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三种选择语句
python中的选择结构

elif(条件表达式n): 语句n
else: 语句n+1
任务三: 将学生考试成绩转换成 等级。90分以上为A级, 80分以上为B级,60分 以上为C级,60分以下 为D级。
a=float(input(“请输入学生成绩:”)) if (a>=90):
print(“A级”) elif(a>=80):
4.3 选择结构
➢ 单分支if语句 ➢ 双分支if语句 ➢ 多分支if语句
一、单分支if语句
格式: if (条件表达式):
语句A
注意: 冒号(英文状态下) 英文(:) 中文(:) 缩进
判断学生的成绩是否合格, 如果是则输出合格。 【程序代条码件】 否 a=input(“请输是 入学生成绩:”)
语句A
a=float(input(“a=”)) b=float(input(“b=”)) c=float(input(“c=”)) d=b**2-4*a*c if (d>=0):
print(“该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
二、双分支if语句
格式: if (条件表达式):
语句A else:
语句B 注意: 冒号(英文状态下) 缩进
判断学生的成绩是否合格,是则输 出合格,不是则输出不合格。 【程序代码】 a=input(“请输入学生成绩:”) a=float(a) if (a>=60 and a<=100):
print(“恭喜你,你合格啦!”) else:
print(“不合格,请继续加油哦!”)
双分支程序示例
任务二: 【程序功能】:输入a,b,c的值,判 断由其构成的一元二次方程有无实根, 有输出有实根,无则输出无实根。 【任务要求】:打开自己刚刚编辑的“一 元二次方程.py”,继续完善程序,实现 其功能。 速度快的同学,进一步算出方程的实数 根,并输出实数根的值。
python选择结构的原理

python选择结构的原理
Python的选择结构主要有if语句和elif语句组成,其原理如下:
1. if语句:if语句用于判断一个条件是否为真,如果条件为真,则执行if语句块中的代码;如果条件为假,则跳过if语句块
中的代码,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
2. elif语句:elif语句用于在多个条件之间进行选择,当if语
句中的条件为假时,继续判断elif语句中的条件是否为真,如
果条件为真,则执行elif语句块中的代码;如果条件仍为假,
则跳过elif语句块中的代码,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
3. else语句:else语句用于在所有条件都为假时执行,默认情
况下执行else语句块中的代码。
选择结构的原理是按照条件的真假来决定代码的执行路径。
根据条件的真假情况,选择执行相应的代码块。
如果条件为真,则执行对应的代码块;如果条件为假,则跳过对应的代码块,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
如果有多个条件需要判断,可以使用多个elif语句来实现多路判断。
最后,如果所有条件都为假,则
执行else语句块中的代码。
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
同的代码执行路径,实现不同的逻辑分支。
精品课件python中if条件选择语句

判断两个操作数是否相等,相等则 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不等于运算符(!=)
判断两个操作数是否不相等,不相 等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大于运算符(>)
判断左操作数是否大于右操作数, 如果是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小于运算符(<)
判断左操作数是否小于右操作数,如 果是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多重条件判断:可以使用多个`if`-`elif`-`else`结构进行 更复杂的条件判断。
switch-case结构:尽管Python没有内置的`switch``case`结构,但可以通过字典映射、多个`if`-`elif`语句 或其他方式模拟实现类似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try-except结合if语句使用
处理其他类型的异常
print("捕获到未知异常:", e)
try-except结合if语句使用
print("操作成功,结果是 :", result)
如果没有异常发生,执行 此代码块eΒιβλιοθήκη se0103 02
try-except结合if语句使用
01
finally
02
result = dividend / divisor
案例分析:除法运算异常处理
01
print("结果是:", result)
02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as e
03 print("发生除零错误:", e)
案例分析:除法运算异常处理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发生未知错误:", e)
python之选择结构(if--elif--else)

python之选择结构(if--elif--else)python中有三种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此处介绍选择结构。
if -- else 结构:if 判断条件: 执⾏语句else: 执⾏语句当if后⾯的判断条件为真(True)时,执⾏冒号后⾯的语句,否则执⾏else后⾯的语句,注意语句缩进。
if 判断表达式可⽤ <=, >=, !=, ==, > , <# 判断学⽣成绩是否合格marks = float(input("请输⼊学⽣成绩"))if marks >= 60:print("该学⽣成绩合格")else:print("该学⽣需要补考")打印结果:"D:\Program Files\Python\Python37-32\python.exe" D:/demo/if_elif_else.py请输⼊学⽣成绩59.5该学⽣需要补考if 判断表达式可⽤ in ,not in 判断# 查找学⽣是否在班级中list1 = ["张三", "李四", "王⼆", "⿇⼦"]student = input("请输⼊学⽣姓名")if student not in list1:print("不在该班级中")else:print("为此班级学⽣")打印结果:"D:\Program Files\Python\Python37-32\python.exe" D:/demo/if_elif_else.py请输⼊学⽣姓名⼆狗⼦不在该班级中if 判断条件中,如果需要同时满⾜多个条件,则可⽤and关联判断条件# 输出年龄在20岁内,王姓学⽣student = {"张三": 19, "李四": 20, "王⼆": 19, "⿇⼦": 20}for name in student:if"王"in name and student[name] < 20:print("姓名:" + name+"" + "年龄:" + str(student[name]))else:pass打印结果:"D:\Program Files\Python\Python37-32\python.exe" D:/demo/if_elif_else.py姓名:王⼆年龄:19if判断条件中,如果多个条件中只需要其中⼀个满⾜,则可⽤or 关联判断条件# 输⼊成绩在90分以上,或者成绩在60分以下的考⽣marks = {"张三": 95, "李四": 20, "王⼆": 88, "⿇⼦": 91}for name in marks:if marks[name] > 90 or marks[name] < 60:print("姓名:" + name+"" + "分数:" + str(marks[name]))else:pass打印结果:"D:\Program Files\Python\Python37-32\python.exe" D:/demo/if_elif_else.py姓名:张三分数:95姓名:李四分数:20姓名:⿇⼦分数:91if -- elif --else 结构if 判断条件: 执⾏语句elif 判断条件: 执⾏语句......else: 执⾏语句当if后⾯的判断条件为真(True)时,执⾏冒号后⾯的语句,否则进⾏判断elif后⾯的判断条件,elif判断条件为真,执⾏冒号后⾯的语句,⼀直往下,如果条件判断都不为真,则执⾏else下的语句。
python选择数据的方法

python选择数据的方法Python中选择数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普通索引和位置索引。
1. 普通索引:通过传入列名来选择数据。
如果是一列,则只需要传入一个列名;如果是同时选择多列,则传入多个列名即可,多个列名用一个列表存起来。
例如:```pythonimport pandas as pd# 创建一个数据框data = {'column1': [1, 2, 3], 'column2': [4, 5, 6], 'column3': [7, 8, 9]}df = pd.DataFrame(data)# 选择一列column1 = df['column1']# 选择多列columns = df[['column1', 'column2']]```2. 位置索引:通过传入具体列的位置(即第几列)来选择数据。
这种方式需要用到`iloc`方法。
例如:```pythonimport pandas as pd# 创建一个数据框data = {'column1': [1, 2, 3], 'column2': [4, 5, 6], 'column3': [7, 8, 9]}df = pd.DataFrame(data)# 选择第1列column1 = df.iloc[:, 0]# 选择第2列column2 = df.iloc[:, 1]# 选择前两列columns = df.iloc[:, :2]```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在Python中方便地选择数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索引方式。
python 选择表达式

python 选择表达式Python 选择表达式选择表达式是Python 3.8中新增的语法,用于简化条件表达式的编写。
它的语法如下:result = value_if_true if condition else value_if_false 其中,如果条件表达式condition的计算结果为真,则result 的值为value_if_true;否则,result的值为value_if_false。
下面我们来逐步解析选择表达式的语法和作用。
1. 简化条件表达式在以前的Python版本中,我们通常使用if-else语句来实现条件表达式,例如:if x > y:max_value = xelse:max_value = y这个if-else语句可以使用选择表达式简化为:max_value = x if x > y else y仅仅用一行代码就可以完成条件表达式的判断操作,使代码更加简洁明了。
2. 处理多重条件表达式选择表达式也可以用于处理多重条件表达式。
例如:if x > y:max_value = xelif x == y:max_value = 0else:max_value = y我们可以使用选择表达式简化为:max_value = x if x > y else 0 if x == y else y这种写法虽然看起来有些复杂,但是却可以用一行代码进行多重条件的判断。
这种写法不仅简化了代码,还更加清晰明了,让代码看起来更加精简。
3. 简化lambda表达式如果你经常使用lambda表达式,你会发现选择表达式可以让你的lambda函数更加简化。
例如:list_data = [1, 2, 3, 4, 5]result = list(map(lambda x: x**2, list_data))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了lambda表达式来计算list_data中每个元素的平方值。
python的三种选择语句

本文将详细介绍Python语言中的三种选择语句:if语句,if/else语句和if/elif/else语句。
对于每种语句,我们都提供了相应的流程图。
与此同时,我们给出许多简单的示例程序,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一、程序的控制结构对于Python程序中的执行语句,默认时是按照书写顺序依次执行的,这时我们说这样的语句是顺序结构的。
但是,仅有顺序结构还是不够的,因为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特定的情况,有选择地执行某些语句,这时我们就需要一种选择结构的语句。
另外,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在给定条件下往复执行某些语句,这时我们称这些语句是循环结构的。
有了这三种基本的结构,我们就能够构建任意复杂的程序了。
对本文来说,我们要讨论的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中的选择结构,它们分别用if语句、if/else 语句和if/elif/else语句实现。
至于其它两种控制结构,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陆续加以介绍。
下面我们首先介绍if语句。
二、if语句Python的if语句的功能跟其他语言的非常相似,都是用来判定给出的条件是否满足,然后根据判断的结果(即真或假)决定是否执行给出的操作。
If语句是一种单选结构,它选择的是做与不做。
它是由三部分组成:关键字if本身、测试条件真假的表达式(我们简称为条件表达式)和表达式结果为真(即表达式的值为非零)时要执行的代码。
If语句的语法形式如下所示:if 表达式:语句体if语句的流程图如下所示:图1 if语句的流程示意图注意,if语句的语句体只有当条件表达式的值为真,即非零时,才会执行;否则的话,程序就会直接跳过这个语句体,去执行紧跟在这个语句体之后的语句。
我们这里的语句体,既可以包含多条语句,也可以只有一条语句组成,但是语句体由多条语句组成时,要有统一的缩进形式,否则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即语法检查没错,但是结果却非预期。
现在我们用一个示例程序来演示一下if语句的用法。
我们的程序很简单的,只要用户输入一个整数,如果这个数字大于6,那么就输出一行字符串;否则,直接退出程序。
Python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董付国第3章选择与循环汇总

3.4
break和continue语句
break语句在while循环和for循环中都可以使用,一般放 在if选择结构中,一旦break语句被执行,将使得整个循 环提前结束。 continue语句的作用是终止当前循环,并忽略continue之 后的语句,然后回到循环的顶端,提前进入下一次循环。 除非break语句让代码更简单或更清晰,否则不要轻易使 用。
3.5 综合运用
例5:求平均分。 score = [70, 90, 78, 85, 97, 94, 65, 80] s = 0 for i in score: s += i print s*1.0/len(score) print sum(score)*1.0/len(score)
3.5 综合运用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3.3 循环结构
Python提供了两种基本的循环结构语句——while语句、for 语句。 while循环一般用于循环次数难以提前确定的情况,也可以 用于循环次数确定的情况; for循环一般用于循环次数可以提前确定的情况,尤其是用 于枚举序列或迭代对象中的元素; 一般优先考虑使用for循环。 相同或不同的循环结构之间都可以互相嵌套,实现更为复 杂的逻辑。
3.5 综合运用
例1:计算1+2+3+…+100 的值。 s=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将详细介绍Python语言中的三种选择语句:if语句,if/else语句和if/elif/else语句。
对于每种语句,我们都提供了相应的流程图。
与此同时,我们给出许多简单的示例程序,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一、程序的控制结构对于Python程序中的执行语句,默认时是按照书写顺序依次执行的,这时我们说这样的语句是顺序结构的。
但是,仅有顺序结构还是不够的,因为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特定的情况,有选择地执行某些语句,这时我们就需要一种选择结构的语句。
另外,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在给定条件下往复执行某些语句,这时我们称这些语句是循环结构的。
有了这三种基本的结构,我们就能够构建任意复杂的程序了。
对本文来说,我们要讨论的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中的选择结构,它们分别用if语句、if/else 语句和if/elif/else语句实现。
至于其它两种控制结构,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陆续加以介绍。
下面我们首先介绍if语句。
二、if语句Python的if语句的功能跟其他语言的非常相似,都是用来判定给出的条件是否满足,然后根据判断的结果(即真或假)决定是否执行给出的操作。
If语句是一种单选结构,它选择的是做与不做。
它是由三部分组成:关键字if本身、测试条件真假的表达式(我们简称为条件表达式)和表达式结果为真(即表达式的值为非零)时要执行的代码。
If语句的语法形式如下所示:if表达式:语句体if语句的流程图如下所示:图1if语句的流程示意图注意,if语句的语句体只有当条件表达式的值为真,即非零时,才会执行;否则的话,程序就会直接跳过这个语句体,去执行紧跟在这个语句体之后的语句。
我们这里的语句体,既可以包含多条语句,也可以只有一条语句组成,但是语句体由多条语句组成时,要有统一的缩进形式,否则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即语法检查没错,但是结果却非预期。
现在我们用一个示例程序来演示一下if语句的用法。
我们的程序很简单的,只要用户输入一个整数,如果这个数字大于6,那么就输出一行字符串;否则,直接退出程序。
代码如下所示:#-*-coding:cp936-*-#比较输入的整数是否大于6integer=raw_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取得一个字符串integer=int(integer)#将字符串转换为整数if integer>6:print'%d大于6'%integer当我们在IDEL中运行该程序时,结果如下所示:图2if语句示例程序运行结果我们看到,如果输入的数字不大于6时,程序马上退出,也就是说,下列代码print'%d大于6'%integer并没有执行;如果输入的数字大于6,才会执行上面的这行代码,以打印一行文字。
三、if/else语句上面的if语句是一种单选结构,也就是说,如果条件为真(即表达式的值为非零),那么执行指定的操作;否则就会跳过该操作。
所以,它选择的是做与不做的问题。
而if/else语句是一种双选结构,它选择的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在两种备选行动中选择哪一个的问题。
if/else语句由五部分组成:关键字if、测试条件真假的表达式、表达式结果为真(即表达式的值为非零)时要执行的代码,以及关键字else和表达式结果为假(即表达式的值为零)时要执行的代码。
if/else语句的语法形式如下所示:if表达式:语句体1else:语句体2if/else语句的流程示意图如下所示:图3if/else语句的流程示意图从if/else语句的流程示意图中可以轻易看出,当条件为真(即表达式的值为非零)时,执行语句体1;当条件为假(即表达式的值为零)时,执行语句体2——也就是说,条件无论真假,它总要在两个语句体中选择一个执行,双选结构之称谓由此而来。
下面我们对上面的示例程序进行修改,以演示if/else语句的使用方法。
我们的程序很简单的,只要用户输入一个整数,如果这个数字大于6,那么就输出一行信息,指出输入的数字大于6;否则,输出另一行字符串,指出输入的数字小于等于6。
代码如下所示:#-*-coding:cp936-*-#比较输入的整数是否大于6integer=raw_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取得一个字符串integer=int(integer)#将字符串转换为整数if integer>6:print'%d大于6'%integerelse:print'%d小于或等于6'%integer当我们在IDEL中运行该程序时,结果如下所示:图4if/else语句示例程序运行结果我们看到,当输入的数字小于3,即条件表达式为假时,执行else字句中的打印语句:print'%d小于或等于6'%integer当输入的数字小于3,即条件表达式为假时,执行else字句中的打印语句:print'%d大于6'%integer但是无论如何,它总得在这两个打印语句中挑一个执行,它不可能两个都跳过。
四、if/elif/else语句有时候,我们需要在多组动作中选择一组执行,这时就会用到多选结构,对于Python语言来说就是if/elif/else语句。
该语句可以利用一系列条件表达式进行检查,并在某个表达式为真的情况下执行相应的代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if/elif/else语句的备选动作较多,但是有且只有一组动作被执行,该语句的语法形式如下所示:if表达式1:语句体1elif表达式2:语句体2……elif表达式m:语句体melse:语句体n注意,最后一个elif子句之后的else子句没有进行条件判断,它实际上处理跟前面所有条件都不匹配的情况,所以通常将else语句所处理的条件称为默认条件,所以else字句必须放在最后。
if/elif/else语句的示意图如下所示:图5if/elif/else语句的示意图下面我们继续对上面的示例程序进行修改,以演示if/elif/else语句的使用方法。
我们还是要用户输入一个整数,如果这个数字大于6,那么就输出一行信息,指出输入的数字大于6;如果这个数字小于6,则输出另一行字符串,指出输入的数字小于6;否则,指出输入的数字等于6。
具体的代码如下所示:#-*-coding:cp936-*-#比较输入的整数是否大于6integer=raw_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取得一个字符串integer=int(integer)#将字符串转换为整数if integer>6:print'%d大于6'%integerelif integer<6:print'%d小于6'%integerelse:print'%d等于6'%integer当我们在IDEL中运行该程序时,结果如下所示:图6if/elif/else语句示例程序运行结果上面介绍了三种选择语句的基本用法,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这些选择结构的结合方式,以及使用选择语句时的注意事项,包括缩进和表达式方面的注意事项。
五、选择结构的结合方式一般说来,结构化编程中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结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堆叠方式,另一种是嵌套方式。
堆叠方式比较简单,它把各种结构一个一个罗列在一起就行了,比如我们可以把一个选择结构中的if语句跟顺序结构堆叠在一起,如下所示:图7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堆叠我们看到,因为三种基本结构都是单入口和单出口(通常用一个小圆圈表示),所以堆叠时只要把一个结构的出口连接到另一个结构的入口就行了。
至于嵌套组合方式,就是用一种结构替换同种结构中的语句体(我们通常用一个矩形框表示),下图表示的是把一个选择结构中的if语句嵌套到另一个if语句中:图8if语句的嵌套观察上图,不难发现,上面的嵌套实际上就是把一个if结构中的语句体(矩形框)替换为另一个if结构。
其他结构的嵌套与之类似,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现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嵌套的应用。
我们要将用户输入的数字跟一个整数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
这本来可以用if/elif/else语句来完成的,但是为了演示选择结构的嵌套,我们这里用if/else语句的嵌套来实现,代码如下所示:#-*-coding:cp936-*-#将输入的数字跟6进行比较integer=raw_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取得一个字符串integer=int(integer)#将字符串转换为整数if integer>6:print'%d大于6'%integerelse:if integer<6:print'%d小于6'%integerelse:print'%d等于6'%integer当我们在IDEL中运行该程序时,结果如下所示:图9if/else嵌套语句示例程序运行结果六、语句体的缩进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嵌套时一定要注意缩进问题。
C语言是用花括号{}来区分语句体,但是Python的语句体是用缩进形式来表示的,如果缩进不正确,会导致逻辑错误。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让用户输入一个数字,如果数字为偶数,则打印两行信息,一行说明数字除以2余数为零,另一行说明判断结果。
具体代码如下所示:#-*-coding:cp936-*-#判断输入的数字是否为偶数integer=raw_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取得一个字符串integer=int(integer)#将字符串转换为整数if0==integer%2:print'\n%d除以2余数为零;'%integerprint'所以,%d是个偶数'%integer当我们在IDEL中运行该程序时,结果如下所示:图10正确缩进的结果如果我们改变上面程序中的if语句的第二条打印语句的缩进形式,比如改为:if0==integer%2:print'\n%d除以2余数为零;'%integerprint'所以,%d是个偶数'%integer我们看看运行结果如何:图11错误的缩进将导致逻辑错误如图所示,这里出现了明显的逻辑错误。
由于Python通过缩进来区分语句体的界限,所以当上例中的第二个打印语句不缩进后,已经在if语句的控制范围之外,所以无论if语句的条件是否为真,它都会执行。
七、选择语句中的条件表达式现在,我们对选择语句中的条件表达式进行必要的介绍。
三种选择语句中,条件表达式都是必须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条件表达式的值为零时,表示条件为假;当条件表达式的值为非零时,表示条件为真。
那么哪些表达式可以作为条件表达式呢?基本上,最常用的是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如:if a==x and b==y:print‘a=x,b=y’除此之外,条件表达式可以是任何数值类型表达式,甚至字符型也可以:图12用字符作为条件表达式的情形八、小结本文详细介绍了Python中的三种选择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