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鉴别
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

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基层监管部门没有药品检验机构和检验科室,在日常监管工作,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发挥传统的眼看、手模、鼻闻、口尝等常规方法的作用,没有七成把握不要抽样检验。
中药材的来源、产地、商品规格、用药习惯的炮制方法等因素,产生了同一品种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药材与饮片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别,有的同一饮片又常是由多个品种混合而成,所以对真伪鉴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为提高日常监管效率,现介绍中药饮片鉴别的经验方法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加强学习,牢记药材主要特征要想区分各种药材的真伪优劣,首先要努力学习中药鉴别的基础理论知识。
同一种药材,无论产地有什么变化,规格有什么标准,其主要特征不会起根本的变化。
每一种药材都有其各自区别与其它药材的主要特征。
这些特征,是我们监管人员做好真伪鉴别必备的基本功。
(一)形状鉴别:防风的“蚯蚓头”;潞党参的“狮子盘头芦”;野人参“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蕲蛇的“翘鼻头”。
“方胜纹”。
“连珠斑”。
“佛指甲”;天麻的“鹦哥嘴”“肚脐眼”;槟榔的“大理石样花纹”。
(二)颜色鉴别:丹参红色,黄连黄色,紫草紫色,乌梅黑色,血竭黑似铁,研末红似血。
(三)质地鉴别:南沙参“松泡”;山药富“粉性”;当归“油润”;郁金、大麻“角质有光泽”。
(四)断面鉴别: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断面是纤维性,裂片状分层;苦楝皮折断面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间;大黄在光下有“星点”;何首乌可见“云锦状花纹”;苍术有“朱砂点”“起霜”现象。
(五)气味鉴别:肉桂的浓烈特殊香气;阿魏的大蒜样臭气;苦杏仁的苯甲醛样香气;穿心莲苦至咽喉,经久不衰。
二、积累总结,注重药材之间的比较市场上销售的多为中药饮片,是将完整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制制成一定的规格,故饮片不同于完整药材的鉴别特征,改变了形状、大小、颜色、甚至气味,加之机器切片改变了原手工饮片,这样将相似药材饮片进行比较尤显重要。
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及辨别好坏

中药饮⽚的鉴别⽅法及辨别好坏中药饮⽚的鉴别⽅法及辨别好坏 药饮⽚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近年来,中药市场发现不少劣质中药,尤其是搀假现象很严重。
下⾯是yjbys⼩编为⼤家带来的中药饮⽚的鉴别⽅法及辨别好坏,欢迎阅读。
1、形 形指形状、⼤⼩、厚薄等,也是影响疗效的⼀个重要因素。
当前的药材流通环节中个体经营者居多,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素质,加上为了省时省⼒,追求经济效益,加⼯的中药饮⽚很多不合格,主要是形偏⼤、偏厚,段偏长,调剂不⽅便,影响成分煎出。
2、味 药材的味道与本⾝含有的成分有关,也是衡量品质的标准之⼀,如乌梅、⽊⽠、⼭楂以酸为佳,黄连、黄柏以苦为佳,⽢草、党参以甜为佳,荜茇以⾟辣为佳,辣味可以帮助鉴别海风屯与青风屯,⽣半夏、⽣天南星⾟辣、⿇⾆、刺喉、忌⼝尝,炮制标准以味淡、不⿇⾆为合格。
3、⾊ 各种药材的颜⾊是不同的,药材因加⼯或贮藏不当,就会改变其固有的⾊泽。
药材的颜⾊是否符合要求,是衡量药材质地好坏的重要因素。
如果外观⾊泽改变,往往意味着它的化学成分及临床疗效都有改变。
如⼤黄、黄连变⿊,黄芩变绿,荆芥、薄荷变黯,槟榔、⽩芍泛红等,都是质变的标志。
炮制可改变饮⽚的颜⾊,炒焦品表⾯呈焦黄⾊,炒炭后表⾯焦⿊⾊,内部焦黄⾊,若内外全⿊即为不合格。
饮⽚变⾊多与药材伤⽔、⽕燥不及时、炮制不当、贮藏⽇久、⾍蛀⽣霉、经常⽇晒等有关。
4、⾹ 各种药物固有的⽓味,是鉴别真伪优劣的依据之⼀,如鱼腥草具鱼腥⽓,⽩鲜⽪具⽺膻⽓,⾹加⽪具浓厚的.⾹⽓可与地⾻⽪区别。
种⼦类药材炮制时,要炒⾄⿎起有⾹⽓溢出为合格。
有的药物贮存过程中,有效成分会逐渐挥发散失,⾹⽓变淡,⽤到临床也会影响疗效,麝⾹密封阴凉⼲燥处保存就是这个道理,薄荷、荆芥、细⾟年久失⽓则疗效下降。
所以要加快药材流通,减少贮存时间,保持药材的新鲜度。
为了提⾼中药饮⽚质量,提⾼疗效,则应该遵守科学的规范标准,严格按照《中药饮⽚炮制规范》炮制各种中药饮⽚。
中药饮片真伪鉴别评分标准

中药饮片真伪鉴别评分标准
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形状:真的中药饮片应该是形状规则,颜色均匀,无杂质。
例如,人参片应该是黄棕色,形状规则,无杂质。
2. 味道:真的中药饮片应该有独特的味道,而无异味。
例如,甘草片应该是甜而略有苦涩,无异味。
3. 颜色:真的中药饮片的颜色应该与正品一致。
例如,白芍片应该是白色或淡黄色,无杂质。
4. 质地:真的中药饮片应该质地坚实,无疏松现象。
例如,黄芪片应该质地坚实,无疏松现象。
5. 气味:真的中药饮片应该有独特的气味,而无异味。
例如,陈皮片应该有陈香,无异味。
6. 浸泡试验:真的中药饮片浸泡后应该有明显的变化,而无变化。
例如,丹参片浸泡后应该变成红色,无变化。
以上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标准,具体的鉴别方法可能会根据中药的种类和特性有所不同。
在鉴别中药饮片时,建议寻求专业的药师或者医师的帮助。
中药饮片真伪优劣鉴别

中药饮片真伪优劣鉴别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重要剂型之一。
饮片是将中药煎煮、干燥制成的方便携带、易于存储的药材制品,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中药保健等领域。
然而,由于中药饮片市场存在伪劣品和滥用添加剂的现象,消费者如何才能准确鉴别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本文将介绍中药饮片真伪鉴别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优质的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真伪鉴别的方法一、观察外观1.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正规的中药饮片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基本一致,且形状规则,颜色自然。
如果存在不规则的颗粒和颜色不协调,很可能是掺杂了其他物质的饮片。
2.气味:真正的中药饮片气味具有特殊的芳香味或草药味,如果非常刺鼻,或者有其他气味,就需要考虑真伪。
二、检测制备工艺制备工艺对中药饮片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饮片制备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工序:洗净、切割、晾晒、煮制、烘干等。
其中,煮制过程对中药使用的水质量、时间、温度、煮汁次数、煮汁比例等参数都有要求。
1.水质:饮片煮制过程中,水的质量对中药的成分提取、纯度等影响很大。
为了保证中药的纯度和效果,应该选择使用纯净水或高纯度水进行煮制。
2.煮汁次数:正规的中药饮片煮汁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药物成分充分提取出来,保证饮片品质。
3.煮汁比例:正规中药饮片的煮汁比例精准控制在1:10或1:8的左右,这种比例可以保证中药煎药的纯度和浓度,成品饮品效果更好。
三、检测药材成分中药饮片的质量受到药材的影响,成分齐全、含量均衡、符合国家标准的中药,饮片的质量肯定会比较好。
1.原材料:原料来源非常重要,如果原料来自不合格或污染严重的场所,中药饮片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
2.药材成分:通过与合规模板库中的药材进行对比,可以检测出中药饮片中成分是否含量均衡和符合国家标准。
中药饮片如何选择质优品牌消费者在购买中药饮片时,除了要了解鉴别真伪方法外,还需要重点关注生产企业品牌及其信誉度和产品的口碑、历史,及其执行的标准等方面。
1.品牌可靠性:选择知名品牌和口碑好的品牌,提高药品的安全度。
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别要点

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别要点中药饮片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由中药材经过深加工制成浓缩的制剂,在中医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着众多不良商家,存在假冒伪劣饮片的现象,因此对于中药饮片的身份鉴定及质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物理特征、理化指标、宏观形态、显微形态等方面详细介绍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别要点。
一、物理特征鉴别物理特征是鉴别饮片是否真伪的一种简单、方便、直观的方法。
包括检查饮片的外观、气味、质地等方面。
(一)外观一般来说,厂家在生产中已经对饮片进行粉碎、筛选、运输等操作,因此饮片的外观很难与原材料相同。
但是,对于同一种饮片而言,其颜色、质感、大小等外观特征应该是相似的。
(二)气味饮片的气味可以为其真伪鉴定提供有用的信息。
合格的饮片应该具有其特有的香味或苦味,如川芎的特有香气、黄芩的特有苦味等。
如果饮片的气味与其应有的特征不符,就应该引起重视。
(三)质地饮片的质地特征也是其真伪的一种重要鉴别要点。
正常的饮片应该是干燥、松散、质地均匀的。
而假冒伪劣的饮片可能会添加其它物质,导致饮片的质地变得粘黏或不均匀,这时候就要引起警觉。
二、理化指标鉴别理化指标鉴别是中药饮片质量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通过对饮片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进行检测,从而鉴定饮片的真伪和质量。
(一)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饮片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饮片的保存期,也直接影响到饮片的质量。
一般来说,水分含量低于10%的饮片质量较好,而水分含量高于15%的饮片可能会受到霉菌、霉变等问题。
(二)有关成分含量检测种类繁多的中药饮片中可能会存在大量的药效成分,对这些成分含量的检测属于中药饮片的常规检测内容。
不同品种饮片中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因此对于有关成分含量的检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宏观形态鉴别宏观形态鉴别主要是通过观察饮片的表面形态、自然状态、大小、外观等特征,以判断饮片是否标准纯正。
(一)干燥程度饮片干燥的程度对其鉴别有很大影响。
饮片的柔软度、脆度、颜色、断面等都与其干燥程度相关,因此在鉴别中应该按照标准程度来进行比对。
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一般包括外观特征观察、气味辨别、质地观察、温度感知、药材鉴别等。
需遵医嘱合理用药,不可盲目用药。
1.观察外观特征:观察饮片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和大小。
规则的中药饮片应具有统一的外观特征,颜色鲜艳均匀,形状整齐,无明显破损或变形。
2、气味鉴别:闻饮片的气味,正常的中药饮片应具有特殊的草药气味,不是一种臭味或刺激性气味。
如果有刺鼻的气味或没有明显的草药气味,则可能是质量问题。
3、质地观察:触摸饮片的质地,正常的中药饮片应质地坚实且不易破碎。
如果饮片质地疏松易碎,可能是质量差或保存不当。
4、温度感知:用手触摸饮片的温度,正常的中药饮片应为室温或微凉。
如果饮片感觉异常热或冷,可能是因为添加了其他物质或质量不好。
5.药材鉴别:检查饮片包装上是否有明确的药材鉴别标识,包括药材名称、产地、生产厂家等信息。
正规中药饮片应明确标示,可追溯药材的具体来源和生产工艺。
浅谈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方法

浅谈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方法中药饮片是中药制剂的一种常见形式,其由药材经过加工和炮制制成,具有用药方便、剂量准确等优点。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中药饮片,给消费者的用药安全造成了威胁。
因此,对中药饮片真伪的鉴别方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中药饮片的真伪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药材的真实性、制剂工艺、污染物的含量等。
首先,鉴别中药饮片真伪的最基本方法是观察外观。
正宗的中药饮片通常应具有规整的形状、完整的边缘、无明显杂质、色泽均匀等特点。
还可以用肉眼观察中药饮片的反光、质地、纹理等特征,以判断其真假。
其次,通过药材的形态和气味来判断中药饮片的真伪。
对于经过炮制后的中药饮片,应具有正常的药材形态,例如,花瓣应该具有正常的形状,黄连片应具有黄色的色泽等。
而有些假冒伪劣中药饮片可能会添加其他的物质,导致气味异常。
因此,通过药材的形态和气味来鉴别中药饮片的真伪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再次,通过理化性质的检测来鉴别中药饮片的真伪。
可以通过测定中药饮片的含水量、灰分、酸不溶性物质等指标来检验其质量。
正宗的中药饮片通常具有符合标准的理化性质,而假货往往不符合标准。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中药饮片的色谱图谱和光谱图谱进行分析,了解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效。
通过分析理化性质可以提供较为客观的鉴别结果。
总之,鉴别中药饮片的真伪是保障中药药材质量和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外观、药材的形态和气味、理化性质的检测以及有效成分的分析等方法,可以全面地鉴别中药饮片的真伪。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高仿制品,仅依靠简单的方法可能无法鉴别出来,因此还需要借助专业技术和设备,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饮片的四大鉴别方法

中药饮片的四大鉴别方法
1、眼看要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不同的中药饮片其外表面特征是不一样的,如表皮、颜色、大小薄厚、形状、粗细、断面等。
从表皮看,赤芍是粉皮、糟渣、菊花芯。
从颜色看,金银花表面是金黄色,内部是银白色。
从大小薄厚看,当归头比当归片大。
从断面看,未经过炮制的杜仲折断有白色银丝;甘草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2、鼻闻可以检验饮片的质量,因为气味与质量和炮制方法关系密切。
香加皮,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而鱼腥草则有股鱼腥味。
同时,闻气味还可以通过折断、破碎、揉搓饮片进行,这样气味更浓,更容易识别真假。
3、手摸可以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实泡、脆韧、粘性等,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
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如浮水青黛,落水沉香,通草松软,山药片粉性足而光滑等。
4、口尝可取少量饮片入口,先用舌尖舔舐,必要时在口中品尝饮片的酸、苦、辛、甘、咸、麻、涩、淡、滑、凉、腻等,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黄芭的甜等。
看独活表面,与当归容易混淆,但用口尝,当归有甜味,独活有辣味,一下子就分辨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鉴别【摘要】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的标准,笔者对中药材市场上经营的中药材进行调查,发现中药材市场经营的中药材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与《中国药典》规定的来源不符的情况,中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情况普遍。
它们有些在功效上相近;有些在功效上有差别;而有些则是伪药劣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那些在来源上有差异的中药材品种,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标准,从性状鉴别、使用功效等方面逐一对照,力求做到规范用药,准确用药,这对于提高药物质量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中药材;正品;非正品;真伪优劣1 调查的原则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以下简称《药典》)及《广东省中药材标准》收载的中药名称及其来源为原则,着重调查川贝母、天南星、半夏、白头翁、防己、天花粉、白花蛇舌草、石菖蒲、鸡骨草、木瓜、酸枣仁、川木通等十二种中药材。
2 调查的中药材品种2.1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鳞茎。
《药典》所收载川贝母中的松贝母呈圆锥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
大瓣紧抱小瓣。
习称“怀中抱月”。
小瓣鳞叶露出部分呈新月形,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味微苦。
非正品——小平贝: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药材市场上多用平贝母中的小平贝冒充川贝母中的松贝母。
小平贝为繁殖期的平贝母,有类似“怀中抱月”的形状,但大鳞叶紧抱小鳞叶,两者较难分离,分离后无心芽,小鳞叶高度不及大鳞叶一半,底部茎盘较小,黄白色,味苦。
2.2 天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Schott、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或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干燥块茎。
为历版《药典》所收载。
呈扁球状,较光滑,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有的块茎周围有小扁球状侧芽。
非正品——虎掌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的干燥块茎,《药典》没有收载,主要产于四川、贵州、河南等地,为地区习用品。
虎掌南星呈不规则的扁平圆块状。
由主块茎及周围数个小块茎连生而成。
每个块茎顶端具一凹陷的茎痕,形如“虎掌”,故称为“虎掌南星”。
2.3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mb.) Breit的干燥块茎。
为常用中药材,历版《药典》均有收载。
本品类球形,有的稍扁斜,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
下面钝圆,较光滑。
非正品——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 Blume的块茎。
《药典》1985版以后历版均没有收载水半夏这个品种。
由于水半夏在功能上并不完全相同于半夏:水半夏功能上只有化痰止咳作用,而没有止呕作用,对中焦湿浊引起的肠胃不适、脘腹满闷、胀痛等症起不到和中、降逆止呕的功效,故水半夏品质远次于半夏。
因此在应用上要有所区别。
水半夏的块茎呈椭圆形或者圆锥形,顶端有凸起茎基残痕,下端略尖。
2.4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根,历版《药典》收载亦为此种,近代药材资料记载,全国使用的白头翁,其植物来源多达23种。
白头翁的根呈圆锥形,稍扭曲,具不规则的网状裂纹或裂隙。
近根头部常有朽状凹洞。
根头部稍膨大,丛生白色绒毛,质硬而脆。
非正品——委陵菜: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的干燥全草。
广东地区及不少地区习惯将委陵菜作白头翁使用。
委陵菜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叶基生,单数羽状复叶,有柄。
叶缘羽状深裂,叶背及叶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
2.5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为历版《药典》收载。
本品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半圆柱形,表面淡灰黄色,多弯曲。
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
断面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
非正品——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 Y.C. Wu ex L.D. Chou et S.M.Hwang 的干燥根。
本品因含马兜铃酸,对人体肾脏有损害作用。
《药典》2005年版没有收载。
在目前中药市场还有使用广防己或马兜铃科同属植物的根作防己使用。
广防己呈圆柱形或者半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棕色,有纵沟纹,断面有灰棕色与类白色相间连续排列的放射性纹理。
2.6 天花粉: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材,历版《药典》收载。
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表面有纵皱纹,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木质部,略显放射状排列。
纵切面可见淡黄色条纹状木质部。
味微苦。
非正品——长萼花粉:为葫芦科植物长萼栝楼T.sinopunctata C.Y. Cheng et C.H. Yueh的干燥根,医疗部门临床中证实该品种服后出现呕吐的副作用,不宜入药。
长萼花粉呈类纺锤形,不呈结节状,顶端急促收细,下部细长,有的具纵向长条凹入痕,横切面根脉较天花粉多而明显。
味稍苦涩。
2.7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干燥全草。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收载。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水消肿。
本品全草缠绕成团状,有分枝,茎圆柱形略扁,纤细,质柔软,叶片呈条状披针形,花白色,单生或双生于叶腋,蒴果1~2个,扁球形。
非正品——水线草:为茜草科植物水线草Hedyotis corymbosa (L.) Lam的干燥全草。
药材市场上多作为白花蛇舌草出售。
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两者功效基本相同,一般认为防治肿瘤以白花蛇舌草为好。
本品多皱缩成团状,茎四棱形,茎质稍硬多分支,质脆易折断。
花序腋生,多为2~5朵排成伞房花序,少有单生,蒴果圆球形,果柄较长。
2.8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块茎。
是较常用的中药。
历版《药典》收载石菖蒲而没有收载水菖蒲。
石菖蒲根茎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2~8mm,质硬,折断面纤维性,气芳香。
非正品——水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
为地区性用药。
形状与石菖蒲相似,根茎较粗且圆,呈较顺直的圆柱形,节间较疏,质地不及石菖蒲坚硬,折断面稍具纤维性、海绵状,气稍淡而质差。
2.9 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Abrus cantoniensis Hance的干燥全草。
《药典》1977年版曾收载,1990年以后历版均有收载。
根呈圆锥形,上粗下细,有分支,弯曲不直,根头部稍膨大,呈结节状,质地硬如鸡骨,故称“鸡骨草”。
茎丛生,形似虾的头部。
茎枝纤细,疏被短柔毛。
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片较易脱落。
非正品——大叶鸡骨草:为豆科植物毛相思Abrus mollis Hance的干燥全草。
与鸡骨草不同点是地上部分全体密披黄色柔毛,主根细,须根多,根茎膨大成瘤状,上面丛生茎枝。
小叶比鸡骨草大3分之1左右,两面密被柔毛,故习惯称为大叶鸡骨草。
2.10 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 speciosa (Sweet) 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本品为常用中药,历版《药典》均有收载。
呈长圆形,多纵剖成两半,外表面紫红色或者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中心部分凹陷,质坚硬,气微酸,味酸而涩。
非正品——光皮木瓜:为蔷薇科植物榠楂Chaenomeles Sinenis (Thouin) Koehne的干燥成熟果实。
呈长圆形,纵剖成两半,表面红棕色,光滑无皱纹,纵剖面果肉较厚,显颗粒性,剖面边缘一般不内卷,体略轻,质稍松而硬,气微,味微酸涩。
2.11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F. 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
历版《药典》均有收载。
种子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一面较平坦,中间有一条隆起的纵线纹,一面稍凸起,边缘略薄,种皮较脆,子叶两片浅黄色。
非正品——滇枣仁:为鼠李科植物滇刺枣Ziziphus mauritiana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药典》没有收载。
呈扁圆形,表面黄棕色,平坦,无纵线纹。
2.12 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 或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 的干燥藤茎。
本品为常用中药,历版《药典》均有收载。
呈长圆柱形,略扭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部多膨大,残存皮部易撕裂,质坚硬,不易折断。
木部浅黄棕色或浅黄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密布导管,髓部较小,气微,味淡。
非正品——关木通:为马兜铃科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的干燥藤茎。
本品因含马兜铃酸,《药典》2005年版已没有收载。
呈长圆形,稍扭曲,表面有浅纵沟及棕褐色残余粗皮的斑点,节部稍膨大,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木部宽广,有多层排列整齐环状排列的导管,射线呈放射状,气微,味苦。
3 结论笔者经过对中药材市场的调查,认为中药材市场的中药材质量总体是好的。
但由于地方的中药材标准尚不够完善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造成中药材品种混乱。
现存在中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即采用《药典》的名称,但药材不是《药典》规定的来源,例如水半夏作半夏使用,光皮木瓜作木瓜使用。
又存在着药材使用地方习用品种而没有规范管理的问题,例如委陵菜作白头翁使用,大叶鸡骨草作鸡骨草使用。
还有不执行《药典》的规定,以次充好,有些中药材则是假药和劣药,疗效差而且有副作用,例如长萼花粉作天花粉使用,水菖蒲作石菖蒲使用。
以上混乱情况的存在,很多是历史上长期遗留下来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用药的准确性,而且严重影响临床疗效。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执行《药品管理法》的自觉性,按照《药典》的标准来管理中药材市场上经营的中药材。
分清哪些药品是《药典》标准的,哪些药品是部颁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