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作稳定性实验报告
情绪对动作稳定的影响实验报告

情绪对动作稳定的影响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对参与者进行测试,测量其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对动作稳定性的表现,以确定情绪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情绪对动作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特别是负面情绪会导致动作不稳定性的增加。
这一发现对于诸如运动训练、医学康复和心理健康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
关键词:情绪,动作稳定性,负面情绪引言:情绪是人类体验和表达内心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产生广泛影响,并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过去的研究已经探讨了情绪对认知功能、注意力、思维和决策等方面的影响。
然而,在动作控制和动作表现中情绪的角色仍然较为模糊。
本实验旨在填补这一研究空白,研究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1. 参与者:本实验共招募了40名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其中男性20名,女性20名。
2. 测量工具:(1)情绪评分量表:采用自评法,参与者通过对自身情绪进行打分。
(2)动作稳定性测量仪:使用新型加速度计可以测量人体运动时的姿势和位移。
3. 实验设计:(1)分组设计:参与者随机分为正常情绪组和负面情绪组。
(2)情绪诱发:正常情绪组观看受欢迎电视剧片段,负面情绪组观看伤心电影片段。
(3)动作稳定性测量:参与者通过进行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平衡测试来评估动作稳定性。
(4)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1. 情绪评分:负面情绪组的情绪评分明显高于正常情绪组。
2. 动作稳定性:在静止状态下,两组的平衡能力没有显著差异。
然而,在运动状态下,负面情绪组的动作稳定性明显低于正常情绪组。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负面情绪对动作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一方面,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身体的肌肉张力和协调能力,导致动作不稳定。
另一方面,负面情绪可能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对动作过程的集中和控制,从而影响动作的稳定性。
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中情绪对认知和运动控制的影响一致,进一步证实了情绪在动作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书程洁

安全人机工程学试验报告书*名:**班级:安工1101学号:************时间:2023 年 12 月 31 日目录试验一手指灵敏性测试试验 (1)试验二动作稳定性试验 (3)试验三双手协调力气测试 (8)试验四暗适应试验 (10)试验五速度知觉测试试验 (13)试验六明度试验 (17)试验七反响时运动时测定试验 (18)试验八深度知觉测定试验 (21)试验九亮点闪耀仪试验 (25)试验一手指灵敏性测试试验一、试验目的手指灵敏性测试是测定手指尖、手、手腕、手臂的灵敏性,也可测定手和眼的协调力气。
本试验的要求为:1.学习和生疏手指灵敏性测试仪的用法;2.了解人的手指灵敏性及其个体差异性。
二、试验仪器EP707A 手指灵敏性测试仪〔一〕主要技术指标1.手指灵敏性测试100孔〔直径1.6mm〕,各孔中心距20mm;2.指尖灵敏性测试M6、M5、M4、M3螺钉各25个3. 计时范围0~9999.99 秒4. 电源电压AC220V/50HZ〔二〕仪器1.构造图图1 手指灵敏性测试仪时 数顺 序 间从左到右 从右到左 备注次手指灵敏性测试 176.87s159.86s指尖灵敏性测试平均时间2. 记时器:1ms ~9999 S ,4 位数字显示,内藏式整体构造3. 金属插棒:直径 1.5mm ,长度 20mm ,110 个4. 试验用镊子:1 把三、试验步骤1. 手指灵敏性测试〔插孔插板〕接上电源,翻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显示为 0000.00,然后插上手指灵敏性插板,按复位键被试即可进展测试,当被试用镊子钳住Ø1.5mm 插针插入起点时,计时器开头计时,然后依次用镊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钳住Ø1.5mm 插针插满 100 个孔至终点时计时器停顿计时,此时计时器显示时间为被试做完这一试验所用总时间。
当测试其次次试验时只要按下复位键计时器全部复位,即可反复测试。
2. 手指尖灵敏性测试〔螺栓插板〕接上电源翻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显示为 0000.00,然后插上指尖灵敏性插板〔装有M6、M5、M4、M3 螺栓各 25 个〕,按复位键被试即可进展测试,当被试放入起始点第一个 M6 垫圈起,计时器开头计时,然后拧上螺母,依次操作至终点最终一个 M3 垫圈时,计时器停顿计时时,然后拧上螺母,此时计时器显示时间为被试做完这一试验所用总时间。
机械手的实验报告

机械手的实验报告机械手的实验报告引言: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手术、科学研究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机械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机械手的理解。
一、机械手的基本原理1. 结构组成:机械手主要由机械臂、末端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组成。
机械臂通常采用多关节连杆结构,通过电机驱动实现运动。
末端执行器根据不同需求,可以是夹爪、吸盘等工具。
控制系统负责接收指令并控制机械手的运动。
2. 运动方式:机械手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旋转、平移和伸缩。
旋转是指机械臂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转动;平移是指机械臂在空间中的移动;伸缩是指机械臂的长度变化。
3. 控制原理:机械手的控制原理通常采用开环或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指根据预设的运动参数,直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闭环控制则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机械手的位置和状态,反馈给控制系统,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二、机械手的应用领域1. 工业生产: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完成重复性高、精度要求高的操作任务,如装配、搬运、焊接等。
机械手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
2. 医疗手术:机械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如微创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机械手的稳定性和高精度可以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3. 科学研究:机械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进行实验操作,如化学试剂的加注、药物筛选等。
机械手的快速、准确和可重复性使得科学研究更加高效和可靠。
三、实验操作及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六轴机械手进行操作。
首先,我们通过控制系统设置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然后,根据实验要求,机械手完成了一系列的动作,如夹取物体、放置物体等。
实验结果显示,机械手能够准确地按照预设的轨迹和速度进行运动,并成功完成了各项操作任务。
机械手的夹取力度和放置位置也能够满足要求。
实验一 手指灵活性测试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一、实验仪器简介BD-II-601型手指灵活性测试仪,该仪器是测定手指、手、手腕灵活性的心理学仪器,也可以测定手和眼的协调能力。
主要技术指标:1、实验板圆孔:直径1.6mm,100个,各孔中心距20mm;2、金属插棒:直径1.5mm,长度20mm,110个;3、记时:1ms—9999S,4位数字显示,内藏式整体结构(见下图);4、记时开始与结束可以用按键,也可以由棒插入左上角第1个孔与右上角最后1个孔自动进行;5、实验用镊子:1把;6、专用箱子:1个,尺子370*300*90mm;7、电源:220V,50HZ二、实验方法1、金属插棒放入左侧槽中;优势手拿起右侧槽中的镊子;2、被试用镊子将左侧槽中的金属棒插入实验板的圆孔中。
先插开始位,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依次逐列插入,最后插终止位,记时会自动开始与结束,记录下插入100个棒所需要的时间;3、每次重新开始需按“复位”键清零。
实验二时间知觉测试一、实验仪器简介BD-II-131型时间知觉测试仪,该能更好、更方便地满足心理学中对于时间知觉测试的需求。
对时间长短的估计,经常受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本仪器可用于心理教学实验,检测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掌握用复制法研究时间知觉。
复制法要求被试复制出在感觉上认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时间来,以复制结果与标准刺激的差别作为时间知觉准确性的指标,并区分是高估还是低估了标准时间。
复制法测量的结果不受过去经验的影响,它能确切地表示一个人辩别时间长短的能力,可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仪器还可以根据主试的要求生声,光刺激节拍,即以两次光(或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作为刺激变量。
它可用调整法测量对声、光节拍的估计误差;也可用恒定刺激法测量被试者对声、光节奏反应的差别阈限;还可以控制被试按一定节奏进行时间知觉的训练,同时能作为简单的节拍器,发出不同节拍的声光信号。
主要技术指标:本仪器由单片机及关控制电路,主试面板,被试操作键盘等部分组成。
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报告

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手指的灵活性对于完成各种精细动作和任务至关重要。
例如,手工艺制作、乐器演奏、打字、医疗操作等都对手指的灵活度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评估个体手指灵活性的水平,我们进行了本次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测量被试者手指的灵活性,并分析影响手指灵活性的因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取了_____名年龄在_____岁至_____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_____名,女性_____名。
四、实验设备和材料1、手指灵活性测试板:由一系列小孔和插针组成。
2、计时器:用于记录测试时间。
3、记录表格:用于记录被试者的测试数据。
五、实验方法1、插针测试被试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将测试板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测试开始时,被试者用右手(或左手)从测试板旁边的盒子中拿起插针,依次插入测试板上的小孔中,每个小孔只能插入一根插针。
计时器记录被试者完成插入指定数量插针所需的时间。
重复进行三次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
2、拆线测试在测试板上用线穿过一系列小孔,形成一个复杂的线路。
被试者用右手(或左手)从一端开始,迅速将线从小孔中拆除,直至全部拆除完毕。
计时器记录完成拆线所需的时间。
同样进行三次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
3、手指敲击测试被试者将双手放在桌面上,使用食指快速连续敲击桌面。
计时器记录在规定时间内(如 30 秒)敲击的次数。
分别记录左右手的敲击次数。
六、实验过程1、实验前准备向被试者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其理解并愿意参与实验。
让被试者进行简单的手部热身活动,如握拳、伸展手指等,以放松手部肌肉。
2、正式测试按照上述三种测试方法,依次对被试者进行测试。
在每次测试过程中,实验人员密切观察被试者的操作,确保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并及时纠正错误。
记录被试者的测试成绩,包括完成时间和敲击次数等。
plc机械手实验报告

plc机械手实验报告PLC机械手实验报告引言: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机械手是一种自动化控制系统,它通过编程来控制机械手的运动和动作。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基于PLC的机械手系统,探索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PLC机械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PLC机械手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包括PLC控制器、机械手、传感器、电源等。
三、实验步骤1. 搭建机械手系统:首先,将机械手与PLC控制器相连接,并将传感器与机械手连接,确保各个部件之间的正常通信。
2. 编写PLC程序:根据机械手的运动要求,编写PLC程序,包括机械手的起始位置、目标位置、运动速度等参数。
通过PLC编程软件,将程序下载到PLC控制器中。
3. 调试机械手系统:启动PLC控制器,通过操作界面对机械手进行调试。
观察机械手的运动轨迹,检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如有需要,可以进行调整和优化。
4. 测试机械手功能:通过给定的输入信号,测试机械手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通过传感器检测物体的位置,判断机械手是否能够准确地抓取和放置物体。
5.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如机械手的运动轨迹、抓取物体的成功率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评估机械手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基于PLC的机械手系统,并进行了相关测试。
通过观察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和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PLC机械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地执行各项任务。
通过编写PLC程序,我们可以实现机械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2. 机械手的运动速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
通过调整机械手的运动速度,我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3. 机械手的抓取和放置功能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传感器的检测,机械手能够准确地抓取和放置物体,避免了人工操作的误差。
手疲劳对人的动作稳定性的实验

研究生人体工效学实验课程设计手疲劳对人的动作稳定性的实验指导老师:柳忠起2012年 1 月 6 日摘要人类的手十分灵巧,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手的灵巧性也使得手成为人体使用最为频繁的部分之一;并且能提供最有效的完成复杂工作的方式,因此,手在日常得生活工作中也就承担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同时,手的效能对实际工作的效率以及结果的好坏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而已有的研究已经证明手在频繁的繁重的工作中极容易产生疲劳,而疲劳不仅会导致受的工作效率大大下降,而且极容易造成意外损伤,此外,其稳定性也会大打折扣,致使工作质量下降。
本文主要研究疲劳后手的稳定性是否会出现显著的下降。
通过实验表明在大量运动后手部发生疲劳,疲劳以后的手的稳定性会有显著下降,对于工作的效果会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应当进行适度的休息以避免疲劳工作导致的功效下降甚至手部受伤。
目前常用的缓解疲劳的方式有热敷、按摩等,对于手部运动较多的工种应适当考虑采用。
关键词:手疲劳稳定性下降目录摘要 (I)目录 (I)一、引言 (1)1.手的功能 (1)2.疲劳 (1)2.1疲劳的定义 (1)2.2疲劳产生原因 (2)2.3疲劳的判断 (2)二、对象和方法 (3)1.对象: (3)2.方法: (4)3.试验设备及使用方法介绍 (4)三、实验结果: (6)1.九洞仪试验 (6)2.凹槽平衡试验仪 (7)四、实验结果分析 (7)五、结论 (8)致谢 (8)参考文献: (8)一、引言1.手的功能手是人体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
科学家认为,手是使人能够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其余两个器官是可以感受到三维空间的眼睛和能够处理手眼传来的信息的大脑。
在400万年的进化史中,人类的手逐渐演变成了所能创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
人类的手十分灵巧,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如非握持功能,握持功能和感觉功能等。
非握持功能是指用整个手或个别手指做推,提,勾,压等动作,如拳击,拎皮箱,叩击《包括打字,弹琴》等。
手指灵活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手指灵活度作为人类日常活动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评估手指灵活度的现状,并探讨提高手指灵活度的有效途径。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手指灵活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实验评估参与者的手指灵活度水平。
3. 探讨提高手指灵活度的有效训练方法。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共招募了30名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
2. 实验工具实验采用手指灵活性测试板(含100个小孔)和计时器。
3. 实验步骤(1)实验前,指导志愿者熟悉实验流程,并确保实验环境安静、光线适宜。
(2)志愿者坐在实验桌前,将手指灵活性测试板插入机箱,打开附件盒,露出插针盒。
(3)接通电源,志愿者利用手握着镊子,在测试板前进行手指灵活度测试。
(4)实验指导语:请尽量快速地将插针从孔中取出,记录完成100个孔的时间。
(5)实验结束后,收集志愿者填写的手指灵活度测试问卷,了解其手指灵活度现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手指灵活度现状通过实验数据统计,男性志愿者的平均手指灵活度为60秒/100孔,女性志愿者的平均手指灵活度为70秒/100孔。
结果显示,男性志愿者的手指灵活度略高于女性。
2. 手指灵活度影响因素(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指灵活度呈下降趋势。
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导致手指灵活度下降。
(2)性别:男性志愿者的手指灵活度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在生活中更多地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有关。
(3)职业:从事精细操作职业的志愿者手指灵活度较高,如医生、教师等。
3. 提高手指灵活度的有效方法(1)进行手指灵活性训练:通过拧螺丝、夹豌豆等日常活动,锻炼手指灵活性。
(2)进行康复训练:如有局部功能障碍,可进行康复训练,如营养神经药物、针灸理疗等。
(3)加强手部肌肉锻炼:进行手部肌肉锻炼,如手指按压、扭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动作稳定性实验报告
魏晓霞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11150201,山西041004)
摘要本实验以山西师范大学11级心理系学生为被试,学习测定手动作的稳定性,并通过比赛一正常情境下检测了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优势手和非优势手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无论是正常情境还是比赛情境,被试间的手稳定性差异并不明显,而且优势手和非优势手对其影响也不显著。
关键词手动作稳定;情境;情绪;优势手;非优势手
1 前言
手动作的稳定性是衡量手部动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他受个体自身和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情绪的波动会引起手臂肌肉的震颤。
当一个人尽量控制自己的身体、手臂和手指等保持不动时,往往仍有明显的不由自主的细微颤动,身体某部位的这种颤动范围可作为控制运动能力的指标。
颤动范围越大,控制运动的能力越低;反之,控制运动的能力越强。
而当一个人出于某种情绪状态时,这种身体的不自主颤动会比心平气和时明显,所以这种颤动范围又可作为情绪强度的指标。
前人在有关的研究中发现:手臂动作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尤其在6—8岁最明显;右手的稳定性超过左手,6—12岁比15、16岁明显,成人则有时相反,大多数男孩的手运动的稳定性都超过女孩。
本次实验采用九洞动作稳定器来是学习测定手动作的稳定性,检测情绪与优势手和非优势手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影响。
2 方法
2.1被试
山西师范师大学心理系学生,男生6人女生 32人,平均年龄21岁。
2.2实验仪器
JWG-B心理实验台计时、九洞仪;
2.3实验程序
2.3.1用导线将九洞仪的计时、计数输出与心理实验台的计时、计数输入接好,将测试笔的插头插入九洞仪的探笔插口。
2.3.2打开仪器实验的界面,给被试呈现指导语,等被试看明白指导语后点击进入实验。
2.3.3试验完成后由主试分别记录各被试通过洞地直径和时间,之后由主试设置比赛情境,激发各被试情绪状态,按上述步骤分别测试各被试在比赛情境下的动作稳定性的指标。
3结果分析
表1正常情境下手动作稳定性结果
M SD
非优势手通过的最小直径 3.290.429
优势手通过的最小直径 3.316 0.4097
表2成对样本检验结果
df t p
非优势手通过的最小直径
37 -0.329 0.744
—优势手通过的最小直径
*注:p<0.05,差异显著
P>0.05,所以不论是优势手还是非优势手对被试的手稳定性影响并不显著。
表3不同情境下手动作稳定性结果
M SD
竞赛下优势手通过的最小直径 3.24 0.431
正常情境优势手通过的最小直径 3.316 0.4097
表4成对样本检验结果
df t p
竞赛下非优势手通过的最小直径
37 0.845 0.403
—正常情境优势手通过的最小直径
*注:p<0.05,差异显著
P>0.05, 所以不论是正常情境还是比赛情境,每个被试手动作稳定性不存在显著差异。
4 讨论
4.1前人已有的研究表明情境对动作的稳定性是有影响的,但本实验得出的结果与前人的理论恰恰相反,可能是由于以下几方面造成的(1)情境设置的并不到位没有达到竞赛的效果(2)实验对被试产生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4.2前人在有关的研究中发现:手臂动作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尤其在6—8岁最明显;右手的稳定性超过左手,6—12岁比15、16岁明显,成人则有时相反,大多数男孩的手运动的稳定性都超过女孩,但在本实验中并没有看出手的优势与非优势对其影响显著可能是被试选取太少和主试的主观期望有关。
5 结论
5.1优势手和非优势手对被试的手稳定性影响不显著;
5.2比赛一正常情境下的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
6 参考文献
6.1郭秀艳,杨志良.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