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真伪鉴别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常规鉴别要点
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 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 2、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 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 材的好坏。 3、口尝和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 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 4、特殊鉴别方法:水试和火试。有些药材放在水 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 5、特征性理化鉴别、特征性显微鉴别(典型品种 天麻、川乌与草乌)。
红花掺假加重
用清油(菜籽油、芥籽油)混合重金属粉、色素 到红花中,目的是增加重量。现介绍几种简便鉴 别方法:
1.闻气味:正品红花微有清香味,无其它特殊怪 味。掺假红花清香气味被掩盖或减弱,伴随有油 臭腐败味。如掺油量大,密封时间长,则腐败味 更浓。
2.手摸、镜观:正品红花手感较柔软,手不染色, 不粘附泥沙杂质。掺假红花手握较油润,手染有 红色斑点,并粘有较多的泥沙颗粒(重金属粉)。 取掺假红花少许,用放大镜观察,其间夹附很多 灰白色或黑色颗粒(重金属粉)。
17、芦荟:芦荟的1∶100水溶液2ml,加等量饱和 溴水,即有四溴芦荟混合甙的黄色沉淀生成。
18、牛黄:取少许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 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俗称“挂甲”;入口 则芳香清凉,味先苦而后微甜,嚼之不粘牙,可 慢慢溶化。人工牛黄亦能“挂甲”,但入口后无 清凉感,气微清香而略腥。
19、石膏:取粉末2g,于140℃烘20分钟,加水 1.5ml搅拌,放置5分钟,呈粘稠固体。因石膏加 热失去一部分结晶水而成熟石膏,与水相遇,复 变为生石膏而具有粘性。别的矿石则无此特性。
6、山茱萸
掺未成熟的果肉 采摘时不分青红,一概采之,加工 而成。未成熟的果肉入药,不符合药典规定。与成熟 果实相比,未成熟果实色淡红或黄红,肉薄,无光泽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与炮制工艺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与炮制工艺中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药物资源,其中包含许多草药和植物提取物。
然而,在使用中药材时,正确的鉴别方法和炮制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鉴别方法和炮制工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中药材。
一、中药材的鉴别方法1. 外观鉴别法外观鉴别是最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来鉴别其真伪。
例如,枸杞的真品颜色鲜艳且有光泽,而劣质品则呈现暗淡无光的状态。
2. 嗅觉鉴别法嗅觉鉴别是通过闻取中药材的气味来判断其品质。
例如,当闻到菊花的香气时,说明其为正品;而不良品则可能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3. 器械鉴别法器械鉴别是利用显微镜、量天平等器械对中药材进行观察和测量,以获得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形态相近、难以肉眼鉴别的中药材。
4. 化学成分鉴别法化学成分鉴别是通过检测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来进行鉴别。
例如,通过检测川贝母中的川贝母甙含量来判断其品质好坏。
这种方法需要先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和分离,然后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
二、中药材的炮制工艺1. 温炙法温炙是指将中药材暴晒或置于低温炙烤。
这一炮制工艺可以提高中药材的药效,并改善其存储特性。
常见的温炙中药包括蜂蜡、枸杞等。
2. 烘焙法烘焙是指将中药材置于烘箱或火炉中进行烘烤。
这种炮制工艺可以改善中药材的质地和气味,并提高其药效。
例如,炮制后的黄芩药性更温和,容易入药。
3. 水煎法水煎是将中药材浸泡于水中进行煮沸。
这种炮制工艺可将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方便入药。
常见的水煎中药有枸杞子、黄芩等。
4. 曝晒法曝晒是指将中药材暴晒于太阳光下。
这种炮制工艺可以去除中药材中的水分,提高其药效和保存性。
常见的曝晒中药有菊花、金银花等。
总结: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和炮制工艺对于正确使用中药非常重要。
通过外观鉴别、嗅觉鉴别、器械鉴别和化学成分鉴别等方法,可以准确判断中药材的品质和真伪。
而温炙、烘焙、水煎和曝晒等不同的炮制工艺,则可以改善中药材的药效、质地和保存性。
简述中药的传统鉴别方法

简述中药的传统鉴别方法
传统中药鉴别方法是指通过观察、嗅闻、尝试和比较等手段来辨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这些方法在中医药传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现代科学也逐渐应用了许多仪器和技术辅助鉴别。
传统的鉴别方法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
1. 外观形态鉴别: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形、颜色、大小、质地和纹理等特征来判断其品质和真伪。
比如黄连应为棕黄色,连片完整且光滑。
2. 嗅觉鉴别:通过嗅闻中药材的气味来判断其品质和真伪。
例如,鉴别薄荷时应有清凉的薄荷香味。
3. 尝试鉴别:通过尝试中药材的味道来判断其品质和真伪。
例如,鉴别苦胆时应有苦味。
4. 火烧试验:通过将中药材置于火上烧烤,观察其燃烧状况来判断真伪。
例如,鉴别生地黄时,真品应焦黄有香味。
然而,传统的鉴别方法存在主观性、不准确和易受欺骗等问题。
因此,现代科学也采用一些仪器和技术来辅助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例如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色谱等。
这些科学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中药材的成分和品质,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和鉴别的可靠性。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1.外观鉴别法: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与正
品进行对比,以确定真伪。
比如,龙眼干应为红褐色、爪形,具有特殊的
甜味和香气。
2.皮鉴法:
利用中药材外表的表皮特征鉴别真伪。
如黄芪表面应具有无光泽、开
裂纹、角质层均匀及枝皮等特征。
3.内鉴法:
观察中药材内部特征,如断面、纤维结构等。
如柴胡可通过观察其横
切面的切径结构,判断真伪。
4.质地状态鉴别法:
通过触感、弹性等确定真伪。
如真正的灵芝质地应该坚硬、有弹性,
而假灵芝则会软硬不均。
5.生物鉴别法: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植物形态、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特征,与正品进
行对比,以确定真伪。
如金银花通过比较叶片、叶柄等特征,来判断真伪。
6.化学成分鉴别法:
通过测定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如葛根的黄酮类物质含量等,与正
品进行对比,以确定真伪。
7.环境保真法:
通过检测中药材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来判断真伪。
如对一些中草药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高于标准指标即可判断为假货。
8.光学鉴定法:
利用肉眼、显微镜、紫外光、红外光等技术,观察中药材的颜色、反射特性等,进行鉴定。
常见名贵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
建立健全中药材真伪鉴别标准和认证体系,提高中药材真伪鉴
03
别水平。
推广先进的真伪鉴别方法和技术
01
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分子生物学等,提高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加强对传统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的研究和整理,传承和弘扬中药材鉴别文化。
鉴定难度大
由于中药材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中药材之间 存在相似之处,给真伪鉴别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标准更新和维护
中药材真伪鉴别标准和方法的更新和维护需要不 断跟进,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缺乏专业人才
中药材真伪鉴别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而市场上 相关人才匮乏,影响了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发展趋势
理化鉴别
荧光鉴别
通过观察药材在紫外光下的荧光颜色进行鉴别,如,川芎在紫外光下呈蓝色 荧光。
燃烧鉴别
通过观察药材燃烧时的气味、烟雾、颜色等进行鉴别,如,阿胶燃烧时产生 浓烟、鹿茸烧时有腥臭味等。
其他鉴别方法
经验鉴别
根据老药工的经验进行鉴别,如,通过品尝药材的味道进行鉴别。
分子生物学鉴别
利用DNA指纹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别,可以更准确地区分不同种类的药 材。
鉴别方法:观察沉香 的颜色、纹理、味道 等
其他中药材
总结词:种类繁多,鉴别方法各异
中药材种类繁多,除上述品种外还有许多其他常用中 药材如三七、当归等
详细描述 中药材鉴别方法各异,需针对不同药材采取不同方法
03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重要性
保护消费者权益
避免消费者购买到劣质或假冒中药材,保护其权益。 防止消费者因误用中药材而导致的健康风险。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展开全文在中药市场上“鱼目混珠”的现象十分普遍。
因此,在购买药材,特别是名贵药材时,要多一个心眼。
专业的中药师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5种方法辨真伪。
一般人由于没有专业知识,为了安全起见,只适合用“眼看、手摸、鼻闻”等方法。
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容易存在“李鬼”的中药材。
人参:伪品多为有毒的华山参和商陆人参自古以来都是常用的名贵药材,具有大补元气,益气固脱的作用。
正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以吉林产的野山参品质最佳。
常见的伪品有茄科植物华山参的根、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
正伪品鉴别要点:芦碗、断面、味道。
【正品】人参(生晒参):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上端连接较细的根茎,有不定根和稀疏的碗状茎痕(芦碗)4-6个交互排列,下部分出2-4支根及少数侧根。
表面淡黄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细皱纹,主根横纹细密断质成环。
断面黄白色,可见放射状裂隙散有黄棕色小点,微具特异香气,味微甘、苦。
【伪品】华山参:顶端有一至数个根茎,质硬脆,断面有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味微苦,稍麻舌,有毒性。
商陆:呈圆柱形,少分枝,较饱满肥大,红棕色。
上端残留圆柱形茎,中空(可和人参特征之一的芦头区别)。
横断面有多层明显淡棕色同心环纹。
味微甜后苦,久嚼麻舌。
有毒性。
三七(田七)伪品无外皮,有刀削痕迹三七又叫田七,具有活血化淤止痛的功效,有“生打熟补”的妙用。
正品田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
常见的伪品多为莪术的加工品或一些形状相似植物的根。
正伪品鉴别要点:有无人为加工痕迹、味道。
【正品】三七: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俗称“猴头三七”。
体重,质地坚实,打碎后断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气微,味苦而回甜。
【伪品】莪术加工品:伪品形状、颜色和正品相似,但无外皮,且可看到刀削痕迹,质地坚实极难掰断,口尝味微辛辣。
川贝认准“怀中抱月”川贝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功效,是润肺止咳常用的名贵药材。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引言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的中药材,因此,正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成为了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性质、显微鉴定和化学鉴定等方面。
一、外观特征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外形特征:观察中药材的整体形状、颜色、大小、表面光泽等。
2.气味特征:闻取中药材的气味,判断是否具有特殊的香气或臭味。
3.触感特征:用手触摸中药材,感受其质地和湿润程度。
二、理化性质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比重测定:测量中药材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其比重。
2.溶解性测定:将中药材置于不同溶剂中,观察其溶解情况。
3.灰分测定:将中药材置于高温中燃烧,测量其灰分含量。
4.水分测定:用干燥法或称重法测量中药材的水分含量。
5.挥发性成分测定:利用蒸馏或提取方法,提取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三、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特征,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细胞学鉴定:观察中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和细胞间的空隙等特征。
2.层析鉴定:将中药材制成横切片或纵切片,观察其中化学成分的分布情况。
3.化学染色:利用染色剂对中药材进行染色,增强相关组织结构的可见性。
四、化学鉴定化学鉴定是通过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薄层色谱法:将中药材提取物涂抹在薄层板上,观察色谱图案,与标准色谱图进行比对。
2.液相色谱法:将中药材提取物通过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得到其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
3.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得到其质谱图谱。
五、其他鉴别方法除了以上的鉴别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鉴别方法可以辅助判断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1.理论鉴别:通过研究中药材的药理学和药物活性,判断其是否符合预期的药效。
2.标准对比:与已知的标准中药材进行对比,查看其外观、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是否相似。
简述三种中药鉴别方法及其鉴别特征

简述三种中药鉴别方法及其鉴别特征中药鉴别方法是指通过观察、嗅闻、品尝、研磨等手段,判断中药材的真伪、质量以及区分不同种类的方法。
中药鉴别方法包括宏观鉴别法、显微鉴定法和化学鉴别法。
下面我将对这三种鉴别方法及其鉴别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种中药鉴别方法是宏观鉴别法。
宏观鉴别法是指通过裸眼观察中药材的外形、颜色、气味、味道等特征来判断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首先是外形鉴别。
中药材的外形特征包括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等。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判断中药材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例如,参材的质量好坏可以通过参材的外观来判断,正常的参材色泽乌黑光亮,而质量较差的参材色泽暗淡无光。
其次是颜色鉴别。
中药材的颜色也可以反映其品质。
正常的中药材颜色鲜艳,均匀一致。
而质量较差的中药材则会有颜色不正常、不均匀的情况。
例如,当我们购买当归时,正常的当归颜色红艳,而劣质当归则呈现出色泽偏浅、白色或灰色。
然后是气味鉴别。
中药材的气味也是判断其真伪的重要依据。
通过嗅闻中药材的气味,可以判断其是否正常、含有杂质或受到污染。
例如,正常的茉莉花具有清新芳香的气味,而质量较差的茉莉花则可能有异味或无香味。
最后是味道鉴别。
中药材的味道也可以用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通过品尝中药材的味道,可以感受到其苦、辛、甘、酸、咸等不同味道,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例如,良好的干姜味道辛辣独特,而劣质的干姜可能味道较淡或有异味。
第二种中药鉴别方法是显微鉴定法。
显微鉴定法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构造、组织结构、细胞器等微观特征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显微鉴定法的特点是需要显微镜和相关显微技术。
通过显微观察,可以观察到中药材中的纤维、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从而判断中药材的种类和质量。
例如,通过观察云南白药中的标志性细胞标本,可以判断其中是否含有云南白药所特有的细胞结构。
第三种中药鉴别方法是化学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检测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活性成分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来源鉴别举例:
川贝母
正品有松贝、青贝、炉贝。常见伪品有2种: 一是百合科轮贝母的鳞茎.呈圆锥形,一侧有一条浅纵 沟(正品无浅沟);断面角质样,味谈(正品断面富粉性,味微 苦)。 二是百合科东贝母的鳞茎,取其小粒,本品由一枚大鳞 叶和小鳞叶抱合而成(正品两枚鳞片大小悬殊,称“怀中抱 月”);鳞茎盘外凸.顶端钝圆,微裂或不裂(正品底圆平、 顶尖闭口),且味苦(正品味微苦)。
16
冬虫夏草
(一)虫体横切面 简图(×17) (二)子座顶端横 切面简图(×17) (三)子座头部横 切面简图(×17
17
人参
左边为人参茎中部 横切图
右为皮层结构图
18
19
4 中药真伪鉴别的意义
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药 材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千百万人民身 体健康和生命的安危,也是能否保证 中医疗效的重要标志,中药材质量的 最根本问题,是药材品质的真伪优劣。
5
4 中药材的常用鉴别方法
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别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6
性状鉴别
1.观察植物形态 2.核对文献 3.核对标本
14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法是指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对中药饮片 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鉴别的方法。
主要分为两类:
1 物理实验 2 化学实验
15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是通过显微技术对中药饮片的基本 结构单位——细胞的形态特征、内部组成进行微观 鉴别的一种先进方法。 常用的显微技术: 1 电子显微 2 光学显微
2、西红花:(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浸泡于水中后,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水被染成黄 色,不显红色,无沉淀,短时间内用棒搅动,不易 碎断,否则是伪品。
8
石膏:取粉末2g,于140℃烘20分钟,加水1.5ml搅拌, 放置5分钟,呈粘稠固体。因石膏加热失去一部分结晶 水而成熟石膏,与水相遇,复变为生石膏而具有粘性。 别的矿石则无此特性。
正品甘肃贝母(属川贝母)
伪品川贝母之一(东北出产的平贝母)
12
黄芪的真伪品
正品为豆科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常见 伪品有豆科锦鸡儿的根、锦葵科蜀葵的根。但两者均 不具有正品黄芪所特有的豆腥气味,且切面少裂隙, 不显纤维性。
13
来源鉴别
来源鉴别法又称基原鉴别法,是应用植(动、矿) 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别,确定 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 其步骤如下:
9
牛黄:取少许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 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俗称“挂甲”;入口则芳香 清凉,味先苦而后微甜,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 人工牛黄亦能“挂甲”,但入口后无清凉感,气微 清香而种是将玉米面及细沙拌入,鉴别 时用手握之松开后,可见手上有黏附细粉状物, 捻之有顶手感;若取少许用水浸泡,水液混浊 且有沉淀物,加稀碘液显蓝色反应。 另一种掺杂品是将红糖或食盐水拌入金银 花中以增加重量,鉴别时用手握之较湿润粘手, 口试有甜味或咸味。
2
2 中药临床应用途径
植物 动物 矿物
采集 加工
原药材
炮制
药房 调剂 药店 饮片
汤剂 疗效 患者 康复
药厂 制剂 成药 制剂室
3 中药材品种存在的问题及 真伪鉴别的重要性
据初步统计,常用的商品中药达7000余种,其中药材 1200种左右、中成药6000种左右。商品中药材有复杂品 种问题的约占50%。中药材品种存在的问题颇多: 一、一药多种来源,本末难分(同名异物); 二、形态相似,造成误采、误收、误种、误用; 三、以假充真,冒名顶替; 四、地方用药习惯; 五、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药材的仿制品等等。 中药的真伪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中药产品的质量 4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1
1 中药的概念
中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是指 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 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复方及其制剂(中成 药)。中药材( Chinese crude drugs)是取自天然的未 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迄今为止,中 药材的总数量已近13 000种。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 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 (decoction pieces)。
中药性状鉴别是指通过感官对中药饮片的外形、色泽、 质地、气味等方面进行的直接甄别。 常用方法如下: 1、眼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 2、手摸——软硬、轻重,疏松、致密,光滑、粘腻, 细致、粗糙。 3、口尝、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
7
性状鉴别方法举例
1、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不带子房的管状花): 用水浸泡后,水变成金黄色,花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