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一古籍:《中国古代谚语词典 》时政类!
由《中国成语大辞典》看汉语中的三字格成语

由《中国成语大辞典》看汉语中的三字格成语张鑫【摘要】通常我们认为成语仅仅局限于四字格,但四言并不是成语的本质特征,成语中不乏三字的例子,并且三字格成语有言简意赅、表现力强等优点,因而应重视三字格成语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文章主要在搜集、整理三字格成语的基础上,简要说明界限不清的三字格成语、词和惯用语在区分时应注意的问题,并选取收录标准较为严格的《中国成语大辞典》作为取材对象,对其中的73个三字格成语从来源、形式、意义、内部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期刊名称】《邢台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3页(P112-113,119)【关键词】三字格;成语;中国成语大辞典【作者】张鑫【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日益增多,在造词活动中,三音节词的数量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
然而三音节词的研究却并不充分,其中三音节成语(通常称为“三字格成语”)因数量有限而受到冷落,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
但三字格成语比四字格成语甚至多字成语更凝练,更能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因此,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并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三字格成语的搜集与统计汉语成语以四字格为典型形式,但四言并不是成语的本质特征,不能将三字格成语排除在成语的研究范围之外,应承认其存在。
但三字格成语的搜集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
据笔者统计,《成语大辞典》(《成语大辞典》编委会编,商务印书馆,2004.10版)收成语17000余条,三字成语只有27条。
而《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8版)收成语18000余条,仅有三字格成语(包括三音节成语)73个。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刘洁修主编,开明出版社,2009.12版)收成语五万余条(包括主条、次主条、副条),其中三字成语作为主条的共有165个,其他的次主条和副条虽然也有数百个,但都是主条在运用中的省略形式或变体。
中国古代谚语词典

中国古代谚语词典《中国古代谚语词典》1.时政类为政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
|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善人在患,弗救不祥;恶人在位,不去亦不祥|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
|一傮情,二傮例。
|社鼠不可熏去。
|舐糠及米。
|前车覆,后车戒。
|不知为吏,视已成事。
|...更多执法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千金不死,百金不刑。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杀人刖足,亦皆有礼。
|捉贼须捉赃,捉奸须捉双。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小儿犯罪,罪坐家长。
|人命关天。
|死无对证。
|明有王法,暗有神灵。
|人命大如天。
|一人造反,九族同诛。
|善猪恶拿。
|告人死罪得死罪。
|只有错捉,没有错放。
|贼口出圣旨。
|官无悔笔,罪不重科。
|...更多君臣知臣莫若君。
|臣一主二。
|嬖女不敝席,宠臣不敝轩。
|疠人怜王。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
|护家之狗,盗贼所恶。
|家贫显孝子,国难识忠臣。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上明不知下暗。
|上不紧则下慢。
|拐米倒做了仓官。
|闲时故把忠臣慢,差时不听忠臣谏,危时却要忠臣干|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朝廷不可一日无君。
|皇帝身上也有三个御虱。
|...更多官吏县官漫漫,冤死者半。
|官不威,牙爪威。
|官清民自安。
|官清司吏瘦。
|官官相为。
|仓廒府库,抹着便富。
|饿狼口里夺脆骨,乞儿碗底觅残羹。
历史同步学早读材料

历史同步学早读材料
历史同步学早读材料推荐如下供参考:
一、《史记》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最重要的史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代表作之一。
它由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通过阅读《史记》,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探究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又一重要作品。
它由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司马光所主持编纂,是一部全面、系统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巨著。
全书按年代顺序,记述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史。
通过阅读《资治通鉴》,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探究历史的演变和规律,同时也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风貌。
在早读材料中,可以选取《史记》和《资治通鉴》中的重要篇章或事件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结合历史同步学的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中国古代史中的谚语

中国古代史中的谚语
中国古代史中蕴含了丰富的谚语文化,这些谚语往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理和经验教训。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代谚语:
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出自《论语·卫灵公》,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计划和考虑,就会遭遇眼前的困扰和麻烦。
2.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出自《华夏古典文学》,讲述了边塞老人丢失了一匹马,邻居觉得不幸,但不久失而复得,还带回了许多好马,说明坏事未必不转为好事。
3.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 出自《战国策·秦策》,意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能够克服艰难险阻。
4.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出自《韩非子·喻老》,警示人们即便是小问题也不应该忽视,否则可能导致大灾难。
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意思是了解自己和敌人,那么任何战斗都不会失败。
6.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出自《论语·述而》,表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向周围的人学习他们的长处。
7.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 出自《论语·颜渊》,强调说话要谨慎,一旦说出口的话就无法收回。
8.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出自《淮南子·说林训》,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给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如何
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些谚语不仅在古代被广泛传颂,而且至今仍然具有启迪作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谣谚文化史

中国古代谣谚文化史
中国古代谣谚文化史部分内容如下:
“文选烂,秀才半”,意思是说:熟读《文选》(一部古代文学经典)的人,只能算半个秀才。
这则谚语反映了南宋时期文风转变后,学者对“苏氏文章”(苏轼、苏辙、苏洵的文学主张)的推崇。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意思是说:做人不要去从军,做铁也不要去做针。
这则谚语反映了北宋时期对军人的轻视和对从军的抵触。
“闽蜀同风,腹中有虫”,意思是说:福建和四川的风俗相同,肚子里都有虫子(暗指贪官污吏)。
这则谚语反映了古代对贪官污吏的痛恨。
《俗语大词典》中植物相关俗语的类型及生物学归类分析

?$!%=0?"
合计
5%"#0
/?0!5=5""
表 !! % 表明#植物相关的俗语在谚语%惯用语和歇后 语这 " 类 俗 语 中 的 比 例 依 次 为 5=#F@%%=&/@ 和 %=0?@#所占比例均较低$ 总体上看#植物相关的俗语 共计有 /?0 条!3电子资源"#占总词条数 5%"#0 条的 5=5"@$ 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尔雅0 中植物相关词 条的比例!%#=$?@"#也低于地方性方言志书中植物 相关词条!"@ A/@"&/'$ 其原因可能在于#俗语大多 来源于群众生活#而我国植物种类繁多#有 " 万余种#
!!俗语也称俗谚%俗言%恒言%常语%俚语#是流行于 群众中的通俗习用语#通常易于为广大群众接受$ 汉 语俗语历史悠久!最早见于先秦时期"%来源广泛#并 且通常口语化#因此它具有形象%精炼%富有情趣%通俗 易懂%表现力强等特点&%'$ 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 要物质基础#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因此 植物名称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俗语中都有不同程 度的使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结合运用与 植物相关的成语%诗词和地名外&5#"' #也特别注重 与 植 物相关的俗语运用#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 文利用/俗语大词典0#统计分析了植物相关俗语的类 型及其占比#并且运用现代植物学知识对这些俗语进 行了生物学归类分析$ !"俗语大词典 中植物相关俗语收录类型的比例 分析
环面观出现在显微镜下$ 壳面边缘有一列小刺与细胞贯
壳轴平行伸出为刺冠$ 适温范围广#近海分布$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出处和含义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出处和含义作者:杨磊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8年第12期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下文简称为《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日积月累”模块中提出一则谚语警句:“一日无书,百事荒芜”,[1]注明谚语提出者为陈寿;称与之配合使用的《课本背后的名言故事》(下文简称《名言故事》)一书进而将该谚语出处认定为陈寿的《三国志》,并释义为“只要一天没有看到书,就没有心情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2]《语文》没有对该谚语意义进行解释,但该教材第一组的主题是“读书”,且该模块“日积月累”的其他名言警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都是关于读书的主题,可以推定,此处编者也将“一日无书”的“书”也理解为了“读书”。
我们认为,将该谚语的出处定为陈寿以及说出自其《三国志》存疑;对“一日无书”的“书”解释为“读书”,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解释,是对该谚语本意的误会。
这种解释在网络上已十分流行,甚至很多中小学师生进行“读书”主题作文时,也时常引用该谚语来说明读书的重要。
可见误会已经相当普遍,因此有必要溯源正本。
一、“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出处“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是否如《语文》和《名言故事》所说出自陈寿甚或其《三国志》,存疑。
笔者翻检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第1版的点校本《三国志》,没有找到该句。
通过翻阅纸质文献和运用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哲学书电子书计划”“国学大师”等进行检索,也没有发现该条谚语。
并且,在翻检纸质文献以及检索以上的数据库中,也没有发现对于该谚语释义、题解、集解、正义、注引等信息,有待查证。
通过检索文献,我们找到一条与之接近的谚语“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最早见于《魏书·李彪列传》李彪“上书世宗表”中:唯我皇魏之奄有中华也,岁越百龄,年几十纪。
太祖以弗违开基,武皇以奉时拓业;虎啸域中,龙飞宇外,小往大来,品物咸亨。
国内专门语文字、词典

词典研究专题(3):专门类词典简介【国内专门语文字、词典】《语助》虚词在古代称为“词”、“辞”、“语助”、“语辞”、“虚字”。
一般认为,元代卢以纬编纂的《语助》是最早专门解释虚词的著作。
《词诠》《词诠》(杨树达著,商务印书馆,1928),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第2版,1978年重印。
本书收录常见的虚词以及一部分代名词、动词、副词等,对每一类词,先注出词性,然后解释词义、用法,后举例证明。
《词诠》释义清晰,例证丰富,是查找古汉语虚词最重要的工具书。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何乐士等编,北京出版社1985年出版。
本书收录古汉语虚词630多个,复音虚词和固定词组660多条。
对每一词语,标注读音、词性,解释意义与用法,并列举书证。
本书收录了较多的复音虚词,弥补了其他字典只收单音虚词的缺陷。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
主要收录现代汉语虚词,也酌收近代汉语虚词。
共收单音虚词762条,复音虚词491条,惯用词组289条,固定格式313条,合计共1855条。
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对每一词条,从用法、意义、举例等方面加以说明。
有的词条设有“辨析”,用来辨析该词语与其他有关词语的差异、古今用法或意义的差异,以及其他需要辨析的内容其他查考古汉语虚词。
查考古汉语虚词还可以使用《助字辨略》(清代刘淇撰、章锡琛校注,中华书局,1954)、《经传释词》(附补及再补)(清代王引之撰、孙经世补,中华书局,1954)、《古书虚字集释》(斐学海编著,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文言虚字》(吕叔湘著,新知识出版社,1957)、《文言虚词》(杨伯峻著,中华书局,1965)、《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等书。
查考现代汉语虚词查考现代汉语虚词,可用《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编,商务印书馆,19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一古籍:《中国古代谚语词典》时政类!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画地为狱议不人,刻木为吏期不对。
|廷尉狱,平如砥——有钱生,无钱死。
|老吏抱案死。
|一字人公门,九牛曳不出。
|一日官司十日打。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公人见钱,犹如苍蝇见血。
|无谎不成状。
|公门里好修行。
|衙门的钱,下水的船。
|一场官司一场火,任你好汉没处躲。
|一紧,二慢,三罢休。
|一事到官,十室牵缠;一人入狱,一家尽哭。
|2.社交类交往不知其人,视其友。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百心不可交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此辈只堪林下见,不宜引入画堂前。
|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秀才人情纸半张。
|行下春风望夏雨。
|恩不放债。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
|千里投名,万里投主。
|人情,人情,在人情愿。
|鸡儿不吃无工之食。
|求只求张良,拜只拜韩信。
|不结子花休要种,无义之人不可交。
|君子不吃无名之食。
|人面咫尺,心隔千里。
|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一条跳板上走路。
|...更多处事高下在心。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时无赭,浇黄土。
|何以服很? 莫若听之。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抽薪止沸,翦草除根。
|一不做,二不休。
|鸬鹚不打脚下塘|贼去后关门。
|火烧眉毛,且顾眼前。
|依样画葫芦。
|冤有头,债有主。
|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好事不在忙里。
|已装不卸,泼水难收。
|千求不如一吓。
|好马不吃回头草。
|...更多讽劝觥饭不及壶飧。
|不行其野,不违其马。
|迟是疾,疾是迟。
|外头赶兔,屋里失獐。
|飏下屠刀,立地成佛。
|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一鉤丝能得几时络?|大虫口中夺脆骨,骊龙颌下取明珠。
|见钟不打,更去炼铜。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
|尖担两头脱。
|上肩容易下肩难。
|休将我语同他语,未必他心似我心。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按牛头吃不得草。
|热心闲管招非,冷眼无些烦恼。
|蜻蜓撼铁树。
|起头容易结梢难。
|大嚼多噎,大走多蹶。
|...更多待人祭神如神在。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何以罚,与以夺;何以怒,许不与。
|谷千驽,不如养一驴。
|谷驽养虎,大无益也。
|知人未易,人未易知。
|心去意难留,留下结冤仇。
|贵人多忘。
|三日不见面,不作旧时看。
|对马牛而诵经。
|对牛弹琴,不入牛耳。
|大斧斫了手摩挲。
|瞋人易得丑。
|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
|前小人,后君子。
|老米饭捏杀不成团。
|远来和尚好看经。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更多世情作舍道边,三年不成。
|相马以舆,相士以居。
|人之相去,如九牛毛。
|钱无耳,可使鬼。
|处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砖儿何厚,瓦儿何薄。
|一传十,十传百。
|井深槐树粗,街阔人义疏。
|菱角磨作鸡头。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只重衣衫不重人。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人心不似长流水。
|一分钱买一分情。
|人情似纸,世事如棋。
|从来好事多磨折。
|钱亲人不亲。
|遥指空中雁做羹。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钱聚如兄,钱散如奔。
|...更多3.事理类知行不索,何获?|三折肱知为良医。
|黍稷无成,不能为荣;黍不为黍,不能蕃庑;稷不为|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百闻不如一见。
|不人虎穴,不得虎子。
|智如禹汤,不如常耕。
|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肉味美,对屠|子不夜行,则安知道上有夜行人?|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
|便重不便轻。
|不在被中眠,安知被无边。
|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
|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
|不钻不穴,不道不知。
|蛇钻窟洞蛇知道。
|夏虫不可语冰。
|前人踬,后人戒。
|井底蛤蟆没见什么天日。
|...更多真伪有理不在声高。
|千虚不博一实。
|白纸上写着黑字。
|是真难灭,是假易除。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
|真人面前说不得假话,旱地上打不得拍浮。
|理直千人必往,心亏寸步难行。
|一日卖得三个假,三日卖不得一个真。
|说真方,卖假药。
|犯夜倒拿住巡更的。
|三人抬不过个“理”字去。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驴头不对马嘴。
|主客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死马当作活马医。
|当局称迷,旁观必审。
|不善操舟,而恶河之曲。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死狗扶不上墙。
|早晨栽下树,到晚要乘凉。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石灰布袋,到处留迹。
|因果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杀君马者,路旁儿也。
|金石有声,不扣不鸣;箫管有音,不吹不声。
|水涨船高,泥多佛大。
|不说不笑,不打不叫。
|种谷得谷,种麻得麻。
|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风不摇,树不动。
|钟不扣不鸣,鼓不打不响。
|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胡荽不结瓜,菽根不产麻。
|盐打怎么咸,醋打怎么酸。
|无风不起浪。
|条件井泥不食,旧井无禽|中河失船,一壶千金。
|水浅不容大舟。
|井中无大鱼也,新林无长木也。
|无针不引线。
|巧媳妇做不得没面馎饦。
|不哭的孩儿,谁抱不得。
|没酒没浆,不成道场。
|冰不掿不寒,木不钻不着,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有尺水,行尺船。
|螺蛳壳里做道场。
|热灶那怕湿柴。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4.修身类为公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官仓喝雀,犹是向公。
|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
|灭烛看家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救人须救急,施人须当厄。
|送佛送到西天。
|有枣儿也得一竿子,没枣儿也得一竿子。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人管天下事。
|述志死而不朽。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以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有志者事竟成。
|驽马恋栈豆。
|猛虎不处卑势,鸷鸟不立垂枝。
|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身穷心不穷。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不到乌江未肯休。
|心坚石也穿。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
|天不生无禄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破蒸笼不盛气。
|有智不在年高。
|皇天不负好心人,皇天不负苦心人。
|不到黄河心不死。
|...更多律己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祸不好,不能为祸。
|论不修心,议不累物,仁不轻绝,智不简功。
|治秽养苗,无使莠骄;刬荆翦棘,无使涂塞。
|君子重袭,小人无由人;正人十倍,邪辟无由|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
|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己是而彼非,不当与非争;己非而彼是,不当与非平|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上梁不正下梁歪。
|吃拳何似打拳时。
|自屎不觉臭。
|泥里倒,泥里起。
|只说獐过鹿过,可不说麂过。
|人无刚骨. 安身不牢。
|死了王屠,连毛吃猪。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更多磊落居者无载,行者无埋。
|日间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心不负人,面无愧色。
|明人不做暗事。
|吃明不吃暗。
|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
|做着不避,避着不做。
|大虫不吃伏肉。
|好汉子不赶乏兔儿。
|当面鼓,对面锣。
|一人做事一人当。
|偷来的锣鼓儿敲不得。
|一语撞倒墙。
|心正不怕影儿邪,脚正不怕倒踏鞋。
|人直不富,港直不深。
|荣辱人貌荣名,岂有既乎!|诚无垢,思无辱。
|贤者容不辱。
|知足不辱,如不知足,则失所欲。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争气不争财。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
|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
|香香喷喷在家里,臭臭烘烘在外头。
|人人有面,树树有皮。
|恶名儿难揭,好名儿难得。
|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
|士可杀而不可辱。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
|丑人多作怪。
|5.生活类起居昼有所思,夜梦其事。
|朝生暮孙。
|贼无历底中道回。
|白头花钿满面,不若徐妃半妆。
|盗虽小人,智过君子。
|蚊有昏市。
|心安茅屋稳。
|饥梳头,饱洗澡。
|家有竹鸡啼,白蚁化为泥。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贼人心虚。
|偷得爷钱没处使。
|囚人梦赦,渴人梦浆。
|梦是心头想,喷涕鼻子痒。
|若要俏,带三分孝。
|朝喂猫,夜喂狗。
|男要俏,一身皂。
|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
|保健心则不竞,何惮于病?|田父可坐杀。
|病从口人,祸从口出。
|眼不见为净。
|小儿欲得安,无过饥与寒。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日食三餐,夜眠一觉,无量寿佛。
|急脱急着,胜如服药|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绵袄冻成病。
|饮食不节,杀人倾刻。
|酒乱性,色迷人。
|酒是烧身焇焰,色为割肉钢刀。
|心宽出少年。
|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
|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多衣多寒,少衣薄寒。
|牙齿不擢不松,耳朵不挖不聋。
|人寿老将知而耄及之。
|虽有神药,不如少年;虽有珠玉,不如金钱。
|人生百岁,七十者稀。
|眉毫不如耳毫,耳亳不如老饕。
|未归三尺土,难保百年身;已归三尺土,难保|除死无大灾。
|宁有屈死,没有冤生。
|黄梅不落青梅落。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老健春寒秋后热。
|剑老无芒,人老无刚。
|三十不荣,四十不富,五十看看寻死路。
|出外十里,为风雨计;出外百里,为寒暑计;出外千|五十里外不带伞,好大胆;五十岁后不买板,好大胆|上床脱屣,不知生死。
|憨头郎儿增福延寿。
|嗜好其益如毫,其损如刀。
|眼饱不觉身饥。
|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断酒白首,??糟而|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醉是醒时言。
|酒病酒药医。
|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一尺布,不遮风;一碗酒,暖烘烘,半夜里做号寒虫|吃酒不言公务事。
|饮酒不醉,甚于活埋。
|盛怒不可饮酒。
|久赌无胜家。
|饮食冬日饮汤,夏日饮水。
|四足之美有麃,两足之美有|宁去累世宅,不去|苦如薏。
|愚者得哀家梨必蒸食。
|王母甘桃,食之解劳。
|八月韭,佛开口。
|长腰粳米,缩头鳊鱼。
|磨油拌生菜,呷醋咬陈姜。
|羊羹虽美,众口难调。
|宁可弃我三亩稻,不可弃我鳘鱼脑。
|油麻子胀眼睛花。
|舍命吃河豚。
|饥食荔枝,饱食黄皮。
|珍馐百味,一饱便休;只有私房路,那有私房|盐筋醋力。
|人无根本,水食为命。
|多食马兰,少食芥蓝。
|山食鹧鸪獐,海食马鲛鲳。
|秋冬食獐,春夏食羊。
|...更多6.家庭类齐家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踬马破车,恶妇破家。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家丑不可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