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百花园七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语文百花园七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语文百花园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语文百花园七”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中的第七章“词句乐园”,深入理解词语的内涵,学会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意思,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和俗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章中出现的新词、成语和俗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对例句的分析,学会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意思,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不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新词、成语和俗语的掌握,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幅描绘成语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成语,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本章的新词、成语和俗语,结合例句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3. 句式学习:分析教材中的例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意思。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并进行交流分享。
5.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本章的短文,回答相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新词、成语和俗语列表。
2. 不同句式的例句。
3. 阅读理解的短文及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章的新词、成语和俗语,并解释其含义。
(3)阅读本章短文,回答课后问题。
答案:(1)见课本。
(2)例如: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一起去公园散步吧。
(3)见课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句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新词、成语和俗语,并学会了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意思。
课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编写一个以本章成语为主题的小故事,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词、成语和俗语的掌握。
2. 不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最新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设计(精品)

最新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设计1.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这道题的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如何把句子写具体。
练习时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思考:如果去掉这些词行不行,为什么?比如第一句话,“人如潮花如海”这几个字,能更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节日的北京是多么的繁华和热闹。
第三句中“沉浸在睡梦中”这几个字更能体现出夜的宁静。
2.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
第1小题的练习目的在于让同学们认识修改符号,并且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在训练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多读几遍,使学生先了解这句话的主要意思,然后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第二步是要对病句进行正确的修改,能够正确地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
第2小题的练习中,第一句话的错误是“代”字用错了,应用“带”字;另外,标点符号也有错。
“××说”应用冒号,不是逗号。
第二句话是“便”字写错了,应该用“遍”字,而且“喜爱”和“爱不释手”重复了,应该把“喜爱得”删去。
应注意的是,在学生修改完病句后,还应让学生把修改后的正确的句子再读一读,从而达到检查的目的。
《儿童和平条约》讲述了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我们需要和平,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要消灭破坏和疾病。
阅读中可以请学生思考:《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动笔画一画)读后又想到了什么?(小组或班内进行交流)《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在美国纽约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语文大课堂的训练目的是想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同学们对那些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的崇敬之情。
既然是活动,突出的应该是“活”。
在“活”上做,以“活”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堂精彩的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语言体验,展示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大课堂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群体性、自主性、活动性等。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百花园七教案1

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一、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目的:引导学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在说话写文章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
过程:1 自己读一读这4个句子,感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2 出示另一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打比方”或“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节日的北京,人多极了,鲜花也很多。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里的人们都情绪高涨。
★夜深了,这个山村寂静极了。
★汹涌的海浪猛烈地向岸边扑来。
3.我也能用这两种表达方法写句子。
二、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
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
过程:1.认识修改符号。
(1)引导学生看例句和认识删去、删改、增加、调换这四种修改符号,(2)了解他们的作用和用法。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
(1)完成书上的练习。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并且要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来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
)(2)同桌两个同学互换互查。
(3)老师给出正确的答案。
(4)扩展联系。
老师再提供几个病句,加大练习量。
积少成多读读背背:目的:积累有关理想的格言,树立远大理想,勇敢地去实现理想。
过程:1.自己出声地读一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含义。
2.大声地读你能理解的句子,通过读表达你的理解。
3.与全班同学交流你理解的句子。
(在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提升认识。
)4.说说理解了句意之后的感受。
(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大声地诵读句子。
6.鼓励学生背诵句子。
(要求不要太高,能背几句都可。
)阅读平台目的: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并鼓励学生能为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过程:1.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诗歌。
大体了解诗歌的内容。
2.再读诗歌,想一想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3.在小组中讨论:《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说说你读后想到了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诵读诗歌。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上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七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语文百花园七”中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及“语文大课堂” 。
“语海畅游”中的字词句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交流心得收获为主。
教学中设计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学词、学句的乐趣。
“积少成多”和“阅读平台”重在扩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积少成多”中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让学生多读多记,自己感悟。
“阅读平台” 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并结合实际事件鼓励学生能为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语文大课堂”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
教师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
活动中,教师参与其中,进行督促和检查。
活动后,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成果。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很有用,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并能真实地把过程写下来。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2 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知春亭畔儿童多处就是春湖面湖边玉澜堂(花儿——儿童)第三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二、学习第九自然段(一)齐读第九自然段。
(二)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出示句子:1.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2.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吗?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展示课件第十四屏)(三)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因为儿童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三、拓展延伸1.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同学们,我们就带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特殊的爱的情感,一起走进冰心的世界。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她曾说:“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以“只拣儿童多处行”来结束全文,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能首尾呼应。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百花园七

事例
•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伽 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 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 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 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 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
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不顾被烧毁 的实验室,失败了一千多次,终于成 功了;詹天佑无视帝国主义的阻挠, 义无返顾地修筑京张铁路,经过精确 的勘测和动工,这条中国人的铁路修 筑学 森。那时,我们的祖国才刚刚成立,钱学 森一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便迫不及 待地想回到祖国,却遭到美国政府的百般 阻挠和迫害:先是被移民局抄了家被拘留 了14天,在收到了1.5万美元保释金后才被 释放;接着被海关没收行礼,说其中有机 密材料,幸好在美国检查官的证明下才还 其清白。最终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才回成 了国。
我们向您致敬
致敬:表示恭敬,表达敬意。
一、交流,讨论。 说说这些人物有什么让人致 敬的地方? 倔强的小红军 林则徐 小兵张嘎 许海锋
小红军: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 不拖累别人。
小兵张嘎:机智勇敢,帮忙杀鬼 子。 林则徐:长中国人民的志气,灭 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许海峰:努力拼搏,为国争光。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不想当(
)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法 拿破仑
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 ( )。没有理想,就没有( ); 没有方向,就没有( )。
无产阶级革命者吴玉章说过: 理想必 须要人们去实现它。这就不但需要( ) 和( ),而且需要( )。
儿童和平条约
tàn jí 探望 疾病 kǒng jù
恐 惧
●放学了,我们组留下来
做值日。
●我们几个分工和作,有的洒水,有的擦桌椅和
门窗。
●不一会儿。教室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百花园七语文S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百花园七语文S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节:《秋天的雨》详细内容:学习描写秋天景象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2. 第二章节:《古诗两首》详细内容:学习《望洞庭》和《山行》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第三章节:《语文园地七》详细内容:通过趣味语文、词语辨析、句子仿写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生词、短语和句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学会运用丰富的词语和句子描绘秋天的景象,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运用丰富的词语和句子描绘秋天的景象。
2. 教学重点:掌握本节课的生词、短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朗读、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学习《秋天的雨》,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分享感受。
(2)学习《古诗两首》,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和句子,描绘一幅秋天的画面。
(2)分组进行词语辨析、句子仿写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秋天的雨》生词:清凉、温柔、丰收、欢乐好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门。
2. 《古诗两首》《望洞庭》《山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秋天的雨》,描绘一幅秋天的画面。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语文百花园七(1)

第11页,共37页。
再看看战争中的儿童苦 不堪言……
第12页,共37页。
第13页,共37页。
第14页,共37页。
第15页,共37页。
1986年9月25日,代表中国儿童签署 《世界和平条约》的,是河北省石家庄市 刚刚十一岁的小学生刘玉玲。
刘玉玲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三好学生”, 是“手拉手”活动创始人。她曾致信联合国 秘书长和美国总统,呼吁世界和平。刘玉 玲曾被评为“中国好少年”、“中国少年之 星”和首届“十佳少先队员”。
静。
4.海浪被激怒了,狂吼着向岸边扑来。
拟人句:把海浪说成被激怒的人,表现了风大浪猛。
第3页,共37页。
你能说句比喻句和拟人句吗?
1.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2.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3.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4.老师的话像细雨一样滋润我的心田。
5.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6.绿油油的小草被风吹弯了腰.
许海峰:努力拼搏,为国争光
第20页,共37页。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我们向您致敬!
第21页,共37页。
二、展一展
把你收集到的名人故事或者 照片、名言等读给大家听听。
第22页,共37页。
三、认一认 说一说
第23页,共37页。
敬爱的周总理
第24页,共37页。
•
一次,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第1页,共37页。
一、语海畅游
1.节日的北京,人如潮花如海。 比喻句:用潮和海比喻人和花,比喻人多花多。
2. 1839年 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了。 比喻句:用沸腾比喻广州城的人们情绪十分高涨。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语文百花园七范例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语文百花园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语文百花园七”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写作技巧的探讨以及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章所涉及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 学习写作技巧,能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阅读理解的提升,写作技巧的运用。
重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语文知识学习(15分钟)(1)学习词语积累与运用。
(2)学习语文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3. 阅读理解(1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2)教师讲解阅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4. 写作技巧探讨(10分钟)(1)学习写作技巧,分析范文。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语文百花园七2. 词语积累与运用3. 阅读理解技巧4. 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册上的阅读理解题目。
(2)根据所学写作技巧,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阅读理解题目答案见课本附录。
(2)短文写作答案见学生个人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量,积累更多语文知识。
组织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2. 教学难点中的写作技巧运用。
3. 教学过程中的阅读理解环节。
4. 作业设计中的短文写作题目。
一、阅读理解能力提升1. 阅读策略:指导学生运用预测、推断、归纳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