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道路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步骤;3. 提高道路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道路平面设计;2. 道路纵断面设计;3. 道路横断面设计。
三、实验方法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道路设计计算;3.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道路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图。
四、实验步骤1. 道路平面设计(1)确定设计速度和道路等级;(2)选择合适的曲线半径和超高横坡;(3)计算直线长度和曲线长度;(4)绘制道路平面图。
2. 道路纵断面设计(1)确定道路的纵坡和横坡;(2)计算道路的坡度、坡长和坡度变化;(3)绘制道路纵断面图。
3. 道路横断面设计(1)确定道路的宽度、车道数和车道宽度;(2)计算道路的标高、路肩宽度和排水沟尺寸;(3)绘制道路横断面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道路平面设计根据实验要求,选择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
根据计算结果,曲线半径为R=300m,超高横坡为i=2%,直线长度为L1=2000m,曲线长度为L2=1000m。
绘制道路平面图,道路中心线与直线段重合,曲线段按照圆曲线设计。
2. 道路纵断面设计根据实验要求,道路的纵坡为i=2%,横坡为i=2%。
计算道路的坡度变化为0.02%,坡长为1000m。
绘制道路纵断面图,道路中心线按照设计的纵坡进行设计,路肩宽度为1.5m。
3. 道路横断面设计根据实验要求,道路的宽度为12m,车道数为2,车道宽度为3.5m。
计算道路的标高为1000m,路肩宽度为1.5m,排水沟尺寸为0.5m×0.5m。
绘制道路横断面图,道路中心线按照设计的标高进行设计,车道按照车道宽度进行设计,路肩和排水沟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设计。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道路勘测设计实验,我们了解了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道路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步骤。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 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道路中线、横断面、纵断面的测量,并准确记录数据。
3. 培养学生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操作技能,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道路勘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道路设计、施工奠定基础。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以便在道路勘测项目中顺利开展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勘测与设计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强调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概述:介绍道路勘测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工程勘测概述内容安排:1课时2.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讲解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内容安排:2课时3. 道路中线测量:阐述道路中线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精度要求,包括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中线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4. 道路横断面测量:介绍道路横断面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横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5. 道路纵断面测量:讲解道路纵断面测量的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纵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纵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6. 道路施工图纸绘制:使学生掌握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方法,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道路勘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道路勘测设计是指在道路建设规划和设计阶段,通过对道路所在区域进行详细勘测和测量,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为道路建设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的过程。
它包括道路线路测量、地形测量、交通流量测量、地质勘探、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是道路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二、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1. 道路线路测量:通过测量道路线路的长度、宽度、坡度、曲线等参数,确定道路的几何形状和布局,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性。
2. 地形测量:通过测量道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包括高程、地势、水文等信息,为道路的纵、横断面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3. 交通流量测量:通过测量道路上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流量,了解道路的交通负荷,为道路设计提供合理的通行能力和交通组织方案。
4. 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了解道路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包括土壤、岩石、地下水等信息,为道路的地基设计和路基处理提供依据。
5. 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包括噪音、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方面,为道路建设的环保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三、道路勘测设计的方法1. 传统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经纬仪测量、水准测量等,通过测量角度、距离、高程等参数获取道路相关数据。
2.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形数据,为道路勘测设计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
3.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道路勘测设计所需的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展示,提高勘测设计的效率和精度。
4. 数字测图技术:利用数字化测图仪等设备,实现对道路线路和地形地貌的高精度测量和绘制,提高测绘效率和准确性。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前期必不可少的工作,它通过详细测量和勘测获取各类数据和信息,为道路建设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背景和目标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勘测和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道路勘测和设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道路勘测和设计的相关技术和工具;3. 学会使用软件进行道路勘测和设计;4. 培养解决道路勘测和设计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包括道路勘测、道路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道路勘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道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道路勘测和设计软件的应用;4. 道路勘测和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授课讲解:教师通过PPT、讲解等方式,将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2.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道路勘测和设计的过程,掌握相关技能;3. 讨论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课堂练习和作业: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为了全面考核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的掌握程度,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综合素质。
考核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4. 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项基于道路勘测设计的课程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5. 课堂讨论和互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的活跃程度也将作为考核因素之一。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实验与操作技能:学生完成实验和操作的熟练程度;3. 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解决道路勘测设计问题的能力;4. 课程设计质量:学生完成的课程设计的质量和创新程度;5. 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11114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专业课,是一门研究道路路线设计的基 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能、道路选线要点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理论 与方法,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1. 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
2. 掌握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道路勘测设计》以土木工程测量为基础,是一门道桥方向专业课,与《交通工程学》 《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相配合,为毕业后从事道路方向有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2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 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1•《道路路线设计》,张廷楷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课程类型: 道桥方向专业课 学 分:22. 《城市道路设计》,周荣沾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行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设部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讲解。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采用闭卷考试,综合评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30% 。
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内容大纲(含随堂讨论、习题课等)本课程内容建议开设32 学时。
第一章绪论(2 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与组成;熟悉我国道路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设计依据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1. 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道路运输的特点;基本组成;作用)。
2. 道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道路的分类分级;技术标准)。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一、设计的基本方法该公路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根据已给出的路线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绘制至少5000米的路线设计图,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首先进行平面设计,根据交点坐标用坐标法绘制出路线交点,得到路线平面导线,然后再根据平曲线要素以及各里程坐标绘制平曲线。
随后进行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用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最后进行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各部分的具体尺寸可参照《标准》、《路基设计规范》以及设计示例确定。
一、设计步骤1.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道路勘测设计中所涉及的测量工具、仪器及其使用方法;3. 引导学生掌握道路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道路线形、横断面和交叉口设计的能力;3.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道路勘测设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掌握专业知识的关键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需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 道路勘测设计的定义、作用及发展概况-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测量工具与仪器- 常用测量工具及仪器的介绍与操作方法- 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3. 道路线形设计- 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线形设计中的平曲线、竖曲线设计- 线形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4. 道路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横断面设计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横断面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5. 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不同类型交叉口的设计要点- 交叉口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6. 道路勘测设计实践- 实地勘测与测量操作- 道路线形、横断面和交叉口设计的实践操作- 团队协作完成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测量工具与仪器第三周:道路线形设计第四周: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五周:交叉口设计第六周: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以上教学内容均与教材中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进行系统学习。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

如有疑问或建议, 请及时联系课件 制作者
THANKS
汇报人:
易于理解:采用 通俗易懂的语言 进行讲解
Part Three
课件内容
道路勘测设计概述
道路勘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 骤
道路勘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 法
道路勘测设计的注意事项和常 见问题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确保道路安全,避免交通事故 经济性原则: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工程造价 环保性原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性原则:考虑道路的长期使用和维护,提高道路使用寿命
实例分析
实例一:道路勘 测设计PPT课件 大纲
实例二:道路勘 测设计PPT课件 大纲
实例三:道路勘 测设计PPT课件 大纲
实例四:道路勘 测设计PPT课件 大纲
Part Six
课件使用说明
使用环境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7及以上 硬件配置:CPU 2GHz以上,内存2GB以上,硬盘空间500MB以上 软件环境:Office 2010及以上版本, Office 2016及以上版本 网络环境:建议在稳定的网络环境下使用,以保证课件的正常运行和更新。
舒适度
适当使用加粗、 下划线等格式, 突出重点内容
图片展示
道路勘测设计图片:展示道路勘测设计的过程和成果 地图图片:展示道路勘测设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设计图纸图片:展示道路勘测设计的设计方案和细节 施工现场图片:展示道路勘测设计的施工现场和施工进度
表格说明
表格设计: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表格内容:包括道路勘测设计所需的各项数据、参数和指标 表格格式:采用统一的格式,便于对比和分析 表格应用:在PPT中插入表格,直观展示道路勘测设计的各项数据和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 水文等自然条件等对不同的区段选定出一些局部区 域路线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构成一条路线走 廊,即构成路线带。
3、按室内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连 同野外调查中发现的新方案,对进行实地调查的各比 选方案,必须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一个 可能的方案。
4、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告,为上级编制或补充修改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
五、路线方案比选示例 The case of route project selection
一、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the road line selection
1.多方案选择: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名胜古迹)相协调: 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 7. 对于高速路和一级路,因地制宜,灵活、合理 的利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
路线方案的比选
1、四个方案中第二方案路线最短,为1347km;
2、第四方案路线过于偏离主方向,较第一方案长 116km,较第二方案长129km;可以多联系两个县、 市,如不考虑现阶段对发展湖区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 对实地调查发现第四方案与现有高压电缆线连续干 扰,施工时不易解决。
3、第三方案总造价较低,但偏离主方向,较第一 方案长150km,较第二方案长163km;但可以多联系三 个县、市,如不考虑现阶段对发展湖区、山区经济发展 的特殊需要,第三方案对地区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如 第一、第二方案;且第三方案由于通过山岭重丘区路段 较长,使得线形技术指标较低,运营效果较差,将来改 建亦难以提高;
第三方案
32 1510 187 1323 512 998 2092 528 82 4440 1057/13 980/52 1091 99770 290/1 1341 18226 31288 1750 5189
第四方案
31 1476 193 1283 615 861 1928 547 121 5645 1207/15 1566/82 1278 111960 — 1469 19710 33638 1920 5966
第一方案
29 1360 133 1227 567 793 1525 382 123 5303 1542/16 1084/57 977 73530 300/1 1539 18237 30609 1617 5401 推荐
第二方案
29 1347 200 1147 677 670 1913 492 75 5582 1802/20 846/54 959 53330 — 1963 19052 39159 1773 5674
2.选线 (Route selection)
(1)纸上选线 (2)主要因素
Main factor of influencing route project selection
1 、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 方政府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具体要求。
路线方案比选示意图
比较内容
通过县(市)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地形: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用地
工
上方
程 数
石方
量 次高级路面
大、中桥
小桥
涵洞
挡墙
隧道
钢材
材
木材
料
水泥
劳动力
总造价
比较结果
各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单位 个 km km km km km km2 ×104m3 ×104m3 km2 m/座 m/座 道 m3 m/处 t m3 t 万工日 万元
4、第二方案路线虽然最短,但与第一方案比较,用 地较多,造价高于第一方案273万元,实地调查发现 与铁路严重干扰,施工运营均有影响;
二、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The step and method of the route selection
1.路线总体布局和路线带选择 (The choosing of the route project)
(1) 总体布局
首先在小比例尺(1:2.5~1:10万)地形图上在较大 面积范围内宏观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评选,确定 数条有进一步比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 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方案来。
2 、 路线在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交通运输网 中的作用,与沿线工矿、城镇等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 田水利等建设的配合关系和用地情况。
3、 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地震等 自然条件;要求路线达到的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路线 长度、筑路材料来源、工程量、三材(钢筋、水泥、木 材)的用量、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等情况及其对运营、 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
选线是在道路规划起点与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 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道路 中心线。选线工作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自然环 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为达 到此目的,选线必须由粗到细、由轮廓到具体、逐 步深入、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并进行多方案的比
较,只有这样才能选定一条理想的路线来。
4 、沿线的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等。
四、路线方案比选的方法与步骤 The method and step of route project selection
1、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及 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航测图、水文、地质、气象等资 料。
2、根据确定了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等级,先在小比 例尺(1:50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上,结合搜集的 资料,初步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研究重点应放在 地形、地质、地物复杂、外界干扰多、牵涉面大的段落。 比如可能沿哪些溪沟,越哪些垭口,路线经城镇或工矿 区时,是穿过、靠近、还是避开而以支线连接等,要进 行多种方案的比选,提出哪些区段应进行实地踏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