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词类活用新人教版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字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借代手法总结

今:试卷 古:呆呆的样子
2.佁然不动 今:沉静的样子
词类活用: 1.下见小潭 n.—状语,在下面 2.皆若空游 n.—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n.—状语,像北斗 七星那样,像蛇爬 行那样 4.犬牙差互 n.—状语,像狗的 牙齿一样
词类活用
1.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名词活用为动词,写作。 2. 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北、南——方位词活用为动词, 向北、向南。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 守巴陵郡。 守——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太守。 4.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后——形容词作状语,在…… 之前,在……之后。
满 井 游 记
课文《满井游记》中的部分古今异义词
局 促 现代:表示内心不安 披 风 现代:一种披在身上的衣物
古代:局限
古代:在风中散开的动作
部分词类活用: 蹇
原意:驴子↓(名词活用动词) 现意:骑驴 原意:泉水↓(名词活用动词)
泉
现意:用泉水
茗
原意:茶↓(名词活用动词) 现意:煮茶 原意:酒杯↓(名词活用动词)
醉翁亭记
古今异义 讲解人:杨丹妮
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 古义:情趣;心愿 今义:意思;义 2、负者歌于途
负者: 古义:背着东西的人 今义:失败的一方
1,山行六七里 2,名之者谁
名词作状语 在山上 名词作动词 命名
3,杂然而前陈者 名词作状语 在前面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名词作动词 以·· ·为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字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借代手法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2017年人教版语文最新版八年级上文言文分类复习一(词类活用)

2017年人教版语文最新版八年级上文言文分类复习一(词类活用)八年级上文言文分类复一(词类活用)在词类活用方面,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类型。
第九课:《三峡》虽然风很快,但是它还是能够乘着御风前进。
在空谷中,声音会回荡。
倒映在清澈水中的是清澈的波纹。
急流湍急,绿色的潭水非常清澈。
每当天气晴朗,早晨霜刚刚降下。
第十课:《短文两篇》夕阳要落下了。
在《答谢中书书》中,人们一起在中庭里散步。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五颜六色的灯光互相映照。
在《答谢中书书》中,没有人比这景色更奇异了。
第十一课:《与朱元思书》风和烟都消散了。
任何东西都可以向东西漂流。
猛烈的浪潮像奔跑的马一样。
竞争者会去赢得胜利。
横枝挂满了绿叶。
XXX和XXX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望着山峰,内心感到平静。
第二十一课:《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不能被所迷惑或改变,威武也不能屈服。
在这里,淫、移、屈都是使动用法。
必须先使他们的心灵和意志受到痛苦,使他们的身体和筋骨劳累,使他们的皮肤饥饿和身体空虚。
在这里,苦、劳、饥饿、空都是使动用法。
因此,他们会被震撼和坚韧。
XXX是在田野间被任命的,XXX说是在建造城墙时被选拔的。
人们经常犯错误。
他们在国内时无法成为家族的支柱,在国外时无法成为国家的拯救者。
冠礼是真正的男子汉的标志。
顺应是正确的准则。
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必须付出全部力量才能够使险峻的山峰平坦。
用箕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尽头。
在面对山峰时,人们选择了居住。
虽然这非常困难,但是他们还是要去改变。
他们为什么不平衡呢?寒暑交替,节令更替。
第二十三课:《周亚夫军细柳》有些战士穿着盔甲,但是不会行礼。
军队驻扎在霸上。
XXX的军队在细柳地区。
于是,上级派遣使者下诏,召集将军。
车上的XXX被改变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第5单元 文言文阅读专题一 词类活用1 专题精讲

第五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题一词类活用专题精讲知识要点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常见的有: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动词活用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下面将分类进行讲解。
1.名词活用作动词。
当名词表达与本来意义相关的某种动作行为时,它就临时具备了动词的特点,即活用为动词。
如:①一狼洞.其中。
(《狼》)“洞”原为名词,现作动词,可译作“打洞”。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鞭”,原为名词,“鞭子”的含义,这里活用作动词,可译为“用鞭子打”。
a.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许多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这个时候,后面的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就是前面那个名词(已活用为动词)的宾语。
如: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市”,本是“集市”的含义,名词,这里用作动词,“买”的意思。
b. 如果没有宾语,就看一个名词前面是不是有“已、乃”等状语,如果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未”是状语,于是原本是名词的“果”就活用成了动词。
c. 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那么这个名词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如:⑤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前”本为名词,因为前面有能愿动“敢”,所以,在这个句子中,“前”充当了动词的功能,意为“上前”。
2.名词活用作状语。
名词直接修饰动词时,就活用作状语。
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有了副词的性质。
在文言文当中,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如: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原为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坐”,可译为“像狗一样”。
②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两小儿辩日》)“东”,原为方位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游”,可译作“到东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专题一 词类活用-2.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训练49万字汝①有田舍翁,家资殷③盛③,而累汝州有个农家男子,家中资财充实富裕,却一连几世不识“之”“乎”。
一岁④,聘楚士⑤几代人都不识字。
有一年,他聘请楚地的一位读书人来始训其子。
楚士始训⑥之搦管临朱⑦,教育他的儿子。
楚地的读书人开始教他执笔临岾写字,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写一画教导他说(这叫)“一”字,写二画教导他说(这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叫)“二”字,写三画教导他说(这叫)“三”字。
那人辄⑧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的儿子随即高高兴兴地扔下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儿子获得(知识)了,儿子获得(知识)了,可以不再麻烦先生,重费馆谷⑨也,请先生,不必多花费聘请家庭教师的钱粮了,请(父亲)谢⑩去11。
”其父辞谢(他),(让他)离开吧。
”他的父亲(听了他的话)喜,从之,具币谢遣非常高兴,就按照他儿子的意思,准备好钱物辞谢并送楚士。
逾时12,其父拟13征召14走楚地的读书人。
过了一些时候,他的父亲打算邀请有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儿女婚姻关系的姓万的朋友喝酒,让儿子早晨起来写请状15,久之不成。
父趣16之,其子帖,过了很久,还没有写成。
父亲去催促他,那孩子生恚17曰:“天下姓字夥18矣,奈何姓万!气地说:“天下的姓氏多了,干吗非得姓万!(害得我)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从早晨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
”(作者:刘元柳)【词句注释】①汝(rú):汝州。
②殷(yīn):富足,富裕。
③盛(shènɡ):充足。
④岁:年。
⑤士:读书人。
⑥训:教导,教诲。
⑦搦(nuò)管临朱:执笔临摹用朱笔写的字帖。
搦,握。
管,毛笔。
临,临摹。
朱,红色。
⑧辄(zhé):随即⑨重费馆谷:多花费聘请家庭教师所用的钱粮。
⑩谢:辞谢。
11去:离开。
12逾(yú)时:过了一些时候。
13拟:打算。
14征召:召集,邀请。
15治状:写请帖。
16趣(cǖ):同“促”,催促。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词类活用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活用词类的一项是[ ] A.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D.出没于鲸波万仞中答案:C2、选出划线的字活用的一项[ ] A.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B.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粗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二月草已芽答案:C4加粗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不耻下问A.其岸势犬牙差互B.不蔓不枝C.又时病其漏D.互相轩邈C5、下列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互相轩邈D.恐前后受其敌A6、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翼一样)C.朝而往(朝,动词,朝前)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乐)C7、下列句子加粗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B.益慕圣贤之道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腰白玉之环D8、下列加粗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斗折蛇行C.伐竹取道D.其岸势犬牙差互C9、下列句中加粗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望峰息心B.负势竞上C.急湍甚箭D.风烟俱净B10、解释划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异: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诧异11、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现象。
①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余舟一芥__________________①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②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12、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现象。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词活用作动词,散步13、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现象。
2018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一(词类活用)

2018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一(词类活用)(一)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9课:《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
(异:形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复前行。
(前:名词作状语往前、上前)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头)皆出酒食。
(出:使动用法使…出现或“拿出”的意思。
)初极狭,才通人。
(通:使动用法,使…通过。
)未果,寻病终。
(果:名作动,实现)不复出焉(焉:兼词,“于之”。
即“从这里”)处处志之(志:名作动,做标记)此中人语云(语:名作动,告诉)10课:《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往下)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潭中鱼可百许头(许,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日光下澈(澈,形作动,穿过,透过)斗折蛇行(斗,蛇:名作状,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一样)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凄神寒骨(凄、寒:形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心乐之(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用作动词,嬉戏,逗乐)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11课《核舟记》箬蓬覆之。
(箬蓬:名词作状语用箬蓬)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作动,原指煮熟的米粒,这里指涂染)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冠、髯:名作动戴着高帽、长满胡须)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作动梳着椎形发髻)其色墨。
(墨:名词作形,黑的)卧右膝(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而坚其左膝。
(形的使动用法,使…竖,竖起)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齐谐者,志怪也(怪:形作名,怪异的事物)水击三千里。
(水:名作动,在水面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无)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不知其旨也(旨:名作形,味美)不知其善也(善:形作名,好处)《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独亲①其亲,不独子②其子。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

初中课文言文词类活用提示语:本练习为人教版初中 6 册文言文词类活用,同学们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七年级(上)1、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鞭: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A、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山市》).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山市》).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降低。
6、谢太傅寒雪日集。
(《咏雪》):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7、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与友期》)..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8、天雨墙外。
(《智子疑邻》).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9、其家甚智其子(《智子疑邻》).智:形容意用法,⋯⋯ 明10、近塞上之人(《塞翁失》).近:形容活用,靠近、接近。
11、家富良(《塞翁失》).富:形容活用,“有很多”。
七年(下)1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仲永》).异:形容作意,感到惊异。
13、邑人奇之,稍稍客其父。
(《仲永》)...奇:形容意用法,“以⋯⋯奇”。
客:名意用法,以⋯⋯客。
14、父利其然也。
(《仲永》).利:名意用法,⋯⋯有利可。
15、令作,不能称前之。
(《仲永》).:用作名,名声。
16、策十二,百千。
(《木》).策:名活用,登。
17、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善:形容活用,擅,善于18、会客大宴。
(《口技》).宴:名用作,行宴会。
. 19、不能名其一也。
(《口技》).名:名用作,出。
20、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名活用状,像狗一。
21、一狼洞其中。
(《狼》).洞:名活用,打洞。
2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隧:名活用状,从隧道。
八年(上)23、人甚异之,复前行,欲其林。
(《桃花源》)..异:形容意用法,以⋯⋯异或⋯⋯奇怪。
人教版初二语文文言文之人教版初一初二语文文言文虚词,词类活用.doc

人教版初二语文文言文之人教版初一初二语文文言文虚词,词类活用一、为一动词wéi⒈;做; 例:①并自为其名②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③为我为云梯之械④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行拂乱其所为⑥好为《梁父吟》⑦行拂乱其所为⒉;作为、当作、成为; 例:①弃其杖,化为邓林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③以丛草为林④武陵人捕鱼为业⑤以牒为械⒊;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⒋;是; 例:①知之为知之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天下为公④中轩敞者为舱⑤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⑥此为何若人⑦若为佣耕二介词wèi⒈;替、给、向;例:①愿为市鞍马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④不足为外人道也⑤为楚造云梯⑥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⑦为天下唱⒉;被;例:①二虫尽为所吞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山峦为晴雪所洗④仅有敌船为火所焚⑤士卒多为用者⑥贤能为之用二、之一动词;到; 例: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辍耕之垄上二助词⒈;的; 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虽有千里之能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⒉无义,不译⑪主谓间,取独例: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大道之行也④甚矣,汝之不惠⑤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⑥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⑦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⑫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⑬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马之千里者⑭凑足音节例: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②鸣之而不通其意③怅恨久之④公将鼓之三代词⒈代人例:①或置酒而招之②借旁近与之⒉代物例:①渔人甚异之②录毕走送之③策之不以其道⒊代事例:①闻之,欣然规往②属予作文记之③弗之怠④吾既已言之王矣⑤肉食者谋之三、以一介词⒈;把、拿、用; 例:①以衾拥覆②徐喷以烟⒉;凭借、按照; 例: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④何以战⒊;因为; 例:①以中不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④勿以善小而不为⑤不以千里称也⑥徒以有先生矣⑦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⑧先帝不以臣卑鄙二连词⒈表目的;来; 例:①无从致书以观②属予作文以记之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④河曲智叟亡以应⑤令辱之,以激怒其众⑥杀之以应陈涉⒉表修饰,同;而;的用法例:①俯身倾耳以请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三动词;认为; 例: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③皆以美于徐公四、而一表并列;和、又、并且; 例: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起坐而喧哗者③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④国险而民附⑤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⑥生于忧患而无于安乐⑦蔚然而深秀⑧舍鱼而取熊掌二表承接;就、然后;或不译例:①日出而林霏开②既醉而退③强饮三大白而别④夺而杀尉⑤挟天子而令诸侯⑥呼尔而与之⑦长跪而谢之三表修饰不译例:①朝而往,暮而归②杂然而前陈者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执策而临之⑤佣者笑而应曰⑥面山而居⑦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⑨仰而视之⑩在楚城上而待楚寇四表转折;但是、却、然而; 例: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人不知而不愠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④足肤龟裂而不知⑤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⑦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⑧出淤泥而不染⑨邻有短褐而欲窃之五表因果;因而;例: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②(夸父)道渴而死五、于一表比较:有超过的意思①皆以美于徐公②所欲有甚于生者③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二引出时间、地点、对象;在、到、向、从、对于;⒈引时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②试用于昔日⒉引地点:①躬耕于南阳②战于长勺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⒊引对象: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过于诸侯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③胡不见我于王④生于忧患⑤万钟于我何加焉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三表被动;被; ①受制于人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六、者一指代人、物,;的人、的东西;①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②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③卜者知其指意④或异二者之为⑤得道者多助⑥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⑦往来而不绝者⑧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⑨肉食者谋之⑩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⒒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⒓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二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①陈涉者,阳城人也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③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三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①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④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⑤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词类活用新人教版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活用词类的一项是
[ ] A.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答案:C
2、选出划线的字活用的一项
[ ] A.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B.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粗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二月草已芽
答案:C
4加粗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不耻下问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不蔓不枝
C.又时病其漏
D.互相轩邈
C
5、下列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互相轩邈
D.恐前后受其敌
A
6、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翼一样)
C.朝而往(朝,动词,朝前)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C
7、下列句子加粗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无从致书以观
B.益慕圣贤之道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腰白玉之环
D
8、下列加粗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斗折蛇行
C.伐竹取道
D.其岸势犬牙差互
C
9、下列句中加粗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望峰息心
B.负势竞上
C.急湍甚箭
D.风烟俱净
B
10、解释划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
异: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诧异
11、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现象。
①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余舟一芥__________________
①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②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12、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现象。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活用作动词,散步
13、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现象。
①天下之伟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__________________
③皆披发文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动词活用作名词,景象
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高
③名词活用作动词,画文彩
14、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现象。
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
荒秽: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15、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1)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横柯上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名词作动词,向上。
(2)轩,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向高处伸展;
(3)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净尽。
(4)东西,名词作动词,随心所欲(并非实指方向)。
(5)奔,动词作名词,奔马。
(6)上,名词作状语,在上边。
16、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并解释。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
(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
(1)动词作名词用,奔马。
(2)形容词作动词用,消散,散净。
(3)方位名词作动词,往东往西。
(4)形容词作动词用,向高处,向远处。
17、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用法。
(1)手自笔录___________
(2)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___
(1)手、笔:名词作状语,用手、用笔。
(2)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3)名词作动词用:穿着缢袍敝衣。
18、词类活用。
①火烧令坚_______
②木格贮之_______
①名词作状语,用火
②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19、写出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活用现象。
(1)用讫再火令药熔()
(2)石青糁之()
(3)板印书籍()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居右者椎髻仰面()
(1)用火烧,名词用作动词
(2)用石青,名词作状语
(3)用雕版,名词作状语
(4)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用作动词(5)梳着椎形发髻,名词用作动词
20、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活用现象。
(1)寓逆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日再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寄住,名词用作动词。
(2)提供伙食,名词用作动词。
(3)腰挂,名词用作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