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变革-当代北京市行政区划变革 精品
北京市东城区街道体制改革的样本

北京市东城区街道体制改革的样本作者:荀连忠来源:《社会治理》 2019年第3期【摘要】2018年以来,北京市委把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作为深化城市治理改革的“1号课题”,北京市东城区率先在全市出台《东城区关于党建引领街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意见》。
东四街道作为东城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从2018年5月开始试行新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
在推进机构改革过程中,东四街道工委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搭建党建联建工作平台;坚持面向社区,配备社区专员,推动力量下沉;坚持面向群众,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坚持面向问题,启动“吹哨”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实效。
【关键词】街道体制改革力量下沉吹哨机制一、街道机构改革的动力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特别强调要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
2018年以来,北京市委把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作为当前城市治理改革的“1号课题”,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反复强调,“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到一线处理问题的一种导向,也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探索创新,要努力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然而,街道现行的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比如,条块关系不清晰、职责重叠交叉;街道作为区委区政府派出机构,定位还不够清晰;面向群众的服务针对性不强,科室设置过多、偏重于“向上对口”,存在一定“机关化”倾向;区职能部门通过“漏斗效应”将大量的事务“漏”到街道、社区一级;街道承担的任务在不断增加,但没有赋予街道明确的职权,出现了部门管事、街道干活等情况。
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要靠改革。
北京市东城区作为全市首选的试点区,把实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东城区委落实市委《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结合东城区实际,下发了“1+6”系列文件。
第一个“1”,是《东城区关于党建引领街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意见》,这是抓好改革落实的“路线图”,也是首个在全市出台的实施“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意见;“6”分别是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综合执法、网格化监督体系、社区治理和“周末卫生大扫除”等6个配套方案,以及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实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
当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体制

3 行政区划及其变更旳审批权限
全国人大 国务院
审议、同意省、自治区、直辖市旳设置、撤消、更名
决定尤其行政区旳设置
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旳行政区域界线旳变更,以及其政府驻地旳迁移 审批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直辖市旳设置、撤消、更名和隶属关系旳变更,以及自 治州、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地旳迁移 审批自治州、自治县旳行政区域界线旳变更、以及县、市旳行政区域界线旳重大意义 审批凡涉及海岸线、海岛、边疆要地、主要资源地域以及特殊情况地域旳隶属关系或行 政区域界线旳变更
我国行政区划民间方案 1
民间划分出渤海省, 甘南省,辽东省,雁 云省,平原省,胶东 省,淮海省,浙南省, 淮河省,河南省,汉 江省,黔中省,岭南 省,岭西省,塔里木 自治区等等。
我国行政区划民间方案2
2 我国行政区划旳基本构造
• 行政区划旳构造就是某一行政区内行政组织纵向和横向排列旳方式。 • 按照组织理论,行政区划构造反应在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两个方面。 • 行政区划旳管理层次是指纵向构造旳等级层次,即纵向划分为不同层次,从
•政治性 •地域性 •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郡县时期:秦,东汉,西汉
州制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
道制时期:唐道制,宋路制,辽道制,金路制
省制时期:元省制,明省制,清省制
行政区划系统也在不断演变之中。春秋为一级制,战国为二级制,秦汉 基本上是二级制,魏晋南北朝为三级制,隋代为二级制,唐、宋为三级制, 元、明是三级和四级行政区划混合制(行省—路—府或州—县四级区划), 主要是四级制,清代是三级制。可见,在中央集权制旳前期,行政区划以二 级制为主;在中央集权制旳中、后期,行政区划则以三级制为主。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28•【字号】京政发[2006]28号•【施行日期】2006.08.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06]2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制改革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制改革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二00六年八月二十八日附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制改革规划目录序言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良好基础二、体制约束三、全新要求第二部分总体思路一、总体思路与原则二、改革目标三、优先领域第三部分改革任务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一)事业单位改革(二)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三)投资体制改革(四)建设公共财政体制(五)提高行政效能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与竞争力(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二)垄断行业改革(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公用事业价格改革(三)要素市场改革四、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模式(二)教育体制改革(三)卫生体制改革(四)其它社会领域的改革五、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三)农村其它各项改革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三)其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第四部分实施保障一、建立推进改革的协调机制二、建立落实责任的监督机制三、建立实施规划的考评机制四、营造推动改革的良好氛围序言从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
北京区规划方案-更新版

北京区规划方案简介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现代化的国际化城市。
北京当前面临许多城市规划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区规划方案,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现状现在,北京市共辖16区,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和城市规划要求。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北京市的城市规划落后于其他发达城市。
目前,北京市面临的问题包括:1.人口密度较大,导致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
2.没有有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人民出行不便。
3.市政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例如医疗服务和教育机构。
4.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不足。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北京市的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方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区规划方案。
其中,较为重要的规划方案包括:1. 市中心城区规划方案该方案是针对北京市中心城区的规划方案。
其主要目标是改善市中心城区的人居环境和交通状况。
该方案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建设地下通道和隧道,分流车流量和行人交通。
•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并增加公共交通的投入,提升公共交通的网格化覆盖率。
•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
2. 中心城区郊区规划方案该方案是针对北京市中心城区郊区的规划方案。
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北京市中心城区郊区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该方案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新型产业发展,鼓励创新和创业,提升郊区经济实力和活力。
•增加住房供应,增加经济适用房数量,减轻住房压力。
•建立完整的市民服务系统,包括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等。
3. 城市环境绿化规划方案该方案是针对北京市城市环境绿化的规划方案。
其主要目标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该方案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建立城市环境监测体系,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
•鼓励居民参与城市环境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看70年来首都行政区域划分是如何变迁的

看70年来首都行政区域划分是如何变迁的2023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从今,它成了人民的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70年来,作为首都的北京行政区域划分有过多次变迁,反映了北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展水平与功能定位的演进。
1958年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怀柔、密云、平谷、延庆等九县和通州市划归北京管辖。
这一次的“扩容”,是北京最大规模的一次行政区划变化,在这之后,北京的市域基本稳定下来。
今日,就来跟大家聊一聊70年来,北京的行政区域划分是如何变迁的。
1949年1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当时的北平城区,面积不足百平方公里,却如棋盘格般划为12个区,前三门以北称内七区、以南称外五区。
1953年的北京地图这种小而密的棋盘格局,是从清末至民国沿袭下来的区划方法。
城区外围,还分布着8个郊区,大体相当于如今朝阳、海淀、丰台的大部分地区。
1948年解放军进入北平郊区时,还曾划定东至通州,西至门头沟,南至黄村,西南至长辛店,北至沙河,共12个军事管制区,与接管的20个区共同构成32个区的格局。
区辖面积过小,机构多,权力分散的弊端更加凸显。
由于进城干部有限,浩大的行政机构也造成区政府干部严峻不足。
第八区1949年4月的一期民政工作月报曾反映,“区干部编制应当四十余人,只有21人,因此工作只能是水来土掩式的被动应付。
群众路线自然也走不好,甚至根本谈不上,成了坐办公室的状态。
”干部不足,精简机构需要立即提上日程。
1950年,北京内城的七个区合并为五个区,外城五个区合并为四个区。
合并后,不再分内城外城,统一根据第一区至第九区命名。
到了1952年,区划再次整合。
过去以数字命名的北京各区,最终都有了各自的名字:围绕紫禁城,第一区改称东单区,其次区为西单区,接着是西四区、东四区。
前三门以南,前门区居中,左右两边是宣武区和崇文区,同时,郊区有了东郊区、南苑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的称呼,已经和现在的名称基本全都。
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
目
。l
—
开放 法律 法规 未禁 止进入 的行 业和领
域 ,加 快垄 断行 业 改革 ,鼓励 民营资
本 通 过 兼 并 重 组 等 方 式 进 入 垄 断 行 业
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近 日,国务 院正式批复 了北京市政府 关于调整首都功 能核心区行政 区划 的请 示 , 同意撤 销北京市东城 区、 崇文区 , 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 区, 以原东城区 、
薄弱 的状况 。 三是有 利于加强历 史文化名城 的整体保 护。核心区与 旧城保 护区基本 重
合 。旧城保护任 务 由四个 区承担 ,不利于统一 建设、管理和整体 保护 。区划
调 整后 可以集 中力量加快老 城区改造 ,加大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 四是有 利于降低行政 成本 ,提高行政 效率 。行政区划调 整后 ,核心 区减
煳 鼎 霹 l 藤 目 骥■ 匿 翮
‘
一、 — 一
发 挥 企 业 的 主 体 作 用 ; 持 市 场 化 运 坚
作 ,促 进 市场 公 平 竞争 ,优 胜劣 汰 ;
依 法 妥 善 解 决 资 产 债 务 处 置 和 职 工 安
i ■ 霭_ ■ 圈阐 l 圈 / 一 圈 瓣 灞 霞
度 ,完善 土地 管理 政策 。三要 改进 对 兼 并重 组的管 理和 服务 。坚持 政企 分 开 ,规范 和改进 企 业兼 并重组 行政 审 批 。加 强风 险监控 和信 息披 露 ,有 效
制约 ,特别 是崇文 区和 宣武区发展受 空间 因素制约更 为明显 ,经济社 会发展
水平滞 后于核心 区北 部。通过核心 区行 政区划 的合 并调 整 ,有利于对 现有 的 空 间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推进核心区南北均衡发展 。 二是有利于提 高核心 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 平。通 过核心 区区划 的合并 调 整,可 以大幅度提 高合 并后 的两个 区的综合实 力 ,进一 步拓展 发展空 间 ,
北京市劳服企业重组转制三年规划

北京市劳服企业重组转制三年规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1998.10.06•【字号】京劳服发[1998]193号•【施行日期】1998.10.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北京市劳服企业重组转制三年规划(京劳服发(1998)193号1998年10月6日)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努力探索和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为适应首都经济的特点,紧紧围绕首都的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国有企业实现三年改革目标,结合全市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劳服企业)的实际,加速全市劳服企业的重组转制进程,巩固和发展劳服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扩大安置容量,特制定本规划。
一、今后三年是我市劳服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党的十五大为标志,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关键性阶段。
国家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加大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力度,在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上要多样化,以促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浪潮,为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从体制上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一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集中力量发展劳服企业,开辟就业渠道,扩大安置容量,为国有企业摆脱冗员压力,实现减人增效服务,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服务,为首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然而,目前我市劳服企业自身也存在着很多困难: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全市5200余家劳服企业中,30人以下的企业3942家,占75.8%;二是经济效益不高,亏损和微利企业占60.9%;三是产权关系混乱,特别是和主办单位在产权划分和占有性质上不清晰,职工集体积累成果无法体现;四是管理体制落后,绝大部分仍是计划经济体制色彩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传统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机制、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五是投资主体单一,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企业很少,融资渠道狭窄,资产存量不活,企业普遍缺乏资金。
以上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劳服企业的巩固和发展。
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商圈改造趋势分析及策略建议

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商圈改造趋势分析及策略建议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商圈改造趋势分析及策略建议引言: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更新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商圈作为城市的核心经济区域,其改造对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分析北京商圈改造的趋势,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
一、背景分析1.1. 城市更新的背景近年来,城市更新成为全球各大城市都在积极进行的重点工作,旨在提升城市的形象、改善居民生活、推动经济发展。
城市更新包括城市空间、环境、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其中商圈的改造对城市功能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北京商圈的现状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大都市,北京拥有众多的商圈,如王府井、三里屯、CBD等。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一些商圈出现了老旧、拥挤和环境不佳等问题。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提升商圈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趋势分析2.1 商圈多元化商圈改造趋势之一是多元化。
商圈不再是单一的购物区域,而是融合了商业、文化、休闲、居住等多种功能。
通过多元化的发展,商圈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提升商圈的人气和影响力。
2.2. 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商圈改造的重要趋势之一。
商圈不再仅以商业为导向,而是更加注重提供舒适、便利和愉悦的消费环境。
例如,在商圈中增设休闲娱乐设施、绿化带和步行街等,以提高人们的消费体验和城市感受。
2.3. 创新科技应用创新科技的应用也是商圈改造的趋势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商圈可以利用智能化、物联网等技术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服务。
例如,无人零售、智能停车系统等,都可以提升商圈的便利性和竞争力。
三、策略建议3.1. 加强规划与设计商圈改造需要进行规划与设计,以确保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商圈规划与设计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引入专业设计团队,确保商圈改造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3.2. 提升商圈品质商圈改造的目标是提升商圈的品质,以吸引更多的人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北京市行政区划变革一、北京市行政区划概况—从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定都北京后,北京市辖范围几经扩大。
1952年,河北省宛平县划归北京市。
1956年,昌平县划归北京市。
1958年3月7日,将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五个县区划归北京市。
同年10月20日,怀柔、密云、平谷、延庆四个县又被划归北京市。
至此形成了今日北京市的辖界。
在现今北京市市辖区中,东城、西城两区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管辖范围也以今二环路以内、清代旧城范围为主,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区。
而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多和城市范围的扩张,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四个近郊区的大部分地区也逐步被认同为市区,于是和原先的两个城区一起,形成了城六区的概念。
并且多数郊县也已先后改为市辖区。
截至20XX年,北京辖16区、2县,乡级行政区划包括135街道、142建制镇和40建制乡(其中包括5个民族乡)。
20XX年7月1日中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原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四个区,由原东城区和崇文区合并成立新的东城区,西城区和宣武区合并成立新的西城区。
这样北京市的市区行政结构就由以前的“城八区”变为“城六区”。
二、具体讨论20XX年北京市的行政管理变革(一)各个区规划前后的对比20XX年7月1日,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东城、崇文、西城、宣武四个区被撤销,同时成立两个新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
故宫所在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及中南海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区同时向南扩充版图。
合并后新设立的东城区,辖区范围为现东城区和崇文区辖区范围,面积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5万人。
合并后新设立的西城区,辖区范围为现西城区和宣武区辖区范围,面积5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6万人。
规划前图规划后图规划前的北京市东城区位于北京市城区东部,户籍人口62.5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4万人。
居民中汉族占94%,少数民族有回、满、蒙、朝鲜等28个民族。
管辖10个街道办事处,以及北京站地区管理处和王府井建设管理办公室。
以皇室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在东城得以充分体现。
东城区是北京城文物古迹最为集中的区域。
辖区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6 处,占全市的 37%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 处,占全市的 24%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57 处。
撤销前的北京市崇文区位于北京市城区东南部。
区境西与宣武区为邻,北与东城区搭界,东与朝阳区接壤,南与丰台区相接。
区境西侧的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和永定门内北京市原东城区地图大街,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区境西北角有北京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正阳门箭楼,它紧连闻名世界的天安门广场。
西南部有国内最大的皇家祭坛--天坛。
东北部有北京仅存的内城城墙及其角楼。
东南部有城区新兴园林,北京市精品公园--龙潭公园。
全区面积16.46平方公里,南北最长4. 65公里,东西最宽4.51公里。
全区设前门、崇文门外、东花市、天坛、体育馆路、龙潭、永定门外7个街道,9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XX年年底户籍人口40.7万人,其中女性20.4万人。
全年出生1306人,出生率为3.2‰,死亡率为3.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5‰。
31个少数民族16673人。
北京市原崇文区地图规划前原北京市西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西北部,全区东西宽5.5公里,南北长7.5公里。
面积31.66平方公里。
东以鼓楼外大街、人定湖北巷、旧鼓楼大街、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内大街、景山东街、南长街、北长街、天安门广场西侧为界与东城区相连;北以南长河、西直门北大街、德胜门西大街、新街口外大街、北三环中路、裕民路为界与海淀区、朝阳区毗邻;西以三里河路为界,与海淀区接壤;南以前门西大街、宣武门东大街、宣武门西大街、莲花池东路为界与宣武区相望。
西城区作为中国党政军首脑机关及其大部分职能机构所在地,政治文化以及对外交流交往活动频繁,是全国政治中心的重要载体。
西城区是经济繁荣、金融活跃的商贸金融区。
全区55%地域在二环路以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国家经济指挥中心及国家级银行、金融机构总部大多设在区内。
原北京市西城区地图历史上形成了西单、西四等10个商业区,汇集了主要的商业、服务业企业。
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既有传统优势,又具备现代化发展优势,规模较大、行业齐全、设施先进。
据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末,全区总人口(包括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966474人,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户籍人口783032人,比上年增长1.2%;户籍人口户数为263360户,比上年增长0.3%;户籍出生人口5978人,出生率为7.69‰;户籍死亡人口2780人,死亡率为3.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1‰,比上年上升0.31个千分点。
全年全区户籍人口迁入9954人,迁出2644人,机械增长率为9.40‰,比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
暂住人口183442人,比上年增长75.6%。
原北京市宣武区位于北京城区西南部,是4个中心城区之一;总面积约19.04平方公里,20XX年末常住人口56万人,其中外来人口11.5万人;人民政府所在地设在广安门南街68号。
宣武区位于北京城中心——天安门的西南部,东与崇文区相邻,西、南两面与丰台区交界,北与西城区、海淀区接壤。
它东接天安门广场,西临北京西客站,南面是二环路,北有城市地铁主干道,西厢路与京开、京石、京张三条国道相连,是辐射京南的重要门户。
宣武区地域略呈长方形,东西点最长距离为6.61公里,南北点最长距离为3.5公里,边界线总长为19.33公里,总面积为19.04平方公里。
宣武区是北京中心城区之一,更是京城肇始之地、宣南文化发祥地和京城著名的传统商业区。
北京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余年的建都史,为宣武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遗存。
建于原北京市宣武区地图唐代的法源寺庄重肃穆、古朴幽雅、闻名中外。
先农坛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山川、神农诸神的重要场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农业生产、展示农业文明的历史见证。
区内400余处会馆、故居,堪称京城之最。
从这些多建于明、清的会馆故居中,曾走出了众多名家——老树、旧物记载着林则徐与莆阳会馆、康有为与南海会馆、鲁迅与绍兴会馆、孙中山与湖广会馆的不解之缘。
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等数百位梨园大师都曾居于宣武,研习京剧,湖广会馆、前门梨园剧场至今灯影霓裳、好戏连台。
琉璃厂承载了3052年的建城史和854年建都史,从清代起即堪称文化产业的“集聚区”,是驰名中外的文化品牌。
琉璃厂所代表的京城仕文化亦是北京三大传统文化之一。
每年春节,厂甸庙会的古玩字画展、花会表演;红楼庙会的元妃省亲表演、游艺节目,都能使游人领略到浓郁的老北京风情。
宣武区内汉、回、满、蒙、朝鲜族等38个兄弟民族和睦相处。
其中,牛街地区是北京最著名的回族聚居区。
长期以来,牛街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受到全国回族和穆斯林群众的仰慕。
这里民族教育、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
牛街礼拜寺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中心,经常有各国宗教界人士及学者、友人来访。
(二)本次规划的重要意义崇文区和宣武区是北京18个行政区中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两个,发展空间受到局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于核心区北部。
此番区划调整,既可以共享行政资源,使城市管理更加灵活,也能在一定范围内弥补北京城北、城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发挥北京作为首都的核心功能。
这次涉及北京最核心区的区划调整,有四大好处:一,有利于推进核心区南北区域均衡发展;二,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四,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对北京最大的影响是发展空间。
北京四个城区发展一直不平衡,东西城发展比较快,宣武崇文发展较慢,崇文宣武有空间没有钱,而东西城是有钱但没有发展空间。
四区合并能够缓解北京发展空间不均衡的问题,使南北发展保持平衡。
同时,将会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减少管理重复等问题,防止在小范围内互相争项目。
(三)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当代行政管理体制最大的变化就是实行“大部制”,就是提高政府效能。
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配置脱节、多头重复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影响行政效能的体制性障碍。
例如在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管理等领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实行“大部制”,从体制上减少职能交叉现象,理顺部门关系,明确部门责任,无疑有助于提高政府效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简了许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健全了宏观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同时逐步增设了环保、社保、信息、能源等新的管理部门。
这些逐步健全和增加的机构,是政府履行职能所必需的,但也出现了分工过细、机构扩张的趋向。
实行大部门体制,将职能相近的部门重组为大部门,既可保证政府有效履行各项职能,又能防止机构数量不断膨胀,形成精干高效的现代政府组织结构。