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明代短篇小说
明清小说选原文与解析

明清小说选原文与解析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文化及社会历史的丰富内涵。
本文将选取两则明清小说作品进行原文展示与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作品。
第一则作品为《红楼梦》。
第一段:《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以宝玉家族为背景,描绘了封建社会中人情世故、爱情悲欢离合的故事。
以下是《红楼梦》中的一段原文:原文展示:“批红批绿取春秋,点翠点朱。
谁似乎他的眼明腮淡,犹如妙龄初开旭日杨花,直叫得人上见留心,猿啼鹤唳,步人推遣。
”(《红楼梦》)解析:这段原文充分展示了曹雪芹深厚的艺术修养与细腻的描写能力。
通过批红点翠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美貌与娇媚。
同时,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其美貌与旭日杨花相比,形象而富有感染力。
第二则作品为《水浒传》。
第二段:《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108位英雄豪杰的生平事迹的描写,展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壮阔场景。
以下是《水浒传》中的一段原文:原文展示:“偏有心关良友,为简阳刘留后将庞丘口提前认,吩咐将两队枪火人,悍勇人,拿来,将背上的大旗,登时报回王府。
来人正当有东坡知道,先问了重修府的要看朝番姓名。
”(《水浒传》)解析:这段原文中展示了水浒英雄的威武形象以及他们的勇猛战斗。
通过描述关良友将领头的队伍以及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展示了他们的战斗力与乐于助人的特点。
同时,这段原文采用了较为独特的叙述方式,通过描写他们背上的大旗,并对对话进行了精准的把握。
通过以上两个小说原文的展示与解析,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创作风格。
这些作品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众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及文化价值。
通过深入研读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古代智慧与思想的结晶。
游山西村的修辞手法

游山西村的修辞手法引言游山西村是一部由冯梦龙创作的的明代短篇小说,通过对村庄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的描写,展现出了作者对于乡村生活的独特见解。
而在这篇小说中,冯梦龙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艺术表达。
本文将对游山西村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方式,它能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类比来产生意义的转移和想象的拓展。
游山西村中,冯梦龙大量运用了比喻,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1. “湖面似鹅黄色丝缎”作者在描写村庄的湖泊时,用了一个比喻,将湖面形容为“似鹅黄色丝缎”。
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湖泊光滑而柔和的表面,变相展现了湖水的宁静和美好。
2. “万山丛中寻出北溟”在描写山峦的壮丽时,作者使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将山峦描绘成了“万山丛中寻出北溟”。
北溟是古代称呼大海的词语,通过将山峦与大海相比,作者将山峦的雄伟壮观形象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3. “五岳散仙”作者在描绘村中大妓的容貌时,用了这个比喻,将她美丽的面孔形容为“五岳散仙”。
五岳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著名的山脉,散仙则是神话故事中的仙人。
通过将女子的美貌与神仙般的形象相比,作者进一步显示了她的绝世容颜。
二、排比的运用排比是修辞手法中的重要手法之一,它通过将相同句式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使得修辞效果更加突出。
在游山西村中,冯梦龙巧妙地运用了排比,使得作品更加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1. “尊长德重,君子教授;世居四群,百无一失;乡贤居县,县官世界”作者通过这个排比,展示了游山西村的社会层次和人物关系。
排比结构的使用使得句子更加简明扼要,也突出了各个层次的人物的特点和地位。
2. “虽风恶雨狂,平步世俗场;且收兑拨卖,掌握天下权”这个排比揭示了游山西村的村长的权势地位。
通过并列的短语,作者将村长的职务和权力相对应,使得句子更加有力量感。
三、比拟的运用比拟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常见手法,用来进行类比和对比,以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和形象。
明代短篇小说

• 民歌类:《童痴一弄· 挂枝儿》、《童痴二弄· 山 歌》、《夹竹桃顶真千家诗》三种; • 戏曲类:撰作的有传奇《双雄记》、《万事足》 二种;改订的则有《新灌园》、《女丈夫》、 《精忠旗》、《一棒雪》、《占花魁》、《杀狗 记》、《三报恩》等十七种; • 小说类:长篇历史演义有《有夏至传》、《新 列国志》、《两汉志传》、《平妖传》等六种。 短篇的话本小说则有“三言”。
“话本小说”
“话本”一般都认为是说书人所依凭的底本。
“小说”如果作广义的叙事文学的解释,则这个名词 泛指一切由说书发展而来的早期白话小说作品,如《大 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都可以称为 “话本小说”。
“小说”在说书的体系中又有个狭义的用法,即专指 短篇的人情小说,如烟粉灵怪传奇之类。这些我们常用 的“话本小说”这个名词,已经专指这些短篇的世情小 说。
冯梦龙的“三言”共120篇,多来自“家藏古 今通俗小说”(《古今小说序》),而凌濛初 的“二拍”则是作者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 睹,佐诙谐者,演而畅之”(《拍案惊奇 序》)。
前者多为编选改订,后者则着力放创作。从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看,将小说由书 场带到案头成为读物的功臣是冯梦龙;而将短 篇小说由累积型的集体创作转为作家个人创作 的功臣则是凌濛初。 二人对白话小说都有巨大的贡献。
• 至于收入“三言”的宋元旧作,冯梦龙有的改订题目,有的删 去说书用的套语,增补入话头回,甚至大段的增补内容,使它 们成为可读的文学作品。 • 在整部书的编排方面,编者作了有意识的安排,卷与卷之间的 标题有如对句,如《警世通言》卷三十—、三十二是《赵春儿 重旺曹家庄》、《杜十娘怒沈百宝箱》;三十三、三十四卷是 《乔彦桀一妾破家》、《王娇莺百年长恨》,可见冯氏编写 “三言”时,是有计划的。 • 至于改写的部分,可以《喻世明言》中的《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为例。这个故事原出自《清平山堂话本》第一篇的《柳耆卿诗 酒玩江楼》,原作思想卑下,把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写得很下流。 为了占有妓女周月仙,柳永叫船夫奸污了月仙,败坏她的名声, 使她不得不听他摆布。经冯氏改动后,热恋周月仙的是穷书生 黄秀才,但买通船夫污辱周月仙的是刘二员外,地方官柳永则 主持正义,惩罚了刘二员外,成全了黄秀才和周月仙。改动后 的小说思想境界高了,情节也紧凑了,而且文字通畅,成为一 篇很好的小说。
明代的短篇小说

1、少女的爱情
这类女性封爱情的追求多大瞻、钟情、 果断、无视礼法的羁绊、不顾“父母之 命、媒约之言”的社会禁锢,十分令人 钦佩。她们遭遇的爱情多是一见钟情式 的。这种爱情是人人都向往的,尤其是 在古代,少女被锁在深闺中,出来与外 界接触的机会很少,倘能在这样的情况 下遇到自己倾心爱慕的人,他们是不会 轻易放弃这样的机会的。
2、思想内容
a反映文人的不平 命运。
b在剪灯系列中数量最多 的是爱情题材的小说。
在这部分作品中反映市井民众生 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的作品,并 且在描写爱情故事时,往往更为 重视双方的感情真挚与否,而忽 视传统礼教规定。这两个特点在 《剪灯新话》中表现得更为鲜明, 有几篇小说则是两者的结合。
三、中篇传奇小说
冯梦龙的作品
冯梦龙的作品
冯梦龙的作品
冯梦龙的文艺思想
响应“童心说”,提出尚“真” 主“情”的文学思想;明确通俗 文学应以“适俗”为归宿;从时 代发展、文学进化的角度出发, 阐述通俗文学值得肯定的原因所 在。
凌濛初的生平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 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 (今吴兴)人。十八岁补廪膳 生,和冯梦龙一样科场不利, 不得已而转向著述,五十五岁 方任上海县丞,后因功擢徐州 判官。
一、话本小说的产生
早期的话本主要是供说话人表 演时提示之用,故简单而数量 有限。从明代开始,尤其是明 代中期以后,随着人们阅读兴 趣的增加,话本小说向书面文 学靠拢,文人开始大量加工, 这就是人们说的“拟话本”。
二、拟话本小说的体制及 其特点
(1)体制:题目、篇首、入话、头回、 正话、篇尾。
代表作品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周胜仙与 范二郎
《崔侍诏生死冤家》:璩秀秀与崔 宁
明代文学

《水浒传》这一类小说通常被称为英雄传奇,以有别于《三 国志演义》之类历史演义。 这两类小说有共同点,即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 据。两者又有相异点:前者一般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 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 之类发展而来,而后者是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前者以 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而后者着眼于全 面地描写一代兴废或见朝历史;前者的故事虚多于实,甚至 主要出于虚构,后者比较注重依傍史实。 这些不同也就使前者有可能突破历史事实的制约,跳出帝王 将相、军国大事的圈子,将目光移向民间日常的生活和普通 的人。在明代的英雄传奇小说中,继《水浒传》之后,还有 《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较有名。
人生的“至情”论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牡丹亭》的题材渊源 人物性格冲突 浪漫主义风格 文化警示意义
“临川四梦”中的另外三部戏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记》
“四梦”之比较
汤显祖的影响
汤显祖影响下的剧作家
汤剧的社会影响
“临川四梦”的演出与传播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流派的形成
《封神演义》 《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影响
第九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 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 小说涉及世情,自可溯源到魏晋以前,但从晚明批评界开始 流行的“世情书”的概念来看,主要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 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起, 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称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 情的长篇。于是,鲁迅称之为“最有名”的《金瓶梅》,就 常常被看作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之后,明清两代的世情 小说,或着重写情爱婚姻,或主要叙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 绘社会生活,或专注于讥刺儒林、官场、青楼,内容丰富, 色彩斑斓。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思考题

先秦两汉六朝文学思考题1.神话是怎样产生的?2.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神话故事,反映了一些什么社会问题?3.什么叫《诗经》的六义?国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是怎样的?4.《左传》和《战国策》都是什么样的?它们的思想倾向和文章风格各有什么特点?5.《孟子》与《庄子》的文章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两篇作品加以比较说明。
6.屈原都写了些什么作品?《离骚》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对它任何评价?7.贾谊和晁错都有哪些代表作?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文章风格又有什么不同?8.枚乘与司马相如都有什么代表作?对他们的作品如何评价?试结合两篇作品加以说明。
9.《史记》的体例是怎样的?各种体例之间的关系如何?司马迁写《史记》的动机是什么?10.《史记》在人物描写上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如何?11.汉代乐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12.《孔雀东南飞》主题的社会意义。
13.什么叫建安风骨?曹氏父子对诗歌发展的贡献,14.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15.左思、鲍照都有些什么代表作?各举出一篇来加以分析。
16.南、北朝的民歌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上有什么显著差异,试结合作品予以说明。
17.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什么著名的文学批评论著?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唐代文学习题:第一章:1、沈宋和文章四友对五律定型做出了什么贡献。
2、初唐四杰的创作有哪些新变化。
第二章:1、试比较李白和王昌龄绝句的不同之处。
2、王维山水诗和社会风气的关系。
第三章:1、杜甫律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第四章:1、大历诗人的心态与诗风之间的关系。
2、韩愈诗歌的险怪表现在哪些方面。
3、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五章:1、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是什么?2、韩愈的记叙文有些什么特点。
第六章:1、唐传奇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有哪些?2、什么是变文?第七章:1、李商隐诗歌中的意境美表现在哪些方面?2、杜牧的诗歌有哪些特点。
第八章:1、什么是花间词人?2、为什么王国维是李后主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宋代文学习题:第一章:1、宋型文化与唐型文化的区别在哪里?2、宋代文学在总体上有些什么成就?第二章:1、宋初三体分别是指什么?2、王禹偁的诗风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第三章:1、柳永词的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赏析晏殊《浣溪沙》。
第九章 章回小说

2、外在式聚焦(叙事眼光=外部观察者的眼光) 从故事中非人物的某一焦点出发来叙述事件,它排除 一切人物的思想情感的传达,而只限于人物的语言、 行为、外貌和环境的描述,不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 《章回小说史》:作者与叙述人的分离 (杜慎卿)“这人是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江南数 一数二的才子。”杜慎卿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社会也是 风流才子的行为,他不但没能再继家声,还把偌大的 家私白白用去。韦四太爷又说杜慎卿是大江南北都有 名的,但却带了些姑娘气。
马晓翙在《西方小说的叙事结构》中指出,西方长篇 小说的叙事结构在18世纪主要形式是线状结构,19世 纪以后结构向综合性方向发展,20世纪现代主义打破 传统,超越时空、自由联想与多角度内心独白等。
李约瑟在论及中国人的宇宙观时说道:“宇宙本身是 一个巨大的有机体----它的各部分在绝对自由的相互帮 助中相互配合。较大的部分与较小的部分根据他们的 地位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既不先于也不后于其他部 分。”表现在结构上,就造成了秩序井然、条理分明 的非常稳定的章回体小说结构。
章回小说的形成 (1)、元末明初章回小说的产生期,出现了章回小 说史上第一代作品,虽不免粗糙,却具有了章回的基 本特征。 (2)、明代中晚期为章回小说的全面发展时期,数 量上骤增,表现形式上,则是艺术体制日臻完善,创 作方法上,由世代积累型创作的铺叙历史旧事变而为 文人个人创作,其视野拓宽到现实人生。这标志着章 回小说文体的成熟。 (3)、清代初中期为章回小说的鼎盛时期,这一时 期章回小说的创作无论从内容到写法,都达到了相当 的高度,创造了章回小说史上不可企及的艺术典范。 (4)、清晚期以来为章回小说的衰微期,主要表现 在西洋小说写作技巧引进,传统章回小说写法渐次削 弱,其作品在分章叙事、分回立目的外壳下,原有的 特征渐渐失去,章回出现了变异。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第一节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一.宋元“说话”伎艺明代称为“说书”或“评话”。
(一)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间洪 便《清平山堂话本》。
1.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6集,每集又分上下两卷,每卷5种,共60种,故称《六十家小说》。
2.今仅残存29篇,其中24篇为《宝文堂书目》著录,一般认为其保存宋元明以来的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
(二)万历间书商熊龙峰刊印的话本小说,今存四种,1958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合在一起影印出版,定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一般认为《张生彩鸾灯传》是宋话本,《苏长公章台柳传》元,《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明。
(三)《京本通俗小说》含小说9种,1915年由缪荃孙刊行。
(四)“三言”之前话本小说主见于《清平山堂话本》和“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
二.“拟话本”:(一)概念:明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模仿“话本小说”样式而独立创作的新小说;从鲁迅起,一般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于“拟话本”类。
(二)冯梦龙,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
1.受李贽思想影响,成为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代表人物。
2.曾改编长篇小说《平妖传》《列国志》;纂辑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创作、改编传奇剧本十馀种,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编印民歌《挂枝儿》、《山歌》等。
3.“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1)《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通称。
(2)“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
①有的辑录宋元明以来旧本,但一般都作不同程度的修改;②也有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三言”的编纂及体例 三言” 关于“三言”的编纂与体例问题, 关于“三言”的编纂与体例问题,学术界的 认识是逐渐清晰起来的。 认识是逐渐清晰起来的。 三言”中冯梦龙自己创作的作品情况。 “三言”中冯梦龙自己创作的作品情况。 三言”的素材来源。谭正璧的《 “三言”的素材来源。谭正璧的《三言二拍 资料》是其本事考证方面集大成之作。 资料》是其本事考证方面集大成之作。 三言” 三、“三言”的思想内容 一般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归纳其内容。 一般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归纳其内容。 爱情题材的作品在“三言”中所占比重最大, 爱情题材的作品在“三言”中所占比重最大, 涉及的论文最多。 涉及的论文最多。 涉及与市民相关问题的研究。 涉及与市民相关问题的研究。
第四节
凌濛初及“二拍”研究 初及“二拍”
对凌濛初生平较早作系统研究的是叶德均,其 对凌濛初生平较早作系统研究的是叶德均, 凌濛初事迹系年》 对凌的名、 《凌濛初事迹系年》,对凌的名、字、号、 世系、历年行事、作品等均有所考证。 世系、历年行事、作品等均有所考证。 对凌濛初其人的评价,一般都较低。90年代后 对凌濛初其人的评价,一般都较低。90年代后 说法有所修正。 说法有所修正。 关于“二拍”的成书及该书的内容, 关于“二拍”的成书及该书的内容,学术界在 承认其为创作的同时,又多对其持否定态度。 承认其为创作的同时,又多对其持否定态度。 80年代以后,对“二拍”的评价有所提高, 80年代以后 年代以后, 二拍”的评价有所提高, 应该说这更接近“二拍”的实际。 应该说这更接近“二拍”的实际。一些学者 从思想意义、现实性、文学形式、小说意识、 从思想意义、现实性、文学形式、小说意识、 创作主题的变化等方面来论述“二拍” 创作主题的变化等方面来论述“二拍”的创 新。
四、“三言”的艺术性 三言” 1918年 胡适《论短篇小说》 1918年,胡适《论短篇小说》将《今古奇观》 今古奇观》 与明以前的小说, 与明以前的小说,尤其是唐人传奇作了比 肯定了其成就:第一, 较,肯定了其成就:第一,细节描写的加 第二,小说的布局、写生、结构、 强;第二,小说的布局、写生、结构、人 物刻画等都有大进步;第三, 物刻画等都有大进步;第三,运用接近于 现实主义的手法;第四,以白话代替文言。 现实主义的手法;第四,以白话代替文言。 有人论述了“三言”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有人论述了“三言”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二拍”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文人独立创作的 二拍” 白话短篇小说集。 二拍” 三言” 白话短篇小说集。“二拍”比“三言”更 贴近当时的现实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 贴近当时的现实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 其描写商人及经商活动的作品, 其描写商人及经商活动的作品,无论是题材 开拓,还是人物形象,或者主题思想等, 开拓,还是人物形象,或者主题思想等, 都是崭新的。 都是崭新的。 关于“三言” 二拍”的比较研究。 关于“三言”与“二拍”的比较研究。 关于《型世言》的研究情况。 关于《型世言》的研究情况。对作者陆云龙 的认定。 的认定。 三言、二拍、一型”三书并称的意义。 “三言、二拍、一型及“三言” 冯梦龙及“三言”研究
一、冯梦龙研究 郑振铎考证出“‘茂苑野史’ “‘茂苑野史 郑振铎考证出“‘茂苑野史’当是冯梦龙的 早年的笔名” 早年的笔名”。 容肇祖的长篇论文《 容肇祖的长篇论文《明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 是较早研究冯梦龙的重要论文。 述》,是较早研究冯梦龙的重要论文。 冯梦龙反封建启蒙思想及其文学观、小说观。 冯梦龙反封建启蒙思想及其文学观、小说观。 冯梦龙强调小说的通俗性。 冯梦龙强调小说的通俗性。 情教观的内涵。 情教观的内涵。
第二节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研究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剪灯三话”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剪灯三话”(瞿佑 剪灯新话》 李祯《剪灯馀话》 《剪灯新话》、李祯《剪灯馀话》、邵景 觅灯因话》 为代表。 詹《觅灯因话》)为代表。 20世纪上半叶,少有研究明代文言小说的。 20世纪上半叶 少有研究明代文言小说的。 世纪上半叶, 叶德均的《读明代传奇文七种》 叶德均的《读明代传奇文七种》是较早论 明代传奇小说的专题论文。 明代传奇小说的专题论文。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学者们论述了明代文言 20世纪下半叶以来 世纪下半叶以来, 短篇小说与唐人传奇、 聊斋志异》 短篇小说与唐人传奇、《聊斋志异》的关 与戏曲的关系,与拟话本小说的关系, 系,与戏曲的关系,与拟话本小说的关系, 对外影响以及特色等。 对外影响以及特色等。
第九章 明代短篇小说研究
第一节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研究概况
20世纪的明代短篇小说研究,首先是对资料 20世纪的明代短篇小说研究 世纪的明代短篇小说研究, 的挖掘、整理和刊布。 三言” 的挖掘、整理和刊布。如“三言”、“二 型世言》在清代几乎湮没无闻, 拍”及《型世言》在清代几乎湮没无闻, 20世纪初仍然如此,直至80年代才陆续发 20世纪初仍然如此 直至80年代才陆续发 世纪初仍然如此, 现和出版。 清平山堂话本》 现和出版。《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 俗小说》 熊龙峰刊小说四种》 俗小说》、《熊龙峰刊小说四种》也都如 此。 学者们分析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学者们分析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 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