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与李银河书信集

合集下载

王小波与李银河:最好的爱情是懂得-情感故事

王小波与李银河:最好的爱情是懂得-情感故事

王小波与李银河:最好的爱情是懂得_情感故事“银河,你好哇。

世俗所谓必不可少的东西我是一件也不要的。

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

”“小波。

我的活力不够,这一点从第一天见到你的时候就看出来了。

你的生命的活力在吸引我,我不由自主地要到你那儿去,因为你那里有生活,有创造,有不竭的火,有不尽的源泉。

”“爱到深处真美。

”01爱上你灵魂的那一刻,我也接受了你的容颜1977年,李银河大学毕业,在《光明日报》史学组当编辑。

一天,她在朋友处读到了王小波的手抄本小说《绿毛水怪》,里面描述了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的恋情,其中的“真”深深打动了她。

小说作者的名字自然而然地刻在了她的心里。

她暗自思忖,是怎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充满诗意的小说啊!第一次见到王小波,她失望至极,他长得真够难看的。

小波却对银河心生爱意。

不久之后,他去光明日报社给银河还书。

他问她,“你有男朋友吗?”银河摇头。

“你看我怎么样?”小波的爱像冬日里挂在树梢的冰棱,赤裸裸毫不掩饰,却又如此纯净,让人无法拒绝。

刚开始恋爱就遭遇挫折。

银河提出了分手,原因很简单,就是觉得他长得太难看了。

小波气坏了,在信中说:“你从这信纸上一定能闻到二锅头、五粮液、竹叶青的味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你应该去动物园的爬虫馆里看看,是不是我比它们还难看。

”特立独行的王小波不仅才华横溢,在生活中也时时透露出热忱与幽默,于他来说,有趣比什么都重要。

信的末尾有一句话把银河逗乐了,他说:“你也不是就那么好看呀。

”自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因为容貌嫌弃过对方,反而是那异于常人的精神内核将他们彼此深深吸引,再也分不开了。

没有美的容颜有什么关系呢?我爱的是你深沉的灵魂。

什么貌似潘安,美若天仙,都没有精神相通、心灵契合来得踏实且持久。

02写在五线谱上的情书,是我们相爱的见证恋爱初期,他们总是聚少离多。

小波想了个主意,在五线谱本子上给银河写情书,而银河的回信就写在空白处。

王小波致李银河

王小波致李银河

《王小波致李银河》
爱到深处这么美好。

真不想任何人来管我们。

谁也管不着,和谁都无关。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银河,你好!
我收到你的信了。

可是我仍然闷闷不乐,只有等你回来我才高兴呢。

你要我告诉你我过的什么生活?可以告诉你,过的是没有你的生活。

这种生活可真难挨。

北京天气很冷,有时候天阴沉沉的,好象要开始一场政治说教,可真叫人腻歪。

有时我沮丧的直想睡觉去。

说实在的,我没有像堂·吉诃德一样用甜甜的相思来度过时间,我没有,我的时间全在沮丧中度过。

我很想你。

我好像在挨牙痛,有一种抑郁的心情我总不能驱散它。

我很想用一长串排比句来说明我多么想要你。

可是排比句是头脑浅薄的人所好,我不用这种东西,这种形式的东西我讨厌。

我不用任何形式,我也不喜欢形容词。

可以肯定说,我喜欢你,想你,要你。

总之,爱人和被人爱都是无限的。

你走了以后我写了几页最糟糕、顶顶要不得的东西,我真想烧了它。

快考试了,没有时间再写啦。

我写一个女孩子爱上一个男孩子之后想道:“我要和他一起深入这个天地,一去再也不回来。

”我总也写不好爱情,什么热烈和温情也到不了我的笔端,我实在是低能透啦。

我觉得爱情里有无限多的喜悦,它使人在生命的道路上步伐坚定。

读爱你就像爱生命读后感精选5篇

读爱你就像爱生命读后感精选5篇

读爱你就像爱生命读后感精选5篇《爱你就像爱生命》读后感时隔一年多,又从桌斗里翻出了《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情书选。

王二的书高中看过不少,我也确实很认同他的种种观点。

实际上,他可以称得上是我的精神导师了,而且到了不容别人置喙的程度。

可是随着身边的人渐渐熟悉了他,熟悉了他的《黄金时代》,耳边多了些亦真亦假的溢美之辞或是几句捡来的“走在寂静里,走在天上,而xx倒挂下来”之类的话。

也许是我的软弱吧,我更愿意和自己脑子里的那个大高个儿王二聊聊天,互相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

这本书却不同于王小波一众“时代”里的深度和内涵,显得直白而质朴。

因为是跟心爱的人在沟通吧。

这反倒让我有种作为偷窥者的心虚。

不过偷窥就偷窥吧,斯人已逝,就让他的灵魂多伴我一时也好。

不像别人看到的满腔柔情,爱意绵绵,在王二的这几十封情书里我看到的只是一个面对着爱情内心满是忐忑,甚至紧张不安的认真的傻大个儿。

不得不说一句,这和我初恋的感觉出奇的像。

“有时我感觉身在一个迷雾中的小岛上,感到你就在前方,我便一声呼号‘爱,爱呵'。

这声‘爱呵',便是你啊。

”“你快回来吧!这些日子里我总是自己发问道:‘李银河快回来了吧?快回了吧?’”“又及:你快回来吧,我又要疯了。

”这种滋味,怕是每对爱人都尝过吧!我说的是爱人,不是情侣,是爱。

女人碰到爱情就没智商?男人怕是也一样。

或者说,爱情需要智商?物质需要。

王二自诩“愁容骑士”,和唐吉诃德一样。

李银河知道这点。

但她也知道,王二的愁容是不肯向她表露半分的。

即便有,也是开心的愁容。

“我是一只骆驼。

”他如此倾诉道,“我说过的话是不会反悔的。

可我是忠诚的啊。

我怎么使你相信呢?我难道会为了一点口舌之争就生起气来,就是你那么难过也无动于衷吗?我是那么坏吗?”李银河做的序里写到:“…阴阳两隔,人生真是一件残酷的事。

既然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短暂,上帝为什么要让它存在?既然再美好的花朵也会枯萎,再美好的爱情也会湮灭,上帝为什么要让它存在?没有人能给我一个答案。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读后感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读后感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读后感想要去了解李银河,是看到了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一封情书,情书开头写道,“你好哇,李银河”,下一段开头为“我现在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每三二天就要找你说几句不想对别人说的话。

”这句话特别戳我,特想知道让放荡不羁的王小波如此迷恋的女人是谁。

不得不说,看完李银河的自传,有趣的人都是和有趣的人玩在一起。

起初,喜欢上王小波的文字仅仅是因为《黄金时代》里,对性事,对情欲毫不隐瞒的描写。

在中国,“性”这个字是难以启齿的,是禁区,只要和性有关,会被别人指责为“不纯洁”,“过于大胆,过于暴露”。

中国的性教育特别失败,或许初中生物课会提及“生殖器官”、“生理需求”,但老师都是含蓄带过。

父母对小孩的性启发也十分不上心。

关于做爱,仅被认为是传宗接代的途径。

甚至,在一次课堂上,老师关于《黄帝内经》中“不妄作劳”这四字解释时,说到“房事就是实在无其他事情可做时,想起了自己传宗接代的任务”,当时呵呵了两声。

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大量小孩在学校被老师性侵犯,被猥琐大叔强暴等新闻。

李银河一生有三个爱人,一个是学生时期的帅气小哥哥,重点是帅,还懂音乐。

二是王小波,尽管丑了点,但和李银河精神层面十分契合,最后一位是一位跨性别恋爱者,虽身体是女性,但骨子里十足十的是男人。

这三位男子都十分爱她,幸福的一生。

从李银河最后一位配偶可以见到,李银河的思想是十分超前的。

上个世纪年代,她就已经开始着手于同性恋的调查,虐恋的研究。

在年时,甚至提交了一份关于同性恋婚姻合法的提案。

虽没成功,但已引起了社会的重视。

在她老年时,她还经常加入酷儿(同性恋、虐恋等人)社团,她觉得,让自己真正快乐的生活才是我们说要追求的,即使外人看来有些变态。

不过,有句话不是说“变态的才是美的”吗?李银河称她自己的文字有“论文性质”,王小波也曾说过她的文字“落地上跳不起来”。

以这一点看,李银河就不是一个忸怩的人。

她喜欢SM,就毫无遮掩写出来;刚结婚但想继续学习,就果断跑到国外进修;没钱却想旅游,那就穷游。

【书单来了-读透社】李银河独家解读王小波和《黄金时代》

【书单来了-读透社】李银河独家解读王小波和《黄金时代》

【书单来了-读透社】李银河独家解读王小波和《黄金时代》读透社的第一堂课开讲啦!本汪非常荣幸请来了,本书作者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老师,来为大家解读《黄金时代》。

相信看完她的解读后,一定会让你豁然顿悟,彻底读懂《黄金时代》!《黄金时代》是王小波作品系列之'时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该系列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

本书的问世,实现了知青文学的突破。

作品中对性爱的正面书写,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迥异于90年代之前的知青小说。

▲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沉默的大多数》等。

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

▲李银河,本书作者王小波的妻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性学家、社会学家、自由女权主义者,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

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博士后学生。

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文/李银河王小波在他的这篇小说得到台湾联合报系中篇小说大奖之后说过这样一句话:《黄金时代》是我的宠儿。

此话表达了他对自己这部作品的喜爱程度。

《黄金时代》的故事发生在云南农场知青生活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

但是我并不同意因此将这篇小说定义为“知青文学”或者“文革文学”,因为它直指人性,所谓知青或文革只是故事发生的场景、道具、素材,它完全可以被置换到唐代或者30世纪,被置换到欧洲或者非洲的某个社会,那里的人和人性是大同小异的。

性欲是《黄金时代》的主题之一在那个反性禁欲的时代,《黄金时代》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沉沉的夜空。

它把人的性欲按照它本真的样貌写了出来,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褒扬,也不贬损,既不道貌岸然,也不下流淫荡。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在《黄金时代》华夏版出版座谈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王小波写的性一出来,把以前所有写性的作品全毙了。

《爱你就像爱生命》读书有感

《爱你就像爱生命》读书有感

《爱你就像爱生命》读书有感在阅读《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致李银河书信集》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与深情的世界。

这些信件是王小波与李银河之间情感的倾诉,它们真挚、热烈,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力量。

王小波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真诚和热情。

他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达着对李银河的爱,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温柔。

他称呼李银河为“你”,这个简单而亲切的称呼贯穿了全书,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

在他的笔下,李银河是他的“战友”、他的“灵魂”,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你走了以后我每天都感到很闷,就像堂吉诃德一样,每天想念托波索的达辛尼亚。

......我只是说我自己好像那一位害了相思病的愁容骑士。

”王小波在信中这样描述自己对李银河的思念,这种直白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他将自己比作愁容骑士,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执着和痴迷。

“我发觉我是一个坏小子,你爸爸说的一点也不错。

可是我现在不坏了,我有了良心。

我的良心就是你。

真的。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王小波的真诚和改变。

他愿意为了李银河而改变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这种无私的爱让人感动不已。

“诗:‘你是我的战友/因此我想念你/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王小波在信中引用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李银河的深深爱意。

他将李银河视为自己的战友,在生命的战场上与她并肩作战。

这种共同奋斗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的默契和相互支持。

“我整天在想,今天快过去吧,日子过得越快,李银河就越快回来了。

你不要觉得这话肉麻,真话不肉麻。

”王小波在信中表达了对李银河的思念和期待,他希望日子快点过去,李银河能够快点回到他身边。

这种直白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急切和渴望。

“在回家吗?在火车上吗?想我了吗?别想,好好睡一觉吧。

祝你心里平静而愉快。

为什么没有高速火车呢?飞机!协和式飞机!我想一头穿过墙壁出去找你。

”这封信中,王小波对李银河的关心和体贴让人感受到他的温柔和细腻。

读后感1500字《红拂夜奔》

读后感1500字《红拂夜奔》

读后感1500字《红拂夜奔》这本书是王小波生前和李银河的书信集。

小波在1997年4月11日溘然长逝后,李银河在悼文中表达了她对小波的成就的赞扬以及对其个人的深厚感情。

李银河说她,想在小波的墓碑上写上司汤达的墓志铭(这也是小波生前最喜欢的):活过,写过,爱过。

也许会再加上一行:骑士,诗人,自由思想家。

中国的大学里曾经流传一句话:“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

”对于小波,我一直以为浪漫是他最鲜明的写照,他所具有的,是广义上的浪漫。

他还是特立独行的骑士,是崇尚自由的诗人,还是中国半个世纪以来最天才的作家、社会学家、思想家。

用小波的一段话来证明他的浪漫,他在给李银河的信里写到"……你知道吗,郊外的一条大路认得我呢。

有时候,天蓝得发暗,天上的云彩白的好像一个突出来的拳头。

那时候这条路上就走来一个虎头虎脑,傻乎乎的孩子,他长得就像我给你那张相片上一样。

后来又走过来一个又黑又瘦的少年。

后来又走过来一个又高又黑又瘦的的家伙,涣散得要命,出奇得喜欢幻想。

后来,再过几十年,他就永远不会走上这路了。

你喜欢他的故事吗?”小波就是这样,他从不顾及社会的既定规则,看过他的书的人会讶异于他直白的性描写。

可他只是按照最被人忽视的常理去写东西,他的浪漫自由是一种心灵上的,在人类社会的秩序下的自由。

理性加感性,现实加浪漫,他的心中有蓝天白云和一切美好的事物,但他也经历了十分不美好的生活…我经常会看看他的文字,有人说他是中国白话文第一人,强过李敖。

看他的文字,心里会开阔许多,有时我也在想有没有这样一个女子,会在我把她扛在肩上打她屁股的时候爱上我。

一个网友说,“任何一个作者都是游荡在世间的灵魂,他在文字的深处翱翔,独特的思想是他们飞翔的翅膀”,小波就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灵魂。

也许小波应该生活在古希腊时代的欧洲——这是让人很容易想起诸如苏格拉底这样的伟大的哲学家的时间和地点,他是我们这个哲学家严重匮乏的国度里一位被埋没的自由思想家。

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话

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话

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话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话,喜欢王小波不温不火的说着情话,那么俗气却那么入我心,没有太过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爱意,一字一句,款款情深。

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话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话:1、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2、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3、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 ?就是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很亲切,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

你要是喜欢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

4、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5、我现在不坏了,我有了良心。

我的良心就是你。

6、你要是喜欢了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

7、虽然我资质平平却是真的想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你8、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9、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10、我觉得我们的爱情就像个糖果罐,我们呢就像两个围着这个糖果罐的孩子,不时的从里面发现一些惊喜。

11、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

12、我很讨厌我自己不温不凉的思虑过度,也许我是个坏人,不过我只要你吻我一下就会变好呢。

13、你要是喜欢了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

你肯用这样的爱情回报我吗?就是你高兴我也高兴,你难过时我来安慰你,还有别爱别人!14、要无忧无虑地去抒情,去歌舞狂欢,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我怕人家说我疯。

有了你我就敢。

只要有你一个,就不孤独!15、我和你就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秘密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16、咱们应当在一起,否则就太伤天害理啦。

17、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就是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很亲切,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王小波与李银河书信集
篇一:李银河坚称“异性恋”:王小波活着没后面的事儿
新京报讯(记者伍勤)近日,网上流传一篇《李银河“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称李银河与一名中年妇女同居十余年却蓄意隐瞒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披着“为性少数群体维权”的光环,欺骗和利用中国同性恋。

对此,昨日下午,李银河在博客上发表《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声明,首次公开自己在王小波过世后已与一位Transexual(跨性别者)同居17年。

但是声明同时强调,她是异性恋者,并非同性恋者。

李银河在博文中一再把同居伴侣称作“他”,并表示伴侣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

李银河称,“他”是一位女变男的变性者,学名叫Transsexual,并解释“他”作为Transsexual跟女同性恋者的区别在于,“拉拉”生理性
别是女性,自身的性别认同也是女性,并且爱的是同性恋女性,“而他的生理性别是女性,但是自身的性别认同却是男性,他无论从外貌还是内心看,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

他所爱的只能是异性恋女人,而不是同性恋女人。


博文中还交代了伴侣曾经对她的追求过程,以及两人的相恋过程。

文中提及工人阶级出身的伴侣为她写的情诗,以及自己是如何为之所动。

她说,“爱情从来是超凡脱俗的,它根本不管什么阶级阶层,贫富贵贱,也不管美丑年龄,甚至使性别都变得无足轻重。

”据介绍,两人已同居17年。

因为伴侣喜欢儿女亲情,他们从福利院收养了被父母遗弃的智力发育迟缓的男孩壮壮。

现在三个人生活在一起。

在这篇“回应”发布的几小时后,李银河对于自己在文中强调自己的“异性恋身份”又做了一个补充声明,表示之所以强调自己是异性恋者,仅仅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并不觉得自己因此就比同性恋者更正常,或者道德上更优越。

对话
“王小波如果还活着,也不会有后面的事”
昨日,李银河的博文发表后,立即吸引各方关注,有网友表示理解祝福,也有人表示困惑不解。

李银河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她并不是同性恋者,也没有改变性取向,她是和跨性别者相恋的异性恋女性。

新京报:你这篇博文的发表算是“出柜”吗?
李银河:我不认为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出柜”。

出柜指的是同性恋者公开了自己此前的同性恋身份。

而我并不是一个同性恋者,我是一个和跨性别者相恋了的异性恋女性。

新京报:这么多年来从未公开过和伴侣同居的事,出于什么考虑?
李银河:我其实并没有刻意隐瞒,圈内人,熟人都知道我和他生活在一起。

对公众,我一直没机会也没必要公开,并且他也不太希望私生活被曝光过多。

新京报:有源于你和王小波的爱情被公众过度神话了这样的压力吗?
李银河:王小波如果还活着,也不会有后面的事了。

我并没有改变性取向。

新京报: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日后会公开吗?
李银河:会在我的自传里写出来,这是我生命里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没想要隐瞒。

新京报:你一再强调自己是个异性恋者,但是和跨性别伴侣生活在一起是把他作为异性看待吗?
李银河:是的,我一直把他当做一名男性,和他的相处与和男性的相处无异。

新京报:那从生理上能接受他是女性身体吗?
李银河:事实上他在生理上也做过一些手术。

【人物简介】
李银河
社会学家,性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前研究员。

代表学术著作有《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同性恋亚文化》等,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退休后出版杂文集《我的生命哲学》、《我的心灵阅读》和《我的社会观察》。

为作家王小波的遗孀。

篇二:王小波致李银河
《王小波致李银河》
爱到深处这么美好。

真不想任何人来管我们。

谁也管不着,和谁都无关。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银河,你好!
我收到你的信了。

可是我仍然闷闷(:王小波与李银河书信集)不乐,只有等你回来我才高兴呢。

你要我告诉你我过的什么生活?可以告诉你,过的是没有你的生活。

这种生活可真难挨。

北京天气很冷,有时候天阴沉沉的,好象要开始一场政治说教,可真叫人腻歪。

有时我沮丧的直想睡觉去。

说实在的,我没有像堂·吉诃德一样用甜甜的相思来度过时间,我没有,我的时间全在沮丧中度过。

我很想你。

我好像在挨牙痛,有一种抑郁的心情我总不能驱散它。

我很想用一长串排比句来说明我多么想要你。

可是排比句是
头脑浅薄的人所好,我不用这种东西,这种形式的东西我讨厌。

我不用任何形式,我也不喜欢形容词。

可以肯定说,我喜欢你,想你,要你。

总之,爱人和被人爱都是无限的。

你走了以后我写了几页最糟糕、顶顶要不得的东西,我真想烧了它。

快考试了,没有时间再写啦。

我写一个女孩子爱上一个男孩子之后想道:“我要和他一起深入这个天地,
一去再也不回来。

”我总也写不好爱情,什么热烈和温情也
到不了我的笔端,我实在是低能透啦。

我觉得爱情里有无限多的喜悦,它使人在生命的道路上步伐坚定。

篇三:读这七个人的七段话,让你理解王小波的伟大
编者按:曾几何时,全中国的大学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男不可不读王小波,女不可不读周国平。

”王小波生前两获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在海外华人文学界获得普遍称誉。

但当其期望进入内地文坛体制时,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出版作品都很困难。

而1997年王小波遽然逝世,成为
了王小波现象的开端。

“王小波热”成为了一件争议巨大的
课题,然后这也让更多人认识了王小波。

现如今,很多人都把王小波杂文中的一些段落当做自己人生的座右铭或是警
示语,但对于现在的阅读者来说,王小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希望你能从下面七个人对王小波的评价中,继续寻找自己的答案。

1.新浪读书:#411王小波祭日#王小波(1952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