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报告
桩基静载报告

桩基静载报告
静载桩基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X
测试对象:XXX项目的桩基
测试时间: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
测试单位:XXX检测公司
测试人员:XXX检测人员
1.测试目的
本次测试旨在对XXX项目的桩基进行静载试验,了解其承载力和变形特性,为后续建筑施工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 测试方法
采用静载试验方法,首先在每个被测试的桩的顶端安装加载系统,然后在桩端部加压,记录桩的变形情况和载荷大小。
该试验方法不会对桩基造成破坏,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度。
3.测试结果
对于本次测试的XX个桩基,其承载力均符合原设计要求,最大承载力在XXXKN-XXXKN之间,最小抗拔力在XXXKN-XXXKN之间。
测试中未出现桩身和桩顶变形,且所有桩基的变形均小于1mm。
综合分析,桩基全部符合静载试验要求。
4.分析和建议
根据测试结果,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建议根据现有数据合理设置工程建造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顺利进行。
同时为了保证桩基质量,建议对桩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5. 总结
通过本次静载试验,在保证桩基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验证了工程设计的可行性,并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为工程进一步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同时,也为其他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6. 附件
附件一:测试数据表格
附件二:测试现场照片
附件三:测试仪器校准证书。
桩基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
一、检测目的
本次桩基检测旨在对已完成的桩基施工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桩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二、检测范围
本次检测覆盖了工程地区全部的桩基,共计100根。
三、检测方法
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桩基进行检测。
四、检测内容及结果
1. 桩基的直径和长度测量
经测量,桩基的平均直径为1米,长度平均为30米。
2. 桩基的竖向荷载试验
共选取50根桩基进行竖向荷载试验,结果显示桩基的抗压能
力良好,平均承载力为1500吨。
3. 桩身的材料检测
通过取样分析,桩身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符合相关建设标准。
4. 桩顶的水平位移试验
采用水平位移试验仪,共进行了50次测试,结果显示桩顶的
水平位移平均值为5mm,符合设计要求。
5. 桩基的侧向荷载试验
在选取的50根桩基上进行了侧向荷载试验,结果显示桩基的承受侧向荷载能力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6. 桩基的状态评估
经过综合分析,所有桩基都处于良好状态,无渗漏、裂缝等问题。
五、结论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桩基的施工质量良好,满足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建议
1. 继续监测:随着工程的进行,建议继续进行桩基的监测,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建议定期检查:为了保障桩基的长期稳定性,建议每年对桩基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3. 建议加强防腐措施:桩基在进入水中或土壤潮湿的环境下易受腐蚀,建议加强桩基的防腐措施,延长使用寿命。
七、备注
本检测报告仅对现场桩基进行评估,不包含其他结构的评估,如需全面评估,请下达相关指示。
桩基检测典型报告模板

桩基检测典型报告模板1.引言1.1 概述桩基检测是指对桩基的质量、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进行检测和评价的工作。
桩基检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桩基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桩基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桩基存在的问题,提前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桩基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也是评估工程质量和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桩基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和报告的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首先介绍桩基检测的重要性,包括在工程施工和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
然后,将详细阐述桩基检测的方法,包括静载试验、动力观测、声波检测等不同的检测技术和工具。
接着,将深入探讨桩基检测报告的内容,包括报告的结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的要点等。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思考。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份桩基检测的典型报告模板,以便工程师和相关人员在进行桩基检测时能够准确、全面地记录和分析检测数据,并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判断。
通过本报告的模板,希望可以规范桩基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提高检测报告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相关岗位人员提供一个范例,以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编写出符合标准要求的桩基检测报告。
2.正文2.1 桩基检测的重要性桩基检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桩基检测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桩基的实际情况,包括桩基的位置、长度、直径、承载能力等重要参数,这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其次,桩基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进而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稳定。
此外,桩基检测也对工程的验收和竣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业主和监理单位评估工程的合格性和可靠性。
桩基检验报告

桩基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
检验单位:XXXXX
被检单位:XXXXX
检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一、检验目的
本次检验旨在对被检单位的桩基进行全面检测,确定其质量状况,为后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验内容
本次检验内容包括:
1.现场桩基验收;
2.桩身稳定性评估;
3.桩端承载力检测;
4.桩的侧阻力检测。
三、检测方法
本次检测采用以下方法:
1.超声波检测法;
2.振动试验法;
3.静载荷试验法。
四、检测结果
1.现场桩基验收
本项检测结果为合格,被检单位的桩基数量、规格、埋深符合
设计要求。
2.桩身稳定性评估
通过超声波检测和振动试验,判定被检单位的桩身稳定性良好,无裂缝、无松动。
3.桩端承载力检测
采用静载荷试验法,对被检单位桩的端承载力进行检测。
结果
显示,桩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且满足预期目标。
4.桩的侧阻力检测
通过静载荷试验法,检验桩的侧阻力。
结果显示,桩的侧阻力
也达到设计要求,无明显质量问题。
五、结论
经过全面检测,被检单位的桩基质量得到了有效评估,证明了其具备满足建设需要的条件,可以满足工程质量标准要求,建设单位可以放心施工。
桩基检测浸水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桥梁工程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桩基作为桥梁工程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为确保桩基工程质量,本次实验对桩基进行了浸水实验,以评估其在浸水条件下的性能。
二、实验目的1. 检测桩基在浸水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拔力等。
2. 分析桩基在浸水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情况。
3. 为桩基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桩基材料:混凝土(C30)- 桩基尺寸:直径600mm,长度1200mm- 浸水设备:水池、水泵、温度计、压力计等2. 实验方法(1)将桩基放置于水池中,确保桩基完全浸没在水中。
(2)使用水泵向水池中注水,使水位上升至一定高度,并保持恒定。
(3)在浸水过程中,定期记录水温、桩基变形和破坏情况。
(4)使用压力计和温度计测量桩基在浸水过程中的力学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桩基力学性能(1)抗压强度:在浸水条件下,桩基抗压强度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仍能满足设计要求。
(2)抗折强度:在浸水条件下,桩基抗折强度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
(3)抗拔力:在浸水条件下,桩基抗拔力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
2. 桩基变形和破坏情况(1)在浸水过程中,桩基发生了一定的变形,但变形量较小。
(2)在浸水条件下,桩基未发生明显破坏现象。
3. 分析与讨论(1)桩基在浸水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较好,说明桩基材料具有较好的耐水性。
(2)桩基在浸水过程中的变形量较小,说明桩基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
(3)桩基在浸水条件下未发生明显破坏现象,说明桩基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五、结论1. 桩基在浸水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较好,能满足设计要求。
2. 桩基在浸水过程中的变形量较小,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
3. 桩基在浸水条件下未发生明显破坏现象,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六、建议1. 在桩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桩基的耐水性,确保桩基在浸水条件下的安全性能。
桩基检测报告书范文

桩基检测报告书范文一、检测背景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桩基础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次检测的目的是对建筑项目的桩基础进行全面的检测,确定其质量和稳定性。
二、检测范围本次检测范围涵盖了该建筑项目所有的桩基础,共计30根。
检测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动态荷载试验以及静载试验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检测方法3.1动态荷载试验动态荷载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桩基础检测方法,利用试验车辆在被检测桩基础上施加一定的冲击力,通过对振动信号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得出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2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是另一种常用的桩基础检测方法,它通过施加静态荷载来测试桩基础的变形和承载性能。
我们利用了静载试验仪器对每根桩基础进行了载荷监测和变形测试,得到了详细的数据。
四、检测结果4.1动态荷载试验结果根据动态荷载试验的结果,我们得出了每根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
其中,桩基础1-10承载能力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符合规定标准;桩基础11-20承载能力略低于设计要求,建议增加对应桩基础的承载能力;桩基础21-30承载能力超过设计要求,处于一种过度稳定的状态。
4.2静载试验结果通过静载试验得出的结果显示出与动态荷载试验一致的趋势。
其中,桩基础1-10的变形情况较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桩基础11-20的变形情况较大,说明承载能力不足;桩基础21-30的变形情况非常小,超过设计要求。
五、检测建议根据本次检测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5.1对于承载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桩基础11-20,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增加相应的加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5.2对于承载能力超过设计要求的桩基础21-30,建议重新评估项目的设计方案,以避免过度的稳定性造成的增加工程造价和浪费。
六、结论根据本次检测结果分析,该建筑项目的桩基础整体上承载能力较好,大多数桩基础符合设计要求。
然而,仍有少部分桩基础存在承载能力不足或过大的问题,建议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桩基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桩基检测报告】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不断壮大,桩基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基基础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建设中。
桩基的质量与稳定性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
本次报告将对某项目的桩基检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一、背景和目的本次桩基检测是针对某大型地铁工程的桩基进行的,该地铁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地带,预计承载超高层建筑物。
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建筑物的牢固稳定,进行桩基检测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二、检测方法本次桩基检测主要采用了非破坏性检测技术,通过无损手段对桩基进行全面评估。
具体包括桩基的纵向位移、水平位移、弯曲变形、承载力等参数的测定。
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还进行了静载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三、检测结果经过全面的检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桩基的纵向位移符合设计要求,未出现明显的沉降或下沉现象。
说明整体桩基质量较好,承载能力较强。
2. 桩基的水平位移达到了设计指标,未出现明显的侧倾或倾斜现象。
表明桩基受力均匀,结构稳定。
3. 桩基的弯曲变形较小,符合规范要求。
说明桩基在承受荷载时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和断裂。
4. 经过静载试验,桩基的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可以满足建筑物的需求。
同时,动力触探试验也证明了桩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次桩基检测结果显示出该项目的桩基质量较好,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安全要求。
四、建议和措施根据本次检测结果,结合实际工程需求,我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强桩基的监测和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对桩基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严禁施工设备和车辆对桩基进行碰撞和压力。
2. 增加桩基的设计荷载。
虽然本次检测结果显示桩基的承载力符合要求,但鉴于地铁工程的特殊性,建议适当增加桩基的设计荷载,以提高安全系数。
3. 定期检测和评估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地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定期进行桩基的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桩基检测报告包含内容

桩基检测报告包含内容1. 引言桩基检测报告是对已完成的桩基工程进行检测和评估的详细记录。
本报告旨在提供对桩基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评估,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满足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要求。
2. 检测目的桩基检测旨在评估桩基的质量和性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目标:1. 确保桩基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2. 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3. 检测桩基及其周围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4. 分析桩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3. 检测方法本次桩基检测采用了以下方法:1. 静载试验:通过加载预定的静态荷载,测定桩基在荷载下的变形和反力,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
2. 动载试验:通过施加冲击荷载或振动荷载,测定桩基的振动参数来评估桩基的抗震性能。
3. 钻孔试验:通过钻孔取样,分析桩基周围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评估桩基与土体的相互作用。
4. 超声波检测:通过超声波传播速度来检测桩基的质量和可能存在的缺陷。
4. 检测结果4.1 静载试验结果对于每个测试桩基,进行了静载试验以评估其承载能力。
根据试验结果,所有测试桩基的承载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并未观察到明显的沉降或结构破坏现象。
承载力分析表明,桩基的承载能力远高于实际设计荷载,具有较大的安全余量。
4.2 动载试验结果通过动载试验,评估了桩基的抗震性能。
结果显示,在施加冲击荷载或振动荷载的情况下,桩基的振动参数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并未观察到明显的损伤或结构失稳。
4.3 钻孔试验结果钻孔试验用于分析桩基周围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根据取样分析,土体的密实度、颗粒分布和力学特性符合设计要求,与相关规范标准相符。
4.4 超声波检测结果超声波检测结果显示,桩基的传播速度均在合理范围内,未观察到明显的质量问题或缺陷。
5. 检测结论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对桩基的质量和性能进行综合评估:1. 桩基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较大的安全余量;2. 桩基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抵御冲击荷载和振动荷载;3. 桩基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良好,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符合设计要求;4. 桩基的质量良好,未观察到明显的质量问题或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凤线π接入三家桥变
线路工程
基桩低应变检测报告
目录
1检测依据及标准 (1)
2工程概况 (1)
3采用检测设备 (2)
4现场检测 (3)
5检测成果 (7)
6资料移交表。
(10)
7检测曲线图。
(14)
1检测依据及标准
1.1检测依据:
受铜仁供电局委托,我单位于2014年1月9日对铜凤线π接入三家
桥变线路工程进行了基桩低应变检测,该工程设计基桩15根,检测桩15根。
检测内容为:
(1)检测桩身完整性;
(2)桩身缺陷程度及缺陷位置。
1.2执行标准及参考资料:
执行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J256-2003)和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
JG/T3055-1999及《贵州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质量检测管理办法》(Q/CZW40014-2011)。
参考资料为我单位编写的铜凤线π接入三家桥变线路工程岩土勘察报告。
2工程概况
本线路工程为铜仁变--凤城变220kV线路π接入玉屏三家桥变220kV
线路工程。
全线为10mm冰区,导线采用2×JL/G1A-240-24/7钢芯铝绞线。
地线一根为LBGJ-100-20AC型铝包钢绞线,π接后形成两条线路,具体为:
a)铜仁500kV变--玉屏三家桥220kV变220kV线路:
线路全长约为16km,其中新建段三家桥变--铜仁侧π接点(1.756km),
铜仁侧π接点--原铜凤线33#(0.332km),共2.088km。
考虑到将来出线,玉屏三家桥变出线段部分1.153km按同塔双回路进行设计,一侧挂线,另
一侧作为备用。
其余段0.855km按单回路进行设计。
b)三家桥220kV变--凤城变220kV变220kV线路:
线路全长约为67km,其中新建段三家桥变--凤城变侧π接点(1.714km),凤城变π接点--原铜黎线38#(0.456km),共2.17km。
考虑到将来出线,
玉屏三家桥变出线段部分1.22km按同塔双回路进行设计,其余段0.95km
按单回路进行设计。
OPGW分别挂在铜仁500kV变--玉屏三家桥220kV变220kV线方向地线支架的左侧和三家桥220kV变--凤城变220kV变220kV线路方向地线支架
的右侧。
3采用检测设备
检测仪器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岩土星科技开放有
限公司)生产的FDP204PDA掌上型全程浮点动测仪。
仪器编号:050719
检验证书号:JL110315092301
使用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
型号SV-7
编号5028
测量系统参考灵敏度Sv=10.10mV/m·s-2
测量系统频率响应特性(20—2000)Hz
测量系统时间示值误差≤0.8%
测量系统噪声≤0.67mV(0−p)
测量系统幅值示值142.80mV(0−p)(160Hz,10m/s2(rms))
幅值非线性度≤2.1%
触发功能正常
证书号:JL110315092301
仪器符合JJG930-1998标准。
4现场检测
4.1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仪器设备的检查:
接受委托后,领取仪器设备和传感器,并进行模拟检查测试,确认仪器设备和传感器性能合格并在有效检定期内,填写仪器设备和传感器的领用记录,对仪器设备进行充电。
(2)现场准备:现场对检测桩进行桩头处理(清除桩头杂物并对传感器安装位置和锤击位置进行擦净清洗)。
(3)资料准备:在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铜凤线π接入三家桥变线路工程项目部收集抽样桩的基本资料,包括抽样桩编号、桩长、桩径、崁岩深度、成桩日期、成桩方式、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桩周土岩土性质等相关资料(见桩基低应变动测资料移交表)。
4.2现场测试工作:
(1)环境条件及桩型:场地共有人工挖孔桩15根,全部为嵌岩端层桩,崁岩深度不小于50cm。
V (2)岩土条件:工程桩所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Q 4)含碎石粘土,呈
可塑~硬塑状,成因以坡积为主,部分为残积,局部分布松散~稍密状碎
石土;场地大部份地段均被第四系土层覆盖,覆盖层主要为耕植土和第四
系残坡积(Q4el+dl )粘土,基岩为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的灰~深灰色,
中风化灰岩。
节理裂隙发育。
(3)传感器安装:传感器垂直于桩顶(检测面)安装,用橡皮泥耦合。
(4)试验过程:现场仪器设备及传感器安装调试完毕后,开始开机采
样,采样长度 1024,采样率 10~20μs,采样滤波 1000。
激振方向沿桩轴线
激振,每组曲线采集三道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好的曲线。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在基桩顶部施加一瞬时的垂直激振力,使基桩产生
振动,进而激发出应力波。
对于小锤激振的应力波将沿基桩传播,当基桩
存在离析、缩颈、蜂窝、断裂、扩颈等缺陷时,砼的密度、波速或截面积
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基桩的广义波阻抗(Z =ρVA ,其中:Z 为广义波阻抗;
ρ 为砼密度; 为波速;A 为桩截面积)。
在这些缺陷出现部位应力波将产生
反射,使波动时域曲线产生歧变,另外,由于这些缺陷的出现,应力波能
量的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在频率域应力波同样会产生歧变。
(6)采用停止条件:每组曲线采集三道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好的曲线,
并有明显的桩底反射。
4.3 资料整理工作:
(1)桩身波速平均值的确定:场地地质条件、设计桩型、成桩工艺相
同,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确。
按下列公式计算每根桩桩身平均波速:
∁=
1∁=
2000
2000∙∆ ∙∁
∑∁
=1(3.3.1.1)
∆Τ∁=2∙∆
(3.3.1.2)(3.3.1.3)
式中m—桩身波速的平均值(m/s);
—第根受检桩的桩身波速值(m/s);
L—测点下桩长(m);
∆ —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 —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参加波速平均值计算的基桩数量(≥5)。
(2)桩身缺陷位置的确定:桩身缺陷位置按下列公式计算:
=
1
=1
∙
∁
2∆ '
(3.3.2.1)
(3.3.2.2)
式中—桩身缺陷至传感器安装点的距离(m);
∆ —波速波第一峰与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受检桩的桩身波速(m/s),无法确定时用m值代替;
∆ ’—幅频信号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根据低应变发射波法时域及频域信号特征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见表3.3.2)。
根据低应变反射波法缺陷反射波信号的强弱,工程场地岩土特性以及工程桩的类型、施工特点,进行工程桩桩身缺陷程度的分析;同时根据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或幅频信号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
频差,结合受检桩桩身波速,确定桩身缺陷位置。
(3)桩身完整性类别的确定:通过布置于基桩顶部的速度传感器或
表3.3.2桩身完整性判定表
加速度传感器接收振动信息,数字化输入计算机内,进行FFT变换,计算出振幅谱并进行一些必要的滤波处理,压制干扰,突出有用的振动信号,由计算机自动输出振动波时域曲线和频谱曲线。
根据这
表3.3.3桩身完整性分类表
些曲线的质量信息,利用应力波理论进行推断解释,从而达到检测桩质量的目的。
具体可进行桩的完整性和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和位置检测评价。
5检测成果
本工程共有基桩15根,本次实际完成低应变基桩检测15根,检测率为100℅。
本报告只对已检测的15根桩负责。
从检测的完整性曲线(见附图)看,多数桩身不同程度的存在明显的应力波波阻抗同相反射信号,说明这些基桩在桩身、桩底存在程度不同的离析现象或施工不连续界面造成;而检测桩桩底存在的应力波波阻抗反相反射信号,则为该部分桩扩底反映。
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桩身完整性分类标准,得出本工程工程桩检测成果(见表5)。
从检测的完整性曲线(见附图)看:
此次共检测桩基15根,检测比例为100℅,均为Ⅰ、Ⅱ类合格桩。
本报告仅对检测桩负责。
在检测过程中,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理人员进行了现场检测全过程旁站监理,检测过程真实有效。
表5低应变检测结果表
6资料移交表。
桩基低应变动测资料移交表
工程名称:铜凤线π接入三家桥变线路工程
设计单位:我单位成桩类型:人工孔桩
施工单位: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填表日期:2013年8月15日
资料提供:铜凤线π接入三家桥变线路工程项目部7检测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