实数。

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通过绘制三角函数的图像,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它们的特点。

首先,正弦函数sin(x)的图像呈现周期性的波浪形态,曲线在原点处达到最小值0,并在每个周期内相应的锐角的弧度值达到最大值1或最小值-1。

余弦函数cos(x)的图像与正弦函数的图像非常相似,但是相较于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波形在x轴上方向右平移了π/2个单位。

正切函数tan(x)的图像则在每个周期内有无穷多个渐近线,它的波形通过x轴的原点。

三、三角函数的应用除了在几何和图像学中有广泛应用之外,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三角函数在物理学中可以描述振动系统中的运动,如弹簧振子、摆动等。

在工程学中,三角函数可以用来计算过桥、修建房屋等工程项目中所需的角度和边长。

在计算机科学中,三角函数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3D计算机图形中,通过三角函数计算角度和距离,可以实现旋转、缩放等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周知识概述
2)三个锐角三角函数:
(3)三个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①互余关系 sinA=cos(90°-A)、cosA=sin(90°-A)
②平方关系:
③商数关系:
出图形.
(2)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应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原图形分割成几个直角三角
有时为了测出江河、水库、筑路等的坡面 AB 与地面 BC 的倾斜程度,有时用坡角α的大小来反映。

当α(0°≤α≤90°)较大时,则倾斜程度就较徒,有时把坡面AB 的铅垂高度h 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i 表示.
二、重难点知识概述
1、重点
(2)0°、90°的特殊情况:sin0°=0,cos0°=1,tan0°=0,sin90°=1,
cos90°=0,tan90°不存在.
(3)已知锐角α,则可求出 sinα,cosα,tanα的值,当α是0°~90°中一般角时,可用科学计算器求出,反过来,若已知某三角函数值时,也可求出0°~90°间的角.
(4)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将一般三角形中所要求的值,转化为直角形求其值,即辅助线要恰当地作出。

一般来说,辅助线不要破坏所给的特殊角.
一、周知识概述
1、从实际问题出发——梯子靠在墙上,有的较陡,有的较缓,用什么值反映出来?通
过学习发现:把这一问题
转化为在直角三角形中,某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所以规定
显然,梯子的倾斜程度与 tanA 的值的大小有关,当 0 ° <A ° <90 °,若∠ A 逐渐增大,则 tanA 的值逐渐增大
,梯子越陡 .
2、相应地规定正弦:
3、关于30°,45°,60°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可由直角三角形来确定,与直角三角形大小无关,而与两锐角大小有关.
当∠A=60°时
将它们的特殊值列表如下:
4
、为方便学习,应了解一下在直角三角形中,把∠A 的邻边与∠A的对边之比起名为余切,即
三角函数
角α的度数
sinαcosαtanα
050
当∠A=30°时当∠A=45°时
1
5、在Rt△ABC 中,由锐角 A(0°<A<90°)的特点,可得到0<sinA<1, 0<cosA<1,由定义:
可得出即 sin2A+cos2A=1.
6、除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外,还有0°,90°的极端情况规定:
(b ≠ 0 ),而 sin90 ° =1, cos90 ° =0, tan90 °不存在 .
二、本周重难点1、重点:特殊角30°,45°,60°的正弦值,余弦值及正切值,且能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仅求锐角的大
小 .
2、难点:如何将一般三角形,通过作辅助线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去解决某些问题.
三、重难点知识讲解
例 1 、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ax + b=0 的两根是一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正弦值,且 a+5b=1,求 a,b 的值.
分析:此题要用到两个方面的知识 . 一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是利用在Rt △中,当∠ C=90 °时,有∠ A +∠ B=90 °,∴∠ B=90 °-∠ A ,则sinB=sin(90 °- A)=cosA 的关系,建立 a,b 的方程组求解.
解:设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依题意:sinA+sinB=-a
1),sinA·sinB=b,又∵∠A+∠B=90°,∴∠B=90°-∠A.
∴sinB=sin(90°-A)=cosA 则将(1),(2)式化为:
sinA+cosA=-a (3)sinA·cosA=b(4)
(3)2-( 4 )× 2 ,得
sin2A+cos2A+2 sinA·cosA-2 sinA·cosA= a2-2b,由 sin2A + cos2A=1 ,∴ a2- 2b=1 ( 5 ),又由条件可知 a+5b=1 (6),解(5)(6)组成的方程组,消去a得
综上所得例 2、为了农田灌溉的需要,某乡利用土堤修筑一条渠道,在堤中间挖出一个深为 1.2 米,下底宽为2 米,坡度为1﹕0.8 的渠道(其横断面为等腰梯形)(如图),并把挖出来的土堆在两旁,使土堤的高度比原来增加0.6 米.
求(1)渠面宽EF 的长;(2)若修300 米长的渠道需挖的土方数是多少?
解析:从图中可知,将原土堤横断面 MNPQ中挖出一个等腰梯形 ABCD,且将挖出的土

填在原土堤两边加高后,修成一个等腰梯形 EBCF的渠道以便灌水,这中间要求AD、EF
等量.
解:(1)如图过 F 作FG⊥BC 交 BC 的延长线于 G,则:FG=0.6+1.2=1.8(米)2)过 D 作DH⊥CG 交 CG 于 H,则由且 DH=1.2,
例3、在Rt△ABC 中∠C=90°,AB=6,BC=2.求
(1)sinA, cosA, tanA 的值;
(2)sinA 与 cosB 是否相等?sinB 与 cosA 是否相等?为什么, tanA 与 sinA,cosA 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sin2A 与 cos2A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解:∵BC=2,AB=6,
1)

理:
(2)
又∵∠B=90°-∠A,即 sinA=cos(90°-A)①
∴sinB=cosA 而∠A=90°-∠B
∴sinB=cos(90°-B)②
且 sin2A + cos2A= 综上所述,除了掌握从0°~90°间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外,还需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分为:
(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2)平方关系:sin2A+cos2A=1
(3)商数关系:可作为公式使用.
例4、在Rt△ABC 中,∠C=90°,若求 tanB 的值.
解析:此题有两种解法,一是定义法,二是用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式.
解法一:定义法:在Rt△ABC 中,∠C=90°,且∴设 BC=3a,∴AB=5a,
解法二:∵sinA=cos(90°-A)=cosB,又∵sin2B+cos2B=1,且 sinB>0,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