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学案浙教版.doc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03课时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46张)

3.[2015·杭州]如图3-6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共有 7
条食物链,
图中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的消费 者是 鹰 。
(2)图中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生物 成分是 分解者 。
图3-6
(3)太阳能通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过程流入该生态系统, 在“草→鼠→蛇→鹰”食物链中能量流动 的特点是 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 (4)组成生物体的碳、氮等基本化学 元素在生物与 无机环境 之间可以 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进行的“月宫365”实验取得美满成功。在“月宫一号”内,
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
(1)图甲表示“月宫
一号”内各生物间
的物质流动。图中 有 2 条食物 链。
图3-11
(2)某同学认为“月宫一号”作为一个
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引入以黄粉虫为食
的生物。请你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的角度评价此观点:
图3-11
图3-8
(6)生物残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需要被 分解者 (填生态系 统的成分)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水生植物利用,说明这个成 分对水体的 物质循环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湖泊中 这些有机物太多,会使水体发臭,即水体产生 水华 。
图3-8
(7)为了改良水体生态环境,有关部门采取该湖泊流域禁渔、 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角度对此措施作出解释:__生__物___种__类__越__多___,营__养___结__构__越__复___杂__,生___ 态系统越稳定 。
编号),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生态 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分解者 ; 绿色植物通过过程④ 光合作用 ,
吸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 氧气,维持 碳—氧 平衡。
中考生物生态系统专题第一轮复习教案

中考生物生态系统专题第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二生态系统一、复习要点: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⑴ 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①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的生活和生存离不开环境,同时,生物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是一个不可分割统一的整体。
⑵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
②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⑴ 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淡水(江、河、湖泊、池塘等)、湿地(如红树林)等生态系统。
其中的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⑵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荒漠、草原、城市、农村、农田等生态系统。
其中的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所以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座城市、一块农田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各种生态系统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⑴ 说出食物链的准确表示方法。
① 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因为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② 食物链的准确书写和表达:是生态系统部分考查的重点知识点。
A.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如细菌、真菌、蘑菇等)一般不在食物链中体现。
B.不同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一般用箭号表达,箭号表达的方向一般是由左向右,关系表示为“被吃→吃”。
例:绿色植物→昆虫→蛙→蛇→鹰。
③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考纲要求3-5 生态系统要求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二、考点梳理考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1、概念:由与周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和的总和3、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和。
4、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和。
例1、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四级消费者变式1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B.一片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C.b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年龄组成来预测D.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考点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包括、和)和能量(包括和)2、生产者(1)同化类型:型(2)生物组成: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和以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
(3)地位:(4)作用:3、消费者(1)同化类型:型(2)生物组成:包括、、和。
(3)地位:(4)作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此外,消费者对植物的和等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1)同化类型:型(2)生物组成:主要是,还有。
(3)地位:(4)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枝落叶中分解成,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思考:1、植物都是生产者吗?举例说明。
2、动物都是消费者吗?举例说明。
3、细菌都是分解者吗?举例说明。
例2、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变式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B.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C.动物都是消费者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变式3、如图代表某一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B.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C.能量流动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D.图示细菌与植物间的箭头指向,表明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均可循环利用考点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高中阶段仅指捕食链)(1)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2)基本模式:+(3)书写原则:(起点)→动物→动物→动物(4)环节:一般不超过个环节2、食物链(1)形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
高中生物 第6章《生态系统》学案(1) 浙科版必修3

第六章 生态系统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旧识回顾】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新知导学】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类型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4、食物链、食物网与营养级5、什么叫生物放大?6、生态金字塔的概念及种类【反馈检测】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3)本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_____个营养级,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种。
(4)由于人们连续地围猎狼,使_______大量繁殖,结果草原植物受到破坏。
停止围捕几年后,狼的数量逐渐增多,该生态系统又恢复平衡。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能力(1) 该食物网由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_______的种间关系。
(2) 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旧识回顾】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哪些?2、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新知导学】1、什么叫初级生产量?单位是什么?2、什么叫次级生产量?3、什么是生物量?单位是什么?4、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哪些?5、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与生物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旧识回顾】1、试述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与生物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试写出与能量有关的概念。
【新知导学】1、 什么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主要指哪些物质呢?4、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什么?【反馈检测】 识图作答:(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____和大气之间的循环。
(1) 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 及⑤产生CO2的方式。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2)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形式进行循环。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旧识回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新知导学】1、生态系统的稳态的概念。
生态系统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

生态系统知识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区别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知识点2:生态系统的构造: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构造〕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比拟工程组成容作用同化类型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开展的根底必备成分生物成分生产者①绿色植物〔主要〕②光合细菌和蓝藻③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菌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自养型主要成分(基石) 消费者①绝大多数动物②寄生生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异养型最活泼的成分〔非必备成分〕分解者①腐生细菌和真菌②腐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残落物〔残骸〕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异养型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典例1】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①但凡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但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及判断技巧】【典例2】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图,那么(A)A.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甲B.乙只表示初级消费者C.丙处于最高营养级D.丁主要是微生物【典例3】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双选)(AB) A.太来源于地球以外,但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典例4】以下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A)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构造〕〔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如:草→兔→狐→狼〔2〕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织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2023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学案

第29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标要求] 2.2.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2.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2.2.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2.2.4.举例说明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2.2.5.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决定其营养结构。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物成分(2)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提醒]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3.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和食物网[提醒]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存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2)营养级4.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2)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营异养生活,但未必都是动物。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4)自养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个营养级。
()(5)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6)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每种生物都限定在一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上。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8)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浓度也越高。
()答案:(1)×(2)√(3)×(4)√(5)√(6)×(7)√(8)√1.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判断(1)根据模型图判断(2)根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判断三类“不一定”①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②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动物粪便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两类“一定”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2.依据各类信息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1)依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2)依据所含能量(生物量)构建(3)根据提供的捕食方面的信息构建①信息: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草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蚜虫、草蛉为食。
浙江中考一轮复习第3课时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PPT课件(初中科学)60张)

4.(2021·丽水)2021 年 5 月 1 日,位于丽水市区的华 东药用植物园正式开园,该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药用 植物园。园内的美女樱、柳叶马鞭草、 孔雀草等近 2000 种植物多数可入药, 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药学植物库。 请回答:
A.月季是被子植物 B.花是月季的生殖器官 C.嫁接可以使同一株月季上开不同颜色的花 D.丽园北路上的所有月季是一个生物群落
2.(2021·嘉兴)今年 5 月 1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
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与 2010 年第六次普查结果相
比增加了 7206 万人,增长率仅 5.38%。但浙江省的
高频点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例1 (2021·长沙)如图所示植物的根系发达,推测该 植物生存的环境是( A )
A.干旱的荒漠 B.泥泞的沼泽 C.多水的农田 D.湿润
例1 A 【解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 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物必须适应 环境才能生存。图中植物根系的入土深度、扩大范围 比地上部分的主茎高度、扩大范围大几倍甚至几十倍, 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 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A 正确。故选A。
考点 5 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 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人们定期给农田除草是主动调整生态系统中能 量的流动方向,使之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
考点 6 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它包括了 地球上的 全部生物 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 非生物因素。 2.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A.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 C.图③: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
浙教版科学 中考一轮复习 第4课时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课件(共37张PPT)

生态系统的组成
☞例3 某同学为制作生态瓶准备了玻璃瓶、池塘水、螺蛳、
小鱼、小虾,他还必须补充的材料是(
)
A.金鱼藻
B.自来水
C.河沙
D.锦鲤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 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某同学准备的材料中玻璃瓶和池塘水属于非生物因 素;小鱼、螺蛳、小虾属于消费者;池塘水中含有的细菌、真菌 等属于分解者;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生产 者(如金鱼藻)。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满足 自身的需求,还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来源和能量来 源,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1.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
B.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C.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D.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任何生物都只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下列各项属于环境影响 生物的是( ) A.昆虫的体态与色彩往往巧妙地与环境融为一体 B.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油菜才能形成花芽 C.莲藕的根状茎和叶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 D.地衣能够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3)图二中的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_灰__鹭__,此生物与滇池金线 鲃的关系是 _捕__食__和__竞__争__。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理过程②,不断消耗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 的 _碳__—__氧__平__衡__。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6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兔和植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该图不能 反映的是( )
第4课时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学案浙教版一.复习要求
二.重要考点知识梳理
1.种群:指生活在的的总和。
2.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的总和。
3.生态系统: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
它与群落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包括非生物因素。
【易错点】(1)对于同种生物和同类生物区分不清
(2)对于一个生物群体,如果不是种群,就认为是群落
A.兰溪中洲公园中所有的植物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金华大佛寺周围所有的银杏树 D.武义寿仙谷中所有的生物
【例题2】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
下列有关对阴湿山洼草丛及其生物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 B.阴湿山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C.阴湿山洼草丛中的草是一个种群 D.苔藓是异养生物,属消费者
考点2: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1.生态系统的成分
(1) :太阳能、空气、水、矿物质等;
(2) :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3) :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4) :细菌、真菌、腐生动物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各种生物通过关系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由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和流通的渠道;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的。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在具有能力。
不同的生态系统其自动调节能力强弱不同,稳定性也存在差异。
生态系统成分越、生物种类越,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例题3】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
这里生存着多种植物,如多种水草、荷、芦苇等;还生活着蝗虫、鱼类、蛙、野化的家猫等动物和一些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回答以下问题:
(1)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功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
骸)根据表格所列关系,写出一条(野化的)家猫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3)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
水系景观,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
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
种植面积,此举对提高圆明园湿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填
“有利”或“不利”)的。
【例题4】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C.图中甲代表的生物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D.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丁→丙→乙
*【变式题】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亦意图,图中A、B、C、
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
请据
图回答:
(l)图中B是指,D是指。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碳元素通过[②]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注意点】解这类题目的关键点是抓住生产者与无机环境的关系特点:
【例题5】如图所示为一自然区域内某些生物间的相对数量关系,
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你认为该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方向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丁→乙→甲
D.甲→乙→丁→丙
*【变式题】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
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注意点】解这类题目的关键点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特点先判断出食物链
【例题6】(金华2010年第35题).据报道,北京孔庙内有101棵古柏和3棵古槐淆的已有700多年树龄,最短的也在100年以上。
饱经风霜的树干随处可见被害虫侵蚀的痕迹。
据调查,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等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食物同简图表示。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的红蜘蛛、蚜虫是危害古树的害虫,
它们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条。
(3)请你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
【注意点】数食物链条数的关键是先找出生产者和最高级消费者,再寻找从生产者到最高级消费者的各条途径
考点3:生物圈
1.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了地球上以及它们所生活的全部。
【例题7】下列选项中哪组能正确地表示生态学概念间的大小关系?( ) A.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生物体→种群→生物圈→生态系统
C.生物体→群落→种群→生物圈→生态系统
D.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三.对点训练
考点1: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1(金华2006).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可以把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作为一个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物圈
2(金华2007).以下各项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兰溪中洲公园中所有的植物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C.金华大佛寺周围所有的银杏树 D.武义寿仙谷中所有的生物
3.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
阴暗的环境中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 B.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
C.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考点2: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
B.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C.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
D.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
2.据报道,上海崇明岛的鸟类数量明显减少,原来长满芦苇的海滩,现在基本上被三
十年前引进的“互花米草”所侵占。
研究后推测,过密的互花米草使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沙蚕等动物的生存空间变窄、数量变少,从而影响杂食性鱼类和以鱼为食的鸟类生存。
请据此回答:
(1)写出此海滩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有关崇明岛鸟类数量减少原因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鸟类食物短缺 B.互花米草繁殖过快 C.食物链被破坏 D.鸟类筑巢缺乏材料3(金华2008年第35题).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一”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该生态系统中有大白菜、蝗虫、油莱、兔子和真菌
等生物,其中属于消费者的有。
(2)图中a过程表示生产者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3)在生态系统中,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伴随着流动
四.金华市的其它中考题
(金华2006)35.某农村工作指导员,在下乡工作期间,指导农民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立了“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全面丰收。
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
(2)图中蚕、猪、鱼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其中蚕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幼
虫、蛹、成虫等阶段,这种发育称为发育。
(3)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
(金华2007)31.螺蛳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动物,也是经常出现在饭桌上的味美价廉的一道菜。
有一天小明在吃螺蛳的过程中,爱探究的他提出了以下几个有关螺蛳的问题,你能帮他解答吗?
(2)螺蛳生活在水底,一般以水中的浮游小生物为食。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螺蛳应该属于。
螺蛳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它进入人体消
化道后,主要是在中被消化吸收。
(金华2009)35.森林是人类的朋友。
右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植物及土壤生物固定太阳能的调查结果。
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图中显示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 (填“等于”
或“大于”或“小于”)灌术层和草本层固定的太
阳能,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2)科学工作者从森林里取了一些肥沃的土壤样本。
经
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生物。
据图分析,这些生物属
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哪两种成分?
(金华2011)27.某公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近几年鸟叫声不知不觉多了起来,麻雀、家燕、喜鹊、黄鹂等随处可见。
(1)公园内所有麻雀个体的总和是一个。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麻雀属于。
(3)公园内动植物种类越多,该公园生态系统越。
(填“稳定”、“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