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课程设计》设计课题与要求
除法运算电路(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除法运算电路专业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目录第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3)第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3)第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4)第四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 (9)第五安装与调试 (11)第六性能测试与分析 (12)第七结论与心得 (14)第八参考文献 (15)题目4:除法运算电路(4)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设计一个二输入的除法运算电路。
2.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电路设计电路所需的正负直流电源(±12V)。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该课程设计是做一个二输入的除法电路,而因此需要利用对数和指数运算电路实现或者用模拟乘法器在集成运放反馈通路中的应用来实现。
在产生正、负电源的实用电路中,多采用全波整流电路,最常用的是单向桥式整流电路,即将四个二极管首尾相连,引出两根线接变压器,另外两个接后面电路,并将桥式整流电路变压器副边中点接地,并将二个负载电阻相连接,且连接点接地。
电容滤波电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作用,使输出电压趋于平滑。
方案一:除法电路的输出电压正比于其两个输入电压相除所得的商,所以利用对数电路、差分比例运算电路和指数电路,可得除法运算电路的方块图:I1 u方案二:利用反函数型运算电路的基本原理,将模拟乘法器放在集成运放的反馈通路中,便可构成除法运算电路。
比较:方案一:该方案是利用对数电路、差分比例运算电路和指数电路的组合来设计的,运算放大器uA741要四个,电阻也很多,对焊接有很大的要求,要焊的器件比较多,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方案二:该方案是利用模拟乘法器放在集成运放的反馈通路中的应用,uA741只要一个,电阻也很少,焊接起来比较方便。
我选择方案二。
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1.对数运输电路(1)电路原理图由二极管方程知 )1e(DS D -=TU u I i 当 u D >>U T 时,TU u I i D e SD ≈2、差分比例运算电路(1)电路原理图电路只有二个输入,且参数对称,则3、指数运算电路(1)电路原理图SDD lnI i U u T ≈利用“虚地”原理,可得:RI u U I i U I i U u u T R T T S IS S D D O lnln ln -=-=-≈-= 用三极管代替二极管可获得较大的工作范围。
模电课程设计做什么

模电课程设计做什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3.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模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的能力,能对简单模拟电路进行设计与调试;2. 提高学生运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实验的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其认识到模拟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电子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2. 常用电子元器件原理及特性: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3. 模拟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基于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的电路分析与设计;- 教材章节:第三章4. 电路仿真实验:运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实验;- 教材章节:第四章5. 案例分析与讨论:针对实际应用案例,进行电路分析与设计;- 教材章节:第五章6. 团队合作与展示:分组进行电路设计与调试,展示并分享成果;- 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基本概念及元器件原理:2课时2. 模拟电路分析与设计:4课时3. 电路仿真实验:2课时4. 案例分析与讨论:2课时5. 团队合作与展示:2课时教学内容科学、系统,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OTL音频功率放大器专业班级:10电信本学生姓名:廖姝兰学号:100802038指导教师:曾祥华设计时间:2012年1月4日设计一OTL音频功率放大器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设音频信号为vi=10mV, 频率f=1KHz;;2.额定输出功率Po≥2W;3.负载阻抗RL=8Ω;4.失真度γ≤3%;5. 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电路设计电路所需的正负直流电源。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方案一、图1 音频功率放大器组成框图1、前置放大电路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声音源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然后输出驱动扬声器。
可由两个集成运放构成,要选择低噪声、低漂移的集成运算放大器。
对于前置放大器的另外一要求是要有足够宽的频带,以保证音频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
2、音调控制电路音调控制电路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放音频带内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形状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放音音色的目的,可以用负反馈式放大电路。
3、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给音响放大器的负载(一般是扬声器)提供所需要的输出功率。
可用分立元件晶体管组成的功率放大器;也有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和大功率晶体管构成的功率放大器。
方案二、先用u A741进行放大,放大倍数调为1~5倍,然后对LM386进行放大,可在1和5号脚之间用可调电位器调节,放大倍数小于20倍。
方案三、先用u A741进行放大,放大倍数调为1~5倍,然后对LM386进行放大,在1和8号脚之间接一个电位器和一个电容,使其放大倍数在20~200倍。
电路图如2所示图2 OTL音频功率放大器图根据实验要求,最后输出功率要≥2W,Po=Uo^2/RL, RL =8Ω,又Po≥2W,所以的U o≥4V,而最大不失真电压为LM386输出的最大不失真电压Uom= Vcc /2,而我们设计的直流电压源输出电压为12v,所以Uom= 12 /2=4.24V,4.24>4,所以能达到要求。
设计要求输入Ui=10mv,即要求放大倍数大于400倍,但是LM386的最大放大倍数为200倍,远不能实现,所以在LM386之前要用u A741进行放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电类专业实践课时:一周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之后,集中安排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动脑又动手,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某一专题独立地开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它是高等学校电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训练。
二、课程的任务与要求从课程设计的任务出发,应当通过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电路方案的分析、论证和比较,设计计算和选取元器件初步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电路以及元器件的工程技术规范,能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完成设计任务,编写设计说明书,正确地反映设计与实验的成果,正确地绘制电路图等。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安排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课程设计题目选择的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学生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
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水平、能完成的工作量和实验条件,恰当的选题。
争取让不同程度的学生, 经过努力能完成课程任务,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和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电了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其主要内容均是电了电路课程中学过的知识,而且多是应用集成电路组成的实用电子装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反映了电子技术的新水平。
噂题目有的以数字电路为主,有的以模拟电路为主,还有包含数学和模拟电路的综合性题目。
它们的设计指标不仅符合教学要求,并且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定的课题内容,设计方法难易适中。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如放大器、滤波器等;2. 了解常用模拟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3. 理解并掌握模拟电路参数的计算与调整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并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2. 学会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进行模拟电路测试;3. 能够运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模拟电路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认识到模拟电子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年级电子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意识;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调制与解调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2. 常用模拟电路:运算放大器电路、反馈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用模拟电路及其应用3. 模拟电路参数计算与调整:放大器增益、频率响应、滤波器截止频率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模拟电路参数计算与调整4. 实验与仿真:使用实验设备进行模拟电路搭建、测试;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模拟电路仿真;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验与仿真5. 项目实践: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的模拟信号处理系统;教材章节:第五章 项目实践教学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学习放大器、滤波器等基本电路;2. 第二周:学习常用模拟电路及其应用,进行实验设备使用培训;3. 第三周:深入学习模拟电路参数计算与调整方法,开展实验与仿真教学;4. 第四周:进行项目实践,分组设计并实现模拟信号处理系统;5. 第五周:项目展示与评价,总结课程学习成果。
有关模电的课程设计

有关模电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原理与特性;3. 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模拟电路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调试模拟电路的技能;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引导学生认识电子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模拟电子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介绍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 常用电子元器件:讲解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元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
3. 模拟电路分析方法:教授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效电路法等基本分析方法。
4. 模拟电路设计: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简单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包括电路搭建、调试和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1周: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教材第1章;第2周:常用电子元器件,教材第2章;第3周:模拟电路分析方法,教材第3章;第4周:模拟电路设计,教材第4章;第5周:实践操作,结合前四章内容进行。
《模拟电路教案》

《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一、模拟电路概述1.1 模拟电路的定义1.2 模拟电路的特点1.3 模拟电路的应用二、模拟电路基本元件2.1 电阻元件2.2 电容元件2.3 电感元件2.4 电压源和电流源三、模拟电路基本分析方法3.1 节点分析法3.2 回路分析法3.3 叠加分析法3.4 戴维南-诺顿定理四、模拟电路常见电路模块4.1 放大器4.2 滤波器4.3 振荡器4.4 模拟信号发生器五、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5.1 模拟电路设计流程5.2 仿真软件的选择与使用5.3 电路仿真的一般步骤5.4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六、放大器的设计与分析6.1 放大器的作用与分类6.2 放大器的特性指标6.3 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与分析6.4 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与分析七、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7.1 滤波器的作用与分类7.2 滤波器的特性指标7.3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7.4 高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八、振荡器的设计与分析8.1 振荡器的作用与分类8.2 振荡器的特性指标8.3 晶体振荡器的设计与分析8.4 RC振荡器的设计与分析九、模拟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分析9.1 模拟信号发生器的作用与分类9.2 模拟信号发生器的特性指标9.3 正弦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分析9.4 方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分析十、模拟电路的测试与调试10.1 测试与调试的目的与方法10.2 测试仪器与设备的选择10.3 电路测试的一般步骤10.4 测试结果分析与调试《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十一、模拟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1.1 通信系统中的模拟电路应用11.2 音频设备中的模拟电路应用11.3 医疗设备中的模拟电路应用11.4 工业控制中的模拟电路应用十二、模拟电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12.1 影响模拟电路可靠性的因素12.2 提高模拟电路稳定性的方法12.3 电路保护与故障处理12.4 电路的长期维护与保养十三、模拟电路的现代设计方法13.1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13.2 数字模拟混合信号电路设计13.3 射频电路设计简介13.4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工具与应用十四、模拟电路教学实验与实践14.1 实验目的与要求14.2 实验设备与材料14.3 实验内容与步骤14.4 实验结果与分析十五、模拟电路课程设计15.1 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流程15.2 课程设计选题与指导15.4 课程设计的评价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模拟电路概述: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
合工大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合工大模拟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关键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2. 学习并识别常见的模拟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并了解其特性及应用。
3. 掌握电路分析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分析,并解读模拟电路的原理图。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适当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对模拟电路进行搭建、调试和故障排查。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课程设计项目,独立完成小型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并优化模拟电路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模拟电路及电子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课程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学会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合肥工业大学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模拟电路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电子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课程设计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同时强调实践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路基础理论- 放大器原理及其分类- 滤波器、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模拟电路中常见的反馈类型及作用2. 模拟电路元件- 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及应用- 二极管、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参数- 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等集成电路的功能与应用3. 电路分析方法- 简单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交流、直流电路分析方法- 模拟电路的频率响应分析4. 课程设计项目- 小型放大器电路设计- 滤波器、振荡器电路设计- 模拟电路综合设计案例5. 教学大纲与进度安排- 第1周:模拟电路基础理论- 第2周:模拟电路元件及集成电路- 第3周:电路分析方法- 第4周:课程设计项目启动,分组讨论- 第5-7周:课程设计项目实施与调试- 第8周:课程设计项目验收与总结教学内容关联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1-3章,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内容;《电子线路》第4-6章,涉及电路分析方法和模拟电路元件;《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作为课程设计项目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级《模拟电路课程设计》设计课题与要求
一、设计课题
设计课题1、直流稳压电源
(输入电压为220V,50Hz市电,输出为直流稳定电压)。
A:分立元件方式
技术要求:额定输出电压:12v,10-14v连续可调;额定输出电流1.5A;
满载纹波峰峰值小于60mv;
稳压系数Sv≤5×10-3;
主要测量内容:最大输出电流,纹波峰峰值,稳压系数,电压调整率。
B:集成稳压方式(不可使用可调三端器件)
技术要求:额定输出电流2A;
额定输出电压:12V,10-14V连续可调;
保护电路(过热、过流、过压);
满载纹波峰峰值小于60mv;
输出电阻不大于0.5Ω;
稳压系数Sv≤3×10-3;
主要测量内容:最大输出电流,输出电阻,纹波峰峰值,稳压系数,电压调整率。
设计课题2、音响放大器(简单音频通带放大电路)(输入语音信号-麦克风)注:功放电路原则上不使用功放集成电路。
技术要求:前置放大、功放:输入灵敏度不大于10mV rms,f L≤500Hz,f H≥10kHz;
有音量控制功能;
额定输出功率P O≥5W(测试频率:1kHz);
负载:扬声器(8Ω、5W)。
主要测量内容:最大输出功率,输出电阻,输入灵敏度,f L,f H。
设计课题3、信号发生器
技术要求:产生三种波型(方波,三角波,正弦波)
频率范围:1k~10KHz;
输出内阻:不大于50Ω;
负载50Ω时输出电压不小于5V;
(加功放时可使用集成功放电路1W)
主要测量内容:输出信号频率范围,输出电阻,输出功率。
二、要求
1、每位同学至少完成一个设计课题的原理图和参数设计、Proteus或Multisim软件仿真与作品Protel电路板制作,最终完成产品制作以及调试,提交一份课题的设计与测试报告(包括电子版和打印件),课题设计与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图、设计与计算过程、测试数据与分析等。
2、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完成多个设计课题。
3、依据作品现场测试的指标评定课程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