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随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唐朝手工业发达,下列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B.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C.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非常有名D.唐三彩由三种颜色制成,色彩艳丽2、与曲辕犁同朝代创制的工具是()A. 翻车B. 水排C. 筒车D. 耧车3、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B.辽C.金D.吐蕃4、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A.青花瓷 B.冰裂纹瓷器 C.唐三彩 D.白瓷5、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A、经济繁荣B、政治清明C、对外开放D文化昌盛6、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C.赤尊东赞D.骨力斐罗7、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江南河8、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农业生产发展B. 商业经济繁荣C. 对外贸易活跃D. 经济重心南移9、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A.开放、兼容并包B.封闭、保守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10、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A.唐太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B.武则天----任用杜如晦为相C.李春----设计赵州桥D.欧阳询----借谈笔法劝谏唐穆宗11、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

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A.唐朝北方已无边患B.长城已经彻底失去防御作用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12、2016年2月12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来,激发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学习热潮.某选手抽到2号题目:从下列汉字中重组成一句唐诗名句,指出它的作者是()A.杜甫B.白居易C.刘禹锡D.李白13、文成公主入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B.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C.奠定了汉藏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D.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14、唐都长安中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宫殿是()A. 故宫B. 乾清宫C. 大明宫含元殿D. 太极殿15、“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3课盛唐气象一选择题1.某地要举办唐朝书画展,他们可以选择下列哪些人的作品()①颜真卿②欧阳询③张择端④吴道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2.下列作品具有“方折峻丽,笔力险劲”特点的是()A.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碑》B.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D.王羲之的《兰亭序》3. 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唐政府设立的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的军政机构是( )①安西都护府②西域都护府③北庭都护府④西南都护府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4.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C.建筑具有独创风格D.一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5.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

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另一轴是韩干画的《牧马图》……”《送子天王图》是作者是()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赵孟頫6.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

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

”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唐玄宗时期B.唐高祖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8.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A.秦兵马俑遗址B.唐招提寺鉴真坐像C.大昭寺会盟碑D.敦煌莫高窟藏经洞9.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的特点有()①胡汉交融②完全模仿③闭关自守④中西贯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受安史之乱的悲怆情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3《盛唐气象》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3《盛唐气象》练习及答案

第三课《盛唐气象》练习一、填空题1、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的生产工具是灌溉工具叫。

2、陶瓷在唐朝有重要发展,以的青瓷和的白瓷最为有名。

3、唐朝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的是。

4、唐朝丝织工艺水平很高,其中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5、唐朝都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的、、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6、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住宅区称,商业区称。

7、唐太宗时实行了的民族政策,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

8、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是。

9、今天藏族人的祖先叫,当时是哪一位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10、唐朝时吐蕃的都城定在哪?(古今地名)、11、历史上“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哪两家的关系?。

12、唐朝时先后有哪两位公主入藏?、13、描绘了唐太宗接见禄东赞向大唐求婚场景的名画叫。

14、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封南诏首领为。

15、唐朝还先后设置和两个机构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16、被称为诗仙的是,被称为诗圣的是,他的诗有之称。

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17、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有、、。

的字端正劲美,雄浑醇厚;的字方折俊丽,笔力劲健18、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品是。

二、选择题1、唐代出现了筒车。

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

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

这说明筒车是(A. 农业耕作工具B. 便捷的交通工具C. 农业灌溉工具D. 实用的生活用具2、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3、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

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下历史1.3《盛唐气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唐都长安城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规划合理。

对长安城内“坊”的解释正确的是()A.办公区 B.手工业作坊 C.商业区 D.官民居住区2、下列有关于隋唐两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都实行三省六部制B.都出现过盛世局面C.都通过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D.都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3、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如图人物被人们尊称为()A.诗圣 B.诗仙 C.诗鬼 D.诗史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下列人物作品可以参展的是()①白居易②颜真卿③欧阳询④吴道子⑤阎立本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5、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的特点是()A.封闭保守、狭隘自私 B.民族交融、中西贯通C.盲目模仿、不思进取 D.夜郎自大、唯我独尊6、曲辕犁反映了华民族的创造力,不仅有着精巧的设计,精湛的技术,还蕴含着一些美学规律,其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影响深远。

在当代农具设计中,曲辕犁仍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曲辕犁制成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隋朝7、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举制度的完善,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处于发展黄金时代的是()A.辞赋B.诗歌C.词曲D.小说8、唐朝时期的男女交往比较自由,可以通行,共饮谈笑唱和,这表明唐朝()A.社会经济发达 B.诗歌处于黄金时代C.宗教政治开明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9、“……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容并蓄而且好探求”。

以下所述能证明此观点的有()①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②长安城商贾云集……到处可见歌舞盛宴③演奏的乐器有西域流行的或从域外传入的羯鼓、胡琴等④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10、周杰伦的《青花瓷》里唱到:“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

七年级下历史3《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七年级下历史3《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七年级下历史1.3《盛唐气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唐都长安城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规划合理。

对长安城内“坊”的解释正确的是()A.办公区 B.手工业作坊 C.商业区 D.官民居住区2、下列有关于隋唐两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都实行三省六部制B.都出现过盛世局面C.都通过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D.都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3、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如图人物被人们尊称为()A.诗圣 B.诗仙 C.诗鬼 D.诗史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下列人物作品可以参展的是()①白居易②颜真卿③欧阳询④吴道子⑤阎立本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5、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的特点是()A.封闭保守、狭隘自私 B.民族交融、中西贯通C.盲目模仿、不思进取 D.夜郎自大、唯我独尊6、曲辕犁反映了华民族的创造力,不仅有着精巧的设计,精湛的技术,还蕴含着一些美学规律,其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影响深远。

在当代农具设计中,曲辕犁仍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曲辕犁制成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隋朝7、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举制度的完善,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处于发展黄金时代的是()A.辞赋B.诗歌C.词曲D.小说8、唐朝时期的男女交往比较自由,可以通行,共饮谈笑唱和,这表明唐朝()A.社会经济发达 B.诗歌处于黄金时代C.宗教政治开明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9、“……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容并蓄而且好探求”。

以下所述能证明此观点的有()①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②长安城商贾云集……到处可见歌舞盛宴③演奏的乐器有西域流行的或从域外传入的羯鼓、胡琴等④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10、周杰伦的《青花瓷》里唱到:“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题

第3课盛唐气象选择题1.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A B C D2.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

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到高地灌溉”。

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3.中国”在英文中为“CHINA”,它是用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瓷器来借代,那么唐朝创制的闻名于世界的瓷器珍品是:()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4.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B.商业经济繁荣C.对外贸易活跃D.经济重心南移5. 如果你穿越到盛唐时期,你会看到哪些景象()①农民在使用筒车灌溉②唐三彩的制作过程③外国商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④一些妇女在骑马、打球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

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

这说明唐朝()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C.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7.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A.遣唐使来华B.玄奘西游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D.鉴真东渡日本8.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这段材料是说李白的诗具有( )A.浪漫主义精神 B.现实主义精神C.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 D.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9.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

第3课盛唐气象一、单项选择题1.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其中,农业方面的表现有()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③发明并推广曲辕犁和筒车④开凿大运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状“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B.纸张印刷C.农业生产D.陶器制作3.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①筒车②曲辕犁③耧车④都江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形容唐代某种瓷器,这是对下列哪种瓷器的赞美()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5.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A.青花瓷B.白瓷C.唐三彩D.冰裂纹瓷器6.唐朝时期陶瓷生产有“南青北白”之说,说的是南方的青瓷与北方的白瓷。

其著名的产地分别是()A.越窑、邢窑B.越窑、定窑C.汝窑、邢窑D.汝窑、定窑7.陕西一农民挖菜窖时挖出了一枚古钱币,上有“开元通宝”字样。

这枚古钱币铸造于哪个朝代()A.秦朝B.隋朝C.唐朝D.元朝8.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的商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B.商业经济繁荣C.对外贸易活跃D.经济重心南移9.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10.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是()A.贵族居住区B.娱乐区C.居民区D.商业区11.“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

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

”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A.回纥B.南诏C.靺鞨D.吐蕃12.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A.唐太宗B.唐玄宗C.唐中宗D.唐高宗13.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的高潮14.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唐朝创新的工具是①铁器和牛耕②筒车③曲辕犁④耧车A.①②④B.①④C.②③④D.②③2.某中学几个同学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布置,他们选题为“唐朝的中外交往”。

请你带他们筛选出材料中不恰当的内容A.文成公主和亲B.玄奘西游学习佛经C.鉴真东渡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3.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

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

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A.艺术的繁荣状况B.农业的发展状况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D.开放的社会局面4.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将唐都长安城的布局描写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和“市”的城市功能分别是A.政府机构和商业区B.娱乐区和商业区C.居民区和商业区D.商业区和服务区5.学习唐朝历史后,有同学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

如下图所示文物能支撑这位同学观点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6.史书中关于一种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的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

”其所指的是()A.秧马B.筒车C.曲辕犁D.耧车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且放白鹿青康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这些诗句A.痛斥了统治者不思进取、偏安江南的无耻行为B.流露出作者忧国忧民、关注社会现实的心境C.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D.反映出社会风尚和民众价值观念的变迁8.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

下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我国古代把国家称为“社稷”,体现出古代统治者的重农思想,唐朝前期农业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生产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1. “世间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副对联称颂的是()A. 屈原B. 李白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四人是诗歌风格的了解。

“诗史”是对杜甫的诗歌的描述,因为杜甫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多是对现实社会的真实描述,从他的诗中可以深刻的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

故答案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光耀千古的诗坛2. 秉持“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理念与吐蕃交往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汉武帝C. 唐玄宗D. 武则天【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是唐太宗的名言,唐太时期通过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故本题选A。

3. “……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容并蓄而且好探求”。

以下所述能证明此观点的有()①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②长安城商贾云集……到处可见歌舞盛宴;③演奏的乐器有西域流行的或从域外传入的羯鼓、胡琴等。

④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

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代所学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长安城商贾云集,到处可见歌舞盛宴;演奏的乐器有西域流行的或从域外传入的羯鼓、胡琴等,①②③符合唐代开放的史实;明朝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④错误。

仔细审查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4. 下列图片文物(遗址)反映了唐朝的()A. 中外交往B. 建筑艺术C. 唐蕃友好D. 民族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图一反映的唐与少数民族吐蕃的和亲的事件文成公主入藏。

图二反映的也是唐与吐蕃友好关系的事件,唐蕃会盟碑是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约,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成为唐蕃友好的见证。

图三中的渤海指的是黑龙江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建立政权,后唐朝在那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为渤海郡王,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

所以图三反映的也是唐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图片没有涉及中外交往,也没有说道建筑,也不仅仅反映唐与吐蕃的友好。

故选D。

5. 唐都长安城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规划合理。

对长安城内“坊”的解释正确的是()A. 办公区B. 手工业作坊C. 商业区D. 官民居住区【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长安城,不仅是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其布局规整、严谨,城内的东市、西市是商业区,坊是百姓的居住区。

故选D。

6. 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的特点是()A. 封闭保守、狭隘自私B. 民族交融、中西贯通C. 盲目模仿、不思进取D. 夜郎自大、唯我独尊【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代的时代特色就是繁荣与开放,所以唐朝的社会习俗也是胡汉交融,不同民族、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服饰时尚自然地融人中原,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的特点是民族交融、中西贯通,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盛世,经济繁荣,对外开放,所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7. 唐朝时期的男女交往比较自由,可以通行,共饮谈笑唱和,这表明唐朝()A. 社会经济发达B. 诗歌处于黄金时代C. 宗教政治开明D.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答案】D【解析】分析题文的“男女交往比较自由,可以同行,共饮谈笑唱和”可以看出这是唐朝比较开放的社会风气的体现。

ABC在题文的“男女交往比较自由,可以同行,共饮谈笑唱和”中不能体现。

故选D。

8. 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

如下图所示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的“盛唐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都江堰是秦国时期的成就,②铁犁铧是秦汉时期的成就,③曲辕犁是唐朝时期发明的,④筒车也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①②不符合题意的时间,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择D9. 如下图是唐三彩乐俑,驼背上左右两侧各坐两个乐俑,中央为一着绿袍起舞的男性胡俑。

四方乐手神情专注,正在演奏胡乐。

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A. 艺术的繁荣状况B. 农业的发展状况C. 手工业的发展状况D. 开放的社会局面【答案】B【解析】分析题文的“唐三彩乐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唐朝制瓷业的杰作,是世界艺术的精品。

故AC符合题意;分析题文的“驼背上左右两侧各坐两个乐俑,中央为一着绿袍起舞的男性胡俑。

四方乐手神情专注,正在演奏胡乐。

”是唐朝开放的社会局面的体现。

故D符合题意;“唐三彩乐俑”与农业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从“唐三彩乐俑”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B,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唐三彩乐俑”包含的历史信息。

“唐三彩乐俑”属于唐朝手工业领域的杰作,又属于艺术的杰作,还包含着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10. 文成公主长期以来受到汉藏人民的喜爱。

这主要是因为()A. 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B. 嫁给了松赞干布C. 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D. 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文成公主长期以来受到汉藏人民的喜爱。

这主要是因为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A项符合题意;玄奘西游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1.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其中,“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是唐代“诗仙”的名句。

他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唐代“诗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2. 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

这位密切了唐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A. 文成公主B. 蔡文姬C. 王昭君D. 金城公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成公主入藏。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布达拉宫。

因为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

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13. 材料题:材料一: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玄奘西游的目的是什么?(2)他所写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这本书有什么影响?(3)结合材料二思考,指出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考虑)(4)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答案】(1)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2)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3)因素:唐朝统一强盛,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日本当时落后,政府、民间都重视向先进国家学习;中日之间海上交通技术的完善.(4)不屈不饶、坚忍不拔的精神;主动学习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的开放精神;取长补短的务实求真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解决本题的关键词是:“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我们可以判断出玄奘西游的目的是:寻求佛法(或佛经)。

(2)依据所学可知,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后,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依据材料二是唐朝的对外交通路线图,通过这幅图,我们知道:唐朝的对外交往非常活跃,玄奘西游就是唐朝对外交往的一个重大事件,因为唐朝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实行宽容开发的对外政策:对外海陆路交通发达,这些都是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

(4)开放性的问题,考查的是玄奘的精神,玄奘西游求学过程中,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不屈不饶、坚忍不拔的精神;主动学习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的开放精神;取长补短的务实求真精神。

14. 材料一“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

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

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

”—-日本学者井上清《日本历史》材料二“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

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中国史学家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国的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寻求佛法(或佛经);(2)《大唐西域记》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政治局面: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经济繁荣发展:外交政策:实行宽容开发的对外政策:对外海陆路交通发达。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是日本赴中国的使节团,遣唐使通过友好访问或是留学长安,把唐代大量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所以他的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可以总结出中国在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方面影响了日本。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唐朝统一强盛,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日本当时落后,政府、民间都重视向先进国家学习;中日之间海上交通技术的完善等。

点睛:唐朝时期十一注重对外开放的时期,这个时期除考查遣唐使外,还会考查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奘西行至天竺等中外交往的史实,对于今天我们的对外开放有着深刻的启示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