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学工程概论第三章 石油 下
高中化学选修三课题3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隔绝空气
3.煤的气化和液化(1)煤的气化是指煤在特定的设备内,在一定温度及压强下使煤中有机物与气化剂(如蒸气/空气或氧气等)发生一系列化学反映,将固体煤转化为含有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和CO2、N2等非可燃气体的过程。
CO、H2、CH4
吸热
直接
间接
高温
高压
催化剂
②间接液化是把煤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作用气化,产生合成气等,然后合成气通过催化合成生成性能优良的液态醇类、烃类及化学品等。三、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一碳化学1.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种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CH3OH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试管Ⅱ中有液体生成,阐明生成了碳原子数不不大于5的烃,由于常温常压下,5个碳原子数以上的烃大都呈液体,试管Ⅲ中KMnO4溶液褪色阐明生成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5个碳原子数下列的烯烃;由于裂化产物中有烯烃生成,易与溴发生加成反映,因此不能用来萃取卤素单质;从以上变化能够看出,石油裂化的重要意义是可提高轻质燃油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3.为了更加好地解决能源问题,人们首先研究如何提高燃煤的燃烧效率,另首先寻找能源,下列做法不能提高燃烧效率的是( )A.煤的气化与液化 B.液体燃料呈雾状喷出C.通入大量的空气 D.将煤粉碎
解析:选C。A、B、D都是通过变化燃料的状态,来增大反映物的接触面积,使其充足燃烧;C通入大量空气,也能使燃料充足燃烧,但大量气体逸出时会带走热量。
要点归纳石油化工
炼制和加工方法
分馏
裂化
裂解
常压分馏
减压分馏
热裂化
催化裂化
原理
用蒸发和冷凝的方法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
在一定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成小分子的过程
能源化学工程概论(第二版)2煤化工-2021

现代工业文明对能源的要求
电力 运输燃料 从矿物中提炼金属和化学品(如炼铁) 化工产品,包括塑料、药品、化肥 过程热,即在化学工业及金属加工中用于锅炉、熔化、
退火改型等所需的热能
煤可以满足所有这些需要
发展煤化工
常规煤综合利用技术
用作动力原料 燃烧产生热能、电能;副产品煤渣、煤灰可生产煤渣转、水泥 (能源) 材料、过滤材料等
有一种黑石头,可以燃烧,有时铁匠可用它来代替木 炭, 并把这种可燃烧的石头称anthrax(anthracite)。
摘自Theophrastus(西奥福来斯多斯)在 公元前300年发表的De Lapidus(岩石学)
煤炭的生成
煤炭的生成 植物 泥炭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煤炭的生成
植物经数千年到数万年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形成泥 炭(一种松软有机质的堆积物);
蒸汽机和便宜的铁为各种技术的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它也 成为在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的重要变化
从小规模的以家庭形式的制造业向大工厂的转变 : 蒸汽机为大工厂的生产需要提供可靠的动力源,而蒸汽 机的广泛应用又要求有大量廉价燃料的供给,而当时能满 足这一要求的只有煤炭。 当时具有丰富煤资源的国家是最能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 新的经济变化的国家,主要是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 19世纪国家的政治力量大小对应于所拥有煤的多少,在 那个时代,煤就意味着power,即动力和权力。
泥炭在不太深的地下经数百万年因压力和温度等作用发 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成岩作用)转变成褐煤或烟煤;
褐煤或烟煤在地下深处再经数千万年以上因压力、温度 和时间的化学物理作用(变质作用)形成烟煤或无烟煤。
煤炭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 必须加以高效、经济和合理地利用。
能源化学工程

能源化学工程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工与制药类化1408班文雯一、引言能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掌握煤炭综合利用,了解非煤矿物能源,普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知识、实现能源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
它利用化学与化工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能量转换、能量储存及能量传输问题,以更好地为人类经济和生活服务。
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源的使用实质就是能量形式的转化过程。
能源化学因其化学反应直接或者通过化学制备材料技术间接实现能量的转换与储存。
该专业开展化石资源优化利用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解决高效新型催化剂研制及其工业放大等重大问题;研发高效、低成本、上规模、环境友好的非石油基醇醚酯合成工艺路线;清洁能源的制备、存储及其转化。
二、起源能源化学工程为2011年新增专业,属于工学大类,化工与制药类。
主要研究方向:能源清洁转化、煤化工、环境催化、绿色合成、新能源利用与化学转化环境化工。
能源化学工程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之前只在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个专业里涵盖过一点,主要关注怎么利用能源、对大自然造成较少的伤害。
研制基于液相反应的新型超级电容器;研发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材料。
三、关键词能源清洁转化:煤化工、石油化工;燃气及天然气工程;环境催化;绿色合成;新能源利用与化学转化;环境化工。
四、主题综述能源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系指从自然界获得、而且可以直接应用的热能或动力,通常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水能、核能等。
消耗量十分巨大的世界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
二次能源(除电外)通常是指从一次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经过各种化工过程加工制得的、使用价值更高的燃料。
化工与能源的关系非常密切,还表现在化石燃料及其衍生的产品不仅是能源,而且还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以石油为基础,形成了现代化的强大的石油化学工业,生产出成千上万种石油化工产品。
在化工生产中,有些物料既是某种加工过程(如合成气生产)中的燃料,同时又是原料,两者合而为一。
石油工业概论_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为石油大学本科生全面了解石油工业而开设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旨在完整系统地介绍石油工业的工艺流程、技术进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目的在于要使学生深刻认识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牢固树立起“学石油、懂石油、热爱石油事业”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同时进一步浓厚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文化特色。
本课程注重介绍石油基本知识和相关工艺流程。
对于理工专业的学生,应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石油的生产过程有全面的了解,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了解各有关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意识地学习更多的石油专业知识;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应了解石油天然气及其生产的最基本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强化石油文化特色。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对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对油气及其产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3.对油气地质学、油气勘探工程、油气藏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开采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油气加工工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4.对石油工业经营管理、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了解。
5.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有所了解。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绪论1.石油工业与国家的强大 1学时薪柴时代与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美国;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石油时代;2.石油工业概论课程体系的建立 1学时建立的出发点;内容体系;特点第一章石油工业发展历程本章重点难点:掌握石油工业的特点;了解石油工业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联系1. 薪柴时代的石油手工业 1学时石油名字的由来;从煮卤熬盐谈古代钻采运输业;从战争武器谈古代炼制业2.煤炭时代的石油工业 1学时现代石油工业第一井的诞生;美国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俄国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英波石油公司3.石油时代的来临 1学时电的发明对石油工业的影响;世界大战对石油工业的推动;美国霸主地位与石油工业4. 石油时代的风云 1学时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危机与国际能源机构的成立;美国石油霸权;俄国兴衰与石油第二章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本章重点难点:了解烃的结构;建立石油与精细化工产品的关系。
石油工程概论全册简介

最后,原油被输送到炼油厂进行加工, 以成品油外输。
石油工程是根据油气和储层特性建立适宜的流 动通道并优选举升方法,经济有效地将地下油气从 油气藏中开采到地面所实施的一系列工程和工艺技 术的总称。按目前我国石油生产 的专业和管理的门 类划分,石油工程领域覆盖了油藏工程、钻井工程 和采油工程三个相互独 立又相互衔接的工程领域。 也就是说,石油工程是一个集多种学科、多种工艺 技术和工程措 施于一体的多种工艺技术相互衔接、 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发展的综合工程。
常温下不同石油组分的状态
表2-1某一典型的油气烃类组成
成分(碳分子数) 汽油(C4~C10) 煤油(C11~C12) 柴油(C13~C20) 润滑油(C21~C40) 重量百分比 分子类型 31 10 15 20 烷烃 环烷烃 芳香烃 沥青 重量百分比 30 19 15 6
残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
地层油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并溶解有大量的 天然气,其物性与地面原油有很大差别,如粘度、 密度和压缩系数等都大不相同。在油藏开采过程中, 随压力、温度的降低以及油中溶解气的不断释出, 地层油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了解地层油物 性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分析油藏开采动 态、渗流计算及开采工艺设计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层的油气不向四周方向运移的圈闭条件也称为保护层。
(二)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可以概括为:
石油生成——运移——聚集——保存。油气藏形成 的条件可归结为四个必要条件,即有生油层、储油 层、盖层和保护层,简称之为生、储、盖、保四要 素。
(三)油气藏的类型 按照圈闭条件的不同,可以将油气藏分为构造 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三种主要类型。
石油工业概论大纲

《石油工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etroleum Industry Introduction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储运专业及相关非石油专业学时: 28 学分: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门课程是初步了解石油工业全行业基本内容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主要针对的是石油工程专业新生、石油相关专业及非石油专业学生。
课程内容概括性地介绍了石油工业的上游——石油的勘探、开发到石油工业的下游——石油的储运、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和过程,同时还介绍了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及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石油工业有一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对石油行业的兴趣和投身石油行业的热情,同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和要求:1.基本概念(包括:石油、天然气、石油工业、石油工业的上游、石油工业的下游、石油、天然气物理性质等)2.石油的用途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3.我国和世界的油气分布4.我国和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史及发展趋势5.我国和世界的主要大型石油企业教学重点:石油的基本物理性质、用途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本门课程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难点:石油、天然气、石油工业、石油化工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石油地质基本内容和要求:1.沉积岩和地质构造包括的内容:沉积岩的形成和分类、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地层的单位和地质年龄、地质构造及分类,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概念。
2.油气的生成包括的内容:石油成因学说、油气生成的条件、油气生成的阶段、天然气成因类型,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理论和基本概念。
3.油气藏的形成包括的内容:油气藏形成及保存条件、油气藏类型、油气藏分布规律,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沉积岩、含油气沉积盆地、地质构造、石油生成的主要地质年代、石油的成因、油气圈闭、油气藏的性质、生储盖组合、形成油气田的基本条件。
石油工程概论考试复习知识点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机器的“粮食”。
石油和天然气是优质的能源、润滑油料及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有“国民经济的血液”之称。
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储量占全球的78.2% ,沙特阿拉伯位列世界石油储量之首。
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为173.08万亿立方米,欧佩克成员国的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2%。
俄罗斯位列世界天然气储量之首。
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是世界三大资源国,证实储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7.2%、15.8%和14.7%。
(我国石油储量)33亿吨,占世界的2.3%,排名第11位;世界人均石油23吨,我们只有2.5吨,占世界人均的11%;(我国天然气储量)3.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排名第20位;世界人均天然气23200m3,我们只有1080m3,占世界人均的4.6%。
油区:20多个{陆上(如大庆、胜利、辽河、新疆、华北大港、吉林四川、青海、塔里木、克拉玛依、长庆、玉门、中原等)海上(如渤海、东海、南海东部、南海西部等)}“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力度。
加强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扩大勘探范围,重点开拓海域、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加快深海海域和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盆地等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
“实施…走出去‟的跨国经营战略……”石油的化合物组成烃类化合物(即碳氢化合物)是石油主要成分,约占80%以上。
含有氧、硫、氮的化合物(非烃化合物)有时可达30%。
不利于石油的开采、炼制和加工。
石油的元素组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约占80%一88%;氢约占10%一14%;氧、硫、氮约占0.3%一7%。
石油中若碳、氢元素含量高,且碳/氢值低,则油质好;若氧、硫、氮元素含量高,则油质相对较差石油组分组成:i 油质ii 胶质iii 沥青质iv 碳质石油的物理性质1颜色(石油一般呈棕色、褐色或黑色,也有无色透明的凝析油。
)2密度3粘度(地下采出的石油在提炼前称原油。
地层粘度大于50 mPa·S、密度大于0.92的原油称为稠油。
石油工程概论

⽯油⼯程概论第⼆章1、⽯油的定义:⽯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或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1、什么叫地质作⽤?地质作⽤可分为哪两⼤类?答:由于⾃然⼒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称为地质作⽤。
分为内⼒地质作⽤和外⼒地质作⽤。
2、地壳中分布着哪三⼤类岩⽯?他们之间是如何循环和转化的?答: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油主要存在沉积岩中。
3、地质构造有哪些基本类型?答:4个基本类型:倾斜岩层,褶曲构造,断层,裂缝。
4、什么叫地质时代和地质时代单位?地质时代单位有哪些级别?答:表明地层形成先后顺序的时间概念叫地质时代。
地质时代单位⽤来划分地球的历史时期。
地质时代单位有五个级别:宙、代、纪、世、期。
5、简述地质时代和地质时代单位之间的关系。
答:地层单位是把对应的地质时代单位代、纪、世改为界、系、统,同时把早、中、晚或早、晚字样改为下、中、上或下、上。
6、什么叫⽣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储集层分为哪⼏⼤类?答:⽣油层:由能够⽣成⽯油和天然⽓的岩层组成的地层。
储集层:具有⼀定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够储存油⽓等流体,并可在其中流动的岩层。
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避免其中的油⽓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储集层分为3类: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其他类型的储集层。
7、什么叫岩⽯的孔隙度?什么叫含油饱和度?答:孔隙度:储集层岩⽯中孔隙的总体积占岩⽯总体积的⽐值。
含油饱和度:油层中含油体积与孔隙体积的⽐值。
8、什么叫岩⽯的渗透率?什么叫有效渗透率?什么叫相对渗透率?答:渗透率:是岩⽯允许流体通过能⼒的⼀种度量。
有效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岩⽯对其中每种流体的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值。
9、圈闭可以分为哪三⼤类?答:分为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岩性圈闭。
10、什么叫油⽓运移和油⽓聚集?什么叫油⽓藏?答:油⽓在地层内的任何移动都称为油⽓运移。
油⽓聚集:油⽓在圈闭中聚集,形成油⽓藏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汽油的蒸发性太强,汽油在输油管中因气化 而产生气阻,造成供油不足。
反映汽油蒸发性能的质量指标是馏程和饱和蒸气压。
一、汽 油
(三)、汽油的安定性
汽油安定性的定义:汽油在常温和液相条件下抵 抗氧化的能力。
安定性差的汽油,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易发生 氧化反应生成胶质,使油品颜色变深,并产生胶 状沉淀。
三、石油深度加工过程
1、热裂化 (一般了解)
➢以 常 压 重 油 、 减 压 馏 分 油 、 焦 化 蜡 油 等 为 原 料 , 在 高 温 (450~550℃)和高压(20~50atm)下裂化成裂化汽油、裂化气、 裂化柴油和燃料油 ➢主要目的产物是裂化汽油,但质量差(安定性、抗爆性等) ➢ 热裂化过程目前已经被催化裂化过程所取代
哈炼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
5、催化重整
催化重整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烃类分子重 新排列成新分子结构的工艺过程。催化重整又按 所采用的催化剂不同分为单金属重整、双金属重 整和多金属重整。
➢ “重整”是指烃类分子重新排列成新的分子结构 ➢ 目的:催化重整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及轻芳烃(苯、
甲苯、二甲苯,简称 BTX )的重要石油加工过程, 同时也生产相当数量的副产氢气
一、汽油 二、柴油 三、航空煤油 四、润滑油 五、石油蜡 六、石油沥青 七、石油焦 八、液化天然气 九、炼厂气
我国目前将石油产品分为六大类: 燃料:汽油、柴油、灯用煤油、喷气燃料、
重质燃料油。 润滑剂:润滑油和润滑脂。 石油沥青:道路沥青和建筑沥青。 石油蜡:液体石蜡、石油脂、石蜡、微晶蜡。 石油焦炭:电极焦炭、燃料焦炭等。 溶剂与化工原料:芳烃溶剂、溶剂油等。
主要控制指标:金属含量和残碳值 Ni+V:不大于 20 PPm 残碳:不大于 6%
产品分布及特点: 气体:10~20%,气体中主要是C3、C4,烯烃含量很高 汽油:产率在30~60%之间,ON高,RON可达90左右 柴油:产率在0~40%, CN较低,需调和或精制 油浆:产率在0~10% 焦炭:产率在5%~10%,原子比大约是C:H=1:0.3~1
②1949年美国环球油公司(UOP)开发出了铂重整催 化剂;
③1968年雪弗隆研究公司研究成功铂铼/氧化铝双 金属重整催化剂并投入工业应用,称为铂铼重整
广州石化100万吨/年催化重整联合装置
6、加氢精制
➢ 加氢精制工艺是各种油品在氢压力下进行催化改 质的一个统称。它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有 催化剂和氢气存在的条件下,使油品中的各类非 烃化合物发生氢解反应,进而从油品中脱除,以 达到精制油品的目的。
汽油的抗爆性是用辛烷值(Octane Number,简 称ON)来表示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
一、汽 油
辛烷值的定义 规定如下的标准燃料:
抗爆性很好的异辛烷的ON=100 抗爆性很差的正庚烷的ON=0 两种物质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可得到一系列的 标准燃料,标准燃料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就是其 辛烷值。
化工原料生产工艺
溶剂脱沥青
润滑油
溶剂精制
溶剂脱蜡
润滑油老三套工艺
补充精制
一、原油的预处理
从油井开采出来的原油首先进入油、气、水三相分离 器分出原油,但原油中仍含有水分、盐类和泥沙等,一般 在油田脱除后外输至炼油厂。但由于一次脱盐、脱水不易 彻底,一般进厂原油杂质含量如下:
进厂原油 炼厂要求
含盐量(毫克/升) 含水量(w % )
1.蒸馏操作的基本原理
蒸馏是利用原油混合物中各个物质沸点的不同,将 其分离的方法。
2. 馏分 是指用分馏方法把原油分成的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
➢ 石油是一个多组分的复杂混合物,每个组分有其各自不同的 沸点
➢ 用分馏的方法,可以把石油馏分分成不同温度段,如 <200℃、200~350℃等,称为石油的一个馏分
➢ 馏分不等同于石油产品,馏分必须经过进一步加工,达到油 品的质量标准,才能称为合格的石油产品
3.直馏馏分: 从原油直接分馏得到的馏分。
它基本保留了石油化学组成的本来面目,如:不含不饱和烃, 在化学组成中含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
原油蒸馏 包括两部分:
通过常压蒸馏从原油中分出沸点<350℃的馏分(轻质馏 分),作为汽、煤、柴车用燃料或裂解制乙烯的原料 。 通过减压蒸馏从原油中分出沸点<500℃的馏分(重质馏 分),作为催化裂化原料或生产各种牌号的润滑油。
(二)、汽油的蒸发性
汽油的蒸发性是汽油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 要求汽油在进入气缸之前,能迅速气化并与空 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一般汽油在进气管中的 停留时间为0.005~0.05秒,在气缸中的停留时 间为0.02~0.03秒。
一、汽 油
要想使汽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与空气形成均匀的可 燃性混合气,汽油的蒸发性好坏是决定性的因素。只 有当汽油具有良好的蒸发性时,发动机才能正常运转。
➢ 加氢精制主要用于油品的精制,其主要目的是通 过精制来改善油品的使用性能。
镇海炼化 180 万吨 / 年蜡油加氢脱硫及 300 万吨 / 年加氢精制 联合装置
7、延迟焦化
➢ 延迟焦化装置的作用:将重质油馏分经裂解、聚 合,生成油气、轻质油,中间馏分油和焦炭。
➢ 工作原理:由于重质油在管式炉中加热,采用高 的流速(在炉管中注水)及高的热强度(炉出口温度 500℃),使油品在加热炉中短时间内达到焦化反 应所需的温度,然后迅速进入焦炭塔,使焦化反 应不在加热炉中而延迟到焦炭塔中去进.2-1.8
≤3
≤0.2
因此,原油进炼厂进行蒸馏前,还要再进一步脱盐、脱水。
胜利油田电脱水脱盐罐
二、原油的蒸馏
原油是极其复杂的混合物,通过原油的蒸馏可以按所 制定的产品方案将其分割成直馏汽油、煤油、轻柴油 或重柴油馏分以及各种润滑油馏分和渣油等。 原油蒸馏是石油加工中第一道不可少的工序,所以通 常称原油蒸馏为一次加工,其它加工工序为二次加工。
一、汽 油
(一)、汽油机对其燃料的要求 (二)、汽油的蒸发性 (三)、汽油的安定性 (四)、汽油的抗爆性 (五)、我国汽油的牌号 (六)、新配方汽油
一、汽 油
(一)、汽油机对其燃料的要求
蒸发性能良好; 燃烧性能良好,不产生爆震; 储存安定性好,生成胶质的倾向小; 对发动机没有腐蚀性。
一、汽 油
➢ 焦化汽油和焦化柴油中不饱和烃的含量高,而且含硫、 氮等非烃类化合物也高,因此,它们的安定性很差。
4、催化裂化
催化裂化是重质油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在500℃左右、 1×105~3×105Pa下发生裂解,生成轻质油、气体和焦炭 的过程。 催化裂化是目前石油炼制工业中最重要的二次加工过程, 也是重油轻质化的核心工艺 催化裂化是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增加轻质油收率的重要手 段 催化裂化原料:重质馏分油(减压馏分油、焦化馏分油)、 常压重油、减渣(掺一部分馏分油)、脱沥青油
一、汽 油
安定性差的汽油产生的后果 : 油箱、滤网、气化器中形成胶状物,影响供油 。 沉积在电火花塞上的胶质,高温下形成积炭而短路 。 沉积在进、排气阀上的积炭,导致阀门关闭不严 。 沉积在气缸盖、活塞上的积炭,造成气缸散热不良;
温度升高,以致增大爆震燃烧的倾向。
一、汽 油
(四)、汽油的抗爆性
抗爆性: 衡量燃料是否易于发生爆震的性质。
馏
减压馏分:VGO
润滑油基础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 的原料
溶剂脱沥青、焦化、催化裂化、减粘
VR 裂化、加氢转化的原料
原油的蒸馏
石油深度加工过程
延迟焦化 催化裂化
重油轻质化工艺
加氢裂化
常
燃料
加氢精制 溶剂精制
油品精制工艺
原减 油压
异构化 烷基化 醚化
蒸
齐聚
化工原料 馏
催化重整 催化裂解
蒸汽裂解
高辛烷值汽 油生产工艺
(一般了解)
延迟焦化约生产70%的液体产品,其中: 汽油10%~20%; 柴油25%~35%; 裂化原料(蜡油)25%~35%; 石油气6%~8%; 焦炭(也称石油焦)15%~20%。
焦化所得的气体烃和液体油品中含较多的烯 烃,安定性较差,故往往作为其他装置的原料或 经加氢精制等处理后成为产品。
3.7 石油产品
(一般了解)
根据发动机试验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种:
研究法辛烷值(RON):也就是国内采用的标号,是以较低 的混合气温度(一般不加热)和较低的发动机转速(一 般达600转/分)的中等苛刻条件为其特征的实验标准发 动机测定的辛烷值。
马达法辛烷值(MON):美国采用此作为标号,以较高 的混合气温度(一般加热至149℃)和较高的发动机 转速(一般达900转/分)的苛刻条件为其特征的实 验标准发动机测得辛烷值。
一、汽 油
(六)、新配方汽油
从汽油的馏分组成上看,馏分越轻,其抗爆性越好。 从汽油的化学组成上看,芳烃、异构烷烃、烯烃是
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加入四乙基铅也可改善汽油的 抗爆性能。 含铅汽油中的四乙基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剧毒物 质,汽油中的各种芳烃也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
二、柴 油
(一)、柴油机对燃料的使用要求 (二)、柴油的燃烧性 (三)、柴油的蒸发性 (四)、柴油的流动性 (五)、柴油的品种和牌号
4.石油馏分组成
➢从常压蒸馏开始馏出的温度(初馏点)到小于200℃ 的馏分为汽油馏分(也称轻油或石脑油馏分) ➢常压蒸馏200~350℃的馏分为煤、柴油馏分(也称 常压瓦斯油,AGO)
➢沸点相当于常压下350~500℃的馏分为减压馏分 (也称减压瓦斯油,VGO) ➢沸点相当于常压下大于500℃的馏分为减渣馏分(VR)
一、汽 油
(五)、我国汽油的牌号
车用汽油与航空汽油均按辛烷值划分牌号。
车用无铅汽油:90#、93#、97#,它们的RON分 别不小于90、93、97。其中硫含量的指标不大于 0.0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