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课题指南--社会学

合集下载

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民族社会学概论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章民族社会学的视野随着社会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学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对众多社会问题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门化。

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分支社会学不断形成并走向成熟,成为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民族社会学正是其中之一。

本章主要探讨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民族社会学研究这些问题的视角和特征。

第一节社会学视野中的民族问题民族社会学是研究多民族社会良性运行和民族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的社会科学。

具体来说,民族社会学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野来探讨与民族相关联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同时也从民族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一、社会学视野及其特征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民族社会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社会学视野下探讨民族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所谓社会学视野,是指在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全面地、综合地、动态地和科学地认识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强调社会学视野,其意义在于突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所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论,突出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中的特色和学科优势。

社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别之处,其中突出地表现为社会学视野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1)社会学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考察具有全面性。

社会学视野的全面性是相对于其他单一性学科的视角而言的,诸如政治学、经济学等单一性社会科学学科,对政治行为、经济行为的考察,通常是从政治系统或经济系统等单一社会系统的角度而进行的,而社会学也常常考察政治或经济的行为,但社会学则是从各种社会行为相互联系的角度来进行的。

例如,经济学对通货膨胀这一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经济系统本身去寻找成因和对策,而社会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要考察起经济成因,还会从政治因素以及社会影响等角度去加以考察。

社会学视野的全面性还表现为社会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综合性。

所谓综合性,是指包含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2005教育部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开发

2005教育部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开发
16YJA710022
10
2016.7-2019.7
16YJA790028
朱战国
基于多维质量的短链食品消费者偏好研究
8
2016.7-2019.7
16YJC790157
公共管理学院
刘红光
我国区域间经济联系中隐含的生态足迹研究
10
2016.7-2019.7
16YJA790027
季璐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凭单制运用评估及优化
8
2016.7-2019.7
16YJC630045
夏敏
基于多主体视角的乡镇尺度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9.6
2016.7-2019.7
16YJAZH064
徐梦洁
城镇化进程中居民地方依附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10
2016.7-2019.7
16YJAZH067
政治学院
吴国清
大学生村官 “讲好中国扶贫故事 ”研究
10
2016.7-2019.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可结题项目一览表
单位
主持人
项 目 名 称
资助额(万元)
起止时间
项目编号
工学院
于安记
太平天国壁画艺术研究
8
2015.9-2018.9
15YJC76011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魏艾
先秦墨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意义研究
8
2015.9-2018.9
15YJC720027
经济管理学院
刘华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作用机制与政策效应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社会学原理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社会学原理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一方面,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社 会。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 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 生了变化。直接表现为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 与此相连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对社会学的 产生有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出现的种种社 会运行和协调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西方 社会学的创始者们,各自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 对象和学科性质
社会学原理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1 2 3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简史
4
社会学原理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教学目的】
1、通过本章的讲解,明确社会学的研究对 象、基本问题和研究领域。 2、掌握社会方法论的主要观点,了解社会 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了解社会学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 代表思想。
社会学原理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2、现实依据
我国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运行的发展 的实际,是解释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依据。
社会学原理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脱口而出的共和国史
■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0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1年: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2年:三反五反 ■1953年:总路线 ■1954年: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1955年:合作化 ■1956年:多、快、好、省 ■1957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8年:大跃进 ■1959年:毛主席万岁
社会学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报告:弱势群体与社会支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社会学史新编》(英文版) (第一作者,译者 张春,2003,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现状与趋势》(被评为2004 年十大社科图书) 第一作者,2004,3;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走向更加安全的社会》 200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趋势研究》2004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社会运行论、社会转 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 《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上)(作者,2005,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原理

教育社会学2005

教育社会学2005

教育社会学2005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开始接触不同形式的教育。

小时候聆听父母讲的道理,到一定年龄后接受系统化教育社会学2005,进入社会后,各种环境的影响和历练等,这些教育的共同点,都在于帮助我们成长、成熟并成才。

教育也一直为社会各界人士所看重,相关的研究从未间断,旨在通过各个领域的视角探索教育的不同作用和发展,以发现更多的教育深层内容和价值,为学子的学习扩充知识,为国民的整体素质以及国家长远发展做贡献。

以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对教育进行研究,便是其中的一种专业研究。

有人曾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因此教育社会学2005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社会教育相联系。

其实不然,自儿童时期的教育开始,教育社会学就已能找到踪迹,如当每个孩子需要进入学校时,家长所面临的择校问题,就属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具体来说,家长在择校时的动机、考察学校的标准、最后选定学校的原因等,都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

于是,这就将教育和社会联系在一起,其中,教育社会学便是通过对家长受社会因素影响的一系列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进而揭示教育的深层意义。

当然,教育社会学所要研究的不只是这一个方面,从更大的层面来说,身处社会,教育也可被看作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发展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个体与整体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年青一代的成长过程。

从一个人的人生阶段来看,每个人都是在接受系统化的教育之后进入社会的,由此很多人认为,需要对社会各方面进行研究,而后将研究成果作为教育知识传授给年青一代,即教育的存在,便是促进年青一代通过系统化的学习走向社会化的过程。

无论是教育社会学的哪个方面,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对其进行分析,也就使得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然而不管是哪个方面、存在多少差异,以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分析教育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都是有必要的,这也是本书写作的主要动机之一。

该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对教育社会学的基本认知。

包括其定义和概念的界定,研究对象和方法,学科功能和范畴、意识、性质;第二章是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流派,即教育功能论、教育冲突论和教育互动论;第三章是从社会学角度对教育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包括班级组织、教师、学生以及课程体系;第四、五章是研究社会不同组成部分与教育的关系,进一步凸显教育在不同层次、领域的功能发挥;第六章是研究在社会学视阈下的媒体素质教育发展及理论、媒体素质教育的实践,以及媒体素质教育教学案例与思考;第七章是研究和分析教育变革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不同教育组成要素对教育变革的态度、行为和措施;第八章是将研究范围缩小,具体到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学分析,主要涉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教育效率与社会学考量,以及接受高等教育对社会个体的意义等。

2005年度各级各类人文社科项目立项名单

2005年度各级各类人文社科项目立项名单

2005年度各级各类人文社科项目立项名单附:1、郑州大学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2、郑州大学2005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汇总表3、郑州大学200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计划4、郑州大学2005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立项46项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郑州大学2005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汇总表200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计划单位:郑州大学项目总数83个,重点项目7个,规划项目34个,青年项目4个,专项任务38个,资助经费总额207000元郑州大学2005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立项46项SKL一2005— 56 吕文凯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T作问题与对策研究SKL一2005— 67 李凌凌互联网新闻宣传与管理研究SKL一2005— 70 宋建国中部地区广播电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研究SKL一2005— 74 张惺品牌建设…一媒体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根本途SKL一2005— 75 郑素侠网络媒体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的平衡SKL一2005— 256 温太璞 SA8000标准问题研究SKL一2005— 295 魏忠运输型犯罪研究SKL一2005— 302 程是晖河南省家庭暴力防制对策研究SKL一2005— 330 马春娟河南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状况\成冈及对策研究SKL一2005— 342 吕明瑜滥』=}j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行为法律对策研究SKL一2005- 361 王艳华中小仑业发展法律问题研究SKL一2005— 383 孙彩梅关于中外农业保护政策的比较研究SKL一2005— 442 汪振军河南电视与中原文化传播SKL一2005— 443 李晓敏河南省隋唐佛教造像题记研究SKL一2005- 470 李嵩岳汉英谚语的文化含义对比研究SKL一2005— 480 王丽峰中美习俗文化对比研究SKL一2005- 565 席会芬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创新研究SKL一2005— 570 李秀云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SKL一2005- 592 薛飞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模式的拓展研究SKL一2005— 603 白广思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运行模式与功能研究SKL一2005— 609 工长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研究SKL一2005— 611 吴志红基于网络环境的河南省信息服务体系模式与功能研究SKL- 2005— 613 赵丽萍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SKL一2005— 628 赵静文高校法学文献的管理与开发SKL一2005— 630 叶围河南教育史志问题研究SKL一2005— 646 张杰商代医疗的探索SKL- 2005— 764 戴国立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SKL一2005— 766 孙芳高校大学生道德与法律教育的现实冲突与对策研究SKL一2005— 786 杨军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尉文化和谐氛罔研究SKL- 2005— 827 厉励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SKL一2005— 1022 席爱玲外国语研究与教学SKL一2005— 1041 杜小红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日标与外语词汇输出问题研究SKL一2005—1063 牛桂玲建立郑州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语料库SKL一2005—1075 储文艳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研究SKL一2005—1095 梁宅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城市社区大众健身现状的调查与研究SKL一2005—1100 多壮志河南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规划的研究SKL一2005—1103 李伟对高等院校体育素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SKL一2005—1164 王跃普通高校贫困生健康问题的研究SKL- 2005—1229 郭敬河南省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SKL- 2005—1302 陈琪曲线MBO在国有介业改制中伦理问题研究5KL一2005—1355 程建平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研究SKL一2005—1358 龙京红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SKL一2005—1373 郭素婷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整合战略研究SKL一2005—1395 罗光林完善社会救助办法,建立新时期社会特凼群体的社会保障体SKL一2005—1481 念延辉优化河南投资环境研究SKL一2005—1617 段世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研究SKL一2005—1041 杜小红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日标与外语词汇输出问题研究SKL一2005—1063 牛桂玲建立郑州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语料库SKL一2005—1075 储文艳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研究SKL一2005—1095 梁宅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城市社区大众健身现状的调查与研究SKL一2005—1100 多壮志河南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规划的研究SKL一2005—1103 李伟对高等院校体育素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SKL一2005—1164 王跃普通高校贫困生健康问题的研究SKL- 2005—1229 郭敬河南省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SKL- 2005—1302 陈琪曲线MBO在国有介业改制中伦理问题研究5KL一2005—1355 程建平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研究SKL一2005—1358 龙京红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SKL一2005—1373 郭素婷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整合战略研究SKL一2005—1395 罗光林完善社会救助办法,建立新时期社会特凼群体的社会保障体SKL一2005—1481 念延辉优化河南投资环境研究SKL一2005—1617 段世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研究。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申报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申报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申报、评审办法为了做好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的申报、评审工作,现根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课题申报第一条凡文化艺术工作者,文化艺术科研人员和热心于文艺科研的社会各界人士,均可根据《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所提出的选题范围,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申报课题。

第二条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科教处(或艺术科研管理部门)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作为申报受理单位,具体负责有关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科教处(或艺术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受理本行政区划内单位人员的课题申报;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负责受理在京单位人员的课题申报和所有申报材料的分类整理工作。

第三条自2004年12月28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请,截止日期为2005年3月28日,受理期限为三个月。

受理期间,在京单位申请者可向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地方单位申请者可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科教处(或艺术科研管理部门)索取《课题指南》、《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历年立项课题汇编》及本办法。

以上申报材料均同时在文化部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发布,需要者也可直接从网上查询、下载。

文化部网址:http://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址:,上网后请点击“单列学科”中的“艺术学科”栏目。

第四条申请人应按规定认真填写申请书,并按一式3份(1份原件,2份复印件)寄交课题申报受理部门。

迟于规定截止日期(以邮戳为准)寄出的申请书,一律不进入本次评审。

申请人在报送申请书的同时,须通过邮局汇寄(或面交)评审补偿费(含计算机录入费)150元,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作为委托受理单位具体负责办理收费、登记及开具收据等事宜。

教育社会学2005

教育社会学2005

教育社会学2005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教育社会学的概念和背景
2.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理论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4.教育社会学在 2005 年的发展状况
5.2005 年教育社会学的重要论文和研究成果
正文
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教育现象和社会结构、文化、心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社会学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社会学有两个重要的理论,即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系统通过培养人才,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

冲突理论则认为教育系统通过培养人才,维护现有社会结构和利益分配,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文献法等。

调查法是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观察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教育现象,了解教育的实际情况。

实验法则是通过实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措施的关系。

文献法则是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在 2005 年,教育社会学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展。

这一年,一些重要的论文和研究成果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某学者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了教育资源分配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为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另一位学者则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育水平和社会
地位有密切的关系,为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教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为我们理解和改进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DOC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DOC

语言学1.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包括对已有规范进行修订的研究)2.中国境内语言的类型特征及语言普遍现象研究(汉语、各少数民族语言)3.声调类型学研究4.中国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现代通用汉字的历史读音研究6.现代汉语常用词的构成理据及其历史源流研究7.词汇研究的中文信息处理研究8.句法和语义的互动关系研究9.汉语词类的新探索和特殊小类研究10.方言研究数字化基础建设研究11.地理语言学与汉语方言研究12.汉语方言特征研究(区、片、边界点等)13.地方普通话研究14.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15.汉语历史语法研究资料库研究16.近代汉语官话语音研究17.基于语料库的出土上古文献虚词发展研究18.新出土简帛研究19.音韵学资料的计算机处理和数据库建设研究20.曲韵系列韵书研究21.专书训诂研究和断代训诂研究22.聋哑人手语的神经和机制研究23.汉语失语症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1.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设研究2.“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与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3.“中国发展道路”的国际影响力与国际新闻传播话语权研究4.“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战略研究5.中国特色的传媒文化体系建构研究6.“中国形象”塑造、展示和传播的跨学科研究7.文化体制改革与媒体经营管理研究8.国家形象及其软实力与跨文化研究9.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研究10.构建当代中国话语的理论、方法与问题意识研究11.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研究12.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主流媒体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规律研究13.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研究14.舆论监督机制及效果评价研究15.国家安全与军事新闻传播研究16.国家领导人会议形象传播研究17.加强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依法报道的研究18.涉藏对外传播的艰巨性和有效性研究19.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与新闻处置研究20.突发危机事件中群体应激行为的传播与控制机制研究21.版权保护与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研究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发展研究23.数字出版研究24.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25.传播理论的本地/在地化研究26.传播学研究(可选择广告传播、环境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等专题分别研究)27.文化精品网络传播方式研究28.微博研究29.网络社群组织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30.网络实名制实现路径研究31.网络文化建设与政府执政方式研究32.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33.网络著作权研究34.网民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35.西方反华传媒的新媒体战略及对策研究36.新媒体传播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37.新媒体的政治传播及对策研究38.信息技术与新媒体传播研究39.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创新研究40.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政策措施研究41.现当代新闻传播史研究42.中华民国新闻史研究43.古代新闻传播史研究44.传播思想史研究45.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构建国家可持续文化竞争力的图书馆系统战略研究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生存环境与功能定位的变革研究3.基于图书情报理论与方法的科研诚信监测研究4.图书馆学情报学(L&I)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及分界研究5.情报学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6.图书情报档案留学归国和海外人才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7.网络环境下的社会科学情报理论与方法研究8.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机制与实施体系研究9.“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10.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研究11.社会参与图书馆公共服务研究12.农家书屋管理、使用及发展问题研究13.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研究14.国家数字信息资源永久保存战略研究15.我国数字出版呈缴制度研究16.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及其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17.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及侵权责任防范研究18.图书馆法与知识产权关联研究19.社会信息化转型背景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其法律问题研究20.数字信息资源的质量管理研究21.社会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开放获取与共享研究22.高科技项目中知识团队的知识传承与共享研究23.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框架构建和应用研究24.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云服务研究25.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及其质量规范研究26.社交网络工具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27.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现状、问题与政策研究28.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发展研究29.虚拟社区知识组织研究30.语义网信息组织与检索技术研究31.开放网络环境下的语义信息抽取及检索模型研究32.跨语言信息检索与信息定位研究33.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与服务内容研究34.基于情报学方法的网络舆情发现与分析研究35.城市竞争情报体系的设计与运营管理研究36.网络竞争情报中的信息提取与可信度评价研究37.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新进展、新问题研究38.信息产业全球化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及应对战略研究39.泛在信息环境下的信息异化问题及对策研究40.城市新移民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研究41.情报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应用研究42.基于分类的学术期刊质量共性和个性融合评价机制与实施方案研究43.新媒体阅读研究44.全民阅读活动机制问题研究44.社交网络与即时通信工具的引导和管理研究45.中国传统藏书研究45.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平台研究46.新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47.全程管理中的文件与档案分类研究48.数字环境下集团化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模式与共享机制研究49.档案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和趋势研究50.关注档案学科与相关学科在交叉或边缘地带产生的全新管理问题研究51.关注信息化进程和社会管理变化所引发的档案学理论创新52.电子文件管理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关系研究53.面向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研究54.网络环境下文件、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研究55.信息立法趋势与档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配套建设研究56.信息资源管理背景下档案学科课程体系与教育模式创新研究57.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档案应急机制研究58.数字档案资源的认知、界定与管理对策研究59.博物馆形态研究60.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资本运营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治理研究人口学1.人口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调查研究3.流动人口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4.资源环境承载力与“适度人口”研究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研究6.人口分析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研究7.新技术革命时代人口迁移新趋势研究8.人口城市化与住房保障研究9.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和政策研究10.中国超大城市人口调控与“城市病”防治研究11.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城市化研究12.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人口分布与迁移研究13.人口素质、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持续增长研究14.老年健康保障跨学科研究15.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研究16.我国老龄化高峰期养老金缺口应对研究17.老龄人口贫困化研究18.老龄人口消费研究19.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学研究20.“居家养老”问题研究21.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政策(家庭发展政策)研究22.老龄产业发展问题研究23.青少年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干预研究24.中国人口与民生政策仿真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25.家庭结构与婚姻关系研究26.独生子女社会心理研究27.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调查研究28.当代女性人口新问题研究统计学1.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的统计学研究2.我国文化产品消费统计方法研究3.关于改进CPI编制方法的基础理论研究4.社会科学中的贝叶斯统计分析5.非线性计量方法研究6.关于统计调查方法研究7.关于统计学术历史研究8.空间统计方法及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9.模糊统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10.同比、环比增长率测算研究11.统计模型中工具变量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12.统计数据的标准化研究13.统计信息化(SIT)研究14.统计制度研究15.统计组合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16.指数理论与方法研究17.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研究18.收入分配统计方法研究19.经济转型评价方法研究20.人口及人口统计方法研究体育学1.体育强国的指标体系研究2.体育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实现途径研究3.体育文化传承体系研究4.提升体育软实力与体育强国建设研究5.中外体育发展方式的比较研究6.我国体育发展方式的演进研究7.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研究8.社会体育需求与需求结构研究9.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10.政府职能转变与体育社团建设研究11.我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12.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体制机制研究13.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研究14.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研究15.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关系研究16.体育休闲方式研究17.学生体质健康与教育制度改革研究18.职业体育政策制度研究19.中国体育思想史研究20.中外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展研究21.体育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22.我国“三大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23.我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改革研究24.体育法制建设与行业作风建设研究25.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研究26.老年人体育研究27.残疾人体育研究28.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29.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研究30.体育传播体系研究31.完善全民健身活动研究管理学1.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研究2.21世纪管理理论重要进展研究3.比较管理理论与跨文化管理实践研究4.基于优秀文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5.文化产品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6.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研究7.特色文化城市的国际比较研究8.组织管理理论创新研究9.文化技术创新体系研究10.企业理论发展与创新研究11.文化消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12.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研究13.国外文化创新成果典型案例研究14.商务诚信建设研究15.中国古代商业思想研究16.管理活动中主客体互动行为的复杂性研究17.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管理学研究方法创新研究18.中国管理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19.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司治理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20.中国跨国公司成长问题研究2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与推进机制研究22.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县级文化设施建设研究23.中国企业战略转型理论与实践研究24.国有企业跨国投资与政府监管问题研究25.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小企业财务战略选择问题研究26.企业供应链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27.企业知识资本理论问题研究28.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趋势研究29.企业投资者保护与财务控制研究30.企业劳动关系与管理民主化问题研究31.快速工业化进程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研究32.低碳经济下中国企业管理变革与创新研究33.我国企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途径研究34.国际化环境下会计准则建设问题研究35.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研究36.中国企业从模仿性到自主性创新转型路径研究37.信息化时代企业营销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38.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的探索研究39.中国居民幸福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40.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平台问题研究41.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与问题研究4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43.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对策研究44.建立多元化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研究45.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研究46.电子政务效率问题研究47.我国学校制度改革与学校管理问题研究4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绩效评价系统与数据库研究49.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的科研组织管理问题研究50.科研管理中课题制相关问题研究51.我国医院制度改革与医院管理问题研究52.我国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53.主要发达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比较研究54.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研究55.世界各国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比较研究56.减灾防灾能力建设研究57.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研究58.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的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59.国防人力资源配置理论及应用问题研究60.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及相关研究61.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标准体系及政策保障研究62.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及治理研究63.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战略研究64.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机制完善与宏观经济调控手段选择研究65.国际金融危机前景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应对策略研究66.财政体制改革滞后风险分析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建议研究67.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研究68.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研究69.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研究70.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与市场秩序规范问题研究71.中国工业化进程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72.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7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74.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力供给和就业问题研究75.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76.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及体制机制研究77.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协调发展研究78.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与铁路发展方式转变研究79.我国民间借贷相关问题研究80.中国城市居民家庭金融研究81.通货膨胀与预期管理问题研究82.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对策研究83.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84.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及政策研究85.物联网服务新业态研究86.我国现代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研究87.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及融资模式研究88.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研究89.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模式研究90.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91.气候框架公约下我国农业碳减排政策研究92.中国国有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研究93.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规制问题研究94.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95.进城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研究96.道家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现代化研究97.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问题研究98.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子化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
本学科申报既要关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国家急需的应用对策性课题,又要重视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大力推动中国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学术观点的创新和学科体系的建设。

以下为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申请者可据以设计具体课题。

1.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历史发展;以实践范畴为基础的马
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和社会学理论体系;从马克思主义实践
观反思西方社会学理论传统和当代建构主义社会学思潮;
全球化、后工业化、后现代化等世界历史实践对社会学理
论发展提出的挑战及回应;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对社会学理
论发展提出的挑战及回应。

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的史实梳理、规律总结,及其对中
国社会学理论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学研究
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理
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如社会团结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利
益协调机制问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机制创新问题
等);社会稳定与和谐的评估、监控、预警及应对机制研
究等。

4.中国现代化关键时期发展模式研究
现代化关键时期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中国现代化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风险及其战略选择;中国现代化关键时期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5.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政策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政策改革、发展和创新的社会基础、基本理论和途径、基本方向和趋势;当前若干重要领域和议题的社会政策研究。

6.分支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
重点研究现象学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和医学社会学,其他重要的分支社会学基础理论也可申报。

7.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
西方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中国化;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探索。

8.全国定期综合调查(GSS)
中国社会学界通力合作,资源共享,定期开展全国综合调查。

该项目要建成中国社会学界的基础工程。

以下带※的课题要求按题申报:
※9.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性事件研究
※10.社会转型中的民间组织研究
※11.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
※12.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研究
※13.社会阶层分化与工农利益保障问题研究※14.关于阶层意识与阶层认同的经验研究※15.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问题研究
※16.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17.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社会学研究
※18.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19.劳动关系及冲突的社会学研究
※20.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
※21.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框架研究※2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23.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社区建设研究
※24.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5.中国慈善捐赠机制研究
※26.社区矫正研究
※27.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
※28.家庭结构变迁中的老年问题研究
※29.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研究
※30.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