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大班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手指游戏优秀教案《会变的小手》

幼儿园大班手指游戏优秀教案《会变的小手》

幼儿园大班手指游戏优秀教案《会变的小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手指游戏教材第四章《创意手指乐趣多》,详细内容为通过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小手创造出不同的形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的基本玩法,提高手指灵活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手指游戏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不同的手形象。

重点:掌握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的基本玩法,提高手指灵活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PPT、手指游戏道具(如手指偶、手指画等)。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指游戏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你们看,这是什么?它们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呢?”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的玩法,并进行示范。

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逐步掌握游戏要领。

a. 将双手交叉,用手指摆出不同的形状。

b. 尝试让手指变成不同的动物、植物等形象。

c. 邀请其他幼儿一起参与,比一比谁变出的形象最多。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完成手指游戏。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幼儿发挥想象。

4. 创意展示(15分钟)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创意手形象,其他幼儿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程主题:《会变的小手》2. 教学重点:a. 手指游戏玩法b. 想象力、创造力培养c. 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手创作一个有趣的场景或故事,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示例:小手变出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它在森林里与好朋友一起玩耍,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小班主题活动会变的小手教案

小班主题活动会变的小手教案

小班主题活动会变的小手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手的基本动作,了解手可以变得不同形状。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对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手的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彩泥、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光线充足。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引导幼儿观察手的基本动作,如抓、握、拍等。

2. 探索手的变化:教师引导幼儿想象手可以变成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心形等。

3. 创作环节:幼儿利用彩泥、画纸、彩笔等材料,创作出自己想象中的手形状。

4. 分享与展示: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手的变化,如洗手、做手工等。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活动室环境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手部动作的认知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成长。

六、活动一:手指游戏1. 目的:通过手指游戏,锻炼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2. 准备:手指游戏音乐、手指模具等。

3. 过程:a. 教师播放手指游戏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手指游戏。

b. 教师示范手指游戏,如手指交叉、手指变魔术等,引导幼儿模仿。

c.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手指游戏创意。

4. 延伸: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创作手指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七、活动二:手工制作1. 目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准备: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等。

3. 过程:a. 教师展示手工制作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作品特点。

b. 教师示范手工制作步骤,如剪、折、粘等,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c. 幼儿自主创作手工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大班语言《我的小手变变变》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我的小手变变变》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我的小手变变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学说儿歌《我的小手变变变》。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学会用小手做出各种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手指的喜爱,增强动手能力,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说儿歌《我的小手变变变》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 教学难点:幼儿能够灵活地做出各种手指动作。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手指头玩具、手指画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手指头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手指的名字。

2. 教学儿歌: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我的小手变变变》,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手指动作。

3. 手指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手指游戏,如手指操、手指画等,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不同的手指动作。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的手指动作,并试着创作新的手指游戏。

2.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幼儿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儿歌的学说和手指动作的展示。

2. 幼儿在家庭作业中向家长展示手指动作的创新和应用。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手指游戏活动,加强家校合作。

2. 组织手指创意比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新手指动作。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和舒适,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九、教学反馈1. 教师在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反馈。

2. 根据家长的反馈,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语言课将继续学习新的手指儿歌和手指游戏。

2. 计划组织一次手指创意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手指创作。

3. 持续关注幼儿在语言课上的表现,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学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幼儿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是否全面,是否能够满足幼儿在不同方面的需求。

幼儿园大班手指游戏优秀教案《会变的小手》

幼儿园大班手指游戏优秀教案《会变的小手》

幼儿园大班手指游戏优秀教案《会变的小手》幼儿园大班手指游戏优秀教案《会变的小手》「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的绘画技能。

2、通过欣赏、观察范画作品,了解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变出各种形象的方法,并大胆尝试,创造添画作品。

3、在绘画过程中,大胆想象,注意画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勾线笔、各种颜料、抹布。

3、红色笔在白纸上画一个大的椭圆形的手指罗纹,黑色记号笔。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观察手印画。

欣赏手印画,说说图上有什么?有哪些有趣的小动物?这些画与我们原来的图画一样吗?你知道它是用什么画的吗?2、教师出示手指罗纹,(告诉幼儿为了让小朋友看清楚,这是一个放大的'手指印。

)教师示范手印画,让幼儿初步了解手印画的基本画法。

(1)先用手指蘸上你喜欢的颜料,然后,在纸上印几个手指印,还可以换一个手指和一种颜色再印几个手指印。

提醒幼儿手指印不要印得太密,以免影响添画,使画面过于拥挤。

(2)去洗手间洗手,并将手擦干净。

(3)用勾线笔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

(4)教师在范例上添画,变出一只漂亮的孔雀。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讨论。

幼儿园大班手指游戏优秀教案《会变的小手》「篇二」活动目标:1、学会手指印画以及添画技巧的基本技能。

2、知道不用脏手指乱印,作画后能及时将手擦干净。

3、能大胆运用模仿智力与创造智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水笔、印台、白纸、抹布若干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

师:“今天,手指宝宝带来它的老朋友水彩笔,和一个新朋友——印台,它们一起来我们这里做客。

”出示手指印画的工具,重点认识印台。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认识印台,来激发幼儿参与手指印画的兴趣。

)2、基本活动:(1)学习按指印老师伸出无名指,醮上颜色,在示范用纸上用力压一下,留下一个指印,提问:“你们看,老师的手指印像什么?”(请小朋友讨论回答。

《会变的小手》小班语言教案

《会变的小手》小班语言教案

《会变的小手》小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基本动作和功能。

2. 通过故事和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手的探索兴趣,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会变的小手》:让幼儿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趣味性。

2. 手指游戏:通过手指游戏,让幼儿熟悉手指的名称和动作。

3. 手工制作:让幼儿动手制作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和活动,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基本动作和功能。

2. 难点: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手创造有趣的事物。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会变的小手》2. 手指游戏道具:手指玩具或贴纸3. 手工制作材料:纸张、彩笔、剪刀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故事课件,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述故事《会变的小手》,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趣味性。

3. 手指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手指游戏,让幼儿熟悉手指的名称和动作。

4. 手工制作:教师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价幼儿在手指游戏中的动作协调性和记忆能力。

3. 评价幼儿在手工制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表现。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手工制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幼儿进行手工作品的展示,培养幼儿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3. 开展幼儿手工作品比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

九、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会变的小手》2. 手指游戏道具:手指玩具或贴纸3. 手工制作材料:纸张、彩笔、剪刀等4. 亲子活动方案:邀请家长参与的手工制作活动5. 幼儿手工作品展示平台:展示幼儿作品的墙面或展台十、教学计划1. 第1周: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基本动作和功能。

幼儿园大班语言《我的小手变变变》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我的小手变变变》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我的小手变变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自己的小手可以变成不同的东西。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小手。

2.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小手变成不同的东西。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小手。

2. 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小手变成不同的东西。

3. 如何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材料,如手指画、手影等。

2.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故事书,如《小手变变变》。

3.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游戏,如手指游戏、手势游戏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引导他们描述小手的外观和功能。

2. 主题活动一:手指画。

给每个幼儿发放手指画材料,让他们用自己的小手画出不同的图案。

3. 主题活动二:手影游戏。

教师用手影做出不同的形状,让幼儿猜猜是什么。

4. 主题活动三:故事分享。

《小手变变变》故事,引导幼儿想象自己的小手可以变成什么。

5. 主题活动四:手指游戏。

邀请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如《手指歌》、《手指操》等。

6. 总结: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成果,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小手可以变成不同的东西。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对手的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评价幼儿在团队合作和分享中的表现。

七、教学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小手创作手工作品。

2.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小手的使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小手。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考虑如何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

大班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教案

大班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教案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会变的小手》游戏,学会运用手指表现出各种形状;
-引导学生创编故事,关注手指动作与故事情节的结合,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在合作完成手指画的过程中,教师需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2.教学难点
(1)手眼协调能力:学生在做手指动作时,眼睛要跟随手指运动,提高协调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手指游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手指游戏的基本概念。手指游戏是通过手指的动作变化来进行的一种游戏,它能锻炼我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这些能力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用手指做出小鸟、小狗等形状,以及这些游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会变的小手》教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新教材要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具体目标如下:1.增进学生对手指游戏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2.培养学生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动作灵活性;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进人际交往;4.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勇敢表现自己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手指基本动作:伸出、握拳、摆动等,并能熟练运用;

大班手指游戏优秀导学案《会变的小手》

大班手指游戏优秀导学案《会变的小手》

大班手指游戏优秀导学案《会变的小手》一、导学目标1.了解手指游戏对儿童智力和身体发展的益处。

2.学会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

3.通过游戏提高儿童的手指灵活性和手指协调能力。

二、前置知识1.儿童应具备较好的手眼协调能力。

2.儿童应该知道如何数123。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向学生们展示手指游戏视频,并提问:–看看视频中的手指游戏有什么特点?–手指游戏能够带来什么好处?因此,手指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还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和身体发展。

2.基本知识介绍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需要用到手指轻柔地敲击一个表面,例如桌子。

手指可以用拇指和中指,也可以用其他指头。

按照一定的节奏敲击,并数到三。

最后,以快速的速度掀起一只手的所有手指,然后点一下其他手。

请注意,每次数三时,敲击的哪个手指将改变,例如第一次是拇指,第二次是中指。

3.游戏练习要求学生在桌面上学习如何敲击手指,并数到三。

老师应该在班上进行示范。

在第三个数时,提醒学生需要改变敲击的手指,例如,如果在第一个回合中敲击的是拇指,那么在第二个回合中要敲击中指。

游戏应该逐步加速,以使学生更加专注。

在练习了几次后,老师应该将学生分为小组,并让他们协作进行游戏,以此提高儿童的团队合作能力。

4.总结与归纳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总结游戏的经验,并讨论:–你们认为手指游戏对身体有益吗?–你们愿意多玩一些手指游戏吗?–你们觉得团队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重要因素吗?最后,老师可以邀请一些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给出表扬和建议。

四、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和练习,学生将能够:1.熟练掌握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的规则和操作技巧。

2.改善手指的灵活性,提高手指协调能力。

3.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活跃的团队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会变的小手》(大班)
《会变的小手》(大班)
我有一双小小手, (伸出两只小手拍两下)
变成星星闪呀闪,(手握拳头打开合上两下)
变成风车转呀转。

(手指相交在一起手腕转动从左移到右)
变成蝴蝶飞呀飞,(大拇指重叠四指并拢手背向前做蝴蝶
翅膀弯曲两下)
我有十个手指头,(双手手背向前伸开转向手心向前)
变成小鼓咚咚咚。

(伸出食指上下敲击其余手指弯曲)
变成小鸡叽叽叽。

(食指拇指相碰呈三角形做小鸡啄米状)
变成小狗汪汪汪,(双手大拇指放在太阳穴其他四指并拢
竖起)
我有一双小小手,(伸出两只小手拍两下)
又灵巧来又能干,(左右手轮流伸出大拇指)
我有十个手指头,(双手手背向前伸开转向手心向前)
相亲相爱不分手。

(双手合十相交握拳)
《小动物做游戏》(小班)
你拍一,我拍一,小鸡小鸡叽叽叽。

(双手食指伸出点作小鸡嘴状放在胸前)
你拍二,我拍二,小兔小兔跳跳跳。

(双手食指、中指伸直其余手指作小兔状放到头顶)
你拍三,我拍三,孔雀孔雀飞飞飞。

(双手大拇指、食指相碰其余手指伸直作孔雀状一只手放头上一只手放腰旁)
你拍四,我拍四,小狗小狗汪汪汪。

你拍五,我拍五,螃蟹螃蟹爬爬爬。

(双手五指伸开放在身体两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