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常见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

常见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把施工进程与地质勘探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减少施工对于地质环境的破坏,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地质灾害防护意识,保证公路施工质量。
一、公路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1.山体滑坡。
这个地质灾害在公路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沿着山脚进行公路的铺设,假如没有谨慎对待山体滑坡,使滑坡造成一系列破坏,边坡坡地能够沿着那些不利的结构面或者一些比较软弱的夹层来进行整体的滑动,从而破坏公路的基面,对公路施工产生危害。
2.山体崩塌。
一部分岩石在雨水作用下沿着破裂的层面从山上崩塌下来,从而在路面上堆积起来,这样就造成了路面的破坏,交通中断也不可避免。
这样的崩塌具有很大的突发性质,危害是比较大的。
3.地面坍塌。
在进行公路施工的时候,如果没有对地形地貌进行很好的勘探,在边坡的表层松散的部位或者是经过风化形成的破碎层,经过强降雨的冲刷或者地下水渗透条件的变化,坡脚的土体被软化,从而降低了强度,上边坡不稳定。
在适当条件下,坍塌还会发展成坡体的整体滑动。
比较常见的是坍塌和滑坡,这两种类型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
4.泥石流。
主要是因为强降雨导致泥沙从山体进行下滑,形成如洪水一般的泥石流,造成公路的破坏或者掩埋。
5.采空塌陷。
主要是在进行公路修建的时候,经过一些矿区,如果对矿产的开采不是特别规范,就容易导致地表结构受到损害,导致地面的塌陷。
二、公路施工中地质灾害勘探方法和内容1.勘探方法。
利用一些卫星资料,开展一些地质勘查与地质测绘工作,这样都是基础性的地质勘查,主要查明一些具有控制作用的路线的地质问题,比如,会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活动性断裂和崩坍等,结合相关的评估,对那些严重不良的路段尽量采用绕行的方式。
公路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勘探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埋桩法。
在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地质灾害勘探的方法就是埋桩法。
通过这个方法就是能够最陕时间内查看到公路施工周边的山体是不是有出现山体崩塌和滑坡的征兆,在发现异常的时候可以进行紧急应急方案的调整,短时间内安排施工人员离开,也可以紧急进行公路的抢修。
地质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2020/1/14
图7-1 岩性、节理与崩塌的关系
山东理工大学 木工程系
二、崩塌的形成机理
崩塌的规模大小、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活动方式、运动途径、堆 积情况、破坏能力等千差万别,但形成机理是有规律的。常见的有五种
1. 倾倒-崩塌 2. 滑移-崩塌 3. 鼓胀-崩塌 4. 拉裂-崩塌 5. 错断-崩塌
边 石 坝三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石幔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石柱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柱贵 州 神 仙 洞 石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白岩脚洞内石林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石 笋
2020/1/14
2020/1/14
黑龙江镜泊湖火山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 滑坡和泥石流 一、滑坡
(一)概念及其分类 是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在重力作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
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发生整体下滑的现象。组成滑坡的主要 要素有三个,即滑坡体、滑动面和滑坡床(见图)。
滑坡的分类见下表。 (二)分布及危害
山区。毁坏或淹埋农田、建筑物、道路。 (三)滑坡形成的条件
。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 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
分布; (5) 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一般情况下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一)地质构造与岩层产状对隧道稳定的影响
1.岩层产状与隧道稳定性的关系
①水平岩层中,由于洞室开挖失去支撑,常常发生拱顶坍塌 掉块。穿越水平岩层的隧道,应选择在坚硬、完整的岩层中
。在软硬相间的情况下,隧道拱部应尽量设置在硬岩中。
②倾斜岩层中,沿岩层走向布置隧道一般是不利的,易产 生偏压,施工中还易产生顺层滑动和塌方。隧道沿岩层走向
拦挡工程
主要用于上游形成区的后缘,主要建筑物是各种 形式的坝。它的作用主要是拦泥滞流和护床固坡。
拦挡墙
格栅坝
第四节 岩溶
一. 定义: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地质作用 下形成的各种溶蚀现象。又叫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 岩石具透水性 二、岩溶的形成条件: 水具有溶蚀能力 侵蚀性CO2 水处于运动状态
按发生年代分类
滑坡按发生年代可分为:
1、新滑坡(近50年内)
2、老滑坡(大于50年的全新世) 3、古滑坡(晚更新世及其以前)
按厚度分类
滑坡按厚度可分为:
1、浅层滑坡(滑体厚度h≤6m);
2、中层滑坡(6m<h≤20m);
3、深层滑坡(h>20m);
四.滑坡的防治原则与措施
1. 原则:在符合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针对引起滑坡滑动 的因素,采取相应工程措施,阻止滑坡滑动。 2. 措施:“一排、二挡、三减、四固”。
三.滑坡的分类
堆积层滑坡 黄土滑坡 1、按滑坡体的主要 粘土滑坡 物质组成分类: 顺层滑坡 基岩滑坡 切层滑坡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1.什么是滑坡?野外识别和防治措施?答:斜坡上大量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为滑坡。
野外识别:(1)地形地物标志。
如圈椅状地形、双沟同源、醉林和马刀树等。
(2)地层构造标志。
滑坡范围内的地层整体性常因滑动而破坏,有扰乱松动现象;层位不连续;岩层产状发生明显的变化;构造不连续等。
(3)水文地质标志。
如潜水位不规则、无一定流向,斜坡下部有成排泉水溢出等。
防治措施:(1)排水(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
(2)力学平衡法(如在滑坡体下部修筑挡土墙、抗滑片石垛、抗滑桩等)。
(3)改善滑动面的土(石)性质(如焙烧、电渗排水、压浆及化学加固等)。
2.简述影响滑坡的因素。
答:影响滑坡的因素:岩性、构造、水、风化作用、降雨、人类不合理的切坡或坡顶加载、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以及地震等。
3. 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与流域的地质、地形和水文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1)地质条件,凡是泥石流发育的地方,都是岩性较弱,风化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平繁的地区;(2)地形条件,泥石流流域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大;(3)水文气象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泥石流活动的基本动力和触发条件;(4)人类活动的影响,良好的植被可减弱剥蚀的过程,延缓迳流汇集,防止冲刷,保护坡面。
相反,乱砍滥伐、矿山剥土、工程废渣处理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4. 简述泥石流的发育特点及基本防治措施。
答:发育特点:(1)周期性;(2)区域性。
防治措施:(1)水土保持(2)跨越(3)排导(4)滞流与拦截。
5.何谓岩溶?岩溶作用的发生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及其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
答: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岩溶。
第九章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形成的各种奇特的地质现象。主要有热带岩溶、 亚热带岩溶与温带岩溶三大类。
一.岩溶的主要形态
溶沟溶槽、漏斗(溶槽扩大)、溶蚀洼地(漏斗 扩大)、坡立谷(暗河坍塌)和溶蚀平原(坡立 谷扩大)、落水洞和竖井、溶洞、暗河、天生桥 (溶洞、暗河局部洞道塌陷直达地表形成的桥)、 土洞
立谷、峰林出现; 4 晚年期:地表水广泛发育,形成溶蚀平原、残丘。
1、2、3、4成成一个循环→然后下一个循环→重复下去。
五.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
降低岩石强度(溶蚀孔洞) 岩基面起伏 漏斗对地面稳定性的影响 溶洞对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分布密度和发育情况、埋深、抽水
六.岩溶的工程地质调查
1.查明区内可溶性岩层的时代、矿物成分、结构构 造、岩层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
岩堆形态和物质组成
动荷载条件:地震、人工爆破、坡顶作业
2.工程地质调查
岩堆本身:形态体积、天然休止角(休止 角近似等于土体的内摩擦角)及其物质组 成
岩堆床面
潜水的补给及排泄条件:差易发生移动
3.防治 避开
调制地表水、排除地下水 削顶压脚
采用挡墙进行支挡稳定
§2 滑坡
滑坡:松散堆积物或坚硬的岩石沿着一个或几个滑动面向下 移动的现象
泥石流的特点:爆发突然、直线运动、流速极快、 携带力强、破坏性大
一.泥石流的分类
1.按固体物质组成分:泥流、泥石流、水石流 2.流体性质分: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 3.流域形态特征:标准形(具有明显的形成、流通、
沉积三个区域)、河谷形、山坡形 4. 水的补给来源:暴雨型、冰雪融水型、溃决型
二.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及形成机制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课件)

黄土滑坡
粘土滑坡
碎石土滑坡
1-黄土层;2-含水砂砾层; 1-具有裂隙的粘土;2-砂砾层; 1-碎石;2-砂岩与粘土页岩互层;
3-砂、页岩互层;4滑落黄土和砾层 3-页岩;4-滑落粘土
3-松散碎石土;4-滑动的碎石土体
四、滑坡的分类
2.按滑动面和岩土体层面的关系分类
均质滑坡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四、滑坡的分类
三、泥石流的分类
2)按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 (1) 水力泥石流。 (2) 重力泥石流。
3)按流体性质分类 (1) 黏性泥石流。 (2) 稀性泥石流。
四、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生物措施 2.跨越工程 3.穿越工程 4.防护工程 5.排导工程 6.拦挡工程
(2)漏斗 (3) 落水洞 (4) 溶蚀洼地 (5) 坡立谷(岩溶盆地) (6) 干谷、盲谷和伏流 (7) 峰丛、峰林和孤峰
溶沟和石芽
三、岩溶地貌
2.地下岩溶地貌
(1) 溶洞 (2) 暗河 (3)天生桥
地下暗河
四、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
1.溶蚀后岩石的强度降低 2.造成基岩面不均匀起伏 3.降低地基承载力 4.造成施工困难
2. 风沙地区修建公路应注意的问题 1) 路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 路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泥石流
一、泥石流概述
泥石流是指突然暴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具有来势迅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大等特点,是山区特有 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 松散固体物质
4. 其他条件
三、泥石流的分类
崩塌与岩堆
一、崩塌概述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母 岩,突然而猛烈的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规模巨 大的崩塌称为山崩。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横向环流作用结果
❖ 凹岸受到冲刷,凸岸接受堆积 ❖ 河弯不断向下游发展,形成蛇曲 ❖ 洪水期间会发生截弯取直,从而形成牛
轭湖。
二、河谷的类型及河流阶地
❖ 河谷的类型: 构造谷:受地质构造控制 侵蚀谷:由于河流冲刷而成
岩石的风化一般是由表及里呈带状分布。由 地表往下风化作用的影响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因 此在风化剖面的不同深度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 质有明显的差异。从岩石风化程度的深浅,在风 化剖面上自下而上可分成四个风化带:微风化带、 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全风化带。
△岩石风化带的界线,在工程建筑中是一项重 要的工程地质资料。
岸的横向水力坡度In
In=tgα=[mV2/R]/mg=V2/Rg 形成横向水力坡度后
就产生了附加压力,其 方向与离心力相反,且 在所有的深度上一致, 等于Inγ。
离心力与附加压力 相迭加,就会产生上层 水流流向凹岸,而下层 水流就流向凸岸,形成 螺旋状横向环流。
科式力作用(惯性力)
❖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不一,赤道附近大, 向两极逐渐变小。产生科式力。
❖ 流水对河床冲刷的重要条件是只有当水流未被 泥砂饱和时才会发生冲刷。
如果上游河段流来的水流中含有泥砂量小 于这一河段的输砂能力,则由于输砂能力未被 充分利用就会冲刷;
如果输砂量超过了这一河段的输砂能力则 产生沉积。
2. 流水对河岸的掏蚀
(横向环流的作用)
❖ 平直河道 ❖ 弯曲河道 ❖ 科式力的作用(地球自转)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风化营力的影
响下,产生一种单纯的机械破坏作用。
特点:破坏后岩石的化学成分不改变,只
第九章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公路工程地质课件

返回目录
第四节 岩溶
第九章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一、 概述 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长期化
第九章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由于地质作用和工程活动的影响,使地质环境发生改变并产生不良 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在公路建设中,经常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不良地质地段,给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困难,或者给建 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造成危害。本章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的不良地质现 象。
返回目录
第九章
2 趋于稳定的岩堆
3 稳定的岩堆
返回目录
第九章
第一节 崩塌与岩堆
二、 岩堆 (四) 岩堆的防治 1 防治原则
2 防治措施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图9-4 路堤在岩堆下部通过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滑坡
第九章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一、 概述 滑坡是指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
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俗称“走 山”、“垮山”、“地滑”等。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滑坡
第九章
二、 滑坡形态要素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图9-5 滑坡形态要素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滑坡
第九章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三、 滑坡发生的条件 1 斜坡外形 2 岩性条件 3 地质构造 4水 5 地震 6 人为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s
Mr MS
Q2 d2 L f
Q1 d1
R
五、 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① 斜坡的几何特征 坡高; 坡角,坡形
② 滑坡体岩土性质 软岩(页岩,粘土岩)
③ 结构面发育程度 岩层层面,节理,断层等结构面的发育程度以及它们 产状和坡面的产状之间的关系
④ 地下水和地表水 ⑤ 地震 ⑥ 人为因素
§2 滑坡
滑坡:松散堆积物或坚硬的基岩沿着一个或几个滑 动面向下移动的现象
一.滑坡要素
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床、滑坡壁、滑坡周界、 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裂缝
滑坡的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特征
剪裂缝 Shear cracks
滑坡 台阶
鼓胀 裂缝 Swelling cracks
扇形张裂缝
Fan-haped tensive cracks
七、 防治
疏导 加固:浆砌石支墙(大)、大块石或者钢筋混凝土
板加固(深、小)、置换、衬砌(利用溶洞 做隧道) 堵塞:干枯溶洞 钻孔充气:克服真空吸蚀 跨盖:溶洞埋藏较深或洞顶板不稳定时
回填溶洞
浆砌片石 或混凝土
洒落
翻落
坠落
滑坡示意图
潜移示意图 海底滑坡示意图
沟谷泥石流
冰雪融水泥石流
1953年入夏,古乡沟突发泥石流,龙头高逾几十米,像一条黑浊色的泥龙,挟带着大量 石块、泥浆,裹卷着沿沟扫荡下来的树木,奔涌而下,直径一二十米的巨石夹杂在前推 后拥的泥石流中,犹如航船一样漂浮,经一段基岩峡谷(流通区),磨蚀刨光基岩,一下冲 出山口,山麓的农田、村庄、森林、寺庙被毁于一旦;出山口泥石流的散流堆积,淤埋 川藏公路,形成一个宽4公里的泥石流堆积扇(面积6平方公里),扇形地堵塞帕隆藏布河 道,形成堵塞湖(古乡湖)
不合适的削坡以及坡顶的堆载
六、滑坡的防治
(1) 防治原则 (2) 防治方法
◆排水
滑坡防治的排水工程
◆支挡工程
挡土墙
抗滑桩
Deep foundation works would be enforced according to the thrust of the landslide and depth of the sliding surface under such conditions that ordinary piles would not work well enough. In the Kamenose area, these works have been carried out mainly with ferroconcrete piles of 3.5x4.0 meters in diameter and 30x60 meters in length. At present, the works are enforced with larger structures of 6.5 meters in diameter and 100 meters in length.
拦挡墙
格栅坝
§4 岩 溶
岩溶(Karst):在以碳酸岩为主可溶性岩层分布地 区,由于水的长期作用,在地表和地下形成 的各种奇特的地质现象
一.岩溶的主要形态
溶沟溶槽、漏斗、溶蚀洼地坡立谷和溶蚀平原、 落水洞和竖井、溶洞、暗河、天生桥、土洞 演化
石林 钟乳石
石芽 落水洞
石林 峰林平原
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九洞天(六仲河) 钟乳石(Stalagmites) 和石笋(Stalactites)
2.形成崩塌的条件 (1)形成的物质条件: 地形条件:高陡斜坡(高度大于30米,坡度大 于45度) 岩性条件:坚硬岩石 软弱结构面:岩层层面、断裂结构面、软弱夹 层等,产状向临空面倾斜 (2)外界触发条件:暴雨、地震、人工爆破、地下 采矿、裂隙中雪水冻涨及坡脚人工挖掘
软硬岩 层相间
不利的结 构面组合
N Qcos
T Qsin
Q
L
Q : 滑体的重力 N : Q在垂直滑面上的分力 T : Q在平行滑面上的分力
:坡角
K total anti slipping force F total slipping force T
1稳定
1极限平衡
1不平衡
土层均匀时:
地下 暗河
二.岩溶的发育条件
岩石可溶性 岩石的透水性 水的溶蚀性
三.岩溶的分布规律
垂直循环(包气带):落水洞 季节循环(过渡带):水平垂直交替 水平循环(饱水带):溶洞或暗河 深循环带:溶孔
四.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
降低岩石强度(溶蚀孔洞) 岩基面起伏 漏斗对地面稳定性的影响 溶洞对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 锚固工程
预应力锚固
◆ 卸载与削坡
挡土墙
抗滑桩
锚固工程
§3 泥 石 流
泥石流:由于暴雨或者螎雪的激流携带大量固体物 质沿着沟谷、陡坡急骤下泻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特点:爆发突然、直线运动、流速极快、 携带力强、破坏性大
一.泥石流的分类
1.按固体物质组成分:泥流、泥石流、水石流 2.流体性质分: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 3.流域形态特征:标准形、河谷形、山坡形 4. 水的补给来源:暴雨型、冰雪融水型、溃决型
溶洞及其示意图
1970年7月31日,秘鲁荣琪地区哈斯凯瑞山坡发生的山 崩导致约1.8万人死亡,这是历史上危害最大的一次山崩。 地震引发的山崩使10个村庄及荣琪镇的大部分地区被崩 落的山体埋葬。在死亡人数方面,这次山崩堪称20世纪 严重的灾难一。1920年12月16日,在中国甘肃省由一次 地震引发的一系列山崩导致18万人死亡 。
分布密度和发育情况、埋深、抽水
五、岩溶地基的工程评价
可以不考虑岩溶影响的情况: 采用荷载传递线交会法(图解法)
情况 1: 按充填情况(顶板破碎)
K V (B H0) s B H0
V
Bs
B
情况 2
弯矩的计算
(1)顶板跨中有裂隙M 1 PL2 2
(2)裂隙位于支座处:M 1 PL2 8
1.岩堆移动条件
岩堆床面的形态及产状:平整度、倾角 地下水条件:潜水作用
岩堆形态和物质组成
动荷载条件:地震、人工爆破、坡顶作业
2.工程地质调查
岩堆本身:形态体积、天然休止角及其物 质组成
岩堆床面
潜水的补给及排泄条件:差易发生移动
3.防治 避开
修筑方式:路堤、路堑分别采用不同方式
调制地表水、排除地下水 采用挡墙稳定建筑物基础
2.滑坡体的要素有哪些? 3.泥石流的分类; 4.岩溶地区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5.岩溶的主要形态有哪些?岩溶有什么样的分布规
律?
形
汇水动力区
成
物质供给区
区
流通区
河流
沉积区
二.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及形成机制
1.发生条件 地质条件(提供物质来源) 水文气象条件(动力) 地形条件(场所)
2.形成机制 土力类形成机制:饱水强度降低达到塑化状态 水力类形成机制:水流对沟谷的强烈冲刷
三.泥石流的防治
水土保持、排导、滞留与拦截、修建防护措施
2003年7月13日零时20分,一场突发性、特大型、毁灭 性的滑坡灾害,降临位于长江支流青干河边的秭归县沙镇 溪镇千将坪村。一声巨响,巨大的山体整体下滑,将宽阔 的青干河拦腰砸断,掀起20多米高的巨浪。短短5分钟时 间里,80多栋农舍和4家企业厂房化为废墟
复习思考题:
1.掌握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的概念、形成条 件及其防止措施;
3.地质调查
查明地形地貌(陡坡或陡崖) 查明不同岩性岩层分布(坚硬岩层分布) 查明地质构造特征(软弱结构面及其产状)
崩塌史
气候变化 4.防治
防:避开;施工手段 治:清除危石、加固坡面
危岩支顶 拦截防御 调整水流
钢轨 插别
支撑垛
护坡 挡墙
钢轨
防崩塌明洞
拦石网
二.岩堆移动
天然岩堆和人工岩堆 岩堆床(岩堆基底、傍依区、搬运区)
(3)顶板和支座都完好:M 1 PL2 12
P:顶板受的总荷载 L : 洞穴跨度
六.岩溶的工程地质调查
1.查明区内可溶性岩层的时代、矿物成分、结构构 造、岩层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
2.调查区内的地形地貌特征 3.查明地质构造对区内岩溶的影响,以及第四系覆
盖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位置及植被对岩溶的影 响 4.区内岩溶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 5.查明各种溶洞的规模大小、形态特征、有无填充 物、空间分布、是否充水等 6.进行区内俨岩溶率、岩溶分布与岩性、构造、地 形的相互关系,查明岩溶的发育规律编制岩溶发 育分布图及工程地质图等
粘性土滑坡
■ 岩层滑坡
滑动面
滑动面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顺层滑坡
2 按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
推移类型
3 其它分类方法
River erosion Artificial cutting
牵引类型
三、滑坡的阶段
步骤 1 蠕动阶段 f
软岩
深层蠕动 表层蠕动
步骤2 破坏阶段
步骤3 稳定阶段
四、滑坡的力学机制分析
滑坡舌
张裂缝
滑坡周界
滑坡面 Sliding surface
滑坡壁cliff
滑坡床 Sliding bed
滑坡体 Sliding body
滑坡形成的动态演示
滑坡的发展
二. 滑坡的分类
1. 按物质组成分类
■ 土体滑坡 ■ 岩层滑坡 ■ 特殊滑坡
■ 土体滑坡 粘土滑坡 黄土滑坡 残积层滑坡
残积层滑坡
第九章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 防治
梁仕华
广东工业大学 岩土工程研究所
§1 崩塌和岩堆移动 §2 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