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学工业

合集下载

化学工业分类

化学工业分类

化学工业分类化学工业是指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各种化学反应和生产过程,制造化学产品的行业。

化学工业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能源、农业、医药、食品等各个领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化学工业进行分类介绍。

1. 有机化工有机化工是化学工业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主要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造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工产业包括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合成树脂、橡胶和塑料等。

石油炼制是将原油分离、提纯、转化为汽油、柴油、液化气等石油产品的过程。

合成树脂是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固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胶粘剂等领域。

橡胶是一种高分子弹性材料,可以用于轮胎、橡胶制品等的生产。

2. 无机化工无机化工是以无机物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化学产品。

无机化工产业主要包括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等的生产。

无机酸是酸性溶液,常用于金属腐蚀、金属清洗等工业领域。

无机碱是碱性溶液,主要用于中和酸性溶液、制造肥料等。

无机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冶金、玻璃、陶瓷等行业。

3. 石油化工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各种化学产品的工业。

石油化工产业主要包括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和合成纤维等。

石油炼制是将原油分离、提纯、转化为石油产品的过程。

石油化学是以石油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各种有机化合物的行业,包括合成树脂、橡胶和塑料等。

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或化学变性制造的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等领域。

4. 冶金化工冶金化工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冶金生产的行业。

冶金化工产业主要包括冶炼、铸造和金属制品等。

冶炼是将矿石经过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提取金属的过程。

铸造是将金属熔化后浇铸成型的过程,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制品。

金属制品是利用金属材料加工制造成的各种零部件和成品,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等行业。

5. 化学能源化学能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的能源形式,包括化学燃料、化学电池等。

1、石油、天然气及化学工业

1、石油、天然气及化学工业
学习要点:
◆石油生产及加工
◆化学工业
◆天然气与“西气东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展前景
经过 50年代开发,60年代建设,70年代发展, 80年代腾飞,90年代二次创业,到1999年底,新疆 石油管理局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年产原油900多万吨、 年原油加工能力900万吨,拥有油气田勘探开发、油 气集输、炼油化工、科研设计、机械制造、运输、水 电讯暖等行业配套齐全的大型石油综合性企业,综合 经济实力在全国陆上石油行业名列第四。截止1999 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亿吨,天然气储量 650亿立方米,相继开发建设了以克拉玛依油田为主 的百口泉、夏子街、火烧山等17个油气田,生产原油 1.66亿吨,实现了原油产量20年的持续稳定增长。
未来要想把我们美丽的家乡建设成中 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就不能仅 仅从事能源生产,我们还要将石油和天然 气产业链拉长,以带动这个幅员广阔地区 的经济发展。
1.2.2氯碱工业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 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 一系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氯碱工业 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它的产品除应用 于化学工业本身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业、 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公 用事业。
"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加快新疆地区以 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增加财 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还将促进 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钢铁、 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电厂、窑炉、 化工企业和居民生产使用的燃油和煤炭将有 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1、石油燃料 2、润滑油和润滑脂 3、蜡、沥青和石油焦 4、溶剂和石油化工产品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现状及发展态势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现状及发展态势

4、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将更加注重人才培 养与引进。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加 大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 业的发展队伍。
总结: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重要的产业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将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推动产业 结构调整与升级、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国际化发展与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 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现状及发展态 势
目录
01 一、我国石油和化学 工业基本情况
03 三、未来发展方向
02
二、当前石油和化学 工业的发展趋势
04 参考内容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涉及到国家安全、经济发 展和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 最大的石油和化学品生产国之一。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现状及 未来发展态势。
四、总结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在市场前景方面,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提高产 业竞争力,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未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将朝着更 高的发展目标迈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观看
2、市场前景
随着国内汽车、航空、电力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 然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给能源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为降低对外依存 度,我国政府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未 来,我国石油市场将逐渐趋于稳定,石油消费量增长将逐步放缓。

什么是石油化学工业

什么是石油化学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含义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

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本书只列到尿素。

※石油化工的发展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

石油炼制起源于19 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汽油生产。

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

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

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

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

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

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下面是该行业的主要发展历程:1950年代:石油化工业的初步建立早期的新中国为建设国家经济,着重发展工业化,石油化学工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建立炼油厂、合成橡胶厂、化肥厂等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主要借助苏联的技术和援助。

1960年代:行业规模的扩大与国产化进程在这个时期,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行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塑料等化工产品,实现了从对外依赖到自主开发的转变。

1970年代:石油化学工业的全面发展与技术创新在这个时期,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大量的炼油厂、化肥厂和塑料厂相继建成,中国开始进口大型的炼油装置和化工装备,并推动国内技术创新。

这个时期中国成功开发了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煤化工技术,并逐渐实现了对进口化工产品的替代。

1980年代:改革开放与行业的国际化198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石油化学工业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化。

国内企业开始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个时期,中国逐渐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出口国,并扩大了国内市场规模。

1990年代至今:市场化与可持续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化学工业进一步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

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和新能源化工,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总结起来,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经历了从规模的初步建立到国产化发展,再到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

这一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石油化工的生产流程

石油化工的生产流程

石油化工的生产流程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一类化学工业,它涉及到许多关键的生产流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石油化工的生产流程。

石油化工生产的第一个关键流程是原油的提炼。

原油是石油产品的初始形态,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

原油提炼的目的是将原油中的各种组分按照其沸点分离出来,得到不同的产品。

这个过程称为炼油。

炼油过程中,首先进行的是升温和蒸馏,将原油通过加热使其达到蒸发状态,然后将蒸气通过塔式装置进行分馏。

在分馏过程中,原油中不同沸点的组分进行分离,得到汽油、柴油、液化气等产品。

原油提炼之后,得到的产品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得到不同的石油化工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化学反应被使用。

例如,石油裂化是将重质石油馏分进行加热以裂解为较轻的产品的反应。

这个过程主要用于生产乙烯和丙烯等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

除了石油裂化外,还有一种常见的生产过程是聚合反应。

在聚合过程中,通过将单体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将它们连接成聚合物链。

这个过程是生产塑料和合成橡胶等重要的产品的主要方法。

在生产流程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分离和纯化操作。

分离操作可以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产品。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蒸馏、萃取、结晶等。

纯化操作则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常见的纯化方法有再结晶、蒸馏等。

在石油化工的生产流程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操作。

例如,催化剂的使用是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手段。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提高产率和选择性。

此外,控制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也是十分重要的。

适当的反应条件可以使反应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产品还需要进行精细处理和包装。

精细处理是为了去除残留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保证产品的质量。

包装则是为了方便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总之,石油化工的生产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它涉及到原油的提炼、化学反应、分离和纯化等一系列操作。

这些操作的准确控制和操作技术的熟练应用都对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范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范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范1. 引言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是指石油化学工业生产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石油炼油、石油化工、石化装置等。

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大量的技术资料产生并需要进行管理。

本文档旨在规范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2. 技术资料分类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可以根据其用途和形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1 设计资料设计资料是在工程设计阶段产生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工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等。

设计资料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对后续工程施工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2.2 施工资料施工资料是在工程施工阶段产生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施工方案、施工图纸、施工记录等。

施工资料记录了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后期运维具有重要作用。

2.3 验收资料验收资料是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产生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竣工图纸、竣工报告、竣工验收记录等。

验收资料记录了工程建设的最终结果,是工程结算和交付使用的依据。

2.4 运维资料运维资料是在工程建设后的运维阶段产生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设备使用说明书、维护保养记录、事故处理记录等。

运维资料的管理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故障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3. 技术资料管理流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应建立完整的流程,包括资料的产生、审查、归档和检索等环节。

具体流程如下:3.1 资料的产生技术资料的产生应在项目各个阶段及时进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资料的产生应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

3.2 资料的审查技术资料的审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资料的合规性和技术可行性。

审查内容包括技术方案、设计图纸、工程报告等,审查结果应及时反馈并记录。

3.3 资料的归档技术资料的归档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规则进行,确保资料的有序性和可检索性。

归档材料应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库中,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整理。

石油与化学工业的关系探究与应用

石油与化学工业的关系探究与应用

石油与化学工业的关系探究与应用石油和化学工业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石油是化学工业生产的原材料,而化学工业则是将石油转化为各种有用的化学物质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石油和化学工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介绍其重要性和应用。

石油对于化学工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石油是一种天然的矿物质,含有丰富的碳氢化合物。

这些碳氢化合物可以被提取出来,被用于制造各种化学物质,包括塑料、化妆品、颜料、肥料、医药、燃料等。

化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技术的进步。

石油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即轻质石油、重质石油和油脂(天然脂肪酸)。

轻质石油主要用于汽油、柴油等燃料的制造,而重质石油和油脂则被用于制造各种化学品。

例如,重质石油可以被用于制造沥青、润滑油和石油焦等。

而油脂则可以被用于制造肥皂、润滑剂和香料等。

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就是塑料。

塑料是一种以碳氢化合物为原料制造的材料,可以被用于制造各种不同的物品,比如单次使用的餐具、塑料袋、水管、塑料瓶等等。

同时,塑料也被用于制造许多高科技产品,如电子产品、医疗器械和汽车等。

石油是塑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石油工业的发展对塑料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除了塑料之外,化学工业也可以利用石油提炼出一系列其他的化学品。

比如化妆品、颜料、涂料、肥料和医药等,这些其他的化学品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妆品和颜料可以被用于美容、装饰和艺术等领域;涂料可以用于室内和室外装修、防水和防腐等方面;肥料可以用于农业领域,促进植物的生长;而医药化学则可以用于制造药品。

除了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其他原材料也包括天然气和矿产。

天然气是一种天然的燃料,在化学工业中也被用于制造各种化学品,如氨、甲烷和丙烯等。

矿产则包括铜、铁、镍、锌等金属,这些金属在化学工业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铜可以用于制造线路、管道和电子元件等。

总之,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密不可分的。

化学工业需要石油来作为原材料,而石油需要化学工业的技术来提炼和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化工的发展简史石油化工的发展一、石油化学工业的含义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

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本书只列到尿素。

二、石油化工的发展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

石油炼制起源于19 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汽油生产。

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

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

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

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

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

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发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 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

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原因是:有大量廉价的原料供应(50 ~ 60年代,原油每吨约15美元);有可靠的、有发展潜力的生产技术;产品应用广泛,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

原料、技术、应用三个因素的综合,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换,完成了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油价格上涨(1996年每吨约170美元),石油化工发展速度下降,新工艺开发趋缓,并向着采用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伸等方向发展。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力建立石化工业,使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

1996年,全世界原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生产化工产品用油约占总量的10%。

世界石油化工发展趋势1 世界矿物能源的5% 用于生产基本石化产品三烯(乙烯、丙烯和丁二烯)、三苯(苯、甲苯和二甲苯)和甲醇经常被称为基本有机原料, 它们的上游是石油、天然气和煤, 下游产品主要是合成材料及表面活性剂、溶剂和涂料等。

世界乙烯产量的80%左右、丙烯产量的65%左右用于生产合成树脂。

2004 年全世界消费的493.7 ×1018J 矿物能源中, 95%用作基本能源, 只有5%用作化工原料生产上述三烯、三苯和甲醇。

在这5%用作化工原料的矿物燃料中, 石油约占81.6%, 其次是天然气液体和炼厂气(约占17.7%), 天然气和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4%和0.3%。

7 种基本化工产品中2004 年生产能力(不包括用于汽油中的丙烯、苯、甲苯和二甲苯)分别为: 乙烯1.129×108t[1], 其次是丙烯约7500×104t、苯约4500×104t、甲醇约4000×104t、二甲苯约4000×104t、甲苯约2500×104t 和丁二烯约1000×104t。

2 当前世界石油化工发展的几个重要特点2.1 进入周期性发展的上升阶段世界石化工业上一个高峰期大约在1995 年,低谷期大约在2001~2002 年。

从2003~2004 起, 世界石化工业再次进入周期性发展的上升期。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 石化工业下降期可能后延, 原来预测2008~2009 年利润下降的全方位影响有可能推迟到下一个10 年, 由于建设成本上扬, 人力资源紧张, 一些新的裂解项目不能按预定的时间完成。

原来预测2008 年由于大量新增能力投产而造成的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会再延迟一、二年出现。

2.2 重心向东方转移石油化工受世界经济全球化影响, 各地区生产能力比例变化明显, 美国、西欧、日本支配世界石化工业的格局已不复存在。

20 世纪80 年代以前这三个地区占世界基本石化产品产量的80%, 但2005年已下降到50%。

这是亚洲和中东石化工业崛起的结果, 贸易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

今后5 年乙烯能力增长的1/2 将在中东, 1/3 在亚洲。

到2010 年伊朗和海湾合作组织国家估计约占全球乙烯生产能力的20%。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将在中东地区石化工业未来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伊朗、阿布扎比、沙特和阿曼等地的中东地方公司积极寻找西方的投资伙伴建设新的乙烯/聚乙烯装置, 也有一些公司寻找收购的目标, 例如Sabic 收购了欧洲的DSM公司, 阿拉伯酋长国投资公司投资北欧Borealis公司。

近来的高油价使中东公司产生了更高的现金储备, 进一步刺激了收购的胃口。

亚洲的一些公司也在探索在沙特和伊朗等低成本中东地区的投资机会。

2.3 装置大型化, 实现经济规模近几年世界级石化装置规模明显大于20 年前建的装置。

规模小、设备陈旧、效率低的装置有的停产, 有的进行扩能改造, 有些装置被改造用来生产不同的化工产品。

过去40 年, 典型的乙烯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已经增加了10 倍, 由20 世纪60 年代的10×104~14×104t/a 增加到100×104~140×104t/a (如建在伊朗Assaluyeh 的Jam 石化厂)。

卡塔尔的QAPCO 和Atofina 的合资聚乙烯装置生产能力达年产61.5×104t/a。

道化学公司在Taft、LA 建设的环氧乙烷装置的年产能力达66.5×104t/a , 预计2006年下半年投产[6]。

中国石化和BP 公司均能提供建设单线能力为100×104t/a 的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技术。

2.4 更多地实现一体化运营主要石化公司都实现与上游原料或下游衍生物生产的一体化经营, 以改进经营, 确保原料来源。

例如, 链烷烃含量高的石脑油是很好的乙烯原料,而环烷烃含量高的石脑油更适宜作重整制芳烃的原料。

一体化的石化联合体可以向化工装置提供最适宜的原料, 做到宜烯则烯, 易芳则芳。

2.5 石化公司并购继续重要石化公司的继续并购、合资和其他形式的合作导致在很广的地理区域只有较少的通用石化产品生产公司。

一些石化公司剥离非一体化业务,或者与其他公司形成合作伙伴, 提高运营效率, 或者停掉某些业务。

2005 年世界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公司———巴塞尔已被巴斯夫和壳牌化工公司以44×108 欧元的价格出售给位于纽约的Access 工业公司的子公司———Nell 收购公司(位于卢森堡)。

BP 公司一个独立的烯烃及其衍生物子公司———伊诺公司(Innovene, 总部位于芝加哥)2005 年末也在纽约股票交易所首次募股。

2.6 能源和原料价格上涨2003 年以后的高油价对石化产品市场有重要的影响, 预计在世界主要消费地区原油价格不会恢复到20 美元/桶的传统价格。

高油价对各地区市场和各种终端应用市场的影响不同。

3 乙烯技术进展乙烯是石油化工的龙头, 是各种石化产品最重要的原料, 2005 年1 月1 日统计的全世界乙烯生产能力为1.129×108t, 2005 年全世界乙烯的消费量估计为1.07×108t, 2005~2010 年全世界乙烯年均需求增速约为4.3%, 到2010 年全球乙烯供应量将达到1.33×108t, 需求量达到1.32×108t[9]。

近几年乙烯技术进展主要体现在大型化、裂解炉设计和材质改进、产品分离效率进一步提高及乙烯原料的优化和多样化等方面。

3.1 对未来乙烯装置的设想目前世界乙烯装置的专利商主要是斯通韦伯斯特公司、凯洛格布朗和路特公司、林德公司和ABB 鲁姆斯公司。

咨询公司莱森特化学系统公司采访这些专利商, 得出如下关于未来设计思路的一致意见:①乙烯生产将继续以蒸汽裂解为主, 发展趋势是设计更大的装置, 以充分利用投资规模的经济性。

单线能力有可能达到100×104~200×104t/a, 裂解炉以气体为原料时, 能力可达30×104t/a, 以液体为原料时为23×104t/a。

② 180×104t/a 的激冷塔比现在炼油厂和石化装置使用的塔罐体积更小、更轻巧。

冷冻系统、热泵和裂解气压缩机可以是能力为140×104~180×104t/a的单系列。

③为优化特大型乙烯装置的设计, 工艺温度、压力和浓度分布可能需要作某些调整。

3.2 裂解炉向高温、短停留时间和低烃分压发展使用柱塞流反应器在低分压、短停留时间和高温下操作可以提高生成乙烯的选择性。

为降低停留时间, 这些年来炉管的长度不断缩短。

典型的长度已从45m 以上降低到20~27m, 近来已降低到9~12m。

随着炉管长度减短, 炉管直径也需要降低, 以提高热流量, 降低炉管金属的温度, 倾向于用内径为25.4~38.1mm(1~1.5in)的平行小炉管, 也使用内翅和其他气体混合元件来提高管的表面积, 以提高热传导效率。

同时每家专利商都设计了具有不同特点构形的炉管。

3.3 开发大功率、底烧式、低氧化氮放出烧嘴低氧化氮放出、高功率的底部烧嘴的灵活性高于侧壁烧嘴, 而且对于给定的能力烧嘴数目较少。

侧壁烧嘴有非常均匀的热分布, 但最大能力只有158~211kJ/h, 而底式烧嘴可达1580~2110kJ/h。

此外, 侧壁式烧嘴的开、停车时间比不大于3∶1, 维修费用较高。

而大型的底部烧嘴比侧壁烧嘴稳定, 开、停车时间比为10∶1。

一个典型的裂解炉中, 裂解轻质原料需要8~10 个底部烧嘴, 对于重质原料需要18~20 个烧嘴。

近来, 美国休斯顿地区提议的一项法规要求能力为106GJ/h 的乙烯裂解炉的NOx 放出量要小于4.30g/GJ(约7~8$L/L 的NO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