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总论作物的分类PPT

0.6~2.5 暗中:﹤5
饱和光强 光合最适温度(℃) 蒸腾系数(g干重/kg水 分)
气孔张开 光呼吸 耐旱性
全日照1/2 15~25 450~950
白天 高,易测出 弱
无 30~47 250~350
白天 低,难测出 强
同C4植物 ≈35 18~125
晚上 低,难测出 极强
4.作物的分类
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稻、玉米等 粮食作物 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赤豆、蚕豆、豇豆等 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芋等 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苎麻、蕉麻、菠萝麻等 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蓖麻、红花等 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等 其他作物:烟草、茶叶、薄荷、咖啡、薰衣草等 饲料和绿肥:苜蓿、紫云英、草木樨、三叶草、雀麦草、红萍、水葫芦、水花生等
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1.了解作物的特征特性以及所需环境 2.掌握作物、环境和栽培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3.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
谢谢观看!
3.作物引种及引种原则
一、纬度相近的地区,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大。 二、对短日性植物而言, 南种北引时,由于生长季节内日照时间变长,将使作物生育期延迟,严重的甚至不能抽 穗开花结实,因此,宜引用较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弱的品种。 北种南引时,由于日照时间变短,温度变高,使作物加速发育,缩短生育期。如果生育 期太短,过多地影响了营养体的生长,将降低作物产量,因此宜选用晚熟品种或感光性较弱 的品种。 三、对长日性植物而言,
第三节 作物的多样性和作物分类
1
作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作物的驯化和创造 作物引种及引种原则
《作物栽培学》课件

移栽
1. 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和地点。 2. 保持幼苗的根系完整,避免损伤。 3. 给予适当的水分和营养,帮助幼苗适应
新环境。
管理与调控
1 施肥管理
根据作物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注意施肥时机和方式。
2 病虫害调控
定期检查和监测病虫害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3 灌溉调控
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进行灌溉调控。
《作物栽培学》PPT课件
一份精彩而易于理解的《作物栽培学》PPT课件,全方位分享作物栽培的基 本概念、生长发育过程、技术要点,以及种子播种、育苗、管理与调控等关 键内容。
课程介绍
本课程将介绍作物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作物的生命周期、生 长环境、栽培方法等,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作物栽培的重要性和基本原 理。
课程总结及展望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具备种植作物 的能力,并且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和发展相关领域。
作物栽培基本概念
生态环境
作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 分、温度和光照等环境要 素。
生长周期
从种子发芽到结果的完整 生命周期,包括营养生长 和生殖生长阶段。
品种选择
根据种植目的和环境条件 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品种。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
1
发芽与幼苗期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并生长为最初的幼苗。
2
营养生长期
植物不断吸收养分并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出叶片、茎和根系。
3
生殖生长期
植物开始开花和结果,形成种子以完成生命周期。
作物栽培技术要点
1 土壤管理
2 灌溉方法
保持土壤肥力,合理合适的灌 溉方法,如滴灌、喷灌或地下灌溉。
3 病虫害防治
作物栽培学ppt课件

作物栽培学 Crop Cultivation Sciense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
1
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 作物产品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作物产品
口粮
饲料
工业 原料
人类生活
.
生存
健康
生活水平
2
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粮食安全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问题。 农产品贸易是国际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 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因此:需要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提高竞争力。 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主要靠提高单产,增产提质要靠育种和栽培两个 途径来实现。 作物栽培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终途径。 因此:要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恩·依·瓦维洛夫等八大起源中心说。 (1).中国起源中心 (2).印度起源中心 (3).中亚起源中心 (4).近东起源中心 (5).地中海起源中心 (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 (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起源中 (8).南美起源中心
.
9
第一节 作物及其起源及分类和分布
三、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
2、作物起源中心
.
4
第一节 作物及其起源及分类和分布
一、作物的概念
地球上约有39万种植物,其中被人类所利用的植物大致在
2500~3000种以上,为人类所栽培的作物约有2300余种,
其中食用作物约900余种,经济作物约1000余种,饲料绿
肥作物约400余种。
作物从广义的概念来讲,它包括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
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
.
6
第一节 作物其及分类、起源和分布
二、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 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
(一)粮食作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
1
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 作物产品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作物产品
口粮
饲料
工业 原料
人类生活
.
生存
健康
生活水平
2
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粮食安全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问题。 农产品贸易是国际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 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因此:需要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提高竞争力。 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主要靠提高单产,增产提质要靠育种和栽培两个 途径来实现。 作物栽培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终途径。 因此:要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恩·依·瓦维洛夫等八大起源中心说。 (1).中国起源中心 (2).印度起源中心 (3).中亚起源中心 (4).近东起源中心 (5).地中海起源中心 (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 (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起源中 (8).南美起源中心
.
9
第一节 作物及其起源及分类和分布
三、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
2、作物起源中心
.
4
第一节 作物及其起源及分类和分布
一、作物的概念
地球上约有39万种植物,其中被人类所利用的植物大致在
2500~3000种以上,为人类所栽培的作物约有2300余种,
其中食用作物约900余种,经济作物约1000余种,饲料绿
肥作物约400余种。
作物从广义的概念来讲,它包括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
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
.
6
第一节 作物其及分类、起源和分布
二、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 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
(一)粮食作物
《作物栽培学概述》课件

6 采收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和杂草控制, 以保护农作物免受损害。
采收技术包括农作物的收割、加工和储存, 以确保农作物的质量和保存。
作物品种改良
1 品种改良的定义
2 品种改良的原则
品种改良是通过选择、 杂交和基因编辑等方法, 改良农作物的遗传特性。
品种改良的原则包括选 择优良基因、增加品种 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不 同环境等。
种子处理包括浸种、种衣和种子处理剂的 应用,以提高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土壤处理包括翻耕、改良和施肥等,以改 善土壤质量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 施肥技术
4 灌溉技术
施肥技术根据农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 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
灌溉技术确保农作物获得充足的水分,包 括灌溉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5 植保技术
结论
作物栽培学对于未来农业的发展至关 重要
通过研究和创新,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满足人类对食品的需求。
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适应未来 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物栽培学需要不断创新和 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作物栽培学概述》PPT 课件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的生产和管理的学科。它涵盖了气候、土壤、水分、 肥料和生物等要素,以及种子处理、植物保护和采收等技术。
什么是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的定义
作物栽培学研究了如何种植、养护和管理农作物,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
作物栽培学包括了气候、土壤、水分、肥料和生物等要素的研究,以及种子和农作物的生 长和发育过程。
土壤要素
土壤的质地、养分含量和 排水情况等都影响农作物 的种植和生长。
水分要素
适当的水分供应是农作物 正常生长的关键,包括灌 溉和排水等。
《作物栽培学绪论》课件

重要性
作物栽培学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满足人类需求,保障粮食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物栽培学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
传统农业阶段
以经验为基础,依靠耕作、施肥 、灌溉等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
近代农业阶段
随着生物学和化学的进步,开始深 入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需 求,出现了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延 续。
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阶段性
根据作物生长和发育的特点,将其划 分为不同的阶段,如萌发、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等。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作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 对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作物通过自身的生理和生化反应与环 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与环 境的相互作用。
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
总结词
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是指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生产目标,合理配置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例、面积 和布局,以提高农业生作物种植结构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气候变化、技术进步等。通过调整不 同作物的种植比例和布局,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方法
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方法,有效控制 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PART 04
作物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
REPORTING
作物种植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总结词
作物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内作物种植的组成、配置、排列及其相应技术措施的综合,是作物生产的 总体规划。
详细描述
作物种植制度的概念包括作物布局、种植方式、轮作换茬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作物种植制 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种植方式可分为连作和轮作,按照土地利用状况可分为单作、间作、混作和套种。
作物栽培学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满足人类需求,保障粮食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物栽培学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
传统农业阶段
以经验为基础,依靠耕作、施肥 、灌溉等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
近代农业阶段
随着生物学和化学的进步,开始深 入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需 求,出现了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延 续。
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阶段性
根据作物生长和发育的特点,将其划 分为不同的阶段,如萌发、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等。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作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 对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作物通过自身的生理和生化反应与环 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与环 境的相互作用。
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
总结词
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是指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生产目标,合理配置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例、面积 和布局,以提高农业生作物种植结构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气候变化、技术进步等。通过调整不 同作物的种植比例和布局,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方法
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方法,有效控制 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PART 04
作物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
REPORTING
作物种植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总结词
作物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内作物种植的组成、配置、排列及其相应技术措施的综合,是作物生产的 总体规划。
详细描述
作物种植制度的概念包括作物布局、种植方式、轮作换茬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作物种植制 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种植方式可分为连作和轮作,按照土地利用状况可分为单作、间作、混作和套种。
作物栽培PPT

(4)光照
需光性种子或喜光性种子,例如烟草、莴苣、杂草种子?? 需光性种子或喜光性种子,例如烟草、莴苣、杂草种子?? 或喜光性种子 需暗性或嫌光性种子,如番茄、茄子、瓜类、苋菜种子?? 需暗性或嫌光性种子,如番茄、茄子、瓜类、苋菜种子?? 或嫌光性种子 大多数大田作物种子的萌发不受光照的影响 红光可破除休眠,而蓝光尤其是远红外光却抑制种子萌发。 红光可破除休眠,而蓝光尤其是远红外光却抑制种子萌发。
第三章 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
作物栽培学总论
10
(4)延长种子寿命
为了防止小麦穗发芽 可用0 01% 马来酰肼(MH) 为了防止小麦穗发芽,可用0.01%~0.5%马来酰肼(MH)在收割 小麦穗发芽, 前20天喷施。但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严重下降。 20天喷施。但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严重下降。 天喷施 马铃薯谢花后,收获前25天左右,喷洒植株,可贮藏1年不发芽。 25天左右 马铃薯谢花后,收获前25天左右,喷洒植株,可贮藏1年不发芽。 谢花后 MH处理洋葱、蒜头有同样的效果 有同样的效果。 MH处理洋葱、蒜头有同样的效果。 处理洋葱 农民方法:马铃薯架藏,保持通风,可安全贮藏6个月。 农民方法:马铃薯架藏,保持通风,可安全贮藏6个月。
第三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第一节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建成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建成第三节作物的群体特征第四节作物的产量形成第五节作物的品质形成第三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作物栽培学总论2第二节作物器官建成一种子萌发1种子的概念农业生产种子
第三章 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
第一节 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 第二节 作物器官的建成 第三节 作物的群体特征 第四节 作物的产量形成 第五节 作物的品质形成
胚乳或子叶中贮藏丰富的养分, 胚乳或子叶中贮藏丰富的养分,有利于保证全苗和培育壮 因此,播种前必须精选种子。 苗。因此,播种前必须精选种子。
作物载培学ppt课件

当地上部4—6个伸长节间逐渐伸长始至成熟的一段生育时期。 稻穗一般在抽穗当天或第二天开始开花。全穗 开花顺序为主茎先开花,后各个分蘖依次开花。 一个稻穗自上部枝梗依次向下开放。先开的颖花 称强势花,后开的称弱势花,处于弱势部位的颖 花产生青米或不实粒的情况较多。
净。
(2) 催芽 催芽的方法有普通催芽,蒸气温室催芽,温床催芽,地窖催
芽,草囤催芽等。各种催芽技术都要求做到: 快— 3天内催好芽, 齐— 发芽率在90%以上; 匀— 种芽均匀一致, 壮—芽根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纯正。
催芽可分三个阶段:
高温破胸(露白)阶段
时间 谷种上堆或进温室至种胚突破谷 壳露白。 操作 浸好的谷种在45-50℃热水浸泡 10-15分钟后上堆或进温室,谷温保持在 38-40℃之间,经10-15小时,破胸率可达 90%以上。
小苗 3叶期以前移栽 中苗 3-5叶移栽 大苗 5叶期以上移栽
长江中下游机插秧苗形态素质
类型
大苗秧 中苗秧 小苗秧 (大田育秧) (工厂育秧) (工厂育秧)
播种量(kg/亩) 活动积温(℃) 苗 龄(天) 株 高(cm) 叶 片 数(片) 叶色 茎 基 宽(mm) 短 白 根(条) 百苗干重(g)
小,收获及时,有利于下茬作物抢耕、抢种。
3. 脱粒和干燥
一般粳稻较难脱粒,因此用人工收获或机械分别收 获时,多在运回晒场后用不同型号的半喂入或全喂入 脱粒机脱粒。籼稻较易脱粒,多在田间边割边脱粒。
四、直播稻
直播稻适合于水稻大面积机械化栽培。 在我国黑龙江省直播稻约占全国稻田总 面积的60%。此外内蒙古,新疆、吉林、 宁夏、河北及辽宁等省(区)也有直播稻 的栽培。
双季晚稻
应在施足基肥和适量早施分蘖肥(占总用肥量的25% 左右)的基础上,注意防止孕穗和抽穗期缺肥。
净。
(2) 催芽 催芽的方法有普通催芽,蒸气温室催芽,温床催芽,地窖催
芽,草囤催芽等。各种催芽技术都要求做到: 快— 3天内催好芽, 齐— 发芽率在90%以上; 匀— 种芽均匀一致, 壮—芽根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纯正。
催芽可分三个阶段:
高温破胸(露白)阶段
时间 谷种上堆或进温室至种胚突破谷 壳露白。 操作 浸好的谷种在45-50℃热水浸泡 10-15分钟后上堆或进温室,谷温保持在 38-40℃之间,经10-15小时,破胸率可达 90%以上。
小苗 3叶期以前移栽 中苗 3-5叶移栽 大苗 5叶期以上移栽
长江中下游机插秧苗形态素质
类型
大苗秧 中苗秧 小苗秧 (大田育秧) (工厂育秧) (工厂育秧)
播种量(kg/亩) 活动积温(℃) 苗 龄(天) 株 高(cm) 叶 片 数(片) 叶色 茎 基 宽(mm) 短 白 根(条) 百苗干重(g)
小,收获及时,有利于下茬作物抢耕、抢种。
3. 脱粒和干燥
一般粳稻较难脱粒,因此用人工收获或机械分别收 获时,多在运回晒场后用不同型号的半喂入或全喂入 脱粒机脱粒。籼稻较易脱粒,多在田间边割边脱粒。
四、直播稻
直播稻适合于水稻大面积机械化栽培。 在我国黑龙江省直播稻约占全国稻田总 面积的60%。此外内蒙古,新疆、吉林、 宁夏、河北及辽宁等省(区)也有直播稻 的栽培。
双季晚稻
应在施足基肥和适量早施分蘖肥(占总用肥量的25% 左右)的基础上,注意防止孕穗和抽穗期缺肥。
《作物栽培学》PPT课件

K肥: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合成转运,增强机 械组织和抗性〔寒\旱\病\倒〕;促花泌蜜引蜂传粉。
B肥:油菜是需B较多的作物,在蕾苔期和开花结果 期是临界期,缺B时易发生“花而不实〞。
苗期和蕾苔期为N\P\K需量最多时期,宜重施底肥早 施苗肥,酌情早施苔肥。
二、水分及其它
水分:出苗期田间持水量60—70%,苗期为70— 80%,蕾苔期70—85%〔是水分临界期〕,角果发 育期60—80%
芥菜型 株高中等,叶色深绿,叶缘有锯齿,苔茎叶有 柄不抱茎。常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结实率70%~80%。 角果短小,千粒重1.5~2.5g。耐贫瘠,低产。
白菜型 植株矮小,叶色淡绿,叶基部全抱茎。异花授 粉作物,自然异交率75%~95%。角果肥大,种皮粗 糙为褐、黄褐或黄色,千粒重3~6g。抗性差、不耐 肥、不稳产
〔四〕开花
花 油菜为总状花序,着生于主茎顶端的为主花序, 着生于分枝顶端的为分枝花序。每个花序轴上着生 许多单花。
开花顺序 全株中主花序最早开花,然后是一次分枝, 二次分枝等。一般由上部的一次分枝向下部的一次 分枝依次开场开花;一个花序由下向上依次开花。
始花期:全田有25%以上植株主茎花序开场开花。 盛花期:全田有75%以上植株花序开花。 终花期:全田有75%的花序完全谢花。 油菜主要靠昆虫传粉,风力也有一定传粉作用。
甘蓝型---欧洲 世界上重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产量居世界油料 的前3位,是我国传统油料作物 主要在冬季栽培,具有广泛的生产适应性。 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前三位的国家有中国、印度、 加拿大。
二、油菜的类型
甘蓝型 植株高壮,叶色蓝绿,苔茎叶无柄半抱茎。常 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结实率一般70%以上。种皮光滑 为黑或黑褐色,千粒重3.5g~4.5。抗性强、耐肥、 易高产
B肥:油菜是需B较多的作物,在蕾苔期和开花结果 期是临界期,缺B时易发生“花而不实〞。
苗期和蕾苔期为N\P\K需量最多时期,宜重施底肥早 施苗肥,酌情早施苔肥。
二、水分及其它
水分:出苗期田间持水量60—70%,苗期为70— 80%,蕾苔期70—85%〔是水分临界期〕,角果发 育期60—80%
芥菜型 株高中等,叶色深绿,叶缘有锯齿,苔茎叶有 柄不抱茎。常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结实率70%~80%。 角果短小,千粒重1.5~2.5g。耐贫瘠,低产。
白菜型 植株矮小,叶色淡绿,叶基部全抱茎。异花授 粉作物,自然异交率75%~95%。角果肥大,种皮粗 糙为褐、黄褐或黄色,千粒重3~6g。抗性差、不耐 肥、不稳产
〔四〕开花
花 油菜为总状花序,着生于主茎顶端的为主花序, 着生于分枝顶端的为分枝花序。每个花序轴上着生 许多单花。
开花顺序 全株中主花序最早开花,然后是一次分枝, 二次分枝等。一般由上部的一次分枝向下部的一次 分枝依次开场开花;一个花序由下向上依次开花。
始花期:全田有25%以上植株主茎花序开场开花。 盛花期:全田有75%以上植株花序开花。 终花期:全田有75%的花序完全谢花。 油菜主要靠昆虫传粉,风力也有一定传粉作用。
甘蓝型---欧洲 世界上重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产量居世界油料 的前3位,是我国传统油料作物 主要在冬季栽培,具有广泛的生产适应性。 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前三位的国家有中国、印度、 加拿大。
二、油菜的类型
甘蓝型 植株高壮,叶色蓝绿,苔茎叶无柄半抱茎。常 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结实率一般70%以上。种皮光滑 为黑或黑褐色,千粒重3.5g~4.5。抗性强、耐肥、 易高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
3.7 苗床管理
温度及灾害管理:防晴天高温、防大风揭膜、 防大雨冲厢
水分管理:根据需求管好水分,以水调温、调 肥
病虫管理:旱田育苗防病策略,移栽前的防治 间苗、定苗: 肥料管理:送嫁肥、断奶肥 适宜的密度与苗龄:水稻为叶龄指数40-50%、
棉花2-4叶。水稻分成乳苗、小苗、中苗、大苗
.
27
推荐施肥技术与施肥量(3)
肥料需求量=(作物总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 (肥料中该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作物总吸收量=目标产量×每千克产量养分需要量) 每千克产量养分需要量:产品测定 土壤供肥量:农作物产量与供肥量的相关关系求得,
水稻59-84% 肥料利用率:目前N30-40%;P10-25%;K40-60%.
3.8.4 影响肥效因素
气候:温度、光照、水分 土壤:pH、土壤供肥、保肥性 土壤有害物
.
24
3.8.5 施肥时期
营养临界期:需求总量不大、但很关键,该时期发 生缺乏后后果严重,一般在前中期
最大效率期:需求量和吸收速度均很大的时期。一 般在作物生育中期。
.
25
推荐施肥技术与施肥量(1)
由此计算,水稻亩产700kg,需要施多少纯氮?
.
28
3.8.6 肥料种类及其性质
1、有机肥: 种类有:… 特点有:… 施肥要点有:…
2、化学肥料:种类有:… 特点有:… 施肥要点有:…
3、微生物肥料:根瘤菌、抗生菌、磷细菌和钾细菌 等。
.
29
3.8.7 施肥的技术原则
①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两者配合使用 ②以基肥为主 ③以深施为主 ④各种施用方法配合使用
.
10
.
11
3.田间技术
田间技术包括作物生长在田间时段,作物栽培 所采取的全部操作性技术。
主要包括:整田,播种,育苗,肥、水管理, 杂草及病虫防除,收获、贮藏以及其它特殊技术。
.
12
3.1 播种技术
种子质量与种子清选、处理 种子质量主要包括种子活力(发芽率与发芽势)
与纯度,将极大地影响到栽培实施的成败。不同作 物种子的发芽率要求不同(教材141页)。 种子清选:风选、水选。 种子处理:晒种、消毒:1%石灰水、药剂浸种(强 氧精)、药剂拌种(多菌灵、托布津…)、浸种催 芽技术。
.
3
.
4
栽培过程与栽培技术
.
5
(一)作物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技术 2.生育诊断技术 3.田间技术 4.栽培模式
.Hale Waihona Puke 61.品种选择技术
1.1 品 种 特 性
产量潜力:作物现实产量与理论产量的差异。
熟性:早熟、中熟、迟熟(早、中、晚稻)
抗性:(抗病性、抗虫性)
环境适应性:抗涝、旱、热、冷等。
2、栽培制度:播期、秧龄、移栽期“三对口” 3、品种特性 4、病虫害 5、种植方式(直播和育苗移栽)
.
15
3.4播种方式
撒播 条播 穴播 精量播种
.
16
3.5 育苗移栽的意义
争取季节 培育壮苗 节约成本 缺点:移栽费工、根系较浅易倒伏
.
17
3.6 育苗方式
湿润育苗 阳畦育苗 营养钵育苗 旱育秧 无土育苗
.
32
3.9.1 几种作物全生育需水量
.
33
.
34
3.9.2 灌溉方式
地面灌溉:畦灌、沟灌、淹灌。 地下灌溉:采用暗管。 喷灌:采用喷灌设施。 滴灌:采用滴灌设施。消除了渠道渗漏和蒸发损失,
适合各种地形。
.
35
3.9.3 排水
排除地表和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使作物根系可以获 得更多的氧气的一种耕作措施。
.
30
3.8.8 施肥模式
全层一次性施肥法 V-字理论施肥法
.
31
3.9 灌溉与排水(Irrigation and drainage)
作物所需的水分成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都 以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来表示。
旱作物的叶面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称为作物 田间需水量。
蒸腾系数:作物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干物质所需水分 的倍数。
.
21
3.8.2 养分作用规律
必须营养元素的不可替代性 养分归还学说 最小养分律 报酬递减律 养分互作效应:协同与拮抗
.
22
3.8.3 施肥原则
培肥地力原则
协调平衡原则
增产与改善品质一致原则
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目前N30-40%;P1025%;K40-60%.
减少污染原则
.
23
品种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广适性、窄适性。
.
7
1.2 品种选择原则
当地耕作制度:茬口和季节的衔接 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条件 品种布局与搭配
.
8
2.生育诊断技术
采用综合的测量、测定手段对不同时期的苗 作出定性、定量评价,以便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
.
9
生育诊断一例:发根力测定与叶片诊断
推荐施肥 1)养分丰缺指标法,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再根据 作物相对产量将土壤肥力水平划分成不同等级,再 按不同等级提出施肥量; 2)养分平衡法,定产量水平,计算养分需求,测 定土壤养分含量加肥料进行平衡,再加一部分培肥 地力的肥料。
.
26
推荐施肥技术与施肥量(2)
植物营养诊断 作物生长诊断
(形态) 组织分析诊断
.
13
3.2 播种量
指单位面积上所播的种子重量,实质指苗床上 种子密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壤 肥力、作物种类与品种类型。
播种量=每公顷基本苗数/(每kg种子粒数×种子净 度(%) ×发芽率(%) ×田间出苗率(%))
田间出苗率 50-80%
.
14
3.3 播种期
1、气候条件:既要考虑播种起点条件,也要考虑其 它生育期条件。
第六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长江大学农学院
.
1
使用教材:曹卫星主编《作物栽培学总论》,
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参考教材:曹立勇、丁艳锋主编《作物栽培学》
日本,掘江武编著《作物栽培的基础》
农文协,2004年3月第一版
日本,掘江武主编《作物栽培学概论》
学时:
理论讲授 8学时
.
2
内容
品种选择技术 生育诊断技术 田间技术 模式化栽培技术
.
19
3.8 施肥技术:为何施肥?如何施肥?
养分及其作用规律 施肥原则 影响肥效的因素 养分临界期与最大效率期 施肥方法与施肥量 肥料种类及其施用
.
20
3.8.1 养分
元素的种类: 元素需求有16种,大量9种,微量7种,其它还有 特殊要求的,如硅。
本地主要肥料涉及如N、P、K、Zn、B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