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急性肠梗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外科急性肠梗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急性肠梗阻中医早有“关格”、“肠结”等类似肠梗阻的记载。

并认为本病以腑证为主,病机大凡为气、血、寒、热、湿、食、虫等原因引起脾失运化,胃失通降,以致肠道传输失职,痞塞不通,上则呕吐,下则便结,气郁腹中,辘辘肠鸣作响,出现痛、呕、胀、闭四大症状。

粘连性肠梗阻为中医中药治疗的主要对象。

由于肠梗阻病情急、变化快,必须手术治疗的应该尽快手术治疗,不能手术治疗的可以暂作保守治疗。

【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弄清痛、呕、胀、闭四大症状的具体情况。

如腹痛的发作时间、性质、部位;吐的次数、量,吐出物的颜色、气味;胀的部位;排气及大便情况等。

2 .详细检查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脱水等情况。

腹部检查应注意外形、肠型、有无外疝、腹肌紧张、压痛、肿块、鼓音或浊音范围、移动性浊音以及肠鸣音等情况。

3 .呕吐剧烈,完全无肛门排气及无大便者,常为完全性肠梗阻;偶有大便或肛门排气,但腹胀仍不缓解者,常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4 .早期出现频繁呕吐而腹胀不甚者,常为高位肠梗阻;腹胀较著,腹痛较剧,而呕吐出现较晚者,常为低位肠梗阻。

5 .早期出现休克,或梗阻过程中突然出现脉搏快、血压下降、血白细胞升高、发热者,或持续呕吐中出现粪样臭味内容者,或腹部出现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压痛点固定等情况者,均提示有肠绞窄之可能,应引起警惕。

6 .饭后或体位剧烈改变后突然发生的肠梗阻,而腹部似可触及肿块者,应考虑为肠扭转。

7 .婴儿哺乳期中,突然更换饮食后发生之肠梗阻伴有血便者,应考虑为肠套叠。

8 .如因胸、肺部严重炎症如胸膜炎、大叶性肺炎,以及腹腔炎症、脊髓损伤、神经官能症等所引起的肠梗阻,首先应考虑为动力性肠梗阻。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分型证治按可采取中药治疗的某些肠梗阻分型证治。

(1)瘀阻气结型;腹胀呕吐,腹痛呈阵发性,痛则攻撑难忍。

结阻在上呕吐频频;结阻在下腹胀较甚,便结无矢气。

此型常因手术后瘀血留滞所致,多见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治法:理气行瘀,润腑通降。

肠梗阻的诊疗及护理

肠梗阻的诊疗及护理

肠梗阻的诊疗及护理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的运行发生障碍、不能顺利通过肠道时称为肠梗阻,为腹部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肠梗阻可导致全身性生理紊乱,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这是所有肠梗阻的四大基本症状体征。

临床一般常见四种类型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性肠梗阻、肠套叠性肠梗阻、蛔虫堵塞性肠梗阻。

(一)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顾名思义,由于肠管粘连引起的梗阻。

大多数患者有腹部外科手术或妇科产科手术史,少部分为腹腔内感染如腹膜结核等所致。

可能为局部肠管间粘连,也可以是肠管与腹壁间粘连,或粘连带卡压肠管引起梗阻或肠扭转。

【主要表现】(1)病史:可有腹部手术史或腹腔内感染史。

(2)症状: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

可有排便排气停止,但因粘连性肠梗阻多数为部分性梗阻,故仍可有少量排便排气。

粘连性梗阻多可以自性缓解,但可再次反复多次发作。

(3)体征:检查可见腹部手术瘢痕,听诊有肠鸣音亢进,并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4)辅助检查:腹部X线透视检查可见液气平面。

血常规检验可有血红蛋白增高等血浓缩现象。

【治疗与护理】(1)就诊导向:须住院治疗。

(2)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主要措施为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营养支持等。

一般经过几天非手术治疗,梗阻往往可以缓解。

(3)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梗阻不能缓解者,可酌情进行粘连松解术、肠管排列或部分肠段切除术。

(4)护理措施:①非手术治疗者,主要措施为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营养支持等。

②手术治疗者,按手术要求给予手术前护理常规。

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卧床休息,术后禁饮食,并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二)肠扭转性肠梗阻肠扭转性肠梗阻,是指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造成的闭袢性肠梗阻。

肠扭转可为180°,也可为360°,甚至720°。

肠梗阻诊疗指南

肠梗阻诊疗指南

肠梗阻诊疗指南【病史采集】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为阵发性绞痛,腹中部较多见;绞窄性肠梗阻为剧烈的持续性腹腔痛;麻痹性肠梗阻腹痛不明显或持续性胀痛。

2.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频繁,吐出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膜梗阻呕吐出现迟,吐出物可呈粪样。

绞窄性梗阻呕吐物可为棕褐色或血性。

3.腹胀: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遍及全腹,结肠梗阻腹周膨胀显著,肠扭转等闭袢性梗阻腹隆起不对称。

4.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多不再排气排便;肠套叠、肠系肠血管栓塞可排出果酱样或血性粪便。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早期变化不明显,晚期可有脱水、酸中毒、感染和休克等表现,呼吸心脏功能障碍。

2.腹部检查:腹胀,可见肠形、肠蠕动波。

不同程度的压痛,绞窄性梗阻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可触及有压痛的肿块。

肠鸣音亢进,可听到气过水音或高调金属音,绞窄性肠梗阻晚期或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肛门指诊及腹股沟检查:肛诊注意有无包块、狭窄等,腹股沟有无腹外疝。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全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和血清Na+、K+、Cl-检验,呕吐物和粪便隐血试验。

2.X线检查:直立位或侧卧位透视或拍片。

怀疑肠套叠作空气灌肠,乙状结肠扭转或结肠肿瘤时可作钡剂灌肠。

【诊断】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和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肠鸣音亢进等,一般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明确:是机械性还是动力性梗阻,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梗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堵塞(肿瘤、肠蛔虫、粪便、异物、结石等)、肠套叠、腹内疝、嵌顿或绞窄性腹外疝、肠系膜血管栓塞。

【鉴别诊断】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

【治疗原则】解除梗阻,矫正全身生理紊乱。

1.非手术治疗:(1)适应证:1)单纯性机械性不完全性肠梗阻;2)单纯性机械性完全肠梗阻早期,如肠扭转、肠套叠等;3)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

2.治疗方法:(1)肠减压。

肠梗阻诊疗常规

肠梗阻诊疗常规

肠梗阻诊疗常规
一、诊断要点(一)梗阻 1、腹痛: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2、呕吐:高位梗阻者呕吐频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胆汁、肠液等,吐后腹痛减轻;低位梗阻者呕吐较少发生或较迟发生。

3、腹胀:小肠梗阻时脐周腹胀明显,结肠梗阻时腹周腹胀明显,两者比较以后者腹用较重。

4、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不完全性肠梗阻者仍可有少量排气或排便。

5、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早期压痛不明显,后期可有明显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肠吗亢进,可闻及气过水音,绞窄时肠吗减弱或消失。

6、血象:血细胞中性粒细胞汁数轻中度增多,显著升高时要警惕绞窄性肠梗阻。

7、腹平片:可见到多个阶梯状气液平面,结肠梗阻时可见到结肠腔明显扩张。

(二)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 1、部位:可分为小肠梗阻、结肠梗阻、高位性肠梗阻及低位性肠梗阻。

2、梗阻的程度:(1)完全性肠梗阻;(2)不完全性肠梗阻;(3)单纯性肠梗阻:肠壁无血运障碍;(4)狭窄性肠梗阻:肠壁有缺血、坏死,腹膜刺激征明显。

3、梗阻的原因:(1)肠扭转:青壮年好发,多见于饱食后运动;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人;(2)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3)粘连性肠梗阻:多有腹部手术史,偶见于结核性腹膜炎;(4)肠蛔虫:有不结饮食史;(5)肠道肿瘤:小结肿瘤、结肠肿瘤、肠系膜肿瘤及腹膜后肿瘤等,多有消耗体质、病程较长。

二、治疗常规 1、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2、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记24小时出入量; 3、酌情选用抗菌,预防合并感染;
4、保守治疗无效时采用手术探查,根据成因进行手术;
5、蛔虫性肠梗阻可口服花生油、乌梅汤等中药安蛔驱虫,止痛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急性肠梗阻诊疗常规

急性肠梗阻诊疗常规

急性肠梗阻
【诊断标准】
(一)症状
1.腹痛多为阵发性之绞痛。

2.恶心、呕吐梗阻部位越高,呕吐发生越早,且频繁。

若低位梗阻,早期可仅有恶晚期可吐出粪便样物。

3.腹胀依梗阻部位不同而定,高位者腹胀不显,低位者腹胀明显。

4.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注意在高位梗阻者,下段可有少量大便排出,但不排气。

5.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和休克。

(二)体征
1.视诊可见肠型和肠蠕动。

2.扪诊一般较软,具压痛,或可能摸到肿块。

3.叩诊呈鼓音,若腹腔内积液较多时有移动浊音存在。

4.听诊可听到振水音,气过水声,高调金属音等。

当肠绞窄或肠麻痹时,肠鸣音明显减弱或消失。

(三)直肠指诊直肠壶腹部有空虚感,或摸到肿块,注意指套有无血染。

(四) X 线检查立位腹透和腹部平片常可见阶梯状液平面。

疑有结肠梗阻者可作钡剂灌肠检查。

【治疗原则】
(一)保守治疗对麻痹性一部分单纯性肠梗阻有效。

1.胃肠减压。

2.体液及电解质补充,并及时纠正水电角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3.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二)手术治疗对绞窄性、完全性、外疝性、肿瘤性及血管性肠梗阻应首先考虑手术疗法。

手术方法以简便、快速、有效为原则,具体方法则根据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和病人全身情况决定。

有肠粘连松解术、肠部分切除、肠捷径吻合术等。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病因】1.肠管阻塞:如蛔虫团、粪块、异物等。

2.肠壁病变:如炎症、肿瘤、先天畸形等。

3.肠外病变:粘连束带压迫,腹外疝嵌顿,肿瘤压迫等。

4.肠管变形:如肠扭转,肠套叠等。

5.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如麻痹性肠梗阻(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弥漫性腹膜炎等病人发生),痉挛性肠梗阻(慢性铅中毒或肠道功能紊乱等病人)。

血管闭塞:如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6.原因不明的假性肠梗阻等。

【诊断】一、症状:痛、吐、胀、闭是各类急性肠梗阻共同四大症状。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多为阵发性绞痛,腹痛的同时,伴有高亢的肠鸣音。

腹痛的间歇间期缩短,或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可能为绞窄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多持续性胀痛。

2.呕吐:高位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吐出物为食物,胃液,胆汁,胰液等。

低位梗阻吐粪水。

若为血性,常表示肠管有血循环障碍。

3.腹胀:高位梗阻不明显或仅见到胃型,低位梗阻全腹膨胀,腹部隆起不均匀不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4.排气排便停止:梗阻发生后多数病人不再排气排便。

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粘液样粪便。

二、体征1.一般情况:(1)神志:一般神志是清醒的,病情危重时则出现精神萎靡,昏迷,甚至休克。

(2)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尿少甚至无尿。

2.腹部检查(1)视诊腹胀,需多次定期测量腹围,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2)触诊:单纯性肠梗阻,腹部可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绞窄性肠梗阻腹部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和固定的压痛。

(3)叩诊: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阳性。

(4)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若肠鸣音,突然减弱或消失说明肠坏死可能等。

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仔细检查双侧腹股沟部有无肿物,注意是否腹外疝引起肠梗阻。

4.直肠指诊应列为常规检查。

三、辅助检查1.化验室检查:(1)血液浓缩时,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升高,有腹膜炎时,白细胞及中性分类均升高。

急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与应急处理

急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与应急处理

电解质监测
密切监测血清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电解 质紊乱,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鼓励饮水
鼓励患者积极饮水,补充丢失的水分,促 进机体恢复。
疼痛管理的技巧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 止痛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和阿片类药物。
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 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疼痛体验 。
监测患者情况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 计数等指标,并及时调整抗生 素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细菌 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最佳 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其他治疗措施
除了抗生素治疗外,还需采取 其他措施,如保持液体平衡、 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以提 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康复速度。
液体平衡的监测与调理
液体输入监测
严格监测输入液体的量和速度,及时调整 输液方案,确保患者的液体平衡。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腹部B超等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肠道疾病, 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综合诊疗
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多学科协作才能有效地 进行。消化内科、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专业医生共同参与,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信息共享
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手术操作,例如,肠吻合器、肠钳等。
术中处理的关键步骤
细致的病灶探查
准确识别肠梗阻部位和原因,避免误诊漏诊,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肠管的减压和复位
轻柔地解除肠梗阻,尽量减少对肠管的损伤,并根据情况进行肠吻合或造瘘。
腹腔引流和止血
有效排除腹腔积液,控制出血,防止感染,并根据情况进行肠道重建。

肠梗阻症状治疗和预防的综合指南

肠梗阻症状治疗和预防的综合指南

肠梗阻症状治疗和预防的综合指南肠梗阻是指由于肠道阻塞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的疾病。

它可分为机械性和功能性两种类型。

机械性肠梗阻通常由肿瘤、粘连、炎症或畸形等引起,而功能性肠梗阻则是由于肠道肌肉运动异常引起的。

无论是机械性还是功能性肠梗阻,都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因此及时的治疗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一、症状1. 腹痛:肠梗阻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剧烈的腹痛,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可伴有腹胀、胃涨等不适感。

2.呕吐:肠梗阻时,由于肠道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会引起恶心和呕吐。

呕吐物可能含有胃液、胆汁或粪便,并经常具有恶臭。

3.便秘或腹泻:肠梗阻导致肠腔内压力增加,会影响粪便的正常排出。

在机械性肠梗阻中,梗阻位于大肠时可引起便秘,而位于小肠时则可导致腹泻。

4.腹部包块:在慢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中,会有腹部包块的出现。

这是由于肠管长时间受到压迫而形成的。

二、治疗1.非手术治疗:对于功能性肠梗阻和较轻的机械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这包括使用消炎药物和止痛药物来减轻炎症和痛苦。

同时,保持充分的水分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防治脱水。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手术的目标是消除肠道梗阻源,恢复肠道通畅。

常见的手术包括结肠切除术、小肠切除术以及粘连松解术等。

手术治疗前后的护理和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三、预防1.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预防肠梗阻是非常重要的。

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和顺畅排便。

同时减少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肠道负担。

2.注意药物使用:某些药物使用不当也会引起肠道功能障碍,从而增加患肠梗阻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医嘱,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3.积极治疗病因:有一些与肠梗阻相关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及时治疗这些病因性疾病可以有效预防继发性肠梗阻的发生。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胃肠道的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肠梗阻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概述】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病症。

肠梗阻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还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肠梗阻按发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分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

又可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两类。

【临床表现】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发生时,由于梗阻部位以上强烈肠蠕动,表现为阵发性绞痛。

如果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以致成为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则应该警惕可能是绞窄型肠梗阻的表现。

2.呕吐高位肠梗阻时呕吐频繁,吐出物主要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迟而少,呕吐物可呈粪样。

呕吐物如呈棕褐色或血性,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

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多呈溢出性。

3.腹胀一般梗阻发生一段时间后出现,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4.停止排气排便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则可排出血性黏液样粪便。

5.腹部膨隆,可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

6.单纯性肠梗阻可有压痛,无腹膜刺激征。

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及腹膜刺激征。

7.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

8.机械性肠梗阻肠呜音亢进,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9.由于失水和血液浓缩,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都可增高。

10.呕吐物和大便检查若有潜血阳性应警惕肠管有血运障碍。

11.生化检查和血气分析可以了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状态。

12.X线检查可见气胀肠袢和液平面。

【诊断要点】
1.是否有肠梗阻存在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以及肠鸣音变化与X线检查,肠梗阻的诊断一般不难。

2.是机械性梗阻还是麻痹性梗阻前者多须手术,后者常不必手术,故鉴别十分重要。

3.是单纯性梗阻还是绞窄性梗阻有下列临床表现者应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
(1)腹痛剧烈,发作急骤,在阵发性疼痛间歇期,仍有持续性腹痛。

(2)病程早期即出现休克.并逐渐加重,或经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

(3)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脉搏和白细胞计数在观察下有升高趋势。

(4)呕吐出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腹腔穿刺吸出血性液体。

(5)腹胀不对称,腹部可触及压痛的肠袢。

4.是小肠梗阻还是结肠梗阻
5.是部分性还是完全性肠梗阻
6.梗阻的原因是什么
【治疗方案及原则】
1.胃肠减压。

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液循环。

2.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输液所需容量和种类须根据呕吐情况、缺水体征、血液浓缩程度、尿排出量和比重,并结合血清钾、钠、氯和血气分析监测结果而定。

3.防治感染。

应用抗肠道细菌,包括抗厌氧菌的抗生素。

4.伴有休克时积极抗休克治疗。

5.经过保守治疗,排除麻痹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导致的肠梗阻,肠梗阻症状仍未见缓解者,需手术治疗。

6.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和肠鸣音改变。

【处置】
1.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病情和患者的全身情况。

2.必要做胃肠减压以改善梗阻部位以上肠段的血液循环,纠正肠梗阻所引起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以及控制感染等。

【注意】
1.积极的保守治疗,无论在单纯性肠梗阻还是在绞窄性肠梗
阻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在肠梗阻诊断过程中必须辨明以下问题:是否有肠梗阻,是机械性还是动力性梗阻,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高位还是低位梗阻,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梗阻,是什么原因引起梗阻。

3.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争取在肠坏死以前解除梗阻,恢复肠管血液循环,正确判断肠管的生机十分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