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完全版)
室内覆盖链路计算

室内覆盖传输损耗计算:
水平距离d (m) 2000 天线工作频率F (MHz) 510 基准距离 (d0) 1 损耗指数 传输损耗 117.70
2.76
墙体阻挡损耗计算公式
墙体类型 附加损耗 墙体数 传输损耗
玻璃幕墙 混凝土墙 砖墙
8 20 15
1 2 1
125.70 157.70 132.70
注:在上表的空白处填入对应的数值
自由空间损耗 92+10n*LOG10(d/d0) 其中PL(d)是距离为D处的路径损耗值 PL(d0)是基准距离d0处的路径损耗值 d0为参考距离,一般取1m或10m n表示基于测试的多楼层信号损耗指数,同层一般取2.76 基准距离d0的路径损耗值PL(d0)满足自由空间传播损耗计算模型 即:PL(d0)=32.44+20LOG10(d0*f),其中d的单位是km,f的单位是mhz 所以PL(d)=32.44+20LOG10(d*f)+10n*LOG10(d/d0)
传播损耗计算公式

传播损耗计算公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通信领域,传播损耗可是个相当重要的概念。
那啥是传播损耗呢?简单来说,就是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的量。
这就好比我们说话,离得越远,对方听到的声音就越小,这声音变小的程度就可以理解为传播损耗。
要计算传播损耗,那就得用到一些公式啦。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公式,它的表达式是:Lbs = 32.45 + 20lg(f) + 20lg(d) 。
这里的 Lbs 表示传播损耗,单位是 dB;f 是频率,单位是 MHz;d 是距离,单位是 km 。
举个例子哈,假如我们有一个通信系统,工作频率是 900MHz,通信距离是 10km。
那按照这个公式算一下,32.45 + 20lg(900) + 20lg(10) ,经过一番计算,就能得出传播损耗的值。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户外搞一个小型的通信实验。
我们带着设备,想测试一下在不同距离和频率下的信号强度。
那天阳光特别好,风也不大,特别适合做实验。
我们先把频率设定好,然后一个人拿着发送端慢慢走远,另一个人在原地记录接收端的信号强度。
一开始距离近的时候,信号那叫一个强,清晰得很。
可随着距离越来越远,信号就开始变得不稳定,出现了杂音和断断续续的情况。
这时候我们就赶紧用传播损耗计算公式来算一算,看看和实际的情况是不是相符。
结果发现,算出来的损耗值和我们实际感受到的信号变化趋势差不多,这让我们特别兴奋。
在实际应用中,传播损耗的计算可不只是这么简单。
因为现实环境要复杂得多,比如有建筑物的阻挡、天气的影响等等。
这就需要对公式进行一些修正和补充,考虑更多的因素。
比如说,在城市环境中,建筑物会反射、折射信号,导致多径传播,这就会增加传播损耗。
这时候可能就需要用到一些更复杂的模型,像Okumura-Hata 模型或者 COST 231 模型。
总之,传播损耗计算公式是通信领域里非常基础也非常重要的工具。
只有准确地计算传播损耗,我们才能更好地设计通信系统,让信号传得更远、更稳定。
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完整版)

室内传播与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RFWaves公司 Adi Shamir摘要:通过对传播路径损耗得估算来预测无线通信系统在其工作环境下得性能;解释了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得计算;电磁波在介质中得发射与反射系数得理论计算就是预测反射与发射系数得工具。
下面得一些实例与模型就是在2、4GHz工作频率时给出得。
-------------------------------------------------------------------------------------------1、简介大多数无线应用设计人员最关心得问题就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在无线信道得最大距离。
最简单得方法就是计算与预测:a)系统得动态范围;b)电磁波得传播损耗。
动态范围对设计者而言就是一个重要得系统指标。
它决定了传输信道上(收发信机之间)允许得最大功率损耗。
决定动态范围得主要指标就是发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
例如:某系统有80dB得动态范围就是指接收机可以检测到比发射功率低80dB得信号电平。
传播损耗就是指传输路径上损失得能量,传播路径就是电磁波传输得路径(从发射机到接收机)。
例:如果某路径得传播损耗就是50dB,发射机得功率就是10dB,那末接收机得接收信号电平就是-40dB。
2.自由空间中电磁波得传播如上所述,当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路径可认为就是连接收发信机得一条射线,可用Ferris公式计算自由空间得电波传播损耗:Pr/Pt= Gt、Gr、 (λ/4πR)2 (2、1)式中Pr就是接收功率,Pt就是发射功率,Gt与Gr分别就是发射与接收天线得增益,R就是收发信机之间得距离,功率损耗与收发信机之间得距离R得平方成反比。
公式2、1可以对数表示为:PL=-Gr-Gt+20log(4πR/λ)=Gr+Gt+22+20log(R/λ) (2、2)式中Gr与Gt分别代表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增益(dB),R就是收发信机之间得距离,λ就是波长。
无线信号的路径损耗公式

无线信号的路径损耗公式哎呀,一提到无线信号的路径损耗公式,这可真是个让不少人头疼的玩意儿。
但咱别怕,咱慢慢捋清楚。
先来说说这路径损耗是啥。
简单讲,就是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的情况。
就好像你在操场上大声喊一个人,声音传得越远,听起来就越微弱。
那这路径损耗公式到底长啥样呢?常见的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公式是:L = 32.45 + 20log(d) + 20log(f) 。
这里的 L 表示路径损耗,单位是 dB ;d 是收发端之间的距离,单位是千米;f 是信号的频率,单位是MHz 。
举个例子哈,假如你在一个大广场上,拿着手机跟朋友通话。
你手机发射信号的频率是 2GHz ,你和朋友相距 1 千米。
那咱们算算这路径损耗。
先把距离 d = 1 千米,频率 f = 2000 MHz 代入公式。
算下来,这路径损耗可不小呢。
在实际生活中,这个公式用处可大啦。
比如说,咱们的手机基站覆盖范围的规划,工程师们就得靠这个公式来算算信号能传多远,咋样能让信号覆盖更广,让大家都能顺顺利利打电话、上网。
还有啊,有时候你在家里,某个角落信号特别差。
这可能就是因为距离路由器远了,按照这个公式一算,损耗太大,所以信号就弱啦。
再比如,在一些大型活动现场,像演唱会、运动会啥的,人特别多,大家都在用手机。
这时候,通信运营商就得提前根据场地大小、预计的人数,用这个公式好好规划一下临时的基站设置,保证大家的通信顺畅。
要说我自己对这个公式的感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科技展会。
现场各种高科技设备琳琅满目,其中就有关于无线信号传播和优化的展示。
我凑过去仔细看,发现他们讲解的时候就用到了这个路径损耗公式。
当时我就想,原来这个看似复杂的公式,就在我们身边的这些科技应用里起着关键作用呢。
总之,无线信号的路径损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它可是无线通信领域里的重要工具。
了解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啥有时候信号强,有时候信号弱,也能帮助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出更优化的通信方案,让咱们的无线生活更美好!。
无线电空间传输损耗衰减计算

无线电空间传输损耗衰减计算无线传输路径分析是无线传输网络设计的重要步骤,通过对传输路径的分析便于网络设计者根据无线链路的裕量大小选择合适类型的天线(方向,极化,增益等指标),安装天线高度,选择合适的馈缆和长度等。
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无线传输路径分析中的自由空间损耗的计算,信号接收强度的计算,链路系统裕量的计算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自由空间损耗的计算自由空间损耗是指电磁波在传输路径中的衰落,计算公式如下:Lbf=32.5+20lgF+20lgDLbf=自由空间损耗(dB)D=距离(km)F=频率(MHz)2400MHz:Lbf=100+20lgD5800MHz:Lbf=108+20lgD以上公式是在气温25度,1个大气压的理想情况的计算公式。
下表列出典型自由空间损耗值通过查找上表和通过公式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从发射站到接收站电磁波传输的理论衰落.2.信号接收强度的计算:信号接收强度是指接收站设备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强度。
RSS=Pt+Gr+Gt-Lc-LbfRSS=接收信号强度Pt=发射功率Gr=接收天线增益Gt=发射天线增益Lc=电缆和缆头的衰耗Lbf=自由空间损耗举例说明,如果发射站与接收站两站点相距25Km,设备发射功率20dBm,发射天线增益为17dBi,接收天线增益为24dBi,电缆和缆头损耗3dBi。
则接收信号强度 RSS=20+17+24-3-128=-70dB3.链路系统裕量SFM(Syetem Fade Margin)的计算链路系统裕量是指接收站设备实际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与接收站设备允许的最低接收阈值(设备接收灵敏度)相比多的富裕dB数值。
SFM= RSS-RsRSS=接收信号强度Rs=设备接收灵敏度(dB)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设备接收灵敏度为-81dBi,则链路系统裕量为:SFM=RSS-Rs=-70-(-)81=11dB上面的例子就是说,使用这种发射功率为20dBm,接收灵敏度为-81dBi的2400MHz的无线网桥,在加装了17dBi增益的发射天线和24dBi增益的接收天线,电缆和缆头损耗只有3dBi损耗,在传输了25KM后还有11 dB的链路系统裕量。
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

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是无线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在无线通信中,射频信号在室内环境中传播时会受到路径损耗的影响,路径损耗会导致信号强度的减弱。
为了能够准确地计算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下面将介绍相关的理论以及实例。
室内传播主要包括直射传播、反射传播和绕射传播三种方式。
直射传播是指信号直接从发射器发出并且到达接收器,它在室内环境中几乎不受任何干扰。
反射传播是指信号在室内环境中反射多次后到达接收器,反射传播会导致信号的干扰和多径效应。
绕射传播是指信号在穿过障碍物时发生弯曲,绕射传播一般会导致信号的衰减。
路径损耗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导致的信号强度减弱。
路径损耗和传播路径的距离、频率和环境有关。
路径损耗的计算可以通过多种模型和公式来实现,最常用的是费利模型和弗利斯模型。
费利模型是基于“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公式”进行改进的,费利模型考虑了路径损耗和环境因素对信号强度的影响。
弗利斯模型则是一种经验模型,其中的路径损耗公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的计算:假设一个室内房间的尺寸为10米×10米×3米,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为5米,工作频率为2.4GHz,发射端功率为20dBm,系统增益为10dB,接收灵敏度为-80dBm。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费利模型来计算路径损耗。
根据费利模型的公式:路径损耗(dB) = 20 * log10(频率) + 20 * log10(距离) + 环境损耗因子根据给定的参数:频率=2.4GHz=2.4*10^9Hz距离=5米环境损耗因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假设我们选择的环境损耗因子为2代入公式路径损耗 = 20 * log10(2.4 * 10^9) + 20 * log10(5) + 2 =74.74 dB接下来,我们可以计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信号强度(dBm)=发射端功率+系统增益-路径损耗=20dBm+10dB-74.74dB=-44.74dBm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接收灵敏度来判断接收到的信号是否可用。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一、引言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是无线通信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模型,用于描述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过程中的信号损耗情况。
该模型基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自由空间中的阻抗特性,通过计算距离和频率等参数,可以估计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情况。
本文将介绍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的原理、计算公式以及应用场景。
二、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的原理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是基于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来建立的。
根据电磁波传播的规律,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的损耗主要取决于传播距离和频率。
在传播距离相同的情况下,频率越高,损耗越大。
这是因为高频信号的波长较短,更容易受到自由空间中的散射、反射和衰减等因素的影响。
三、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的计算公式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的计算公式如下:路径损耗(dB) = 20log10(d) + 20log10(f) - 147.55其中,路径损耗是以分贝(dB)为单位的,表示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情况;d是传播距离,单位为米(m);f是信号的频率,单位为赫兹(Hz)。
四、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的应用场景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主要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
通过该模型,可以估计信号在不同距离和频率下的损耗情况,从而确定无线设备的传输距离和功率要求。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合理地选择信号的频率和功率,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还可以应用于无线信号强度的预测和建模。
通过测量不同距离和频率下的信号强度,可以建立信号强度的模型,为无线定位、无线室内覆盖等应用提供参考。
五、总结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是无线通信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模型,用于描述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过程中的信号损耗情况。
该模型基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自由空间中的阻抗特性,通过计算距离和频率等参数,可以估计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情况。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优化无线设备的传输距离和功率要求。
无线信号传输损耗

无线信号传输损耗AP信号链路损耗计算根据模型,室内路径损耗随距离成指数增长。
接收电平估算公式如下:Pr(dB) = Pt(dB) - Ct(dB) + Gt(dB) - FL(dB) + Gr(dB) - Cr(dB) Pr:接受端灵敏度Pt: 发送端功率Cr: 接收端接头和电缆损耗Ct: 发送端接头和电缆损耗Gr: 接受端天线增益Gt: 发送端天线增益FL: 自由空间损耗线性路径衰减模型FL(dB)=20 lg R (m) +20 lg f (GHz) + 32.44R是两点之间的距离;f是工作频率(f通常为2.4GHZ或5.8GHZ)衰减因子模型2.4G频段的电磁波有近似的路径传播损耗公式为:FL(dB) = 46 +10* n*Log R(m)5.8G频段的电磁波有近似的路径传播损耗公式为:FL(dB) = 56 +10* n*Log R(m)其中,n为衰减因子。
全开放环境下n的取值为2.0~2.5;半开放环境下n的取值为2.5~3.0;较封闭环境下n的取值为3.0~3.5。
另外,在衡量墙壁等对于AP信号的穿透损耗时,需考虑AP信号入射角度,尽量使AP信号能够垂直的穿过(90度角)墙壁或天花板。
2.4G的信号在同轴电缆中传输,根据经验公式频率的开方比可以得到:同轴电缆5C-FB:33.7db/100m同轴电缆9C-FB:17.6db/100m同轴电缆12C-FT:12.7db/100m目前CATV常用的线缆是SY(W)V-75-5同轴电缆,根据实际测量,SY(W)V-75-5同轴电缆率衰一般是50db/100米左右。
THANKS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RFWaves公司Adi Shamir 摘要:通过对传播路径损耗的估算来预测无线通信系统在其工作环境下的性能;解释了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的计算;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发射和反射系数的理论计算是预测反射和发射系数的工具。
下面的一些实例和模型是在2.4GHz工作频率时给出的。
-------------------------------------------------------------------------------------------1.简介大多数无线应用设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在无线信道的最大距离。
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和预测:a)系统的动态范围;b)电磁波的传播损耗。
动态范围对设计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指标。
它决定了传输信道上(收发信机之间)允许的最大功率损耗。
决定动态范围的主要指标是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
例如:某系统有80dB的动态范围是指接收机可以检测到比发射功率低80dB的信号电平。
传播损耗是指传输路径上损失的能量,传播路径是电磁波传输的路径(从发射机到接收机)。
例:如果某路径的传播损耗是50dB,发射机的功率是10dB,那末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40dB。
2.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传播如上所述,当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路径可认为是连接收发信机的一条射线,可用Ferris公式计算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Pr/Pt= Gt.Gr. (λ/4πR)2(2.1)式中Pr是接收功率,Pt是发射功率,Gt和Gr分别是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R是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功率损耗与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2.1可以对数表示为:PL=-Gr-Gt+20log(4πR/λ)=Gr+Gt+22+20log(R/λ) (2.2)式中Gr和Gt分别代表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增益(dB),R是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λ是波长。
当λ=12.3cm时(f=2.44GHz)可得出:PL2.44=-Gr-Gt+40.2+20log(R) (2.3)R的单位为米。
图2-1表示了信号频率2.44GHz,天线的增益为0dBi时的自由空间的损耗曲线。
注意:在此公式中收发天线的极化要一致(匹配),天线的极化不同会产生另一损耗系数。
一般情况下对于理想的线极化天线,极化损耗同两个天线的极化方向的夹角的余弦的平方成正比。
例如:两个偶极天线的方向夹角为45°时,极化损耗系数为-3dB左右。
图2-1自由空间的损耗曲线。
当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很近时,自由空间的传播模型同实际传播相近似。
例:在室外环境中天线间的距离远小于它们距地面的高度时,反射波不会对其构成干扰。
3.室内无线电波的传播今天很多应用都着眼于室内环境(居民小区和办公大楼)。
室内环境中的传播损耗预测很复杂,主要问题是要有特定场景的模拟工具。
作为模型输入数据的一部分,它们需要地点和结果的物理描述,因此就有了一个更通用更简单的模型方式。
预测室内环境传播损耗的最常用方法是经验公式法。
经验公式是基于某一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测量结果。
在实际中发射机和接收机在特定环境中置于不同的距离和位置,测量其功率损耗,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导出功率损耗曲线及其函数。
平均值结果显示其功率衰落要远大于自由空间的传播公式所得出的结果。
在自由空间模型中,功率衰落同收发信机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室内传播经验公式显示在室内环境中的功率衰落同距离的3或4次方成反比。
这是因为通过不同路径到达接收天线的电磁波产生的多径效应对主信号产生严重干扰的结果。
图3-1 2.4GHz信号的室内传播损耗---试验结果图3-1显示了以色列RF实验室中的实验结果。
实验室内墙由石膏板构成,发射和接收天线放置在室内不同的位置(天线高度均为1米),当工作频率为2.4GHz时测量其功率损耗的结果是收发信机间距离R的对数的函数(3.1)。
用最小均差法算出传播损耗的近似值。
PL indoor-2.4ghz=40 + 31log(R) + 8 (3.1)式中R是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单位米。
根据对自由空间公式2.3的讨论,当动态范围已知时,从式3.1可计算出R,即为系统在室内环境中传播的最大距离。
从图3-1中可看出,在第一米的功率损耗为40dB(同自由空间中结果一样),这是因为天线的高度为1米而天线间的距离也为1米,所以适用于自由空间的公式(天线的高度问题第6节将进一步讨论)。
当距离增加到10米时功率损耗增加了31dB,比自由空间要多11dB(自由空间10米时功率损耗为60dB)。
假设系统的动态范围为80dB,由式3.1可解出R为19.5米,而在自由空间公式2.3导出的距离为80米。
由此可见式3.1中的系数31指示随距离增加功率损耗比自由空间中要快的多(自由空间的系数为2)。
在不同环境中,不同条件下可作相同实验得出不同的系数值。
读者应注意到上式中有8dB的误差值,在使用经验公式推导传播损耗时应考虑到此误差,这种误差现象有三个原因引起:1.在室内环境中不同的地点测量时尽管距离相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这是因为不同的环境结构和不同的物理特性使得传播路径各不相同而引起的。
2.空间衰落效应:通过观察可知道收发信机在空间中的坐标发生微小的变化(波长的几分之几),就可导致接收功率发生明显的变化(10dB范围)。
当电波经过“寂静区”时就发生传播路径间相消干扰,接收机功率减小;而当经过相长干扰区时接收机功率增加。
波峰和波谷分别在半波长处,这种现象叫快衰落。
图3-2显示了基于经验公式导出的模拟曲线。
这种自然现象可描述成信号功率在空间上围绕一平均值上下波动,即围绕某一值的统计分布。
图3-2显室内环境的快衰落----模拟曲线3.时间衰落效应:当接收机和发射机的位置在空间上不变时,接收信号就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此波动有一个典型的时间常数叫人工时间常数,即由于人为的运动自然环境的动态变化而引起。
人为的运动影响了传播路径和传播损耗。
概括本节,室内传播的经验公式是室内环境中估算传播损耗的实用方法。
尽管这种方法经常使用,但切记这只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可能并不完全反映现实问题。
当需要更精确的结果时,即用主要路径法来计算传播损耗。
在室外环境中主要路径是直线路径和地面反射路径。
各主要路径的场强包括不同路径到达接收机的幅度和相位,由公式3.2给出:∑=nj ntotaln e EEϕ(3.2)En是路径n电波场强的幅度,nϕ是电波的相位。
用此方法为了计算通过各路径后的损耗,必须知道通过各介质的反射波和透射波引起的传播损耗。
4.介质中电波的透射和反射电磁波在通过介质时,会有一部分反射回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射波和透射波的能量和应等于入射波的能量。
另外电磁波通过介质时会由于极化引起的耗散产生能量损耗。
一般地,当在复杂环境中估算传播损耗时,有必要计算来自和通过各种物体的反射波和透射波的能量。
如前一节所讲,在用主要路径法估算传播损耗时很有用。
一个常见的例子:当电磁波穿过墙时会产生能量损失,第5节将进一步讨论。
另一种例子:电磁波到达地面时会产生反射波能量损失,第6节将详细讨论。
为了计算反射和透射能量,必须计算场强或功率的反射和透射系数。
该系数由介质的特性决定,定义为介电常数。
此常数以复数的形式表示,其中虚数部分代表电波穿过介质时的能量损耗。
εr=εr’+ iεr”(4.1)反射和透射系数取决于入射波的入射角度和入射波的极化。
表4-1不同材料的介电常数假设一平行波穿过空气(ε=1)进入一水平边界的介质(介电常数为ε图4-1所示)。
众所周知,为满足麦克斯韦尔方程的边界条件,入射角必须等于反射角。
由斯内尔定律得出下式:T Sin Sin θεθ= (4.2) θ是入射角, θT 是透射角图4-1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电磁波沿某一特定方向传播,并描述为周期性同相位同方向的电场和磁场。
入射的电场有两种可能的极化。
TE (横电场)极化电场垂直于入射面(由入射,反射和透射波确定的截面),磁场平行于入射面;TM(横磁场)极化与之相反。
放置一单极天线同平面边界垂直,产生TM 极化波。
放置一偶极天线与边界平行,产生TE 极化波。
图4-2表示了TE 和TM 极化之间的区别。
图4-2 TE 和TM 极化TE 极化波的反射系数由下式得出:TT TE θεθθεθcos cos cos cos +-=Γ (4.3)TE 极化波的透射系数由下式得出:TTE θεθθcos cos cos 2+=Γ (4.4)图4-3 TE 极化波的反射系数图4-3表示了TE 极化波在各种介质常数时反射系数同入射角的函数关系曲线。
TM 极化波的反射系数由下式得出:TT TM θθεθθεcos cos cos cos +-=Γ (4.5) TM 极化波的透射系数由下式得出:TTM θθεθεcos cos cos 2+=Γ (4.6)图4-4 TM 极化波的反射系数图4-4表示了TM 极化波在各种介质常数时反射系数同入射角的函数关系曲线。
上面各式中(4.3-4.6)θ是入射角,θT 是透射角,ε是介电常数。
从图4-4中TM 极化波的反射率可看出,当入射角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有反射波,这个角度值就叫布里斯特角。
εθarctan =B (4.7)以上的反射系数反映了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电场强度的幅度之比,由它可算出反射的部分功率: 2||Γ=incident reflected P P (4.8)透射功率由下式算出:22||||1Γ=Γ-ε (4.9)反射功率的对数表示由下式给出:||log 20||Γ=ΓdB (4.10)上式计算出的反射传播损耗(dB)可与自由空间的对数传播公式的值相加。
从反射系数的表述中可知对于直射波(入射角为零)而言,TM和TE极化波没有区别,是平衡的。
图4-5显示了反射和透射功率各自所占的平均比例。
图4-5 直线波的反射和透射系数图4-5可知,介电常数越小,透射功率越大,反射功率越小。
介电常数越大,透射功率越小,反射功率越大。
介电常数为3时(湿地),只有一半能量透射(3dB),而另一半能量反射。
图4-6 室内介质时直射波的反射功率损耗图4-6显示了一些常见材料室内环境的反射系数(dB)。
图中可看出,石膏板墙不反射直射波时有10dB 左右的损耗,而大理石对直射波只有5dB的损耗。
上图中的情况有很多示例:带金属框的玻璃,钢筋水泥或湿木地板有不同的反射系数。
上述分析假设介质层是相对大的空间,即当介质层很厚或当能量通过墙时的损耗很大时,通过以上方法算出反射系数结果。
而当电磁波通过薄介质层时,其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计算方法就更复杂了,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考虑墙内侧的反射对主反射波造成的干扰。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反射材料的介电品质和反射系数,就能计算出反射波的传播损耗;也可计算出电磁波通过很厚的介质层时的透射能量和最小传播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