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 第5章 组培苗的驯化和移栽
5组培育苗

第五章组培育苗【本章提要】本章介绍树木组织培养的概况、组培室的建设和组织培养的技术流程。
组织培养技术流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外植体的培养、芽的增殖和根的诱导、组培苗的炼苗与移栽。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环境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在培养基上培养植物的离体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如花药、胚珠、形成层、皮层、胚乳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花粉等)和去壁原生质体,使之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由于培养是在离体条件下的试管内进行,亦可称为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
第一节组织培养概述一、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全能性学说。
细胞全能性学说的内容为: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为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在适当的条件下,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分别分化和发育成不同的器官,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培养基中的关键性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它们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生长素的主要作用在于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体细胞胚的产生以及试管苗的生根,更重要的是配合一定比例的细胞分裂素诱导腋芽和不定芽的产生。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生长素有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和吲哚丁酸(IBA)等,它们的作用强弱顺序依次为2,4-二氯苯氧乙酸>萘乙酸>吲哚丁酸>吲哚乙酸。
细胞分裂素有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延迟组织衰老,增强蛋白质合成,促进侧芽生长及显著改变其他激素作用的特点。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细胞分裂素有2-异戊烯腺嘌呤(2iP)、玉米素(ZT)、6-苄基氨基嘌呤(BA)和激动素(KT)。
它们的作用强弱顺序为2-异戊烯腺嘌呤>玉米素>6-苄基氨基嘌呤>激动素。
赤霉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应用的仅有GA3一种,它是一种天然产物,能促进已分化芽的伸长生长。
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脱落酸(ABA)、乙烯利(CEDP)等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如上面三类明显。
任务五:试管苗的驯化与移栽综述

任务五:试管苗的驯化和移栽
学习目标:学习组培苗的驯化移栽操作 流程。 能力要求:能对生根试管苗实施正确驯 化移栽、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科学 管理。 学习内容:理解组培苗的生态环境与温 室环境的差异以及组培苗的特点,组培 苗的驯化移栽操作流程,组培苗的科学 管理方法。
学习情境
子情境二:试管苗的苗期管理
1、保持小苗的水分供需平衡 在移栽后5-7d 内,应给予较高的空气湿度条件,使叶面的水 分蒸发减少,尽量接近培养瓶的条件,让小苗 始终保持挺拔的状态 2、防止菌类滋生 对基质进行高压灭菌或烘 烤灭菌 3、环境条件 适宜的生根温度是18-20度,在 光照管理的初期可用较弱的光照 ,后期可直接 利用自然光照。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强抗 性,促其成活 4、保持基质适当的通气性 要选择适当的颗 粒状基质,保证良好的通气作用。
复习思考题
(1)试管苗与栽培苗有何差别? (2)组织培养中,怎样尽量避免出现褐变 和玻璃化苗? (3)试管苗驯化中应注意调节什么因素?
情景一、试管苗的驯化 子情景一:试管苗的特点 子情景二:试管苗的培育 情景二:试管苗的移栽 子情景一:试管苗的移栽 子情景二:试管苗的苗期管理 子情景三: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途 径
子情景一:试管苗的特点
试管苗省政细弱、茎、叶表秒角质层不 发达。 试管苗茎、叶虽呈绿色,但叶绿素的光 合作用较差。 试管苗的叶片气孔数目少,活性差。 试管根的吸收功能弱。
子情境二:试管苗的培育
培育的原则:应从温度、湿度、光照及 有无菌态等环境要素进行 培育的方法:培育一般在试管苗移栽前 进行,首先进行移栽前的培育锻炼即炼 苗。培育一般进行1-2周 。然后转入外界 环境,进行苗木繁殖。
组织培养苗移栽操作技术流程及注意事项

组织培养苗移栽操作技术流程及注意事项壮苗培养: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细胞分裂素浓度的增加有助于增殖系数的提高。
但伴随着增殖系数的提高,增殖的芽往往会出现生长势减弱,不定芽短小、细弱,无法进行生根培养的现象;即使能够生根,移栽成活率也不高,必须经过壮苗培养。
生根培养:试管内生根是将成丛的试管苗分离成单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在培养容器内诱导生根的方法。
试管苗生根的优劣主要体现在根系质量(粗度、长度)和根系数量(条数)吸收方面。
移栽驯化:本阶段为组培苗从组培瓶转入温室驯化培养。
本阶段至关重要,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大量损失。
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组培苗容易失水死亡和组培苗以蔗糖为碳源且处于低光强下,光合能力较弱。
注意事项:在组织培养苗移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小苗的水分供需平衡。
选择恰当的种植介质。
防止菌类滋生。
注意一定的光、温条件。
组培苗驯化移栽(移栽后管理部分)教案

**职业学院教案No 1
任务6.3:组培苗移栽后管理
时间安排(建议2课时)
时间分配任务实施
10分钟导入:回顾植物组织整个过程
60分钟组培苗移栽后管理要点(讲解)
(1)对责任的要求
(2)环境条件管理
15分钟讨论并总结:不同植物的管理方法一样吗?
如何做好组培厂的栽培管理工作?
5分钟布置任务
了解一种较难管理的植物如热带兰的管理方法。
课程导入
1.回顾整个组织培养的过程,与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学习植物组织培养?
在什么岗位上工作?
主要的工作场景有哪些?。
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移栽技术

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移栽技术近年来,随着铁皮石斛市场的逐渐扩大,人们对其繁育与种植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加强。
铁皮石斛是一种珍稀的地生兰科植物,在人工栽培过程中,由于生长习性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常常出现活率低、株型不佳、发根慢等问题,因此组培苗驯化移栽技术成为了关键。
1.组培苗的制备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制备要注意选择来源健康的母株,通常以茎尖、中间部位、无病虫害的健壮无性系为材料。
采收后,将茎段嫁接在适宜培养基上,添加适量激素、营养物质等,促进组织的快速增殖,形成小组织块。
小组织块经过连续次分化,形成直径约为5 mm 大小的组培苗。
2.组培苗驯化铁皮石斛组培苗长势缓慢,新生叶片逐渐枯黄,活力下降。
这时需要进行组培苗的驯化。
具体步骤如下:(1)以1/2的原培养基为基础,添加适量食糖和椰子葡萄糖等碳源,增加组培苗的活力和养分供给。
(2)添加适量的生长调节剂,例如GA、KT等激素,调节植物的生长素和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分裂和增殖。
(3)调节培养容器内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一般来说,组培苗需要在25~30℃温度下培养,湿度控制在70%左右,每天提供12小时光照。
(4)随着时间的推移,组培苗逐渐适应生长环境,长势逐渐恢复,可以开始进行移栽的准备工作。
组培苗移栽是一个需要精细操作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移栽时间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组培苗在培养基内生长至10个月~1年以上时达到饱满状态,此时适合进行移栽。
(2)移栽环境的准备。
组培苗移栽时需要选择通风良好的环境,同时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3)栽培土壤的选择。
铁皮石斛偏爱沙壤土和松软肥沃的土壤,质地细腻透气。
(4)移栽方法的选择。
可以采用水培、土培和促根剂浸泡等方式进行移栽。
根据以上操作规范,铁皮石斛组培苗的驯化移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组培苗的活率和生长速度,为铁皮石斛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组培苗的驯化移栽技术

培养瓶环境与自然外部环境对比
瓶内
比
较
瓶外
培养瓶环境与自然外部环境对比
弱光照 温度适宜
高湿度 养分丰富 二氧化低
无菌
比 较
高光照 温度变化大 较低,有波动 养分相对少 空气成分恒定
有菌
2/组培苗的移栽
衡量组培苗移栽技术的关键指标是什么?
哪些因素会影响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
弱光照 温度适宜
高湿度 养分丰富 二氧化碳低
无菌
内因 ——品种、 组培苗质量
高光照
温度变化大
外较因低,—有波—动 移栽养分季相对节少 、 移空栽气设有成菌分施恒定、 移栽基质
案例教学——
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移栽技术
铁皮石斛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弱光照 温度适宜
高湿度 养分丰富 二氧化碳低
无菌
高光照 温度变化大 较低,有波动 养分相对少 空气成分恒定
4/浸湿种植基质:充分湿水
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移栽技术
5/上盆:注意种植深度以不超过根颈为宜
建设背景与基础
取出瓶苗
洗净培养基
晾苗
上盆 浸透树皮
种植实景
铁皮石斛的日常管理
浇水:弱随光干照随浇,保持半干状态,天热时,早晚浇水1次 高光照
施肥:温建度议适施宜 有机腐熟肥,薄肥勤施 病虫害防高湿治度:预防为主,结合物理防治
有菌
铁皮石斛的习性
弱光照 温度: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到25度左右 温度适宜 光照:喜半阴,不耐阳光直晒
高湿度
养分丰富 水分:喜湿润
二氧化碳低基质:透气良好
无菌
高光照 温度变化大 较低,有波动 养分相对少 空气成分恒定
有菌
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移栽技术

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移栽技术铁皮石斛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和药用价值。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铁皮石斛的生产量和品质,组培苗驯化移栽技术成为关键。
一、组培苗繁殖技术组培是指从植物的体细胞、组织或器官中,在无菌环境下培养成植株的一种技术。
组培苗有良好的一致性和规格性,便于发扬遗传育种作用,提高植物生产效益。
1. 选取无病、无虫、无害虫危害的铁皮石斛茎段或赘生物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处理。
2. 将茎段或赘生物表皮去除,切成约0.5cm的小段,经无菌条件下的壮苗培养、增殖培养后得到一定量的快速增殖组织。
3. 将增殖组织移入悬浮液或凝胶中,经愈伤组织诱导、悬浮培养、分化培养,得到大量组培苗成活率达80%以上。
组培苗的快速生长对于移栽是非常有利的,但过快的生长也会造成苗期管理难度和移栽后的生长不良。
因此,必须对组培苗的生长进行调控。
1. 光照与照明光照充足有利于组培苗的生长,但过强光照会使组培苗叶片掉水、老化,影响其生长。
组培苗生长需要提供人工光源,照明应充分使用光照周期,例如12/12小时的光照。
2. 适宜温度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
在组培苗培养中,应根据铁皮石斛生长喜好选择适宜的温度。
保持适宜温度是组培苗健康生长的基本保证。
3. 营养素供应组培苗营养充足是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
组培苗生长需要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及养分配制。
可以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氮肥等方式,为组培苗提供充足的营养。
组培苗移栽是组培苗技术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组培苗经过一系列处理的苗木,笔者建议采用“半雾化法”移栽。
1. 前期准备准备约5mm*5mm的生石灰渣团作为基质,以铁皮石斛为例,将铁皮石斛盆栽移于干燥通风处进行3天预养。
2. 操作步骤(1) 取出组培苗,将培养基从根部彻底洗掉,将根露出,除去老化和畸形部分,形成整齐鲜活、外形正常、完整的组培苗。
(2) 取适量的生石灰渣,加入适量的水,混合均匀,使其平均含水率达到60%~70%。
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

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组培苗是指用植物体外的细胞或组织培养出的植株,其优点在于繁殖速度快、繁殖规模大、繁殖成本低等。
但组培苗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生长不健壮、易受逆境影响等。
因此,在组培苗的驯化和移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培苗驯化组培苗在长期培养过程中会逐渐失去野生种的特性,因此需要进行驯化。
驯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逐步降低培养环境的人工干预在组培苗的培养过程中,人工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人工干预过多会让组培苗逐渐失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因此,在驯化过程中,需要逐步降低培养环境的人工干预,让组培苗适应自然环境。
2. 逐步增加组培苗的光照和温度在组培培养过程中,光照和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两个关键因素。
但是,由于组培苗长期处于人工环境中,其对光照和温度的适应能力降低。
因此,在驯化过程中,需要逐步增加组培苗的光照和温度,让其适应自然环境。
3. 逐步减少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培养基是组培苗的主要生长介质,但是,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过多会让组培苗生长过快,导致其生长不健壮。
因此,在驯化过程中,需要逐步减少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让组培苗适应生长环境。
二、组培苗移栽组培苗移栽是指将组培苗从培养基中移植到土壤中生长。
在组培苗移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移栽时间组培苗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环境与土壤中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移栽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让组培苗逐渐适应土壤中的生长环境。
2. 选择合适的移栽地点组培苗在移栽后需要适应新的生长环境,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移栽地点。
移栽地点应该具备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光照和气候条件。
3. 适当修剪组培苗组培苗在移栽后需要适应新的生长环境,其生长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移栽前需要适当修剪组培苗,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4. 适当浇水和施肥组培苗在移栽后需要适应新的生长环境,其生长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移栽后需要适当浇水和施肥,让组培苗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
驯化移栽环境条件的控制
一、试管苗的特点
-----试管苗生长细弱,角质层不发达; -----叶绿体的光和能力差; -----叶片气孔数量少、常无表皮毛,甚至 出现大量的水孔; -----试管苗根的吸收功能弱。
二、基质(移栽)
基质特点:具备透气性、保湿性和一定的肥力,
容易灭菌处理,并不利于杂菌滋生。
(3)适宜的培养条件(温、光、气):
生根温度:
18—20°C。温度过低会使幼苗生长迟缓,或不易成 活。温度过高会使水分蒸发,从而使水分平衡受到破坏, 并会促使菌类滋生。
光照管理:
初期可用较弱的光照,如在小拱棚上加盖遮阳网或报 纸等,以防阳光灼伤小苗和增加水分的蒸发。当小植株 有了新的生长时,逐渐加强光照,后期可直接利用自然 光照。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强抗性,促其成活。
第五章 内容:
组培苗的驯化和移栽
试管苗的特点 炼苗 驯化移栽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试管苗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异; 2. 理解试管苗的特点,试管苗的驯化目的与 原则; 3. 掌握试管苗的移栽时期、设施、基质类型, 提高试管苗驯化移栽成活率的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试管苗的特点; 提高试管苗驯化移栽成活率的措施。
注意事项:
(1)保持小苗的水分供需平衡。 搭设小拱棚,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并且初期要常喷 雾处理,保持拱棚薄膜上有水珠出现。当5—7d后,发 现小苗有生长趋势,可逐渐降低湿度,减少喷水次数, 将拱棚两端打开通风,使小苗适应湿度较小的条件。约 15d以后揭去拱棚的薄膜,并给予水分控制,逐渐减少 浇水,促进小苗长得粗壮。
保持基质适当的通气性:
要选择适当的颗粒状基质,保证良好的通气作用。在 管理过程中不要浇水过多,过多的水应迅速沥除,以利 根系呼吸。
植物组织培养设计方案
确定方案 写出技术路线图及关键技术 实施方案 撰写实验报告
题目 课题组成员 报告内容: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关键技术 3.技术路线图 4.结果与中取出发根的小苗,用自来水洗掉 根部粘着的培养基,以防残留培养基滋生杂菌。 但要轻轻除去,应避免造成伤根。 ——栽植时用一个筷子粗的竹签在基质中插一 小孔,然后将小苗插入,注意幼苗较嫩,防止 弄伤,栽后把苗周围基质压实,栽前基质要浇 透水。栽后轻浇薄水。 ——再将苗移入高湿度的环境中。保证空气湿 度达90%以上。
基质种类: 珍珠岩、蛭石、砂子、草炭土、腐殖
土等。草炭土和腐殖土有一定的粘着力和肥力。基质 在使用前应灭菌(高压高温、烘烤等)。
基质配比:
1、珍珠岩:蛭石:草炭土(腐殖土)比例为1:1:0.5 2、砂子:草炭土(腐殖土)为1:1。
三、移栽前的炼苗
移栽前可将培养物不开口移到自然光照 下锻炼2—3d,让试管苗接受强光的照射, 使其长得壮实起来,然后再开口练苗1— 2d,经受较低湿度的处理,以适应将来 自然湿度的条件。
(2)防止菌类滋生,提供营养条件。
应对基质进行高压灭菌或烘烤灭菌。也可适当使用 一定浓度的杀菌剂以便有效地保护幼苗,如多菌灵、托 布津,浓度800—1000倍,喷药宜7—l0d一次。在移苗 时尽量少伤苗,伤口过多,根损伤过多,都是造成死苗 的原因。喷水时可加入0.1%的尿素,或用1/2MS大量 元素的水溶液作追肥,可加快苗的生长与成活。
思考题
如何提高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
制作“植物制作培养设计方案”的技术 路线图,并写出本方案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