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人教版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王”的出现的时间、地区、突出标志各是什么?斧鉞、城、祭祀各象征什么?2、商代实行宗法制的特点是什么?3、西周的两项重要制度是什么?4、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权利与义务、作用各是什么?5、宗法制的具体规定、作用、特点各是什么?6、秦统一中国的时间、先后灭掉的六个国家及意义各是什么?7、秦巩固扩大统一的措施有哪些?(提示:北方、南方、西南)8、秦实行的郡县制的具体规定与意义各是什么?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有哪些?9、秦中央“三公”“九卿”的职责各是什么?10、秦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有哪些?如何评价“挟书律”?11、皇帝制有哪些特征?12、西汉、唐代、宋代、明代限制相权的措施各是什么?13、古代有哪三大选官制度?怎样评价科举制?14、秦代、西汉、东汉至元、明清监察官吏的措施各是什么?15、元朝的行省制是怎样规定的?有什么意义?16、明代和清代加强皇权各采取什么措施?应如何评价?17、军机处是何时设置的?有什么特点?18、清政府处理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什么?管理少数民族有哪些措施?19、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轨迹是什么?专题二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近代列强发动过哪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各是什么?(课本24页表格)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有哪些?3、 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列强侵犯了中国哪些主权?4、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说明了什么?5、美国实施“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目的、内容、实质、影响各是什么?6、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意义是什么?7、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几件大事和设新疆省的时间各是什么?8、黄海战役有哪几位爱国将领?9、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领导人及反割台斗争的意义各是什么?10、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口号、及意义各是什么?11、近代列强末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五次侵华事变的名称和影响各是什么?13、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有哪四种力量?各做了什么?14、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方式是什么?有何意义?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抓住几件大事)16、八路军与新四军的领导人各是什么?17、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了哪些重要会战?18、平型关战役与台儿庄战役各自的意义是什么?19、1935——1937年中共召开的会议有哪些?各作出什么决定?(遵、瓦、洛、七大)20、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有哪些?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初步建立政权和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各是什么?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时间、内容、进步意义、局限性各是什么?3、《资政新篇》的作者、内容、意义及局限性各是什么?4、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原因、历史意义有哪些?5、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运动的失败原因是什么?6、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口号各是什么?7、中国同盟会的组织基础、成立时间、性质及意义各是什么?8、武昌起义的领导、主力、成果及一举成功的原因是什么?9、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什么?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机构、内容、意义各是什么?11、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是什么?革命果实被篡夺的标志事件是什么?有哪些功绩?12、五四运动的口号和主力、原因、意义各是什么?13、中共一大、二大的决定及意义是什么?14、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方式、标志各是什么?15、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是什么?16、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有什么不同?国民革命运动比辛亥革命有什么不同?17、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各是什么?18、八七会议的决定有哪些?土地革命的内容及意义各是什么?19、遵义会议的决定及意义各是什么?长征的起讫时间、原因、意义?20、解放战争的反攻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三大战役的名称是什么?国民党统治结束的标志?2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有哪些?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重要决定各是什么?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召开的时间、讨论的中心问题及通过的决定、文件各是什么?3、《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政权性质和地位各是什么?(地位临时宪法)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有哪些?5、一届人大召开的时间及讨论的中心问题、意义各是什么?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的时间、确定的国家性质和三大政治制度、体现的两大原则各是什么?7、 1956年提出的“八字方针”的背景、内容、意义各是什么?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规定的两个文件(宪法)是什么?这一制度实施有什么意义?9、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哪三级?5个省级自治区是什么?10、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1、中共八大召开在哪一年?对政治建设的有哪些贡献?12、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及标志各是什么?13、文革对国家政治制度的严重破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4、中共十一届三中的内容和意义各是什么?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16、“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形成过程中的三个文件是什么?是谁首先提出的?17、香港回归的联合声明和基本法的全称是什么?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是什么?18、海峡两岸交流的“三通”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的方针名称、含义、意义各是什么?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何时?有什么意义?3、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三件大事指什么?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时间什么场景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5、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什么?6、参加亚非会议的时间是什么?周恩来会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同”与“异”各指什么?如何做到“求同存异”?7、“万隆精神”指什么?8、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的三件大事是指什么?9、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联合国大会是哪一届?意义?10、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文件是什么?中美建交的时间?中美建交有何意义?11、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关于台湾问题是如何述的?12、中日建交的文件、时间、意义各是什么?13、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是什么?调整的内容有哪些?14、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不结盟)15、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课前提示)16、中国参加和召开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时间各是什么?17、中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做过哪些事?(上海五国机制、上海合作组织)18、“新型区域合作”之意是什么?有什么意义?19、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主要成就哪些?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1、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城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雅典城邦的突出表现有哪些?3、梭伦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各是什么?改革的内容经济和政治方面有哪些?该如何评价?4、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有哪些?这次改革有何积极作用?5、希波战争对雅典民主政治有何影响?(推进民主政治)6、伯里克利时代高度民主体现在哪些方面?7、如何全面评价雅典民主政治?8、罗马习惯法是指什么?9、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什么?10、《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积极作用?11、公民法的内容有哪些特点?12、万民法形成的时间是什么?万民法有哪些特点?13、万民法比公民法有哪些突破?14、自然法之父是指谁?自然法观念是指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15、古罗马法律的作用有哪些?它的地位该如何评价?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什么?克伦威尔所作所为有哪些?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是什么?有哪些限制王权的内容?4、《王位继承法》颁布时间什么?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意义?5、内阁的前身是什么?它的地位是什么?6、英国第一任首相是谁?7、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时间是什么?英国内阁制有什么特点?8、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有哪些?改革的内容有哪些?这次改革命扩大了哪些阶级的政治权力?9、英国议会有哪些权力?什么时间开始英国议会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10、英国内阁权力膨胀表现在哪些方面?内阁为何称之为“第三院”?11、英国君主立宪政治有哪些特点?(见课前提示)12、年轻美国有哪些困难?该如何着手解决这些困难?13、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了什么国家体制?14、1787年宪法如何规定三权分立的?又是如何体现权力的制衡的?15、1787年宪法有哪些积极意义?又有什么局限性?16、1787年宪法怎样调和中央和地方、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之间矛盾的?17、美国第一次总统大选的时间是什么?华盛顿任职时期联邦政府做了哪些事?18、美国联邦体制有哪些积极作用?19、美国两党制的“两党”是指什么?本质上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20、法兰西“一票共和”说明了什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使法国确立了什么政体?宪法的内容是什么?法国的民主政治有什么局限性?21、德国统一的方式是什么?德意志宪法的内容是什么?德国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22、比较英国和美国的代议制,比较英国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比较美国和法国的共和制?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名称各是什么?3、空想社会主义者三个代表人物是什么?如何全面评价空想社会主义?4、马克思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什么?5、 1842年—1845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三次会晤的地点各是什么?6、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指什么?7、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性质是什么?1948年2月发表的新纲领是指什么?8、《共产党宣言》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它的发表有什么意义?9、第一国际建立的时间、地点、名称、意义?1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巴黎公社的原因、成立时间、政权性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必修一复习提纲(专题一)▲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P61、分封制:(1) 概念:封邦建国,为了巩固西周统治,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 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3)义务:a定期朝贡b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4)影响:a、积极:加强了周王对全国的统治; b、消极: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分裂割据埋下祸根。

2、宗法制:(1)概念: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的政治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会考纲要P24第2题)(3)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知道秦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P8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2)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P9①皇帝制度:a、创立者:嬴政(秦始皇)b、特点: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②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③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积极: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消极: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压榨人民,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3、了解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刺史制度 P14设置: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包括诸侯和地方高官)职责: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趋势: 趋势: 相权不 断削弱, 断削弱, 皇权不 断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复习要点解说】 复习要点解说】 一、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废丞相 明成祖时内阁 内阁制形成 明成祖时内阁制形成 清朝:军机处(职责、作用) 清朝:军机处(职责、作用) 二、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会,设公民陪审法庭;废奴 设公民陪审法庭; 隶制
意 义 为雅典民主政 治奠定基础
克利斯 公元 1. 地域部落代血缘部落 2. 正式确立了 正式确立了 五百人会议 设五百人会议 提尼 前6C 3.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雅典民主政治 3.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改革 末
4.实行“陶片放逐法” 4.实行“陶片放逐法” 实行
统而不治
共进退 内阁下台
首相 内阁
议会
解散议会
第 2 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787年宪法的制定
1787年宪法的颁布 年宪法的颁布
1、制定: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 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制定:1787年 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 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联邦宪法, 1787年宪法。 年宪法 联邦制 2、宪法的主要内容 三权分立的体制
特征:人民主权、 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雅典民主政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雅典民主政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改革 时 间 主 要 内 容 梭伦 公元前 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 改革 6C初 设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 公民大会, 6C初
2、改革的内容: 改革的内容: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整合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整合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整合复习提纲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商:内服外服制西周分封制目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适应人口不、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为了进行有效统治最根本: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实施者武王开始,周公旦大规模分封。

分封的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内容1、分封诸侯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2、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3、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4、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卿大夫和士也要承担义务(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带有家族统治色彩作用前期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发展了交通,促进了边疆开发,使周成为强国局限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以后埋下割据混战根源破坏瓦解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王权衰弱,血缘关系疏远,分封制开始受到破坏。

春秋时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分封制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发展)西周宗法制目的根本:巩固分封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直接:解决贵族间权力、土地和财产的争夺的矛盾内容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周王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权,为大宗,次子、庶子为小宗;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诸侯和大夫以此类推。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小宗须服从大宗性质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特点按照父系血统关系的亲疏来维系(也是实质)瓦解随着分封制的破坏、瓦解而破坏、瓦解。

战国时宗法制完全瓦解作用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深远影响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罗马:
1、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在平民 反对贵族的斗争中诞生。
2、随着版图扩大,为了巩固统治,修改之后的万 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6世纪,《民法大全》使罗马法律体系完成。 4、内容、意义和影响: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
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 和经济利益;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 重要影响。
3、科举制完善。 六、宋:
1、兵权收归中央,各地精兵强将抽调充实中央禁军。 2、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3、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行
政)、枢密使(军权)、三司使(财权)分割相权。
七、元:
1、实行行省制度,长官由朝廷任命。 2、设中书省,替代三省。 八、明:
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代替分封制。郡守和县令均由 皇帝直接任命。
三、汉:
1、“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 加强。
2、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汉武帝 让身边侍从担任尚书令、侍中,削弱相权。
3、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 四、魏晋南北朝、隋:
(魏晋南北朝)
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二、秦: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中央集权: 1、称“皇帝”,昭示皇权至上。 2、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
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由皇帝控 制(虎符)。 3、中央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 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 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下有诸卿,分别掌 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这样避免重大事情皇帝的决策失 误。 地方管理:
1、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 (隋)
3、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科举制形成。
五、唐:
1、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经济上控制财 权,军事上拥有强悍武力,往往发展成割据势力。削弱 了中央集权。
2、三省: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 行),相权分散。
1、梭伦改革: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四 百人议事会)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扩大公民大会权力,(五百 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轮流执政,雅典民主政 治确立。
3、伯利克里时期:政治津贴,雅典民主政治达到 顶峰。
4、利弊:小国寡民的产物,民主泛滥导致腐败;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但是它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1、废除宰相制度,六部分理全国事务。 2、设置殿阁大学士为内阁,参与决策等事务。 九、清:
1、设内阁,置六部。 2、康熙时期,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互相制约,
集权与皇帝。

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一、古希腊: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
1、分封制:
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贵族)。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统治)。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宗法制:
性质: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
目的: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