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煤炭自燃管理措施]防止煤炭自燃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煤炭自燃管理措施

预防煤炭自燃管理措施
预防煤炭自燃的管理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储存管理:煤炭的储存应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保持堆放整齐稳定,避免堆放过密,以免空气流通不畅,增加自燃的风险。
同时应定期清理煤堆周围的杂物,以防止火源的产生。
2. 温度监控:定期对煤堆进行温度检测,特别是堆体内部的温度。
一旦发现温度异常上升,应及时采取措施检查原因,并及时降温。
3. 灭火设备:在煤炭场地和储存区域设置灭火器材和灭火装置,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灭火装置应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快速灭火。
4. 定期巡查:定期对煤炭堆进行巡查,特别关注堆体的温度、湿度等情况,以及是否有可燃物质堆放在附近。
一旦发现有可疑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火灾的发生。
5. 遵守操作规程:工作人员在操作储存煤炭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禁止吸烟、明火操作等不安全行为,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6. 员工培训:对从事煤炭储存和管理工作的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可能出现的自燃风险。
7. 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煤炭自燃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项预防措施和处置措施,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通过以上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煤炭自燃的风险,保障煤炭储存区域的安全。
怎样防止煤炭自燃

怎样防止煤炭自燃煤炭自燃,是指煤炭在特定的氧气和温度条件下,自发的引燃了煤炭堆积中的其它煤炭。
这种现象在煤矿、火力发电厂和运输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给生产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和损失。
因此,煤炭自燃的防控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煤炭自燃的成因很多,但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由于煤种组织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在矿井、堆场和运输过程中常遇到煤炭自燃事故。
其二,由于生产储存习惯及防范意识不足,煤炭自燃事故屡禁不止。
为防止煤炭自燃事故的发生,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 制定严格的煤炭储存、配送和使用规程必须加强文明储存和基本维护,制定严格的规程,实施科学的管理,自觉执行质量准则。
在煤堆中,煤层分块堆放,保持空气流通,车间以防尘网覆盖煤堆,车库中选用抗氧化、耐磨损的涂料防止车间火花飞溅等。
2. 不断提高煤炭的质量工艺、矿井环境监控、煤炭质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控制,提高煤的品质,努力使煤的发热量、火花量和易焰性水平达到咨询要求。
3. 保持煤炭的透气性煤堆积存时,必须保证空气能够流通。
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透气性控制。
提高切割粒度,煤芯状材料堆积成巨大的方堆,有效控制由于煤芯状材料未净化而带来的自燃危险。
4. 定期检查和维修机器设备对所有机器设备,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维护。
相应的部件进行磨损换下,防止操作不慎产生摩擦,引发火花。
5. 建立健全的自燃监测系统自燃监测系统是保证预防自燃的重要措施。
可安装烟雾报警器、温度报警器、二氧化碳测量仪及温度控制器等设备。
通过监测告警,及时采取维护修缮,有效防止煤炭自燃事故的发生。
总之,煤炭自燃事故的发生对于煤炭的生产和运输都是一定的影响,相应的危害也不可小觑。
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加大安全培训宣传力度,加强煤炭自燃的防控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有效的避免煤炭自燃事故的发生,切实保证生产环境的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
煤炭自燃应急处理预案

煤炭自燃应急处理预案煤炭自燃是指煤炭在贮存、运输等过程中自发燃烧的现象。
煤炭自燃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
因此,制定一份有效的煤炭自燃应急处理预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预防、监测、报警、扑救等方面,对煤炭自燃应急处理预案进行详细探讨。
一、预防措施1.加强煤炭管理。
建立完善的煤炭进出库台账,做到明知明码,确保煤炭质量合格。
对于有自燃倾向的煤炭,应及时分类处理,避免与正常煤炭混合贮存。
2.严格控制贮存环境。
煤炭贮存场地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长时间曝露在潮湿环境中。
定期进行防潮防水工作,确保煤炭质量不受影响。
3.加强安全防火措施。
设置显眼的禁烟标识,严禁任何火源进入贮存区域。
提供足够的灭火设备,如灭火器、灭火器车等,以备突发情况使用。
二、监测措施1.定期巡检煤炭贮存区域。
由专门负责的人员定期巡查煤炭贮存区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着重检查煤堆中是否有自燃迹象,如温度升高、煤堆出现烟雾等。
2.安装监测设备。
采用先进的温度监测系统对煤炭贮存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测。
一旦发现温度异常升高,及时报警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扑救措施。
三、报警措施1.建立有效的报警机制。
在煤炭贮存区域设置自动报警装置,一旦探测到煤炭自燃迹象,立即启动报警系统。
同时,建立应急通讯联系链,确保报警信息及时传达到相关人员。
2.制定明确的应急响应流程。
根据报警信号的不同等级,对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进行划分,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四、扑救措施1.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煤炭自燃事故,立即启动煤炭自燃应急处理预案,确保扑救工作能够迅速展开。
2.迅速疏散人员。
首先确保人员安全,将工作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并组织人员对周围区域进行封锁,防止事故扩大。
3.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根据煤炭自燃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式,如利用泡沫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同时,确保灭火器材充足,并配备专业消防人员进行扑救。
4.监测与检查。
对灭火后的煤炭贮存区域进行仔细检查,确保煤炭不再发生自燃。
预防煤自燃发火措施

预防煤自燃发火措施煤炭是一种常见的燃料,然而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煤炭可能会自燃而引发火灾。
为了预防煤自燃发火,采取适当的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预防煤自燃发火措施。
1. 煤炭储存环境控制煤炭储存环境是煤炭自燃发火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控制储存环境,减少自燃发火的潜在风险:1.1 温湿度控制尽量控制煤炭堆放区的温度和湿度。
煤炭堆放区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潮湿环境的形成。
合适的温湿度有助于降低煤炭的自燃风险。
1.2 堆放密度控制合理控制煤炭的堆放密度,避免过于密集堆放。
过度堆放可能导致堆内温度升高,从而引发自燃发火。
2. 煤炭检查和监测定期对煤炭堆放区进行检查和监测是预防自燃发火的关键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和监测方法:2.1 温度测量使用适当的温度测量设备,监测煤炭堆放区的温度变化。
如果发现异常升高的温度,应及时采取措施降温或移除可能存在的自燃源。
2.2 氧气测量通过氧气测量设备,对煤炭堆放区的氧气浓度进行监测。
若氧气浓度过高,可能会促进煤炭的自燃。
因此,对氧气浓度的监测十分重要。
2.3 瓦斯浓度检测煤炭中可能存在瓦斯,瓦斯浓度过高也会增加煤炭自燃的风险。
定期检测瓦斯浓度,如果超过安全限值,应采取适当措施处理煤炭。
3. 灭火设备和应急预案在煤炭堆放区域设置灭火设备,并制定应急预案,是预防煤自燃发火的有效手段。
3.1 灭火设备在煤炭堆放区域应设置灭火器、灭火栓等消防设备,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工作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灭火设备的使用方法。
3.2 应急预案制定煤炭堆放区域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应考虑不同火灾情况的处理方法,并定期演练以确保有效性。
4. 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煤炭自燃发火的认识,并培训他们识别和处理可能的风险十分重要。
4.1 火灾防控培训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火灾防控培训,包括煤炭自燃发火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对火灾风险的认知,使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煤炭自燃的主要措施

预防煤炭自燃的主要措施预防煤炭自燃的主要措施①、开采技术A、开采自然发火严重的厚煤层或近距离煤层群时,将运输大巷、回风大巷、采区上下山、集中运输平巷和集中回风平巷等服务时间较长的巷道布置在煤层底板的岩石中。
B、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区段巷道采用垂直分布,避免因上下分层巷道内错或外错布置时形成的阶梯煤柱内侧造成贮热氧化易燃隅角带,同时可大大减少甚至不留煤柱。
C、尽量采用长壁式采煤方法,推行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用全部陷落法控制顶板。
D、推广无煤柱开采。
因为无煤柱开采时可减少浮煤的产生。
②、防止漏风预防煤炭自燃对通风的要求是:矿井通风网络结构简单,风网阻力适中,通风设施布置合理;风流稳定、漏风量少和通风网路中有关区段易于隔绝。
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A、沿空巷道挂帘布。
B、利用飞灰充填带隔绝采空区。
C、利用水砂充填带隔绝采空区。
D、喷涂塑料泡沫防止漏风。
E、利用可塑性胶泥堵塞漏风。
③、预防性灌浆预防性灌浆是将水、浆材料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制成一定浓度的浆液,借助输浆管路注人可能发生自燃的地区。
④、阻化剂防火阻化剂预防煤炭自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阻化剂吸附在煤的表面形成稳定的抗氧化物保护膜,降低煤的吸氧能力。
B、溶液蒸发吸热降温。
C、降低煤在低温时的氧化活性。
D、某些阻化剂(消石灰)与煤内物质化合,生成不易自燃的物质。
⑤、均压防灭火均压防灭火技术就是设置通风调压装置或调整通风系统,以降低漏风通道两端的风压差,减少漏风量,从而达到抑制自燃的目的。
降低漏风通道两端的风压差的主要方式有:A调节风窗调压;B调压风机调压;C风窗一调压机联合调压。
⑥、惰性气体防灭火惰性气体防灭火是将不助燃、不燃烧的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注入已封闭的或有自燃危险的区域,降低其氧气的浓度,从而预防发火或使火区因缺氧而将火熄灭。
⑦、凝胶防灭火凝胶防灭火主要采用硅胶作为井下防灭火材料,其作用表现在以下3方面:A、胶体覆盖在煤体表面以减少煤的暴露面。
煤炭自燃的预防措施

煤炭自燃的预防措施煤炭自燃是指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等复杂因素导致的自然发生的火灾。
煤炭自燃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会对环境造成长期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防止煤炭自燃成为一个必要的和紧迫的任务。
以下是煤炭自燃的预防措施。
煤炭的选择和质量控制煤炭的自燃风险与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密切相关。
为了降低煤炭的自燃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筛选煤炭通过筛选煤炭,可以排除那些容易自燃的煤炭。
可以将煤炭分成不同的等级,在储存时按煤的等级提示进行储存。
控制煤的水分和灰分煤的水分和灰分是煤自燃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煤的加工方式和储存方式进行控制。
对于较容易自燃的煤,可以采用深度干燥方法进行加工,以降低煤的水分含量。
此外,在储存过程中保持煤堆表面的干燥,可以减少煤的自燃。
储存和运输的管理煤炭的储存和运输是煤炭自燃的主要场所,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
以下是几种比较常见的措施:储存煤的定期检查对于长时间储存的煤,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煤堆变化、温度升高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煤堆的控制和风险评估为了防止煤的自燃,需要对储存煤堆的高度、堆体形状、通风量、加工方式、煤分类、堆区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
同时,定期监测煤堆内部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运输煤的保障煤炭在运输过程中也存在自燃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煤的装载要求平整,防止挤压和变形,煤堆的板条要求宽而薄,以减少横向压力。
•在运输过程中控制煤的表层温度,在炎热季节使用保温材料覆盖煤堆,以减轻自然和气体的热辐射能。
•定期检查煤的运输器具(车辆、火车)及煤的储存场所等并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
煤炭的应急处理即使采取了上述预防措施,仍然无法完全避免煤炭的自燃,因此在煤炭自燃事件发生时需要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报警和通知相关部门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报警。
对于储存和运输煤的企业,可以采用自动报警系统,一旦监测数据发生异常,系统立即自动报警,并通知相关部门。
迅速控制火势一旦发生煤炭自燃,要立即发动应急预案,控制火势扩散,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止煤场自燃应急预案

防止煤场自燃应急预案
防止煤场自燃的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定期巡查:煤场应建立巡查制度,定期巡查煤堆、仓库、设备等,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处理。
2. 技术措施:建设防火墙、设置防火通道,加强防火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如消防器材、水源等。
3. 煤堆堆放措施:煤堆应进行合理、有序的堆放,堆放的煤堆高度应符合安全要求,避免过高堆放导致自燃。
4. 温度监测:使用温度监测仪器对煤堆进行定期监测,一旦温度异常,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
5. 教育培训:对煤场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6. 库存管理:严格控制库存量,控制煤场存储煤炭的时间,避免长时间堆放造成自燃。
7.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确保煤场周边环境的安全,及时清理煤场周边的可燃杂物。
8.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煤场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火灾事故的应急能力。
以上是防止煤场自燃的一些常见应急预案措施,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适应。
第 1 页共 1 页。
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

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煤炭是一种常用的能源资源,但由于其含水率较高,容易受潮自燃。
煤炭自然发火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为了有效防治煤炭自然发火,需采取一系列措施。
以下将从加强储存管理、定期检测监控、降低自燃风险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加强煤炭储存管理是防止煤炭自然发火的基本措施。
合理的储存条件能有效降低煤炭自燃的风险。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储存场所。
煤场应选在空气流通良好的地方,远离易燃材料和火源。
其次,要做好场地清理和整理工作。
煤场的地面应该保持干燥,堆放的煤炭应整齐排列,留出充足的通风空隙。
此外,还需加强煤炭的覆盖保护,避免煤堆裸露在空气中。
储存时应采用防潮覆盖物,如防潮布或防潮膜,以减少潮湿引发的自燃风险。
其次,定期检测监控是防治煤炭自然发火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的检测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煤炭自燃的迹象,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
设置煤场温度监测仪、氧气浓度监测仪等设备,定时对煤堆的温度和氧气浓度等参数进行监测。
其次,要进行专业的检测分析。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煤堆是否存在自燃风险。
一旦发现煤堆温度升高、氧气浓度下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通风、降低密度或移动煤堆位置等,以防止自燃的发生。
最后,降低煤炭的自燃风险也是防治煤炭自然发火的重要方法。
通过采取措施降低煤炭的自燃风险,可以有效预防煤炭的自然发火。
首先,要控制煤炭的含水率。
煤炭的含水率越高,自燃的风险就越大。
因此,在采矿、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煤炭的含水率,并采取合适的干燥措施。
其次,要避免煤炭的受潮。
煤炭受潮后容易发生自燃,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加强防雨防潮工作,避免煤炭受潮。
另外,要注意煤堆的通风情况。
合理的通风可以将煤堆内的热量和水分排出,减少自燃的风险。
因此,在储存时应保持煤堆的通风畅通,设置通风设备,增强通风效果。
此外,还要及时清理煤堆周围的杂物。
杂物的堆放不仅容易引发火灾,还会影响煤堆的通风情况,增加煤炭自燃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煤炭自燃管理措施]防止煤炭自燃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煤炭自燃管理措施一、预防煤炭自燃组织措施 1.为切实加强煤炭自燃预防工作的管理,各单位要成立预防煤炭自燃领导小组,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
2.各单位要结合本措施梳理完善相关制度,并组织培训和考试。
3.各单位发生煤炭自燃着火情况时,应按本厂矿煤炭自燃现场处置方案立即处理,同时向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汇报。
二、预防煤炭自燃技术措施 1.各电厂储煤场不得超过设计能力存储。
煤炭进入煤场时,应按煤质的不同分区堆放。
褐煤、高挥发分烟煤及低质烟煤相邻煤堆底边之间应留有不小于10米的距离。
2.各电厂储煤场堆、取煤必须按照“先进先出、烧旧存新、烧热存冷”的原则进行,煤场存煤周期要综合考虑月度电量分配、季节、气温、煤质挥发分、地区、运煤距离等特点,合理控制库存及储煤周期,原则上存放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3.各电厂应针对储煤周期较长或挥发分较高的煤分层压实组堆存放。
有条件时可在煤堆表面披上覆盖物,严格控制煤中水分。
4.各电厂露天煤场堆煤外形以屋脊式为佳,减少阳光照射。
堆煤坡度宜控制在40°-45°,顶部平齐。
煤场每次取煤到底部时,必须清理底煤及死角存煤后才能再次堆煤。
5.各电厂应针对煤炭接卸、转运、储存等区域制定卫生检查及定期清扫标准,撒煤、积尘应及时清理。
6.各电厂应对储煤场制定巡检标准及测温记录,对来煤温度超过45℃时,应堆放在可以直接取用的位置,及时进行配烧。
当温度升高到60℃以上时,应查明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
7.各电厂应加大煤场自动监控设备的维护检修力度,保证设备投入率为100%。
8.各煤矿综采面工作面正常回采过程中,要保持延顶底板割煤,综放工作面要尽量将顶煤放干净,严禁留设设计外的煤柱和顶煤,减少采空区的遗煤;
采煤工作必须及时清理两端头浮煤,每割1刀煤,进行1次阻化剂喷洒;
采煤工作面必须加强上、下隅角漏风管理,最大程度减少向采空区漏风;
机头、机尾采空区垮落不及时要采取退锚、水预裂等方法诱导垮落,或喷灌泥浆、注塑料泡沫等方法隔绝氧气;
必须随采煤工作推进逐个及时封闭通往采空区的联巷;
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完全封闭;
采空区注浆、注氮设施、设备必须齐全完好,可随时投入使用。
9.各煤矿井下要严格执行巷道检查、维护制度,记录巷道片帮、浆皮脱离维修情况和浮煤、煤尘清理情况,无煤尘堆积;
胶运巷每隔50米设置消防支管和阀门,其他巷道每100米设置消防支管和阀门,且要保持各支管和阀门齐全完好。
10.各煤矿井下各溜煤眼要定期检查和清理仓壁挂煤,杜绝出现长期闲置的溜煤眼未清理仓壁挂煤或未封闭的情况。
11.各煤矿原煤缓冲仓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形成检查台账。
通过仓顶和仓底气体监测和仓内观测,掌握仓内煤炭自燃情况并做好记录;
原煤缓冲仓仓底有多个给煤机或放煤口的必须每日均匀开启,确保仓内不积
压陈旧煤,并做好开启记录。
12.各煤矿最大程度减少和杜绝煤炭残留在矸石中,严禁将煤泥和其它可燃物丢弃到矸石山,每天排矸后立即进行排矸场填埋。
13.各煤矿筛选厂各设备和转运煤炭的皮带栈桥,要定期清理浮煤、煤尘,保持设备和栈桥清洁,并做好记录。
三、煤炭自燃处理期间的安全措施 1.各电厂应制定煤场碾压、倒堆等作业技术措施,并严格贯彻执行。
倒堆及碾压时,应随时注意保持煤堆有一定的边坡,避免形成陡坡(不宜超过60°),防止坍塌伤人。
工作中发现有形成陡坡可能时,应采取措施消除后才能继续工作,未消除前,禁止人员和车辆从上部或下部靠近陡坡。
2.各电厂存煤自燃时,禁止在煤堆正上方作业及灭火,防止坍塌。
3.各电厂处理煤炭自燃全过程应保持通信畅通。
4.各电厂工作场所或通道应有良好照明。
5.各电厂斗轮机、堆取料机、皮带启动前,推煤机、装载机等车辆倒车前必须有音响警示,警示音必须与现场环境声音明显区分。
6.各电厂不允许将未灭火处理的自燃煤直接上原煤仓。
7.各电厂煤斗内如果有燃着或冒烟的煤时,人员禁止入内。
8.各电厂自燃煤处理过程中,应做好有毒气体监测工作,应制定防止人员发生窒息、中毒的安全技术措施。
如果现场有人受伤或窒息,按《人身伤害应急救援预案》中相应措施对受伤人员进行处置和急救,禁止采用不当方法施救,以免事故扩大。
9.各电厂用于贮存褐煤或易自燃的高挥发分煤种的筒仓,应设置防爆、在线测温、在线监测可燃气体浓度及喷水装置或降低煤粉及可燃气体浓度装置,并定期检查确保正常。
10.各电厂储煤区域消防通道应畅通无阻,严禁在通道处堆放杂物。
11.各煤矿向井下采空区注浆、注氮时应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注浆、注氮泄露可能波及到的区域,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安设隔离栏,悬挂“注氮作业”、“禁止入内”警示牌,防止人员误入造成伤害。
12.各煤矿仓壁冲洗作业时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并设专人监护。
仓壁挂煤脱落后应及时开启给煤机拉空,防止仓内水煤泥积聚太多发生溃仓事故。
13.各煤矿发现矸石山着火后应立即设置警戒线,悬挂“禁止入内”警示牌,防止人员误入造成中毒伤害;
处理矸石山火灾时严禁采用水直接灭火,防止发生矸石山爆炸事故。
四、煤炭自燃处理后的安全措施 1.煤炭自燃处理后,各厂矿应认真分析容易产生煤炭自燃的区域,分析煤炭热量产生的原因并建立煤炭自燃台账。
2.针对煤炭自燃,各厂矿应分析煤场堆煤、取煤是否合理,分析煤场定期测温、巡检是否到位,分析煤炭自燃处理是否得当,对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闭环整改。
3.针对堆煤周期过长导致煤炭自燃,各厂矿应自查翻烧工作是否存在不足,分析储煤与电量的预测是否合理,避免因煤场存煤过多翻烧困难。
4.各厂矿应对煤场作业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定期排查安全生产隐患,及时落实闭环管理。
五、煤炭自燃应急处置措施 1.各厂矿要编制处理煤炭自燃着火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当发生煤炭自燃事故时,能够立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将自燃事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2.各厂矿要建立应急物资台账,保证应急物资储备充足,确保发生着火事故后能立即处置。
3.各厂矿封闭煤场(圆形煤场、条形煤场等)煤炭自燃应急处置措施(1)对于煤场已经发生自燃的煤炭,应及时喷水灭火降温并尽快处理使用。
(2)圆形煤场靠近中心柱及斜坡处存煤自燃,宜采用车辆挖出倒至空地用水浇灭处理。
(3)当煤场发生大面积自燃,且煤场存煤量较大,无重新翻堆压实作业空间时,必须安排煤场机械对自燃煤堆进行翻堆转移处理。
4.各厂矿露天煤场煤炭自燃应急处置措施,煤泥堆场、临时中转煤场、备用煤场等煤场参照露天煤场执行(1)长期堆放的煤炭发生自燃,及时将自燃煤用铲车挖出浇水灭火,或用推土机将自燃煤推开碾压灭火。
(2)根据煤自燃程度采取喷淋、灌注、倒垛、隔断处理。
5.各厂矿筒仓煤炭自燃应急处置措施(1)筒仓安全惰化系统必须完好。
当出现自燃情况时确保能投入惰化系统。
(2)筒仓温度异常升高,出现自燃征兆时严禁向筒仓内进煤,并及时放空仓处理。
6.各电厂原煤仓煤炭自燃应急处置措施(1)原煤仓每次停机前应烧空仓,如遇到紧急停炉原煤仓满仓,短时无法启动,应加强煤仓测温监视,必要时将原煤放出。
(2)原煤仓应避免长时间停放原煤,对停炉后的原煤仓要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定期用点温枪检测煤温。
(3)原煤仓有惰化灭火系统的,应按规定加强对惰化灭火系统日常检查维护和定期试验,确保正常,原煤仓煤炭自燃能及时投入惰化系统灭火。
7.各煤矿井下加强采空区束管气体监测,发现采空区有自然征兆时应向采空区注浆、注氮或封闭火区。
8.各煤矿原煤缓冲仓要加强仓顶和仓底的气体监测,发现一氧化碳浓度明显升高时,有自燃征兆时,应放空煤仓,用高压水将仓壁挂煤冲洗干净。
9.各煤矿建立矸石山巡查台账,定期进行巡查,发现冒烟、冒气,要立即汇报生产指挥中心,并设置警戒线,撤出警戒线内人员,并悬挂“禁止入内”牌板,防止人员中毒。
要开展整个矸石山全面检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加厚填埋层或采用循序渐进由外向里开挖,逐步释放矸石山内部的可燃气体,逐步灭火的方式进行灭火。
六、监督与考核 1.各单位要加强煤炭防自燃日常监督检查,对未按制度进行检查或未及时处理煤炭自燃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进行严肃考核。
2.公司将在每次检查中对各单位煤炭自燃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对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履职履责不到位的单位将进行严肃追责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