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

合集下载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起源早,以农手为基础,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 占主导地位。 2.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商业活动受官府控制,逐步突 破时空限制,官营、专卖长期存在。 3.城市商业不断繁荣,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边境、 对外贸易繁荣。 4.货币丰富:由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北宋:最早的纸币。 明代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5.商人组织:由官商到私商,明清现以地域为纽带的大 商帮。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低下。 6.场所变化:城市到农村;先定时空后打破
二牛二人
二牛三人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犁的改进 直犁到曲辕犁








犁评“进之则箭下, 入地也深;退之则 箭上,入地也浅”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制作材料:
骨、木、石
青铜、铁
(2)制作方法:
打制、磨制
金属冶炼、铸造
(3)使用的动力:
人力
畜力
自然力(风力、水力)
(4)农具种类:
东汉技术趋于成熟
青瓷熊形灯
白瓷公道杯
唐 南 青 北 白
白瓷凤首瓶
越窑青瓷莲花碗
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名窑不断涌现
元代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器)
【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
明洪武——景德 镇窑釉里红四季 花卉纹瓜棱罐
明宣德——青花瓷器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 莲纹碗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的个体农业经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为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答案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随堂巩固】1——5DBDD【答案】1——5CBBCB 6——10BCDCA11、(1)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合喜事多。

等(每条1分,意思符合,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3分)(3)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每点1分,共4分)(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生产力水平底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随堂巩固】1——4DBAA【课后检测】1——5CBBBA 6——8BBD9、焦仲卿妻为普通少吏的妻子,能有这样的打扮装饰,反映了当时丝织业生产十分发达。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随堂巩固】1——4 BCCA【课后检测】1——5ABCAC 6——10BCCBB11、【答案】错误一:城市中心出现——“草市”,应是离城镇稍远;错误一:集市上出现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活字版印刷的书籍。

不可能出现在东汉,应在宋明时期;错误三:东汉政府鼓励弃农经商、商人地位高,应是重农抑商,地位低。

专题一单元练习1——5ABCAA6——10ABADD11——15DBBBA16——20BDCDA21、(1)铁犁牛耕(1分)(2)认为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农业为本,商业为末(1分)重农抑商政策(1分)“重农抑商”政策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分)(3)认为工商皆本。

(1分)(4)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1分)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1分)(5)丝织业、冶金业、制瓷业。

高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经济

高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经济

高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经济是中国古代史的核心部分,也是中考的重点。

经济史部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频率较高,复习时要加以注意。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其经济形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建。

手工业只是农业的补充,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但从唐宋时期开始,商业发展迅速,到宋元时期最为繁荣,而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施行使得商业发展明显受到限制。

在复习时注意: (1)要明确古代经济政策体现的是以农为本的思想。

核心内容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也是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典型就是盛世局面的出现,如汉代(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和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明确各个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这部分注意识记各个朝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大运河)、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商业发展的表现(都市的繁荣、交子)等内容。

这部分有时会结合图片来进行考查。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安史之乱后,完成于南宋时期。

要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尤其注意表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谚语,如“苏湖熟,天下足”等。

1.战国(1)措施:商鞅变法。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2)农业发展表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2.西汉(1)政策: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A.汉高祖: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使其成为平民。

b.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c.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

B.汉文帝、汉景帝:a.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b.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3)农业发展表现:西汉时,通过丝绸之路,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原。

3.东汉时措施: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040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040人民版PPT课件

早期农业(原始社会、夏商周)
1、原始农业的产生(距今1万年) 1)中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农业格局:南稻北粟(世界最早种植)
北方:黄河流域——旱地——粟麦 南方:长江流域——水田——水稻
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 格局?
气候不同,地理条件
半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3)灌溉工具:
现代筒车
3)唐朝:筒车
4)宋代:水力高转筒车 、水转翻车 高转筒车
5)明清:风力水车
典型例题分析: 1.水利工具是农业进
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 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进步之处在于( )
A.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方便省力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C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
历史必修② ——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中国 世界
古代
近代
现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1. 基本结构:
农业:农耕和家庭手工业一起并称中
国古代农业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民间作
坊手工业
商业:大小商人从事的买卖活动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早期农业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千年不绝的山火”
文献记载
云南布朗族至今刀耕火种
“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 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
饶财。” ——《盐铁论》
刀砍草木 纵火烧荒 犁土播种 经常迁徙
2 、生产工具:
石、木、骨制农具:耒(lěi)耜(sì) 、石锄、石犁、石镰。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很少)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有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6分)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8分)
(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商周“工商食官”(官府控制商业)→春秋战国(中原商品市场和城市大量出现)→秦汉隋唐(抑商政策、坊市分区)→宋元(坊、市时空限制打破,纸币流通)→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市镇商业繁荣、商帮、闭关锁国)。
从历史角度: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是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现实角度: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金融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晋商“合伙制”蕴涵的现代企业制度原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D.从事珐琅彩的烧制工作
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
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B)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5.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
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B)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其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
2.“市”的发展
(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序言1、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传统的形成及突出特点: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基本形式是小农户个体经营;基本形态是自然经济;农民,承担着沉重的赋役和租税;各代土地制度以私有制为前提,力求限制土地兼并;3、中国古代对手工业管理有严格的制度,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以官营为主。

4、历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严重影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主干知识线索(本课主要讲解的问题整合):1、农业的产生和作用;2、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生产力);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革(生产关系①);4、“沉重的赋税和力役”(生产关系);5、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教材解析: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产生和作用1、产生:新石器时代的长江、黄河流域形成了规模的农耕经济,中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南稻北粟局面形成。

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2、历史证明: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2、评价(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笔记和备注区域①生产关系的内涵包括最核心的生产资料贵谁所有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产品如何分配三个方面。

②小农经济含义: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特点:分散性(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

影响: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专题一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一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概括 农业发展的表现?
1、生产工具的改进与推广 2、生产技术的进步(耕作技术;灌溉技术;收割技术等) 3、农作物品种的丰富与否(新品种的开发与引进) 4、农业收成的好与坏;政府收入的增加与否 5、土地资源的开垦与否(如江南经济的开发等) 思考:古代农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 位。农业发展→治民→治国。 (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 的标志。 (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和市场。 (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养活了庞大的人口,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局限:(1)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2)人地矛盾,阶级矛盾激化,成为社会动荡的因素。
思考:通过学习,你认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有 哪些?
1、自然条件的良好与恶劣(天气;气候;土壤等) 2、生产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根本原因) ①农具与技术的改进(耕作工具;灌溉工具;收割工具等) ②农民(劳动力的充足与否;勤劳与否) ③劳动对象(古代主要是土地) 3、生产关系--人类处理社会条件的能力 ①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土地归谁所有) ②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制度;政策;政局等) ③产品的分配(赋税制度的合理与否)
P5
3、封建社会:形式多样
(1)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 有君主私有、地主私有、自耕农私有三种; 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的影响: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导致人地矛盾,引 起社会动荡不安。 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 保护自耕农经济。 (2)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 (北魏到唐前期;内容、前提、 作用:保证国家赋税和徭役,稳定社会恢复经济;但不能真正阻止 土地兼并。)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点汇总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演变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经济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汇总。

一、农业经济1. 农业生产方式:中国古代的农业主要采用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

农民靠种植和养殖获取生活所需。

2. 农业生产工具:古代农民使用的主要工具有犁、耙、锄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犁。

犁的发明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3. 农业生产技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了许多生产技术和方法,如灌溉、耕作制度、农事活动的分工等。

二、手工业经济1. 手工业的兴起: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在农业经济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

手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2. 主要手工业:古代中国的主要手工业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作等。

其中,丝绸业是最具代表性的手工业之一。

3. 工匠和手工业工具: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由熟练的工匠完成,他们使用的工具有纺车、织机、轮盘等。

三、商业经济1. 商业的发展: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逐渐兴起,商人通过商品交换获取利润,推动了商品流通的发展。

2. 商业中介:为了方便商品的交换,商业中介角色的出现至关重要。

商业中介包括商人、市场和货币等。

3. 著名的商业道路:古代中国有几条重要的商业道路,如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等,这些道路连接了东西方,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

四、货币与物价1. 货币的出现:中国古代的货币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货币是贝壳、铜钱等。

2. 货币的演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贝壳到铜币,再到纸币的演变过程。

纸币的使用提高了交易的便利性。

3. 物价的变动:中国古代物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动较大,如自然灾害、战乱、政府政策等,导致物价的波动。

五、税收和赋役1. 农业赋役制度:在古代中国,政府对农民征收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赋役,以满足政府的需要。

2. 商业税收:商业发展后,政府开始对商人征收税款,如商税、商调等。

税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
器物用快方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在商代的青铜器方尊中,
此器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
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
子目36 录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下列对“工官”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工官” 指的是国家设立的专门管理手工业的官员 ②“工 官”专门负责为官家和皇帝生产私用的物品 ③ “工官”代表当时的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④这 种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未起到积极作用
A.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制作精美、色彩鲜 艳、线条流畅,以 神话与现实、想象 与写实交织而成的 诡异绚烂场景为构 图。1972年湖南长 沙出土。现藏于: 湖南省博物馆。
31
1972年出土于马王 堆西汉墓的素纱蝉衣, 轻盈飘逸,薄如蝉翼。 古诗形容“轻纱薄如 空”。
衣长128厘米,通 袖长195厘米,袖口宽 29厘米,腰宽48厘米, 下摆宽49厘米,重49 克,织造技术之高超, 巧夺天工。
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 家各种赋税徭 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 来源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 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13
(四)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 水利工程
民营 手工业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 流通
家庭 手工业
农户的 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 剩余部分
纳赋税的产品
出售
26
• 2、“工官”制度 • (1)形成: • (2)性质: • (3)生产目的: • (4)利弊: • 3、“匠户”制度 • (1)含义: • (2)演变: • (3)地位:
27

凤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祥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盛 农夫犹饿死。


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农业
手工业

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业
位?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 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
民间俗语
终。
汉景帝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
)西 瓜 盖 罐
使人爱不释手。这时期,
粉彩瓷器的画面也开始
有了明暗、浓淡、深浅
的变化与过渡,色调温
润柔和,极富立体感。
乾隆在位60年,瓷业生
产无论质量、数量均达
高峰。所以清代瓷器收
藏应以康、雍、乾三代
为主,不仅收藏价值高,
且可保值、增值。
康熙黄地珐琅彩花卉瓷碗
47
▪ 中国古代手工业官营对手工业发展的影响包括 ① 使高水平的手工业技术只能为少数特权者服务 ② 新技术难以推广 ③技术的传承也是封闭的 ④使中国的手工业技术长期停滞
1、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大禹
李冰父子
王景
……乃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
高山“水大旱川从。人…,…“居王不外景知十治饥三河馑年,,,千时过载无家无荒门患年不”,敢谓入之。天府。”
——《史记·夏本纪》
14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 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 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 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 大水利工程。

41
打捞出的宋代瓷器
• 上图2007 年宋代沉
船南海一
号在广东 整体出4水2
43
青花缨络纹贲巴壶 (清康熙年间)
青花瓷指一种在瓷 胎上用钴料着色,然 后施以透明釉,以 1300℃左右高温一次 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由于釉下钴料在高温 烧成后,呈现出蓝色, 故习称“青花”。瓷 质细洁纯白,配以釉 下彩的蓝色彩绘,幽 菁雅淡,深受人们喜 爱。
春种一古粒代粟,农(民猪的)生之食。”
秋四收海万无颗闲活子田境。, 土况地?兼并:有富力者者田无连田阡可陌耕,,贫有者田无者立无锥力之可地耕。。
农夫犹饿死。
社会状况: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和农民是两个基本阶 级,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农民没有土地,是被剥削阶级,所 受压迫非常严重。残酷的土地兼并会使大量的小农破产。
(2)土地制度: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 费
奴隶社会 国王、贵族 井田制
(商周) 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屯田制)
封建社 以私有制为主体 君主土地私有制

的多种土地所有 地主土地私有制
(来特战)点国:赋以税和制徭役繁重,压抑了自农耕民农的土生地产私积有极制性,进而阻碍了农

棉纺织技术推广

黄道婆,棉布成为主
要衣料

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陶瓷业
开始;彩陶、黑陶
商中期——东汉晚期 陶到瓷的过渡阶段
陶:唐三彩;瓷:(南)越 窑青瓷;(北)邢窑白瓷;
首创釉下彩绘;海上丝绸之
五大名窑
路 (“瓷路”)
粉彩、青花瓷
30
•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的西汉T型帛画, 长205厘米,是当 时出殡时举的幡 。
24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 1、三种经营形态(官营、私营、家庭) • (1)管理方式: • (2)生产者: • (3)规模与技术: • (4)产品用途与市场的关系
25
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模式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 品 流通方式
官营 政府直接经营 武器、军品和官 不在市场
手工业
大作坊
府贵族生活用品 流通
“Made in China”
23
知识梳理
1、中国古代手工业产生的与发展 1)产生: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
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 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 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到明代中 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 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业生产的发展。
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11 。
封建国家
徭田

役赋
徭 薄
兵人 役头


田 赋
地主


制 兼
(均田、限田) 的 封






自耕农
佃农
沦为
农民起义
激化矛盾
新的自耕农 12
悯农诗
秦代收“泰半之赋 ”,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
唐·李你绅如何女子解纺读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
15
水流方向
16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从
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
江用于灌溉。
17
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
2、灌溉工具
翻车
筒车
18
要点直击
一、如何认识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
1、形成条件:
铁犁牛耕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2、特 点(含义)
(1)经营方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男耕女 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生产方式:精 耕细作,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3)生 产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 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青花松鼠葡萄纹棒槌 瓶(清康熙年间)
44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莲纹碗 清雍正年珐琅彩瓶
清代粉彩瓷
45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粉彩云龙盘螭长瓶 (光绪)
康熙时期又出现了珐琅 彩瓷器,其花纹凸起有
五 彩 八
(
立体感,画面瑰丽,华
道宝
美绝伦。到雍正时期,
光纹
把珐琅彩中花、鸟、竹、 石与诗、书法融为一体, 富丽中见古雅之风,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 本结构与特点
1
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前“导语” 的思考:
•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怎样? • 2、古代中国农业有着怎样的地位? • 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形式
以及基本经济形态? • 4、古代中国基本的经济政策有哪些?
2
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9
3、小农经济的弱点: 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 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 影响
20
典型例题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
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
• 明代,我国纺织业出现的新情况是
A.私营纺织作坊发达
B. 有的地方出现劳动力市场
C. 丝织业的花纹具有立体感 D. 丝织业发达
50
•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灌溉工具 B、冶铁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 •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